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全面.doc
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其他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是一个赢得学习和生活成功的必要条件。
增强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具有优秀心理素质的儿童,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我在担任班主任工作中,理解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普遍存有着娇惯、依赖、嫉妒、自私、自我理解缺乏、不合群、不耐挫折等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品德、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
所以,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显得十分紧迫和重要。
下面就我个人的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时刻以良好心理状态去影响学生。
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职务是以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
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过程中,班主任的榜样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指导者,他的一言一行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所以,作为班主任首先,要对工作、对学生充满信心。
无论工作中顺利、还是挫折,都要一如既往地负责,耐心热情地工作,决不动摇。
其次,要擅长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学生和蔼可亲,主动用自己乐观、愉快的心情感染学生,使他们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最后,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对学生流露信任、期待的态度,鼓励学生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二、努力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水平,提升心理素质。
自理水平是学生管理班级和管理自己的水平,是衡量学生其他一切的标准。
培养学生的自理水平,是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如何培养他们的自理水平呢?我的做法是:1、制定规范、明确要求、培养自制力。
在管理班级中,学生是被管理者,也是管理者。
工作中,我除了定期安排学生学习《小学生手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礼仪教育》外,还根据班情,组织学生讨论,自行制定了《晨读学习纪律》、《班容规范》等,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有所遵循。
每月末对照自己的言行先自评、再班评、家长评。
最后以“得分”的形式表现出来。
这是很直观的,当学生看到自己的得分后,能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即看到成绩,又能找到缺乏,促使学生自制力持续提升。
如何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
如何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对于其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方法和建议,可以帮助孩子提高心理素质。
1.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和学习情绪管理的地方。
家长应该建立良好的父母-子女关系,提供温暖和支持。
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应该积极、尊重和包容。
2.培养积极的心态:鼓励孩子乐观、向上、积极地面对挑战和困难。
帮助他们看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适应能力: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变化和挑战,培养孩子应对变化和逆境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逐渐让孩子面对一些小的挫折和困难,帮助他们逐渐适应和克服。
4.鼓励孩子表达情感:鼓励孩子积极表达自己的情感,不仅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还能帮助他们掌握情绪管理的技巧。
家长可以与孩子分享自己的情感,以此作为引导和借鉴。
5.锻炼身体:适度的身体活动不仅有助于健康,还能促进心理健康。
运动可以释放压力和消除紧张情绪,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注意力和集中力。
6.培养社交能力:社交能力对于孩子的心理素质非常重要。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培养与他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提高孩子的社交技巧。
7.设立目标和奖励机制:帮助孩子设定合理的目标,并制定奖励机制,鼓励他们为目标努力,提高自己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8.让孩子参与决策:给孩子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参与一些日常决策,例如选购物品、安排活动等。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培养自信心和自主性。
9.正确引导孩子面对失败:失败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家长应该正确引导孩子面对失败。
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帮助他们认识到失败是成功的一部分,培养坚韧和勇气。
10.提供支持和安全感: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安全感。
当孩子遇到困难或需要帮助时,及时提供他们需要的支持和指导。
11.培养自我调节能力:帮助孩子学会自我调节,如深呼吸、寻找放松方法等。
这能够帮助孩子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保持冷静和平衡。
最重要的是,家长应该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爱,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素质。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小学生进行情绪管理、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方面的培养,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下面是一些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 提供安全支持环境:创建一个无压力、充满爱和关怀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相互支持和尊重。
2. 培养情绪管理技能:教导学生认识并表达自己的情绪,了解情绪的产生和调节方法。
可以通过故事、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技能。
3. 强调人际交往和合作:教导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合作能力和解决冲突的技巧。
可以通过团队活动、合作游戏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4. 提升自我认识: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鼓励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可以通过绘画、写作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自己。
5. 鼓励积极心态:教导学生培养积极的心态,面对挑战和困难时保持乐观和坚韧。
可以通过故事、榜样和鼓励的话语等方式,激励学生保持积极心态。
6. 引导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运动和休息习惯,帮助他们保持身心健康。
7. 提供心理健康资源:提供适当的心理健康书籍、游戏和网站等资源,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了解心理健康知识。
8. 导师或心理辅导员的支持:学校可以聘请专业导师或心理辅导员,为学生提供个别或群体的心理辅导和支持。
9. 家校合作: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分享相关资源和经验。
10. 定期评估和反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估,及时反
馈和调整教育内容和方法。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小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的情商和适应能力,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支持和指导。
六年级学生如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六年级学生如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正处于从儿童向青少年过渡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学业压力的逐渐增大、人际关系的复杂变化以及自我意识的快速发展等挑战。
在这个阶段,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挫折,还能为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首先,要让六年级的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己。
这包括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及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可以通过一些自我反思的活动,比如写日记、与家长和老师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例如,在一次班级活动中,老师让每个学生写下自己的三个优点和三个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互相交流分享。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自己,明白自己并非完美无缺,但也有许多值得肯定和发扬的地方。
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如考试成绩不理想、与同学发生冲突等。
这时候,要引导他们从积极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和消沉。
比如,当一次考试没考好时,不要认为自己永远都学不好了,而是把它当作一次查漏补缺的机会,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争取下次取得进步。
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也是六年级学生需要着重培养的素质之一。
可以通过设置一些适当的挑战和困难,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
比如,参加学校组织的户外拓展活动,在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任务过程中,学会面对挫折和失败,培养坚韧不拔的毅力。
曾经有一位学生,在参加徒步活动时,因为路途遥远且天气炎热,感到非常疲惫和想要放弃。
但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下,他坚持了下来,最终完成了任务。
这次经历让他明白,只要有毅力和决心,就能够克服困难。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六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
要教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学会倾听和理解。
在与同学发生矛盾时,能够冷静处理,通过沟通和协商解决问题。
例如,班级里有两个同学因为一本书产生了争执,老师引导他们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最终他们不仅解决了矛盾,还学会了分享。
如何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如何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摘要: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对什么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实践。
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轻松、愉快的心绪,兴趣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根本。
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在学习中就会自觉的克服困难、集中注意力、活跃思维,就可以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所以如何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我们一线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在我们民族学校更应该得到重视。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关键词:能力和谐激励兴趣一、增强自身能力让自己的良好心态去影响学生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老话也说“打铁还得自身硬”,优秀的教师最能吸引人的眼球,学生也会因为喜欢这个老师而对老师所教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这就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向着“学习型教师”、“复合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发展,不断学习新理念和新方法,不断增加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人格魅力,用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来创设学生喜欢的课堂。
建立自己在孩子心中的“高大形象”,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崇敬感,从而引发学生对教师、对课堂的向往,最终引起孩子对知识的渴望。
二、氛围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苏林霍夫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我们交给学生的不是什么与人截然分开的东西,它是与人的情感世界融合在一起的。
”教学不仅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学生与教师感情与思维的交流,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对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着巨大的作用。
我们在教学中,无论学生成绩好坏,能力大小,都要公平对待,切忌简单粗暴,不能动不动就对学生恶言相加,例如“大家都会了,就你不会,真不知道你在干什么。
”或者“老师都讲几遍了”等等,这些都会伤害孩子自尊心,对培养他们的兴趣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也不能轻易地全盘否定,我们要对其中的闪关点给以肯定。
如何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师 :转身走上讲 台, !啪 !在那条直线上重重地点 了 ( 啪
点, 高声说 ) 一条直 线上打 两点 , 两点之 间的部分 就叫 在 这
小学 生 的心 理 健 康 已越 来 越 成 为 社会 关 注 的 问题 , 学 小
大连
l6 2 ) 13 6
和参与式教 学 , 充分发 挥学生的主动性 , 激发学生 的学 习兴 趣 , 严格控制作业量及 考试次数等 , 并 以减轻学生过重 的课
业负担和 , 1 2 理压力 , 让学生在愉快 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各种 知
导人 、 问题指引、 合作探究来激发学生认知 内驱力 、 自我提高
内驱力 。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 的夸 张艺术 , 能深 深地感染和
吸 引学 生 , 自己教 得 轻 松 , 生学 得 愉 快 。 使 学
・
3 6- 额 校 园 下 旬 0
、
创 造 有 利 于 学 生 身 心 健 康 的环 境
一
名教师 , 尤其是班主任 , 要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 、 和
谐友 爱的班级氛 围。班级是一个群体 , 这个群体 的成员各有 各的兴趣 、 思想 。如果群体之间的心理协调一致 , 利合作 , 顺
这 就 形 成 了 和谐 的集 体 氛 围 。 首 先 , 师 在 班 级 管 理 中要 发 扬 民 主 作 风 , 重 学 生 的 教 尊
保 健 的方 法 。
运用心理辅导} 动方法开展心理教育 , 舌 活动设计要多样
化 , 根 据 不 同 的 心 理辅 导 内容 和 小 学 生 的 年龄 特征 设 计 不 可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一、气氛和谐,方法灵活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小,感知、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知识都非常有限。
故而,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力争做到深浅适度,精讲巧练,符合的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已有的经验。
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作为小教师,要容忍、宽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偏执,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热爱、尊重、理解、相信每一个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以表扬鼓励为主,要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适时地选择一个既合本意,又易于为学生接受的实事求是的表达,打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的共鸣,使得课堂成为平等、和谐、围炉夜话般的温馨境地,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让学生想说就说,敢于表述不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上来看,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还不能自觉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感知,不善于对物体进行综合分析,目的性不明确,无意性和情绪性明显;在注意上,小学生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异刺激所吸引,此阶段,他们的有意注意也在发展,但还达不到完善的程度。
这就要求老师在上,应该精心设置,有意注意、无意注意交替出现,教学中可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学具,也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例如多媒体等,化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
我们还可以推出课本剧,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创造、加工并演出,合适的篇目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自评,从而全方位地投入到了语文实践中。
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了知识。
二、树立榜样,陶冶性情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章。
同时也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
有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的科学家;有为保卫祖国,忠贞不屈,抛头颅,洒热血的.民族英雄、钢铁战士;有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勤勤恳恳的农民;有热爱学习,人小志大的红领巾;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民总理等等,古今中外,无所不包。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健康心理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健康心理小学生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他们的心理品质还不成熟,一些学生因为自身、家庭的种种变化,学习压力的加重等原因,加上缺乏对自己的准确理解,导致他们产生不健康的心理。
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健康地成长,培养其优良的心理素质,促动其个性的和谐发展,健全其人格,使他们能夯实心理基础迎接各种挑战,这是每个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何对小学生实行心理健康教育呢?我认为能够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巧妙暗示,树立自信自信是一个人对自身水平的准确理解和充分估价,这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
自信的孩子热情乐观,不怕挫折,能凭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去实现目标。
但当前小学生较为普遍地缺乏自信,存有自卑的消极心理。
先天生理上的缺陷,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学生之间矛盾冲突都可能使人产生自卑。
这种消极心理的存有,使学生不能以准确的态度、平和的心态对待自己的缺乏。
这种心理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学生自己、家长或老师常常将其缺乏的地方和其他同学的优点相比较,而忽略了他们的长处。
时间一长,他们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尤其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认为自己天生笨,努力也是徒劳,这种想法更要不得。
所以,教师首先应转换评价角度,睁大眼睛,即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及闪光之处。
其次,教师应以各种方式,如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看似不经意的表扬等向学生巧妙暗示,让他们理解自己的长处,看到自己的水平。
再次,教师应指导学生正视自己,科学地一分为二地评价自己,让学生明白,别人有你羡慕的长处,你也有别人不及的优点。
教师指导学生纵向比较,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与缺乏,学会准确面对失败。
教师可让学生讲出自己最为难的事,协助其找到解决的办法,使学生克服困难,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小学生的交往具有获得信息的功能,并且有利于学生的社会化。
通过交往,他们不但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理解,而且对别人也有所理解,既不惟我独尊,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又不自暴自弃,懂得相互学习,合作交流。
如何培养小学生心理素质
( ) 立 学 生 身 边 的 自信 榜 样 1树 在 茫 茫 的 历 史 长 河 中 , 许 多 充 满 自信 的 人 . 不 屈 服 有 因 于 命 运 的安 排 , 强 拼 搏 , 于 取 得 成 功 。 在 学 生 身 边 。 有 顽 终 也 些活生生 的例子 , 然天赋平 平却 因为不甘平 庸 , 信 “ 虽 坚 天 生 我 才 必 有 用 ” 有 所 进 步 。教 师 还 可 以 以身 边 的实 例 做 榜 而 样 , 针 对 性 地 选 取 具 有 深 刻 教 育 意 义 的 生 动 事 例 . 绍 给 有 介 学 生 , 注 意 引 导 , 助 他 们 得 出 正 确 的 结 论 . 增 强 自信 心 并 帮 为 提供依 据。
一
学 校 是 学 生 的第 二 个 家 ,学 生 从 学 校 中不 知 不 觉 地 接 受 教 育 。因此 , 雅 、 净 、 明 、 适 的校 园环 境 能 给 学 生 “ 物 优 洁 文 舒 润 细 无 声 ” 良好 心 理 影 响 。校 园 里 书 画 长 廊 、 人 名 言 、 的 名 校风 校 训, 以及 各 种 宣 传 橱 窗 都 会 给 学 生 美 的享 受 , 其 进 行 理 性 的 促 思 考 。 再 加 上 校 园 里 繁 花 点 点 , 草 茵 茵 , 些 自然 风 景 和 人 绿 这 文 景 观 无 时 无 刻 不 在 触 动 着 学 生 的 感 官 ,使 学 生 受 到 美 的熏 陶和道德的感染 , 愉悦 中受到教育 , 在 自觉 地 形 成 一 种 积 极 向 上的心态。 2创 设 育人 情 境 . 进 学生 心 理 品 质 的 优 化 . 促 目前 , 少 年 心 理 和 行 为 问 题 日益 增 多 , 人 的心 理 和 行 青 而 为又是密不可分的 , 良好 的 行 为 习 惯 受 良好 心 理 素质 的 支 配 . 同时 , 良好 行 为 习惯 又 可 内化 、 淀 为 一定 的 心 理 素质 。 此 。 积 因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其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
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孩子,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挫折,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和幸福。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呢?首先,要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一个充满爱和理解的家庭氛围,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安全和信任,从而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家长要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当孩子遇到问题或困难时,家长要耐心倾听,与孩子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简单地批评和指责。
同时,家长要以身作则,展现出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孩子往往会模仿家长的行为和态度,如果家长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保持冷静、积极应对,孩子也会从中学会如何处理负面情绪,培养坚韧不拔的品质。
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家长不要过度包办孩子的事情,要让孩子在适当的年龄学会自己做决定、自己承担责任。
比如,从简单的穿衣、整理书包,到选择兴趣班、制定学习计划等,都可以让孩子参与其中。
通过这些经历,孩子能够逐渐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从而增强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挫折教育也是培养孩子良好心理素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生活中,孩子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失败,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这些经历,把它们视为成长的机会。
当孩子遭遇挫折时,家长不要急于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而是要鼓励他们勇敢面对,自己尝试寻找解决办法。
同时,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让孩子在挫折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此外,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有助于培养其心理素质。
鼓励孩子多与同龄人交往,参加集体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和分享。
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孩子能够学会理解他人的感受,尊重他人的意见,提高沟通和社交能力。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关爱和支持,增强他们的心理韧性。
六年级学生如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六年级学生如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关键信息项:1、培养目标:明确六年级学生应具备的良好心理素质特征和表现。
2、培养方法:涵盖多种有效的培养途径和策略。
3、监督与评估机制:制定衡量培养效果的标准和方法。
4、责任分工:明确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在培养过程中的职责。
1、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六年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压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本协议旨在为六年级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心理素质培养方案,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11 良好心理素质的定义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积极乐观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适应能力、自信自尊、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
12 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有助于学生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提高学习效率,促进身心健康,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培养目标21 情绪管理能力能够识别和理解自己的情绪,掌握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法,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状态。
22 挫折应对能力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能够保持坚韧不拔的毅力,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重新振作。
23 自信与自尊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相信自己的能力,尊重自己和他人,不轻易受到外界评价的影响。
24 人际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善于沟通和合作,能够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培养方法31 学校教育311 心理健康课程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向学生传授心理素质培养的知识和技能。
312 心理咨询服务设立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个别心理咨询和辅导。
313 校园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团队拓展训练、演讲比赛、文艺表演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2 家庭教育321 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和谐、民主的家庭环境,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感受。
322 积极沟通与孩子保持密切的沟通,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支持和鼓励。
323 榜样示范家长要以身作则,展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对问题的方式。
培养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方法
培养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方法
培养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立积极的家庭环境:家长要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积极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爱和关注。
家长可以通过积极的互动、情感支持、鼓励和表扬等方式来促进孩子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
2. 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家长要关注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增强自信心。
同时,家长也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提高自我适应能力。
3. 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家长要教孩子识别、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让孩子学会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
同时,家长也要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帮助他们处理消极情绪,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
4. 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家长要引导孩子关注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同时,家长也要鼓励孩子参加各种集体活动,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5. 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家长要鼓励孩子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同时,家长也要引导孩子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6.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家长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让他们学会承担责任、履行义务。
同时,家长也要鼓励孩子参与家庭和社会事务,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培养儿童积极心理品质需要家长的耐心和持久的关注和支持。
通过建立积极的家庭环境、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情绪管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责任感等途径,可以有效地促进孩子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
培养小学生心理素质
培养小学生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指个体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所表现出的心理特质和适应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关系着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本文以培养小学生心理素质为题,将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家庭篇家庭是小学生的第一课堂,也是孩子们性格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地方。
在家庭中,父母要给予孩子们关爱和指导,并充分尊重和理解他们的个性差异。
父母应该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
与此同时,父母还应该教会孩子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倾听他们的感受,鼓励他们表达情感,并帮助他们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
此外,父母还应该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二、学校篇学校是小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
在学校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注重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此外,学校还应该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开设相应的课程和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感,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三、社会篇社会是小学生接触外部环境的重要场所。
家庭和学校的培养只是基础,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小学生才能更好地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社会中存在各种挑战和变化,小学生需要逐渐适应和应对这些情况。
对于小学生来说,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同时,社会环境中的各种问题也给了小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机会。
通过这样的体验,小学生可以增加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水平。
总结:培养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我们应该为小学生提供合适的环境和培养机会,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具备健康心理素质的小学生,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培养小学生心理健壮
培养小学生心理健壮心理健康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重视的方面,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
为了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家长和教师都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和方法,下面将为大家阐述一些培养小学生心理健壮的有效方式。
1. 创建良好的家庭环境小学生的家庭环境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首先要学会倾听和理解,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尊重他们的感受和情绪。
另外,鼓励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支持和有效沟通,让孩子在温暖和谐的氛围中成长。
2. 培养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构建心理健康的基础。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赞扬鼓励和积极引导来帮助孩子树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同时,引导他们学会面对挫折和困难,教会他们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鼓励他们参加运动、艺术和其他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
3. 建立适当的目标小学生天性好奇、渴望成长。
家长和教师可以帮助他们设置适当的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成就感。
要注意目标应该具体可行,并适应孩子的年龄和能力。
同时,要让孩子知道,努力和坚持是实现目标的关键,成功不仅仅是结果,过程也很重要。
4.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家长和教师要教会孩子尊重和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交往能力。
帮助他们解决人际冲突,教会他们妥善应对欺凌和排挤等问题。
此外,鼓励他们参与集体活动和社交互动,拓展朋友圈,增加社交技巧。
5. 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和家长要合力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学校可以安排心理健康课程,让学生了解情绪管理、自我认知、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家长也可以参与学校的家长会议,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与教师共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6.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发现孩子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家长要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心理咨询师和医生可以给予专业的指导和治疗,帮助孩子克服困扰。
同时,也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鼓励他们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切勿忽视问题的存在。
小学生心理辅导教育建议与意见
小学生心理辅导教育建议与意见心理辅导教育是指为了帮助小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升其心理素养和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小学阶段,孩子面临着课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以及情绪管理困难等挑战。
因此,提供合适的心理辅导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将从促进积极情绪、培养良好人际关系和发展自我意识三个方面给出小学生心理辅导教育的建议与意见。
一、促进积极情绪1. 创设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小学生处于成长期,他们对环境特别敏感。
创造一个欢快、活泼的学习氛围有利于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在这样的氛围中进行心理辅导教育更加有效。
2. 关注每个学生每个孩子都需要被认可和关爱。
通过多种方式了解每位学生,并结合不同个体差异给予正确引导,让孩子们感受到关注与尊重。
3. 引导表达情感学生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包括愤怒、焦虑、忧郁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绘画、写作或角色扮演等方式表达情感,并逐步学习积极应对不同情绪的方法。
4.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安排一些有趣的体育活动、音乐舞蹈或手工制作等课外活动,让学生得到放松和释放压力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促进身心发展。
二、培养良好人际关系1. 培养合作意识小学生在集体环境中有更多的机会与他人相处。
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协作和合作性游戏,增强他们的团队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
2. 提供社交技巧培训学校可以安排社交技巧培训课程,在小组讨论、团队项目中指导学生掌握与他人有效沟通以及解决分歧问题的基本技巧。
3. 及时纠正不良行为当发现某个孩子存在欺凌、孤立等不良行为时,要及时介入并进行适当引导。
同时,鼓励全体学生尊重他人差异,并树立友善、包容的价值观。
4. 倾听和解决问题学生遇到困难或矛盾是正常的,关键在于能否得到及时倾听、理解和解决。
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沟通空间,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提供正确的引导和建议。
三、发展自我意识1. 鼓励个性发展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独特的兴趣、天赋和爱好。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有利于个性发展的活动,并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肯定每位学生所展示出来的特长以及成长过程中取得进步。
小学生如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小学生如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小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挑战、解决问题,提高自信和适应能力,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等。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生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方法,帮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加健康、快乐地发展。
1. 培养积极的心态在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时,小学生应该学会保持积极的心态。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培养他们的乐观态度。
同时,鼓励他们设定目标并制定计划,帮助他们养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乐观的心态。
2. 培养适应能力小学生面临着学校环境、课程变化等多种变化,适应能力是他们成功的关键。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逐渐增加他们的责任和自主权,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环境和变化。
同时,提供情绪支持和引导,让他们明白适应变化是成长的一部分。
3. 培养自信心自信心是小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素质。
家长和老师应该注重表扬他们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鼓励他们尝试新的事物。
另外,可以通过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和比赛,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增强自信心。
4. 培养情绪管理能力情绪管理是小学生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关键。
他们需要学会识别、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情绪教育、角色扮演等方式,教导他们有效地处理情绪问题。
同时,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情绪,倾听他们的需求和困扰。
5. 培养人际关系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和适应能力至关重要。
家长和老师可以组织一些合作活动,鼓励他们与同学们进行合作和交流。
同时,提供帮助和引导他们解决人际冲突,并教导他们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意见和观点。
6. 培养积极应对压力的能力小学生也会面临一些压力,如考试压力、社交压力等。
家长和老师可以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压力来源,并提供相关的支持和帮助。
同时,鼓励他们参加一些放松和释放压力的活动,如运动、绘画等。
7. 培养培养自我价值感小学生应该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
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一、了解孩子的情绪状态孩子的情绪状况是经常变化的,家长应该学会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
当孩子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要及时安抚,与孩子沟通并理解他们的情绪。
不应该通过忽略和训斥来解决问题,而是要耐心地倾听、理解和引导孩子。
二、注重感情沟通家长要意识到情感沟通的重要性,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建立起亲密的信任关系。
通过良好的感情沟通,孩子的心理素质得以养成。
三、鼓励孩子表达内心感受孩子的情绪和内心感受是需要表达的,家长应该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让他们知道他们的感受是被重视的。
在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时,家长应该全神贯注地倾听,并给予支持与鼓励。
四、尝试多元化的兴趣爱好孩子的兴趣爱好可以培养和启发他们的良好心理素质,家长应该尝试给孩子提供多种兴趣爱好的机会。
比如,让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学习音乐或书法等,让他们体验不同的乐趣和挑战。
五、注重孩子的自我肯定感孩子要有一种健康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肯定感。
在孩子面临挑战和困难时,家长要及时给予鼓励,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六、给孩子充分的空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一定的自由和空间,家长应该给孩子足够的自由,让他们自主地做出选择。
当孩子犯错误时,不应该过于批评或责备孩子,要引导孩子从错误中学习,给他们充分的成长空间。
七、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表率孩子的行为和情绪状态与家长息息相关,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表率。
通过良好的行为模范,家长可以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鼓励他们面对挑战勇敢前行。
以上七个方面,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点。
家长应该不断学习和探索,与孩子共同成长,让孩子拥有健康、积极、自信的心态。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引言:在当今社会,学生面临着日益加重的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困扰以及心理健康问题。
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压力,实现全面发展。
一、了解心理素质的概念心理素质是指个体在心理方面的特质和能力,包括情绪调节、抗挫折能力、自我认知等。
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环境、处理情绪,并具备积极的心态和行为。
二、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1. 鼓励学生多元化发展:学校应提供多样的课外活动和兴趣班,让学生有机会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自信心和成就感。
2. 增加学习乐趣:老师可以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如游戏化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应关心学生的成长和需求,倾听学生的心声,提供积极的指导和支持。
三、培养情绪调节能力1. 提供情绪管理教育:学校可以开设情绪管理课程,教授学生如何识别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以及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
2. 倡导积极的情绪表达:学生应被鼓励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会诉说和分享,减轻内心的负担。
3. 引导积极思维:老师和家长可以引导学生从积极的角度看待问题,培养乐观的心态,以及灵活应对挫折和困难的能力。
四、加强人际交往能力1. 培养合作精神:学校可以组织团队活动,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协调和沟通,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2. 提供社交技巧培训:学生可以通过社交技巧培训课程,学习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交往能力。
3. 倡导友善互助:学校和家庭应倡导友善互助的价值观,鼓励学生关心他人,主动提供帮助,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五、关注心理健康问题1.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扰。
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重视,培养积极的心理态度。
3. 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和家长应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中文摘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当今学校教育一个重要的问题。
作为教师,我认真发现各种问题,认真思考、研究各种关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论著,在吸收前人关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论述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中的个案,从学生的自信心理,创造适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以及将心理健康问题渗透于教学过程中几个方面。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心理素质在当代社会,特别是各种压力之下学生的心理状况问题越来越严重。
特别是在当代中国独生子女中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以及家庭残缺儿童问题,西部留守儿童问题,以及海外留守儿童问题的心理缺陷都严重影响着儿童健康状况。
因为现代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不仅躯体,生理健康,还应该精神,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本身及其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况。
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人的发展中既包括身体的、生理的发展,也包括心理的发展。
可见在学生整体素质中,心理素质本身占有重要地位。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关心儿童的生活和健康,关心他们的利益和幸福,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
”[1]一般来讲,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和特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具有稳定的情感;2、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3、具有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多种心理特点;4、智力正常;5、意志力发展好,自控力较强,有较好的适应能力。
因此本文将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特征出发从各种方面论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
一、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心理自信是一个成功者最重要的心理素质之一,但它并非与生俱来,必须由家长或者教师对孩子从小加以正确引导,使孩子逐渐学会相信自己,建立起自信。
尊重和信任学生。
尊重学生,使他切实地体会到自己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
信任孩学生,调动学生做事的积极性,并给予积极关注和表扬、切忌包办代替,更不可打击、讽刺。
这样既培养学生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品质,又培养了自信心。
对此,可以通过名人效应让学生在认识自我中培养学生的自信。
笔者认为教师在尊重学生的过程中可以名人为榜样来引导学生培养自信心理。
在尊重和信任学生的基础上还要老师善于发现学生并且肯定学生的各种优点。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看,尊重和信任学生不仅符合心理在儿童阶段的心理特征,而且可以使学生的心理情感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理。
锻炼中挑战自我培养自信。
在锻炼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理是一个特殊的过程。
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这种锻炼机会本来就很多。
因此必须建立符合学生的心理目标,根据学生的心理阶段的不同特征建立各种不同的目标。
并且让学生自主独立,教师适当时候可以加以引导。
从班队活动的内容、节目主持人的确定、主持词的创作、活动安排到各个环节,老师均不参与,让学生自己做主。
这样,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从而对自己充满自信;实行轮流办委制,让每个学生都当“管理者”的机会。
传统的固定班委制,使大多数同学认为自己当不上班干部,也干不好班干部,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实行轮流班委制,使每个同学都可以当上班干部,参加管理班级事务。
这种给学生自主锻炼的舞台可以使学生的心理得到满足,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理。
因此在锻炼中培养自信必须给学生一定的自主自由。
因为对困难的成功跨越,都是对自己的一次肯定,都会增加一份自信。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分析锻炼是一种最为实效的增强自信的方法。
在集体生活中感受自我培养自信。
我发现让有心理缺陷的儿童在集体生活中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自信心理。
在集体生活中培养主要是针对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因此,我认为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是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
马卡连柯说,班集体“并不是单单聚集起来的一群人”,而“是由于目标的一致、行动的一致而结合起来的,有一定组织机构和组织纪律的统一体”。
[2]集体主义教育主要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原则,集体荣誉敢的培养能把学生带进一个以他为家园的主体中来,发挥了学生的主人公作用。
所谓集体荣誉感是学生自觉的意识到作为集体的成员的尊严和荣耀,从而更加热爱集体,珍惜集体的荣誉,并能推动学生积极向上的一种情感。
综上,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理对儿童的心理健康,特别是有心理缺陷的学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创造适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环境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它给孩子耳濡目梁、潜称默化的力量,环境是立体化的、从头到尾的“三维教材”。
因此,要培养小学生的健康心理,有必要创造合理的环境。
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教育。
因此,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
学校根据小学生接受教育的特殊性,不断优化这个关键育人环境,使小学生在良好的文化环境、人际环境、学习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增强他(她)们的学习信心和生活情趣,进一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一是营造优美校园文化,环境熏陶育人。
校园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园地,创建优良的校园文化,对陶治学生情操、培养良好的品质至关重要。
创设育人情境,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尤为重要。
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为又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同时,良好行为习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
笔者在对小学生的心理缺陷和心理健康问题的行为表现中发现,一定心理因素的沉淀对儿童的心理素质有建设性的意义。
心理学家在研究发现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正常的行为表现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更应该创设各种情景,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
多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许多学校都建立了心理咨询室,有的还配备专职的心理咨询师。
学生通过咨询、倾吐和宣泄,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
据了解,咨询的学生反映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压力重造成考试的自卑、抑郁、狂躁、恐惧等情绪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无法自制的不良行为问题,儿童期困惑的问题等。
行为咨询方法的先驱者克罗姆布鲁兹指出“咨询的中心目标就是要帮助每一个当事人解决他之所以来寻求帮助的那些问题。
”[3]因此,我认为,学校主动的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是培养小学生心理健康。
除此之外,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良好的家庭的教育培养,学校要与家庭紧密配合,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加强沟通,时刻关注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
如学生应试心理差,教师可引导家长要以平常心态看待考试,家长的唠叨、在意、期望高,都会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压力。
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因此创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对其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的成长极为重要。
三、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教学全过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完整的育人工程,应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
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融入学科教学之中,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应挖掘学科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内容。
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上看,都是对学生心理的发展施加影响的过程。
笔者从一些学校的调研中发现在教学中注意挖掘和组织好对学生心理产生重要影响的学习内容,是其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这就会使学科教学过程受到事半功倍的心理教育效果。
21世纪心理健康教育将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出发,结合教学实践,就教学中师生关系、教材、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和学习信息等问题,对教学中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见解和探索有以下几种方式:包括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等。
一方面与原有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及青春期教育等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进行;一方面可利用活动课、班团队活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
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
心理学家罗杰斯告诉我们:“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而良好的气氛的创设又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和前提的。
”[4]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
”[5]可见,学科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成功与否,关键还在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心理融合程度。
因此构建和谐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就显得非常重要。
教师应放下架子,和谐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朋友,使学生真正从心理上接受你,教师才有资格做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诱导者。
还要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允许学生对老师提出批评。
在情感相容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无拘无束,平等交流的心理氛围。
同时,还要特别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对这些学生不能仅从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方面下工夫,而应着重分析造成学习困难的心理原因并加以辅导。
注意学科教学活动的设计。
学生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发生发展的。
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堂学科课程的教学,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尽可能使每个学生有展现自我的机会,使他们的心理素质通过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得到训练与提高。
课堂教学活动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趣味性活动之中,活动设计要多样化,可根据不同的心理辅导内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不同的活动形式,如角色、游戏、小品表演、讲故事、猜谜、讨论、文体活动等;每项活动设计至少要达到一项明确的心理辅导目标。
学生通过这些饶有兴趣的心理辅导活动,逐步领悟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其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
注重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品质的培养,是体现以人为本,是对人的可持续发展负责的基本精神。
笔者认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学校首先从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入手。
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理为基础,创造适合学生心理健康的育人环境,并且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教学过程。
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有重要意义。
【注释】[1][2] 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教育科学出版社。
[3] 克罗姆布鲁兹,《中小学生理健康教诲》[4] 克罗姆布鲁兹《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5] 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