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案新版湘教版

合集下载

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案

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案

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案XXX《第九章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案教学目标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的基本国情。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我国的区域特色。

3.运用资料,了解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成就,以及我国与世界的联系。

4.运用资料,联系现状,理解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教学重难点1.基本国情2.区域特色3.中国与世界4.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方案①:图片导入:展示几幅美丽的我国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图片,引导:这就是我们美丽的祖国,要想永远拥有这样美丽的景色,需要我们了解她,合理开发她,建设生态文明。

方案②:讲述导入:我们花了一个学年初步了解了我国的地理特征。

了解我国的国情、区域特色、我国与世界的关系,是为了以后更加合理地建设我们美丽的中国。

方案③:歌曲导入:播放歌颂中国的歌曲。

引导:歌曲唱出了我们的爱国之情和自豪之感。

我们应该投入到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的伟大事业中去。

【基本国情】讲授进程课堂活动:浏览教材,分小组讨论。

归纳:“根据前面所学内容,想一想,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你知道我国具有哪些基本国情吗?”教师鼓励学生归纳出教材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国情。

【区域特色】讲授进程讲述:因天然环境和人文条件的差别,我国能够按照多种指标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均有各自的特色。

我们以内地地区、沿边地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为案例,了解一下各自的区域特色。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读图9—2,结合教材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1)找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等5个经济特区和14个内地开放城市,说一说它们在地域分布上有什么特征。

(2)想一想,我国内地地区发展经济具有哪些突出优势?(3)说一说,我国内地地区的经济地位。

归纳:我国沿海地区海岸线长,拥有众多的良港,对外联系方便,有利于对外开放。

沿海地区率先得以开发,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经济的核心地域,并对内地产生越来越大的拉动作用。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九章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案 (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九章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案 (新版)湘教版
板书:一、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讲授新课]
1.区域差异很大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边观察中国地图边回忆所学知识:同学们还记得在中国区域地理中我们学习的大小不等的那些区域吗?它们有什么差异或特点呢?(请男女同学轮流回答,区域特点把握不准的,教师激励评价后加以点拨补充)
教师讲解:从地图上,从同学们的回忆中可知,我国国土辽阔,东西南北中各方的地区(或区域)差异很大,可以说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由此可见,我国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区域差异很大。(教师在适当位置上及时板书)
播放录像:引导学生收看有关“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的专题录像,搞清这些工程的概况,明确区域合作对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对国家各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
投影:“三北防护林的分布图”,然后,引导学生读图判断三北防护林地跨我国哪三北和哪些省级行政区?
“三北”防护林的分布
“三北”防护林全长7000多千米,宽400~1700千米,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42%。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审批人
审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见
课题
第九章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知识与技能
1.回忆已学中国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同时获取新知。
2.初步领会地理环境要素综合性和区域差异性及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3.通过搜集有关信息,明确中国的国情和世界的发展趋势及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教师小结:区域间的联系与合作,不仅可以优势互补,使各区域得到共同发展,还有助于解决区域的环境问题,进一步促进各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三北”防护林是我国区域合作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典范。

湘教版八下地理9建设永续发展美丽中国教案设计

湘教版八下地理9建设永续发展美丽中国教案设计

建设永续发展的漂亮中国教课目标:1、回忆已学中国地域地理基础知识,同时获得新知。

2、初步领悟地理环境因素的综合性和地域差异性及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3、经过采集相关信息,明确中国的国情和世界的发展趋向及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教课要点: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地域特点。

教课难点:理解走可连续发展道路的必需性。

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现几幅漂亮的我国自然景观和人为景观的图片,指引:这就是我们漂亮的祖国,要想永久拥有这样漂亮的景色,需要我们认识她,合理开发她,建设生态文明。

二、新课内容1、基本国情阅读教材和资料,分小组谈论、归纳:“依据前面所学内容,想一想,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你知道我国拥有哪些基本国情吗?”归纳自然方面的基本国情: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地理环境特点突出;自然资源丰富,很多自然资源总量位居世界前列。

人文环境方面的基本国情:历史悠长,人口众多;人均资源量和人均经济量较低;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的影响愈来愈大。

2、地域特点:指引学生读图 9——2,联合教材内容,完成以下任务。

(1)找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等 5 个经济特区和14 个沿海开放城市,说一说它们在地域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2)想想,我国沿海地域发展经济拥有哪些突出优势?(3)说一说,我国沿海地域的经济地位。

(4)找出重庆、宜昌、岳阳、武汉、黄石、九江、芜湖、南通等8 个城市,议一议,它们地理地点的共同点是什么,并具备哪些发展优势。

归纳:我国沿海地域海岸线长,拥有众多的良港,对外联系方便,有益于对外开放。

沿海地域抢先得以开发,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经济的中心地域,并对内陆产生愈来愈大的拉动作用。

3、中国与世界展现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界展览会相关图片和资料,要修业生说出我国参加国际组织和国际事务后对我国的踊跃影响。

4、走可连续发展的道路说一说,在当地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哪些破坏?想一想,我们为何要走可连续发展的道路?归纳: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阻拦着我国经济更进一步的发展。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九章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案_10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九章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案_10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章教材包括“基本国情”、“区域特色”、“中国与世界”、“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4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本章没有具体对应的课程内容,但它是中国地理部分的归纳总结,引导学生达到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本章内容引导学生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引导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理解国际合作的意义,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引导学生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此阶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日常的学习中掌握了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学习地理学科还是保持着高昂激情,但读图概括总结能力仍然有待提高,地理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意识仍然需要训练。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运用地图和资料,从地形、气候、自然资源状况等方面认识我国的自然环境方面的国情,从人口、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认识我国的人文环境方面的国情。

2.从沿江、沿边、沿海三方面分析我国的区域特色,理解进行区域合作的重要性。

3.通过搜集有关信息,了解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分析我国与世界发展的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搜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及与他人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关心身边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关注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情况,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并增强民族自豪感。

3.运用相关资料,明确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和改进措施,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区域特色。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九章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案_33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九章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案_33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回忆已学中国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同时获取新知。

2.初步领会地理环境要素的综合性和区域差异性及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3.通过搜集有关信息,明确中国的国情和世界的发展趋势及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搜集、分析地理信息能力及与他人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关心身边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明确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3.关注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情况,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

4.了解全球的变化趋势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区域特色。

(二)难点理解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方案①:图片导入:展示几幅美丽的我国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图片,引导:这就是我们美丽的祖国,要想永远拥有这样美丽的景色,需要我们了解她,合理开发她,建设生态文明。

新课学习一、基本国情过渡式导入:能否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关键之一在于是否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

只有了解了我国的基本国情,才有可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发展。

课堂活动:阅读教材和下列资料,分小组讨论、归纳:“根据前面所学内容,想一想,在自然环境和资源总量位居世界前列。

人文环境方面的基本国情:历史悠久,人口众多;人均资源量和人均经济量较低;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二、区域特色教学导入:展示几幅分别代表我国沿海地区、沿边地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景观图片,引导:这些图片代表的区域各具特色,你知道它们分别代表我国的哪些区域吗?方案②:过渡式导入:我国地理条件复杂,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地理特点。

了解这些特色,才能做到因地制宜地发展。

教学过程:讲述:因自然环境和人文条件的差异,我国可以按照多种指标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均有各自的特色。

我们以沿海地区、沿边地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为案例,了解一下各自的区域特色。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9课“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主要介绍了我国的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旨在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环境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环保行为习惯尚未养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情况,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关爱环境、珍惜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情况。

2.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养成环保行为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环境保护案例,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景模拟法:创设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环保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和图片,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准备环保知识问答卡片,用于巩固所学内容。

3.准备投影仪和电脑,用于展示案例和图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我国环境问题的图片,如雾霾、水污染等,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提问:“你们认为我国的环境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解决这些问题?”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让学生了解我国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教案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教案设计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学目标】1.阅读“世界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 “世界水资源的分布”等地理图表,结合所学区域地理知识,说明资源的特点、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保护措施;2.进一步学会分析自然资源的学习方法,构建学习模式,从而树立科学的资源观,人类可持续发展观;【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地图或资料,说明资源的特点、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保护措施;难点:学会分析自然资源的学习方法,构建学习模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观察:漫画《我的……》引出“中菲对峙黄岩岛”的话题;引用《中学生时事报》原版内容剖析“中菲对峙黄岩岛”的实质问题就是资源问题。

二、讲授新课环节1:矿产资源资源的分布、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1)世界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活动一:世界矿产资源的分布①阅读书中82页,图17-7,以石油资源为例,在图中圈出矿产资源的集中分布区;用恰当的方式描述集中分布地区的名称,并标注在相应位置。

②汇报交流:学生指图说出矿产资源的分布地区;指图说出石油输出线路③阅读图表“石油储量及分布地区图”,对比分析,总结特点——分布不均衡④自主学习煤、铁的分布特点,并进行汇报交流;2)阅读图表“矿产资源使用年限对比图”说出资源储量、人均占有量等数量特点,依据数据提取信息: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

3)观察“盲目开矿、私挖滥采”等图片,结合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分析并简要说出世界矿产资源在利用中存在的问题4)阅读:山西安太堡煤矿资料,结合已有知识探索解决问题的措施。

合理开发和利用;开发新能源(呈现图片)环节2学习模式构建总结提升:资源的学习思路:分布特点——数量特点——存在问题——解决措施问题承转:观看中东地区战争场景图片、回顾旧知识:中东地区战事频发的资源原因?(石油、水)环节3:水资源的分布、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回忆学过的区域中,有哪些地区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观察美国西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澳大利亚等地区的图片资料,说出地区名称,回顾当地水资源问题。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9课“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主要介绍了我国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果。

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我国实际,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可持续发展理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地理、资源、人口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但对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等概念,部分学生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我国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果;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措施及成果;2.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理念,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我国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实践;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2.课件:相关图片、视频、案例等;3.教具:黑板、粉笔、地球仪等;4.参考资料:相关论文、报道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美丽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保护环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2.呈现(10分钟)介绍我国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果,如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节能减排等。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这些措施的具体实践和成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案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案新版湘教版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

境,激发国家,也是联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自然环境方面的基本国情——自然条件复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1)我国的这5个经济特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2)中国沿海地区发展经济的优势:海岸线漫长,多优良港口和岛屿;最先对外开放的区域;(3)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实力雄厚,处于我国经济的核心区域。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这些城市都位于长江干流沿岸地区;发展优势:水陆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基础设施较好等。

国在世界经济
语言概括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30多年来,中
国积极对外开放,经济发展迅速,许多经济指标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国属于世界,中国
109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1.我国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因为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阻碍
境污染、自然灾害加剧……也给我国经济
完成下列问题。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居世2
于美国

本章没有具体对应的课程内容,但它是中
教育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祖国的情感;引导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理解国际合作的意义,初。

湘教版八下地理第九章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下地理第九章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下地理第九章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八下地理第九章“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主要介绍了我国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章内容紧密联系我国实际,旨在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案例,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环境现状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同时,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我国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美丽中国的内涵及其建设意义。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培养他们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美丽中国的内涵及其建设意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情境,让学生感受美丽中国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运用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资料,用于分析讨论。

2.设计好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3.准备好板书设计,突出教学重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我国的美丽景色,引出“美丽中国”的概念。

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样的国家可以被称为“美丽国家”?美丽中国的重要性在哪里?2.呈现(10分钟)介绍我国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九章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案_12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九章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案_12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按区域我们找了粤港澳大湾区,海南,江西来讲解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专题。

2.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会加剧人地矛盾,产生环境问题。

以北京和西北荒漠化为例讲环境问题专题。

3.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在加强,所以更应尊循人地协调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通过高新技术专题来讲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中国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技术保障。

二、教学目标1.根据国内时事热点,串联初中地理知识要点,为中考复习指点思考和方向。

2.通过地图和资料,分析各区域差异及发展特色。

3.通过实例分析中国发展遇到的问题,探究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措施。

4.使学生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初步树立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1. 能说出交通运输方式对某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意义;2. 能说出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难点:1. 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2.能够从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四、教学过程师:上课,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以国内时事为例讲解2019地理中考时事热点。

来探讨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请大家拿出练习。

按区域我们找了粤港澳大湾区,海南,江西,来讲解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专题。

在这个过程中,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会加剧人地矛盾,产生环境问题。

以北京和西北荒漠化为例环境问题专题。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在加强,所以更应尊循人地协调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六个热点讲高新技术专题。

布置任务义。

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意义:①缓解交通压力;②加强**与**的经济联系;③促进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市?对福建省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有什么意义?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理解我国大力加强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必然性。

【海南岛】(5)在平坦的沿海,将海水引入盐池,经日晒蒸发,即可得到海盐。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1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教案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1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教案

《第九章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案教学目标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的基本国情。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我国的区域特色。

3.运用资料,了解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成就,以及我国与世界的联系。

4.运用资料,联系现状,理解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教学重难点1.基本国情2.区域特色3.中国与世界4.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方案①:图片导入:展示几幅美丽的我国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图片,引导:这就是我们美丽的祖国,要想永远拥有这样美丽的景色,需要我们了解她,合理开发她,建设生态文明。

方案②:讲述导入:我们花了一个学年初步了解了我国的地理特征。

了解我国的国情、区域特色、我国与世界的关系,是为了以后更加合理地建设我们美丽的中国。

方案③:歌曲导入:播放歌颂中国的歌曲。

引导:歌曲唱出了我们的爱国之情和自豪之感。

我们应该投入到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的伟大事业中去。

【基本国情】教学过程课堂活动:阅读教材,分小组讨论。

归纳:“根据前面所学内容,想一想,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你知道我国具有哪些基本国情吗?”教师鼓励学生归纳出教材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国情。

【区域特色】教学过程讲述:因自然环境和人文条件的差异,我国可以按照多种指标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均有各自的特色。

我们以沿海地区、沿边地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为案例,了解一下各自的区域特色。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读图9—2,结合教材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1)找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等5个经济特区和14个沿海开放城市,说一说它们在地域分布上有什么特征。

(2)想一想,我国沿海地区发展经济具有哪些突出优势?(3)说一说,我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地位。

归纳:我国沿海地区海岸线长,拥有众多的良港,对外联系方便,有利于对外开放。

沿海地区率先得以开发,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经济的核心地域,并对内地产生越来越大的拉动作用。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读图9—2,结合教材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湘教版八下地理 9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教案设计

湘教版八下地理 9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教案设计

教师授课教案(达标测评):1.关于我国地理国情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经济建设成就巨大,已经成为发达国家B.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充足C.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D.地区发展差异不明显2、西北、东北、华北地区风沙危害严重,国家在这片地区建设了( B )A.长江上游防护林工程B.“三北”防护林工程C.沿海生态林工程D. 黄河防护林工程3、当前,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是()A.水土流失、土地沙化B.流行病的防治C.资源的短缺D.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梳理评课】学生说出学习收获,教师补充归纳知识,梳理板演,学生完成测试题,教师分析精讲,促进学习。

教师对各小组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总结。

●【梳理评课】对知识回顾,会对知识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思维更加清晰,也更有成就感,测评主要是让学生消化巩固所学知识,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查缺补漏。

板书设计第九章“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一、基本国情1.自然地理环境复杂,特色突出2.幅员辽阔,历史悠久,人口众多,人均资源较少3.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二、区域特色1.沿海地区的特色 2.沿边地区的特色3.长江、黄河流域的特色三、中国与世界1.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2.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事务四、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生态环境问题突出2.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主要措施作业布置1、从世界看中国,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教后感悟。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主要介绍了我国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美丽中国。

本章内容紧密联系我国实际,旨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的环境、资源和经济有所了解。

但他们对可持续发展、美丽中国的概念和内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深入思考如何在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环境、资源、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2.使学生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和路径。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

4.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环境、资源、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2.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路径,提高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使学生了解我国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经济发展方面的实践。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4.实践活动法: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资料,如我国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经济发展的具体实例。

2.制作多媒体课件,以便于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3.准备实地考察地点,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经济发展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美丽中国建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我国环境、资源、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让学生了解问题的严重性。

2023_2024学年湘教版八下地理9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学设计

2023_2024学年湘教版八下地理9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学设计

2023_2024学年湘教版八下地理9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八下地理9《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目标与意义,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途径,明确建设美丽中国的路径与方法。

本节课内容是中学地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责任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环境与发展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目标与意义,以及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路径与方法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较为枯燥,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目标与意义。

2.使学生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途径。

3.明确建设美丽中国的路径与方法。

4.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目标与意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途径;建设美丽中国的路径与方法。

2.难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体系,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可持续发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途径。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课堂讨论问题,准备案例分析材料。

3.安排好课堂练习题目,准备课后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环境与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问题:“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共生?”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目标与意义。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案 湘教版地理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案 湘教版地理

湘教版八下第九章《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案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文本,回顾梳理中国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

出示“中国地形图”“气候图”“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说一说中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2.说一说中国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出示我国主要地形区景观图,南北方,东西方景观差异。

3.读课文,说出我国的人口和资源特点。

出示表格
引导学生归纳我国领土、人口、资源的特征,理解: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引导学生读教材第一段,了解中国自建国和对外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就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1.阅读“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提取关键数据,讨论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2.说一说中国近些年加入的重要国际组织和组织的重要国际会议。

出示:2008北京奥运开幕式、2010上海世博会国家馆
3.你还知道中国加入的哪些重要国际组织?
1.读课文,列举当前中国建设中面临的问题,说一说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说一说,上面的材料说明了哪些问题?
(2)议一议,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出示:五大发展理念
3.议一议,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该如何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主要介绍了我国的环境资源人口形势、环境问题的危害、国家采取的措施改善环境、人口问题、青少年如何保护环境等相关知识。

本章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环境、资源、人口问题的现状,认识环境问题对人类生产、生活、健康的影响,掌握国家采取的措施改善环境、人口问题,以及青少年如何保护环境等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知识,对我国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环境、资源、人口问题等知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逐步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环保问题产生兴趣,愿意参与相关实践活动,提高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环境、资源、人口问题的现状,认识环境问题对人类生产、生活、健康的影响;掌握国家采取的措施改善环境、人口问题;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环境问题,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为构建美丽中国作出贡献。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环境、资源、人口问题的现状,国家采取的措施改善环境、人口问题。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环境问题,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环境问题的危害和解决方法。

4.实践活动法:引导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晓中国国土面积较大,研究地理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关系意义重大;2.了解环境保护问题,达到尊重环境的观念,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实际行动;3.理解可持续发展观念,深入了解其三个要素;4.能够通过学习本课,更好的了解中国从传统工业化模式向可持续经济模式转变的过程;5.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通过讨论,共同解决问题能力;6.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绿色发展理念2.中国环境保护3.中美科幻小说三、教学难点1.中美科幻小说之间的比较与思考2.可持续性发展思想的历史演变四、教学过程1.首先,以“绿色发展理念”为主题,由教师讲解介绍中国发展战略,提供相关数据资料支持,向学生阐明中国绿色发展理念的意义及其优势;2.其次,介绍中国全球环境项目所做的工作以及中国与国际社会合作保护环境的成果,例如中国电子垃圾回收和处理的计划,通过图文展示交互式形式,引导学生学习中国环境保护的案例;3.接着,讲解可持续性发展思想的历史演变,向学生提供相关的历史资料、经验、数据和分析,解释可持续性发展的三个要素,并组织学生参与研讨、分享和评论;4.然后,引入中美科幻小说中有关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故事,比较中美两国在环保方面的不同做法和成果,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引导学生的思考和独立探究,发表个人意见和观点;5.最后,集中进行讨论并展示结果,包括总结所得的知识、提出问题、表达和交流不同观点、归纳思考和实际应用。

五、教学作业1.学生针对本课要点和课后习题进行小组讨论,形成小结并在课堂上给予展示;2.撰写反思性文章,分析文学作品如何影响或被可持续发展影响的因素,并自由发挥,联接其他环保问题和小组同学交流;3.制作拓扑图,反映当前环境保护的现状和未来变化趋势,并演示给全班同学,接受意见和改进建议。

六、教学反思1.教法:本节课注重利用图表和多种形式的视觉资料及实例来教学,是一种强调互动、探究的教学方式。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九章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案 (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九章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案 (新版)湘教版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回忆已学过的区域地理知识,同时获取新知识。

(2)初步领会地理环境要素的综合性和区域差异性以及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3)通过相关资料,明确中国的国情和世界的发展趋势及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搜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明确我国的综合国力的整体情况,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区域特色。

【教学难点】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讨论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展示图片:寒冷的北方、某某椰风、西部戈壁沙漠、江南水乡、古老的皇城、现代化大都市等(学欣赏图片)导入新课。

二、新课学习(一)基本国情(1)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地理环境特色突出五种地形齐全: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

气候类型多样: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多样:跨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跨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地区。

(2)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列表比较:(3)人文环境特点:幅员辽阔、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二)区域特色(1)沿海地区特色中国海岸线漫长,拥有众多的良港,对外联系方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沿海地区率先得以开发,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成为中国经济的核心地域,并对广大内地产生越来越大的拉动作用。

活动1:1.找出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岛等5个经济特区,说一说它们在地域分布上有什么特征。

2.找出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等8个城市,议一议它们地理位置的共同点是什么,并具备哪些发展优势。

(学生读图找图回答问题)明确:1.这五个经济特区都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国家开放陆地边境口岸,利于与邻国开展边境贸易。
教师:找出重庆、宜昌、岳阳、武汉、黄石、九江、芜湖、南通等8个城市,议一议,它们地理位置的共同点是什么?并具备哪些发展优势?
课件展示:
学生:流沿岸地区;发展优势:水陆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基础设施较好等。
教师:(1)我国的这5个经济特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2)中国沿海地区发展经济的优势:海岸线漫长,多优良港口和岛屿;最先对外开放的区域;(3)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实力雄厚,处于我国经济的核心区域。
教师:观察地图,想一想,中国沿边地区发展经济有何突出优势?
课件展示: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1)少数民族相对集中,有壮美的山河和丰富的资源,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教师:通过前面所学,读材料, 完成下列问题。
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 超过日本,居世界第 2位,但与居世界第1位的美国相比,尚存在着显著差距。中国人均GDP居世界第121位。
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明显低于世界人均水平。目前,中国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的1/3,人均森林面积不到世界人均的1/6,人均石油、天然气储量不到世界人均的1/10,人均主要金属储量不足世界人均的1/4,人均水资源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4。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第九章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
年级
八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在本课学习结束时,学生能够:
1.了 解中国的基本国情。
2.认识中国沿海地区与沿边地带、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区域差异。
3.认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及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机遇和挑战。
4.理解经济建设中,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结合课本内容及材料信息,组织语言,回答问题。
作业布置
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
2.预习下节课的导学案中的探究案。
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
(1)说一说,上面的材料说明了哪些问题?
(2)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1)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均资源量较少;资源和能源利用率较低;创新能力不足等基本国情。(2)控制人口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从源头上逆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积极发展科技,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等。
教师:1.我国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因为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阻碍着我们经济更进一步的发展。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环 境污染、自然灾害加剧……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因此我们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2.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应该做到控制人口数量;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等等。3.青少年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宣传;献计献策;做力所能及的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
课件展示:
创设情 境,激发兴趣
探究活动一:基本国情
教师:阅读课文和下列资料,分小组讨论归纳——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两方面,你知道中国具有哪些基本国情?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自然环境方面的基本国情——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地理环境特色突出;自然资源丰富,许多自然资源总量位居世界前列。
人文环境方面的基本国情——历史悠久,人口众多;人均资源量和人均经济量较低;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资源、能源消耗水平居高不下。中国单位产值的能耗,约相当 于美国的3倍、德国的4倍和日本的6倍。中国工业污染、生活污染等问题仍很突出,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可谓任重道远。
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但生产的多为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的产品,许多核心技术不得不依赖进口,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亟等加强。
针对课本材料及文字信息,组织语言,回答问题,培养 语言概括能力。
探究活动四: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教师:读课本P 109“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分组讨论:1.举例说明我国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怎样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3.青少年学生能为可持续发展做点什么?
课件展示: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
2.认识中国沿海地区与沿边地带、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区域差异。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教师:我们知道中国是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的国家,也是联 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有人说:中国这只沉睡的东方雄狮醒来了,你认为对吗?中国需要走向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通过观察课本及图片,回答问题,培养语言概括能力。
探究活动三:中国与世界
教师:结合下列资料,说一说,中 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有何特点?材料一:中国主要经济指标在世界上的排名(2010年,资料来源:联合国数据库,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
课件展示: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30多年来,中国积极对外开放,经济发展迅速,许多经济指标居世界前列,不断扩大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和交流,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综合国力和全球竞争力不断提高。
教师: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物,加入了许多国际组织,如联合国(UN)、世界贸易组织(WTO)、亚太经合组织(APEC)、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国际奥委会、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国际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联合会、博鳌亚洲论坛等。结合上述资料及图片,说一说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课件展示: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国属于世界,中国正在阔步走向世界,全球化指数不断提高,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
结合课本及表格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探究活动二:区域特色
教师:读中国对外开放基本格局图,回答问题:
(1)找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等5个经济特区,说一说它们在地域分布上有什么特征。
(2)想一想,中国沿海地区发展经济具有哪些突出优势?
(3)说一说,中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地位。课件展示: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