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解读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 《圆锥的体积》 (1)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圆柱的体积》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包括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公式计算体积。
2.本节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和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已经有了把圆形拼成近似的长方形的经验,联想到把圆柱切拼成长方体并不难,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今后学习复杂的形体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是后继学习的前提。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圆柱体积的计算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弄清楚圆柱与转化后的近似长方体之间的关系是教学的关键。
4.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认识圆柱体积、探索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及简单应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公式;能计算圆柱的体积。
情感与态度目标:在探索圆柱体积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二、说教法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下,推导出圆柱体积计算的公式。
从而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体会知识的由来,并通过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了直观教学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学习习惯。
2.巧设疑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活动的主人,使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研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达到掌握新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目的。
3.运用迁移,深化提高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三、说学法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1.学会通过观察、比较、推理能概括出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
2.学会利用旧知转化成新知,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学会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把知识转化成相应的技能,从而提高灵活运用的能力。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XXX一、教材的主要特点本册教材充分体现新课标中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为使学生在小学毕业后能够适应中学教材,缩短升入中学后的不适应期,结构和思路体现与前面的教材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同时又向初中教材的平稳过渡。
二、教材内容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的小学生活。
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提供了10首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
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综合复”,9篇可供教师期末复时使用的复资料。
三、教学目标本册教材的编排体系是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要求来考虑的,从“写字”、“阅读”、“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入手,完成教学目标。
(一)写字1、教学目标:能会写80个字。
适当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惯。
2、本册中容易写错的字有:蒸、勃、熬、榛、籍、屉、鼎、蘸、撇、搅、誉、械等(二)阅读1、讲授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六年级要告竣的任务是:掌控文章的首要内容,体味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加快默读速度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惯;积聚课文中的精美词语、精彩句段。
2、具体做法:(1)正确掌控“读”与“讲”的关系。
高年级的“读”重点是默读,是有一定速度的,能培养学生整体掌控文章大意的默读。
“讲”首要是学法的引导和渗透。
导在关键处,疑难处。
重视文本的研究,不同类型(文体)的课文采用不同的讲授策略。
(2)注重对课文的形象感受阅读文学作品,该当多理性少理性,尽量避免过早抽象“人物特性”“思想品质”的做法。
要引领学生借助语言文字,走进文本;在理解内容、品味语言文字过程中,实现教师、学生、作者、教科书编者之间的对话,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感受人物形象,研究、运用文章的表达办法。
(3)掌握发问的技巧要设计好关键性的问题。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有利于思维训练,能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又可以给学生提供较大的自主研究和发展的空间。
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教材简析
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教材简析第三单元单元教学初探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让真情在笔尖流露”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匆匆》《那个星期天》两篇课文组成,并编排了两篇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阳光的两种用法》。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并能运用所学,在习作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2.本单元重点:(1)通过用朗读、默读等方式反复读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本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都情感真挚,朴实自然,只有在深入品味文字时才能感受到作者的一片真情。
朱自清先生在《匆匆》一文中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感人至深;作家史铁生在《那个星期天》中用细腻生动的语言回忆等待过程中心情的起伏变化,令人动容;《别了,语文课》中少年对祖国对母语的深深眷恋打动人心;《阳光的两种用法》一文中肖复兴用质朴的语言、朴实的事例表达对母爱的深深感恩,深情溢于言表。
这些真情实感都要通过反复阅读文章才能真切体会得到。
教学时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课文。
(2)通过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体会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并能适当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去。
每篇课文作者都表达了对人生、对生活、对人事的不同情感,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中要抓住这一重点,引导学生深入字里行间,提炼文章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并结合课堂练笔进行及时地运用,为后面的初试身手和习作积累优秀的语言和写作方法,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内容教学要点课时教学建议本课把时间流逝这种人们司空见惯的平常现象,写得令人感动,发人深省,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惋惜无奈,启发世人要珍惜时间、有所作为。
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秀的语言,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大胆想象,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8.匆匆 2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揣摩优美语句的深刻含义,能主动探究作者运用的写作方法,仿照课文写出自己对于“时间之流”的感触。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负数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负数的初步认识和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同时,学生也能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此外,学生还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本单元的编排特点是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负数的意义,体会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同时,在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后,教材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负数的意义,并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让学生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本单元的具体编排包括例题内容,例如引出负数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负数的含义、认识数轴和借助数轴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建议包括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负数的认识。
教师应该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素材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出现负数的必要,并通过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对比,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
在引入负数以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举出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例子,加深对负数的认识,让学生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同时,对负数的教学要把握好要求。
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
这里不出现正负数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什么样的数是负数就可以了。
数轴的认识也只是描述性的定义,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和负数所对应的点。
关于数的大小比较,特别是两个负数的比较,这里还不是抽象的比较,只需要让学生能借助数轴比较就可以了。
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圆柱和圆锥。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全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综合应用,整理与复习。
具体分为:(一)数与代数第一单元负数第三单元比例(二)空间与图形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三)统计与概率第四单元统计(四)数学思想方法第五单元数学广角(五)综合应用1、自行车里的数学2、节约用水3、有趣的平衡4、设计运动场5、邮票中的数学问题(六)整理与复习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用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与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与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能力目标: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3、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本册教学重点: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的教学。
本册教学难点:圆柱与圆锥、比例的教学。
四、教材编写特点1.增加认识负数的教学,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 《圆柱与圆锥》教材分析(课件)
题的能力。
关键课例:圆柱的认识 例2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有效开展活动
让侧面“展开”的慢一些
先猜一下,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的? 验证,动手剪
再把展开的图形围成圆柱,探究展开图与圆柱间的关系。
教材注意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对新学习的内容进行联想和猜测。在 通过实验和推理验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思考习惯。例如教材联系长方 体体积公式,鼓励学生估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联系圆柱体积计算公式, 鼓励学生猜测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圆锥体积的教学是是按照引出问题—— 联想,猜测——实验探究——导出公式的思路设计的。在猜测的基础上进行 实验和推理。使学生受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训练,发展和提高学生自主 学习的能力。
第三单元《圆柱和圆锥》
—— 教材分析
人教版 六年级 数学 下册
课标中“图形与几何”的要求
空间观念
(核心)
空间观念主要是指对空间物 体空或间图观形念的主形要状是、指大对小空及间位物置体关或 系图的形认的识形。状,大小及位置关系的 认识。能能够够根根据据物物体体特特征征抽抽象象出出几 何几图何形图,形根,据根几据何几图何形图想形象想出象所出 描所述描的述实的际实物际体物;体想,象想并象表并达表物达 体物的体空的间空方间位方和位相和互相之互间之的间位的置位 关置系关;系感。知感并知描并述描图述形图的形运的动运和动 变和化变规化律规。律,空间观念有助于理 解现空实间生观活念中有空助间于物理体解的现形实态生与 活结中构空,间是物形体成的空形间态想与象结力构的,经是验 形成空间想象基力础的。经验基础。
旋转 视图还原 抽象 切和裁 展开和折叠
等积变换
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014年新教材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二、教学新识 1.圆柱的侧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的含义。
教 学 目 标 教学 重点 与 难点 法制教育 渗透知识 点 教学用具
重点 难点
认识圆柱的特征。 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圆柱体模型
教法、学法 观察探究、操作归纳。
课时序数 教 教学环节及内容
2师生互动(具体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出示教材第 17 页的建筑物及物品 1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 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在生活中有许多这种形状的物体, 图。 谁知道它们都是什么形状?这节课我们就 2、揭示课题。 一起来认识这样的形状。 2、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整体感知圆柱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 2.教学例 1:认识圆柱 说喜欢圆柱的理由。 3、教学例 2:圆柱的侧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 面展开 的物体。 2.教学例 1:认识圆柱 (1)认识圆柱的面。 师: 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 说说 发现了什么? 师:指导看书,引导归纳。(上下两个面叫 做底面, 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 曲面叫侧面。) (2)、认识圆柱的高 a.操作思考: 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 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 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 b.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 c.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d.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归纳小结并板书: 圆柱的高有无数条, 高的 长度都相等。 3、教学例 2:圆柱的侧面展开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 蜡笔、 水彩笔、 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 圆柱形实物, 分别把商标纸剪开, 再打
┌长方形 沿高剪┤ └正方形 圆柱的底面周长 → 圆柱的高 → 长方形的长 长方形的宽 斜着剪:平行四边形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知识树解说稿赵相君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知识树说课稿木里图宝双小学陈猛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研说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
我将通过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方面来和大家共同交流!一、说课标(一)课程目标1、本册教材的目标要求知识技能: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理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意义,会解比例。
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数学思考: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问题解决: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本单元目标。
①、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②使学生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
③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二)课程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百分数(二)、圆柱与圆锥、比例、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其中,百分数(二)、圆柱与圆锥、比例、整理和复习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二、说教材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和教学的重要资源。
(一)编写特点:1、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对圆柱、圆锥的认识,教材都是通过列举大量生活中的圆柱、圆锥形实物,在学生观察思考这些物体形状的共同特点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它们的直观模型的基础上引入。
在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后,再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更多具有这样的特征的实物,以加强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加深对圆柱、圆锥的认识,进一步感受几何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第3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和表面积、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前面的学习内容既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也积累了探索的经验,准备了研究的方法。
学习新知识,既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又拓宽了学习空间,知识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为今后学习其他的立体图形打好了基础。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圆柱的体积计算,圆锥的体积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以及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最后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了整理与练习,沟通知识间的联系,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会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等活动,体验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1.经历实际操作、探究的过程,理解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体验迁移和转化的思想方法。
2.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发现意识和探索意识。
2.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二、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以及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难点:能在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圆柱、圆锥等规则立体图形,并利用其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时分配1圆柱…………………………8课时2圆锥…………………………3课时3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3 圆柱与圆锥 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
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体、 正方体的特征,并直观认识了圆柱与圆锥,并且已经掌握了有关“转化”的数学思想,积累 了探索的经验,准备了研究的方法。为探究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以及圆锥的体积奠 定了基础。
教学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和圆锥底面、侧面和高的含 义,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2.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提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加强了对图形特征、计算方法的探索。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的 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空间观念。教学时,注意提供给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参与探索活动的 时间和空间。其中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应让学生在试验探究的过 程中获取,改变仅通过演示得出结论的做法。 3.通过猜想与验证,探索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 教学圆柱的体积公式,分两步进行。第一步认识底面相等,高也相等(简称等底等高)的 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第二步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教学圆锥的体积公式时,先让学生直 观估计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几分之几。然后验证估计,探索等底等高 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关系。猜想、验证是发展的规律,是创新知识的常用策略,教材从学生 的实际能力出发,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的教学设计成鼓励猜想、引导验证的过程,有利 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态度。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圆柱与圆锥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 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直观认识圆柱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前面的学习内容既 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也积累了探索的经验,准备了研究的方法。学习新知 识,既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又拓宽了学习空间,知识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为今 后学习其他的立体图形打好了基础。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解决相关的 实际问题。最后,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了整理与练习,沟通知识间的联系,进一步提高 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和圆锥》教材解读
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 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
1.引导学生灵活根据 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2.结合实际情况,灵 活取近似值。
4
教材首先从回顾旧知(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计算)入手,引出圆柱体积的计算问题。
教材通过提示能否将圆柱转化成已学过的立体 图形来计算体积,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即把 新的问题转化为已学过的问题来解决。
4
例3教学圆柱表面积的概念,探索表面积 的计算方法。教材一开始就提出问题: 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让学生在交 流中逐步理解圆柱表面积就是指“圆柱 表面的面积”这一直接的含义。接下来 的问题就是“圆柱的表面有哪些”,使 学生借助对圆柱各部分组成的认识,自 己总结出圆柱表面积的构成。
教材重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以 及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把概念脉络梳理 清楚之后,具体的推导交给学生自己完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内容”的 “第三学段”中提出:认识圆柱,了解圆柱的展开图,探索并掌 握这些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认识圆锥并探索其体积 的计算公式。能用这些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图形认识与 测量的过程中进一步形成量感、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2
几何直观、空间观念、创新意识 运算能力、推理意识 模型意识、应用意识
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过程,提高发现和提 出问题的意识。 2.注意实验数学与抽 象数学的区别。
要注意的是,小学阶段由于 知识所限,只能用实验法这 种并不严格的方法来推导圆 锥的体积公式,将来还会利 用积分等方法严密地推导圆 锥体积计算公式。
4
例3是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简单应用。题目给 出了圆维形沙堆的底面直径和高,求沙堆的体 积和质量。
教材让学生准备好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形 容器,通过圆柱圆锥相互倒沙子或水的实验, 探究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案知识讲解
第三单元分数的除法教学内容:1、倒数的认识2、分数除法3、解决问题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学习倒数的认识;分数除法和分数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主要内容包括:分数除法的意义与计算;解决问题。
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2、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3、使学生能够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动手操作,通过直观认识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引导学生正确地总结出计算法则,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受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法和学法:练习法、自主探索,合作探索教学重点、难点: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并会分数除法解决相关的问题。
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应用计算法则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
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理解。
工作总量用单位“1”表示及工作效率所表示的含义。
授课时数:12课时第1课时第2课时2、(学生独立思考,口答问题和列式)3、(引导学生将整数乘除法应用题改变成分数乘除法应用题)4、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整数乘除法的问题和改写后的问题,分析得出整第3课时第5课时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说一说,你想怎样求?4、师:请同学们观察,这道题目中有哪几种运算?第6课时1第8课时)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知道了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的下半场的分数;下半场的分数下半场的分数上半场的分数学校美术小组的人数是航模小组人数的第10课时360÷12=30(米)。
师:你是怎样列式的?为什么?(教师板书: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2)修一条360米的公路,甲队每天修18米,多少天能完成?360÷18=20(天)。
统编-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新教材培训
1 学会尊重
尊重他人
3. 尊重他人的表现 • 尊重的语言 • 尊重的行为(谦虚有礼 、
平等友善、 重视他人 的意见、关注他人的需 要、维护他人自尊推己 及人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1 学会尊重
自我实现需求 尊重需求 归属需求 安全需求 生理需求
尊重他人的三个层次
尊重
1 文明礼貌:主要是外在行为上对他人有礼貌、符合礼仪和
√
√
9.日益重要的国际组 织
√
√
10.我们爱和平
√
2 法治教育
法 律 实 施 法 律 条 文
国际宣言、条约 法律内容(正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历史上的法典
3 在全球化背景下突出国家认同教育
1. 共同的文化——中华传统经典文化(p7、16、18、26)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先贤是如何理解尊重、宽容和反思的,又是怎么做的 2.共同的历史——中华文明的起源(p45) 在古代文明中,突出中华文明延续至今,未曾中断,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 重要源泉 3.共同的创伤记忆——汶川地震(p43) 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 4.共同的荣耀——中国宇航员在太空行走(p65) 5.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与作用(p71-73、79-81)
在世界大背景下凸显中国的问题、地位、作用
• (在面对全球环境问题,突出中国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第5课)
• 在世界多元文化中,突出中 华文化走向世界及其对世界 的影响(第7课)
• 科技发展:郑和远洋航海的技术,我国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最新科技成果, 明代陶成道探索飞行……(第8课)
5 涉及领域
领域 我的健康成长 我们的国家 我们共同的世界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_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_【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一、教材概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教材主要围绕着“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这一主题展开。
通过学习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观察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本单元共包括课文《小兵张嘎》、《狼王梦》和《小石头和石头人》。
二、教材分析1. 课文内容(1)《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兵张嘎在战争中勇敢无畏的故事,通过他的形象展现了勇敢、坚强和忍耐的品质。
(2)《狼王梦》:讲述了一个狼王梦想成为人类的故事,通过他的形象展现了奋斗、努力和追求的精神。
(3)《小石头和石头人》:讲述了一个小石头和石头人之间的友谊故事,通过他们的形象展现了友爱、信任和团结的重要性。
2.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掌握课文的内容和情节。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理解人物形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如勇敢、坚强、奋斗、努力、友爱、信任和团结等。
3.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和理解人物形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教学难点: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思考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并进行合理的表达。
4. 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提问、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入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阅读课文,深入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和作用。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4)写作法: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 教学内容安排(1)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材、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
(2)导入: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入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文学习: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人物形象的特点和作用。
(4)讨论与合作:学生分组讨论人物形象,结合课文进行角色扮演,展示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人教版小学英语PEP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Unit 3 Where did you go?》A Let’s learn 教案
Unit 3 Where did you go?A Let’s learn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Unit 3 Where did you go》A Let’s learn是人教版小学英语PEP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内容,是一节词汇课。
本部分教材通过John五月一日和五月十二日的博客分享这一情景,来呈现单词和词组rode a horse, rode a bike, went camping,hurt my foot, went fishing,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这些词组的形式和意义。
本部分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听、说、读、写上述单词和词组,能够使用上述单词和词组谈论周末或假日活动;能恰当使用本部分核心句型Where did you go? What did you do there?谈论周末或假日活动;能完成听力、书写活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听、说、读、写单词及词组: rode, rode a horse, rode a bike, went ,went camping, hurt my foot and went fishing.(2)能听、说、认读句子:Where did you go last Saturday? I went to a forest park. What did you do there? I rode a bike.2、能力目标:(1)能够使用上述单词和词组谈论周末或假日活动;(2)能够使用核心句型:Where did you go ...? What did you do? 谈论周末或假日活动。
(3)能完成听力、书写活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策略: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5、文化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并进行外出游玩的安全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
1、识记课文中的生字,学会课文中出现的 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 诵部分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知文中人物的 革命精神,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4、根据课文的表达特点,学习课文的写作 方法并在习作中运用。
谢 谢!
单元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编选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 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二是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 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基于本组课文的特点,本组课文的教学还应该注意以下 几点:1、本组教材不仅内容感人,写法上也很有特点, 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去发现。2、本组课文距离学生生活 都比较远,因此课前应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并在重 点、难点上给以必要的点拨,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3、本学期是小学阶段最 后一个学期,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本组 课文时,要尽可能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放手让他们 讨论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
学习主要内容安排及前后联系
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英雄。 本组课文追忆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我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被 捕后倍受酷刑,但面对敌人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解放战争 时期的郝副营长在一次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壮烈牺牲; 开国总理周恩来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日夜操劳;毛泽 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虽然没有具体介绍张思德的事迹,但 通过查找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战士张思德打仗、纺线、烧炭,干一 行爱一行专一行,为救战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本组教材中的人 物所处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却是相同的。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因此,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围绕革命志士共同的理想与信念加强 各篇课文教学之间的联系,还可以尝试进行单元整组教学。 紧扣单元专题,口语交际· 习作安排的是“我的理想”,希望学生 在学完课文后,受到情感上的熏陶,并将自己的理想和革命先驱 的理想联系起来。回顾· 拓展安排的是交流课文的写法,阅读、积 累一些革命诗歌,并在课外阅读一些革命题材的名著。
单元学习内容分析
选编的四篇课文追忆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我党创始 人之一李大钊被捕后倍受酷刑,但面对敌人始终大义凛然, 坚贞不屈;解放战争时期的郝副营长在一次战斗中舍身为后 续部队引路,壮烈牺牲;开国总理周恩来为了新中国的发展, 呕心沥血,日夜操劳;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虽然 没有具体介绍张思德的事迹,但通过查找资料我们可以知道 战士张思德打仗、纺线、烧炭,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为救 战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本组教材中的人物所处时期不同、 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却是相同的。 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课文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 育,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但像这样人文主题较为鲜明的 文章,千万不要上成品德与社会课,要抓住语文课的核心价 值,把学习的重心从关注内容转到揣摩分析语言与学习表达 方式上来。
单元训练重难点
重点: 1、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 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课 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难点: 1、学习课文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 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 运用。
单元教学策略
1、引导学生发现内容的感人之处,体会 写法上的特点; 2、搜集相关资料,在重点难点上给与点 拨,激发阅读兴趣,调动自主学习的积 极性。 3、独立阅读思考,放手让他们讨论交流, 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
教学建议
1.本组教材不仅内容感人,写法上也很有特点,教学时 应引导学生去发现。 2.第三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革命题材类的,因为革命故 事的内容,英雄人物与孩子们现实生活距离遥远;而且 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所以这无形中拉大了学生与文本 之间的距离。因此,在课前让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等 手段去搜集人物的相关资料,从而亲近文本,走近英 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掌握搜 集和处理信息(包括网上学习)的能力,根据需要快速 搜集所需信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 探索性阅读。 3.教学本组课文时,要尽可能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 放手让他们讨论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 4.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了解课文 的叙述顺序,并在今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单元课时分配
约12-14课时
学情分析
由于本组课文的内容与现在学生生活相差较远,学生对 当时的时代背景缺乏了解,基于六年级下期的学生,已经积 累了丰富的学习方法,而且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因此在教学 本组课文时,主要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采用让学生 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只作点拨、指导。 课前,让学生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或者布置学生读中国 近代史以及一些革命书籍,既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 息的能力,并且渗透课外知识与课内知识相结合的意识,又 为学习本组课文奠定了基础,其次,在学习本组课文时,进 一步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训练巩固学生能抓住重点词 句或关键词句进行主要内容的归纳能力,并能通过重点词句 或关键词句的理解,体会文章所表达的真情实感,最后让学 生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并能在习作中加以运用。并且让学生 继续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