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碉楼与村落文化遗产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开平碉楼与古村落介绍

开平碉楼与古村落介绍

开平碉楼与古村落介绍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代表之一。

开平碉楼是明清时期为了防范海盗而建造的一种高大的砖木结构的建筑,高达四层以上,外形宏伟壮观,内部装饰精美,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开平碉楼分布在开平市区和周边的乡村,其中最有名的是位于开平市区的村落,包括有三层、四层、五层和六层的碉楼,共有183座,构成了开平碉楼的主要景观。

开平碉楼的建筑风格独特,形式多样,外观雄伟,内部精美,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代表。

开平碉楼的建筑风格多种多样,包括明清两代的不同风格,如明代的平顶式、宝顶式、砖顶式和清代的圆顶式、拱顶式等。

每一种风格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平顶式的碉楼外形简洁大方,内部装饰简单而精致,是明代碉楼的代表之一;宝顶式的碉楼外形华丽典雅,内部装饰富丽堂皇,是明代碉楼的另一种代表;砖顶式的碉楼外形稳重大气,内部装饰雕刻精美,是明代碉楼的又一种代表;圆顶式的碉楼外形独特奇妙,内部装饰华贵典雅,是清代碉楼的代表之一;拱顶式的碉楼外形古朴典雅,内部装饰繁复精美,是清代碉楼的另一种代表。

开平碉楼的内部装饰也是其独特魅力的体现。

碉楼的内部装饰丰富多彩,包括了绘画、雕刻、木刻、砖雕、石雕等多种艺术形式。

碉楼的一楼通常是厅堂,用于接待客人和举行活动,装饰较为简单;二楼是起居室,用于家庭生活,装饰比较丰富;三楼及以上是卧室,用于家庭休息,装饰更加精美。

碉楼内的各种装饰都是由手工制作而成,具有极高的价值和艺术价值。

除了开平碉楼,开平市还有许多古村落,如鹤山镇的古城村、大沙镇的麻步村、沙堆镇的梅塘村等。

这些古村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建筑风格与开平碉楼相似,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旅游价值。

这些古村落保存完好,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和乡村风情。

总之,开平碉楼和古村落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代表,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旅游价值。

它们的建筑风格独特,形式多样,外观雄伟,内部精美,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广东省江门市开平碉楼 古建筑的探索之旅

广东省江门市开平碉楼  古建筑的探索之旅

广东省江门市开平碉楼古建筑的探索之旅广东省江门市开平碉楼——古建筑的探索之旅广东省江门市开平碉楼是中国稀有的古代民居建筑,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带领读者展开一次精彩的探索之旅,探寻开平碉楼的独特魅力。

一、碉楼的历史背景开平碉楼建立于明朝时期,是当时地方士绅为了保卫家族和财产而修建的防御性建筑。

由于当时的广东一带经常受到倭寇的侵袭,居民为了自保,建造了这些独特的碉楼。

随着时间的推移,碉楼不仅仅具备防御功能,还成为了家族居住和经商的场所。

二、碉楼的建筑特点1. 外观独特:开平碉楼外观雄伟壮观,多为砖木结构,高度往往达到四至五层楼。

外立面用砖砌成,并装饰有精美的壁画、浮雕等艺术元素,展示了地方文化的独特风貌。

2. 结构稳固:由于碉楼的主要目的是防御,因此碉楼的建筑结构非常牢固。

楼体采用了坚固的木质框架,内外墙面使用了厚实的砖石材料,具备优秀的抗震性能。

3. 内部布局:碉楼内部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

一楼通常用作商铺或集市,二至四楼是居住空间,顶层是观景台。

不同楼层的使用方式为碉楼的居民提供了灵活的居住和经商环境。

三、探索碉楼的奥秘1. 游览开平碉楼:参观开平碉楼是了解其独特魅力的最佳方式。

游客可以欣赏到碉楼的壮丽外观,近距离感受其历史沧桑和文化积淀。

2. 欣赏壁画和浮雕:开平碉楼的外立面装饰有丰富多样的壁画和浮雕,反映了地方文化和传统价值观。

仔细观赏这些艺术元素,不仅可以欣赏到精美的艺术作品,还可以了解地方文化的内涵。

3. 感受碉楼的居住环境:游客可以进入碉楼内部,参观不同楼层的布局和功能。

在逛碉楼的过程中,可以想象当年居民在这里生活和经商的情景,感受碉楼所承载的历史记忆。

4. 了解碉楼的历史变迁:通过参观陈列馆或博物馆,了解碉楼的历史发展和演变过程,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碉楼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四、保护和传承碉楼文化1. 加强保护措施:对于古建筑这种宝贵的文化遗产,应加大保护力度。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对碉楼的维修、防火和抗震等方面的工作,确保其长期保存和传承。

开平碉楼论文:开平碉楼与村落的演变与空间营造研究

开平碉楼论文:开平碉楼与村落的演变与空间营造研究

开平碉楼论文:开平碉楼与村落的演变与空间营造研究摘要:开平碉楼与村落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本文以空间营造的角度,以时间序列,对开平碉楼与村落的演变与场所营造进行研究。

关键词:开平碉楼;族群迁徙;演变;空间营造abstract:the buildings of kaiping watchtowers and villages are a special type of chinese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this paper makes a study on the evolution and place making of these old architectures in the sequence of tim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ce creation.keywords:kaiping watchtowers;migration of ethnic groups;evolution;space creation1前言开平碉楼与村落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境内,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长期动乱的社会环境与兴盛的移民文化所催生的产物,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

开平市是碉楼分布的中心、也是数量最多的地区,据普查,开平的18个乡镇现存碉楼1833座,俗称“中国碉楼之乡”。

据记载,开平市的历史建制沿革,可追溯到秦朝,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设立郡县,岭南历史上首次形成了与中原相关的制度文化。

开平属于当时的南海郡番禺县地,后南朝、隋朝、唐、宋时期均属义宁县,后经历史变迁,明万历元年,岭西兵备佥事李材督师镇压陈金莺等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后,在现今开平的大沙、马冈、龙胜、苍城、金鸡一带,设置了18个屯,其中在仓布村设置的开平屯,其名有“开同敉平”之意,是希望通过设屯驻兵,保一方太平。

这便是开平立屯之始。

开平碉楼与村落

开平碉楼与村落

开平碉楼鼎盛于二十世纪初,最高峰时达三千多座,1940年代后,曾经默默无闻半个多世纪。

在珠江三角洲五邑地区集防卫、居住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的开平碉楼,是在特定历史地理环境下,融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华侨乡土建筑,也是地域性历史文化在建筑上的反映。

是特定历史时期中国移民文化与不同族群之间文化相互影响、交融、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具说服力的历史见证。

2007年,“开平碉楼与古村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国际第一个有关“移民文化”的世界遗产。

开平碉楼群形成的时期,正是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排华浪潮高涨时期。

华侨抱着“叶落归根”的思想,寄回大部分血汗金钱赡养家眷,殚心积虑地经营家人和自己年老归乡的家园。

由于开平侨乡多为聚族而居的族姓村落,宗族亲朋与海外关系稳定持续,海内外宗亲社团组织活跃,守望相助,凝聚力明显比一般外国侨民强。

开平碉楼大规模兴建的年代,正是中国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阶段。

开平为中心出现的碉楼群,是珠江三角洲乡村受西方建筑艺术并与本土建筑艺术融合的产物,充分体现他们面对外国先进文化时的自信、开放、包容的心态。

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加上自己的审美情趣,融合在碉楼上,使之成为留置于故土的精神守望地。

当地泥水匠设计建造碉楼时,不拘泥固定的法式,潜心追求形式美。

“集体无意识”把中国传统乡土建筑艺术与西方建筑风格的杂拌。

加之楼主不同的审美观和经济实力,使开平碉楼汇聚、移植了西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式样。

文艺复兴时期和十七世纪欧洲建筑造型等在这块平原上可以找到嫁接后的身影。

因防御的功能,碉楼在中下部通常造型简约实用,而“衣锦还乡”、“出人头地”和攀比斗富的心理导致不约而同地在碉楼上部造型最为着力。

根据上部造型式样,开平碉楼大致可以分为柱廊式、平台式、城堡式、混合式四类。

碉楼为点式建筑,注意向空间发展,便于居高临下地防御;墙体比传统民居厚实坚固,不怕匪盗凿墙或火攻;窗户比民居开口小,有铁栅铁窗铁门。

多建有突出悬挑的角堡,开设射击孔,可以形成全方位的控制。

浅析广东省开平碉楼与村落

浅析广东省开平碉楼与村落

浅析广东省开平碉楼与村落2007年6月28日,广东省开平市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成功。

开平碉楼与周边村落成为了当地及广东省的地方形象代表,成为了新的地方明信片。

开平碉楼是广东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融合碰撞的一个支点,申遗成功使其成为广东在文化上的一个世界品牌。

碉楼的定义与相关历史传承“碉”指的是军事上用于防御的坚固的建筑物。

“楼”指的是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房屋。

“碉楼”即是把楼的建筑形体与碉的防御功能相结合的建筑物。

开平碉楼的形式并不是突然产生,它能从国内外的传统建筑中找到所传承的原型(图1)。

在中国古建筑中就有望楼、角楼的竖向、挺拔的建筑形制,人们能够登上望楼、角楼远眺、视察,以达到防御的效果。

望楼和角楼是中国建筑中传统的防御性建筑类型。

因此,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有碉楼或类似碉楼的建筑形制,如西藏、四川、云南等地有多种形式的碉楼(图2),但开平的碉楼与其他地方的碉楼形制及建筑特点上都有极大的不同,而且像开平那样拥有极大数量和密集度的碉楼或碉楼群在中国境内极其罕见。

图1 安平逯家庄东汉幕壁画中的望楼图2羌族碉楼开平碉楼的主要分布开平市内,碉楼星罗棋布,城镇农村,举目皆是,多者一村十几座,少者一村二三座,主要分布在15个镇(街道),集中分布在塘口、百合、赤坎、蚬冈和长沙五镇(街道)。

从水口到百合,又从塘口到蚬冈、赤水,纵横数十公里连绵不断,蔚为大观。

(图3)图3 碉楼群开平碉楼的源起(1)开平的地理环境及社会治安开平碉楼的兴起,与开平的地理环境和过去的社会治安密切相关。

开平地势低洼,河网密布,而过去水利失修,每遇台风暴雨,常有洪涝之忧。

加上其所辖之境,原为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边远交界之地,向来有“四不管”之称,社会秩序较为混乱。

因此,清初即有乡民建筑碉楼,作为防涝防匪之用。

(2)开平的人口结构开平是有名的侨乡。

最迟在16世纪中叶,开平就有人乘木帆船远渡大洋,到东南亚谋生。

到十九世纪中期,开平出现大规模国际移民现象。

“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的现状调查

“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的现状调查

2018·09截止2017年底中国的文化遗产入围世界遗产名录已达到了53处。

作为一个文化大国,越来越多的文化遗产被选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不仅传承了一批优秀的文化,还增强了民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民族自豪感。

世界文化遗产也得到了许多专家的密切关注,主要是从遗产申遗前的文化价值、保护和修复角度出发,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提供建议。

如单霁翔的《关注新型文化遗产———工业遗产的保护》(2006年)通过介绍工业遗产的概念、历史进程、注意事项等为中国工业文化遗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余子骅,龚德才《文物修复的可识别原则探讨———以青铜文物修复为例》(2016年)从文物修复角度对文物修复提出过许多可行性建议。

殷力欣的《祁阳重华学堂大礼堂:一座特殊的抗战纪念殿堂》(2016年)着重对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挖掘。

目前国内对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的遗产现状调查文献研究较少,吴丽云《真实性、完整性原则与泰山世界遗产资源保护》(2009年)调查了泰山的保护现状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这是因为泰山文化遗产在保护过程中严重破坏了遗产本身的价值。

一、开平碉楼与村落保护现状及调查2007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村落”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5处世界遗产。

开平碉楼与村落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境内,其中有35座造型精美的碉楼和西式别墅散落分布在马降龙、自力村、三门里、锦江里四个分散的保护区内。

1996年在“世界自然遗产的总体原则与提名评估标准”的研讨会上,专家“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的现状调查殷付正超张超张万胜摘要: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大多用于旅游开发,但旅游开发中破坏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情况也时有发生。

以开平碉楼与村落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数据整理分析,发现开平碉楼与村落存在一些保护不到位情况,大众的遗产保护意识不足,提出保护为主、教育为先、管理制衡、利用多样建议。

关键词:文化遗产;真实性;完整性;保护表1四个遗产核心区35座核心建筑问题分类汇总表表2各碉楼存在问题数量汇总表建议将完整性原则同时应用于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

广东开平碉楼历史研究共3篇

广东开平碉楼历史研究共3篇

广东开平碉楼历史研究共3篇广东开平碉楼历史研究1广东开平碉楼历史研究碉楼是粤西地区的建筑特色,而广东开平以其数量很多,分布广泛,类型种类繁多的碉楼而尤为出名。

一直以来,各位文史爱好者对碉楼都有着很高的研究热情,而对开平碉楼的历史研究则进行得更深入更细致。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介绍开平碉楼的历史研究:基本情况、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

一、基本情况广东开平是碉楼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这里的碉楼数量超过10万座,是全国碉楼数量最多的一个地区。

开平碉楼的种类也相当丰富,大致分为楼、桥、楼桥、街衢、楼街、台楼、斗拱、四馆等多种类型。

开平碉楼一般由砖石、木材、岩石等材料组成,高低错落,雄伟壮观,具有非凡的古建筑价值和美学价值。

二、历史背景广东开平碉楼建筑的兴起,源于明末清初。

明朝中晚期,广东开平一带屡遭海盗侵扰,人民生活备受摧残,为了保卫家园,一些土豪地主便开始在自家庄园内建立碉楼或水塘城池以供自卫。

清朝时期,更多的开平人建造碉楼,因其具有前后视野宽广,防卫能力强大的特点,广受人们喜爱。

特别是在清朝中期及以后,由于各种外来侵略和自然灾害的持续摧残,国家政治和经济局势的动荡不安,开平碉楼的建造达到了顶峰时期,数量激增,形制更为复杂,同时也成为各种文化艺术的综合博物馆,展示着开平历史文化的悠久传统和深厚底蕴。

三、文化特色广东开平碉楼是南粤地区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在广东,开平碉楼已成为浓缩了地方文化、传统民俗、历史遗产的重要象征。

在广东民间传说和诗词歌赋中,开平碉楼被赋予了高深的意境和文化内涵,成为民族精神和文化情感的象征。

开平碉楼不仅是一种住宅,更是一份凝聚了开平百姓智慧和良善心灵的文化遗产。

这种文化遗产之于开平地区,不仅是一种精神财富,更是一种可贵的文化遗产。

综上所述,广东开平碉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瑰宝,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其历史文化价值深刻影响着广东历史文化的发展,同时也通过各种文化周边产品和旅游资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开平碉楼与村落]广东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与村落]广东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与村落]广东开平碉楼广东开平碉楼篇(一):开平碉楼阅读答案①位于珠江三角洲西部的开平市,是个著名的侨乡。

那里碉楼林立,星罗棋布,平均每一个村庄都有一座碉楼,有的村庄有几幢碉楼,甚至整个村庄均由碉楼组成。

开平碉楼是一种多层塔楼,过去当地人通称它为“楼仔”或“众人楼”。

碉楼一直不为外人所知,当它成功被录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时,它才为世人所了解。

②开平碉楼的兴起,与开平的地理环境和过去的社会治安密切相关。

开平地势低洼,河网密布,而过去水利失修,每遇台风暴雨,常有洪涝之忧,加上当时社会秩序较为混乱,因此,清初即有乡民建筑碉楼,作为防涝防匪之用。

后来,华侨纷纷集资汇款回乡,为碉楼与村落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于是,碉楼在开平遍地开花,碉楼林立逐渐成为侨乡开平的一大特色,从而形成了“无碉楼不成村”的乡间景象。

碉楼最多的时候有3000多座,至今仍完好保存的有1833座。

③开平碉楼具有防卫、居住两大功能,可分为众楼、居楼、更楼三种类型。

众楼建在村后,由全村人家或若干户人家集资共同兴建,每户分房一间,为临时躲避土匪或洪水使用。

其造型封闭、简单,外部装饰少,防卫性强。

在三类碉楼中,众楼出现最早,现存473座,约占开平碉楼的26%。

居楼也多建在村后,由富有人家独资建造,它很好地结合了碉楼的防卫和居住两大功能,楼体高大,空间较为宽敞,生活设施比较完善,起居方便。

居楼的造型比较多样,美观大方,外部装饰性强,在满足防御功能的基础之上,追求建筑的形式美,往往成为村落的标志。

居楼数量最多,现存1139座,在开平碉楼中约占62%。

更楼主要建在村口或村外山岗、河岸,高耸挺立,视野开阔,多配有探照灯和报警器,便于提前发现匪情,向各村预警,是周边村落联防需要的产物。

更楼出现时间最晚,现存221座,约占开平碉楼的12%。

④ 开平碉楼建筑汇集了西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流派的建筑艺术,又与开平乡村生活结合,正是这样的“不土不洋”,成就了开平碉楼的独特价值。

开平碉楼与古村落介绍

开平碉楼与古村落介绍

开平碉楼与古村落介绍
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境内,是中国岭南地区独特的建筑形式之一。

它们是一种木结构砖瓦建筑,通常建于山坡上,由多层塔楼和过厅组成。

碉楼的主要功能是为了防御,因此其外墙通常很厚,有些墙壁甚至有三层,能够抵御炮火
和风雨。

碉楼的屋顶则呈多边形或圆形,也有的采用了传统的岭南风格,如“牛脊式”屋顶。

古村落是指保存有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群落,具有一定历史价值和文化遗产价值的村镇。

在中国南方,特别是江南地区,有很多古村落,如浙江乌镇、安徽宏村、福建土楼等,它们的建筑风格独特,保存完好,是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的代表。

在开平市境内,也有一些保存较为完好的古村落,如鹤洞古村、大洲古村等。

开平碉楼和古村落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独特建筑风格和历史价值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同时,这些古建筑也是当地居民的生活场所,是他们生活、工作和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

因此,保护和传承这些古建筑,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开平碉楼与村落讲解

开平碉楼与村落讲解
观的文化景观。 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 代以前便成为开平碉楼与 村落发展的兴盛时期。
10
1、按建筑材料分 石楼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区,在当地又称
为“垒石楼”。墙体有的由加工规则的石材砌 筑而成,有的则是把天然石块自由垒放,石块 之间填土粘接。目前开平现存石楼10座,占碉
楼总数的0.5﹪。
11
1、按建筑材料分 夯土楼是用三合土,即黄泥、沙子、石灰按
4
由于美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拿大等国实施排华政策,在海外恶劣
的生存环境迫使开平华侨只能将传宗接代的愿望寄 托在家乡。
5
19世纪末20年代初,“金山伯”(当地人称出 国淘金的人)挣到钱后的三件事: 回家 建房 娶老婆
6
华侨生活用品
7
开平特殊华侨文物:金山箱
8
匪风炽盛
9
在匪风炽盛的日子里, 为防贼患,开平的父老乡 亲和华侨们纷纷集资在村 中兴建碉楼。中西合璧的 碉楼大量兴建是这一时期 开平村落最突出的变化, 碉楼从此成为开平乡村壮
存砖楼近249座,占碉楼总数的13.6﹪。
13
1、按建筑材料分 混凝土楼又称“石屎楼”或“石米楼”,多建于清末民
国时期,造型最能体现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整座碉楼使 用水泥(一般由英国进口,当时称为“红毛泥”)、砂、 石子和钢材建成,极为坚固耐用。由于当时的建筑材料靠 国外进口,造价较高。目前开平现存混凝土楼1474座,在
22
开平碉楼的上部造型最具表现力,人们着力运用外国 建筑中的穹顶、山花、柱式等建筑元素大做文章,形 成了千楼千面的建筑式样。根据上部造型,可以将开 平碉楼分为柱廊式、平台式、退台式、悬挑式、城堡 式和混合式等多种式反映着楼主人的经济实力、审美 情趣和受外来建筑文化影响样。这些不同的建筑造型

开平碉楼世界文化遗产介绍,作文

开平碉楼世界文化遗产介绍,作文

开平碉楼世界文化遗产介绍,作文《开平碉楼:独特的世界文化遗产》一说到开平碉楼,那可老有意思了。

这开平碉楼啊,就在广东开平那旮旯,那地儿到现在还能让人感受到一种特别的韵味。

我第一次去开平看碉楼的时候,那场景历历在目。

我坐了老长时间的车,路两边的风景是越来越有乡村的味道。

到了那,远远就瞅见那些碉楼,高高地立在那,就像一个个威严又特别的巨人。

这开平碉楼的长相特别怪。

它不像咱常见的那种建筑规规矩矩的。

有的碉楼是长方形的,有的带着点圆形的边边,还有不少碉楼房顶上弄些奇特的小尖顶子,像一个个小帽子似的。

而且这些碉楼的墙上啊,还有好多小小的洞口。

当时我就想,这是干啥用的呢?后来听当地的老乡说,那些洞口可都是有讲究的,在以前有土匪啥的来犯的时候,这洞里就可以用来往外射击或者瞭望,这简直就是那时的安全堡垒啊。

这些碉楼的风格也是博采众长。

感觉有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子,像四合院那种围起来的感觉,但又有好多西方建筑的元素。

像楼体上那些雕刻好多就跟西方建筑上的装饰一样精致,有花纹,有小动物啥的。

听说是当年那些在外闯荡的开平人回来盖房子的时候,把自己在国外看到的建筑风格都带回来了,然后就跟本地的风格融合在一块儿,就形成了现在这样独一无二的开平碉楼。

碉楼里面也是特别讲究。

我走进一个碉楼里面,那楼梯是木制的,走上去嘎吱嘎吱响,感觉像穿越回了旧时光。

房间虽然不大,但是布局非常紧凑。

墙上有着一些淡淡的画儿,已经有些掉色了,但还能看出来以前画的有多精美。

里面摆放的一些老家具也是充满了历史感,有那种雕花的床,摸上去都能感受到工匠精心打造的痕迹。

开平碉楼可不仅仅是几座独特的建筑,它还承载着历史啊。

当年那些海外游子,辛辛苦苦挣了钱就回来修这么一个碉楼,一方面是为了家人的安全,另一方面也是证明自己在外闯荡混出了名堂。

它们在这开平的土地上,一站就是好多好多年,经历了风雨,见证了这里的人和事儿。

《开平碉楼的故事:人与建筑的微妙联系》再讲个有意思的事儿。

开平碉楼调研报告

开平碉楼调研报告

开平碉楼调研报告开平碉楼调研报告一、引言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是中国传统的农民建筑形式之一。

碉楼通常是砖木结构,分为三到四层,是徽派建筑和南方水乡建筑的典型代表。

本调研报告将对开平碉楼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历史背景、建筑特点以及当下的保护现状。

二、历史背景开平碉楼最早可追溯到明代,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开平是一个多河道纵横、交通不便的地区。

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免受外部侵略,当地农民开始修建碉楼作为防御设施。

在明代和清代,碉楼的规模逐渐扩大,并逐步演变成为集居、防盗、防火、观风景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建筑。

三、建筑特点1. 堡垒式设计:开平碉楼常采用堡垒式布局,外围设有围墙和护城河,形成天然的防御体系;楼内设置有防御洞门和射击孔。

这种布局使得居民可以在危急时刻躲避攻击,保护自己的安全。

2. 砖木结构:开平碉楼的主体结构多由砖石和木材构成,砖砌外墙厚实且坚固,木质结构具有弹性,能够抵御自然灾害如地震和台风的袭击。

这种结构设计使得碉楼能够在众多水道交错的地势复杂的水乡地区得以建造和保存。

3. 装饰精美:开平碉楼的外观装饰精美,常用彩画、绘塑、灯彩等形式。

楼梯、门窗、梁柱等构件上都镶嵌着精致的雕花图案,展现了江南传统建筑的细致工艺和艺术价值。

四、保护现状及挑战1. 入选世界文化遗产:2016年,开平碉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为其保护和传承提供了国际认可和重要支持。

目前,相关部门在对碉楼进行修缮和维护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措施。

2. 商业开发压力:由于其特殊的建筑风格和优美的环境,开平碉楼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然而,一些碉楼周边的商业项目正在扩建,对碉楼的保护构成了压力。

必须平衡开发和保护的关系,确保碉楼能够长久地保存下去。

3. 意识普及有待加强:尽管开平碉楼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但许多当地居民对其文化价值和保护重要性仍然缺乏了解。

相关部门应加强宣传,提高居民对碉楼的意识,让他们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

开平碉楼文化

开平碉楼文化
开平碉楼文化
一、开平碉楼的历史背景
开平碉楼始建于清初,大量兴建是在20世纪20~30年代。广东开平碉楼 的兴起与开平市的地理环境和过去的社会治安密切相关。开平市地势低洼, 河网密布,而过去水利失修,每遇台风暴雨,常有洪涝之忧。加上其所辖之 境,原为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边远交界之地,向来有“四不管”之 称,社会秩序较为混乱。因此,清初即有乡民建筑碉楼作为防涝防匪之用。
图2.1-立园
自力村碉楼群
自力村碉楼群位于开平市塘口镇,是世界文化遗产地之一。该村自 然环境优美,水塘、荷塘、稻田、草地散落其间,与众多的碉楼、居庐 相映成趣,美不胜收,形成一幅阳春烟景田园诗意般的农耕水墨画,独 具岭南乡村气息的洋式城堡村落。
图3.2-自力村碉楼 图3.1-铭石楼
赤坎古镇
赤坎古镇位于江门市辖 下的开平市中部,距开平中心 城区12公里,有350多年历史, 是一座具有浓郁岭南特色和深 厚文化底蕴的古镇。潭江横贯 全镇,赤坎沿潭江而建,南岸 是乡村,北岸是市镇,清一色 的骑楼,庞大的洋楼群。赤坎 的玩法便是闲游浪荡,在老街 上体验似乎尚停留于上个世纪 80年代的生活。古镇上也有碉 楼,而远近闻名的关族和司徒 氏图书馆、堤西路的骑楼建筑 群更是侨乡一绝,已被省政府 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二、开平碉楼建筑艺术特点
开平碉楼为多层建筑,远远高于一般的民居,便于居高临下地防御;碉 楼的墙体比普通的民居厚实坚固,不怕匪盗凿墙或火攻;碉楼的窗户比民居 开口小,都有铁栅和窗扇,外设铁板窗门。碉楼上部的四角,一般都建有突 出悬挑的全封闭或半封闭的角堡(俗称“燕子窝”),角堡内开设了向前和 向下的射击孔,可以居高临下地还击进村之敌;同时,碉楼各层墙上开设有 射击孔,增加了楼内居民的攻击点。这建筑特点跟当时开平地区的历史背景 有关。民国时期,开平地区战乱频繁而且土匪众多,对当地居民的生命和财 产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于是碉楼随之诞生。

开平碉楼考察报告

开平碉楼考察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开平碉楼考察报告篇一:江门开平碉楼调查报告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的发展与保护摘要:开平碉楼是开平市特有的,最迟在明代后期(16世纪)已经产生,鼎盛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西合璧的华侨乡土建筑群体,它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由于人们对开平碉楼现状的情况需要进一步了解,保护意识急需加强。

为此本小组深入开平碉楼,通过对开平碉楼现阶段的保护状况以及人们对碉楼保护意识的调查分析,分析当前开平碉楼在保护和维护方面存在的不足,这一研究对于保护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地方政府编制有关的保护规划,使当地的世界文化遗产能得到有效保护等方面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本次调查概括性地总结开平碉楼的概况,提出了保护与发展碉楼的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开平碉楼保护与发展调查分析一、前言开平碉楼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江门人民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江门人民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江门是著名的侨乡,各个方面都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

开平碉楼大规模兴建的年代,正是中国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阶段。

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方式各不相同,国内一些沿海大城市的西式建筑,主要是被动接受的舶来品;而以开平为中心出现的碉楼群,则是中国乡村民众主动接受西方建筑艺术并与本土建筑艺术融合的产物,充分体现了他们面对外国先进文化时的一种自信、开放、包容的心态。

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加上自己的审美情趣,融合在碉楼上,使之成为留置于故土的一片精神守望地。

不同的旅居地、不同的审美观,造就了开平碉楼的千姿百态。

本小组开展对江门开平碉楼的调研对于同学们了解江门的历史文化,融入江门生活,保护好、宣传和利用好开平碉楼,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本次调查对碉楼资源进行保护和挖掘,对于研究华侨史和建筑艺术,对于开发旅游资源和开展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为此深入开平碉楼,通过对开平碉楼现阶段的保护状况的调查与研究,分析当前开平碉楼在保护和维护方面存在的不足,这一研究对于保护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地方政府编制有关的保护规划,使当地的世界文化遗产能得到有效保护,如何让世界遗产延年益寿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有关开平碉楼的调查报告

有关开平碉楼的调查报告

有关开平碉楼的调查报告篇一:江门开平碉楼调查报告一、开平碉楼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江门人民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江门人民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江门是著名的侨乡,各个方面都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

开平碉楼大规模兴建的年代,正是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阶段。

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方式各不相同,国内一些沿海大城市的西式建筑,主要是被动接受的舶来品;而以开平为中心出现的碉楼群,则是乡村民众主动接受西方建筑艺术并与本土建筑艺术融合的产物,充分体现了他们面对外国先进文化时的一种自信、开放、包容的心态。

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加上自己的审美情趣,融合在碉楼上,使之成为留置于故土的一片精神守望地。

不同的旅居地、不同的审美观,造就了开平碉楼的千姿百态。

本小组开展对江门开平碉楼的调研对于同学们了解江门的历史文化,融入江门生活,保护好、宣传和利用好开平碉楼,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本次调查对碉楼进行保护和挖掘,对于研究华侨史和建筑艺术,对于开发旅游和开展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为此深入开平碉楼,通过对开平碉楼现阶段的保护状况的调查与研究,分析当前开平碉楼在保护和维护方面存在的不足,这一研究对于保护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地方政府编制有关的保护规划,使当地的世界文化遗产能得到有效保护,如何让世界遗产延年益寿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本次调查研究类型:抽样调查。

调查方式为统计调查为主,结合实地研究。

调查方法有问卷法为主,结合访问法、观察法、资料分析方法、统计分析,结合理论分析。

调查范围为开平市部分村镇了解开平碉楼的历史,作用以及其存在的意义;碉楼给周边村名居民带来的利益,居民对保护碉楼的态度以及当地政府对碉楼的重视程度;还有就是调查碉楼周边的环境情况,了解哪些地方具有发展潜力。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碰到了不少困难。

不少调查者不太愿意和我们合作,有的人甚至认为我们在做欺诈性的传销,连让你说话的机会都没有。

世界遗产名录开平碉楼与村落内容

世界遗产名录开平碉楼与村落内容

世界遗产名录开平碉楼与村落内容
1. 哇塞,你们可知道开平碉楼与村落有多神奇吗?那可是融合了中西建筑风格的瑰宝啊!就好像是一颗璀璨的星星绽放在大地之上。

想象一下,走在那些村落里,看着碉楼独特的造型,是不是感觉特别奇妙?就像走进了一个梦幻的世界。

2. 开平碉楼与村落啊,真真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呢!它们不是简单的建筑,而是一部活着的历史啊。

你说,那些历经岁月洗礼的碉楼,像不像一位位沉默的老者,诉说着曾经的故事?比如当年华侨们的奋斗与拼搏。

3. 哎呀呀,开平碉楼与村落绝对能让你眼前一亮!你看那碉楼高高矗立着,多威风啊。

这不就好比守护村落的勇士,坚定又可靠。

当你置身其中,是不是会被那种独特的氛围所感染?一定会的呀!
4. 开平碉楼与村落,那吸引力简直绝了!它们就像是散落在人间的艺术宝藏,等待着我们去发掘。

难道你不想去探索一下,在那碉楼之间寻找过去的痕迹?说不定还能偶遇一段感人的往事呢。

5. 嘿,开平碉楼与村落可是相当了不起啊!每一座碉楼都有它的个性,有的华丽,有的质朴。

这不就跟我们人一样嘛!那些村落的布局也超有意思,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

6. 哇哦,你们想想看开平碉楼与村落得有多迷人!它们就如同被时光遗忘的角落,却又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你站在那,是不是感觉自己仿佛穿越了时空?仿佛能听到过去的声音在耳边回荡。

7. 开平碉楼与村落,这是多么值得我们去关注和热爱的呀!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文化的传承者。

我们难道不应该好好珍惜和保护它们吗?当然应该啊!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它们的风采吧!。

开平碉楼与古村落

开平碉楼与古村落
的超前性和创新性,在中国乡村建筑史上堪称奇迹,
被誉为“令人震撼的建筑艺术长廊”。

种类繁多
• 若从建筑材料来分,大致有以下四种:钢 筋水泥楼、青砖楼、泥楼、石楼。 • 若从作用来分:大致有避盗防涝、抗日据 点、共产党地下活动的历史作用。

开平碉楼与古村落
——张丽 外文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系


•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广东开平的碉楼是村落
中修建的一种具有防卫功能的多层塔楼式建筑。这些雕楼与周围的乡
村景观和
• 世遗专家认为:开平碉楼与村落见证了中西方文化交

“开平碉楼与村落”符合三条标准:

1.别具一格的乡土建筑群落,表现出近代东西方建 筑文化在中国乡村交流的深刻影响。

2.自明朝以来的一种预防贼匪侵犯的防御性建筑物。
它的鼎盛同时反映了华侨经济对当地社会所起的作用。

3.开平碉楼与村落中的其他建筑物是联系开平本地
与世界各国的纽带,表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平本 地与东南亚,澳洲,北美等国家的关系。

广东开平碉楼与古村落欢迎您!

开平赤坎镇宏裔楼:英村 退匪的见证
居安楼:求安而不得安

塘口镇自力村碉楼群
开平市月山镇奉父楼:久远悲情 仍荡漾

蚬岗镇南兴里斜楼
塘口镇宝树楼

• 要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必须符合联合国世 界遗产委员会所制订的六项“全球突出普 遍价值”中的至少一项。 • “全球突出普遍价值”,是指该遗产在文 化或自然景观的价值能跨越国界领域,对 现今及将来的人类有公认的重要价值,永 久保护该文化遗产是国际社会的当务之急。

• 开平的华侨旅居欧美各国,因此这里的碉楼都带着 浓郁的欧美风情,同时结合中国建筑传统设计建造, 其建筑艺术和装饰风格在世界上可谓独树一帜:古

浅谈开平碉楼的保护与利用

浅谈开平碉楼的保护与利用

浅谈开平碉楼的保护与利用摘要: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境内,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其特色是中西舍璧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

关键词:开平碉楼;保护;利用一、文化底蕴开平碉楼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不可多得的主动接受外来文化的重要历史文化景观。

开平碉楼大规模兴建的年代,正是中国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阶段,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方式各不相同。

国内一些沿海沿江大城市的西式建筑,主要是被动接受的舶来品,而以开平为中心出现的碉楼群,则是中国乡村民众主动接受西方建筑艺术并与本土建筑艺术融合的产物。

不同的旅居地,不同的审美观,造就了开平碉楼的千姿百态。

开平碉楼寄寓了侨乡人民的传统环境意识和风水观念,是规划、建筑与自然环境、人文理念的优美结合碉楼这种单体建筑,主要分布在村后,与四周的竹林、村前的水塘、村口的榕树,形成了根深叶茂、平安聚财、文化昌盛的和谐环境。

开平碉楼最典型的代表了中国华侨文化的特质。

华侨是文化的传播者,中外多种文化的交融和碰撞是其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所带来的文化冲突势必广泛触及中国传统社会的方方面面和各个阶层,这也是世界移民文化的共同规律。

这种文化的冲突和交融,在开平表现得极为外在化。

开平碉楼是世界先进建筑技术广泛引入中国乡村民间建筑的先锋。

近代中国城镇建筑已经大量采用了国外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开平碉楼作为一种乡土建筑也大量使用了进口水泥、木材、钢筋、玻璃等材料,钢筋混凝土的结构改变了以秦砖汉瓦为主的传统建筑技法,这为更好地发挥它的使用功能,同时又注意形式的变化和美感创造了条件。

二、碉楼的保护(一)申遗保护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07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古村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在新西兰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得通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5处世界遗产,中国由此诞生了首个华侨文化的世界遗产项目。

开平碉楼与村落_自力村碉楼群

开平碉楼与村落_自力村碉楼群

249第27卷 1/ 2009 HUAZHONG ARCHITECTURE 华中建筑开平碉楼与村落—— 自力村碉楼群高介华 摄制/张冯娟 组编开平位于中国广东珠江三角洲西南部、距广州110 km,是著名的华侨之乡、建筑之乡、艺术之乡和碉楼之乡,在十九世纪初期,广大侨胞为了防洪防匪,保护侨眷安全,纷纷兴建居守兼备的碉楼,现存1833座。

2007年6月,“开平碉楼与村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其中,全国历史文化名村——自力村碉楼群建筑精美,布局和谐,错落有致,与周边的村落、稻田、小桥、流水、蓝天、白云相互映衬,构成一道奇特而美丽的景观。

1 自力村入口石碑最精美的碉楼是铭石楼(1925年)。

该楼高 6 层,首层为厅房, 2 ~ 4 层为居室,第 5 层为祭祖场所和柱廊、四角悬挑塔楼,第 6 层平台正中有一中西合璧的六角形了望亭。

2 铭石楼全景(1925年)4 铭石楼与绿竹相映成趣3 铭石楼楼顶建筑采风Architectural Photography6 养闲别墅全景(1919年)5 叶生居庐正面(1920年)20世纪20年代,因土匪猖獗、洪涝频繁等原因,一些华侨、港澳同胞便拿出部分积蓄兴建碉楼和居庐。

这些碉楼和居庐一般以始建人的名字或其意愿而命名。

碉楼的楼身高大,多为四五层,其中标准层二、三层。

墙体的结构,有钢筋混凝土的,也有混凝土包青砖的,门、窗皆为较厚铁板所造。

建筑材料除青砖是楼冈产的外,铁枝、铁板、水泥等均是从外国进口的。

碉楼的上部结构有四面悬挑、四角悬挑、正面悬挑、后面悬挑。

建筑风格多样,很多带有西方建筑特色,有柱廊式、平台式、城堡式的,也有混合式的。

7 叶生居庐全景8 碉楼顶部的欧洲城堡构件9 振安楼全景(1924年)250华中建筑HUAZHONG ARCHITECTURE1/ 2009 第27卷11 云幻楼楼顶10 云幻楼全景(1921年) 开平市内碉楼星罗棋布,城镇农村,举目皆是,多者一村十几座,少者一村二三座。

江门开平碉楼调查报告

江门开平碉楼调查报告

江门开平碉楼调查报告江门开平碉楼是广东省开平市的一处古建筑,是中国南方明代以来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风貌最为独特的古建筑群之一,也被称为中国南方碉楼群的代表。

碉楼建筑的风格独特、结构合理、造型美观,深受游客和研究人员的喜爱。

本文对江门开平碉楼进行调查,以期更好地了解它的历史、文化和建筑特色。

一、历史江门开平碉楼创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大约是在明永乐年间(AD 1403-1424)建造,总共有123个碉楼。

建筑风格独特,结合了南方建筑风格和西方的防御体系,以运河为脉络,沿运河建造而成,内部设有厨房、仓库、枪楼等防御设施,是“水乡碉楼”的独特表现。

碉楼高大、宽阔,外表精美,内部布局严谨,结构合理,充分体现了明代建筑工艺和审美的特色。

二、文化江门开平碉楼是中国南方碉楼的代表,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碉楼的建造始于明代,受到南方水乡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的影响,所以在设计和建造方面特别注重水上交通,也因此在运河沿岸兴建了大量碉楼以加强防御。

碉楼的建筑功能丰富,既是居住场所,也是交通、防御和商业的结合体,表现出了明代人的智慧和勤劳精神。

碉楼还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建筑、艺术、文化等多个方面的优秀传统,受到了广大游客和专家学者的关注和推崇。

三、建筑特色江门开平碉楼以其独特的建筑特色而闻名于世。

首先,碉楼的结构布局以内散式居住为主,并且在内部还设有楼梯、走廊、阳台、观景台等设施,变换着姿态,无不体现出碉楼建筑的独特性。

其次,碉楼建筑对明代建筑工艺的传承和发展体现在碉楼建筑风格的独特性和造型上。

最后,江门开平碉楼用灰条砖建造,砖质坚固,色泽光滑,不易受损。

其外形美观、工艺精致、独具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建筑的珍品。

四、现状与保护江门开平碉楼的现状较为良好,但受到了环境污染、人为损坏等问题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碉楼文化,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保护和宣传,建立一个“以政府为主,市场为先导”的保护机制;二是加强研究和规划,建立完善的研究和规划机制,明确碉楼的发展方向及保护策略;三是加强环境治理,采取科学的环保措施,净化环境,保护周边生态环境;四是规范管理,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落实监督管理,保障江门开平碉楼的正常运营和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平碉楼与村落文化遗产研究综述近年来,对开平碉楼与村落文化遗产的研究逐步增多,尤其是随着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工作的展开,本文系统地收集近年来关于开平碉楼与村落研究文献,从建筑单体景观、遗产地社会历史背景、村落整体布局、村落保护与管理、村落旅游资源开发五大方面归纳开平碉楼与村落文化遗产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标签:开平碉楼与村落;文化遗产;研究综述1 前言开平碉楼与村落是以广东省开平市华侨兴建的、集居住防御于一身的特殊乡土建筑——雕楼而著称,展现了中西建筑和装饰形式复杂而灿烂的融合,反映了中西方建筑风格复杂而完美的融合。

2001年开平市人民政府成立“开平碉楼与村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领导小组”,2007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古村落” 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对开平碉楼与村落的研究是和“开平碉楼与村落”的申报文化遗产工作紧密联系的。

据统计,2001年之前涉及到开平碉楼与村落的研究文章寥寥可数。

其中1983年,开平市政府组织了第一次全市性的文物普查工作,其中对碉楼进行了重点普查,积累了一批宝贵的资料;1985年原开平博物馆馆长阚延鑫发表了《开平碉楼建筑与华侨》一文,概述了开平碉楼的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碉楼建筑艺术价值以及开平碉楼与海外华侨的关系等,为开平碉楼研究积累了最基础的资料[1];之后,张国雄、梅伟强等学者在研究开平当地华侨华人史的过程中收集了大量关于开平碉楼的历史资料,对开平碉楼的起源、分布、类型特征以及开平碉楼所体现出的中国近代侨乡民众对西方文化的主动接受和利益进行了分析和探讨[2];梁晓红阐述了“文化混杂”对当地建筑发展的影响,并探索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当地建筑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途径[3]。

2001年之后,随着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工作的开展,越来越多学者对其研究给予了关注,从建筑单体景观、遗产地社会历史背景、村落整体布局、村落保护与管理、村落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除了论文发表之外,基础性的研究著作和资料集也开始出版。

2 主要研究内容笔者通过CNKI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时间为2001年至2017年中以“开平碉楼与村落”作为关键词,匹配模糊检索方式进行检索,共获得相关文章270余篇,尤其是开平碉楼与村落在2007年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遗产之后,对其研究的文献大幅度上涨(图1)。

这些研究成果归纳成以下几个方面。

2.1开平碉楼建筑从建筑景观角度分析开平碉楼,首先是研究碉楼的建筑材料和建筑风格,然后深入探讨碉楼建筑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

其中对于开平碉楼的建筑风格研究占绝大部分,例如彭少波将开平碉楼从建筑风格上划分为中国古代硬山顶式、中西结合式、古罗马式、欧洲式、英国式等[4]。

张国雄把开平碉楼与世界范围和中国范围内的碉楼进行比较分析,将中国碉楼定义为“以防御性为主的多层塔楼式乡土建筑”[5]。

不仅如此,张国雄还把研究方向从外在的碉楼建筑形式,转向对碉楼的内部陈设家具、生活用品等,以及修造碉楼时所遗留下的建筑设计图、档案记录[6]。

王立明从开平碉楼整体建筑形态特征,碉樓的形态发展模式和建筑形式类型来详细探讨开平碉楼中西混杂、或融合建筑风格[7]。

其他学者对建筑外在形式的研究也大同小异,主要是归纳总结碉楼建筑整体和局部建筑要素的各种类型和应用形式,从具体层面探讨开平碉楼中蕴涵的中西交融的建筑形式,在此不再详述。

其次,透过建筑的外在形式,分析其存在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内在蕴含的文化审美。

这一方式,是目前开平碉楼研究的主要方式。

张国雄认为,开平碉楼建筑是近代中外文化在中国传统乡村交流的历史见证。

碉楼在村落中的布局,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风水格局;碉楼造型的繁复简陋和装饰的浮华粗糙,反映了楼主人的经济实力、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碉楼的名称,寄予建造者的希望,表现主人的文化品味和情趣爱好[8]。

吴招胜从防御性、炫耀性、开放性、创新性和兼容性论述开平碉楼的历史文化特征,指出碉楼建筑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审美价值,是开平侨乡的一种独特的建筑文化景观,充分体现了开平民众主动吸取外国先进文化的一种自信、开放、包容的心态[9]。

2.2 遗产地社会历史背景从社会历史角度研究开平碉楼与村落,首先是探讨开平碉楼产生的历史背景。

对于开平碉楼的历史背景,大部分分析开平碉楼的论文多有涉及,这些文章的主要观点是开平碉楼的产生与近代开平社会治安状况混乱,安全得不到保障、政府的不管不顾以及洪水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有直接的关系[10-11]。

其次,将开平碉楼与村落研究和华侨文化研究相联系。

开平是中国著名的华侨之乡,开平碉楼与村落的发展与华侨历史背景必然有着密切的联系。

研究开平碉楼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一定有会涉及到当时的华侨历史背景,例如郭瓅指出华侨文化的兴盛和发展,造就了侨乡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和民俗风情,对碉楼建设不仅提供了充实的经济支持,而且带来的西方近代建筑材料和技术[12];邱镇尧分析美加两国近代对华移民政策的变化过程与开平碉楼发展轨迹的相关性,探讨华侨大量回乡建筑碉楼的内在机制,认为美、加对华移民政策对开平碉楼的兴盛有着重要作用[13]。

2.3 村落整体布局开平碉楼与村落的传统乡村田园景观,是当地村民世世代代以自然为本,辛勤劳作,与自然之间形成的一种亲密共存关系的体现。

也有学者研究开平村落的发展和探讨其特殊的人文景观,但是资料不多。

陆元鼎分析了包括开平在内的侨乡村落景观,表现在三个方面依山、面水、前祠后楼的村落布局住宅串联,道路成网,密集的建筑群体组合,一明两暗,天井居中,三间两廊的民居类型[14];以及张国雄以塘口镇潭边院的东明里,庚华村为例,分析了开平传统村落的发展历史、规划设计、建设原理中带有共性的方面[15];梁志健认为开平碉楼与村落有着深厚的侨乡文化内涵及中外交融的建筑艺术,形成如今独特的碉楼与村落景观。

开平碉楼与村落的布局、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和谐统一,体现出独特的景观及园林艺术。

2.4村落保护与管理自2007年“开平碉楼与村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之后,开始对开平碉楼与村落的保护管理越加重视。

例如陈耀华在分析开平碉楼与村落遗产地保护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比和借鉴其他村落遗产地保护利用经验,提出了整体保护、统筹规划、区域联动、统一形象、各显特色、纽带连接等保护和发展的对策;张国雄等认为“开平碉楼与村落”作为一个“文化空间”,包含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所以基于属性分析的保护管理,就应该针对遗产的不同属性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王继远则是从法律的角度探讨开平碉楼与村落遗产的保护,建议加强对开平碉楼的整体保护,完善公益信托制度,拓宽筹资渠道,构建公、私法层面立体化的管理架构。

2.5村落旅游资源开发随着开平碉楼与村落的申遗成功,对世界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变得尤为重要,尤其是旅游资源的开发,部分学者对此提出了不同的建议,对于开平碉楼与村落的旅游开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益分配、公共管理、开发价值潜力以及可持续化发展。

王纯阳等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借助博弈论的思想和方法,对开平碉楼与村落遗产地旅游开发中的核心利益相关者为实现各自利益诉求所实施的博弈行为进行分析,试图找出博弈均衡,剖析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从而揭示村落遗产地旅游开发模式的形成机理;林丹彤等指出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管理应该实行“托管制”与民间“参与式”并举,对碉楼本体以及村落环境进行全方位的保护,同时认为制度约束和规范管理也是旅游开发的必要保障;陈辉认为需要保持开平村落文化景观的原生环境,避免同质化的现象,打造独一无二的特色旅游品牌,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旅游文化载体建设措施来保持其开发价值潜力;陈水生则论述了开平碉楼与村落作为遗产地的旅游价值和开发的现状,并提出村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策略[23]。

3 研究不足与展望开平碉楼的研究虽已经历20 多年历程,仍存在着一些不足。

针对这些不足,笔者也提出了一些展望:首先,重碉楼轻村落。

目前的研究普遍将重心放在对碉楼的研究上,却忽视了碉楼与村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应将碉楼与村落当作一个整体空间进行研究,这即符合“开平碉楼与村落”的内涵,也符合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之一“整体性”。

同时,“开平碉楼与村落”还包含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对语言、宗教、民俗等非物质文化景观的研究也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其次,研究多从整体性出发,忽视个体的独特性。

目前的研究在发掘碉楼的历史文化内涵时,大多数是把所有的碉楼与村落作为一个宏观整体研究对象,容易造成了所有碉楼的文化内涵千篇一律的假象。

往后的研究可以利用现代技术建立开平碉楼与村落文化空间完整的图谱和空间模型,把所研究的景观节点网络化,构建一个相对完善的遗产信息系统数据库。

最后,在保护管理方面,许多学者都只是对开平碉楼与村落保护进行静态的横向研究,例如关注保护和发展中产生的矛盾,探究村落保护的效果,提出村落保护的方法和途径等,从而忽视了动态的纵向追蹤研究。

仅仅就该传统村落或文化遗产区域进行当下的静态研究固然重要,可以比较全面地描述具体的现象,发现具体的问题,但是在分析影响因素,概括该现象发展规律时,探索保护与发展内在联系的时候,就会遇到阻碍。

因此,在进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时,应对每一个民居建筑、民俗文化等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研究,挖掘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选择恰当的保护方法和技术,让每个村落之间的保护形式因地制宜并保持个性。

参考文献:[1]阚延鑫《开平碉楼概述》,载于张国雄编著《开平碉楼与村落研究》,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6.8.[2]张国雄,谭伟强,周一渤等. 1833 座碉楼中的“四大代表”[J]. 中华遗产,2007(6):68-85.[3]梁晓红. 开放·混杂·优生[D].清华大学,1994.[4]彭少波.《开平碉楼的发展渊源》,载于张国雄编著《开平碉楼与村落研究》,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6.8.[5]张国雄. 中国碉楼的起源、分布与类型[J]. 湖北大学学报,2003,(04):79-84.[6]张国雄. 试析开平碉楼的功能——侨乡文书研究之三[J]. 五邑大学学报,2004,(04):51-56.[7]王立明. 开平碉楼中西交融建筑形式探讨[D].浙江大学,2008.[8]张国雄. 《开平碉楼》,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9]吴招胜,唐孝祥.从审美文化视角谈开平碉楼的文化特征[J].小城镇建设,2006(04):90-93.[10]张复合,钱毅,李冰. 中国广东开平碉楼初考——中国近代建筑史中的乡土建筑研究[J].建筑史,2003,(02):171-181+265.[11]杜凡丁. 广东开平碉楼历史研究[D].清华大学,2005.[12]郭瓅. 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J]. 城乡建设,2007,(08):84-87.[13]邱镇尧. 开平碉楼文化成为华侨文化遗产[N].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09-24.[14]陆元鼎. 粤中侨乡传统民居的特色和展望[J]. 南方建筑,1995,(04):29-34.[15]张国雄. 广东开平塘口镇潭溪院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开平碉楼文书研究之一[J]. 建筑史,2003,(03):147-157+287.龙彩婷(1994-),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广东深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景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