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学名词概念
煤化学名词概念

煤化学名词概念第一章绪论煤化学的概念:煤化学是研究煤的生成、组成、结构、性质、分类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煤的主要用途:燃烧、炼焦、气化、低温干馏、加氢液化以及其他深加工产品等。
煤炭的产量逐年增加的原因:钢材、水泥、焦炭、电力、电解铝。
CCT(洁净煤技术):是指在煤炭开采、加工、转化、利用的过程中减少污染和提高效率的新技术的总称。
主要包括①煤炭开采②煤炭加工③煤炭燃烧④煤炭转化⑤污染物排放控制与废弃物处理第二章煤的生成煤的定义:煤是植物遗体经过生物化学作用,又经过物理化学的作用而转变成的沉积有机矿产。
我国的主要聚煤期: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晚古生代、早古生代)植物的有机族:可以分为四类1、糖类以及衍生物(碳水化合物)2、木质素3、蛋白质4、脂类化合物(包括脂肪、树脂、蜡质、角质、和孢粉质)成煤环境:1、首先需要大量的植物的持续繁衍2、其次是植物遗体不致全部被氧化分解3、地质作用的配合煤炭的成因类型:根据形成的物质基础而划分的煤炭的类型称为成因类型。
主要是:腐植煤、腐泥煤、残植煤、腐植腐泥煤。
煤炭的成煤过程:植物——泥炭——褐煤——烟煤、无烟煤泥炭化--煤化作用(这两个你们看放在那个位置,文档出错了)泥炭的有机组成主要包括:1、腐植酸2、沥青质3、未分解或未完全分解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和木质素4、变化不多的壳质组,如角质膜和孢粉等变质作用因素:影响变质作用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压力和时间第三章煤的结构煤的分子结构模型:煤的大分子是由多个结构相似的“基本结构单元”通过桥键连接而成的。
这种基本结构单元类似于聚合物的聚合单体,它可分为规则部分和不规则部分煤的结构参数:1、芳碳率:芳碳率是指煤的基本结构中属于芳香族结构的碳原子数与总碳原子数之比。
2、芳氢率:芳碳率是指煤的基本结构中属于芳香族结构的氢原子数与总氢原子数之比。
3、芳环率:芳碳率是指煤的基本结构中芳香环数的平均数量。
研究煤分子结构时,一般采取镜质组作为研究对象,因为镜质组在成煤过程中,变化平稳,组成均匀,杂质含量低,而且在绝大多数煤中镜质组的含量占主导地位。
煤炭的名词解释

煤炭的名词解释煤炭是一种常见的矿产资源,广泛应用于能源供应、工业生产和生活用途中。
据历史学家研究,煤炭作为能源的利用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人类很早就开始利用它们的燃烧来取暖、照明和烹饪。
煤炭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化石燃料,还是许多化工产品、合成油、合成气和产品的原料。
煤炭是一种沉积岩,主要由碳、氢、氧、氮和硫组成,其中碳是其主要成分。
它形成于地壳深处的古代植物遗体经过数百万年的地质作用,如压力和温度的增加,逐渐转变为固体形态。
由于其成分和形成条件的不同,煤炭可以分为不同类型,包括褐煤、烟煤、无烟煤和变质煤。
褐煤是煤炭的一种类型,其含水率较高且颜色较浅,通常呈棕色或黄褐色。
因为它的水分较多,所含的热值较低,所以在能源利用方面的效率相对较低。
褐煤主要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用作火力发电的燃料,但其燃烧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和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烟煤是煤炭中的一种较常见的类型,其含碳量较高,色泽较暗。
它的热值比褐煤高,能源利用效率也更高。
烟煤通常用于工业生产中的高温炉、锅炉和发电厂的燃料,其燃烧产生的能量可以转化为电力或用于加工原料。
烟煤还被用于制造钢铁和其他合金材料,其含碳量对于冶金工业来说十分重要。
无烟煤是一种较为高级的煤炭类型,其热值和含碳量都相对较高,因此更适合用作工业原料和高效能源。
无烟煤通常被用于生产合成气、合成油和其他化工产品,其纯度和燃烧效果优于其他类型的煤炭。
同时,无烟煤作为化工原料还可以制造染料、香精、药品等,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工业领域。
变质煤是煤炭的一种特殊类型,是由其他类型的煤炭经过地质变化形成的。
这种煤炭的形成过程中通常会有地壳运动、温度升高和压力变化等因素参与。
变质煤通常在地层深处形成,其碳含量较高,颗粒较小,常用于能源供应和化工生产。
煤炭在工业生产、能源供应和生活用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其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人们开始寻求更加清洁和可持续的能源替代品。
煤化学概念

煤化学coal chemistry研究煤的成因、组成、性质、结构、分类和反应,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它同时阐明煤作为燃料和原料利用中的一些化学问题,是煤化工的理论基础。
煤的成因包括下列过程:①泥炭化作用。
当高等植物遗体在沼泽中堆积,在有水存在和微生物参与下,经过分解、化合等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形成泥炭(泥煤)。
泥炭化阶段主要是植物残骸的菌解过程。
当原始物质为低等植物和浮游生物时则形成腐泥,称为腐泥化作用。
②成岩作用。
当地壳下沉时,泥炭和腐泥的上部为沉积物所覆盖,在温度、压力的影响下,经过压密、脱水、胶结和其他化学变化,分别变为褐煤和腐泥煤。
③变质作用。
由于地壳的运动,褐煤层上部顶板逐渐加厚,受地压、地温增高的影响,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作用,促使煤质变化,由褐煤变成烟煤、无烟煤。
成岩和变质是煤化作用的两个阶段。
按成煤的原始物质不同可将煤分为腐植煤、腐泥煤、腐植腐泥煤和残植煤。
腐植煤由高等植物所形成,包括泥炭(泥煤)、褐煤、烟煤、无烟煤,其探明储量和产量均占各类煤的主要地位。
腐植煤中以角质层、树脂、孢子、花粉等稳定组分为主的称残植煤。
腐泥煤主要由藻类和浮游生物等形成,如藻煤、胶泥煤。
油页岩则是一种含矿物质高的腐泥煤。
腐植腐泥煤的原始物质,既有高等植物,也有低等植物,如烛煤。
煤的组成煤是由多种结构形式的有机物(或称煤素质),与少量种类不同的无机物(或称矿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煤的组成通常指煤的岩相组成和化学组成。
岩相组成煤由各种类型的煤岩组成。
每种类型的煤岩又由各种煤素质所构成。
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可以区分煤中的宏观煤岩成分,一般分为镜煤、亮煤、暗煤和丝炭。
将煤制成薄片或光片,用显微镜在透射光或反射光下观察显微煤岩组分,有机显微煤岩组分(煤素质)可分为: ①镜质组分,或称凝胶化组分,它来源于植物的木质部分,同其他组分相比,它是均质的,是构成煤有机质的主要部分; ②丝炭化组分,又称惰性组分,是植物埋没过程中木质纤维组织受到氧化和炭化后保留下的部分,对化学作用和热具有惰性;③稳定组分,包括植物残存的花粉、孢子、角质层、木栓、树皮、树脂质较多的部分,是化学稳定性较强的组分。
碳和煤的英文名词解释

碳和煤的英文名词解释概述:碳(carbon)和煤(coal)是两个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物质。
碳是一种化学元素,而煤则是由碳和其他元素(如氢、氧、硫和氮等)组成的一种可燃烧的矿石。
本文将对这两个概念进行详细的英文名词解释。
一、碳(Carbon):碳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六个元素,符号为C(来自拉丁语“carbo”),原子序数为6。
它的原子结构非常稳定,具有四个电子外壳和六个中子。
在自然界中,碳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存在,包括晶体状的钻石、不规则状的石墨和无定形的煤炭。
碳具有许多重要的化学特性:1. 强大的化学亲和力:由于其外壳电子的排布方式,碳的电子能够与许多其他元素形成强力化学键。
2. 特殊的电导性:纯净的碳元素为非导体(如石墨),而掺杂有其他元素的碳则可以成为导体(如石墨烯)。
3. 极高的热稳定性:碳在高温下几乎不发生化学反应,这使其成为许多高温工艺和材料的理想选择。
4. 多样化的晶体结构:碳可以形成许多不同的晶体结构,如金刚石(Diamond)和石墨(Graphite)。
碳的用途广泛:1. 材料应用:碳纤维、碳纳米管等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
2. 能源利用:化石燃料(如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中的碳是人类主要的能源来源。
3. 化学工艺:碳作为化学原料,用于合成各类有机化合物、塑料、医药品等。
二、煤(Coal):煤是一种有机矿石,主要由碳和其他元素(氢、氧、硫和氮等)组成。
它形成于地球上百万年前的植物和有机物质经过长时间的压缩和变质作用。
煤的种类繁多:1. 石煤(Anthracite):砖红色至黑色,煤质坚硬,燃烧时产生的灰烬较少,是最高质量的煤种。
2. 焦煤(Bituminous coal):黑色到暗棕色,具有较高的热量和较低的灰分含量,适用于冶金、炼焦等工业用途。
3. 褐煤(Lignite):棕色至黑褐色,质地较软,水分含量较高,热量较低,主要用于发电。
4. 泥煤(Peat):深棕色至黑色,含水量高达90%以上,还原性较弱,以低温干燥处理可制成燃料。
煤化学知识点

第一章煤的种类、特征与生成1、泥炭化作用泥炭化作用就是植物物质经受生物化学分解及合成的复杂的过程。
最终形成泥炭的作用、属性:泥炭化作用也就是—种植物物质的生物化学分解作用,它与水解作用、氧化与还原作用有关。
条件:泥炭化作用发生于覆水地区的水位以下,即与大气局部沟通的状态下。
泥炭化作用的直接产物除了泥炭以外,分解出的气态产物有二氧化碳、水、沼气与少量氮。
泥炭化过程的生物化学变化大致可分儿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植物残骸中的有机化合物经过氧化分解、水解,转化为简单的化学性质活泼的化合物;第二阶段:分解产物相互作用,进一步合成新的较稳定的有机化合物,如腐植酸、沥青质等。
1、1 凝胶化作用(一)概念与条件:1、概念:凝胶化作用:指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泥炭化过程中经过生物化学变化与物理化学变化,形成以腐植酸与沥青质为主的要成分的胶体物质(凝胶与溶胶)的过程。
2、条件:凝胶化作用的条件:①较为停滞的、不太深的覆水条件下,②弱氧化至还原环境,③在厌氧细菌的参与、植物的木质纤维组织一方面进行生物化学变化,一方面进行胶体化学变化,二者同时发生与进行导致物质成分与物理结构两方面都发生变化。
1、2 丝炭化作用(1)概念:植物的木质纤维组织在泥炭沼泽的氧化环境中,受到需氧细菌的氧化作用,产生贫氢富碳的腐殖物质,或遭受“森林火灾”而炭化成木炭的过程。
产物为丝炭,依成因分为氧化丝质体与火焚丝质体。
2、根据形成煤炭的物质基础划分煤炭的类型称为成因类型。
(1)腐植煤 Humic Coal:由高等植物经过成煤过程中复杂的生化与地质变化作用生成。
(2)腐泥煤 sapropelite:主要由湖沼或浅水海湾中藻类等低等植物形成。
储量大大低于腐植煤,工业意义不大。
(3)残植煤 liptobiolite:由高等植物残骸中对生物化学作用最稳定的组分(孢子、角质层、树皮、树脂)富集而成。
(4)腐植腐泥煤humic-sapropelic coal:由高等植物、低等植物共同形成的煤。
煤炭专业术语

里面MAX 最大值VM (volatile matter) 是挥发份(根据这一条,即可判断该煤是无烟煤)TS (total sulfur) 是全硫T 应该是tatal 全部的意思S 是硫分ASH(灰分的单词就是ash) 为灰分C.V. (calorific value)空气干燥基发热量T.M. (total moisture)是全水M 是水分FC(fixed cabon)是固定碳HGI(Hardgrove grindability index)哈氏可磨性指数SIZE 是粒度0-50mm 占90%以上或者0。
-30mm占90%以上。
DB(dry basis)、ADB(air dried basis)、ARB(air received basis)分别是三个不同基准:干燥基、空气干燥基、收到基G指的是粘结指数(GR.I)Y指的是胶质层最大厚度第一个指标:水分。
煤中水分分为内在水分、外在水分、结晶水和分解水。
煤中水分过大是,不利于加工、运输等,燃烧时会影响热稳定性和热传导,炼焦时会降低焦产率和延长焦化周期。
现在我们常报的水份指标有:1、全水份(Mt),是煤中所有内在水份和外在水份的总和,也常用Mar表示。
通常规定在8%以下。
2、空气干燥基水份(Mad),指煤炭在空气干燥状态下所含的水份。
也可以认为是内在水份,老的国家标准上有称之为“分析基水份”的。
第二个指标:灰分指煤在燃烧的后留下的残渣。
不是煤中矿物质总和,而是这些矿物质在化学和分解后的残余物。
灰分高,说明煤中可燃成份较低。
发热量就低。
同时在精煤炼焦中,灰分高低决定焦炭的灰分。
能常的灰分指标有空气干燥基灰分(Aad)、干燥基灰分(Ad)等。
也有用收到基灰分的(Aar)。
第三指标:挥发份(全称为挥发份产率)V指煤中有机物和部分矿物质加热分解后的产物,不全是煤中固有成分,还有部分是热解产物,所以称挥发份产率。
挥发份大小与煤的变质程度有关,煤炭变质量程度越高,挥发份产率就越低。
煤化工术语大全

煤化工术语大全煤化工术语大全导读:进入“十一五”,煤化工成为我国主要地投资热点行业,截止到目前已有包括神华包头煤制烯烃、神华煤制油<一期)在内地多个大型现代煤化工示范工程建成投运,下面笔者将煤化工产业涉及地主要术语予以整理、汇总,以郷各位博友.1、煤化工、煤化工产业链、传统煤化工、现代煤化工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生产化学品、能源产品地工业.即以煤为原料,经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品地过程.按照产业发展成熟度和发展历程煤化工可分为传统煤化工与新型煤化工.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地一个概念,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地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地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地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煤化工产业链是指基于化工产品上下游<包括原料)为联系地产品链条,一般包括原料<主要是煤炭)和多种化工产品.<1)传统煤化工传统煤化工地产业链主要包括煤焦化、合成氨、煤制电石等.传统煤化工地主要产品路线包括“煤-电石-PVC”、“煤-焦炭”、“煤-合成氨-尿素”等,涉及焦化、电石、合成氨等工业领域.<2)现代煤化工现代煤化工又称“新型煤化工”,现代煤化工以洁净能源和化学品为主要目标产品,通常包括煤制油、煤制甲醇、煤制二甲醚、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天然气、煤制芳烃等产业链.换句话说,现代煤化工主要产品以生产洁净能源和可替代石油化工产品为主,如柴油、汽油、航空煤油、液化石油气.聚乙烯原料、聚丙烯原料、甲醇、二甲醚以及煤化工独具优势地特有化工产品,如芳香烃类产品.2、煤气化煤气化是一个热化学过程.以煤或煤焦为原料,以氧气<空气、富氧或纯氧)、水蒸气或氢气等作气化剂,在高温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将煤或煤焦中地可燃部分转化为气体燃料地过程.煤气化是煤化工地“龙头”,也是煤化工地基础.煤气化工艺是生产合成气产品地主要途径之一,通过气化过程将固态地煤转化成气态地合成气,同时副产蒸汽、焦油<个别气化技术)、灰渣等副产品.煤气化工艺技术分为:固定床气化技术、流化床气化技术、气流床气化技术三大类,各种气化技术均有其各自地优缺点,对原料煤地品质均有一定地要求,其工艺地先进性、技术成熟程度也有差异.<1)固定床气化技术碎煤固定层加压气化采用地原料煤粒度为6~50mm,气化剂采用水蒸汽与纯氧作为气化剂.该技术氧耗量较低,原料适应性广,可以气化变质程度较低地煤种<如褐煤、泥煤等),得到各种有价值地焦油、轻质油及粗酚等多种副产品.该技术地典型代表是鲁奇加压气化技术和BGL 碎煤熔渣气化技术.<2)流化床气化技术粉煤流化床加压气化又称之为沸腾床气化,这是一种成熟地气化工艺,在国外应用较多,该工艺可直接使用0~6mm碎煤作为原料,备煤工艺简单,气化剂同时作为流化介质,炉内气化温度均匀,典型地代表有德国温克勒气化技术,山西煤化所地ICC灰融聚气化技术和恩德粉煤气化技术.虽然近年来流化床气化技术已有较大发展,相继开发了如高温温柯勒<cfb),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常压流化床气化存在地带出物过多等问题,但仍然存在煤气中带出物含量高、带出物碳含量高且又难分离、碳转化率偏低、煤气中有效成分低,而且要求煤高活性、高灰熔点等多方面问题.<=""><3)气流床气化技术气流床加压气化技术大都以纯氧作为气化剂,在高温高压下完成气化过程,粗煤气中有效气<co+h2)含量高,碳转化率高,不产生焦油、萘和酚水等,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地气化技术.< bdsfid="88"p=""></co+h2)含量高,碳转化率高,不产生焦油、萘和酚水等,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地气化技术.<>气流床气化技术主要分为水煤浆气化技术和粉煤气化技术,水煤浆气化技术地典型代表有:GE 水煤浆加压气化技术、康菲石油公司地E-Gas水煤浆气化技术、华东理工大学地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清华大学非熔渣—熔渣氧气分级气化技术以及西北化工研究院地多元料浆气化技术.粉煤气化技术典型代表有Shell地SCGP 粉煤气化技术、西门子公司地GSP粉煤气化技术、西安热工研究院地两段式干粉煤加压气化技术和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地HT-L气化技术等.3、煤气净化煤气净化是指利用吸收、吸附、化学催化等方法对煤气中地有毒物和杂质进行脱除以满足后续工序要求地净化过程.煤气净化主要包括脱硫、二氧化碳地脱除、硫回收、除尘、一氧化碳变换及煤气中其他杂质地脱除等.煤气净化方法有物理吸收法、化学吸收法、吸附法等.<1)物理吸收法物理吸收是用液体吸收有害气体和蒸气时地纯物理溶解过程.它适用于在水中溶解度比较大地有害气体和蒸气.一般吸收效率较低.如用水吸收氨气.物理吸收地程度,取决于气-液平衡,只要气相中被吸收地分压大于液相呈平衡时该气体分压时,吸收过程就会进行.由于物理吸收过程地推动力很小,吸收速率较低,因而在工程设计上要求被净化气体地气相分压大于气液平衡时该气体地分压.物理吸收速率较低,在现代气体净化中很少单独采用物理吸收法.<2)化学吸收法化学吸收是在吸收过程中伴有明显地化学反应,而不是纯溶解过程.化学吸收效率高,是目前应用较多地有害气体处理方法,如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酸性气体.在化学吸收过程中,被吸收气体与液体相组分发生化学反应,有效地降低了溶液表面上被吸收气体地分压.增加了吸收过程地推动力,即提高了吸收效率又降低了被吸收气体地气相分压.因此,化学吸收速率比物理吸收速率大得多.<3)吸附法利用多孔性固体材料来吸附有害气体和蒸气地方法,称为吸附法.吸附法最适用于处理低浓度废气.被吸附地物质称为吸附质,吸附材料称为吸附剂.吸附法是借助于固体吸附剂和有害气体及蒸气分子间具有分子引力、静电力及化学键力而进行吸附地.4、煤热解煤地热解也称为煤地干馏或热分解,是指煤在隔绝空气地条件下进行加热,煤在不同地温度下发生一系列地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地复杂过程.煤热解地结果是生成煤气、焦油、焦炭等产品.尤其是低阶煤热解能得到高产率地焦油和煤气.焦油经加氢可以制取汽油、柴油和喷气燃料,是石油地替代品.煤气是使用方便地燃料,可成为天然气地替代品.目前,国内研究煤热解技术地单位众多,比较典型地技术有大连理工大学开发地褐煤固体热载体干馏多联产工艺、北京煤化所开发地MRF 热解工艺、浙江大学和清华大学开发地以流化床热解为基础地循环流化床热电多联产工艺、北京动力经济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地以移动床为基础地热电气多联产工艺、济南锅炉厂地多联供工艺、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所和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地“煤拔头工艺”等.5、煤炭深加工煤炭深加工是指以技术创新为手段,通过对煤炭加工转化多种单项技术进行耦合、集成,联合生产多种清洁燃料、化工原材料以及热能、电力等产品,是实现煤炭资源地综合利用,提高煤炭转化效率,促进煤化工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发展地重要途径.目前主要包括以煤为原料加工生产油品、天然气、二甲醚、合成氨、烯烃、乙二醇、芳烃等为核心地煤炭综合加工利用,以及煤炭分质利用、煤化电联产等新技术地集成.我国煤炭加工利用地历史较长,目前国内多项煤炭深加工技术取得突破.以神华煤炭直接液化技术、大连化物所甲醇制低碳烯烃技术、中科合成油公司煤炭间接液化技术、华东理工大学多喷嘴水煤浆气化技术等为代表地一批国内自主科研成果已成功地在大型工程中进行示范.例如神华鄂尔多斯108万吨/年煤直接液化、神华包头60万吨/年煤制烯烃等示范工程,均是采用国内自主核心技术建设地世界首套大型工业化装置,突破了工程化及大型装备制造等难题,取得了宝贵经验.6、费托合成费托<="">FT合成反应十分复杂,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和采用不同地催化剂,可以调整产物地分布,生产CH4、H2<燃料气)、C5~C12烃<汽油)、C13~C19烃<柴油)、C20~C30烃<石蜡及重油)等多种产品.我国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制了铁系催化剂为基础地费托合成技术.目前,内蒙伊泰集团、山西潞安集团和神华集团分别利用该技术建成16~18万吨工业化示范装置,运行效果良好.7、煤制油煤制油<="" p="">8、煤炭直接液化煤炭直接液化是指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在催化剂和溶剂作用下使煤中大分子进行裂解加氢,直接转化成液体,再进一步加工精制成汽油、柴油等燃料油.煤炭直接液化地工艺过程主要包括:煤地破碎与干燥、煤浆制备、加氢液化、固液分离、气体净化、液体产品分馏和精制,以及煤气化制取氢气等部分.截止目前,煤炭直接液化工艺已经发展到第三代,典型地工艺有:德国IGOR公司和美国碳氢化合物研究<hti)公司地两段催化液化工艺和日本地nedol工艺等.我国从八十年代初开始开展煤炭直接液化技术研究,目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地神华煤直接液化工艺及成套技术已在神华鄂尔多斯百万吨直接液化工程上成功应用.< bdsfid="119" p=""></hti)公司地两段催化液化工艺和日本地nedol工艺等.我国从八十年代初开始开展煤炭直接液化技术研究,目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地神华煤直接液化工艺及成套技术已在神华鄂尔多斯百万吨直接液化工程上成功应用.<>9、煤炭间接液化煤炭间接液化是指以煤气化生产地合成气<co和h2)为原料,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在催化剂地作用下地合成油品、化工原料等产品.< bdsfid="122" p=""></co和h2)为原料,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在催化剂地作用下地合成油品、化工原料等产品.<>煤炭间接液化地工艺过程主要包括煤气化、变换、净化、费托合成和粗油品加工等,其中费托合成为技术核心,又可分为高温合成与低温合成两类,高温合成得到地主要产品有石脑油、丙烯、α-烯烃和柴油等,低温合成地主要产品是柴油、航空煤油、蜡和液化石油气<lpg)等.< bdsfid="124" p=""></lpg)等.<>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铁基、钴基两类催化剂、费托合成反应器等煤炭间接液化技术研究及工程开发.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自主煤煤炭间接液化技术地国家之一.10、煤制甲醇煤制甲醇是指以煤为原料,通过煤气化<煤与氧气、蒸汽在高温下发生气化反应)生成含氢气和一氧化碳地合成气,经调整组分<调整氢碳比等)、净化<脱除硫化氢、二氧化碳等)后,送甲醇合成装置在高温高压<或中温中压)下通过催化剂<cuo等)生产甲醇.< bdsfid="128" p=""></cuo等)生产甲醇.<>甲醇是重要地化学工业基础原料和清洁液体燃料.甲醇经脱水可以生成乙烯、丙烯等低碳烯烃,建立了煤化工和石油化工之间地桥梁.它广泛用于有机合成、医药、农药、涂料、染料、汽车和国防等工业中.11、煤制二甲醚二甲醚<ch3och3)具有易压缩、冷凝、气化及互溶性好等特性,广泛用于气雾制品喷射剂、氟利昂替代制冷剂和溶剂等.其储运、燃烧安全性,预混气热值和理论燃烧温度等性能指标均优于石油液化气,可作为城市管道燃气使用.< bdsfid="132" p=""></ch3och3)具有易压缩、冷凝、气化及互溶性好等特性,广泛用于气雾制品喷射剂、氟利昂替代制冷剂和溶剂等.其储运、燃烧安全性,预混气热值和理论燃烧温度等性能指标均优于石油液化气,可作为城市管道燃气使用.<> 煤制二甲醚主要两条技术路线:一是煤经甲醇合成二甲醚<两步法),即煤经气化、净化后先合成甲醇,再由甲醇脱水生成二甲醚;二是直接合成二甲醚<一步法),即煤经气化后,生成含氢气和一氧化碳地合成气,经精制后在合成塔中直接合成二甲醚.目前,两步法已成为二甲醚生产地主流工艺,一步法较少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12、煤制天然气煤制天然气通常指采用已开采原煤,经过气化工艺来制造合成天然气<="">煤制天然气是指煤经过气化产生合成气,再经过甲烷化处理,生产代用天然气<sng).煤制天然气地能源转化效率较高,技术已基本成熟,是生产石油替代产品地有效途径.< bdsfid="138" p=""></sng).煤制天然气地能源转化效率较高,技术已基本成熟,是生产石油替代产品地有效途径.<>煤制天然气典型流程包括:备煤、空分、气化、废水处理、变换、净化、硫回收、甲烷化、加压、SNG干燥、SNG输送等.13、煤制烯烃、MTO和MTP煤制烯烃即煤基甲醇制烯烃,是指以煤为原料合成甲醇后再通过甲醇制取乙烯、丙烯等烯烃地技术.煤制烯烃主要包括两种工艺路线即MTO和MTP.MTO是指以煤基或天然气基合成地甲醇为原料,借助类似催化裂化装置地流化床反应形式,主要生产乙烯工艺技术;MTO地产品是乙烯、丙烯和少量地正丁烯.MTO地裂解反应器是流化床,催化剂是SAPO-34.MTP是指以煤基或天然气基合成地甲醇为原料,借助类似催化裂化装置地流化床反应形式,主要生产丙烯地工艺技术.MTP地产品是丙烯、石脑油、LPG<lpg指常温下加压<约1兆帕左右)而液化地石油气,主要成分是c3及c4烃类)和很少量地乙烯.< bdsfid="146" p=""></lpg指常温下加压<约1兆帕左右)而液化地石油气,主要成分是c3及c4烃类)和很少量地乙烯.<>MTP地裂解反应器是固定床,催化剂是ZSM-5.MTP地催化反应是分为两步进行地,第一步就是MTO,第二步是将MTO反应生成地乙烯、丁烯、戊烯等通过第二反应器<ebtp反应),通过催化剂选择再转化为丙稀地过程.< bdsfid="149" p=""></ebtp 反应),通过催化剂选择再转化为丙稀地过程.<>因此,MTP技术比MTO技术更加复杂,难度更大.MTP装置同时也可以生产MTO地全部产品,但MTO装置是达不到MTP装置地丙稀高选择性.这就是MTP技术和MTO技术地本质区别.14、煤制乙二醇以煤为原料制备乙二醇,目前主要有三条工艺路线:<1)直接法以煤气化制取合成气(CO+H2>,再由合成气一步直接合成乙二醇.此技术地关键是催化剂地选择,在相当长地时期内难以实现工业化.<2)烯烃法以煤为原料,通过气化、变换、净化后得到合成气,经甲醇合成,甲醇制烯烃<mto)得到乙烯,再经乙烯环氧化、环氧乙烷水合及产品精致最终得到乙二醇.该过程将煤制烯烃与传统石油路线乙二醇相结合,技术较为成熟,但成本相对较高.< bdsfid="157" p=""></mto)得到乙烯,再经乙烯环氧化、环氧乙烷水合及产品精致最终得到乙二醇.该过程将煤制烯烃与传统石油路线乙二醇相结合,技术较为成熟,但成本相对较高.<><3)草酸酯法以煤为原料,通过气化、变换、净化及分离提纯后分别得到CO和H2,其中CO通过催化偶联合成及精制生产草酸酯,再经与H2进行加氢反应并通过精制后获得聚酯级乙二醇地过程.该工艺流程短,成本低,是目前国内受到关注最高地煤制乙二醇技术,通常所说地“煤制乙二醇”就是特指该工艺.15、煤制芳烃煤制芳烃是指以煤为原料,通过煤气化技术进行芳烃地合成.煤制芳烃作为新兴地芳烃生产技术,近年来才受世人关注.以煤为原料生产芳烃技术可分两大类:合成气直接制芳烃技术;合成气制甲醇后再生产芳烃地合成气间接制芳烃技术.合成气间接制芳烃技术又分为:<1>从甲醇起步,以生产芳烃BTX为目地地甲醇芳构化技术;<2>以生产对二甲苯为目地地甲苯甲基化技术;<3>以生产烯烃联产芳烃地组合技术.甲醇制芳烃是煤制芳烃中地相对成熟地路线.煤制芳烃由于发展时间较短,目前尚未有完全工业化生产地装置.在一众煤制芳烃地生产技术中,甲醇制芳烃是发展较早、技术相对成熟地生产路线,目前已有成功运行地中试装置.甲醇芳构化技术是在择形分子筛催化剂地催化作用下进行地,其反应机理主要包括3个关键步骤:甲醇脱水生成二甲醚,甲醇或二甲醚脱水生成烯烃,烯烃最终经过聚合、烷基化、裂解、异构化、环化、氢转移等过程转化为芳烃和烷烃.理论上若甲醇完全转化为芳烃,则每生产1吨苯、甲苯或二甲苯分别需要消耗甲醇2.46吨、2.43吨、2.42吨,同时副产大量地氢气和水.而实际过程中还伴有其他副反应地发生,使得芳烃地总选择性降低,通常需要3吨以上甲醇才能获得1吨BTX.16、多联产多联产技术是利用物理化学方法达到煤地高效、洁净利用地途径.它以煤炭气化为中心,可以将95%以上地煤转换成一种称之为合成气地可燃气体.将合成气用于联合循环发电,可以获得比常规燃煤发电高地能源利用效率.多联产、洁净化技术是实现煤基洁净能源地有竞争力地途径.多联产地原理,是将煤气化后先通过一个反应器做化工产品,剩下尾气再去燃烧发电.多联产相当于把化工和发电两个过程耦合起来,能量利用效率可以提高10%~15%,同时,化工产品增值量比较大,并且能够实现调峰.煤地气化系统很贵,如果能实现化工和发电相互调整,气化系统就能始终稳定运行,降低发电成本.17、IGCCIGCC<="" gasification="" p="">第一部分地主要设备有气化炉、空分装置、煤气净化设备<包括硫地回收装置);第二部分地主要设备有燃气轮机发电系统、余热锅炉、蒸汽轮机发电系统.IGCC地工艺过程如下:煤经气化成为中低热值煤气,经过净化,除去煤气中地硫化物、氮化物、粉尘等污染物,变为清洁地气体燃料,然后送入燃气轮机地燃烧室燃烧,加热气体工质以驱动燃气透平做功,燃气轮机排气进入余热锅炉加热给水,产生过热蒸汽驱动蒸汽轮机做功.IGCC技术把洁净地煤气化技术与高效地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系统结合起来,既有高发电效率,又有极好地环保性能,是一种有发展前景地洁净煤发电技术.在目前技术水平下,IGCC发电地净效率可达43%~45%,今后可望达到更高.而污染物地排放量仅为常规燃煤电站地1/10,脱硫效率可达99%,二氧化硫排放在25mg/Nm3左右,远低于排放标准1200 mg/Nm3,氮氧化物排放只有常规电站地15%~20%,耗水只有常规电站地1/2~1/3,对于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18、碳一化学<碳一化工)碳一化学又称C1化学或一碳化学,是研究以含有一个碳原子地物质为原料合成工业产品地有机化学及工艺.这里所说地含有一个碳原子地物质包括CO、CO2、CH4、CH3OH及HCHO等.70年代中期,首先在日本提出了C1化学地概念.与此同时,美国孟山都公司用低压甲醇羰基化制取醋酸技术获得工业应用;美国莫比尔化学公司ZSM-5分子筛催化剂成功地应用于甲醇转化制汽油;中东、加拿大等天然气产量丰富地国家,由天然气制甲醇生产能力加速提高,导致大量甲醇进入市场.因此,近年来C1化学不仅研究以合成气,而且也研究以甲醇作为重要地基础原料,来合成一系列以乙烯为基础原料生产地基本有机化工产品.与之相对应,碳一化工是在碳一化学基础上发展起来地以一个碳原子地物质为原料合成工业产品地工业.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碳一化学是碳一化工地基础,通过碳一化工生产地化工产品主要包括液体燃料与燃料添加剂、低碳烯烃、合成低碳醇,也包括甲醇及其系列产品、甲醛及其系列产品等六大类化工产品.煤化工很多产品地生产就是碳一化工地范畴,或者可以说正是由于碳一化学地快速进展才带动了煤化工产业地发展.19、褐煤提质褐煤提质是指褐煤在高温下经受脱水和热分解作用后转化成具有烟煤性质地提质煤.褐煤脱水过程除脱去部分水分外,也伴随着一些煤地组成和结构地变化,它主要是由脱水作用和过程引起地.所以,褐煤地提质过程主要是褐煤地脱水过程.一般上褐煤提质工程以褐煤原煤为原料,通过褐煤热解制取提质煤和焦油,焦油通过初加工得到酚类、轻质油、重质油、沥青等副产品.褐煤提质属于低阶煤综合利用地范畴.20、低阶煤洁净转化低阶煤主要是指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Qgr,Maf><24 MJ/kg地褐煤和低变质烟煤(不粘煤、弱粘煤和长焰煤>.其中,褐煤主要分布于内蒙古东部和云南等地区;低变质烟煤主要分布于陕西、内蒙古西部、新疆等地区.低阶煤目前多数用于加热燃料或发电原料,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必须进行洁净转化,热解提质与其他工艺或产品优化组合成不同地多联产技术是低阶煤高效利用方向.我国低阶煤资源丰富,约占煤炭总储量地46%,其中褐煤占保有煤炭储量地13%,低变质烟煤占保有煤炭储量地33%.但由于低阶煤具有水分含量高(20%至50%>、挥发分高、热值低、易风化和自燃地特点,不利于长距离输送和贮存,只能就地加工转化,目前多数用于加热燃料或发电原料,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因此,低阶煤必须洁净转化.21、洁净煤技术洁净煤技术是指从煤炭开发到利用地全过程中旨在减少污染排放与提高利用效率地加工、燃烧、转化及污染控制等新技术.洁净煤技术<cct)一词源于美国,旨在减少污染和提高效益地煤炭加工、燃烧、转换和污染控制等新技术地总称.< bdsfid="194" p=""></cct)一词源于美国,旨在减少污染和提高效益地煤炭加工、燃烧、转换和污染控制等新技术地总称.<>传统意义上地洁净煤技术主要是指煤炭地净化技术及一些加工转。
煤化学基本内容

煤是由植物遗体经过生物化学作用和物理化学作用演变而成的沉积有机岩。
植物的主要化学组成(1)碳水化合物(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果胶质)(2)木质素(3)蛋白质(4)脂类化合物根据形成煤炭的物质基础划分煤炭的类型称为成因类型。
主要是:腐植煤、腐泥煤、残植煤。
(1)腐植煤:由高等植物经过成煤过程中复杂的生化和地质变化作用生成。
自然界中分布最广,蕴藏量最大。
煤化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2)腐泥煤:主要由湖沼或浅水海湾中藻类等低等植物形成。
储量大大低于腐植煤,工业意义不大。
(3)残植煤:由高等植物残骸中对生物化学作用最稳定的组分(孢子、角质层、树皮、树脂)富集而成。
残植煤在自然界中的储量很少,常呈薄层或透镜体夹在腐植煤中。
(4)腐植腐泥煤:由高等植物、低等植物共同形成的煤。
成煤的条件和环境煤炭的生成,必须有气候、生物、地理、地质等条件的相互配合,才能生成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煤炭矿藏。
这些条件包括:(1)大量植物的持续繁殖(生物、气候的影响)(2)植物遗体不能完全氧化--适合的堆积场所(沼泽、湖泊等)(3)地质作用的配合(地壳的沉降运动--形成上覆岩层和顶底板--多煤层)煤化程度的概念:在褐煤向烟煤、无烟煤转化的进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和成煤年代的差异,使煤处于不同的转化阶段。
煤的这种转化阶段称为煤化程度,有时称为变质程度,或煤级(Rank)。
按煤化程度由低到高依次是:褐煤、烟煤(长焰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无烟煤。
泥炭化作用的概念:高等植物死亡后,在生物化学作用下,变成泥炭的过程称为泥炭化作用。
煤化作用包括成岩作用和变质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成岩作用泥炭在沼泽中层层堆积,越积越厚,当地壳下降速度较大时,泥炭将被泥沙等沉积物覆盖。
在上覆沉积物的压力作用下,泥炭发生了压紧、失水、胶体老化、固结等一系列变化,微生物的作用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缓慢的物理化学作用。
这样,泥炭逐渐变成了较为致密的岩石状的褐煤。
变质作用当褐煤层继续沉降到地壳较深处时,上覆岩层压力不断增大,地温不断增高,褐煤中的物理化学作用速度加快,煤的分子结构和组成产生了较大的变化。
煤矿调度常用术语和科技名词(全)

煤矿调度常用术语和科技名词(全)1、煤炭科技概论化石燃料-又称“化石能源”。
古代生物遗体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可作燃料和化工原料的沉积矿产。
包括煤、油页岩、石油、天然气等。
固体可燃矿产-曾称“固体可燃有机岩”。
呈固态的化石燃料。
包括煤、油页岩、石煤、地沥青等。
煤[炭]-古代植物遗体经成煤作用后转变成的固体可燃矿产。
无烟煤—煤化程度高的煤。
其挥发分低、密度大燃点高、无粘结性、燃烧时多不冒烟。
烟煤—煤化程度低于无烟煤而高于褐煤的煤。
其特点是挥发分产率范围宽,单独炼焦时从不结焦到强结焦均有,燃烧时有烟。
硬煤—欧洲对烟煤、无烟煤的统称。
指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不低于24MJ/kg,镜质组平均随机反射率不小于0.6%的煤。
褐煤—煤化程度低的煤,其外观多呈褐色,光泽暗淡,含有较高的内在水分和不同数量的腐植酸。
石煤—主要由菌藻类植物遗体在早古生代的浅海、湖、海湾环境下经腐泥化作用和煤化作用转变成的低热值、一高煤化程度的固体可燃矿产。
含大量矿物质,以外观似黑色岩石而得名。
矸石—又称“废石”;曾称“矸子”、“洗矸”。
煤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岩石统称。
包括混入煤中的岩石、巷道掘进排出的岩石、采空区中垮落的岩石、工作面冒落的岩石以及选煤过程中排出的碳质岩等。
煤田—同一地质时期形成,并大致连续发育的含煤岩系分布区。
面积一般由几十到几百平方公里。
矿区—统一规划和开发的煤田或其一部分。
矿田—煤田内划归一个矿山开采的部分。
地下开采的矿田又称“井田”;露天开采的矿田又称“露天矿田”。
矿[山]--(1)广义:批有完整独立的生产系统,经营管理上相对独立的矿产品生产单位。
(2)狭义:指矿井或露天采场。
煤矿—生产煤炭的矿山。
地下矿—又称“井工矿”。
地下开采的矿山。
露天矿—露天开采的矿山。
矿井—组成地下矿完整生产系统的井巷、硐室、装备和地面构筑物的总称。
煤田地质勘探—又称“煤炭资源地质勘探”,寻找和查明煤炭资源的地质工作。
即找煤、普查、详查、精查等地质勘探工作。
煤炭常用专用名词解释

煤炭常用专用名词解释1、灰分(Ad)煤样在规定条件下完全燃烧后所得的残留物。
包括有机质燃烧后的残渣和无机矿物质在煤燃烧过程中形成的反应产物。
煤灰分是煤在一定温度下充分、完全灼烧后,氧化物残渣所占的质量分数(即重量百分比)。
煤灰分与煤的发热量密切相关,为提高煤的利用效率,必须严格控制煤产品的灰分。
灰分的组成一般认为是一些金属元素及其盐类。
衡量煤中的灰分一般用到:原煤灰分和浮煤灰分两个概念。
原煤、浮煤灰分用Ad%符号表示。
我国煤中的灰分普遍较高,且变化也很大。
灰分小于10%的特低灰煤全国仅约占探明储量的17%左右。
2、硫(S)硫是一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它的化学符号是S,原子序数是16。
硫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无味的非金属,纯的硫是黄色的晶体,又称做硫磺。
硫有许多不同的化合价,常见的有-2, 0, +4, +6等。
在自然界中它经常以硫化物或硫酸盐的形式出现,尤其在火山地区纯的硫也在自然界出现。
对所有的生物来说,硫都是一种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元素,它是多种氨基酸的组成部分,由此是大多数蛋白质的组成部分。
它主要被用在肥料中,也广泛地被用在火药、润滑剂、杀虫剂和抗真菌剂中。
煤中硫的分类煤中硫分为:有机硫和无机硫。
有机硫:与煤的有机质相结合的硫。
无机硫:煤中矿物质中以黄铁矿硫、硫铁矿硫、硫酸盐硫、硫酸盐硫和元素硫形式存在的硫。
降硫的方法:将煤炭与水进行水煤气反应,这样就把硫过滤掉了,只剩下了碳单质CaO(生石灰)或碱白泥(CaCO3和NaOH的混合物,用作煤的固硫剂)3、挥发分(Vdaf)挥发份指煤中有机物和部分矿物质加热分解后的产物,不全是煤中固有成分,还有部分是热解产物,所以称挥发份产率。
挥发份大小与煤的变质程度有关,煤炭变质量程度越高,挥发份产率就越低。
在燃烧中,用来确定锅炉的型号;在炼焦中,用来确定配煤的比例;同时更是汽化和液化的重要指标。
挥发分是煤中氢、氧、氮、硫和一部分碳的气体产物,大部分是可燃气体。
挥分含量高,煤易于着火,燃烧稳定。
煤炭基础名词解释

煤炭基础名词解释!字体: 小中大| 打印发表于: 2008-5-12 08:00 作者: 东北虎来源: 万客化工在线(一)煤及其产品序号术语名称英文名称定义符号允许使用的同义词停止使用的同义词2.1.1 煤 coal 植物遗体在覆盖地层下,压实、转化而成的固体有机可燃沉积岩煤炭2.1.2 煤的品种 Categories of coal 以不同方式加工成不同规格的煤炭产品2.1.3 标准煤 Coal equivalent 凡能产生29.27MJ的热量(低位)的任何数量的燃料折合为1kg标准煤2.1.4 毛煤 Run-of-mine coal 煤矿生产出来的,未经任何加工处理的煤2.1.5 原煤 Raw coal 从毛煤中选出规定粒度的矸石(包括黄铁矿等杂物)以后的煤2.1.6 商品煤 Connercial coal;salable coal 作为商品出售的煤销煤2.1.7 精煤 clenedcoal 煤经精选(干选或湿选)后生产出来的、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洗精煤2.1.8 中煤 Middings 煤经精选后的道德、灰分介于精煤和矸石之间的产品2.1.9 洗选煤 Washed coal 经过洗选后的煤'2.1.10 筛选煤 Screened coal;sieved coal 经过筛选加工的煤2.1.11 粒级煤 Sized coal 煤通过筛选或精选生产的,粒度下限大于6mm并规定有限下率的产品2.1.12 粒度 Size 颗粒的大小2.1.13 限上率 Oversize fraction 筛下产品中大于规定粒度上限部分的质量百分数2.1.14 限下率 Undersize fraction 筛上产品中小于规定中的粒度下限部分的质量百分数含末率2.1.15 特大块 Uitra large coal(>100mm) 大于100mm的粒级煤2.1.16 大块煤 Large coal(>50mm) 大于50mm的粒级煤2.1.17 中块煤 Medium-sizldcoal(25~50mm) 5~50mm的粒级煤2.1.18 小块煤 Small coal(13~25mm) 13~25mm的粒级煤2.1.19 混中块 Mixed medium-sized coal (13~80mm) 13~80mm的粒级煤2.1.20 混块 Mixedlumpcoal(13~300mm) 13~300mm之间的粒级煤2.1.21 粒煤 Pea coal(6~13mm) 6~13mm的粒级煤2.1.22 混煤 Mixed coal(>0~50mm) 0~50mm之间的煤2.1.23 末煤 Slack;slackcoal(>0~25mm) 0~25mm之间的煤2.1.24 粉煤 Fine coal(>0~6mm) 0~6mm之间的煤2.1.25 煤粉 Coal fines(>0~0.5mm) 小于0.5mm的煤2.1.26 煤泥 slime 煤经洗选或水采后粒度在0.5mm以下的产品2.1.27 矸石 Shale 采.掘过程中从顶、底板或煤层混入煤中的岩石矸子2.1.28 夹矸 Dirt band 夹层在煤层中的矿物质层2.1.29 洗矸 washeryrejects 从洗煤中排出的矸石2.1.30 含矸率 Shale cont ent 煤中大于50mm矸石的质量百分数(二)煤的采样和制样序号术语名称英文名称定义符号允许使用的同义词停止使用的同义词2.2.1 煤样 Coals ample;sample 为确定某些特性而从煤中采取的、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煤2.2.2 采样 Samping 采取煤样的过程2.2.3 子样 Increment 采样器具操作一次或截取一次煤流分断面所采取的一份样2.2.4 总样 Gros ssample 从一个采样单元取出的全部子样合并成的煤样2.2.5 随机采样 andom sampling 在采取子样式,对采样的部位或时间均不施加任何人为的意志,能使任何部位的煤都有机会采出2.2.6 系统采样 Systematic sampling 按相同的时间、空间或质量的间隔采取子样,但第一个子样在第一个间隔内随机采取,其余的子样按选定的间隔采取2.2.7 批 Batch;lot 在相同的条件下,在一段时间内生产的一个量2.2.8 采样单元 Sampling unit 从一批煤中采取一个总样的煤量。
名词解释煤

名词解释煤
煤主要由碳、氢、氧、氮、硫和磷等元素组成,碳、氢、氧三者总和约占有机质的95%以上,是非常重要的能源,也是冶金、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有褐煤、烟煤、无烟煤、半无烟煤这几种分类。
著名作家朱自清也曾以煤为标题写过一首诗,赋予其独特的象征意义。
截至2011年,中国是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大的国家,煤炭产量32.4亿吨,相当于18.004亿吨油当量,占世界比例高达48.3%;其次是美国,占世界产量比例为14.8%;排名第三的是澳大利亚,占世界产量比例为 6.3%;印度和印尼则分别排名第四五,占世界产量比例分别是5.8%和5.0%。
煤为不可再生的资源。
煤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产,一种固体可燃有机岩,主要由植物遗体经生物化学作用,埋藏后再经地质作用转变而成。
俗称煤炭。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的国家。
煤化学的名词解释

煤化学的名词解释煤化学是一门研究煤的组成、性质以及煤的化学转化过程的学科,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知识,如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热力学等。
煤是一种复杂的有机物质,由不同比例的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其中碳含量最高。
在煤化学中,有一些重要的名词需要解释,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领域的知识。
1. 煤炭分类煤炭的分类是根据煤的化学性质和形成过程来划分的。
常见的煤炭分类方法有三种,即按煤质划分、按煤成熟度划分和按天然煤炭特性划分。
按煤质划分可分为无烟煤、炼焦煤、褐煤等;按煤成熟度划分可分为褐煤、泥炭、红煤、烟煤等;按天然煤炭特性划分可分为气化性煤、燃烧性煤、焦化性煤等。
2. 无烟煤无烟煤是一种质量高、燃烧时产生烟雾较少的煤种。
它的主要特点是煤质较硬、煤粉性较好、具有良好的燃烧特性。
无烟煤中的烟煤和肥煤是两类重要的无烟煤。
烟煤主要用于生产城市煤气、发电和工业锅炉燃烧,肥煤则主要用于制造化学肥料。
3. 炼焦煤炼焦煤是一种用于冶金工业的煤种,它的主要特点是具有高热值和较高的焦炭质量。
炼焦煤燃烧产生的焦炭被广泛应用于高炉冶炼、钢铁制造等工艺过程。
炼焦煤的主要指标包括挥发分、灰分、硫分和焦炭质量等。
4. 褐煤褐煤是一种氧化较多、水分含量较高的煤种,与无烟煤和炼焦煤相比,其煤质较软且热值较低。
褐煤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
褐煤可以通过煤液化、煤气化等技术转化成石油替代品或燃气。
5. 煤液化煤液化是将固态煤转化为液态燃料或化工原料的过程。
这个过程主要涉及到催化剂的作用,通过高温、高压条件下,使煤分子断裂、重组,产生液态产品。
煤液化技术具有将煤资源利用率提高、降低污染物排放等优势,对于能源转型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6. 煤气化煤气化是将固态煤转化为气体燃料的过程。
通过高温、高压条件下,将煤分子中的碳、氢等元素转化为气体,主要产物为合成气(一氧化碳和氢气)。
合成气可以用于城市煤气、合成化学品生产、发电等领域。
最新煤化学试卷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

煤化学试卷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B卷)一.名词解释(30分:共10题,每题3分)、1. 腐植煤:古代高等植物生成的煤称腐植煤。
(3分)2.MHC:煤的最高内在水分。
与煤化程度密切相关,煤化程度越低,最高内在水分越高。
(3分)3.煤的风化:煤在自然条件下被氧化的过程,称为风化。
(3分)4.St:煤的全硫。
包括有机硫、硫铁矿硫、硫酸盐硫,还有少量的单质硫。
(3分)5.煤的黏结性:煤在加热条件下粘结其自身或其他惰性物的性质,对煤的焦化、气话、燃烧是非常重要的性质。
(3分)6. 宏观煤岩成分:在肉眼观察下通过观察煤的颜色、光泽、裂隙、突起等来区分煤岩成分,包括镜煤、亮煤、暗煤和丝炭。
(3分)7.8.芳碳率:煤分子中含有的芳香族碳原子数与总碳原子数之比。
(3分)9. 煤的发热量:是煤的非常重要的指标。
有弹桶发热量、高位发热量、低位发热量。
是煤炭利用、煤炭交易的重要数据。
(3分)10. 煤的真密度:煤的质量除以煤的体积(不包括内孔、外孔的体积)(3分)二、问答题(56分:共8题,每题7分)1.叙述成煤过程。
腐植煤的成煤过程通常称为成煤过程,也称成煤作用。
它是指高等植物在泥潭沼泽中持续地生长和死亡,其残骸不断堆积,经过长期而复杂的生物化学、地球化学、物理化学作用和地质化学作用,逐渐演化成泥炭、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的过程。
成煤过程氛围泥炭化阶段和煤化阶段。
泥炭化阶段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有氧环境中分解;第二阶段:厌氧环境中分解。
泥炭化阶段主要发生两种作用:凝胶化作用和丝炭化作用:在弱氧化以至还原的条件下发生凝胶化作用,形成以腐植酸和沥青质为主要成分的凝胶化物质;在强氧化条件下发生丝炭化作用,产生富碳贫氢的丝炭化物质。
泥炭化和凝胶化作用是泥炭化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的典型的转变作用,他们不仅发生在泥炭化阶段,成岩过程中还要继续进行相当长的时间。
经成岩与变质作用后,它们分别转变为煤中的两种典型的有机显微煤岩组分:镜质组和丝质组。
煤化学复习资料

煤化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真相对密度:在20℃时,单位体积(不包括煤的所有孔隙)煤的质量与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
2、视相对密度:在20℃时,单位体积(不包括煤粒间的空隙,但包括煤粒内的孔隙)的质量与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
3、反应性:在一定温度下煤与不同气体介质(如二氧化碳、水蒸气、氧气等)相互作用的反应能力。
4、结焦性:在工业条件下将煤炼成焦炭的性能。
5、粘结性: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时,形成具有可塑性的胶质体,黏结本身或外加惰性物质的能力。
6、热稳定性:块煤在高温下保持原来粒度的性能。
7、煤的风化:靠近地表的煤层受大气和雨水中氧长时间的渗透、氧化和水解,性质发生很大变化的过程。
8、内在水分:煤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空气干燥状态时所保持的水分。
9、外在水分:在一定条件下煤样与周围空气湿度达到平衡时失去的水分。
10、透光率:煤样和稀硝酸溶液,在100℃(沸腾)的温度下,加热90min后,所产生的有色溶液,对一定波长的光(475nm)透过的百分数。
11、孔隙率:煤粒内部存在一定的孔隙,孔隙体积与煤的总体积之比。
12、高位发热量:由弹筒发热量减去硝酸生成的热和硝酸校正热后得到的发热量。
13、恒容低位发热量:由高位发热量减去水(煤中原有的水和煤中氢燃烧生成的水)的汽化热后得到的发热量。
二、填空1、由高等植物形成的煤称作腐殖煤,由低等植物形成的煤称作腐泥煤。
2、影响变质作用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压力、时间。
3、煤的大分子结构是由多个结构相似的基本结构单元通过桥键连接而成的。
4、由泥炭逐渐转变为岩石状的褐煤的这一过程称为煤的成岩作用。
5、煤的有机显微组分有镜质组、壳质组、惰质组。
6、工业分析将煤分为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四种组分。
7、煤灰中主要的成分有SiO2、Al2O3、Fe2O3、MgO、CaO。
8、胶质体的性质有:热稳定性、透气性、流动性、膨胀性。
9、常见的气化介质有二氧化碳、水蒸气、氧气。
10、粘结性烟煤热解过程分为干燥脱吸、活波分解、二次脱气三个阶段。
第四章(煤化学)

850—2000)
分级范围(Mt,%) ≤6.0 >6.0~8.0 >8.0~12.0 >12.0~20.0 >20.0~40.0
试验方法
GB/T 211
6
特高全水分煤
SHM
>40.0
(六)煤中水分对煤利用的影响 一般来说,水分是煤中的有害成分,对煤的工业利用是不 利的;但水分对煤的工业利用也有好的一方面。 1.水分对煤工业利用的危害 (1)在煤的运输中,增加了无效运输量和运输成本; (2)燃烧时,降低了煤的发热量; (3)贮存时,使煤易碎裂、加速煤的氧化和自燃,在冬季 使煤装卸困难; FeS2+H2O+O2→FeSO4+H2SO4+Q (4)炼焦时,延长炼焦时间,并使焦炉的使用寿命缩短; (5)机械加工中,水分高的煤难于破碎和筛分,不仅降低 生产效率,还可能损坏设备。 2.水分对煤工业利用的益处 (1)在燃烧粉煤时,煤中含有适量的水分,可以防止粉煤 的散失,并适当改善炉膛的辐射能; (2)水分可作为加氢液化和气化的供氢体。
M t ,ar M f ,ar M inh,ad
100 M f ,ar 100
(4-6)
进行基准换算时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换算的煤质分析指标必须含于对方的基准中,否则就不能 换算。如:St,ad中包含了St,d,它们之间可用公式4-1进行换算; Ad和Adaf之间就不能换算,因为干燥无灰基中不存在灰分。 (2)用以上公式换算时各煤质分析测定结果不代入百分符号, 但写答案时要把百分号加上。 (3)基准不相同的数据不能直接加减。 4.常用煤质指标的基准 (1)在用煤的灰分、硫分、磷分、发热量来表示煤质时,常 用干燥基为基准,即Ad、St,d、Pd、Qgr,d; (2)在研究煤的有机质特性时,常用干燥无灰基为基准,如 Vdaf、Cdaf、Hdaf等。 (3)在计算物料平衡、热平衡、煤炭计量计价时,常用收到 基为基准,如Mt,ar、Qnet,ar、Aar、Har等。
煤化学 附录2 煤炭产品和煤样常用术语定义及英文名称

附录2 煤炭产品和煤样常用术语定义及英文名称一、煤产品(1) 煤Coal:植物遗体在覆盖地层下,压实、转化而成的固体有机可燃沉积岩(2) 煤的品种Categories of coal:以不同方式加工成不同规格的煤炭产品(3) 标准煤Coal equivalent:凡能产生29. 27 MJ的热量(低位)的任何数量的燃料折合为1 kg标准煤(4) 毛煤Run-of-mine coal:煤矿生产出来的,未经任何加工处理的煤(5) 原煤Raw coal:从毛煤中选出规定粒度的矸石(包括黄铁矿等杂物)以后的煤(6) 商品煤Commercial coal / salable coal:作为商品出售的煤(7) 精煤Cleaned coal:煤经精选(干选或湿选)后生产出来的、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8) 中煤Middlings:煤经精选后灰分介于精煤和矸石之间的产品(9) 洗选煤Washed coal:经过分选后的煤(10) 筛选煤Screened coal / sieved coal:经过筛选加丁.的煤(11) 粒级煤Sized coal:煤通过筛选或精选生产的粒度下限大于6 mm并规定有限下率的产品(12) 粒度Size:颗粒的大小(13) 限上率Oversize fraction:筛下产品中大于规定粒度上限部分的质量百分数(14) 限下率Undersize fraction:筛上产品中小于规定粒度下限部分的质量百分数(15) 特大块Ultra large coal(>100 mm):大于100 mm的粒级煤(16) 大块煤Large coal(>50 mm):大于50 mm的粒级煤(17) 中块煤Medium-sized coal(25~50 mm) :25~50 mm的粒级煤(18) 小块煤Small coal (13~25 mm): 13~25 mm的粒级煤(19) 混中块Mixed medium-sized coal (13~80 mm): 13~80 mm的粒级煤(20) 混块Mixed lump coal (13~300 mm): 13~300 mm之间的粒级煤(21) 粒煤Pea coal (6~ 13 mm): 6~ 13 mm的粒级煤(22) 混煤Mixed coal (>0~50 mm) :0~50 mm之间的煤(23) 末煤Slack / slack coal (>0~25 mm) :0~25 mm之间的煤(24) 粉煤Fine coal(>0~6 mm) :0 ~6 mm之间的煤(25) 煤粉Coal fines (>0~0. 5 mm):小于0.5 mm的煤(26) 煤泥Slime:煤经分选或水采后粒度在0.5 mm以下的产品(27) 矸石Shale:采掘过程中从顶、底板或煤层混入煤中的岩石(28) 夹矸Dirt band:夹在煤层中的矿物质层(29) 洗矸Washery reject/refuse:从选煤中排出的矸石(30) 含矸率Shale content:煤中大于50 mm矸石的质量百分数二、煤的采样和制样(1) 煤样Coal sample/sample:为确定某些特性而从煤中采取的、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煤(2) 采样Sampling:采取煤样的过程(3) 子样Increment:采样器具操作一次或截取一次煤流分断面所采取的一份样(4) 总样Gross sample:从一个采样单元取出的全部子样合并成的煤样(5) 随机采样Random sampling:在采取子样时,对采样的部位或时间均不施加任何人为的影响,能使任何部位的煤都有机会采出(6) 系统采样Systematic sampling:按相同的时间、空间或质量的间隔采取子样,但第一个子样在第一个间隔内随机采取,其余的子样按选定的间隔采取(7) 批Batch / lot:在相同的条件下,在一段时间内生产的一个量(8) 采样单元Sampling unit:从一批煤中采取一个总样的煤量。
煤的概念与煤的构成

一、煤的概念与煤的构成(化学、物理、组构)煤主要是动植物遗骸在泥质沼泽中进行凝胶化作用、丝碳化作用后,上覆沉积物在还原作用下经煤化作用、变质作用形成的可燃有机岩。
煤的化学组分很复杂,但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有机质和无机质。
前者是煤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工利用的对象;后者包括无机矿物质和水分,绝大多数是煤中有害成分。
煤中有机质是由各种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所组成混合物。
它们主要是由碳、氢、氧、氮和有机硫等元素构成,此外还有极少量的磷和其他元素。
煤中无机质主要是指水分和矿物质,矿物质组成的元素主要是硅、铝、铁、钙、镁、钠、钾、硫和磷等。
煤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其光学性质、机械性质、空间结构性质、电磁性质和热性质。
具体如颜色、光泽、反射率、折射率、吸收率、硬度、脆度、可磨性、断口、密度、表面积、空隙度、压缩性、介电常数、导电性、磁性、比热、导热性等。
煤的颜色是煤对不同波长可见光波吸收的结果。
光泽是指煤新鲜断面的反光能力。
反射率是指在垂直照射条件下,煤岩组分磨光面的反射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之比。
折射率是光线通过煤的界面时,在界面发生折射后进入煤的内部,其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之比。
硬度是指煤抵抗外来机械作用的能力,脆度是指煤受外力作用而破碎的性质,表现为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
可磨性是指粉碎煤的难易程度。
煤在恒温加压下,其体积变化的百分数,称唯煤的压缩性。
煤受外力打击后断开的表面称为断口。
煤的比重是指二十度时煤的重量与同温度、同体积水的重量之比。
煤中毛细孔和裂隙之总体积与煤的总体积之比称为煤的空隙率和孔隙度。
煤的导电性是指煤传导电流的能力,通常以电阻率表示。
煤的结构分原生结构和次生结构两种。
原生结构是指由成煤原始物质及成煤环境所形成的结构。
常见的原生结构有以下八种;1.条带状构造2.线理状构造3.凸镜状构造4.均一状构造5.粒状结构6.叶片状结构7.木质状结构8..纤维状结构次生结构是指煤层形成后受到应力作用产生的各种次生的宏观结构,主要包括以下三种:1.碎裂结构2.碎粒结构3.糜棱结构[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碳和煤的英文名词解释简单

碳和煤的英文名词解释简单碳和煤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听到的两个词汇,它们与能源、环境等方面息息相关。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简单解释碳和煤的英文名词含义,并探讨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1. 碳 (Carbon)碳是一种化学元素,其化学符号为C。
它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广泛存在于地球上的有机和无机物质中。
碳是生命的基础,构成了生物分子的主要组成部分,如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此外,碳还是许多化合物的重要成分,例如二氧化碳和甲烷等。
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它在大气层中的积累被认为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2. 煤 (Coal)煤是一种化石燃料,主要由含碳的有机物质形成。
它是一种具有高碳含量的黑色矿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之一。
煤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包括无烟煤、焦炭、褐煤和泥炭等。
它是烧掉并释放能量的可再生资源,被用作发电和加热的燃料。
然而,煤的使用也带来了环境和健康问题,如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因此,许多国家正在努力寻求更清洁和可持续的能源替代品。
3. 碳的重要性碳是生命所必需的元素,没有碳就没有生命的存在。
它在生物体中扮演着结构和功能的关键角色。
碳的存在使得生物体能够进行新陈代谢、繁殖和适应环境的变化。
此外,碳还参与了地球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如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碳汇机制。
在工业和科技领域,碳还有许多重要应用。
例如,碳纤维是一种轻型而强韧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和体育用品等领域。
此外,碳还用于生产化学品、药物和润滑剂等。
4. 煤的重要性和挑战作为一种主要的能源源,煤在全球能源供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它可通过燃烧产生热能并转化为电力,为工业、家庭和交通提供动力。
然而,使用煤炭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和健康问题。
首先,煤炭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
其次,煤矿的开采和煤炭的运输过程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如水土流失和森林砍伐。
此外,燃烧煤炭还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如硫化物和氮氧化物,对空气质量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煤化学的概念:煤化学是研究煤的生成、组成、结构、性质、分类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煤的主要用途:燃烧、炼焦、气化、低温干馏、加氢液化以及其他深加工产品等。
煤炭的产量逐年增加的原因:钢材、水泥、焦炭、电力、电解铝。
CCT(洁净煤技术):是指在煤炭开采、加工、转化、利用的过程中减少污染和提高效率的新技术的总称。
主要包括①煤炭开采②煤炭加工③煤炭燃烧④煤炭转化⑤污染物排放控制与废弃物处理第二章煤的生成煤的定义:煤是植物遗体经过生物化学作用,又经过物理化学的作用而转变成的沉积有机矿产。
我国的主要聚煤期: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晚古生代、早古生代)植物的有机族:可以分为四类1、糖类以及衍生物(碳水化合物)2、木质素3、蛋白质4、脂类化合物(包括脂肪、树脂、蜡质、角质、和孢粉质)成煤环境:1、首先需要大量的植物的持续繁衍2、其次是植物遗体不致全部被氧化分解3、地质作用的配合煤炭的成因类型:根据形成的物质基础而划分的煤炭的类型称为成因类型。
主要是:腐植煤、腐泥煤、残植煤、腐植腐泥煤。
煤炭的成煤过程:植物——泥炭——褐煤——烟煤、无烟煤泥炭化--煤化作用(这两个你们看放在那个位置,文档出错了)泥炭的有机组成主要包括:1、腐植酸2、沥青质3、未分解或未完全分解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和木质素4、变化不多的壳质组,如角质膜和孢粉等变质作用因素:影响变质作用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压力和时间第三章煤的结构煤的分子结构模型:煤的大分子是由多个结构相似的“基本结构单元”通过桥键连接而成的。
这种基本结构单元类似于聚合物的聚合单体,它可分为规则部分和不规则部分煤的结构参数:1、芳碳率:芳碳率是指煤的基本结构中属于芳香族结构的碳原子数与总碳原子数之比。
2、芳氢率:芳碳率是指煤的基本结构中属于芳香族结构的氢原子数与总氢原子数之比。
3、芳环率:芳碳率是指煤的基本结构中芳香环数的平均数量。
研究煤分子结构时,一般采取镜质组作为研究对象,因为镜质组在成煤过程中,变化平稳,组成均匀,杂质含量低,而且在绝大多数煤中镜质组的含量占主导地位。
基本结构单元周围的烷基侧链和官能团:1、烷基侧链(甲基、乙基、丙基等)2、含氧官能团煤分子上的含氧官能团有羟基(—OH)、羧基(—COOH)、羰基(>C=O)、甲氧基(—OCH3)和醚键(—O—)等。
3、含硫和含氮官能团煤结构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三类,即物理研究方法、化学研究方法、物理化学研究方法一、物理研究方法主要是利用高性能的现代分析仪器,如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X射线衍射器、扫描电镜等对煤结构进行测定和分析,从中获取煤结构的信息。
二、化学研究方法对煤进行适当的氧化、氢化、卤化、水解等化学处理,对产物的结构进行测定,并据此推测母体煤的结构。
三、物理化学研究方法利用溶剂萃取手段,将煤中的组分分离并进行分析测定,以获取煤结构的信息第四章煤的岩石组成根据颜色、光泽、端口、裂隙、硬度等性质,用肉眼可以将煤区分为镜煤、亮煤、暗煤、丝碳四种宏观煤岩成分。
1.镜煤: V、H高。
粘结性强、矿物质含量少2.丝炭:质密坚硬、比重大,H低,C高,V低,无粘结性,可选性差3.亮煤4.暗煤V 挥发分 H 氢含量 C 碳含量按照平均光泽的强弱依次分为:光亮煤、半亮煤、半暗煤及暗淡煤四种基本宏观煤岩类型,根据煤种的“光亮成分”△煤的有机显微组分:按照成因和工艺性质、大致可以分为镜质组,壳质组(稳定组,类脂组)和惰质组(丝质组)三大类。
常见的矿物主要有:黏土矿物、硫化物、碳酸盐类及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碳化物等四类。
第五章煤的化学组成煤的的组成及其复杂,是由无机组成和有机组成构成的混合物。
无机组成主要包括黏土矿、石英、方解石、石膏、黄铁矿等矿物质和吸附在煤中的水;有机组分主要是由C、H、O、N、S等元素构成的复杂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工业分析是确定煤化学组组成的最基本方法,他是在规定的条件下,将煤的组分分为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
煤炭中的水分可分为游离水和组合水。
煤中的游离水是指与煤呈物理态结合的水,它吸附在煤的外表面和内部空隙中。
煤中的游离水可以分为两类,即在常温的大气中易失去的水分和不易失去的水分。
前者称为外在水分,用Mf表示;后者成为内在水分,用Minf表示。
按照一定的采样标准从商品煤堆、商品煤运输工具或用户煤场等处所采煤样,将应用煤样送到化验室后称为收到煤样,它含有的水分占收到煤样质量的百分数成为煤的全水分或收到基全水分,用Mt或M ar表示。
煤失去外在水分后处的状态称为风干状态或空气干燥状态,失去外在水分的煤样称为风干煤样或空气干燥煤样。
残留在风干煤样中的全部游离水分质量占风干煤样质量的百分数称为空气干燥基内在水分,用M inh ,ad表示。
通常,大多数煤质分析化学化验采用的煤样均是干燥基水分,用 M ad。
理论上,M ad的大小与M inh,ad相同。
符号简化为M f和Minf。
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构成了煤的全水分(收到基水分),他们的关系式(MHC—最高内在水分)煤的最高内在水分是指煤样在30℃、相对湿度达到96%的条件下吸附水分达到饱和时测得的水分,用MHC符号表示。
测定煤中水分的基本原理(1、首先把煤中的水分驱赶出来 2、对驱赶出来的水分进行计量)1、干燥失重法(烘烤失重法)通常是将煤加热到105~110℃并保持恒温,直至煤样处于恒重时,煤样的失重认为是煤样水分的质量。
2、共沸蒸馏法3、微波干燥法煤中水分和煤化程度的关系外在水分:一般与煤炭颗粒的外表面积大小有关,粒度越小,外表面积越大,外在水分越高内在水分:从褐煤开始,随煤化程度的增高,内在水分下降,到中等程度的肥煤和焦煤,内在水分最低,此后,随煤化程度的增高,内在水分有所上升。
(原因 1、煤的内在水分吸附在煤的孔隙内表面上,内表面越大,吸附水分的能力越强,内水分越高。
2、煤分子结构上极性的含氧官能团数目越多,吸附水分的能力越强)灰分(ash)煤的灰分是指煤在一定条件下完全燃烧后得到的残渣,残渣量的多少与测定条件有关。
煤的灰分产率—灰皿中称量1g左右的分析煤样,然后在815℃、空气充足的条件下完全燃烧得到的残渣作为煤的灰分,称量残渣并计算其占煤样质量的百分数,称为煤的灰分产率,用A表示绝对干燥的煤样、灰分产率是不变的。
干燥基的灰分产率是Ad 换算公式如下灰分的来源:1、碳酸盐类矿物质分解2、硫铁矿的氧化3、黏土、石膏脱结晶水4、CaO与SO2的反应煤的挥发分和固定碳:在高温条件下(900℃),将煤隔绝空气加热一段时间,煤的有机质发生热解反应,形成部分小分子化合物,在测定条件下呈气态析出,其余有机质以固态形式残留下来。
由有机质热解形成并呈气态析出的化合物称为挥发物,该挥发物占煤样的百分数称为挥发分或挥发分产率。
以固态形式残留下来的有机质占煤样质量的百分数称为固定碳。
固定碳与煤中的灰分一起形成的残渣称为焦渣。
实际使用中除非特别说明,挥发分均是指干燥无灰基时的数值。
干燥无灰基挥发分用Vdaf表示,由干燥无灰基挥发分换算煤灰的熔融性:煤灰在高温条件下软化、熔融、流动是的温度特性。
特征温度:变形温度(DT)、软化温度(ST)、流动温度(FT)一般以ST作为衡量煤灰熔融性的主要指标、及灰熔点。
影响煤挥发分的因素1、测定条件的影响、主要是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加热速度。
2、煤化程度的影响3、成岩类型和煤岩组成的影响煤中矿物质的组成(按矿物质的成因或来源分类)1、外来矿物质:原来不含于煤层中,开采过程中混入,与煤是独立存在的。
2、原生矿物质:是指存在于煤植物中的矿物3、同生矿物(次生矿物):成煤过程中,由风和流水带到泥炭沼泽中和植物残体一起堆积下来的碎屑物质有害元素:硫、磷、氯、砷、氟等伴生元素:铀、钛、锶、锂、铍、钒等。
构成煤有机质的主要元素C、H、O、N、S。
影响碳含量的因素..随煤化程度的增高,煤中碳元素逐渐增加..碳含量的顺序:惰质组>镜质组>壳质组影响氢含量的因素.. 随煤化程度的增高呈下降趋势..氢含量的顺序:壳质组>镜质组>惰质组影响氧含量的因素..1、随煤化程度的增高,煤中氧元素迅速下降2、风化后、氧含量增大。
氧含量的顺序:镜质组>惰质组>壳质组影响氮含量的因素..无规律可循煤中硫的存在形态第六章煤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煤的密度分为:真(相对)密度、视(相对)密度和散密度真(相对)密度:在20℃。
单位体积(不包括煤中所有的孔隙)煤的质量和同体积的水的质量的之比,叫做煤的真相对密度,TRD影响因素成因类型、煤岩组成、矿物质、煤化程度。
视(相对)密度:在20℃。
单位体积(仅包括煤的内部孔隙)煤的质量和同体积的水的质量的之比,叫做视的真相对密度,ARD煤的孔隙率的计算方法散密度:又称堆密度在20℃。
单位体积(包括煤的内外孔隙和颗粒间的空隙)煤的质量、主要取决于煤的粒度组成和堆积的密实度。
1、刻划硬度2、显微硬度3、可磨性接触角:是指通过三相接触周边的任何一点,经气---液界面切线构成液体与固体表面的夹角,即为接触角。
通常采用接触角表示煤的润湿性的大小,加触角越大,煤的润湿性越差。
1、对水而言:随煤化程度加深,接触角增大,润湿性降低。
2、对苯而言:随煤化程度加深,接触角减小,润湿性降低。
煤的比热容与煤化程度、水分含量、灰分和温度的变化等因素有关。
热稳定性(TS):块煤在高温条件下保持原来的粒度的能力。
用途:固定床燃烧或气化用燃煤的重要指标。
与煤化程度的关系:一般褐煤的稳定性差,其次无烟煤,烟煤最好。
第八章煤的工艺性质煤的主要工艺性质1.煤加工——粒度组成、密度组成、可选性2.煤作为燃料——发热量、燃点、机械强度、热稳定性、灰溶融点、结渣性、可磨性、反应性3.煤作为原料——粘结性、结焦性。
发热量的校正1.弹筒发热量:直接测得的发热量 2.高位发热量:弹筒发热量扣除N、S的特殊反应热3.地位发热量:高位发热量扣除水蒸气冷凝热热解的概念:煤的热解是指煤在隔绝空气或惰性气氛条件下持续加热至高温时,所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复杂过程,生成气体(煤气),液体(焦油),固体(半焦或焦炭)的过程。
黏结性烟煤的热解过程、、1、干燥脱吸阶段2、胶质体的生成和固化阶段3、半焦转化为焦炭的阶段一次热解产物的二次热解反应裂解反应脱氢反应加氢反应缩合反应桥键反应胶质体的来源和性质:黏结性烟煤在热解过程中,在300~550℃范围内,煤粒会软化熔融,在煤粒的表面形成含有气泡的液相膜。
大量煤粒积聚时,液相相互融合在一起,形成气、液、固三相一体的黏稠的混合物,即所谓的“胶质体”。
胶质体的性质1、热稳定性2、透气性3、流动性4、膨胀性。
煤的黏结性:煤的黏结性是指烟煤在干馏时产生黏结自身和惰性物料成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