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精华版-

合集下载

局解考试重点整理

局解考试重点整理

(一)名词解释神经点 :颈丛皮支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浅出时,位置表浅且相对集中,常为颈部手术阻滞麻醉的穿针点。

胸膜腔::脏胸膜与壁胸膜之间形成的潜在性间隙. 纵膈:是左右纵隔胸膜之间所有器官,结构和组织的总称.心包腔:浆膜性心包脏、壁两层在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相移行,两层之间的间隙称心包腔。

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形成一呈三角形的间隙,称为斜角肌间隙颈动脉鞘: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等形成的筋膜鞘.心包斜窦:在左心房后壁,左右肺静脉,下腔静脉与心包后壁之间的间隙。

肘后三角:肘关节屈曲呈直角时,肱骨内、外上髁和尺骨鹰嘴3点构成等腰三角形。

胆囊三角:肝总管、胆囊管其上方的肝下面之间共同围成一三角区,称为胆囊三角心包横窦:位于左肺静脉,右肺静脉,下腔静脉,左心房后壁和心包后壁之间的间隙。

椎动脉三角:内侧界为颈长肌,外侧界为前斜角肌,下界为锁骨下动脉第1段,尖为第6颈椎横突前结节.锁胸筋膜:为胸部筋膜深层,张于喙突、锁骨下肌、胸小肌上缘之间,有头静脉、肩峰动脉、胸外侧神经及淋巴管穿过肺根:出入肺门的结构(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静脉、神经、淋巴管)被结缔组织包绕连于纵隔称肺根,肺根对肺起固定、支持作用。

肾区:即脊肋角,在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的夹角区域称肾区。

肝门:肝脏面正中有略呈“H”形的三条沟,长约5cm,其中横行的沟位于肝脏面正中,有肝左、右管居前,肝固有动脉左、右支居中,肝门静脉左、右支,肝的神经和淋巴管等由此出入,故称为肝门。

动脉导管三角:位于主动脉弓的左前方,前界为左膈神经,后界为左迷走神经,下界为左肺动脉。

三角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丛。

该三角是手术寻找动脉导管的标志。

股鞘,股管:股鞘为腹横筋膜与髂筋膜向下延续包绕于股动、静脉上部形成的筋膜鞘呈漏斗形,长约3-4CM。

股鞘内有两条纵行的纤维隔,将鞘腔分为三部分:外侧部容纳股动脉,中间部分窝纳股静脉,内侧部称股管(二)简答题1、颈动脉三角的境界和内容:境界颈动脉三角位于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腹之间。

《局部解剖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局部解剖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1.头皮: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及枕额肌,3层紧密结合、不易分离,合称为头皮。

2.海绵窦:为一对重要的硬脑膜窦,位于蝶鞍和垂体的两侧,前达眶上裂内侧部,后至颞骨岩部的尖端。

窦中血流缓慢,感染时易形成栓塞。

上项线:为枕外隆凸向两侧延伸至乳突的骨嵴,内面与横窦齐平。

三叉神经:为混合神经,发出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三大分支,其感觉支除分配于面深部外,终末支穿面颅各孔,分布于相应区域的皮肤。

腮腺管:由腮腺浅部的前缘发出,在颧弓下一横指处,向前横行越过咬肌表面,至咬肌前缘急转向内侧,穿颊肌,在粘膜下潜行一段距离,然后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处的颊黏膜上。

咬肌间隙:为位于咬肌深部与下颌支上部之间的间隙,咬肌的血管神经即通过下颌切迹穿入此隙,从深面进入咬肌。

翼下颌间隙:位于翼内肌与下颌支之间,与咬肌间隙仅以下颌支相间隔,两间隙经下颌切迹相通,上界为翼外肌下缘,下界是翼内肌在下颌支附着处,前界为颞肌、颊肌,后界为腮腺和下颌支后缘。

间隙内容下牙槽神经、下牙槽动、静脉及疏松结缔组织。

小脑幕:是一个由硬脑膜形成的半月劈,介大脑半球枕叶与小脑之间,并构成了颅后窝的顶。

下颌下三角:位于下颌骨下缘与二腹肌前、后腹之间,又名二腹肌三角,内容主要有下颌下腺、血管、神经和淋巴结等。

颏下三角:位于左右二腹肌前腹与舌骨体上缘之间。

其内有1-3个淋巴结,收纳颏部、下唇中部、口底和舌尖等处的淋巴结。

颈动脉三角:位于胸锁乳凸肌上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与二腹肌后腹之间。

内容颈总动脉及分支、颈内静脉及属支、舌下神经及其降支、迷走神经及其分支、膈神经和颈深淋巴结。

锁骨上淋巴结:沿颈横血管排列,位置恰好在锁骨大窝内,其中位于左侧颈根部静脉角出的淋巴结又称Virchow淋巴结,当胃癌或食管下部癌转移时,常可累计该淋巴结。

肌三角:又称肩胛舌骨肌气管三角,位于颈前正中线、胸锁乳突肌前缘和肩胛舌骨肌上腹之间,内容舌骨下肌群、甲状腺、甲状旁腺、气管颈部和食管颈部等器官。

《局部解剖学》期末考试重点.doc

《局部解剖学》期末考试重点.doc

1.腓骨颈骨折的损伤:腓骨颈的位置伴行腓总神经,损伤后可出现:⑴足下垂。

(2)踝关节不能背伸。

2.坐骨直肠窝:坐骨直肠窝又称坐骨肛门窝,位于肛管两侧,呈楔形。

内侧壁的下部为肛门外括约肌,上部为肛提肌、尾骨肌及其表面的盆膈下筋膜;外侧壁的下份为坐骨结节的内面,上份为闭孔内肌及其筋膜,还有由闭孔内肌筋膜形成的一个管状裂隙,称阴部管,管内有阴部内血管、阴部神经及其分支;顶向上,为内、外侧壁相交处;底朝下, 为皮肤和浅筋膜;前壁为尿生殖膈;后壁为臀大肌下份和紙结节韧带;3•面部危险三角:面部危险三角区,通常指的是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形区域。

这个区域是公认的危险区域当面部发生炎症,尤其在这三角区域内有感染时,易在面前静脉内形成血栓,影响正常静脉血回流,并且逆流至眼上静脉,经眶上而通向颅内蝶鞍两侧的海绵窦,将面部炎症传播到颅内,产生海绵窦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的严重并发症。

4•腹股沟三角:腹直肌外侧缘,腹壁下动脉和腹股沟韧带围成的三角区域,是腹前外侧壁的一个薄弱部位,疝囊经此区突出形成腹股沟直疝。

5.四边孔:四边孔指位于肩胛区肩胛骨外缘后外侧的四边形间隙。

上界:小圆肌,肩胛骨外缘,肩胛下肌,肩关节囊。

下界:大圆肌和背阔肌。

内侧界:肱三头肌长头外侧缘。

外侧界:为肱骨外科颈。

穿行结构:腋神经,旋肱后动脉和静脉。

6•腕管:由屈肌支持带与腕骨沟共同构成。

管内有指浅、深屈肌腱及屈肌总腱鞘、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和正中神经通过。

在管内,各指浅、深屈肌腱被屈肌总腱鞘(尺侧囊)包裹;拇长屈肌腱被拇长屈肌腱鞘(橈侧囊)包绕。

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变扁平,紧贴屈肌支持带梯侧端深面,腕骨骨折时可压迫正中神经,导致腕管综合症。

7.椎前软骨间隙:位于椎前筋膜与颈、胸椎之间,上达颅底,下至第三胸椎,该间隙感染除局限于此范围外,还可向两侧蔓延至颈外侧区。

&椎动脉三角:内侧界为颈长肌,外侧界为前斜角肌,下界为锁骨下动脉第一段,尖为第6颈椎横突前结节。

局解期末复习资料

局解期末复习资料

局部解剖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节头部名词解释1.眉弓:为骨性标志,位于眶上缘上方,额结节下方的横行弓状隆起。

眉弓适对大脑额叶下缘,其内侧份深面是额窦。

2.翼点:位于颧弓中点上方约二横指处,是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四骨的汇合处,多呈“H”形。

该处颅骨薄弱,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当外伤时,易骨折并损及脑膜中动脉前支,形成硬膜外血肿。

3.“头皮”:是指颅顶部皮肤、浅筋膜(皮下组织)、帽状腱膜及枕额肌三层结构的合称。

三层结构紧密连接,难以将其各自分开,故三层合称头皮。

4.腮腺鞘:颈深筋膜浅层向上延续,在腮腺后缘分为浅、深两层,包绕腮腺形成腮腺鞘。

腮腺鞘与腮腺结合紧密,并发出间隔,深入到腺实质内,将腮腺分隔成许多小叶。

5.“腮腺床”:位于腮腺深部的深面,是由茎突、茎突诸肌、颈内动、静脉、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等共同形成的结构。

6.海绵窦:是颅内硬脑膜窦之一,位于蝶鞍两侧,前达眶上裂内侧部,后至颞骨岩部尖端。

窦内有颅内动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眼神经和上颌神经通过。

窦内有许多结缔组织小梁,将窦腔分隔成许多小的腔隙。

窦内血液流动缓慢。

简答题1.额顶枕区的境界和层次结构。

(1)境界:前为眶上缘,两侧为上颞线,后为枕外隆凸和上项线。

(2)层次结构:覆盖于额顶枕区的软组织有五层,有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及枕额肌、腱膜下疏松组织和颅骨外膜。

其中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连接紧密,较难将其各自分开,故常合称为“头皮”。

深部的腱膜下疏松组织和颅骨外膜连接疏松,较易分离。

2.额顶枕区浅筋膜内的血管和神经,可分为前、后两组。

(1)前组:距正中线约2 cm处有滑车上动、静脉和滑车上神经。

距正中线2.5 cm处有眶上动、静脉和眶上神经。

上述血管、神经分布于额顶部。

(2)后组:有枕动、静脉和枕大神经,分布于枕区。

3.面动脉走行位置和分支。

走行位置:面动脉是颈外动脉分支之一,于颈动脉三角内起自颈外动脉,穿经下颌下三角。

局部解剖学考试重点总结超级完整

局部解剖学考试重点总结超级完整

第一章头颈部一、名词解释1、头皮:颅顶的额顶枕区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和枕额肌三层紧密附着,组成“头皮”。

2、面部“危险三角”:指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区,此区的面静脉无静脉瓣,并经眼静脉与海绵窦交通。

若发生化脓性感染,易循上述途径逆行至海绵窦,导致颅内感染.3、腮腺床:腮腺深面有起自茎突的诸肌、颈内动脉和静脉、第四—第七脑神经共同组成的腮腺床.4、枕三角:由胸锁乳突肌后缘、斜方肌前缘和肩胛舌骨肌下腹围成。

内有副神经外支、淋巴结及颈丛皮支等。

5、下颌管:位于下颌体内,由下颌孔到颏孔的骨性管道,内有下牙槽动脉、静脉、神经。

6、颈动脉鞘:颈部深筋膜中层,气管前筋膜向两侧延续,包裹颈总动脉、颈内动静脉和迷走神经形成。

7、下颌下三角(二腹肌三角):由二腹肌前、后腹和下颌体下缘围成。

三角内有下颌下腺、下颌下淋巴结、面血管、舌血管、舌下神经和舌神经。

8、甲状腺假被膜:包裹甲状腺的气管前筋膜,即甲状腺鞘。

9、甲状腺悬韧带:在甲状腺两侧叶的内侧部和峡的后面甲状腺假被膜增厚形成甲状腺悬韧带,喉返神经在其后方上行,手术时应该注意保护。

10、颈袢:上根:自舌下神经发出,为来自第1颈神经前支的纤维,沿颈内动脉、颈总动脉下降。

下根:由颈丛的第2、3颈神经前支纤维组成,在颈内静脉内侧下行。

上下根在颈内静脉的后内侧或前外侧联合成颈袢.11、肌三角:底为颈深筋膜深层,顶为颈深筋膜浅层。

三角内含有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上腹,以及气管前筋膜和位于其深部的甲状腺、气管颈部、食管颈部等结构.12、气管前间隙:气管前筋膜与气管颈部之间借疏松结缔组织相连形成气管前间隙。

13、颞下颌关节:由下颌窝、关节结节、下颌头、关节盘、关节囊及韧带组成。

它是颌面部唯一既稳定又灵活的联合关节,参与完成咀嚼、吞咽、语言及表情等功能。

14、翼点:位于颞窝前下部,为额骨、顶骨、颞骨、蝶骨四骨汇合处,多呈“H"形,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翼点是颅骨的薄弱部位.15、颅顶“危险区”:即腱膜下间隙,是指位于帽状腱膜与颅骨外膜之间的一层疏松结缔组织。

近年局部解剖学考试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近年局部解剖学考试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近年局部解剖学考试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1、小腿前骨筋膜鞘容纳小腿前群肌、胫前血管和腓深神经。

(T 下肢 2)2、脊柱区的第一层肌包括斜方肌、_____和腹外斜肌后部_。

(背阔肌脊柱区 2)3、试述十二指肠的分部及降部的毗邻关系。

(十二指肠分为上部、降部、水平部、升部4部分。

降部起自十二指肠上曲,沿第2腰椎右侧垂直下行,至第3腰椎下缘处急转向左移行为水平部。

降部内侧紧贴胰头、胰管和胆总管,外侧与结肠右曲相邻,前方有横结肠及其系膜跨过,分上、下两段,分别与肝右叶、小肠袢相邻,后方邻右肾门、肾血管和右输尿管的起始部。

胆总管与胰管穿入降部汇合成肝胰(VATer)壶腹并开口于后内侧壁的十二指肠大乳头。

腹部 1)4、肝(ACD 腹部 2)A.为人体最大的消化腺B.完全被腹膜覆盖,C.有分泌胆汁的功能D.除接受肝动脉外,还接受肝门静脉的血液E.上面借冠状韧带分为左、右两叶5、腹股沟内侧窝(C 腹部 2)A.在腹股沟韧带内侧端的下方B.前方对向股环C.在腹股沟三角内,前方对着皮下环D.疝囊由此突出形成腹股沟斜疝E.无上述情况6、穿经腮腺的纵行结构有颈外动脉、下颌后静脉、颞浅动脉、颞浅静脉和____。

(耳颞神经头部 2)/7、直肠后隙(ABDE 盆部与会阴 2)A.位于能前筋膜和直肠筋膜之间B.向下可达盆膈C.与腹膜后隙不通D.两侧与骨盆直肠隙相膈E.属盆筋膜间隙8、肾内的静脉有广泛吻合,无节段性。

(T 腹部 3)9、肘窝是如何构成的?通过哪些结构?(肘窝的上界是肱骨内、外上髁的连线,下外侧界为肱桡肌,下内侧界为旋前圆肌,浅面依次为皮肤、浅筋膜、深筋膜及肱二头肌腱膜,深面为肱肌和旋后肌,再后方为肘关节囊。

肘窝内有肱二头肌腱、肱血管、桡血管、尺血管、正中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和肘深淋巴结等。

上肢 2)10、黄韧带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黄韧带又称弓间韧带,连于相邻椎弓板之间。

黄韧带参与围成椎管的后壁和神经根管的后外侧壁。

局部解剖学重点[合集5篇]

局部解剖学重点[合集5篇]

局部解剖学重点[合集5篇]第一篇:局部解剖学重点局部解剖学重点头部传经腮腺的结构:纵行:颈外动脉、颞浅动、静脉,下颌后静脉,耳颞神经。

横行:上颌动、静脉,面横动、静脉及面神经。

由浅入深:面神经及其分支,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及耳颞神经。

腮腺床的结构:由颈内、外动脉,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及舌下神经构成。

面侧深区的内容:翼内肌,翼外肌,翼丛,上颌动脉,下颌神经及其分支(颊神经、耳颞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经)咬肌间隙的构成:位于咬肌深部与下颌支上部之间的间隙。

咬肌的血管神经穿过毗邻:前方紧邻下颌第三磨牙。

临床意义:牙源性感染可能扩散到此。

额顶枕区层次:由浅入深5层: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及颅顶肌,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和颅骨外膜。

浅部3层和称头皮。

特点:皮肤含有大量毛囊和皮脂腺,为疖肿或皮脂腺囊肿好发部位;具有丰富的血管。

垂体及垂体窝的毗邻:顶是硬脑膜形成的鞍膈,前上方有视交叉和视神经。

穿海绵窦的结构:有颈内动脉和展神经通行。

在海绵窦的外侧壁内,自上而下排列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管前筋膜。

结扎的动脉:甲状腺上动脉和甲状腺下动脉。

神经:喉返神经。

甲状腺毗邻:两侧叶后内侧喉与气管,咽和食管以及喉返神经,侧叶的后外侧颈动脉鞘和颈交感干。

sibson筋膜的位置、作用及意义:从第7颈椎横突,第1肋颈和第1胸椎体连至胸膜顶的筋膜,起悬吊作用。

以前斜角肌为标志说明颈根部穿行的结构:锁骨下动脉,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锁骨下静脉,迷走,膈神经。

胸部胸骨角的意义:两侧连接第二肋,是计数肋和肋间隙的标标志,平对主动脉弓起止处(是升主动脉变为主动脉弓和主动脉弓变为降主动脉的地方),气管杈,左主支气管与食管交叉处和第四胸椎体下缘。

乳房的淋巴引流方向:主要有6个:1乳房外侧部和中央部的淋巴管注入胸肌淋巴结:2、上部淋巴管注尖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3、内侧部淋巴管注入胸骨旁淋巴结;4、深部淋巴管注入胸肌间淋巴结;5、内侧部的浅淋巴管与对侧乳房的淋巴管想通;6、内下部的淋巴管通过腹壁和膈下的淋巴管和肝的淋巴管想通。

局部解剖学期末考试重点

局部解剖学期末考试重点

一头部腮腺床:腮腺的深面与颈突诸肌及深部血管神经相邻,这些血管神经包括颈内动、静脉,舌咽、迷走、副及舌下神经。

它们共同形成腮腺床,紧贴腮腺的深面,并借茎突于位于其浅面的颈外动脉分开。

腮腺的位置:位于面侧区,上缘临颧弓,外耳道,颞下颌关节,下达下颌角,前临咬肌,下颌支和翼内肌后缘浅部向前延伸,覆盖于咬肌后份的浅面;后缘邻接乳突前缘及胸锁乳突肌前缘的上份。

穿过腮腺的结构及位置关系:纵行的(颈外动脉、颞浅动脉、静脉、下颌后静脉、耳颞神经)横行(上颌动脉静脉、面横动脉静脉、面神经分支)上述结构由浅入深依次为:面神经分支、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及耳颞神经。

腮腺管的走行:在腮腺浅部前缘发出,在颧弓下一横指处,横行越过咬肌表面,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出的颊粘膜。

三叉神经面部分支:眶上神经分布于颅顶;眶下神经分布于下睑、鼻被外侧、上唇皮肤;颏神经出颏孔,分布于下唇及颏区的皮肤。

额顶枕区的软组织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皮下组织)、帽状键膜及枕额肌、键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和颅骨外膜。

浅部三层连接紧密,难以分开,合称“头皮”。

键膜下间隙多发生头皮撕脱伤。

面静脉(危险三角):(1)经眼静脉直接与海绵窦交通(2)借面深静脉经翼丛与海绵窦交通。

口角平面的一段面静脉常无瓣膜,面肌的收缩可促使血液逆流。

所以两侧口角与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区若发生感染易行至海绵窦,形成颅内感染,因此有面部“危险三角”之称。

额顶枕区浅入深:皮肤、浅筋膜(前组:滑车上动脉静脉、眶上动脉静脉神经;外侧组:颞浅动脉静脉、耳颞神经、耳后动脉、耳大枕小神经;后组:枕静脉枕大神经导静脉)帽状腱膜、枕额肌、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颅骨外膜。

颞区的层次及血管神经:皮肤、浅筋膜(耳前组:颞浅动脉静脉、耳颞神经;耳后组:耳后动脉静脉、枕小神经)颞筋膜、颞肌、骨膜。

二颈部境界:上界以下颌骨下缘、下颌角、乳突尖、上项线和枕外隆突的连线与头部为界;下界以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上缘和肩峰至第7颈椎棘突的连线,分别与胸部和上肢为界。

局部解剖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局部解剖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局部解剖学总结名词解释:1、危险三角:指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区,此区的面静脉无静脉瓣,并经眼静脉及海绵窦交通。

假设发生化脓性感染,易循上述途径逆行至海绵窦,导致颅内感染。

2、腮腺床:位于腮腺深面的茎突及茎突诸肌,颈内动、静脉以及后4对脑神经,共同形成“腮腺床〞。

3、腮腺咬肌筋膜4、海绵窦:位于垂体及蝶鞍两侧的双层硬脑膜之间的间隙。

窦内有结缔组织小梁,呈海绵状,血流缓慢,易产生血栓。

5、神经点:是颈丛皮质浅出颈筋膜的集中点,约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是颈部皮神经阻滞麻醉的部位。

6、甲状腺悬韧带:在甲状腺两侧叶的内侧部与峡的后面甲状腺假被膜增厚形成甲状腺悬韧带,喉返神经在其前方上行,手术时应该注意保护。

7、颈动脉鞘:是颈筋膜在颈部大血管与迷走神经周围形成的筋膜鞘,上起自颅底,下续连纵膈;鞘内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与迷走神经等8、颈动脉三角:9、胸膜顶:是覆盖肺尖的壁胸膜,突入颈根部,高出缩股内侧上缘2-3cm。

10、椎动脉三角11、乳房后隙:乳房及胸肌筋膜之间的间隙称乳房后隙,内有疏松结缔组织与淋巴管。

因此乳房可轻度移动。

乳腺癌时,乳房可被固定在胸大肌上12、枕三角:由胸锁乳突肌后缘、斜方肌前缘与肩胛舌骨肌下腹围成。

内有副神经外支、淋巴结及颈丛皮支等。

13、乳房悬韧带:乳房结缔组织中有许多纤维束,两端附着于皮肤与胸肌筋膜。

14、胸锁筋膜:位于喙突、锁骨下肌与胸小肌之间的筋膜。

穿经锁胸筋膜的构造:头静脉、胸外侧神经、胸肩峰动脉、淋巴管。

15、胸膜隐窝:16、肋膈隐窝:又称肋膈窦,呈半环形,是肋胸膜反折成膈胸膜处形成的间隙。

是胸膜腔的最低部位,容量大,积液常积聚于此。

17、肺段18、食管下三角19、动脉导管三角:位于主动脉弓下方,前界为左膈神经,后界为左迷走神经,下界为左肺动脉。

三角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与心浅丛。

该三角是心脏手术时寻找动脉导管的部位。

20、心包:为一闭合的纤维浆膜囊,分为内外两层。

局部解剖学考试重点

局部解剖学考试重点

一头部1、穿过腮腺的结构及位置关系:纵行的(颈外动脉、颞浅动脉、静脉、下颌后静脉、耳颞神经)横行(上颌动脉静脉、面横动脉静脉、面神经分支)上述结构由浅入深依次为:面神经及其分支、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及耳颞神经。

2腮腺咬肌区的结构:为腮腺和咬肌所在的下颌支外侧面和下颌后窝的区域。

其上界为颧弓与外耳道;下界为下颌骨下缘平面;前界为咬肌前缘;后界为乳突和胸锁乳突肌上部的前缘。

内侧界深至咽旁,为腮腺深部邻接的茎突、茎突诸肌、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Ⅹ~Ⅻ对脑神经等;浅为皮肤与浅筋膜。

腮腺咬肌区内主要结构为腮腺。

此外,还有咬肌以及面侧部的有关血管、神经、淋巴结等。

3、甲状腺的动静脉神经:甲状腺的动脉有甲状腺上动脉、甲状腺下动脉、甲状腺最下动脉静脉为同名静脉甲状腺的神经有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甲状腺次全切层次:皮肤,浅筋膜,封套筋膜、舌骨下肌群,气管前筋膜。

甲状腺动脉与喉的神经:喉上神经内支与甲状腺上动脉发出的喉上动脉伴行穿甲状舌骨膜入喉,喉上神经外支伴甲状腺上动脉行前下方,在距甲状腺上极0.5-1.0厘米处离开动脉弯向内侧,发出肌支支配环甲肌及咽下缩肌。

当甲状腺上动脉结扎,应紧贴甲状腺上极,勿伤外支,而影响发声。

左喉返神经勾绕主动脉弓,右喉返神经勾绕右锁骨下动脉.,喉返神经入喉前经过环甲关节后方,故甲状软骨下角可作为寻找喉返神经的标志。

结扎甲状腺下动脉时远离甲状腺下极,以免伤及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

小儿颈部较短,气管比成人短小且活动性大,小儿胸腺,主动脉弓,左头臂静脉可在胸骨颈静脉切迹上,手术应注意不宜低于第5气管软骨环。

4、胸骨角的意义胸骨角是胸骨柄与胸骨体的结合处,所形成的微向前方突出的角,侧方平对第二肋,是计数肋骨的体表标志。

.是上、下纵隔的分界平面;后方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和主动脉弓的起端和止端;.支气管分叉,气管杈在此平面出现;、食管与此平面以下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形成食管第二狭窄。

5、锁胸筋膜:锁胸筋膜:胸壁深筋膜深层位于胸大肌深面,上端附于锁骨,向下包裹锁骨下肌和胸小肌,在胸小肌下缘与浅层汇合,并与腋筋膜相续。

局部解剖学知识要点整理

局部解剖学知识要点整理

《局部解剖学》期末复习概要头部一、额顶枕区(P86-88)皮肤浅筋膜(皮下组织)“头皮”1、层次帽状腱膜及颅顶肌(额、枕肌)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腱膜下间隙)颅骨外膜2、头部皮肤特点:厚,致密,腺体、血管丰富3、浅筋膜血管神经分布:前组:滑车上神经和动静脉、眶上神经和动静脉后组:枕动静脉和枕大神经外侧组:颞浅动静脉和耳颞神经4、帽状腱膜:连接枕额肌额腹和枕腹5、腱膜下间隙:连接疏松,移动度大二、面部浅层结构(P77-78)1、皮肤和浅筋膜:薄,疏松,富有弹性,有颊脂体,腺体、血供丰富,好发囊肿和疖肿2、血管:面动脉、面静脉(无瓣膜,与颅内海绵窦相通)3、神经支配:面神经支配面肌(表情肌)运动,三叉神经支配感觉三、“危险三角”(P77)指口裂以上两侧口角至鼻根的三角形区域。

因该处面静脉与颅内海绵窦相交通,且静脉内无瓣膜,若面部感染处理不当(如挤压化脓处),可导致细菌栓子进入海绵窦,造成颅内继发感染。

四、面神经颅外分段(P81)1、面神经的路程:穿出茎乳孔—(第1段)—进入腮腺被覆盖(第2段)——出腮腺(第3段)2、各段特点:第1段:显露面神经主干第2段:在腮腺内分支,腮腺肿大可压迫面神经第3段:分成5组分支(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五、腮腺咬肌区(P80-82)1、内容:腮腺、咬肌、腮腺导管、腮腺淋巴结、血管神经等2、“腮腺床”由腮腺附近的肌肉(茎突诸肌)、血管(颈内动静脉)和神经(舌咽、迷走、舌下和副神经)构成。

3、穿过腮腺的结构:(由浅入深)面神经、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耳颞神经颈部ZOU&邹一、颈深筋膜的层次及筋膜间隙(P105)1、层次:封套筋膜、内脏筋膜、椎前筋膜2、筋膜间隙:胸骨上间隙、锁骨上间隙、气管前间隙、咽后间隙、椎前间隙二、下颌下三角、颈动脉三角和肌三角的境界、层次和内容(P108)1、下颌下三角境界:下颌骨体下缘与二腹肌前、后腹围成层次:浅面:皮肤、浅筋膜、颈筋膜浅层深面:下颌舌骨肌、舌骨舌肌、咽中缩肌内容:下颌下腺、面动、静脉、下颌下淋巴结、舌神经、舌下神经2、颈动脉三角境界:胸锁乳突肌前缘上部,二腹肌后腹和肩胛舌骨肌上腹层次:浅层:皮肤、浅筋膜(包括颈阔肌)、颈筋膜浅层深层:椎前筋膜(其内侧是咽侧壁和其筋膜)内容:颈内静脉及其属支、颈总动脉及其分支、舌下神经及其降支迷走神经及其分支、副神经、颈深淋巴结二腹肌后腹3、肌三角境界:颈前正中线、胸锁乳突肌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层次:浅层:皮肤、浅筋膜、颈筋膜浅层深层:椎前筋膜内容:甲状腺、甲状旁腺、气管颈部及其相关的血管神经三、胸锁乳突肌区的境界及内容1.境界:胸锁乳突肌所覆盖的区域2.内容:颈袢、颈动脉鞘、颈丛、颈交感干四、甲状腺的血管、甲状腺的动脉与候的神经之间的毗邻关系及临床意义(P111)1、甲状腺的血管:动脉:成对的甲状腺上动脉、甲状腺下动脉、和1支甲状腺最下动脉静脉:甲状腺上静脉、甲状腺中静脉、甲状腺下静脉(第4甲状腺静脉出现几率不恒定,注:甲状腺动静脉不全同名,亦不全伴行)2、甲状腺的动脉与候的神经之间的毗邻关系及临床意义(P112—P114)后内侧邻近喉与气管、咽与食管以及喉返神经;(由于内容较多,请自行看书并结合图形理解)胸部一.胸壁的层次p132-1341.皮肤浅层结构 2.浅筋膜肋间动脉前皮支3.浅血管及神经肋间静脉前皮支肋间神经前皮支胸大肌筋膜胸小肌筋膜1.深筋膜锁胸筋膜胸大肌2. 肌层胸小肌深层结构前锯肌肋间外肌3.肋间隙肋间内肌肋间血管神经沿肋沟走行4.胸内筋膜肋间最内肌二.乳房的淋巴回流方向及其临床意义P1351.乳房淋巴回流分5条途径1)乳房外侧部和中央部的淋巴管诸如腋淋巴结的胸肌淋巴结(主要)2)乳房内侧部的了淋巴结流入胸骨淋巴结并与对侧乳房淋巴管吻合3)乳房上部淋巴管流入腋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4)乳房下部淋巴结诸如隔上淋巴结并与腹前壁上部隔下及肝淋巴结吻合5)乳房深部淋巴管穿胸大肌和胸小肌注入胸肌间淋巴结或尖淋巴结2.临床意义:当乳腺累及淋巴管时导致所收集范围的淋巴结回流受阻发生淋巴水肿,使具备皮肤呈点状凹陷的“橘皮样”变,有助于乳腺癌的诊断。

局部解剖学考试重点笔记(精华版)

局部解剖学考试重点笔记(精华版)

局部解剖学考试重点笔记(精华版)20XX临床医学考试复习重点局解参考资料面神经五分支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颈深筋膜浅层向上延续,在腮腺后缘分浅深两层,包被腮腺形成腮腺鞘。

【1】浅层致密,深层薄弱【2】鞘与腮腺结合紧密。

发出许多间隔,分隔成许多小叶。

【3】临床特点:腮腺脓肿不易透过浅层,而易向深层穿透形成咽旁脓肿。

腮腺床腮腺的深面与茎突诸肌、颈内动静脉、舌咽N、迷走N、副N、舌下N相邻共同形成腮腺床。

层次结构(1)皮肤 (2)浅筋膜(3)帽状腱膜及枕额肌 (4)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 (5)颅骨外膜浅筋膜内的血管、神经浅筋膜内的血管、神经前组(内外侧两组) 内:滑车上A/V、滑车上N 外:眶上A/V、眶上N 外侧组:耳前组颞浅A 、颞浅V 、耳颞N 外侧组:耳后组耳后A、耳后V 、枕小N 后组 :枕A 、枕V 、枕大N头皮的血管和神经意义:1.神经分布重叠,局部麻醉时应扩大神经阻滞的范围2.头皮单纯切开时应作放射状切口3.取皮瓣时其蒂应在下方,以保留蒂内血管神经主干,利于皮瓣成活和保留感觉功能20XX临床医学考试复习重点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又称腱膜下间隙特点: 1.范围较广,移动性较大 2.结构疏松,头皮撕脱伤多发生在此3.此层积血或积脓时,可广泛蔓延至全颅顶4.借导静脉与颅骨的板障静脉和颅内硬脑膜窦相通。

是颅顶部的“危险区”海绵窦上壁向内与鞍膈相移行;下部以薄骨板与蝶窦相隔;外侧壁内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和上颌神经,内侧壁在上部与垂体相邻,窦腔内有颈内动脉和展神经通过翼点:是颧弓中点上方两横指(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大翼4骨相交处所形成的“H”形骨缝,此处骨质菲薄,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颈部1.浅层上下:附于头颈、胸交界后:附于项韧带、C7棘突前:前正中延续,紧贴于舌骨。

两侧:包绕斜方肌、胸锁乳突肌形成肌鞘。

2.中层分二层包绕甲状腺,形成甲状腺鞘。

中层向前下部覆盖气管,即气管前筋膜;后上方覆盖颊肌和咽缩肌,称颊咽筋膜。

局部解剖学重点整理资料

局部解剖学重点整理资料

局部解剖学重点一.名词1.颈动脉鞘:构成,内容P312.气管前间隙:构成,内容P313.椎前间隙:构成,脓肿P314.咽后间隙:构成,咽旁P315.颈袢:P406.椎动脉三角:围成,内容P437.颈动脉三角:围成,内容P328.肌三角:围成,内容P339.下颌下三角:围成,内容P3110.斜角肌间隙:臂丛,锁骨下动脉11.锁胸筋膜:围成,内容P187 P5712.食管上三角:围成,胸导管,食管P6613.动脉导管三角:围成,内容P6914.心包横窦:构成,意义P7015.心包斜窦:构成P7016.肺段P6417.McBurney点:P11518.腹股沟管:位置,内容P8719.腹股沟三角:P8720.胃床:组成,作用P9021.肝蒂:结构P10022.肝段:P10123.膈下间隙:位置P10024.网膜囊:小网膜与胃后壁的扁窄间隙前界:小网膜,胃后壁,为胃结肠韧带后界:横结肠及其系膜,左肾,左肾上腺,胰等上界:肝尾状叶,膈下界:大网膜前后层愈合处25.胆囊三角:构成,内容P10526.边缘动脉P11827.腹膜后隙:位置,内容P11928.腹股沟镰:P8429.左肠系膜窦:组成,感染时P11230.右肠系膜窦:组成P11231.第二肝门:位置,内容P10132.哟右结成旁沟:33.肾段:定义P12234.肾蒂:组成,排列顺序P12135.三边孔:组成,通过P18736.四边孔:组成,通过P18737.腋窝:P18638.腋鞘:构成,内容P19039.肌腱袖:组成,作用P19140.肱骨肌管:P19641.肘窝:境界,内容,顺序P19842.肘后三角:P19843.尺侧囊(屈肌总腱鞘):P20344.桡侧囊(拇长屈肌腱鞘):P20345.腕管:围成,内容P20346.腕尺侧管:P20347.腕桡侧管:桡侧腕屈肌腱及腱鞘P20348.掌中间隙:P20649.鱼际间隙:P20650.鼻烟壶:51.指髓间隙:P21252.前臂屈肌后间隙:围成,经腕管道掌中间隙P20153.股管:54.收肌管:P23255.股三角:P22956.踝管:P24057.肌腔隙:P22958.血管腔隙:P22959.股鞘:P23060.股管:P23061.梨状肌下孔:62.腘窝:P234二.层次1.甲状腺前方:皮肤-浅筋膜-封套筋膜-舌骨下肌群-气管前筋膜2.气管颈段前方:皮肤-浅筋膜-封套筋膜-胸骨上间隙及其内的静脉弓-舌骨下肌群-气管前筋膜-气管前间隙3.心内注射:(胸骨左缘第4肋间)层次结构:皮肤-浅筋膜-胸大肌-肋间肌-胸内筋膜-心包-心包腔-右心室壁-右心室腔4.胸膜腔穿刺(肩胛线第9肋间隙)层次: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胸廓外肌层-肋间肌-胸内筋膜-壁胸膜5.腹壁层次(9层):皮肤-Camper筋膜(浅筋膜)-Scarpa筋膜(深筋膜)-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腹横机-腹横筋膜-腹膜外组织-壁腹膜6.直疝疝囊前方层次:皮肤-浅筋膜-腹外斜肌腱膜、腹股沟管浅环-腹横筋膜-腹横外组织-壁腹膜7.腋动脉第一段前方层次: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胸大肌-锁胸筋膜-腋鞘-腋动脉8.手掌层次:皮肤-浅筋膜-掌腱膜-掌钱弓及分支,正中神经、尺神经分支-屈指肌腱及屈肌总腱鞘-掌中间隙-骨间掌侧筋膜-掌深弓及分支、尺神经深支-骨间肌三.毗邻1.甲状腺:前面:皮肤-浅筋膜-封套筋膜-舌骨下肌群-气管前筋膜左右两侧叶的后内侧:喉与气管、咽与食管、喉返神经左右两侧叶的后外侧:颈动脉鞘、颈交感干2.心包:后方:主支气管、食管、胸主动脉、奇静脉两侧:纵膈胸膜、膈神经与心包膈(血管下行于心包与纵膈胸膜之间)上方:上腔静脉、主动脉弓、肺动脉4.肺根:右肺根:前方:右膈神经后方:右迷走神经上方:奇静脉弓下方:肺韧带左肺根:前方:左膈神经后方:左迷走神经上方:主动脉弓下方:肺韧带5.胃:前壁:右侧:左半肝左侧:上部:膈下部:腹前壁后壁:胰、左肾上腺、左肾、脾、横结肠及其系膜6.肝:p977.十二指肠:上部:前上方:肺方叶、胆囊、网膜孔下方:胰头、胰颈后方:胆总管、胃十二指肠动脉、肝门静脉、下腔静脉降部:前方:横结肠及其系膜后方:右肾、右肾门、右肾血管、右输尿管内侧:胰头、胰管、胆总管外侧:结肠右曲水平部:上方:胰头、钩突后方:右输尿管、下腔静脉、腹主动脉前方:肠系膜上动脉、静脉8.肾:9.胰腺:胰头:前面:横结肠系膜根、空肠后面:下腔静脉、右肾静脉、胆总管胰颈:后面:肠系膜上动脉、静脉胰体:前面:胃后壁后面:腹主动脉、左肾上腺、左肾、脾静脉胰尾10.胆总管:十二指肠上段:左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十二指肠后段:十二指肠上部的后面、下腔静脉前方、肝门静脉右方胰腺段十二指肠壁段。

《局部解剖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精华版-

《局部解剖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精华版-

1.额顶枕区软组织层次:软组织层次由浅入深挨次为: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及枕额肌、腱膜下松散结缔组织和颅骨外膜。

2.头皮: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及枕额肌, 3 层密切联合、不易分别,合称为头皮。

3. 额顶枕区皮下组织前组的神经血管:有滑车上神经和滑车上动、静脉,眶上神经和眶上动、静脉。

4.颅顶部危险区(腱膜下空隙)(颅顶危险区):额顶枕区最松散的一层是腱膜下松散结缔组织 , 又称腱膜下空隙 , 头皮撕脱或出血常见于此层。

腱膜下空隙内有静脉网借导静脉与板障静脉和硬脑膜静脉窦相通。

若发生感染,可继发颅骨骨髓炎或颅内感染,故临床上称此层为颅顶部的“危险区”。

5.海绵窦:为一对重要的硬脑膜窦,位于蝶鞍和垂体的双侧,窦中血流迟缓,感染时易形成栓塞。

6.穿过海绵窦的构造:海绵窦外侧壁内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和上颌神经经过,窦腔内有展神经和颈内动脉经过。

7.颈外静脉的走行和注入:颈外静脉沿胸锁乳突肌浅面斜行下行,汇入锁骨下静脉或静脉角。

当上腔静脉血回心受阻时,可致颈外静脉扩充。

8.颈丛皮支:颈丛皮支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浅出,此处是颈部皮神经阻滞麻醉的部位。

9.面神经颈支:面神经颈支自腮腺下缘行向前下, 支配颈阔肌。

10.颈筋膜层次:颈筋膜是位于浅筋膜和颈阔肌深面的深筋膜,由浅入深分为封套筋膜、气管前筋膜和椎前筋膜。

11.封套筋膜包裹的构造:斜方肌、胸锁乳突肌、二腹肌前腹、下颌下腺、腮腺。

12.气管前筋膜:位于舌骨下肌群深面。

包绕甲状腺形成甲状腺鞘的筋膜是气管前筋膜,甲状腺悬韧带根源于气管前筋膜(甲状腺鞘)。

13. 颈部筋膜空隙:胸骨上空隙、气管前空隙、咽后空隙、椎前间。

14.气管前空隙:位于气管前筋膜与气管颈部之间,内有甲状腺最下动脉、甲状腺下静脉、甲状腺奇静脉丛等。

15.咽后空隙:位于椎前筋膜和颊咽筋膜之间。

咽后空隙向双侧延长为咽旁空隙,向下通后纵隔。

16.椎前空隙:位于脊柱、颈深肌群与椎前筋膜之间,颈椎结核脓肿多积于此空隙,脓肿可沿锁骨下血管和臂丛向外下扩散至腋窝,脓肿破溃后,可经咽后空隙向下至后纵隔。

《局部解剖学期末复习资料》局解概要-重要.doc

《局部解剖学期末复习资料》局解概要-重要.doc

1.上肢1.1肩部1丄1腋区腋窝:内侧壁:前锯肌、上位4肋及肋间肌;外侧壁:肱骨结节间沟、肱二头肌长短头、喙肱肌;前壁: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锁胸筋膜,后壁:肩胛下肌、大圆肌、背阔肌、肩胛骨。

顶:锁骨中1/3部、第一肋外缘和肩胛骨上缘构成;底:皮肤、浅筋膜、腋筋膜锁胸筋膜:位于锁骨下肌、胸小肌和喙突Z间的深筋膜,有头静脉、胸肩峰动脉和胸外侧N穿过肱三头肌长头在大圆肌后方和小圆肌前方穿过,在腋窝后壁形成2个肌间隙。

腋动脉分支及血供:以胸小肌分界(1)第一段分支:胸上a,营养第1、2肋间隙(2)第二段分支:胸肩峰a,营养胸大小肌、三角肌和肩峰;胸外侧a营养胸大小肌、前锯肌和乳房(3)第三段分支:肩胛下a (旋肩胛a+胸背a),营养冈下窝和背阔肌;旋肱前/后a营养肱骨外科颈附近结构臂丛分支:内5,尺神胸内正中内,前臂和臂内侧皮;外3,肌皮胸外正中外;后4,棧腋胸背肩胛下5根3干6支5大分支腋鞘:包裹腋av和臂丛的结缔组织膜,亦称颈腋管。

一一临床锁骨下臂丛麻醉处。

腋淋巴结群:外侧、胸肌、肩胛下、屮央、尖(除屮央外,)上肢一一外侧]胸前外侧&乳房外侧__胸肌.__中央——尖__锁骨下干背部、肩部&胸后壁一一肩胛下J 一一尖1.1.2肩胛区三角肌区:臀外侧皮N,属于腋N皮支肩胛上横韧带:肩胛切迹上方,其上为肩胛上a,其下为肩胛上N,均营养支配冈上下肌肌腱袖: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的肌腱互相连接形成的环形腱板。

肩关节动脉网:是由肩胛上a,旋肩胛a,肩胛背a三条动脉的分支相互吻合形成,肩部血液重要侧枝循环。

1.2臂部1.2.1臂前区头静脉:行于肱二头肌外侧沟,伴行前臂外侧皮N,连于颈外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的橈测,注入腋V贵要静脉:行于肱二头肌内侧沟,伴行前臂内侧皮N,注入肱静脉或腋静脉肘正中静脉,前壁正中静脉臂肌群:前群二肱二头肌、肱肌、喙肱肌,后群二肱三头肌、肘肌肱动脉分支及伴行:1)肱深动脉:伴行梯N2)尺侧上副动脉:伴行尺N3)尺侧下副动脉正中N:伴肱动脉,行于肱二头肌内侧沟尺N:行于肱动脉内侧,臂屮点附近穿肌间隔,进入臂后区梯N:行于肱动脉后方,伴肱深动脉入肱骨肌管,进入臂后区122臂后区臂外侧皮N (腋N皮支)、(前)臂后皮N (挠N皮支)肱骨肌管:肱三头肌三个头与挠N沟之间阖成,通行有税N及肱深血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额顶枕区软组织层次:软组织层次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及枕额肌、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和颅骨外膜。

2.头皮: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及枕额肌,3层紧密结合、不易分离,合称为头皮。

3.额顶枕区皮下组织前组的神经血管:有滑车上神经和滑车上动、静脉,眶上神经和眶上动、静脉。

4. 颅顶部危险区(腱膜下间隙)(颅顶危险区):额顶枕区最疏松的一层是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又称腱膜下间隙,头皮撕脱或出血多见于此层。

腱膜下间隙内有静脉网借导静脉与板障静脉和硬脑膜静脉窦相通。

若发生感染,可继发颅骨骨髓炎或颅内感染,故临床上称此层为颅顶部的“危险区”。

5.海绵窦:为一对重要的硬脑膜窦,位于蝶鞍和垂体的两侧,窦中血流缓慢,感染时易形成栓塞。

6.穿过海绵窦的结构:海绵窦外侧壁内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和上颌神经通过,窦腔内有展神经和颈内动脉通过。

7.颈外静脉的走行和注入:颈外静脉沿胸锁乳突肌浅面斜行下行,汇入锁骨下静脉或静脉角。

当上腔静脉血回心受阻时,可致颈外静脉扩张。

8.颈丛皮支:颈丛皮支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浅出,此处是颈部皮神经阻滞麻醉的部位。

9.面神经颈支:面神经颈支自腮腺下缘行向前下,支配颈阔肌。

10.颈筋膜层次:颈筋膜是位于浅筋膜和颈阔肌深面的深筋膜,由浅入深分为封套筋膜、气管前筋膜和椎前筋膜。

11.封套筋膜包裹的结构:斜方肌、胸锁乳突肌、二腹肌前腹、下颌下腺、腮腺。

12.气管前筋膜:位于舌骨下肌群深面。

包绕甲状腺形成甲状腺鞘的筋膜是气管前筋膜,甲状腺悬韧带来源于气管前筋膜(甲状腺鞘)。

13.颈部筋膜间隙:胸骨上间隙、气管前间隙、咽后间隙、椎前间。

14.气管前间隙:位于气管前筋膜与气管颈部之间,内有甲状腺最下动脉、甲状腺下静脉、甲状腺奇静脉丛等。

15.咽后间隙:位于椎前筋膜和颊咽筋膜之间。

咽后间隙向两侧延伸为咽旁间隙,向下通后纵隔。

16.椎前间隙:位于脊柱、颈深肌群与椎前筋膜之间,颈椎结核脓肿多积于此间隙,脓肿可沿锁骨下血管和臂丛向外下扩散至腋窝,脓肿破溃后,可经咽后间隙向下至后纵隔。

17.下颌下三角的构成和内容:由二腹肌前、后腹和下颌骨体下缘围成,其内容有下颌下腺、面动脉、舌动脉、舌下神经、舌神经、下颌下神经节、下颌下淋巴结。

18.颈动脉三角的组成和内容:颈动脉三角由胸锁乳突肌前缘、二腹肌后腹和肩胛舌骨肌上腹围成。

内容有颈总动脉及其分支、颈内静脉及其属支、迷走神经及其分支、舌下神经及其降支、副神经及颈深淋巴结。

18.甲状腺前方的层次: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封套筋膜、舌骨下肌群、气管前筋膜。

19.甲状腺后方的毗邻:甲状腺肿大时,如向后内侧压迫喉与气管、咽与食管以及喉返神经,可出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以及声音嘶哑。

如向后外方压迫交感干时,可出现Horner综合症,即患侧面部潮红、无汗、瞳孔缩小、眼裂变窄、上睑下垂及眼球内陷等。

20.甲状腺上动脉起自颈外动脉,与喉上神经外支伴行,甲状腺下动脉起自迷走神经,与喉返神经交叉。

21.喉上神经外支:与甲状腺上动脉伴行,支配环甲肌及咽下缩肌。

22.喉返神经:起自迷走神经。

左侧绕主动脉弓、右侧绕右锁骨下动脉向上返行,走行在食管、气管之间的沟(旁沟)内。

23.甲状腺切除术需结扎的血管和注意避免损伤的神经:㈠需结扎的血管:甲状腺上动脉来自颈外动脉,甲状腺下动脉起自甲状颈干,甲状腺最下动脉起自头臂干或主动脉弓;甲状腺上静脉注入颈内静脉,甲状腺中静脉注入颈内静脉,甲状腺下静脉注入头臂静脉。

㈡注意事项:紧贴甲状腺上极结扎甲状腺上动脉,以免损伤喉上神经外支。

远离甲状腺下极结扎甲状腺下动脉,以免损伤喉返神经。

注意甲状腺最下动脉。

24.甲状旁腺的位置和作用:㈠位置:甲状旁腺上、下各一对,位于甲状腺侧叶的后面,真假被膜之间。

上甲状旁腺位于甲状腺侧叶上、中1/3交界处的后方,下甲状旁腺位于甲状腺侧叶下1/3的后方。

㈡作用:甲状旁腺的功能是调节钙磷代谢,甲状腺手术必须保留甲状旁腺。

要小心作囊内切除术,避免误将甲状旁腺切除,引起血钙降低、手足抽搐、肢体疼痛与痉挛。

25.气管颈部的毗邻,小儿气管切开术的注意点:㈠气管颈部前方(气管切开手术层次)由浅入深为:皮肤、浅筋膜、封套筋膜、胸骨上间隙及其内的静脉弓、舌骨下肌群、气管前筋膜和气管前间隙。

平第2-4气管软骨前方有甲状腺峡,峡的下方有甲状腺下静脉,甲状腺奇静脉丛及可能存在甲状腺最下动脉。

气管颈部上端两侧为甲状腺侧叶,气管后方食管,在气管食管旁沟内喉返神经上行。

气管后外侧有颈交感干和颈动脉鞘等。

㈡气管切开术注意事项:仰卧位,头部保持正中并尽量后仰(使气管前移接近皮肤),在第3~5气管软骨处作纵切口,不可偏离中线(避免伤及外侧的颈总动脉),不可切得太深(避免伤及后方的食管)。

幼儿的胸腺、左头臂静脉和主动脉弓等,常会高出颈静脉切迹达气管颈部前面。

故对幼儿进行气管切开术时,应注意不宜低于第5气管软骨,以免伤及上述结构。

26.颈动脉鞘:颈动脉鞘是颈筋膜向两侧扩展形成的,内容有颈内动脉、颈总动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

颈动脉鞘内各结构的位置关系是:颈总动脉在内侧,颈内动脉在外侧,迷走神经在后方。

27.锁骨下动脉的分段分支:第1段位于前斜角肌内侧,分支有椎动脉、胸廓内动脉、甲状颈干和肋颈干;第2段位于前斜角肌后方;第3段位于前斜角肌外侧。

28.斜角肌间隙: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和第1肋围成斜角肌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

29.胸部的上界:以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上缘、肩峰和第7颈椎棘突的连线与颈部分界。

30.胸骨角:胸骨角两侧连接第2肋软骨,平主动脉弓主动脉弓起止处、气管杈、左主支气管与食管交叉处和第4胸椎体下缘。

31.乳房的结构特点和意义:㈠结构:(1)乳腺叶和输乳管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乳房脓肿切开引流时应作放射状切口,以免损伤输乳管。

(2)乳房结缔组织中有许多纤维束,两端附着于皮肤和胸肌筋膜,称乳房悬韧带或Cooper韧带。

㈡意义:乳腺癌时,纤维组织增生,乳房悬韧带变短,皮肤形成许多小凹陷。

32.乳房的淋巴回流途径:(1)乳房外侧部和中央部的淋巴管注入胸肌淋巴结;(2)上部的淋巴管注入尖淋巴结;(3)内侧部的淋巴管注入胸骨旁淋巴结;(4)深部的淋巴管注入胸肌间淋巴结;(5)内侧部的浅淋巴管与对侧乳房淋巴管交通;(6)内下部的淋巴管与与腹壁、膈下和肝的淋巴管交通。

乳腺癌发生淋巴转移时,最容易侵犯腋淋巴结的胸肌淋巴结,因为乳房大部分的淋巴管注入胸肌淋巴结。

33.肋间神经走形特点:肋间后血管和肋间神经的主干沿肋沟前行。

在肋沟处,肋间血管神经的排列顺序自上而下为肋间后静脉、肋间后动脉和肋间神经。

由于肋间神经位置最低靠近肋间隙,容易受损伤引起肋间神经痛。

34.胸膜腔穿刺进针部位及其解剖学依据,穿刺层次:㈠胸膜腔穿刺常在肩胛线外侧或腋后线第7、8肋间隙中部进针,或在肩胛线内侧第7、8肋间隙下部(下位肋骨上缘)进针,以免损伤肋间血管神经。

因为在肩胛线外侧或腋后线,肋间隙上、下缘分别有肋间血管神经上、下支走行;在肩胛线内侧,只是肋间隙上缘(上位肋骨下缘)有肋间血管神经主干走行。

㈡穿刺层次:由浅入深穿过: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胸廓外肌层、肋间肌、胸内筋膜、壁胸膜,到达胸膜腔。

35.膈的形态、分部,三个裂孔的名称和通过内容:㈠膈的腱性部称中心腱,周围是肌性部,肌性部分为胸骨部、肋部和腰部。

㈡三裂孔:前方是腔静脉孔,平第8胸椎,通过下腔静脉和右膈神经;中间是食管裂孔,平第10胸椎,通过食管、迷走神经、胃左血管的食管支和来自肝后部的淋巴管;后方是主动脉裂孔,平第12胸椎,通过主动脉、胸导管和胸壁的淋巴管。

膈的三个裂孔位于最前方的是“腔静脉孔”。

36.作心包腔穿刺和心内注射应选择的进针部位:两侧胸膜前界在第2~4胸肋关节高度靠拢,上段和下段彼此分开,形成上、下两个三角形无胸膜覆盖区,上区称胸腺区,下区称心包区(心包裸区)。

心包前壁在胸膜围成的心包区直接与胸骨体下半和左侧第4~6肋软骨相邻,因此常在“左剑肋角”做心包穿刺,以免损伤胸膜和肺。

心的毗邻关系大致与心包相同,临床上常在“胸骨左缘第4肋间隙”作心内注射,以免损伤胸膜和肺。

37.肺根的毗邻:肺根的前方有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肺根的后方有迷走神经,肺根的下方有肺韧带,右肺根上方有奇静脉弓勾绕,左肺根上方有主动脉弓跨过。

38.肺门的位置和结构:肺纵隔面中部称肺门,为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脉、支气管静脉、淋巴管和神经的出入部位。

39.肺上、下界的体表投影:肺尖高出锁骨内侧1/3上方2~3厘米。

肺下界在锁骨中线、腋中线和肩胛线分别与第6、8、10肋相交,在接近后正中线平第10胸椎棘突。

40.纵隔的定义、境界和分区:㈠定义: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之间的器官和组织的总称。

㈡境界:纵隔的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脊柱,两侧为纵隔胸膜,上为胸廓上口,下为膈。

㈢分区:纵隔分区的四分法,即以胸骨角和第4胸椎体下缘的平面,将纵隔分为上纵隔和下纵隔,下纵隔又以心包的前、后壁为界分为前纵隔、中纵隔和后纵隔。

41.纵隔各区包含的器官和结构:①上纵隔的前层有胸腺、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中层有主动脉弓及其分支、膈神经和迷走神经,后层有气管、食管、胸导管。

②前纵隔有胸腺下部、纵隔前淋巴结和疏松结缔组织。

③中纵隔有心包、心、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和膈神经等。

④后纵隔有食管、迷走神经、胸主动脉、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胸导管和交感干等。

42.:动脉导管三角(手术中动脉导管的标志)的构成:由左膈神经、左迷走神经和左肺动脉围成,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丛,是手术中寻找动脉导管的标志。

43. 心包和心包腔的构成:㈠心包分为外层的纤维心包和内部的浆膜心包,浆膜心包壁层衬于纤维心包内面,脏层紧贴心和大血管根部表面。

㈡浆膜心包脏壁两层在大血管根部反折移行,围成心包腔。

43. 心包横窦的定义和意义:㈠定义:是心包腔的一个间隙,位于升主动脉、肺动脉与上腔静脉、左心房前壁之间的间隙。

㈡意义:心和大血管手术时,可在心包横窦处钳夹升主动脉和肺动脉,以暂时阻断血流。

44. 心包斜窦:是心包腔的一个间隙,位于左肺静脉、右肺静脉、下腔静脉、左心房后壁和心包后壁之间。

45.食管胸部(前方和后方)的毗邻:食管前方主要有气管、气管杈、左主支气管、右肺动脉、心包和左心房。

食管后方主要有胸主动脉、胸导管、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

46.腹股沟区(疝好发部位)的境界和结构特点:腹股沟区又称髂区,上界为经过髂前上棘的水平线,内侧界为腹直肌外侧缘,外下界为腹股沟韧带。

该区结构特点为:①腹外斜肌在此区移行为较薄的腹外斜肌腱膜;②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及其腱膜下缘与腹股沟韧带之间有一狭窄间隙(腹股沟管);③站立时,腹股沟区所承受的压力比平卧时高三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