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23《古文二则》导学案(无答案)语文版

合集下载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29-古文二则》导学案(无答案)语文版word版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29-古文二则》导学案(无答案)语文版word版

精选初中语文试题试卷教学设计资料广东省化州市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29. 古文二则》导教案语文版一、明确目标:1.你知道“垩、斫、质、失容、逃、操、善”等词的含义吗?2.你知道两则短文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吗?3.你知道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二、学习重、难点:1.理解两篇古文中所共同包含的道理:知己难得,知己难求。

2.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第一课时本课时学习《郢人》(一)认识作者、著作:1.庄子(约前369~前 286),名,期间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我国古代有名的、、的代表人物。

《郢人》选自。

与并称为道学之祖。

2.《庄子》是庄周及后来学的著作集,为道家经典之一。

《庄子》拥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文章多采用寓言、故事形式,文笔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概壮阔。

富裕浓重的文学气味和浪漫主义色彩。

其经典著作《庄子》(亦称《南华经》)在道学和文史上对后代很有影响。

现存33 篇,包含内篇7.........篇,外篇15 篇,杂篇11 篇。

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散文特色:⑴、擅长经过寓言故事说理;⑵、想象奇异,寓意深远;⑶、语言灵巧而有气概,风趣、风趣。

(二)基础达标,自主检测。

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郢人()垩漫()()斫之()....2.解说下边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顾谓从者曰()()...②.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③.听而斫之().④.郢人立不失容()..⑤.试试为寡人为之()()....⑥.臣则尝能斫之().⑦.固然,臣之质死久矣!()()...⑧.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3. 词类活用:尽.垩而鼻不伤(尽,作,意思是:)4. 古今异义:固然,臣之质死久矣!(古义:;今义:表转折关系。

)..5. 指出句中含有的通假字: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通,解说6. 注明此句文言句式:听而斫之。

属于句。

7.你能翻译吗?①.庄子送葬② . 顾谓从者曰精选初中语文试题试卷教学设计资料③ .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

春语文版语文七下古文二则导学案.doc

春语文版语文七下古文二则导学案.doc

29古文二则一.基础达标(自主完成,二人互检)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卒(勿)逢暴雨B.郢人垩(e )漫其鼻端若蝇翼C.峨峨(0)兮若泰山D.臣则尝能斫(zhu6)之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②.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Z矣。

③.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④.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⑤.吾于何逃声哉?⑥.虽然,臣之质死久矣!3.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②.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

③•钟子期辄穷其趣。

4.下列语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两项是()A.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B.止于岩下C.听而斫ZD.卒逢暴雨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 时期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_____ 、______ 、______ 的代表人物。

《郢人》选自____________ o 列子,名_____ ,相传________ 郑国人,思想家和语言文学家。

《伯牙善鼓琴》选自____________ o二设问导读(阅读课文,探究问题)1.“郢人斫垩”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2.你从庄子讲的这个故事中看到了庄子对亡友怀着怎样一份特殊的感情?3.伯牙如何“善”鼓琴,钟子期又如何“善”听?4.这两篇古文所共同蕴含的道理是什么?三.自主检测(语段阅读,重点突破)(一)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

’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

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口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顾谓从者曰(随从人员)B.郢人立不失容(容貌)C.若蝇翼(翅膀)D.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这样)2.从“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一句话中可以看岀,庄子和惠子怎样的感情?你能不能说出一个与此相似的典故?3•由本寓言引申出一个什么成语?请说说它的含义。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古文二则》(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古文二则》(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2021年整理)

(2016年秋季版)广东省河源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古文二则》(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语文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广东省河源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古文二则》(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语文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广东省河源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古文二则》(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语文版的全部内容。

《古文二则》(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理解字词句,熟练朗读,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2.理解课文主旨,探究古文所蕴含的道理.[自主预习](师徒合作,师傅检查徒弟完成情况,并给予相应的评价等级.)1。

回顾学过的知识,将你学过的关于友情的诗句积累在下面.(师徒对比后,相互补充)2.了解作者作品(方法指导:在相关书籍、网络上查阅资料.将查阅的资料整合归纳,提炼出关键信息。

)庄子(前369-前286),战国时期哲学家,__________的代表人物。

姓庄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

庄子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品为《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3.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词句意, 并熟读课文.(学法:a、不认识或不能确定字音的字查字典。

b、边读边在练习本上写,力求能准确书写.)(1)给下面加点词注音并解释.郢.( )人垩.()斫.()之(2)默读课文,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用“|”表示。

初一语文下册第29课《古文二则》导学案

初一语文下册第29课《古文二则》导学案

初一语文下册第29课《古文二则》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流利地朗读《郢人》和背诵《伯牙绝弦》。

2.利用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字词,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两则故事。

3.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文中所共同蕴含道理:“知音难得,知己难求”从而珍惜身边的友谊。

一、知识链接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生卒年失考,与孟子同时。

战国时代宋国蒙邑(今安徽蒙城人,另说今山东东明县人),曾任漆园吏。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他也被称为蒙吏、蒙庄和蒙叟。

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经。

列子名御寇,战国时期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

道家学派著名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学家。

对后代的哲学、文学、科技、宗教都有深远的影响。

著有《列子》。

那时,由于人们习惯在有学问的人姓氏后面加一个“子”字,表示尊敬,所以列御寇又称为“列子”。

二、自主学习1.自读课文,给下列字词注音。

郢( ) 垩( ) 斫( ) 卒( )岩( ) 崩( ) 霖( ) 辄( )2.理解下列一词多义词语的意思。

尝:尝.试为寡人为之( ) 自:自.夫子之死也 ( ) 臣则尝.能斫之( ) 自.名为罗敷( ) 3.翻译下列句子:1)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2)郢人立不失容。

3)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4)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5)曲每奏,钟子期辙穷其趣。

6)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三、合作学习·探究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并背诵课文。

2.“郢人斫垩”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3.你从庄子讲的这个故事中看到了庄子对亡友怀着怎样一份特殊的感情?4.从文章画出体现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的句子,并谈谈你的感受。

我的疑惑5.这两篇古文所共同蕴含的道理是什么?6. 读伯牙绝弦的有关文字,思考问题:“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古文二则》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古文二则》教案

23 古文二则第一课时《伯牙善鼓琴》【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善、阴、卒、辄等。

(重点)2.感受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理解知音难得的道理。

(重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老师播放音乐《高山流水》。

师问:刚才听到的这首乐曲是什么?从这委婉动人的旋律里,我们似乎倾听到了一段委婉动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在这段音乐的引领下走进《伯牙善鼓琴》的故事。

二、自主预习1.作品介绍《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著。

《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

《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内有很多脍炙人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两小儿辩日》《歧路亡羊》《九方皋相马》《纪昌学射》《齐人攫金》《杞人忧天》《愚公移山》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学遗产。

2.人物介绍(1)俞伯牙,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春秋时著名的琴师。

擅弹古琴,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

(2)钟子期,名徽,字子期。

春秋楚国(今湖北武汉汉阳)人。

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

3.字音字形峨峨(é)卒逢暴雨(cù)更造崩山之音(gēng)舍琴(shě)4.积累文言字词伯牙善鼓琴(擅长)志在登高山(意念,心情)卒逢暴雨(通“猝”,突然)乃援琴而鼓之(拿,拿过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好啊)三、合作探究(一)理解内容1.“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明确:六次;“善鼓琴”“善听”中的“善”:擅长;“善哉”中的“善”:好。

2.伯牙如何“善”鼓琴,钟子期又如何“善”听?请结合课文内容说明。

明确:伯牙把自己的情怀寄托于琴音,琴技炉火纯青,而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无论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道出伯牙的心意。

3.后人为了纪念这知音之情,根据伯牙和子期的故事,谱成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

今天“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什么?明确:高山流水多比喻知音或知己,也比喻乐曲高雅精妙。

22、《古文二则》导学案

22、《古文二则》导学案

22、《古文二则》导学案主编者:吴志仲审核人:孙植荣第七课时孙权劝学【教学目标】1、通过合作学习,把握故事内容。

2、结合语境,理解文中出现的成语,积累文言词汇。

3、领会故事中所蕴涵的人文思想。

【教学重点】学会理解文言词语,掌握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自主学习】1、相关人物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

字子敬,临淮东城人。

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

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

周瑜死后,代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系。

吕蒙:(178-219),字子命,三国时吴国名将,骁勇善战,但少谋略。

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很快。

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占领荆洲。

不久病故。

孙权:(182-252)即吴大帝。

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字仲谋,吴郡富春人。

208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

222年夷陵战役,吴军大败蜀汉军队。

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州(今台湾),加强了与夷州的联系。

2、关于《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记载了从到共1362年间的史事。

对史料取舍慎重,考证详密。

其中像《赤壁之战》、《淝水之战》都成为历史散文的名篇。

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3、大声朗读课文,要读得通顺,读音准确,停顿正确。

4、读注释,理解字词,把握文意。

(1)读准字音卿()岂()邪()孰()更()遂()(2)解释加点的词语。

权谓.()吕蒙曰蒙辞.()以军中多务.()但当涉猎..()肃遂.()拜蒙母蒙乃.()始就学非复.()吴下阿蒙即更.()刮目相待(3) 古代文言文中的许多语句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并分别用成语造句。

①比喻人学识尚浅。

()造句②另眼相看,用新眼光看人。

()造句(4)、翻译下列句子。

文言翻译五字法: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名、书名。

第28课《古文二则》导学案

第28课《古文二则》导学案

第28课《古文二则》导学案(设计:高春峰审核:七年级语文组复审:王树东)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学生能理解文意,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字词的意义、用法。

2.学生在阅读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设置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

设置情境:老师向学生借一笔钱,问需不需要打一个借条。

二、自主学习1、初次阅读,快速的默读课文,并借助字典为加粗的字词注音。

旃璘诺敦券亡何其人亡语卒辇2、再次阅读,大声的朗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

遇到疑难问题先与讨论小组讨论,如果不能解决就举手与全班同学和老师一起商讨解决。

3、积累文言字词一词多义:而翁知我又有某以千金寄之而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以无以应卒辇而致之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三、合作探究1、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提问学生: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蔡勉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本文是如何体现蔡勉旃“重诺责,敦风义”的呢?4.通过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样的道理?5、在现实社会,“不立券”的做法值不值得提倡?四、巩固练习一、解释粗体字的意思。

1、重诺责,敦风义()()2、亡何,其人亡()()3、且父未尝语我也()()4、而翁知我()5、卒辇而致之()()6、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二、课下你能搜集一些有关金钱、诚信的故事、成语、名言警句吗?第二课时一、设置情境导入:实话实说有一次,你正过河,小船超载,必须将船上的七件货物(健康、金钱、名誉、事业、诚信、自由、爱情)中的六件扔掉,只保留其中一件,你将如何选择?请说明理由。

二、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把握节奏2、掌握重点词义(加粗的)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就傅读书()师应之曰()即问()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此非常儿也()3、一词多义先生是年乃能言言日数千言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几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几二千年矣三、讨论探究:1)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2)从戴震难倒老师表现了戴震的什么精神?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四、当堂检测翻译句子:1、日数千言不肯休2、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3、先生是年乃能言五、学习小结:。

古文二则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下册)

古文二则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下册)

古文二则导学案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下
册)
学习目标:
1.正确、通顺、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2.疏通文意,理解重点词语。

(学习重点)
3.领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学习难点)
一、预习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

①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
②匠石运斤成风()③吾无以为质()
④顾谓从者曰()⑤卒逢暴雨()
⑥伯牙善鼓琴()()
⑦泰山之阴()⑧钟子期辄穷其趣()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尽垩而鼻不伤。

②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③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⑤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二、探究案
1.从课文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匠石和郢人非常默契和互相信任?(口头展示)
2.匠石和郢人为什么如此默契和互相信任?
3.匠石为什么不愿为宋元君尝试?
4.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5.“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
6.伯牙如何“善”鼓琴?伯牙如何“善听”?
7.从本文归纳出一个成语,说说它的意思
8.本文所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三、检测案
1、做课本“思考与练习三”。

2、做同步学习“第二课时”。

3、背诵《伯牙善鼓琴》。

四、我的感悟和反思
侯晓旭。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3 古文二则导学案 语文版(2021学年)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3 古文二则导学案 语文版(2021学年)

(2016年秋季版)广西北海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 古文二则导学案语文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广西北海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 古文二则导学案语文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广西北海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 古文二则导学案语文版的全部内容。

23.古文二则学习目标1。

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故事.2.理解两篇古文所蕴含的道理。

学法指导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故事。

通过反复诵读,领悟文中所蕴含的道理:知音难得,知己难求。

自主学习1。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时期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 的代表人物.《郢人》选自 .列子,名,相传郑国人,思想家和语言文学家.《伯牙善鼓琴》选自。

2。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郢.人( )白垩.( ) 斫.( ) 峨.()卒.() 援.() 霖.雨() 辄.( )3.一词多义尝①尝试为寡人为之()②臣则尝能斫之( )然①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②慭慭然( )质①臣之质死久矣( )②黑质而白章()操①初为霖雨之操()②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4.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故事。

合作探究第一课时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子期“善”听堪称伯牙的“知音”?探究二:拓展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第二课时探究一:整体感知1。

“郢人斫垩”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2.你从庄子讲的这个故事中看到了庄子对亡友怀着怎样一份特殊的感情?探究二:理解提高这两篇古文所共同蕴含的道理是什么?我的收获学习了本文,你收获了什么?23.古文二则自主学习1.周战国道家《庄子》;寇(又名御寇) 战国《列子》2。

第28课《古文二则》导学案

第28课《古文二则》导学案

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读懂古文,并能复述两个小故事。

2、理解文意,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字词的意义、用法。

3、在阅读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重点:理解文意,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字词的意义、用法。

难点:在阅读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正确理解课文主旨。

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 理解《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文意,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字词的意义、用法。

2.在阅读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二、学习过程【感知课文】1、记一记2、读一读①学生读课文,不会读的生字词划上记号。

②组内相互讨论,查阅工具书和结合下面注释解决字词的读音。

③尝试练习读准下列生字词的字音。

旃( ) 璘( ) 诺( ) 敦( )券( ) 亡何( ) 其人亡( ) 愕()语( ) 卒()辇( )④学生再读课文,注意文中的停顿。

⑤请2-3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仔细听后指出他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⑥开展小组朗读比赛。

3、译一译②指名学生口头翻译。

③尝试练习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重诺责(诺责: ) 敦风义(敦:风义: )不立券( 券: ) 且父未尝语我也(尝:语: )归之( 归: ) 而翁知我( 而:翁: )卒辇而致之(卒:辇:致: )亡何( ) 愕然()以千金寄之(寄:)④翻译下列句子(1)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

(2)券在心,不在纸。

(3)卒辇而致之。

(4)重诺责,敦风义。

4、讲一讲请一个朗读能力较好的同学阅读课文。

在他读的时候,请同学们一起思考一个问题,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探究课文】1、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蔡勉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本文是如何体现蔡勉旃“重诺责,敦风义”的呢?4、怎样理解“券在心,不在纸”这句话?⑵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⑶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拓展提高】1、生活中有没有这方面的事例?谈谈你对这些事例的看法。

2、在市场经济社会的今天,我们还需不需要“诚信”?请你结合实际谈谈蔡勉旃的行为有什么现实意义。

七年级语文下册23古文二则导学案(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23古文二则导学案(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23古文二则导学案(语文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www.5y23古文二则【课前寄语】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

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有形象深刻的阐释,“运斤成风”“高山流水”的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郢人》和《伯牙善鼓琴》【学习目标】.读准字音,掌握字词的含义,翻译重点句子。

2.读懂课文,读出自己的感悟。

3.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4.背诵《伯牙善鼓琴》,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教法指导:.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相传春秋时期有一位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奉晋国国君之命出使楚国,有一天,他乘船来到汉阳江口的时候遇到了一个打柴人钟子期,两人相谈甚欢,彼此视为知音。

于是约定,明年的这个时候再相聚于汉阳江畔,畅谈对音乐的理解。

可是第二年,当俞伯牙再次来到汉阳江畔时,迎接他的却是钟子期的一座孤坟,俞伯牙在钟子期坟前弹完一曲《高山流水》后,把三尺瑶琴摔碎,从此不再弹琴。

这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篇有关古人友情的故事。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作者与作品庄子,名周,宋国蒙人。

广东省河源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古文二则》(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

广东省河源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古文二则》(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

《古文二则》(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理解字词句,熟练朗读,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2.理解课文主旨,探究古文所蕴含的道理[自主预习](师徒合作,师傅检查徒弟完成情况,并给予相应的评价等级。

)1.赏析一首诗,说说你读出了什么?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2.了解作者作品(方法指导:在相关书籍、网络上查阅资料。

将查阅的资料整合归纳,提炼出关键信息。

)《列子》,相传战国郑国人列御寇著。

《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

《列子》的内容多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内有很多脍炙人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两小儿辩日》、《愚公移山》、《夸父逐日》、《杞人忧天》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学遗产。

3、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词句意, 并熟读课文.(学法:a、不认识或不能确定字音的字查字典。

b、边读边在练习本上写,力求能准确书写。

C、小组内互相听写,或者小组长组织听写,书写工整、准确率高的可被评“写字大王”。

听写在听写本上。

)(1)给下面加点词注音并解释。

卒.()逢暴雨乃援.()琴舍.()琴辄.()穷其趣子之听夫.()(2)默读课文,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用“|”表示。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3)结合文章注释,自行翻译文章,并用红笔勾画下列加点字词并解释。

伯牙善.鼓琴志.在登高山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子之听夫.吾于何逃.声哉课后巩固[基础巩固]1.伯牙士传说中的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音的人。

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古文二则(伯牙善鼓琴、郢人)伯牙善鼓琴学案(无答案)语文版(new)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古文二则(伯牙善鼓琴、郢人)伯牙善鼓琴学案(无答案)语文版(new)

《伯牙善鼓琴》一基础学习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的相关知识.《伯牙善鼓琴》选自《列子汤问》,此本著作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是由战国时期著名道家学派思想家列御寇所写,名篇有《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

2、查字典,把文中不懂的字音标上,大声朗读课文三遍以上,要求读准句子的节奏、停顿。

卒()逢暴雨乃援()琴舍()琴穷( )其趣志3、解释词语(1)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2)钟子期辄穷..其趣。

(3)吾于何逃.声哉?(4)志.在登高山(5)更造.崩山之音(6)乃援.琴而鼓之(7)泰山之阴.(8)钟子期必得.之(9)卒.逢暴雨二问题研讨。

1、文中怎么叙述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的?2、这篇古文蕴含的道理是什么?3、伯牙士传说中的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音的人。

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高山流水,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多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三练习巩固1、解释下列一词多义字。

(1)善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泰山之阴。

(2)于止于岩下何逃声哉2、解释下列通假字的意思。

通假字:卒逢暴雨()3、翻译下列句子。

(1)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2)心悲,乃援琴而鼓之.(3)钟子期辄穷其趣.(4)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附:(一)译文参考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

钟子期说:“好啊!山高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宽广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想的,钟子期都能领会。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边停下,心里悲伤,于是拿过琴来弹奏。

开始弹奏大雨琴曲,又创作了山崩的音乐。

曲子每次弹奏,钟子期就能点明他的情趣。

伯牙停止弹琴叹息说:“好啊,好啊!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心意,想象到的就如同我弹琴时心里所想到的一样.我到哪里隐藏自己的琴声呢?”(二)文章层次第一部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总写二人的特点。

第二部分(“伯牙鼓琴”至结尾):写钟子期每次都能够理解伯牙的琴声。

第28课《古文二则》导学案

第28课《古文二则》导学案

第28课《古文二则》导学案第28课《古文二则》导学案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读懂古文,并能复述两个小故事。

2、理解文意,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字词的意义、用法。

3、在阅读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重点:理解文意,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字词的意义、用法。

难点:在阅读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正确理解课文主旨。

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理解《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文意,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字词的意义、用法。

2.在阅读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二、学习过程【感知课文】1、记一记《蔡勉旃坚还亡友财》选自《》,作者,字仲可,近代人,浙江杭州人。

清朝光绪十五年举人,曾任内阁中书。

是南社重要诗人。

晚年曾任商务印书馆编辑,参加过《辞源》和《中国人名大辞典》的编辑工作。

其人好学不倦,勤于笔记,著述甚多。

文中表现了蔡勉旃“”的高尚品质。

2、读一读①学生读课文,不会读的生字词划上记号。

②组内相互讨论,查阅工具书和结合下面注释解决字词的读音。

③尝试练习读准下列生字词的字音。

旃()璘()诺()敦()券()亡何()其人亡()愕()语()卒()辇()④学生再读课文,注意文中的停顿。

⑤请2-3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仔细听后指出他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⑥开展小组朗读比赛。

3、译一译①以组为单位,借助书下注释,工具书,把文章口头翻译一遍,遇到疑难问题先与小组讨论,如果不能解决就举手与全班同学和老师一起商讨解决。

②指名学生口头翻译。

③尝试练习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重诺责(诺责:)敦风义(敦:风义:)不立券(券:)且父未尝语我也(尝:语:)归之(归:)而翁知我(而:翁:)卒辇而致之(卒:辇:致:)亡何()愕然()以千金寄之(寄:)④翻译下列句子(1)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

(2)券在心,不在纸。

(3)卒辇而致之。

(4)重诺责,敦风义。

4、讲一讲请一个朗读能力较好的同学阅读课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古文二则
一.基础达标
(自主完成,二人互检)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卒(zǔ)逢暴雨
B.郢人垩( è )漫其鼻端若蝇翼
C.峨峨(é)兮若泰山
D.臣则尝能斫( zhuó)之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 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
..,使匠石斫.之。

②. 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③.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④.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⑤. 吾于何逃.声哉?
⑥.虽然
..,臣之质死久矣!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②.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

③.钟子期辄穷其趣。

4.下列语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两项是()
A.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
B. 止于岩下
C. 听而斫之
D. 卒逢暴雨
5.庄子(约前369~前286),名,时期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
、、的代表人物。

《郢人》选自。

列子,名,相传郑国人,思想家和语言文学家。

《伯牙善鼓琴》选自。

二设问导读
(阅读课文,探究问题)
1.“郢人斫垩”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2.你从庄子讲的这个故事中看到了庄子对亡友怀着怎样一份特殊的感情?
3.伯牙如何“善”鼓琴,钟子期又如何“善”听?
4.这两篇古文所共同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三.自主检测
(语段阅读,重点突破)
(一)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

’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

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顾谓从者
..曰(随从人员) B. 郢人立不失容.(容貌)
C. 若蝇翼.(翅膀)
D. 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这样)
2. 从“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一句话中可以看出,庄子和惠子怎样的感情?你能不能说出一个与此相似的典故?
3.由本寓言引申出一个什么成语?请说说它的含义。

(二)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
1.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1)伯牙善.鼓琴善:
(2)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
2. 翻译句子。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3.“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
读伯牙绝弦的有关文字,思考问题: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节选)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这是伯牙在子期墓碑前的一首短歌)
1.善鼓琴的伯牙,名满天下的伯牙,居然从此绝弦,如果你就是伯牙,你见着这绝弦,
再对子期说什么?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2.后人根据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为了纪念这知音之情,谱成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

今天“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