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评价理论与方法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第3章 线网规划
城市轨道交通
(四)非集聚模式
非集聚模式又称为交通特征模式,它以实际产生交通 活动的个人为单位,对个人是否进行出行、去何处、利用 何种交通工具以及选择哪条路线等活动分别进行预测,并 按出行分布、交通方式和交通线路分别进行统计,得到交 通需求总量的一类预测模式。
如:北京地铁
5.组合结构形态
城市轨道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
二、轨道交通线网发展趋势
目前世界上大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思路大致可以 概括为三种:
1)在原来的轨道交通线网基础上,开辟快车线。 如巴黎,莫斯科等。
2)在原来线网的基础上,向外围延伸,线路逐渐 延长。
3)轨道交通线网的规划是长远的,实施计划要分 期、分段进行,保持工程实施和运营的连续性,以 便尽快发挥效益。
交通量,另一方面便于施工。
城市轨道交通
5 力争多设换乘点,尽量使得城市内任意起终点间的乘客出行 至多换乘1次即可到达目的地。
6 换乘点应分散布置,不宜过分集中。 7 选择线路走向要考虑城市的自然人文地理等制约条件,选择
较好的地形、地质条件,注意历史文物保护,减少对重要地 面建筑和地下构筑物的影响。 8 线路经过中心城区时,宜以地下隧道为主,以减少拆迁、噪 音、振动、与城市交通的相互干扰,站距适当小一些,在 1km左右;经过郊区时,在不破坏自然风景的前提下宜选择 地面或高架形式,以尽量降低建设成本。 9 规划线路时要考虑车辆段、停车场的位置和连接两线路之间 的联络线;若几条线路共用一个车辆段时,应设置连接两线 的联络线。
城市交通规划后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
个积 累规划 经验 、 进规划 方法 、 富规划理 论 改 丰
的过程L ] 在 已趋 于成熟 的一般 项 目后评 价基 础 】.
上 , 行城 市交通 规 划 后 评价 研 究 既有 一 定 的 理 进
论基 础也有 一定 的实用 价值.
武汉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 通 科 学 与 工 程 版 ) 交
1 城 市 交 通规 划 后 评价 体 系
为 了对城 市交 通 规划 工 作 进 行客 观 、 实 的 真 评价, 保证 评价 结论 的可靠性 , 考城 市交通规 划 参 的有关规 范和标 准 , 虑 城 市交 通 涉 及 多个 子 交 考
收稿 日期 : 0 9 1 — 3 2 0 —0 2
效 果 , 而 较 完 整 地 反 映 被 评 价 事 物 的 综 合 水 平 . 过 城 市 交 通 规 划 后 评 价 的例 子 说 明 了所 建 模 从 通
型合理性和实用性. 关 键 词 : 通 工 程 ; 市交 通 规 划 ; 评 价 ; 合 物 元 ; 拓 法 交 城 后 复 可
中图 法 分 类 号 : 9 U4 1 D I 1. 9 3ji n 10 —83 2 1 . 20 9 O : 0 3 6 /.s . 0 62 2 . 0 0 0 . 4 s
城市 交通规 划后评 价是 运用适 当可 行 的方 法
通规 划项 目及城 市 的可 持续 发 展 , 城市 交 通 规 把
对城 市交 通规划 方案 与实施 效果进 行系 统客观 的 对 比分析 , 以评 价原 城 市 交 通规 划 方 案 的合 理 性 与有 效 性. 通过 及 时有 效 的信 息 反馈 , 方 面 , 一 可 以有 效地促进 交 通 规划 方 案 的继 续 实 施 , 综合 协 调各 个相关 系统 的工作 ; 另一方 面 , 以在 此基础 可 上总 结城 市 交通 规 划 中存 在 的 问 题 并 分 析 其 原
交通工程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1•交通工程学:是研究道路交通中人、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 探讨道路交通的规律,建立交通规划、设计、控制和管理的理论方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等,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效、快捷、舒适的一门技术科学。
2.交通规划:基于城市规划、土地使用性质、人口、经济坨展等条件确定交通系统及其设施的构成;设施的规模和建设计划、政策等;指导设施的建设,对城质。
3.交通工程学的特点: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性或复合性,社会性,超前性,动态性。
第二章交通特性4.驾驶员所遇到的外界剌激信息:早显信息,突显信息,微弱信息,先兆信息,潜伏信息。
5.道路组成特性——横断面组成:主要是行车道、路肩、分隔带、爬坡车道和交速车道、紧急停车帶、错车道、慢车道、人行道,另外还有边沟、扌当墙、盲沟等附属部分。
市规划提出反馈,具有宏观的性7.路网密度的定义:区域的道路&城市道路网唐度、间距的选取原则:①道路网密度、间距与不同等级道路的功能、要求相匹配;②道路网密度、间距与城市不同区域的性质、人口密度、就业密度相匹配。
9.公路网布局形式:三角形、棋盘形、并列形、放射形、扇形、树叉形、条形等。
10.城市道路网布局形式:棋盘形(方格形)、带形、放射形、放射环形、混合形等。
11•城市交通网络的基本形式大放射状、环形放射状和肖由式等。
12.城市的基本布局形态一般分为:中央组团式、分散组团式、带状、棋觉式和肖由式。
第三章交通调査与分析13.交通量:特定时刻(高峰、低峰)、单位时间内通过某地点或断面的交通实体数(人、车或物)。
14.设计交通量:第30位年最高小时交通量(30HV)。
15.行程车速(区间车速):车辆总长比该区域的总面积。
致可以分为:方格网式、带状、行驶在道路某一区间的距离与行程时间的比值;行驶车速:车辆行驶在道路某一区间的距离与行驶时间的比值。
注意区别!16.车头时距:在同向行驶的一列车队中,两连续车辆的车头到达道路某断面的时间间隔;车头空距:在同向行驶的一列车队中,两连续车辆车头间的距离。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课程设计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简介“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是专业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将学习到如何合理规划城市道路交通,使城市道路交通更加和谐、便捷、安全和舒适,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的效率和质量。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交通设计原理、交通需求量预测、道路交叉口设计、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等。
二、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的综合交通设计能力,使其能够独立完成城市道路交通方面的设计工作;2.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3.增强学生与市场的对接、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使其更加适应市场需求。
三、课程大纲第一章:交通设计原理1.交通规划概述;2.剖析城市交通特点;3.交通流理论;4.交通规划与设计的理论框架。
第二章:交通需求量预测1.交通需求特点;2.交通数据计算方法;3.交通流量预测方法;4.交通需求量的预测。
第三章:道路交叉口设计1.道路交叉口的要求与限制;2.道路交叉口类型及其设计原则;3.交叉口设计的数学模型;4.实际应用案例。
第四章:城市公共交通规划1.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概述;2.路线设计方法;3.公交站点定位;4.公交线网的优化设计。
第五章:综合交通运输规划1.城市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的目标和内容;2.城市综合交通运输模式的选择;3.路网设计中的环保和节能;4.实际应用案例。
四、课程要求和评价1.学生应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独立完成课堂和作业任务;2.学生需在课后认真复习所学知识;3.学生需按时提交作业;4.课程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期中考试和期末论文;5.期末论文应包括所学知识的综述和应用案例的分析。
五、实践与实习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课程将组织实践和实习环节,学生将有机会进入实践工作环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六、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城市道路交通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在综合交通运输规划和实践环节的深入学习,让同学们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交通调查与分析 车速调查
计算各种车型及总样本的平均车速及标准离差, 并检验是否服从正态分布,其结果如表 3--12。
作大车、中车、小车及总样本的车速正态分布图3-1某断面实测地点车速样本如表3—6.试 整理出该车速的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累计 频率曲线,计算速度分布特征值(平均车速、标准离差、 85%地点车速、15%地点车速) 。
解:
实测车速分组频数如表3—7。 地点车速频率分布表。 绘制地点车速频率分布直方图(图3—9)。 绘制地点车速累计频率曲线(图3—10)。
二、调查方法
1.汽车牌照号码登记法 原理:在调查路段的起终点设置观测点,观测人 员记录通过观测点的车辆类型、牌照号码(后三位 数字)、各辆车的到达时间。测完后,将两处的车 型及牌照号码进行对照,选出相同的牌照号码, 计算通过起终点断面的时间差即为行程时间,路 段距离除以行程时间,得到行程车速。 调查人员及工具的配备:起终点断面各配两名观 测员,一名观测车型、牌照号码及经过本断面的 时间,另一名记录观测时只需配备秒表即可。
区间车速调查的目的:
(1)掌握道路交通现状,作为评价道路服务水平的主 要指标; (2)路线改善设计的依据; (3)作均衡量道路上车辆运营经济性(时间和车辆耗 油)的重要参数: (4)作为交通规划中路网交通流量分配的重要依据; (5)确定交通管理措施及联动交通信号配时的依据; (6)判断道路工程改善措施前后效果对比的重要指标; (7)交通流理论研究中的重要参数。
二、调查方法
1.人工测速法
方法:最常见的是秒表测速法,即在欲调查的地点, 量测一小段距离L,在两端做好标记,观测员用秒表 测定各种类型车辆经过前后两标记的时间,记录员 在标准记录表上记录距离、车型及通过两标记的时 间,经整理计算,得到各类车辆的地点车速.
交通工程总论 1章2章3章答案
第一章绪论1、交通工程学定义的多样性与功能作用如何?你是怎么认识的?答: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发生、发展、分布、运行与停驻规律,探讨交通调查、规划、设计、监控、运营、管理、安全的理论、方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协调道路交通中人、车、路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交通更加安全、高效、快捷、舒适美观、方便、经济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2、交通工程的发展与学科的建立及其发展的关系如何?试简析之.答:交通工程学创立的初期,主要是交通管理,诸如给驾驶人发执照,设立交通标志,安装手动信号机,进行路面划线等,以减少交叉路口的阻塞。
交通工程学的中期,进入20世纪60年代,由于汽车数量激增,美、英、前联邦德国、法、日等国的每公里公路平均汽车密度逐渐趋于饱和.3、交通工程学科的内涵与外延,今后如何发展?答:社会科学方面:社会学、法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工效学、行为科学;自然科学方面:高等数学、统计学、运筹学、物理学、动力学、预测学、汽车学、电子学、运输学、控制理论、系统工程;工程设计方面;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建筑工程、城市规划、轨道工程、运输工程、环境工程、隧道工程、岩土工程、通信工程、电子计算机技术等。
4、交通工程学科的性质与特点如何?你是怎么认识的,有何建议?答:交通工程学性质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属性的综合性学科,它从交通运输的角度把人、车、路、环境与能源作为统一的有机整体进行研究和应用。
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性和复合性、社会性、前瞻性、动态性。
5、交通工程学科的发展,特别是现代交通工程发展的特点,外因内因如何?答:现代交通发展的特点:高效益、高效率;(1)交通工具的高速、大型化、远程化;(2)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结合;(3)城市内外部交通的延续和相互渗透;(4)高速干道系统、城市街道系统以及步行系统的分离;(5)城市交通组织的立体化;(6)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组织;在城市外围的出入口附近建设“货物流通中心”,将主要货运交通设施集中布置;以车站为节点,将轨道交通与道路交通、公共交通与个体交通、机动交通与非机动交通相衔接,方便客运转乘;6、对如何认识及实现我国交通工程学科近期主要任务,你有哪些想法和建议?答:现代交通工程学在我国还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有许多问题进一步研究,必须在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与基本理论的同时,从我国的交通工程实际出发,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交通工程理论和方法,建议重点研究以下一些问题。
第三章第一二节 OD调查
市民对公交的满意度
45.00%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00%
很满意 满意 比较满意 一般 不满意 很不满意
1、核查线法 在核查线上仅有几处
必经之路(桥、隧等)
实测交通量,将之与
原OD调查所得的机
动车在该路段上的分 配量进行比较。
2、抽查法 对某些调查项目在个别分区另选样本再次 进行调查,此时样本率应该定得高些如 25%,然后放大至总体,看与原先调查 数据放大后的结果的误差是多少?
市民对公交的意见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00%
住宅用地量及开发密度。
一般可从有关政府部门获得此资料
2、社会经济调查
国民经济:人均收入、投资状况、各产业产值
等;
产业:结构、布局;
客货运输:运输量、各种运输方式比重等;
交通工具:拥有量、构成等 以上资料应包括历史及现状的资料数据,可从 统计部门、交通部门获得。
3、自然情况调查
主要内容包括: 气候、地形、地质自然资源、旅游资源等
交通调查过程及方法
交通调查的工作过程: (1)数据的调查和收集 (2)数据整理和简单的统计分析
交通调查主要的方法:
(1)观测法
(2)询问法
基本资料调查分析
1、土地利用调查 通常只在城市交通规划中进行,主要内容包括:整个城 市和各分区现状用地状况、规划用地开发计划,如: 特殊用途(包括交通、绿化等)的用地量; 基础产业(工业、大型贸易公司、中央政府机关、大学 等)用地量; 非基础产业(包括商业、服务业、地方政府、中小学、 医院等)用地量;
城市公交路线课程设计
城市公交路线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描述城市公交路线的基本概念,包括路线规划、站点设置、班次间隔等。
2. 学生能够掌握使用地图、公交站牌、网络资源等工具查询并分析城市公交路线的方法。
3. 学生了解城市公交系统的优缺点,并能够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独立查询、分析城市公交路线的能力,能为自己或他人规划合适的出行路线。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公交出行问题,提高出行效率。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认识到城市公交系统在城市交通中的重要作用,树立绿色出行的意识。
2. 学生在了解和体验城市公交路线的过程中,培养对城市生活的热爱,增强社会责任感。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认识到城市规划的重要性,激发对城市规划、交通工程等领域的兴趣。
本课程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注重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内容紧密联系课本知识,以实际生活中的城市公交路线为载体,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城市公交基本概念:介绍城市公交系统的定义、功能、分类,以及公交路线、站点、班次等基本要素。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城市公共交通概述”2. 公交路线规划:学习如何使用地图、公交站牌、网络资源查询公交路线,了解不同出行需求的路线规划方法。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公交路线与站点设置”3. 公交出行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体验公交出行,观察记录公交路线、站点、车辆等方面的信息。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公交出行实践与体验”4. 公交系统优缺点分析:结合实例,让学生分析城市公交系统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相关教材章节:第六章“城市公交系统评价与改进”5. 小组合作与展示:分组进行课题研究,探讨公交路线规划、出行策略等方面的问题,展示研究成果。
城市道路交通量
摄像法
• 可以通过一定时间间隔的连续图像给出连
续的交通流详细资料。要求将摄像机升高 到工作位置(或合适的建筑物),以便能 观察到所需的范围。 • 优点是现场人员较少,资料可以长期反复 应用,也比较直观。 • 缺点是费用比较高,内业整理工作量大。
自动计数法
• 目前世界上已经广泛采用自动装置进行交
通量调查。 • 优点:可连续观测;可得各时段的交通量 增减变化规律;目前已经可以分车道、车 种、流向; • 缺点:一次投资大;对某些车种、或车流 大时不够精确可靠; • 装置:车辆检测器(传感器)、计数器
车辆检测器
• • • • • • • • • •
12.7mm 1/2英寸
气压式车辆检测器 25.4mm 电接触式 1英寸 光电式 雷达式 磁场式 超声波 红外线 视频检测 其他: 电容式,压电式,摩擦电式,地震式等
计数器类型
• 1、数字式计数器 • 2、录带式计数器 • 3、环形图表式计数器 • 4、计算机式计数器
在城市道路上,交通量时变图一般呈马鞍形,上下午 各有一个高峰,在交通量呈现高峰的那个小时,称为 高峰小时,高峰小时内的交通量称为高峰小时交通量。 高峰小时交通量占该天全天交通量之比称为高峰小时 流量比(以%表示) 。
高峰小时内交通量的变化
• 高峰小时系数(PHF):就是高峰小时交通
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 高峰小时的交通量之比。
一日内的时变化
• 交通量的日变图。亦有采用直方图表示的,
以某一小时或某一时段交通量占全日交通 量之比表示交通量的时变规律。 • 常用的有16个小时(6:00~22:00)或12个小 时(6:00~18:00),亦有用18小时 (4:00~22:00)交通量占全日交通量之比及 高峰小时占全日交通量之比作为特征变化 系数。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评价方法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及综合效益评价方法摘要:我国城市交通的管理体制和运营管理与机城市轨道交通属于公共产品,从已经投入运营的轨道交通来看,由于其初期投资成本大、投资回收期长,不论国际还是国内能够真正盈利的线路不多。
但是轨道交通将极大地促进所在城市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宏观社会效益远远超过其建设者或运营者本身的微观经济效益。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性高和环境污染低等特点。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交通拥堵己经日益成为制约国家经济发展的瓶颈。
近几年,我国许多大城市都己经或准备大规模地修建城市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有着明显的外部效益,而目前绝大部分城市轨道交通都是在亏本运营。
因此,有必要将这种外部效益转化为企业的内部效益,实现轨道交通发展的良胜循环,本文就轨道交通的外部效益内部化进行了初步研究。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评价;综合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城市轨道交通的效益从受交通影响的主体分为:经济效益、交通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文将这三种效益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即通过交通效益来反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交通功能状况,通过经济效益来体现其运营效果,通过社会效益来说明系统对社会和城市发展的影响。
综合效益是交通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交通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
国内外研究现状: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效益的理论与评价方法方面,国内外学者已经开展了一定工作,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对提高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效益和决策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从分类上看,在对城市轨道交通自身特点和经济属性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大部分研究将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效益分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从方法上看,由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开展较晚,因而更多的是从国外直接引进,除计算参数的计取及一些经验公式的选定外,我国现行的国民经济效益计算和方法与国际上常规的理论方法基本相同,部分研究成果采用了投入产出法、条件价值评估等方法对城市轨道效益进行了评价。
交通调查
例1 测试车在一条东西长2km的路段上往返行驶12次,得出平 均数据如下表,试分别求出东行和西行的交通量与车速。
行驶时间 t/min
东行6次2.00
西行6次2.00
与测试车对向行驶的来车数 X/辆
X东=29.0
X西=28.6
测试车被超车次数减去测试车超车数 Y/辆
Y东=1.5
Y西=1.0
一.交通量调查目的
为了获得车和(或)人在街道或公路系统的选定点处运动情况的真
实数据。
调查汽车交通量的目的是: 1、预测交通量的发展趋势 2、为道路规划、建设及交通管理与控制提供交通流量、流向数 据 3、评价交通管理措施的使用效果 4、评价道路交通安全程度 5、合理安排交通运营计划、确定交通管制措施 6、在交通研究中通过交通量调查掌握交通实态 7、用于推算道路的通行能力及道路运输成本和效益
第三章 交通调查
定义:是一种用客观的手段,测定道路交通流以及与其有关现象 的判断,并进行分析,从而了解与掌握交通流的规律。
目的:为了向交通城建规划与环保以及公安交通管理等部门 提 供改善、优化道路交通的实际参考资料和数据。
§3-1 交通调查的意义、内容及要求 §3-2 交通量调查 §3-3 行车速度与密度的调查 §3-4 行车时间与延误调查 §3-5 其他交通调查简介
从星期五中午(或最晚从下午6时)开始至星期一中午(或最早 至上午6时 )结束。
3、交通量调查方法
1)人工观测法 在选定的地点及时间,按规定的测时时段由测量人员计测和 记录通过实测断面为车辆数。 2)试验车移动调查法(浮动车法) 通过在测定区间内驾车反复行驶测量,求得区间内断面平均 交通量的方法。 3)车辆感应器测定法 应用磁感应或超声波反射感应等方式感知车辆通过,并可根 据感知时间和范围同时测定车种和车辆通过速度。 4)仪器自动计测法 利用自动车流量记录仪作数据记录,以仪器代替人工观测工 作。
交通调查与分析新ppt课件
自 动
原理
计
依靠车轮挤压一条充气的或充液体的软管,
测
通过气体或液体传递的压力触发开关计数。
法
2024/2/26
交通工程
➢ 感应线圈式检测器
仪 原理
器
依靠埋入路面面层内的一个或一组感应线圈产生
自
生电感,车辆通过时导致该电感变化从而检测通
动
过的车辆。
计
测
法
2024/2/26
各式感应线圈图示
交通工程
➢ 超声波检测器
仪 原理
器
检测器发射一个连续的超声波射向驶近车辆,由
自
于多普勒效应引起来车反射能频率的变化,从而 检测到所通过的车辆。
动
计
测
法
2024/2/26
超声波检测图示
交通工程
又称浮动车观测法,其特点是可以同时获得某一路段的 交通量、行驶时间和行驶车速。
流 调查方法
动 调查员3人(除驾驶员),测试车1辆
2024/2/26
交通工程
标准车型:
根据当量换算目的、车型可 比性及要求达到的可认性等 多 将 绘方 制调面 小查数因 时据素 交确通换定量算排为序相应曲的线图 小时交通量、日交通量、
换月 计交 算算通 交方量 通法和 量:年变交化通特量征参数
将 (某月种变系车数型交、通周量变乘系数上、该车高 型 峰相 小对 时于 系标 数准等车)的当量换算 系数 绘制交通量变化图 (小时、日、月变化、历年 变化图)
管理需责要为实目施的,以掌握大区域的交通需求和交通状况为目的
(1)地区出入交通量调查
(5)公共交通调查
(2)(路1段)瞬全时国车干速线和公区路间调车查速调查 (6)综合交通运输调查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范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范第一章综合管理 (3)1.1 组织架构 (3)1.1.1 组织架构的组成 (4)1.1.2 组织架构的设计原则 (4)1.2 管理制度 (4)1.2.1 管理制度的分类 (4)1.2.2 管理制度的设计原则 (4)第二章车辆与设备管理 (5)2.1 车辆维护保养 (5)2.1.1 定期检查 (5)2.1.2 更换零部件 (5)2.1.3 润滑保养 (5)2.2 设备更新与改造 (5)2.2.1 技术升级 (5)2.2.2 设备换代 (6)2.2.3 自动化改造 (6)2.3 车辆与设备安全检测 (6)2.3.1 车辆安全检测 (6)2.3.2 设备安全检测 (6)2.3.3 定期安全培训 (6)第三章人力资源与培训 (6)3.1 员工招聘与选拔 (6)3.2 员工培训与发展 (7)3.3 员工福利与激励 (7)第四章营运计划与调度 (7)4.1 营运计划编制 (8)4.1.1 营运计划编制方法 (8)4.1.2 营运计划编制流程 (8)4.2 调度指挥 (8)4.2.1 调度指挥职责 (8)4.2.2 调度指挥方法 (9)4.2.3 调度指挥流程 (9)4.3 营运数据分析 (9)4.3.1 数据收集 (9)4.3.2 数据整理 (9)4.3.3 数据分析 (10)第五章安全生产管理 (10)5.1 安全生产责任制 (10)5.2 安全风险防控 (10)5.3 应急预案与处理 (11)第六章客户服务与管理 (11)6.1.1 服务理念 (11)6.1.2 服务内容 (11)6.1.3 服务流程 (11)6.1.4 服务质量标准 (12)6.2 客户投诉处理 (12)6.2.1 投诉接收 (12)6.2.2 投诉分类 (12)6.2.3 投诉处理流程 (12)6.3 客户满意度调查 (12)6.3.1 调查对象 (12)6.3.2 调查内容 (12)6.3.3 调查方式 (13)6.3.4 调查周期 (13)第七章财务与成本管理 (13)7.1 财务预算与控制 (13)7.1.1 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 (13)7.1.2 预算控制的意义 (13)7.1.3 预算调整的策略 (13)7.2 成本核算与控制 (14)7.2.1 成本核算的方法 (14)7.2.2 成本控制的意义 (14)7.2.3 成本控制措施 (14)7.3 资金管理 (14)7.3.1 资金管理的内容 (14)7.3.2 资金管理的目标 (15)7.3.3 资金管理措施 (15)第八章票务管理 (15)8.1 票务制度与规定 (15)8.1.1 票务管理制度 (15)8.1.2 票务规定 (15)8.2 票务操作流程 (16)8.2.1 购票流程 (16)8.2.2 退票、改签流程 (16)8.2.3 票务查询与统计 (16)8.3 票务数据分析 (16)8.3.1 旅客出行需求分析 (16)8.3.2 票务销售数据分析 (16)8.3.3 票务服务评价分析 (17)第九章车站与设施管理 (17)9.1 车站设施维护 (17)9.2 车站安全管理 (17)9.3 车站环境整治 (17)第十章线路与运行管理 (18)10.2 运行时间管理 (18)10.3 运行安全监控 (19)第十一章信息与通信管理 (19)11.1 信息资源管理 (19)11.1.1 信息资源规划 (19)11.1.2 信息资源组织 (19)11.1.3 信息资源质量控制 (19)11.1.4 信息资源安全 (19)11.2 通信网络管理 (20)11.2.1 网络规划与设计 (20)11.2.2 网络监控与维护 (20)11.2.3 网络安全 (20)11.2.4 网络升级与扩展 (20)11.3 信息安全与保密 (20)11.3.1 信息安全政策 (20)11.3.2 数据加密 (20)11.3.3 访问控制 (20)11.3.4 风险管理 (21)11.3.5 应急响应计划 (21)第十二章法规与政策 (21)12.1 法律法规遵守 (21)12.1.1 法律法规的含义与作用 (21)12.1.2 法律法规遵守的必要性 (21)12.2 政策制定与执行 (22)12.2.1 政策制定的原则 (22)12.2.2 政策执行的要点 (22)12.3 政策宣传与解读 (22)12.3.1 政策宣传的方式 (22)12.3.2 政策解读的要点 (23)第一章综合管理现代社会的发展,综合管理在组织运行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1年整理)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教案
利用调度集中系统,可以使行车调度员能集中监视和控制列车运行,减少了人的介入和管理 层次。调度集中系统是建立在局部自动化基础上的遥控遥信系统,它的基础是区间闭塞和车 站联锁设备。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教案
讲义 为统一指挥日常运输工作,地铁或轻轨行车工作必须坚持高度集中、逐级负责的原则。 3)行车调度员统一指挥各调度区间。一个调度区由该区值班行车调度员统一指挥;车站有车 站行车值班员统一指挥;车辆段由运转值班员统一指挥;列车由本列车值乘司机负责指挥; 列车在车站时,所有乘务人员应按车站行车值班员指挥进行工作.每一集都应严格执行上一 级的调度指挥。 4)在实行调度集中控制的同时,有关行车工作由该区行车调度员直接指挥,在转为车站控制 时,由车站值班员指挥。 5)行车调度员应严格按列车运行图指挥行车,在列车不能按运行图运行而进行调整时,应考 虑列车运行的安全,做到恢复正点和行车安全兼顾。行车调度员可采取的运行调整方法有: (1)始发站提前或推迟发出列车; (2)加开停运列车,备用列车替换或变更列车运行交路; (3)组织列车加速运行,恢复正点; (4)组织车站加速作业,压缩停站时间; (5)组织列车不停车通过某些车站; (6)组织列车在具备条件的中间站折返运行; (7)扣车; (8)调整列车运行时间间隔; 行车调度员对列车运行调整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列车运行的具体情况。实际工作中往往可以 几种方法结合运用。调度员在组织、指挥日常运输工作中,有权发布与运输组织有关的调度 命令,站段以及与行车有关人员必须坚决执行. 为保证行车调度工作的延续性和严肃性,必须遵循一定的基本工作制度,如交接班制度、标 准化制度、安全生产制度以及调度工作分析制度等。其中行车调度分析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三章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计划
• 设备,折返线既可供列车折返,也可供列车临时停留检修 • 缺点:列车走行距离较长。 • ⑵站前折返
(a)终点站站前折返时的交叉渡线折返
(b)中间站站前折返时的单渡线折返
• 优点:列车走行距离较站后折返短,在进行折返作业时, 乘客同时上下车从而缩短停站时间;列车正线以及站线长 度缩短,有利于车站造价的节省。
• ②正线交接班有关规定 • ◆驾驶员在正线交接班时应提前20min至有关地点出勤, 出勤方式按部门制订的相应规定执行; • ◆驾驶员在途中交接班时必须向接班人员说明列车的运行 技术状态及有关行车注意事项,并填写在驾驶员报单上,内 容包括制动性能、故障情况、线路情况、当前有效调度命令 及执行情况以及其他必须交接的情况。
3.1 客流计划
1 客流,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市轨道交通线路在某个方 向上通过的乘客人数。 客流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的变化。 ⑴一日内各小时的客流变化 ⑵一周内每日客流的变化 ⑶季节性或短期性客流的变化 ⑷各条线路客流的不均衡 ⑸各个方向客流的不均衡 各个方向客流的不均衡系数如下公式所示。
• 缺点:出发列车豫到达列车存在敌对进路;因列车进站或 • 出站侧向通过道岔,列车速度受到限制、影响乘坐的舒适 感;在大客流的情况下,站台秩序会受到影响。 • ⑶混合交叉
混合折返示意图
• 三 列车停站设计 • 1 站站停车
即:列车在全线所有车站均停车,如下图所示。
停车站
• 此停车方案的优缺点如下: • 优点:线路上开行列车种类简单、乘客无须换乘,运 营组织也简单等。 • 缺点:在跨区段、长距离出行乘客比例较大时,站站 停车在车辆运用与服务水平方面均未达到最佳状态。
⑶ 列车收车工作 其工作流程图如图所示。
接车作业 列 车 收 车 工 作
公共交通系统评价
6.1 补充:公交线网优化及优化方案排序的数学模型 ................................................程和居民机动车拥有量的速度日益加快,道路需求迅速增长,但现有交通供给水 平不足,导致现在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并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现 实可效的途径:公共交通系统被广泛讨论和研究。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作为城市交通的主要部分,是 保证城市生产、生活正常运转的动脉,它对城市各产业的发展,经济、文化事业的繁荣,城乡之间 联系等方面起着重要的纽带和促进作用。因此,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不仅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的有效措施,也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所以运用现代的交通规划理论和现代计算技术, 在现有城市道路系统和公共交通运力的基础上, 对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对现有公交现状进行优化组合,最大限度地发挥系统的最佳效 益。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评价是对现有公共交通系统布局进行综合研究,分析其特点,考查相关指标 含量,评价公共交通系统的合理性,为公共交通系统的调整优化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 本文稿总结公共交通系统评价的基础知识和流程。浅析评价评价系统中相关重点知识,让自己 和读者都能清晰整个评价流程的步骤和要点。 对于文稿中提到的知识点和理念方法, 只做简要说明, 读者有兴趣可自行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学习。 此文档的内容随着以后的理论不断更新以及相关交通课题项目的实践,会不断的补充和完善。 在此,由于自身知识的溃泛和相关能力的不足,出现的一些错误或有理解不正确的地方还请见谅。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常规地面公交系统
轨道交通系统
其它辅助交通系统
公 共 汽 车 系 统
有 轨 电 车 系 统
无 轨 电 车 系 统
交通运输工程目标控制各章分值
交通运输工程目标控制各章分值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运输工程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交通运输的安全、高效和便捷,目标控制成为关键环节。
本文将对交通运输工程目标控制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相关领域提供参考。
二、交通运输工程概述1.定义与特点交通运输工程是指利用各种运输方式,将人员、货物从起点运输到终点的技术及其相关设施。
其特点包括综合性、系统性、技术性和公益性。
2.发展历程交通运输工程起源于古代,经历了近现代的发展,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在我国,交通运输工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传统的铁路、公路、水运到航空、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形成了完整的交通运输体系。
3.我国交通运输工程现状目前,我国交通运输工程已取得显著的成果,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交通运输工程的发展,不断加大投入,推动技术创新,提高服务质量,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交通运输工程目标控制1.目标控制原理交通运输工程目标控制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对各项指标进行监测、评估和调整,确保项目按照预定的目标和要求顺利完成。
目标控制原理包括系统分析、过程控制、动态调整等。
2.控制方法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目标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传统的人工控制和现代的智能化控制。
智能化控制技术如遗传算法、神经网络、模糊控制等在交通运输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3.目标控制在我国的应用我国交通运输工程在目标控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例如,高铁、地铁等大型项目中,目标控制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不断引进和创新控制技术,我国在交通运输工程目标控制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四、各章分值分布与重要性1.第一章:基础知识本章主要介绍交通运输工程的基本概念、分类、组成及技术要求。
分值分布较为均衡,对整个课程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
2.第二章:交通运输系统分析与设计本章涉及交通运输系统的构成、分析方法和技术要求。
分值较高,是交通运输工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交通调查与分析》PPT课件
• 4 用于交通事故分析时,应选择交通事故发生地 点。
(2)调查时间的选择 一般不选择休息日及交通有异常的日子和时间
精选ppt
34
车速抽样
(1)样本的选择: 数理统计要求样本具有相对随机性、独立性、数
据观测条件具有相近的观测条件;
—减去被测试车超过数,加上超过测试车的车 辆数;QaXaTC abb aTbD aba60 —交通流的行程时间:无超车与被超车时,等 于测试车的行程时间,否则,应加以修正;
TTbaCbQ aa/6Db0a (min)
—行程车速:由距离/行程时间获得;VL60(km/h) T
精选ppt
42
浮动车观测法(续)
精选ppt
11
交通量的时间变化特性
交通量的时间变化指的是某一道路断面或交叉 口,交通量在不同时间的变化情况。
1、城市交通流的变化规律: (1)道路交通量时变图中,早晚均有高峰时段 (2)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早高峰时间是错开的 (3)不同性质道路的时变规律有差异 (4)不同规模的城市,交通量时变规律有差异:
自动识别系统观测法精选ppt22同济大学开发的流量自动检测软件精选ppt23同济大学开发的流量自动检测软件精选ppt241控制测站资料的整理与分析1绘制小时交通量排序曲线图用于确定道路设计小时交通量p40图2交通流量变化特征参数及其分析图计算年平均日交通量画出交通量的历年变化图计算月平均日交通量及月变系数绘制一年中各月交通量变化图p34图p33图计算一周中各日的平均交通量及周变系数绘制交通量周变图整理一天中各小时的交通量绘制流量时变图计算高峰小时交通量高峰小时流量比及昼间流量比高峰小时系数等计算路段方向不均匀系数潮汐现象3交通量车辆组成分析精选ppt252城市道路网交通量资料整理与成果分析1不同性质道路的流量变化规律及其特征参数2不同性质交叉口的流量变化规律及流量分布图3路网高峰小时流量分布图p35图精选ppt26精选ppt27速度是交通参与者车辆及道路条件互相作用表现出的重要状态量因此速度的大小及其变化是确定交通设施的设计要素管理手段与水平交通质量评价安全度评价的极其重要的指标
城市交通评价理论与方法第三章
7
Company Logo
2、背景交通量预测方法和模型
(3)总量预测法
• 给出评价项目方案评价期的用地与交通条件 • 评价设施的交通影响评价研究范围分析 • 通过评价设施中心确定一个分析断面 • 将分析区分为多个交通小区 • 背景交通负荷分析
至少有一端进入项目建设区;
• 背景交通量包含以下两类:
通过式交通:出行起点和终点均不在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研究区域之内的交通量; 其他在建(或待建)项目交通量:分析区(即:交通影响评价研究区域)内其他在建
和待建项目将要生成的交通,特征是其出行起点或终点只有一端在分析区内。这类项 目交通量的预测方法通常与项目交通量预测方法一致,但相对来说更加粗略。
13
Company Logo
3、项目交通量预测
(1)项目出行生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出行生成(吸引量和发生量)预测。
单体建筑(如商务楼、综合楼)
办公建筑
根据岗位数预测出行总人次:每日出行总人次=[(Am*L)/Bm]*Rm; 由建筑面积预测出行总人次:每日出行总人次=(Am*L)*rm;
旅馆建筑(含餐饮功能建筑)
大城市居住区机动车高峰小时出行:日均出行总量 Pn=A*B*Zn;高峰小时流量Q1=Pn*Ni*W*X,Q2=R*C*M*G
按建筑面积估计功能区的标准车(小汽车)高峰小时发 生吸引模型:Pi=a1Li1+…+akLik,Ai= b1Li1+…+bkLik。
非面积指标的标准车日均出行量
其他建筑还可按停车场车位、班次数、货物吞吐量估计 日均量模型(长途车站、公交车站、货场等)
交通分析课程设计
交通分析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交通分析的基本概念,如流量、速度、密度等,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使学生了解城市交通的基本类型和特点,包括道路、公共交通、非机动交通等。
3. 引导学生掌握交通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方法,提高对交通问题的认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图表、数据分析软件等工具进行交通数据分析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交通问题的能力,例如拥堵、事故等。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以便在小组讨论和成果展示中发挥积极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交通问题的关注,提高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城市交通改善。
2. 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出行的观念,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3.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面对交通问题能够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交通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本课程面向初中生,学生对交通现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缺乏系统性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交通基础概念:讲解交通流量、速度、密度的定义及相互关系,结合教材第二章第一节内容,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理解这些基础概念在实际交通中的应用。
2. 城市交通类型与特点:介绍城市道路、公共交通、非机动交通等类型及其特点,结合教材第二章第二节内容,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城市交通系统。
3. 交通数据收集与处理:讲解交通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方法,结合教材第三章内容,教授学生使用图表、数据分析软件等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Company Logo
2、背景交通量预测方法和模型
(3)总量预测法
• 给出评价项目方案评价期的用地与交通条件 • 评价设施的交通影响评价研究范围分析 • 通过评价设施中心确定一个分析断面 • 将分析区分为多个交通小区 • 背景交通负荷分析
一般来说评价设施路段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
路网密度越大,建筑群越密集,服务范围越小
与设施功能相关
在使用评价设施的所有交通中,大部分出行集中在附近的几个片区
附近建成轨道线路可能使道路的服务区缩小或机动车数量减少
• 机动车路段的主要交通服务范围分析:小区道路,街巷,支路,
次干路,主干路
对评价路段的影响增量计算:dQ(i)=(T(i)-T0(i))f1f2f3f4,其 中:T(i)-T0(i)=F(a1*DT1(i)+a2*DT2(i)+a3*DT3(i)),DT1(i)= T1(i)- T1(0):为第i子区私人汽车出行增量;DT2(i)= T2(i)T2(0):为第i子区公交汽车出行增量;DT3(i)= T3(i)- T3(0): 为第i子区私人出租车出行增量;f1为距离修正系数;f2为道路 等级系数;f3为方向分布系数;f4为连通条件系数;
(1)项目出行生成
• 项目的人货出行; • 项目出行的结构分析; • 出行生成(吸引量和发生量)预测。
11
Company Logo
3、项目交通量预测
(1)项目出行生成
• 出行生成(吸引量和发生量)预测。
回归分析模型 发生率法:单指标发生率模型,多指标发生率模型 总量模型 按照主要功能指标估计 单体建筑(如商务楼、综合楼) 高峰小时出行量 直接预测交通方式的分类生成模型
• 增量预测方法。
5
Company Logo
2、背景交通量预测方法和模型
(2)增量预测
• 增量预测方法
1、平均增长率法:评价设施预测期的负荷为Q1=Q0*A1/A0+D; D=dQ(1)+dQ(2)+…+dQ(m),为服务范围内的m个条件显著变化子区 对该设施引起的负荷增量。
2、服务范围分区法
大城市居住区机动车高峰小时出行:日均出行总量 Pn=A*B*Zn;高峰小时流量Q1=Pn*Ni*W*X,Q2=R*C*M*G
按建筑面积估计功能区的标准车(小汽车)高峰小时发 生吸引模型:Pi=a1Li1+…+akLik,Ai= b1Li1+…+bkLik。
非面积指标的标准车日均出行量
其他建筑还可按停车场车位、班次数、货物吞吐量估计 日均量模型(长途车站、公交车站、货场等)
12
Company Logo
3、项目交通量预测
(1)项目出行生成
• 出行生成(吸引量和发生量)预测。
总量模型 按居民自行车拥有量估计:Q=1069.02+1.63x 按小汽车与家庭人口估计居民家庭出行次数 按照城市人口估计常住人口出行次数 CBD区(中心商务区)高峰小时吸引总量(成都) Q=A*S*X*H
4
Company Logo
2、背景交通量预测方法和模型
(2)增量预测
• 交通设施的服务范围:交通设施存在某个服务范围,该交通设施
上的交通量主要受该区域的条件决定,而与其他区域的条件基 本无关。
• 评价设施的服务范围
评价设施的服务范围与结构随周边条件变化而变化。
在服务范围内各块用地对评价设施上交通负荷的贡献不等。
由岗位预测:每日出行总人次=工作岗位数*岗位的出行吸引率 由建筑面积预测:每日出行总人次=建筑面积*单位面积吸引率
商业建筑
由岗位预测:每日外部出行总人次=(Ac/Bc)*Rc-内部出行人次;内 部出行人次=(办公岗位数+酒店岗位数+旅客岗位数)*Rcn;
由建筑面积预测:每日出行总人次=零售服务面积*单位面积出行 吸引人次-内部出行人次=(Ac/Bc)*Rc-内部出行人次;
城市交通评价理论与方法
武汉理工大学ITS中心 谢磊
第三章 交通量预测
1
概述
2
背景交通量预测方法和模型
3
项目交通量预测
2
Company Logo
1、概述
在交通影响评价中,通常会涉及到项目交通、背景交通和其他在建项目交通等 几类交通量的预测。其中:
• 项目交通量:是指因项目建设和使用所产生的交通量,项目交通的基本属性是
项目交通的路径(行走方式)选择 路径(行走方式)的分析方法 路径(行走方式)的流量分配
经验分配法 路径选择模型:Qj(i)=Rj*A1*A2*TPi/T+DQj(i) 转移曲线方法:
• 评价交通设施上的项目出行总量
19
Company Logo
The End!
6
Company Logo
2、背景交通量预测方法和模型
(2)增量预测
• 增量预测方法
3、建成比例预测法:Q1=C0(X)a1a2A1/A0,其中:Q1为评价设 施预测期的背景交通负荷量;C0(X)为设施的设计服务能力; a1为建成区营业不饱和系数,约为0.5至0.95;a2为服务范围 的非专用性系数,部分用户使用外区设施或本区其他设施, 约为0.3至0.8;A0为设施服务区面积;A1为预测期设施服务 区的建成区面积;
• 通过需求量对流量起决定作用。
3
Company Logo
2、背景交通量预测方法和模型
(1)增量预测法 一定条件下,包括动态交通设施和静态交通设施在内 的城市任何交通设施,其交通负荷的平均值和高峰值 以及高峰值出现的时间是确定的。相对于建设项目新 产生的交通负荷,将这一数值称为评价设施上的背景 交通负荷。 增量预测法的基本原理是对已有的设施,通过调查取 得设施的背景交通负荷的现状值,增量部分使用预测 方法求得。设当前时期为t0,评价时期为t,评价时 期某交通设施上的背景交通日均流量为BQ(t),则有: BQ(t)=BQ(t0)+DBQ(t-t0)。其中,BQ(t0)为当前时期 的背景交通量;DBQ(t-t0)为评价时期对当前时期的 背景交通增量。
15
Company Logo
3、项目交通量预测
(2)出行结构预测
• 类比法; • 经验值法。
16
Company Logo
3、项目交通量预测
(3)交通分布预测
• 项目交通的分布; • 出行小区的日均人货OD量预测; • 不同出行方式的项目OD。
17
Company Logo
3、项目交通量预测
(3)交通分布预测
确定设施的现状服务区范围
确定设施的预测期服务区范围
确定评价设施的强服务范围或方向
由影响区的出行总量的增量估计评价设施背景交通增量:设施 影响区每天机动车出行量增量:DT机=DN私P私+DN公P公;设施影响 区每天自行车出行量增量:DT自=DN自P自;设施影响区每天行人 出行量增量:DT人=DN人P人;
13
Company Logo
3、项目交通量预测
(1)项目出行生成
• 出行生成(吸引量和发生量)预测。
单体建筑(如商务楼、综合楼)
办公建筑
根据岗位数预测出行总人次:每日出行总人次=[(Am*L)/Bm]*Rm; 由建筑面积预测出行总人次:每日出行总人次=(Am*L)*rm;
旅馆建筑(含餐饮功能建筑)
旅游观光建筑
14
Company Logo
3、项目交通量预测
(1)项目出行生成
• 出行生成(吸引量和发生量)预测。
直接预测交通方式的分类生成模型
大城市住宅区货车日均出行生成: Q=257+0.85x1+44.18x2+4.81x3
大城市中心区、仓储转运区的货车日均出行:Q=21504.22x1+44.31x2+8.84x3
8
Company Logo
2、背景交通量预测方法和模型
(4)交通规划法
• 直接使用交通规划数据 • 局部交通规划:DQ=SQ-SQ0。
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ompany Logo
2、背景交通量预测方法和模型
(5)其他预测方法
• 类比法 • 回归公式法 • 趋势分析法 • 叠加法
10
Company Logo
3、项目交通量预测
在项目影响点(路段)的机动车流参数预测中:
• 由于该预测问题的复杂性,从实用和技术角度看,只能进行控制性的预测; • 控制性、代表性的第二个含义是:最不利条件、最大通过需求时间和最大需求
路段,即主要是对项目建成后预测期内机动车交通流的质量最低点进行预测, 以确定在项目实施条件下分析区内机动车交通流的质量最低点的发生地点、时 间和评价参数可能达到的数值;
至少有一端进入项目建设区;
• 背景交通量包含以下两类:
通过式交通:出行起点和终点均不在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研究区域之内的交通量; 其他在建(或待建)项目交通量:分析区(即:交通影响评价研究区域)内其他在建
和待建项目将要生成的交通,特征是其出行起点或终点只有一端在分析区内。这类项 目交通量的预测方法通常与项目交通量预测方法一致,但相对来说更加粗略。
• 出行小区的日均人货OD量预测:PT=PT1+…+PTn
出行小区的日均出行总量预测 项目出行的分布估计
理论估计法 由项目特点决定 经验分析法 八方向面积估算法加经验修正
18
Company Logo
3、项目交通量预测
(4)项目交通量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