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百年名校形成之因及作用探析(清末民初)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历史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0dcf1462f5335a8102d220e1.png)
1936年《一中校刊》学生社团调查录中有:
学生自治会
求真科学社,研究自然界一切现象。
文学研究社,研究文艺。
教育研究会,研究教育。
社会科学研究会,研究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研究会,研究自然科学。
余泽平 1999年2月——2003年
赵雅茜 2003年——
[编辑] 历年在校学生人数
年度 学生总数 高中班数 师范班数 初中班数 备注
1912 154 4 - - 其中高级班一个班共34人
1914 168 4 - - 高级班分出,补招高新一班
1920 247 6 - - 迁校址扩招两班
File:Shangyangximulixinlun.jpg
迄今发现毛泽东最早的作品《商鞅徙木立信论》(作文试卷)照片
毛泽东于1912年以第一名身份考入该校,在普通(科)一班就读,一学期后认为学校管理过严,遂离校,后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就读。在一中期间,留下了他迄今发现的写作时间最早的文章——《商鞅徙木立信论》。其老师涤庵先生在批语中写道:“历观生作,练成一色文字,自是伟大之器,再加功候,吾不知其所至。”朱镕基于抗战胜利后由湘西返长后入校就读一年,1947年高26班毕业,考入清华大学电机系。
1923 421 9 - - 新招三班试行三、三学制,前六班仍按四
年制毕业
1925 471 10 - - 文理分科
1927 1960 42 3 - 全省公立中学,师范共九校合并,分两部
制上课
1928 1468 24 3 4 并入各校原高三学生一律予以毕业,省初
中华民国时期,符定一等老一辈校长在办学和治校方面,均有建树。学校以“公、勇、勤、朴”为校训,勖勉学生敦品励学。学校刚创办时,教职员仅30多人,但绝大部分是辛亥革命时期毕业的湖南优级师范选科毕业生。以后学校规模逐渐扩大,教职员也不断增加,拥有了如袁吉六、彭泽陶、李肖聃、汪澹华、郭德垂、郭琴轩等一批名师。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杂志社联系方式 编辑部投稿邮箱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杂志社联系方式 编辑部投稿邮箱](https://img.taocdn.com/s3/m/0f16ab95daef5ef7ba0d3ce9.png)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杂志社联系方式编辑部投稿邮箱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学术论文辅导协助发表,请联系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论文网。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论文来稿要求内容健康、立题新颖、论述清晰、格式规范、资料可靠、具有较强说服力和指导性,引用资料要给出参考文献。
文稿一般不超过3000字。
教育教学类论文投稿邮箱:qikantg06@ (请写明作者简历联系方式)刊名: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Journa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主办:湖南师范大学周期:双月出版地:湖南省长沙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1671-6124CN:43-1381/G4邮发代号:42-94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曾用刊名:湖南教育学院学报创刊时间:2002期刊荣誉:Caj-cd规范获奖期刊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咨询QQ:2535584143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辅导发表:常老师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投稿邮箱:qikantg06@ (稿件在3天内必回复)目次叙事与教师的理论与实践:布鲁纳文化心理学的启常永才,杨小英5-10儒家式应对的心理结构及其验证李廷睿,侯玉波11-18中国(维吾尔族)人:维吾尔族初中学生的民族认同初探杜亮,马力克·阿不力孜19-24维吾尔族和汉族大学生对道德和习俗事件的判断高兵,陈美林25-27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路径依赖”刘丽群,陈蕾28-31守望发展——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材批评回顾李祖祥,潘霞,徐建平32-36+54新高中课程结构的公平审视与改革建议王勇鹏,皮华英37-40PIRLS 与PISA 视域下的阅读课程改革慕君41-44新中国17 年(1949~1965)中小学教科书的规整策略方成智45-49由“文”到“语”——清末民国中小学英语教科书之演变吴驰50-54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从实验学化学”的调查研究黄容静,徐楠,肖小明55-59在学校教育中追求语言公平传承的历程——对三次裕固语教育试验的本质性个案研究巴战龙60-69美国高校国际学生的语言问题及对策研究王素娥70-73长沙百年名校形成之因及作用探析(清末民初)莫志斌,周育苗74-80长沙百年老校创立之初的教育经费与师资聘用问题微探——以部分名校为研究对象邓文池81-85地方政府教育财政投入监督机制及其完善吴彩虹,全承相86-89+94经济传统主义对高校本科生职业意识的影响白春雨90-94政策、公共政策、教育政策的内涵及其逻辑关系分析杨瑾瑜95-99后乌托邦时代的教育承诺及其理论想象力邓飞100-103备注:本中心非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编辑部,来稿请自留底稿,勿一稿多投,请仔细审校后网上投稿(E-mail:qikantg06@ )。
长沙近代学校建筑
![长沙近代学校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1986a2c408a1284ac8504351.png)
清政府于1901年开始举行“新政”。“兴学育才”是“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1902
年张百熙拟定《钦定学堂章程》,1906年废止了科举制度,统一全国学制,各省书院一律
改为大学堂。在这种形势下,长沙的近代学校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了~个官办、 民办和私办配台,大、中、小学衔接,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并举的格局。 高等教育方面,岳麓书院改为高等学堂,成为湖南大学的前身,美国雅礼会创办雅 礼大学堂:普通中学方面,以私立和外国教会学校为多,有私立明德学堂、周南女子学 堂、美国雅礼会创设的雅礼学堂、英国圣公会创设的圣雅各中学;中等师范教育方面,1903 年湖南师范馆创立。至1911年,长沙先后创设官立、私立、外资和教会办的中等实业学 堂共十所,其中有工业、农业、商业、交通、建筑等专业,初步形成了中等职业教育的系 列。总之,在晚清教育改革的热潮中,~个多门类、多层次的近代教育体系在长沙初步 形成了。 在这一历史时期,学校建筑发展缓慢,一部分仍然是利用旧式书院,例如省高等学 堂。但由于外国洋式建筑的传入,书院建筑风格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岳麓书院也曾出现 过圜拱形窗。而私立及外资、教会学校由于创办之初规模较小,大都租借民宅。如周南
●
二四所重点学校的建筑
在长沙近代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湘雅医学院、湖南大学、省立第一师范、私立明德
2 0 8
中学这四所学校有着及其重要的地位,不仅由于它们历史悠久,办学性质各自不同,而 且这四所学校建筑风格迥异,更有建筑师的设计作品保存至今,为研究长沙近代建筑师 的活动留下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1、湘雅医学院(现湖南医科大学)
一长沙近代学校建筑发展的概况
长沙近代学校建筑是伴随着长沙近代教育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历史阶 段。
第一阶段
清末民初湖南留学运动兴起和发展原因
![清末民初湖南留学运动兴起和发展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ee4f580916fc700abb68fc85.png)
浅析清末民初湖南留学运动兴起和发展的原因摘要:湖南属于内陆省份,清末民初湖南留学运动异军突起,湖南留学运动在短短20余年间,获得了较大的发展,这不仅是当时湖南特殊历史条件的产物,还与当时中国所面临的国内外困境息息相关。
关键词:清末民初留学运动湘籍学子中国留学运动始于洋务运动之中,而湖南的留学运动则始于维新变法时期。
自此之后,湘籍学子纷纷出洋,并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和欧洲。
仔细考察当时的历史发展状况,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清末民初湖南留学运动的原因。
一、中西文化的碰撞,促使湘人关注世界在古代社会中,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的统治者甚至以“天朝上国”自居。
然而,随着中外交往的增多,中外冲突日益加剧,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为了防止外敌的侵扰,以维护自己的统治,开始实行“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的政策不但阻断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往来,不利于经济的发展,而且阻断了当时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必要交流。
1840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
这使得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产生了激烈的碰撞,以致传统的中国人无所适从,但是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一些有识之士却开始反思,他们在中国兴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当时中国的有识之士甚至力主“博选聪颖子弟,赴泰西各国书院及军政、船政等院分门学习,优给资斧……或有异材出乎其间,精通其法,仿效其意,使西人擅长之事,中国皆能究知,然后可以徐图自强”。
[1]令人遗憾的是,虽然中国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湘籍先进知识分子的救国热情,但是由于湖南地处内陆,远离政治中心,保守之风相当浓厚,尚未出现留学的土壤,所以湘籍学子无缘中国最早的留学潮。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帝国主义国家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湘籍学子救国救民的热情再次被点燃,然而由于各类新式人才的缺乏使得各种救国方略无法实施。
于是,湘人将目光转向国外,特别是当时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试论百年名校文化之于当代教育校本发展价值
![试论百年名校文化之于当代教育校本发展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3ad80cfe910ef12d2af9e75e.png)
无 锡 市 新东 旧林 校小 训学
古典校训要义深刻、蕴藉丰赡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的校训是“忠、恕、勤、俭” 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的校训是 “明道进德” 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的校训是 “端、庄、勤、朴” 东林小学的校训是“勤、毅、朴、诚” 无锡高等师范学校的校训是“弘毅”、 其附属小学的校训是“诚勇”。 无锡市蠡湖中心小学的校训是 “勤、俭、慎” ……
时间:清光绪二十三年正月十三日(1897年2月14日) 在《明定国是诏》前四个多月 人物:举人杨模等,自任总理(校长) 数学家华蘅芳总教习、钱基博等 意义:首创无锡新学之先河
三等公学堂(无锡市崇宁路小学)
时间:清光绪二十四年(1998年) 人物:裘廷梁、俞复、吴稚晖等人 贡献:教科书、文明书局/小学
3、整理校史资料,建立文化家园
现今的人,无论对他自己,还是对其生活的意义, 都没有确定的信念”,与之相联系,“我们将在何处 寻得一处能使生活值得一过的方案”,便成了每个人 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因为“倘若没有 对某种崇高理想的信念为我们的一些活 动注入热情与欢乐,我们便不可能获 得生活的巨大成功”,就只能在一片混 乱与忙碌之中仍觉得精神无以安顿。 ——鲁道夫· 奥伊肯(1907)
2、践行校训理念,深化课程改革
最能反映一所学校办学理念、精神风貌、教育传 统的标志,不是“数字化”的升学率,而恰恰是古典 的校训! 一个好的校训,是一个鲜明的“学校理念识别” (School Mind Identity),是展示学校高雅文化和品 质教育的名片,对内能形成一种以育人为导向的、强 大的、专业化的“文化效应场”(cultural field effect),对外则是学校个性和精神面貌的缩影,给人 一种目标、给人一种思考,给人一种动力,给人一种 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终身影响。
长沙市周南中学
![长沙市周南中学](https://img.taocdn.com/s3/m/9ac75015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13.png)
校颂
副省长亲临新校动工典礼剪彩,市委书记寄语“周南明天会更好”,市长赐题“名校之花”,如 此殊荣厚爱,能不令我周南师生奋然前行、卓然高举乎?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愿我周南师生同心同德,自重自强,乘时代之春风,展雄飞之羽 翼,横绝沧海,搏击云天。 请看明日之周南,必是杏坛之极品!
学生活动
长沙市周南中学学生课余生活丰富,每年举办体育节、科技节、读书节、艺术节、古诗文诵读活 动等活动,并开设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 截至2014年9月,长沙市周南中学共建有19个学生社团。
办学成果
学生成绩
教师成绩
学生成绩
2014年高考,长沙市周南中学参考学生共1057人,一本上线428人,上线率40.49%;二本上线 890人,上线率84.2%;600分以上68人。 2013年高考,长沙市周南中学参考学生共998人,一本上线423人,上线率42.38%;二本上线871 人,上线率87.27%;600分以上31人,占湖南省600分以上总人数的0.999%;飞行员3人。 2012年高考,长沙市周南中学参考学生共873人,一本上线391人,上线率44.8%;二本上线764 人,上线率87.5%;600分以上66人,占湖南省600分以上总人数的1.16%。
硬件设施
长沙市周南中学 截至2014年9月,长沙市周南中学共有教学楼3栋(唯诚教学楼、唯勇教学楼,唯朴教学楼),图 书馆1栋(5816平方米),体育馆1栋(7405平方米),实验楼1栋,学生公寓3栋,学校食堂1栋; 学校接入了100M光纤,建设了5间高标准的计算机房,一间多媒体演播厅,一间全自动智能录播 系统教室。学生公寓配有空调、热水等设施。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体育馆、宿舍楼构成建 筑群;建有一个标准田径场、一个足球场、10个篮球场、2个球场。
浅析清末民初湖南留学运动兴起和发展的原因
![浅析清末民初湖南留学运动兴起和发展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1174e25c3c1ec5da50e2708c.png)
吕梁市石楼县罗村 中学 张计香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课堂教学作为教 种感官 , 让他们左右脑并用 , 产生一 种“ 临其 的提高 , 身 因而对教师也是一个挑战。 教师应主动
的感觉 。在教师的弓导下 , i 学生进行大容量 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 学改革 的最重要环节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从教 境 ” 学生的知识面很广 , 运用 在学生不断进步 的过程中 , 其直接 语言能力也较强 。 学手段上看 ,多媒体技术在对课堂教学特别是 的仿真交际。 教师在 自己的业务进修 中, 多 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得到训练 ,因而能更有 效地 在英语课堂教学 的改革中起到 了很大的作用 。 媒体技术应是一 门“ 必修课” 。教学设施是要人 多媒 体技术的应用有利 于创 设 良好的 提高其运 用英语进行交际 的能力。 来用的 , 接受过培训 的教师要 大胆使用。 例如多 三、 多媒体 技术的应用有利 于大幅度提高 英语交际环境 媒体的使用 , 起初也许不会用 动画或交互 功能 ,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 的 目的 ,主要是让学生 课堂教 学效率 但用总比不用好。在基本学会了多媒体的使用
… … …~ … 学学 生中心 化” 班 级授课 制条件下个别 教 一 教 “
学习课程探索化” 课堂 “ 解 强下 “ , 学习环境个别化”“ 增
中学英语教学 中多媒体手段应用的关键在 : 背景音乐等发挥作用 。 于充分调动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使学生的 , 四、 多媒体 技术 的应 用促 使教师更多地进
殊历史条件的产物 ,还与当时 中国所 面临 的国 知识分子的救 国热情 , 但是 由于湖南地处 内陆 , 如时务学堂的范源濂、 蔡锷等人 , 政变后不久就 内外困境息息相关 。 关键词: 清末 民初 留学运动 中国留学运动始于洋务运动之中,而湖南
长沙临时大学的历史及其影响
![长沙临时大学的历史及其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a22da59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4b.png)
文百家讲坛● 王宝山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北平(今北京)的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天津的私立南开大学三校南迁长沙,合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这也被视为西南联合大学的前身及序曲。
这段建校历史虽然只有短短7个月,然而其在特殊时代下艰难的创办与磨合历程,对教育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长沙临时大学组建及教学情况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战全面爆发。
华北之大,早就“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北方各高等学校纷纷告急,一批名教授和爱国知识分子深为学校存亡担忧,主动向校长和政府提出保学建议。
不久,平津沦陷。
8月中旬,《教育部设立长沙临时大学计划纲要草案》决定,“政府为使抗敌期中战区内优良师资不至无处效力,各校学生不至失学,并为非常时期训练各种专门人才以应国家需要起见”,选定适当地点,筹设若干临时大学,其中临时大学第一校区设在长沙,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陈岱孙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史》(西南联合大学北京校友会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序言中介绍,之所以选址长沙,是从办此新校的物质条件出发——清华已为特种研究所修筑校舍,可做暂时驻扎的打算。
早在1935年,清华大学已将教研工作所急需的图书、仪器,秘密南运至汉口,可以随时运往长沙新校(此前清华大学获得湖南省政府赠予的长沙河西左家垅原湖南省立高级农业学校地皮)。
1937年8月28日,教育部下令成立长沙临时大学筹备委员会,指定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为筹备委员会常务委员。
长沙临时大学筹备委员会从当年9月6日开始在长沙商文百家讲坛谈,9月13日正式举行第一次筹备委员会会议,就校舍与设备、经费筹集与开支计划、院系设置、师资遴选、招生、行政组织、教学设施、学生困难救济等事宜进行商量和安排。
9月28日正式启用“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关防,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为学校常务委员,主持校务。
学校从10月18日开始学生报到,10月26日举行开学典礼。
长沙“四大名校”深度剖析
![长沙“四大名校”深度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08c071de28ea81c758f57855.png)
长沙的四大名校一直被誉为人才的摇篮,每年的高考成绩都排在全市的前四名,备受家长和学生的青睐。
而这四所名校的教学风格却各有不同,更是有一中是天堂;长郡是地狱;雅礼是人间;附中居中间的说法。
那长沙四大名校究竟有何不同,如何选择更适合自己的高中?骨子里的“雅礼魂”“雅礼”之名既来自《论语》“子所雅言,诗书执礼”,又是“yale(耶鲁)”之音译。
长沙人说,雅礼的学生,就是不穿校服,也能分辨得出。
因为,雅礼学生有一种“雅礼气质”。
“雅言礼行,德才兼备。
”正是这样的教育追求,让走出雅礼的学生常常得到如下评价:既能张扬个性,又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表现于外在,就是大家称道的“雅礼气质”。
于是乎,百年雅礼被人誉为“影响学生一生的学校”。
这很大程度上源于雅礼人对教育规律的理解与执守:教育不是大事,无非是课堂、活动与实践;教育没有小事,因为所有的细节都指向学生的生命成长。
教育,只能立足当下,却必须放眼未来。
把学生的个性差异视为财富一所追求进步的学校,会把学生的个性差异视为财富。
正是在这些差异中,学校才会找到教育的真谛。
有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两个学生跟老师学下棋。
一个很认真,一个心不在焉,被窗外叽叽喳喳的小鸟所吸引,常常对小鸟做出射箭的姿势,屡教不改。
结果,认真的学生成为有名的棋手,开小差的学生一事无成。
如何解读这个故事?大多数人说,这是在教育学生学习要专心致志。
可雅礼人说,为什么不让喜欢射箭的孩子射箭?也许他能成为这方面的高手呢!于是,雅礼为那些“喜欢射箭的孩子”搭建了各式各样的舞台。
在课程体系方面,除了基础型课程外,雅礼还给学生提供了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在社团活动方面,雅礼成立了14个学生社团。
这些社团不是点缀的花架子,而是学生成长的真实平台。
雅礼气质不仅仅是一种传承雅礼中学旗下2012年招收初新生的学校有位于雨花区香樟东路的南雅中学、位于开福区湘江世纪城的北雅中学,位于天心区怡海星城内的怡雅中学、位于雨花区黎托的雅礼雨花中学。
浅探清末民初长沙百年名校形成之因
![浅探清末民初长沙百年名校形成之因](https://img.taocdn.com/s3/m/24c5c133580216fc700afd4b.png)
基础 理论研 讨
浅搽 清 末民 和 长 沙百 年 名 校形 成 之 因
湖 南师 范大 学 黄Biblioteka 小兵 长沙铁路 第一 中学 朱绍英
[ 摘 要] 湖南素被冠 以教育 大省之称 , 孕育 了代代 勤勉不倦的湖湘 学子, 而省会 长沙 中学教育在全 国享有 盛誉 。长沙 中学教 育的独 特现象是百年老校居 多, 而明德 、 长郡 、 广益 (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 中学) 周南、 今 、 雅礼、 湖南省公立高等 中学堂( 今长沙 市第一 中学 ) 又 是百年老校 中的名校。百年名校 出现于长沙既有 时代 的机遇 , 也有各种 内在 因素的综合作用。 [ 关键 词] 清末民国时期 长沙百年名校 形成原 因 湖南素被冠以教育大省之称 , 孕育 _代代 勤勉不倦 的湖湘学 子 , 『 而 省会长沙 中学教育在全 国享有盛誉 , 并保 留着明德 、 长郡 、 广益( 今湖南 师范大学 附属 中学 ) 周南 、 、 雅礼 、 湖南省公立高 等中学堂 ( 今长 沙市第 中学 )妙高峰 ( 、 市十一 中)福 湘( 、 长沙市十中 , 电子职专 )艺芳 ( 今 、 长 沙市 田家炳 实验学校 ) 行紊 ( 、 市七 中 )兑泽 ( 、 长沙市六 中) 十多所 百 等 年老校 , 尤其是前 六所特色鲜 明 、 质量一流 的名 校 , 在办学质量 和人才 培养方面所取得 的突出成绩 在全 固有 口皆碑。百年名校在中 国近代历 史发 展 长 河 中扮 演 着 极 重 的作 用 , 如 此 多 百 年 名 校 出现 于 长 沙 也 自 而 有其深刻历史原 因。 紧 紧 抓 住 有 利 于 建 校 兴 学 的 历 史 机 遇 自宋 明以来 , 湖南 教育就享誉全国 , 而近代湖南的 中学教育从清光 绪 二 十 六 年 (9 0 ) 州 中学 ( 10 年 南 湖南 最 早 的现 代 中学 堂 ) 立 始 便 迈 入 成 了近代化的步伐 , 普通 中学 特别是私立 中学 得到 了空 前发展。诞生于 2 世 纪初的 明德 、∈ 0 }郡等六所百年 校 , 可谓湖南 中学教育界的元老 , 而这些名校正是抓住 了近代化和新式教育 的历史机遇 , 应运而生。 1维新事业 引进 新式教育 , 、 湖南教育风气随之大变 。甲午战败后 , 湖南 世风 南夜 郎 闩大到笃 实求 变 , 大倡革新 之利 , 在维新 时期成为 “ 全 陶最 富朝 气 之 一 省 ” 建 立 新 式 学 堂 、 设 新 式 学 科 , 起 了一 场 规模 宏 , 增 掀 大的兴学热潮 , 使湖南教 育开始 由传统 的八股举业 向近代学校教育转 型。官府 、 乡绅等各阶层 , 出现 了一 大批新式教育 的推 广人和热心倡 导 者, 有利 的促 进 r湖南新式 教育的推广 , 使得湖南风气 大变 , 新式教育 越来越 被认 可。光绪二十年 (84年 )湖南 学政江标 提倡新 学 , 19 , 他不仅 利用与 主流 士绅的师牛情 谊 , 减少守 旧势力对新式教 育的质疑甚至 敌 对情绪 , 发展和维新 人士谭嗣 同 、 才常等 的关 系 , 也 唐 协渊各界 力量 促 进湖南新式 教 育的发展 , 较快 的促 成了新 旧两派 在是否推广新式教 育 的大方 向上暂 时达成 了一致 。尽 管在 “ 中学” “ 、 西学 ” 体 ” “ ” 和“ 、用 之 间 , 旧两派还有争论 , 新 存如何推 广等具体操作 问题 上也有分歧 , 湖 但 南教育近代化历程一旦开启 , 就如洪水猛兽般不可遏 制。 2 清末新 政为新式教 育盖 上合法 印章 , 、 湖南 中学 教育抓住 建校兴 学历 史机 遇。1 9 年 , 8 6 历任学 政 、 刑部侍 郎的李 端菜上呈《 请推 广学校 折》 要求“自京师 以及各 省府 州县皆设 学堂’ ; , I 京师大学堂第一管学大 f 孙家鼐也 于 l9 88年 上奏《 议覆开办京 师大学堂折》 重 议开 办京师大 : 学堂 到 10 年 9月 4日, 91 慈禧太后 在西安发布 兴学诏 书 ,除京 师 已 “ 没大学堂 , 应行切 实整顿 外 , 各省所有书院 , 于省城均改设大学堂 , 各省 及之隶州则均改设 中学堂 ……”- 0 年 , 1 2 存长沙人张百熙主持下 , 9 清廷 颁布 了第一 个系统 的学制文 件《 定学堂章 程》 并 制定 “ 钦 , 壬寅学制 ” , 10 年政务 部又奏 清建立 教育行政机构学 部 , 95 新式教育在名 义 』得到 : 官 的正式承认 与推 行 , 这是中国正式开始近代教育的标志。废科举 、 兴学堂 的大气候 为湖南教育近代 化营造 了有利 的政治环境 , 湖南掀起 股 中小学兴学热潮 , 长沙百年名校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 。明德 中学 、 长郴 中学 、 惟一学 堂( 现湖 南师 范大学附属 中学 ) 周南 中学 、 、 雅礼 中学 分别创办于 l0 年 、9 4 、9 5 、95年 、9 6 ( 9 3 10 年 10 年 10 10 年 长沙 市第一 中学 在 1 1 年创建 ) 到 10 年 , 92 , 9 9 全省 中学 接近 5 所 , 0 居于全 国第 二位。虽 然湖南新式教育相对 于京津和沿 海地区“ 起步晚 , 但速度快” “ 。 新政” 使 得湖南教育 以新 的面貌重新起步 ,进入第一轮加速期” “ 。 二、 湖南教育 家群体致力于振兴 民族教育 , 合力推动 在 湖南 教育转 型过程之 中 , 出现了一批立 志振兴 民族教 育为代表 的教 育家群体 。在长沙能够细数 出的 当时各 个领域 的知 名学者 、 教育 家就有 徐特立 、 朱剑 凡 、 昌济 、 杨 陈润霖 、 季范 、 王 彭国钧 、 世钊等等 。 周 他们亲历 中国内则 民生涂炭 , 外则烽火连绵 的种种未有之大变局 , 认识 到 弊端丛生 的传 统教育无法救 国民于水火 , 而缺乏教育 的民众更是智 力未 开 , 民不强 , 国家难 兴。因此 , 则 多倡 教育救 国之说 , 办学育才 、 苦 心经 营 、 心教育 , 尽 一时可谓蔚然成风 。周南 中学创办 者朱剑 凡被后 人 誉为 “ 家兴学 ” 毁 !他认为 “ 女子黑暗 , 非教 育无 以拔 高明 , 自立于社 要 会, 有学识材 能 , 才能拔 于黑暗 。于是 典当房地 田产 、 ” 变卖家财支撑 着
清末湖南近代民办教育的兴起
![清末湖南近代民办教育的兴起](https://img.taocdn.com/s3/m/29908738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0c.png)
作者: 彭平一
作者机构: 中南大学历史与文化研究所教授
出版物刊名: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页码: 115-118页
主题词: 清末 湖南 近代教育史 民办教育 书院教育 学制
摘要:自孔子首创私学,私立教育在中国不绝于史.古代湖南的私立教育以私塾、义学、家馆的形式存在,也一直非常兴盛.在湖南教育中具有很重要地位的书院教育虽然从元代开始就纳入官学的体系,但书院的发展一直沿循着官、民两条途径,由地方士绅创办并经营的私立性质的书院到清代中期时在湖南还为数不少.但此处所讲的近代民办教育不是指中国古代传统的私学,也不包括近代初期出现的一些以讲授新学为主,但以传统模式管理的教育机构,如浏阳算学馆等.所谓近代民办教育,是指20世纪初近代学制创立以来,包括在近代教育体制之内,但不属于官办性质的所有教育机构.。
详谈长沙四大分析
![详谈长沙四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0bee8ca50e2524de5187eb5.png)
长沙四大名校简介:长沙市长郡中学长沙市长郡中学由长沙知府颜钟骥创建于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始称“长沙府中学堂”。
1912年,在长沙府中学堂的基础上建立湖南长郡公立学校。
长沙市长郡中学系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湖南省首批挂牌的八所重点中学之一。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成立于1905年5月6日,初名惟一学堂,1984年9月,更名为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湖南省教育厅直属公办高级中学(保留完全中学建制)、湖南省首批八所重点中学,也是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
长沙市雅礼中学长沙市雅礼中学创办于1906年,初名"雅礼大学堂",1985年复名为"雅礼中学"。
长沙市雅礼中学是湖南省首批挂牌的八所重点中学之一、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也是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
长沙市第一中学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创办于1912年,初名湖南全省公立高等中学堂,1952年,学校更名为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是湖南省教育厅直属中学,也是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湖南省文明单位、教育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长沙四大名校高考数据:20142014年高考成绩,长沙市文理状元都在长郡中学。
另外,湖南省文科第四名、理科第二名均为长郡中学学生。
初步统计,上北大清华的学生为65人以上。
2015“最牛班”高考平均分656长郡中学1201班全班64人,预计北大、清华录取人数42人以上,其中保送清华、北大10人;54人参加高考,预计北大、清华上线32人以上,平均分656.44分,超过湖南省一本线130.44分,最高分708分——这个“牛班”的班主任就是徐光明老师。
班上考得最差的学生因为忘填答题卡,导致成绩是576分,也是唯一一个600分以下学生,将被北京大学录取。
让人可惜。
长沙长郡中学一直有“长沙四大名校之首”的美誉,而长郡中学的分校——湘郡未来实验中学也有这可喜可贺的优秀成绩:2015年湘郡未来实验学校6A共计132人,占学校总参考人数(591人)22.3%。
百年教育 “兴”火传承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黄兴小学
![百年教育 “兴”火传承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黄兴小学](https://img.taocdn.com/s3/m/665c78e00b4e767f5bcfce0d.png)
百年教育索犬传豕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黄兴小学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黄兴小学位于长沙市天心区回龙山巷5号,北依天心古阁、市简牍博物馆,南傍白沙古井、新世纪体育文化中心,东邻省财政厅,西望杜甫江阁,是一所百年名校,一直以显著的办学特色和优异的教学质量享誉社会。
学校的前身一一湖南省贫儿院,乃民主革命家黄兴先生于民国元年(1912年)创办。
近一个世纪的风雨沧桑,学校由新中国成立前的贫儿院到之后的完全小学,先后几经更名。
1991年10月8日,为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学校被正式命名为"长沙市天心区黄兴小学”。
学校一代又一代师生始终奉黄兴先生为精神领袖,弘扬"同力共举,传承'兴'火”之精神,践行"无我、笃实”之校训,坚持以"个人幸福、社会责任'民族使命”为教育宗旨,以"成就更好的自己”为教育理念,涌现了以奥运冠军李小鹏为代表的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
学校地处长沙城区经济、文化、体育中心,有着优质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
近年来,在省财政厅、天心区委、区政府和天心区教育局等上级部门大力支持下,学校先后进行了功能室提质改造、学校整体环境提质改造、校园文化建设和设施设备更新,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既有百年老校的历史厚重之感,又具现代学校的世界内涵。
近年来,学校将“成就更好的自己”作为课程建设核心理念,构建关注"我"的自主课程体系,打造学校特色课程,并以特色课程为基石,培养具有黄兴特质的“五有”公民一一特色德育课程《我是黄兴人》,分“黄兴娃爱黄兴”"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行为习惯养成”三大板块,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做有“魂”的人;国学经典课程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做有“根”的人;心育课程则以国学和绘本为载体,引导孩子认识"我”、接纳"我”、完善“我”、超越“我”,并处理好“我”与“我”、“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的关系,做有“灵”的人;快乐体操(健美操)课程提升孩子身体素质,引导孩子向校友李小鹏学习,做有“力”的人;丰富多彩的社团课程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和综合能力,做有“能”的人。
中学历史名校文化建设浅探
![中学历史名校文化建设浅探](https://img.taocdn.com/s3/m/ddac0243852458fb770b5683.png)
的百 年 名校 , 都 有 深厚 的文化 传 承 , 深 邃 的教 育
思想 。 对 历 史名 校进 行探 究 分析 , 找 寻学 校发 展
路径 , 借 鉴传 统教 育思 想 , 是学 校文 化 建设 的重
要 内容 。
一
、
探寻 学校 历史文化建设 的途径
而漫 长 的过 程 ,也 是 学 校文 化 继承 与 发展 的过
此外 , 名校普遍位于城 中心 , 但 由于城市扩容 发展或学校 自身建设 的客观需要 ,常常出现学校
被置换或具有重 要意义的标志性建筑被毁 。这样
程 。学校 教育史 的轨迹是 通过人 及其 活动 , 以及
所 作用 的 “ 物” 表现 出来 。历史名校普遍设 有校史
了他们 大部分 时间。 表面看 , 教 师备课 、 教学 、 批 改
化建 设 主题要 符合 社会 主 义核 心价 值 观这个 原 则 。学校文 化价值 观必须符合 国家 主流价值观 , 党 的十八 大 以社会 主义核心价 值体 系为基础 , 以 “ 三个倡导 ” 为主要 内容 的社会 主义核 心价值观 ,
学校历史 、校情进行制度创新 。制度 建设的价值
取向, 是学 校秩 序 、 管 理效 率 与道 德教 育 三者 的
结合 。制度建设 的模块 , 包括课程管理制度 、 教学
管理制度 、 学生管理制度等 内容 。在此基础上 , 学 校还要制订诸如《 岗位职责》 《 教学常规实施意见》 等规范性管理文件 , 完善学校 的制度建设 。 二是 教育教学体 系的建设 。教育教 学是学校 工作的主要 内容 , 师生之 间的教与学等活动 , 占据
管理 论 坛
长沙百年名校形成之因及作用探析(清末民初)
![长沙百年名校形成之因及作用探析(清末民初)](https://img.taocdn.com/s3/m/c475bf09bed5b9f3f90f1c7d.png)
基金项 目:2 1 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 究项 目“ 00 湖湘文化 中教育资源开发研究” 1C 9 0 [0 0 5 ] 作者简介 :莫 志斌 (9 0)男 , 1 5一 , 湖南益阳人 ,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 博士生导师。
7 4
业 的课 士 教育模 式 向近 代学 校 教育模 式 转 型 , 由以 得到 官方 的正 式 承认与 推行 ,这是 中国正 式 开始 近 培 养 人仕 为 目标 的空 疏 之 才 到培 养 有 宏 大 志 向、 有 代 教 育 的标志 。在废 科 举 、 兴学 堂 的大气候 下 , 南 湖 实 学 的真 才转变 。此时 新式 教 育 的推广 者 和热 心倡 掀 起 中小 学兴 学热 潮 。长 沙百 年名 校雨后 春 笋般 纷 导 者呈 现 多层次 化 :在 职官 员 、本地 士 绅及 维新 人 纷涌现( 除长沙市第一 中学在 11 92年创建外 )明德 :
沙市第 一 中学 )妙 高峰 ( 十一 中 )福 湘 ( 、 市 、 长沙 市 十 育 , 虽然变法失败使教育成果受 到损害, 但因其所形
中, 电子职专 )艺芳( 今 、 长沙市 田家炳实验学校 )行 成的教育近代化思想的暗流不可逆转。中学教育抓 、 紊( 市七中)兑泽( 、 长沙市六 中) 1 多所 。更为罕 住了第一次建校兴学的历史机遇。 等 O
21 0 2年 5月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J u a f E u ai n l S in e o n n No ma i e s y o r l o d c t a ce c f Hu a r lUn v ri n o t
Vo . l NO 3 11 . Ma ,02 y 2 1
教育的独特现 象是 百年老校居 多, 而明德 、 长郡 、 广益( 湖南师范 大学附属中学)周 南、 今 、 雅礼、 南省公立 高等 中学堂( 长沙 湖 今
试论百年名校文化在当代教育校本发展中的价值
![试论百年名校文化在当代教育校本发展中的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a34100a0d0d233d4b14e69fb.png)
试论百年名校文化在当代教育校本发展中的价值作者:黄树生来源:《中国教师》2010年第05期所谓“百年名校”,笔者从学校文化的视角剖析,应该是具备下列六项基本条件的老牌且著名的教育机构:①创办于清末民初,即办学历史百年以上或接近百年,②实施新学课程教育,课程体系呈多元性,③长期以来由教育家治学,教育有效;④各级各类卓越人才辈出,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有杰出贡献;⑤教育文脉绵延至今,办学文献和历史人文景观维护较好,⑥在教育界有良好的知名度,是一个地区的文化标识。
严格地讲,百年名校是指在清末民初实施新学课程教育的学堂,包括从官办或私立书院转制西学的学堂。
区别于“旧学”,作为教育制度的“新学”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新式学堂结构,一是新式西学课程。
研究百年名校课程文化的发展历程,非常有必要了解一些关于近代教育史的内容。
一、清末民初时期的无锡新教育之盛“东南财赋地,江浙人文薮。
”无锡是吴文化的发源地,历来钟灵毓秀,人文荟萃,读书之风久盛不衰。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即有庠序之设。
西汉开始,民间逐步广设私学。
北宋年间,无锡县、江阴县和宜兴县相继建立县学,官办或私立之书院林立。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东林遗风被千古传诵。
据史料记载,无锡自宋熙宁六年至清嘉庆六年(1073—1801),有8人考上文状元、540人进士题名(明、清两季400人)、1234人中举,无锡县学文庙前曾立过“一榜九进士”“六科三解元”。
等旌表牌坊,可见无锡崇文兴教之一斑。
随着清末“自强运动”(或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风起云涌,无锡迎来了废科举、兴新学的历史性教育改革新高潮。
徐寿、华蘅芳、薛福成、荣德生等爱国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提倡兴办实业、创设新学、启迪民智、培育人才、振兴中华。
让后人倍感自豪和兴奋的是,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冬、早在光绪皇帝下《明定国是诏》正式宣布变法之前四个多月,无锡县举人杨模。
等在城中上寿禅寺集资募捐创办“竢实学堂”(今无锡市连元街小学前身),自任总理(校长),聘数学家华蘅芳为总教习,首创无锡新学之先河。
民国时期湖南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
![民国时期湖南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e56259ec700abb68a982fb74.png)
民国时期湖南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株洲工学院学报 2003年1月彭平一从中华民国成立到湖南和平解放,湖南高等教育经历了一个由分散到集中,从粗放型到集约型发展的整合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湖南近代教育传统的作用、湖南经济和政治发展的状况,导致了湖南高等教育若干的特点。
1912年,蔡元培在北京主持召开了中央教育会议,制定了壬子学制。
这一学制系统规定:高等教育只有大学一级,分预科和本科,共6年或7年。
与之并行的有高等师范学校(预科和本科)和各类专门学校(预科和本科)。
[1]这一学制形成后,实行了10年之久,其间虽稍有修订,但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壬子癸丑学制的颁行以及由此引起的全国教育改革热潮,对湖南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辛亥革命前夕,湖南有高等学堂7所,另外加上一所中学堂附设的专修科,各类高等学堂的学生总数为1432人。
[2]壬子学制颁布后,这些学堂都改称为大学或学院或专科学校。
在原有基础上,适应湖南当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又创立了一批公立和私立的高等学校。
这些高等学校中规模较大的有:由清末高等实业学堂改称的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1916年由省立甲种商业学校改建的公立商业专科学校、1912年建校的私立达材法政专门学校。
根据1922年的调查资料,工专有学生740人,商专有学生约500人,达材法专有学生490人。
[3]其他公私立大学学生人数均在百人上下。
[3]估计当时湖南全省大学在校学生约为2000-2500人左右。
、这一阶段湖南高等教育发展最大的成果是湘雅医学专门学校的成立,它是我国第一所引进外国现代医学、中外合办的西医高等学校,也是20世纪湖南存在时间最长的高等学校(1914——2000)。
[4]辛亥革命后,湖南督军谭延积极推行兴教办学。
胡美和颜福庆创办新式医科大学的想法得到了谭延闿的积极支持。
1913年7月,由谭延闿主政的湖南省政府与美国雅礼会草签了合作创办湘雅医学专门学校的契约,并成立了由双方人士组成的学校管理机构,即湘雅医学会董事部。
长沙百年老校创立之初的教育经费与师资聘用问题微探——以部分名校为研究对象
![长沙百年老校创立之初的教育经费与师资聘用问题微探——以部分名校为研究对象](https://img.taocdn.com/s3/m/98a9ac1c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3b.png)
长沙百年老校创立之初的教育经费与师资聘用问题微探——以部分名校为研究对象邓文池【摘要】长沙百年老校创立发展的悠久历史是中国教育界的奇葩,对其创校、治校、办学、育人等经验或模式的学习和探索,也一直是教育界研究和关注的重点.长沙百年老校大都创立于清末、发展于民国、大成于新中国建立之后,历经坎坷却又成绩斐然,特别是其创立之初的师资聘用和教育经费问题,对近现代教育事业仍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私立学校的发展有极大的借鉴和启示作用.【期刊名称】《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年(卷),期】2012(011)003【总页数】5页(P81-85)【关键词】长沙;百年老校;创立初期;教育经费;师资聘用【作者】邓文池【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湖南长沙41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51近代以来,“湘省士风,云兴雷奋”,湖南教育更是走在全国各省的前列。
长沙作为湖南的首府,在湖南近代教育的发展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晚清亘古动乱的时局中,长沙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区域优势继续着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滥觞;以“若道中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的悲壮情怀续写着“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的踉跄之歌[1]。
纵观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历程,全国的百年老校多已消逝在历史的云烟中,惟有古都长沙保存了大部分历史的遗迹,继续高举着百年老校的大旗,并开创了辉煌灿烂的未来。
这些老校有:明德、长郡、广益、周南、雅礼、湖南省公立高等中学堂、妙高峰、艺芳、行紊、兑泽等10多所,等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些百年老校中,有不少如今是湖南甚至全国的名校。
它们继续秉承着优良的教育传统,以其独有的教育方法和育人理念,饮誉全国。
在盛赞和褒扬的溢美之词背后,这些百年老校又有着怎样的艰难曲折历程呢?本文拟以这些百年老校中的部分个例,探讨长沙百年老校在创立之初的师资聘用和教育经费问题,借以展现这些百年老校荣耀背后的艰辛与沧桑。
甲午战争结束后,先进的湖南人很快认识到奋发图强改革教育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沙百年名校形成之因及作用探析(清末民
初)
摘要:湖南素被冠以教育大省之称,孕育了代代勤勉不倦的湖湘学子,而省会长沙中学教育在全国享有盛誉。
长沙中学教育的独特现象是百年老校居多,而明德、长郡、广益(今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周南、雅礼、湖南省公立高等中学堂(今长沙市第一中学)又是百年老校中的名校。
百年名校出现于长沙既有时代的机遇,也有各种内在因素的综合作用。
他们对湖南教育事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极大。
关键词:清末民初;长沙百年名校;形成原因;作用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124(2012)03-0074-07
长沙,这座古老名城是点缀湘江的一颗璀璨明珠。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之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就坐落于城西的岳麓山下。
湖南素被冠以教育大省之称,孕育了代代勤勉不倦的湖湘学子,而省会长沙中学教育在全国享有盛誉。
翻开中国历史的画卷,会发现一种独特现象:近现代中学教育中,百年老校并不多,而长沙就有明德、长郡、广益(今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周南、雅礼、湖南省公立高等中学堂(今长沙市第一中学)、妙高峰(市十一中)、福湘(长沙市十中,今电子职专)、艺芳(长沙市田家炳实验学校)、行紊(市七中)、兑泽(长沙市六
中)等10多所。
更为罕见的是:前6所是百年老校中的名校。
如今,这些名校均办学特色鲜明、教学质量一流。
无论是办学规模,还是在培养人才等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在全国有口皆碑。
百年名校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长河中曾饮誉全国。
为什么这么多的百年名校能够出现于长沙?百年名校对湖南文化教育的发展又有何推动作用呢?
一、抓住有利于建校兴学的历史机遇
湖南的中学教育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南州中学(湖南最早的现代中学堂)成立到建国前夕,湖南普通中学特别是私立中学发展迅速,全省有321所中学,其中高中97所,初中224所,学生共11.5万余人。
本文所重点探讨的6所百年名校都诞生于20世纪初,可谓湖南中学教育界的元老。
这些名校的产生在于紧紧抓住了有利于建校兴学的两次历史机遇。
一是,湖南在维新变法开展时就引进了新式教育,虽然变法失败使教育成果受到损害,但因其所形成的教育近代化思想的暗流不可逆转。
中学教育抓住了第一次建校兴学的历史机遇。
所谓教育近代化是与几千年来自给自足的封建农业经济基础和专制政体相适应的传统教育,逐步向与近代大工业生产和资本主义发展相适应的近代新式教育转化演变的历史过程。
甲午战败后,湖南世风由夜郎自大到笃实求变,谭嗣同深有体会:“光绪二十一年,湘军与日本战,大溃于牛庄。
湖南人始转侧豁寤,其虚骄不可向迩之气,亦顿绥矣。
”湖南在维新时期成为“全国最富朝气之一省”,掀起了一场规模宏大的兴学热潮:建立新式学堂、变通全省书院章程、增设新
式学科。
使湖南教育由传统的八股举业的课士教育模式向近代学校教育模式转型,由以培养人仕为目标的空疏之才到培养有宏大志向、有实学的真才转变。
此时新式教育的推广者和热心倡导者呈现多层次化:在职官员、本地士绅及维新人士。
且各主流阶层的关系较为融洽,这是当时湖南推广新式教育的特色,也是有利条件之一。
光绪二十年(1894年),湖南学政江标提倡新学,他与当时长沙颇有势力的主流士绅有师生情谊。
王先谦虽然思想保守,但也主张学习西艺。
江标与当时维新人士谭嗣同、樊锥、唐才常等的关系也很好。
康有为在1898年上光绪《请开学校折》,特别提到中小学的教化之用,他认为“小学中学者,教所以为国民,以为己国之用,皆人民之普通学也”。
新旧两派在是否推广新式教育的大方向上暂时能达成了一致。
然而,围绕“中学”、“西学”和“体”、“用”,新旧两派已争论不休,在如何推广等具体操作问题上出现了分歧。
此时传统教育似乎又死灰复燃,有独占鳌头之势。
但教育近代化历程一旦开启,就如洪水猛兽般不可遏制。
台湾著名学者张朋园也说:“变法失败,新政虽告消减,惟西式教育得以继续。
”新式教育已是一股伏流在暗自涌动,就等着有朝一日教育闸门的开启。
二是,清末“新政”为新式教育盖上了合法印章,为湖南新式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外在有利时机。
中学教育抓住了建校兴学发展的第二次历史机遇。
湖南新式教育从开启到受挫,都在很大程度上受政治时局的牵连。
没有高层领导层的支持,湖南官绅兴新学之路将举步维艰。
1 896
年,历任学政、刑部侍郎的李端菜上呈《请推广学校折》,要求“自京师以及各省府州县皆设学堂”;京师大学堂第一管学大臣孙家鼐也于1898年上奏《议覆开办京师大学堂折》,重议开办京师大学堂。
部分朝廷命官要求推广新学,为变法时湖南教育近代化营造了有利的政治环境。
变法的失败,教育举措遭到官方扼杀。
清廷并非痛恨推广新学,只是新学受到了变法的牵连。
然而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清朝统治可谓摇摇欲坠,当局被迫调整施政方针,废科举、兴新学的潮流再也不能遏止了1 1901年9月4日,慈禧太后在西安发布兴学诏书,“除京师已设大学堂,应行切实整顿外,著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改设大学堂,各省及之隶州则均改设中学堂 (1902)
在长沙人张百熙主持下,清廷颁布了第一个系统的学制文件《钦定学堂章程》,制定“壬寅学制”;在此基础上修订的《奏定学堂章程》,推行“癸卯学制”;1905年政务部奏请建立教育行政机构学部。
清末“新政”规定了教育宗旨、制度和行政机构等,新式教育在名义上得到官方的正式承认与推行,这是中国正式开始近代教育的标志。
在废科举、兴学堂的大气候下,湖南掀起中小学兴学热潮。
长沙百年名校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除长沙市第一中学在1912年创建外):明德中学、长郡中学、惟一学堂(现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周南中学、雅礼中学分别创办于1903年、1904年、1905年、1905年、1906年。
到1909年,全省中学接近50所,居于全国第二位。
虽然湖南新式教育相对于京津和沿海地区“起步晚,但速度快”。
“新政”使得湖南教育以新的面貌重新起步,“进入第一轮加速期”。
二、汇合各种内在因素形成合力效应
纵观当时背景,可以说中国的很多地区拥有相类似的办学条件。
而长沙在当时只是一个省会城市,政府的政策支持远不及中国政治核心地带的京津地区;在经济上与沿海发达城市相比也望尘莫及。
可为什么长沙能够出现这么多所百年名校?显然,长沙中学教育由于汇合了各种内在因素,形成了合力效应,从而使名校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