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马建华版现代自然地理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现代自然地理学答案
现代自然地理学答案【篇一:现代自然地理学考试答案(2014) 2.doc 39道题】t>1、试述地表环境分异的规律及其成因.答: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存在着一定的分异规律。
所谓地域分异规律,是指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及其组成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规律,即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及其组成要素,在空间上的某个方向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方向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和有规律的变化。
(1)纬度地带性:由于太阳辐射随纬度不同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导致地球表面热量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变少,因而产生地球表面的热量分带: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表13-2)。
由于这些热量带平行于纬线呈东西向分布,并且随着纬度的高低呈南北向的交替变化,故称之为纬度地带性。
(2)干湿度分带性:全球陆地降水量的89%来自海洋湿润气团,而海陆间的水交换强度越深入内陆越弱,因此导致了大部分大陆上的干湿度由海岸线附近向大陆内部发生规律性的变化:沿海地带比较湿润,向内陆逐渐变干燥。
简言之,由于海陆分布导致的干湿度由海向陆的带状分布规律,就称为干湿度分带性。
(3)垂直带性: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大,气温逐渐降低,降水也呈现出一定的变化,因而导致了气候、植被、土壤和自然景观呈现出垂直方向上的带状分布与变化,这就是垂直带性。
简言之,垂直带性就是自然景观随海拔高度而呈现出的带状分布与变化规律。
(4)构造—地貌成因的地域性分异:由于构造及构造运动,形成了不同的地貌单元与景观,例如,高原、盆地、山地、丘陵、平原等。
由于发生学上的一致性,各个构造—地貌单元内部自然环境具有相对一致性,而各个构造-地貌单元之间却有比较大的差异。
如青藏高原内部的寒旱特征,与周围地区均不相同,构成了自身的特殊性。
因此在自然区划中,单独划分为一个大区。
由于构造—地貌分异造成的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叫做构造—地貌成因的地域性分异。
(5)具有地方气候背景的地域分异:地方性气候也会引起地表环境的空间分异。
例如,湖泊及其周围气温变差比较小,湿度比较大;而向外围气温变差逐步增大,湿度降低。
王建《现代自然地理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自然地理学与人类环境)
第1章自然地理学与人类环境
未来地理学家应该具备的素质。
答:地理学的发展以及日益增长的社会、经济发展对地理学的需求,对地理学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地理学家要跟上学科发展的步伐,满足社会、经济提出的新的需求,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与能力:
(1)一个视野
即要具备全球的视野。
要善于从全球的角度,用世界的眼光来审视和研究地球表层环境以及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要把地球表层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察和研究。
即使研究一个区域或者地方,也应该把区域和地方置于地球表层环境的整体框架下进行。
(2)两个基础
指要具备宽广的文理工融合的学科基础和厚实的地球系统科学专业基础。
(3)三种技术
指要熟练掌握地理观测、调查与信息获取的技术,地理实验与分析的技术,以及地理综合与集成的技术。
(4)四个观念
指要树立人地相互影响的观念、区域相互联系的观念、圈层相互作用的观念,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5)五种能力
指培养多学科交叉、多要素融合的能力,多视角观察和多维度分析的能力,多尺度分析
研究的能力,多种方法合理使用和集成的能力,应用地理学理论、方法与技术服务社会和经济的能力。
现代自然地理学绪论思考题答案
现代自然地理学绪论思考题答案自然地理学第一次作业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专业一、简述地理系统垂直范围的划分依据。
答:主要依据有三点:1.对流层顶是大气圈物质组成和物理性质发生明显分异的界面之一,对流层顶以下的大气圈部分对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有重要影响。
根据大气圈气体成分、温度和气压的垂直分布状况,自上而下可将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逸散层等五个次级圈层。
2.陆地表面以下5—6km处是沉积岩分布的下限。
根据成因的不同,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3.在对流层顶至沉积岩石圈底部之间的范围内,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
可根据太阳辐射的能量强弱来划分。
二、试分析自然地理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特征。
1.物质组成:第一是大气圈的对流层,主要由氮气、氧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等组成。
第二是水圈,包括分布在地表、地下及大气中的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其主体是海洋。
第三是生物圈,它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活动区域的总称。
第四是沉积岩石圈,它是岩石圈的一部分,主要由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组成。
2.结构特征:(1)分层性:自然地理系统的结构表现为分层性或者说是圈层性,这是由于地球本身的圈层性特点所决定的。
分层性是自然地理系统最普遍的结构特征。
(2)交织性:自然地理系统的四个基本组成部分相互重迭、相互渗透,彼此交织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
(3)集中性:海陆表面特别是陆地表面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直接接触的部分,各种物质的相互作用和交换,以及能量的转换在这里最为活跃。
(4)综合性:综合性是自然地理系统结构的基本特征。
任何一种自然地理现象都是多种自然地理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特别是大范围的自然地理系统其综合性更为强烈。
(5)差异性:在地球表面的不同地区,由于种种自然要素的差别,形成不同结构的自然地理系统,从而产生了地域差异现象。
可见自然地理系统结构的综合性与差异性特征的统一,也决定了自然地理现象的复杂多样性。
《自然地理学》课后复习思考题
绪论1.简述地理系统垂直范围的划分依据。
2.试分析自然地理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特征。
3.自然地理学解决的主要科学问题是什么?4.自然地理学在地理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5.在自然地理学研究中应注意什么问题?6. 试述现代自然地理学的显著特征和发展趋势。
第一章地球1.简要回答太阳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
2.太阳系中九大行星围绕太阳运动有哪些共同特征?3.日食和月食是如何形成的?4.简述月球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
5.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有什么重要的自然地理意义?6.地球自转对自然地理系统有哪些重要影响?7.地球公转对自然地理系统有哪些重要影响?8.什么是恒星年、回归年?为什么目前采用回归年计年,而不采用恒星年计年?9.简述地球圈层构造及其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
第二章地壳1.试说明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在成因、分布、物质组成、结构和结构方面的特点。
2.试说明岩相变化、地层接触关系与构造运动的关系。
3.地质构造在外力配合下可形成哪些构造地貌类型?4.怎样确定岩层的产状?5.在野外怎样判断断层的存在?6.构造板块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试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成因。
7.板块边界有哪几种类型?它们分别可形成哪些地貌类型?8.震级与烈度有何差异与联系?火山活动对自然地理系统和人类活动会带来什么影响?9.地质年代单位和地层单位之间有何对应关系?10.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的地壳演变和生物演化各具什么特征?生物的演化与地壳演变有何联系?11.简述内动力因素影响自然地理系统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三章大气和气候1.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有何特点?2.什么是辐射平衡?地气系统辐射平衡随纬度怎样变化?3.什么是热量平衡?地面热量平衡的方程是什么?4.何谓干绝热减温率和湿绝热减温率?说明它们的区别和原因。
5.试述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特点和原因。
6.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和摩擦力对大气中气流的形成有何作用?7.“三风四带”是怎样形成的?8.季风是怎样形成的?9.大气中水汽凝结的条件是什么?10.降水是怎样形成的?世界年降水量分布有何特点?11.说明锋的类型和天气特征。
(完整版)自然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完整版)自然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一章地球1. 宇宙的天体分为哪几种?P5答: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云等。
2. 太阳系包含哪八大行星?可分为哪两组?P6答:地组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体积小,密度大,自转速度快,卫星数少)木组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体积大,密度小,自转速度快,卫星多)3. 度量天体距离的单位?P9答:天文单位:14960×410千米,光年:94600×810千米。
4. 行星的运动特征。
P6(1)所有行星的轨道偏心率都很小,近乎圆形(2)各行星轨道面都近似位于一个平面上对地球轨道面即黄道面的倾斜也都不大(3)所有行星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除金星和天王星外其余行星自转也自西向东(4)除天王星外其余行星的赤道面对轨道面的倾斜都比较小(5)绝大多数卫星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其轨道面与母星轨道面也比较接近(6)绝大多数卫星包括土星环内,公转方向均与母星公转方向相同5. 简述地球自转的意义。
P15-16答:①地球自转决定了昼夜的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一昼夜的节奏;(节奏)②由于地球自转的结果,所有在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偏移)③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时差)④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地球体发生弹性变形,在洋面上则表现为潮汐。
而地球自转又使潮汐变为方向与之相反的潮汐波,并反过来对它起阻碍作用;(潮汐)⑤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例如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大陆漂移、地震、潮汐摩擦、洋流等现象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流体运动)⑥当地球自转加快时,离心力把海水抛向赤道,可以造成赤道和低纬区的海面上升,而中高纬度区海面则相应下降。
6.什么是黄赤交角?其地理意义?P17答:地球自转产生的赤道面与地球公转产生的黄道面之间的夹角为黄赤交角,为23度27分。
现代自然地理学考试答案
现代⾃然地理学考试答案《现代⾃然地理学》考试试卷⼀⼀、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计20分)1、回归线2、分⽔岭3、⽯环4、⼭⾕风5、副热带6、⾷物⽹7、⽓旋、反⽓旋8、⼟壤腐殖质层9、冻融作⽤10、⽓压梯度⼒⼆、简答题(每题5分,共计40分)1、试述⾃然地理学与地质学、⽣物学、⽔⽂学、⼤⽓科学等学科之间的关系。
2、简述世界地震带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3、试述⾏星风带的成因机制。
4、试述地球表⾯⼲湿度的空间变化规律,并说明其成因。
5、画图并简述⽣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路径。
6、简要说明碳在地球表层环境中的循环。
7、简述⼟壤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8、简述影响⼟壤发育的主要因素及其对⼟壤发育的影响三、分析题(每题8分,共计24分)1、试分析地球的⼤⼩、形状、运动及⽇地距离对地球表层环境的影响2、假如太平洋消失,亚洲的环境将会发⽣什么样的变化?3、假如没有青藏⾼原,中国的环境格局将会是个什么样⼦?四、计算题(每题8分,共计16分)1、全球的海洋年蒸发量为420⽴⽅千⽶,年降⽔量为380⽴⽅千⽶;全球⼤陆年蒸发量为70⽴⽅千⽶,年降⽔量为110⽴⽅千⽶。
如果不考虑⼟壤湿度的变化,试计算全球年⼊海径流量,并写出陆地⽔量平衡、海洋⽔量平衡和全球⽔量平衡⽅程式。
3、在某⼀灌丛草原⽣态系统中,只有兔⼦和狼两种动物,构成了灌丛草地——兔⼦——狼这样⼀个⽣物链。
假设这⼀灌丛草原的净初级⽣产量为每年210000千克,每只狼每年⾄少要吃350千克⾁,并且狼只以兔⼦为⾷。
按照林德曼百分之⼗定律,这⼀灌丛草原系统最多能养活多少只狼?卷1套答案要点⼀、名词解释1回归线:⼀年中地球表⾯太阳直射的南北界线。
2分⽔岭:两个流域之间由地⾯最⾼点连接组成的⼭岭⾼地。
3、⽯环:由于融冻作⽤形成的由⽯块或者砾⽯组成的环状地貌。
4、⼭⾕风:由于⼭坡与⾕地受热与冷却的速度不同,⽽产⽣的⽩天吹向⼭坡,夜晚吹向⾕地的风。
5、副热带:位于热带两测由下沉⽓流控制的⽓候⼲燥的地带。
自然地理学思考题及其答案
自然地理学思考题及其答案自然地理学课程复习思考题1、地球的概念及总体结构特征?答:地球是一个由不同成分、不同状态的物质构成的具有同心圈层状构造的球体。
地球构造分为内部与外部构造,内部构造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外部构造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2、地球表面的垂直起伏特征参数?答:地球表面以海平面为界分为了大陆和海洋两个大的地貌单元。
(一)大陆多数陆地的高度在1000m以下,陆地的平均高度大致为875m,陆地的极限高度是8844.43m;(二)海洋多数海洋的深度在3000~6000m,海洋的平均深度大致为3800m,海洋的极限深度是11034m。
3、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答:①、具有各种自然现象发生和发展的基本能源——太阳的辐射能和地球的内能;②、三态物质并存并相互作用;③、形成了特有的物质和形态;④、这里的各圈层进行着强烈的能量和物质的交换和循环;⑤、各种自然现象具有强烈的区域性特征;⑥、地表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
4、矿物按颜色和成因可分为哪几类?答:a. 原生矿物(由岩浆冷凝或结晶作用形成的矿物。
)b. 次生矿物(地表及近地表条件下,物理化学作用对原生矿物改造形成的新矿物。
)c. 变质矿物(由变质作用(地壳运动或岩浆活动引起的高温高压和热液)将原有矿物改造成的新矿物。
)其外,按固体矿物内部构造不同可分为a. 晶质矿物b. 非晶质矿物。
5、矿物的肉眼鉴定特征有哪些?答:矿物的形态(柱状、针状、片状、板状、粒状和球状)、矿物的光学性质(颜色、条痕、透明度和光泽)、矿物的力学性质(主要有硬度、解理、断口和弹性等)。
6、石英和方解石的主要区别?7、正长石和斜长石的主要区别?8、岩石的依据其成因的分类和相应岩石的构造?答:岩石依据其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其各自的组成和构造如下:1)岩浆岩。
概念:由上地幔的高温炙热熔融物质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或结晶形成的岩石。
矿物组成: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
2025版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一轮复习地理课时规范练29植被含答案
2025版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一轮复习地理课时规范练29植被含答案课时规范练29植被(2023·山东青岛三模)侧柏易发芽、侧根多,耐干旱、耐瘠薄。
太行山南麓低山丘陵区生态环境恶劣,侧柏是当地主要的造林树种。
选取当地海拔与坡度相近的四地进行研究。
下表示意四地侧柏林的冠层结构。
据此完成1~3题。
1.与枯落物厚度呈明显正相关的是()A.植被郁闭度B.种植密度C.平均胸径D.平均树高2.四地中,人工林综合效益最低的是()A.①B.②C.③D.④3.为充分发挥人工林防风滞尘、保持水土的生态功能,提升林地质量效益,该地应()A.提高林木密度B.及时抚育间伐C.适时引水灌溉D.引进优势树种(2023·山东菏泽三模)野杏喜暖,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吐尔根河流域(下图)坡陡沟深,冬季受局地环流影响大,野杏集中分布在海拔1 000~1 800米处,1 300米处野杏种子总数最多。
据此完成4~5题。
4.影响吐尔根河流域野杏在海拔1 000米以下分布较少的主要因素是()A.水分B.土壤C.热量D.光照5.推测吐尔根河流域海拔1 000~1 800米范围内野杏覆盖面积较大的坡向是()A.东北坡B.西北坡C.东南坡D.西南坡(2023·山东聊城一模)苔原主要分布在环北冰洋的大陆沿岸及岛屿上,而距离北冰洋遥远的长白山之巅也分布有这类极地植被,长白山被称为“北极的飞地”。
长白山海拔2 691米,在2 100米的无林地带上,仅有矮小的灌木、多年生草本、地衣、苔藓等,形成广阔的地毯式苔原。
下图示意长白山苔原植被景观。
据此完成6~8题。
6.长白山之巅与环北冰洋大陆沿岸环境的相似之处为()A.地势起伏,坦荡广阔B.长冬短夏,气候冷湿C.土壤肥沃,土层深厚D.冻土浅薄,水系发达7.长白山低海拔地带森林广布,苔原植物仅分布在长白山之巅,造成其分异的主导因素是()A.水分B.土壤C.光照D.热量8.长白山苔原植物植株矮小且呈垫状分布,主要是为了适应()A.强风的环境B.干旱的气候C.贫瘠的土壤D.强烈的光照(2023·广东湛江一模)硬叶常绿阔叶林由硬叶高山栎类植物组成,是由古地中海地区湿热的常绿阔叶林演变而来。
现代自然地理学考试答案
1夏季我国东南沿海的洋流方向是()。
•A、••B、••C、••D、•我的答案:B2有机物质的元素组成主要是()。
•A、••B、••C、••D、•我的答案:D3戴维斯的理论不足之处不包括()。
•A、••B、••C、••D、•我的答案:C4关于湿润地区气候对地貌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A、••B、••C、••D、•我的答案:B5土壤的组成中,矿物质占()左右。
•A、••B、••C、••D、•我的答案:D6地貌与地质环境评估的途径一般不考虑()。
•A、••B、••C、••D、•我的答案:D7根据自然地理学的定义,自然地理学采用()的观点和方法()。
••B、••C、••D、•我的答案:A8下列地区中,硒元素缺乏较为严重的地区是()。
•A、••B、•我的答案:B9地表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没有体现于()方面。
•A、••B、••C、•D、•我的答案:C10地球自转对厄尔尼诺的影响是由()提出来的。
•A、••B、••C、••D、•我的答案:C11一般来说,气候变暖,蒸发作用加强,对温度产生的影响是()。
•A、••B、••C、••我的答案:B12根据板块运动的理论,可以做出预测的是()。
•A、••B、••C、••D、•我的答案:D13下部是岩石,上方是沉积物的阶地类型是()。
•A、••B、••C、••D、我的答案:C14一般来说,地理学家需要的专业基础是()。
•A、••B、••C、••D、•我的答案:C15在干旱地区看不到的是()。
•A、••B、••C、••D、•我的答案:A16洪积扇一般出现于()的出山口。
•A、••B、••C、••D、•我的答案:B17寒武纪代表性的生物种类是()。
•A、••B、••C、••D、•我的答案:D18自()出现以后,地球的原始大气逐渐发生变化,产生了氧气。
()•A、••B、••C、••D、•我的答案:D19喀斯特地貌中的天生桥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B、••C、••D、•我的答案:D20地理学发展的背景与趋势不包括()。
现代自然地理学课后思考题
现代自然地理学课后思考题PPT:现代自然地理学-1概论-2022-Sep1、概要论述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答:研究对象:以地球表层,即自然地理环境为研究对象。
研究内容:将组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起来进行综合研究,阐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间的结构功能、物质迁移、能量转换、动态演变和地域分异规律。
①格局:组成自然环境要素的时空分布;自然环境的空间结构与地域差异;地域综合体/区域的研究)。
②过程:自然过程: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
涵盖:物质迁移、能量转化、水分循环;化学元素的迁移、碳氮循环;光合作用等。
人文自然过程:环境退化、土壤侵蚀、坡地改良利用、城镇化等。
③变化:古环境及近代环境的变化;全球气候变化、环境变化;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碳储量变化等。
④资源:土地资源类型、分布、开发利用与保护;水资源类型、分布、开发利用与保护;生物资源类型、分布、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人文遗产保护;自然保护区规划与管理等。
2、简要说明自然地理学的发展过程及其主要特征答:发展过程:古代地理学时期、近代地理学时期、现代地理学时期。
主要特征:古代地理学时期:●以描述性记载地理知识为主。
早期的记载多是片断性的,中晚期出现不少地理著作,但多缺乏理论体系。
●地理学内部尚未出现学科分化。
早期的学者是百科式的,地理学同其他学科掺和在一起。
●各国的地理学基本上是在本国封闭条件下发展起来的。
世界几个文明古国各自积累了有价值的地理知识。
分别形成:古埃及地理学、古希腊罗马地理学、古代印度地理学、古代阿拉伯地理学和古代中国地理学。
●着重于现象的观察、描述、解释和分类;地理知识积累近代地理学时期:19世纪下半叶以来,探求在概念和过程上独立的地理学的学科地位,产生各种流派,是地理学大发展的时期。
不同学派:区域学派,景观学派,生态学派。
区域学派:●区域地理对揭示地理规律、建立地理学基础、表征地理学特点、确立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的地位有重要意义。
现代自然地理学课后练习及期末复习题.docx
现代自然地理学课后题加复习题第一章二十一世纪的地理学1、【判断题】二十世纪地理学的发展其中之一是从经验的地理学走向实验和实证的地理学。
(J)2、【单选题】关于李吉均院士对现代地理学的看法,说法错误的是(D)。
A现代地理学是全球地理学B现代地理学是建设地理学C现代地理学是统一地理学D现代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3、【单选题】20世纪地理学的发展不包括(C)oA从经验的地理学走向实验和实证的地理学B从定性描述的地理学逐步走向定量分析的地理学C从区域性的地理学走向普遍性的地理学D从站在地表看地表的地理学走向从地表以外来看地表的地理学4、【判断题】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地理学的影响之一是,分析实验技术的发展使得对地表环境的丁莲观测越来越广泛。
(X)5、【判断题】人类经历了一个从依赖适应自然,到修饰改造自然,最后达到相互协调的过程。
这个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理学学科的变化。
(")6、【单选题】分析地理学发展的趋势一般不需要分析(B)。
A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其对学科的要求B国家政策变化的趋势对学科的导向C学科自身的发展趋势D教育发展的趋势7、【判断题】多科学的紧密结合是地理学发展的趋势之一。
(J) 8、【单选题】科学的地理学的主要变化是(C)。
A、从实验、实测到经验B、从分析到描述C、从定性到定量、半定量D、从机制探索到过程研究9、【单选题】自然地理环境所指的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特殊圈层不包括(C)。
A、大气圈B、生物圈C、气候圈D、岩石圈10、【判断题】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是指受到人类间接或轻微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为发牛明显变化的天然环境。
(X)11>【判断题】地理学的视角包括地方的综合、地方间的相互依存、尺度间的相互依存人地相互依存等四12、【判断题】阿努钦曾经提出统一地理学的思想,倡导自然地理学与科学地理学的结合。
(X)13、【单选题】(C)已经成为地理学的性质和特征。
A、独立性B、拓展性C、系统性D、关联性14、【单选题】自然地理学是(D)的核心学科。
【最新整理】中国地理思考题答案
中国地理思考题答案北方地区1、渭河平原的成因?答:内因:断裂下陷外因:渭河冲积而成2、分析松花江水文特征?答:①结冰期长(纬度位置高,冬季漫长,气温低);②有春汛和夏汛(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夏季雨水补给);③河流含沙量小(流域内森林覆盖率高);④流量较大(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丰富,河流补给充足,支流多);⑤以雨水补给为主;⑥水位季节变化大(降水季节变化大)3、沈阳是我国最大工业制造中心,试分析其优势区位条件?答:①附近能源丰富,有抚顺、阜新的煤和辽河油田的石油等②发展机械制造,附近有鞍山—本溪钢铁工业基地③有京哈线、哈大线经过,交通便利;④市场广阔,附近有辽中南工业基地和环渤海工业基地4、辽中南工业基地近几年衰落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有哪些?答:原因:①产业结构单一,不能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②资源枯竭,导致资源密集型企业面临危机,如抚顺、阜新煤炭工业;③技术落后,设备陈旧,产品滞销;④企业体制和机制存在多方面问题;措施:①调整产业结构②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产品换代;③进行体制改革创新;④改善投资环境,吸收外资,参与国际竞争;⑤发展交通。
5、华北平原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治理措施?答:自然原因: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②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③春季蒸发旺盛。
人为原因: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②水污染,浪费严重,利用率低;③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措施:①树立节水意识,节约用水;②建设水利工程,如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③植树造林,涵养水源;④防治水污染;⑤合理调配水资源;⑥发展节水农业,如喷灌、滴灌;⑦提高水价;⑧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⑨人工降雨。
6、淮河易发生洪涝的自然原因?答:①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②中上游支流多,流量大③下游地势低平,无天然入海河道,排水不畅7、华北平原为我国重要棉花基地,评价其气候条件?答:有利: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高温多雨,利于棉花生长,秋季降水少,天气晴朗,利于棉花后期生长、采摘不利:播种期适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8、分析黑龙江、吉林大力推广车用乙醇的益处?答:①节约石油②带动粮食生产和深加工,减轻陈化粮库存的财政压力③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减轻城市大气环境问题9、试分析某大型玉米加工企业在长春投资建厂的原因?答:①位于我国玉米带,松辽平原,原料丰富②交通便利,有哈大线、京哈线③水源充足④相关机械工业发达⑤市场广阔10、东北地区粮食商品率高的原因?答:①黑土肥沃,耕地面积广;②粮食总产量大,人少地多,粮食消费量少;③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11、试分析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自然条件?答:利:①地势平坦②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弊:①多春旱②水资源短缺③土壤多盐碱地和低湿地④旱涝、盐碱、多风沙。
地理课计划课后题目解析和答案解析
地理课计划课后题目解析和答案解析题目1关于世界地图上的经纬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经度线从东向西逐渐增加B. 纬度线从南向北逐渐增加C. 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度线D. 北极点的纬度是90°N题目2关于中国的地理特征,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B. 黄河是中国最长的河流C. 中国的四大高原分别是东北高原、华北高原、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D. 中国的主要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题目3日本多地震的原因是?A. 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B. 火山活动频繁C.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D. 太平洋暖流的影响题目4关于美国的农业分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玉米带主要分布在美国的东北部B. 小麦带主要分布在美国的西部C. 乳畜带主要分布在美国的东北部五大湖地区D. 棉花带主要分布在美国的南部和东南部题目5欧洲西部的主要气候类型是?A. 温带海洋性气候B. 温带大陆性气候C. 热带季风气候D. 亚热带季风气候题目6关于俄罗斯的地形特征,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 俄罗斯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B. 乌拉尔山脉是俄罗斯的最高峰C. 俄罗斯地势东高西低D. 西西伯利亚平原是欧洲最大的平原题目7巴西的主要农作物是?A. 玉米和小麦B. 水稻和棉花C. 咖啡、甘蔗和柑橘D. 香蕉和菠萝题目8关于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砂出口国B. 澳大利亚的煤炭主要分布在西部C. 澳大利亚的石油资源丰富D. 澳大利亚的稀土资源居世界首位。
南开大学22春“选修课”《现代自然地理学(尔雅)》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4
南开大学22春“选修课”《现代自然地理学(尔雅)》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世界大陆的位置将向()偏移A.东B.西C.南D.北参考答案:B2.河水通常是()季节的水量比较多。
A.春B.夏C.秋D.冬参考答案:B3.都江堰位于()。
A.陕西B.甘肃C.四川D.云南参考答案:C4.陆地和海洋相互作用表现突出的地方是岛屿。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Jenny是()的土壤学家。
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参考答案:A6.干洁大气中氮和氧占总体的()A.0.99B.0.8C.0.98D.0.12参考答案:A7.化石燃料的燃烧会释放二氧化碳。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8.柽柳一般生活在中性的土壤中。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9.目前太平洋在逐渐缩小。
()A.错误B.正确10.土地评价的标准不包括()A.土地的限制性B.土地的人适宜性C.土地的湿度D.土地的经济效应参考答案:C11.河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A.降水B.沼泽C.冰川D.湖泊参考答案:A12.生命的起源阶段不包括()A.从无机物到简单有机物B.从简单有机物到复杂有机物C.从复杂有机物到有新陈代谢的蛋白体D.从蛋白体到原核生物参考答案:D13.针叶林对应着()A.淋溶土B.灰化土C.黑钙土D.栗钙土参考答案:B现在地理学新体系的出发点是()。
A.环境B.协调人地关系C.圈层之间作用D.资源的调查参考答案:A15.新疆和南京的经度差()度。
A.10B.20C.40D.50参考答案:C16.海洋性气候的特点是()A.温度小B.云量多C.雾日少D.日照百分率大参考答案:B17.断层中不包括()A.正断层B.逆断层C.斜滑断层D.裂变断层参考答案:D18.B.正确参考答案:A19.生物环境很差的区域不包括()A.荒漠B.冻原C.冰原D.季风海岸区参考答案:D20.石芽是一种地上喀斯特。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21.大气的微量成分含量至少是()A.千分之一B.万分之一C.百分之一D.百万分之一参考答案:D22.()岩石内部有化石。
地理复习思考题(最新整理)
中国地理复习思考题第一章区位和疆界1.简述中国地理位置的基本特征。
2.中国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对自然地带形成有什么影响?3.中国国土包括哪些基本方面?4.简述中国地表结构的基本特征。
5.概述中国ft地格局的地理意义。
第二章自然结构1.为什么中国的旱涝灾害发生频率高,灾情严重?2.中国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对农业发展有何影响?3.中国水资源与人口、耕地及矿产的匹配关系怎样?4.评述中国矿产资源结构与开发。
5.评述中国风景旅游的空间结构。
6.概括中国自然结构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海岸及海域1.简述中国海底地貌的基本特征。
2.中国海洋水文对海岸人类活动有什么主要影响?3.中国海洋资源的主要优势是什么?4.中国海岸带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第四章人口与经济发展1.论述中国人口的基本特征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论述中国土地利用格局与地貌、降水的关系。
3.对比长江与黄河在治理与开发方面的异同点。
4.举例分析中国能源工业布局的特点与依据。
5.论述中国工业布局的特点和发展(可以举例)。
6.论述中国交通布局的特点和前景(可以举例)。
第五章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空间进程1.简述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时空环境。
2.概括中国文化结构的主要特征。
3.论述中国民族文化的区域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4.简答中国各区域文化的特征及其地理因素。
5.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特点是什么?如何受现代化影响?第六章灾害与环境1.为什么中国自然灾害种类多、灾情重、地域差异大?2.中国有哪些环境问题,为什么?3.论述中国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的分布和成因4.中国生态工程布局的重点在哪里,为什么?5.自然保护区对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有什么重要意义?第七章景观与区划1.如何将地域分异理论用于中国自然区划?2.中国三大经济地带划分的意义是什么?3.评述中国经济区划的主要分歧。
4.中国综合区划中如何协调自然与行政边界的关系?第八章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战略理解中国TYIs 战略的主要依据和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简答题1、现代自然地理学发展的特点。
研究管理和保护地球的问题,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前沿领域包括全球环境变化及其响应。
相比于传统的定性描述,现代自然地理学更强调认识变化过程、揭示变化原因、提出管理对策,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运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等新兴技术手段。
2、简述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天然的和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它具有一定的组分和结构,分布于地球表层并构成一个地理圈。
第一章地球名词1、经线:通过地轴的平面和地球表面相交成为圆,其中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弧为经线。
2、经度:某地所在经线与本初子午线之间的角距,即这两个经线平面在地轴上的夹角。
3、岛屿:被海洋所环绕,但面积远比大陆小的小块陆地。
简答题1、地球表面有哪些基本特征?1)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表进行。
2)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同时并存于地表,各界面上的物质相互渗透,三相物质相互转换,形成多种多样的胶体物质和溶液系统。
3)地球表面具有其特有的、由其本身发展形成的物质和现象。
4)相互渗透的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
5)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
6)地球表面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环境。
2、简述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地球自转是确定地理坐标的基础。
2)地球自转决定昼夜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昼夜节奏。
3)地球自转使所有在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
4)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
5)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使地球体发生弹性形变,在洋面上则表现为潮汐,而地球自转又使潮汐变为方向与之相反的潮汐波。
6)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如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3、简述地球的圈层分化并着重介绍地球的外部构造。
原始地球是一个接近均质的物体,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地球圈层的分化过程同整个地球的温度变化密切相关。
放射性元素的辐射能力在地球内部的积累,使那里的温度逐渐升高,因而物质具有可塑性,加上重力的作用,物质便发生分异,逐渐形成性质不同的圈层。
原始地球的铁元素因为温度超过其熔点而以液态出现。
液态铁由于密度大而流入地心,首先形成地核。
压缩功转变为能量又使地球局部增温和熔化。
而物质的对流还伴随着大规模的化学分离。
最后,地球内部就分化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三个圈层。
地球外部构造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三个圈层。
在圈层分化过程中,内部的气体经过“脱气”形成了大气圈。
地球原始大气主要由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组成。
微生物出现后,即开始破坏岩石中的含氮化合物,并将氮释放到大气中。
待到绿色植物出现,植物在光合作用中放出的游离氧对原始大气发生缓慢的氧化作用,使一氧化碳变为二氧化碳,甲烷变为水汽和二氧化碳,氨变为水汽和氮。
光合作用持续进行,氧气又从二氧化碳中逐渐分离出来,最终形成了以氮和氧为主要成分的现代大气。
地球上的水主要是从大气中分化出来的。
早期大气含有大量水汽。
由于温度逐渐降低以及大气中含有大量尘埃微粒,一部分水汽便凝结成液态水降落到地面,然后汇聚在洼地中,形成原始水圈。
彗星的冰物质陨落在地球表面,也成为水的来源之一。
后来,由于水量增加和地表形态变化,原始水圈逐渐演变成为海洋、河流、湖泊、沼泽与冰川形成的水圈。
在原始地壳、大气圈和水圈中,造就存在着碳氢化合物。
后来,原始生物出现并逐渐扩展到海洋、陆地和地层大气中,形成了生物圈。
第二章地壳名词1、地壳:地球硬表面以下到莫霍界面之间由各类岩石构成的壳层。
2、矿物:单个元素或若干元素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定物理化学性质的单质或化合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
3、岩石:造岩矿物按一定的结构几何而成的地质体。
4、岩浆岩:岩浆沿岩石圈破裂带上升侵入地壳冷凝结晶或喷出地面迅速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
5、沉积岩:由成层堆积于陆地或海洋中的碎屑、胶体和有机物质等疏松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
6、层理:岩石的颜色、矿物成分、粒度、结构等表现的成层性。
7、成岩过程:风化、剥蚀与搬运、沉积、成岩。
8、变质作用:固态原岩因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而导致矿物成分、化学结构域构造的变化。
9、地质构造:岩层或岩体经结构运动而发生的变形与变位。
10、褶皱:岩层在侧向压应力作用下发生弯曲的现象。
11、断裂:岩石因所受应力强度超过自身强度而发生断裂,使岩层连续性遭到破坏的现象。
12、板块构造学说:把海底扩张、大陆漂移、地震与火山活动等地质现象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之中,用统一的动力学模式解释全球构造运动过程及其相互关系,是海底扩张假说的具体引申。
13、地震:构造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大地的快速震动。
14、地质年代:在内外动力作用下,地壳的组成、结构、构造及外部形态不免经常发生变化。
一系列变化构成的连续事件可以清晰地反映地壳演化的历史。
通常以地质年代表示这种演化的时间与顺序。
简答题1、沉积岩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基本特征?1)形成过程:原有沉积物不断被后续沉积物覆盖,而与上层水体隔离,有机质在厌氧环境中分解产生各种还原性气体,碳酸基矿物溶解为重碳酸盐,某些金属元素的高价氧化物还原为低价硫化物,软泥中水的矿化度增加,介质由酸性氧化环境变为碱性还原环境,沉积物重新组合形成新的次生矿物,胶体脱水陈化为固体,碎屑物经压缩、胶结作用固结为岩石。
若埋藏很深,还可产生压熔、交代与重结晶作用,使晶体变粗和岩体进一步压固。
2)基本特征:沉积岩具有层理,富含次生矿物、有机质,并有生物化石。
沉积岩具有碎屑结构与非碎屑结构之分。
沉积岩层面呈波状起伏,或残留波痕、雨痕、干裂、槽模、沟模等印模,或层内出现锯齿状缝合线或结核,均属沉积岩的原生构造特征。
2、构造运动的一般特点和基本方式。
1)一般特点:普遍性、永恒性、方向性、非均速性、幅度与规模差异性等。
2)基本方式:①水平运动,即地壳或岩石圈块体沿大地水准面切线方向的运动。
②垂直运动,即块体的升降运动。
3、简述地质构造的类型。
1)水平构造。
水平岩层虽经垂直运动而未发生褶皱,仍保持水平或近似水平产状者,称为水平构造。
2)倾斜构造。
岩层经构造变动后层面与水平面形成夹角时,即为倾斜构造。
3)褶皱构造。
岩层在侧向压应力作用下发生弯曲的现象成为褶皱。
4)断裂构造。
岩石因所受应力强度超过自身强度而发生断裂,使岩层连续性遭到破坏的现象称为断裂。
4、火山活动和地震对地理环境有哪些影响?1)火山的影响:①火山喷发有时引起地震、山崩和海啸,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②一方面形成火岩浆岩,一方面还使一些元素富集形成矿床。
③熔岩流可阻塞河谷,使河水泛滥、河流改道或形成堰塞湖。
④火山灰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可发展种植业。
⑤火山喷发对气温有明显的影响。
2)地震的影响:①破坏建筑物,使房屋倒塌,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②改变地表形态,使地面隆起或凹陷,并产生地裂缝,使地面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
③在陡峭山区,地震可导致山体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并阻塞喝到,形成堰塞湖。
④发生在海底的地震可引起海啸,对沿岸产生巨大冲击,加速对海岸的侵蚀过程和对海岸建筑设施的破坏。
第三章大气和气候名词1、大气:连续包围地球的气态物质。
2、温室效应: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略少于以长波辐射放出的热量,因而地面得以保持一定的温暖程度。
3、水平温度梯度:在等温线图上垂直于等温线方向的单位距离内温度的变化值。
4、辐射逆温:近地面因夜间地面辐射降温而形成的逆温层。
5、露点:湿空气等压降温到饱和的温度。
6、雾:漂浮在近地面层的乳白色微小水滴或冰晶。
7、霾:空气中烟尘等微粒较多导致能见度变坏的现象。
8、大气环流:大范围内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各种气流运行的综合现象。
10、行星风系:不考虑海陆和地形的影响,地面盛行风的全球形式。
11、季风:大陆和海洋间的广大地区,以一年为周期,随着季节变化而方向相反的风系。
12、焚风:气流越山后顺坡下沉,基本上按干绝热直减率增温,以致背风坡气温比迎风坡同高度气温高,从而形成相对干热的风。
13、天气系统:大气中引起天气变化的各种尺度的运动系统。
14、气团:广大区域内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垂直稳定度等物理属性较均匀的大块空气团。
15、锋:温度或密度差异很大的两个气团相遇形成的狭窄过渡区域。
16、气旋:由锋面上或不同密度空气分界面上发生波动形成的,占有三度空间,中心气压比四周低的水平空气涡旋。
17、气候:某一地区多年间大气的一般状态及其变化特征。
18、厄尔尼诺: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水温异常增暖现象。
简述题1、简述大气的组成。
1)干结空气。
指除水汽和杂质外的整个混合气体,主要成分是氮、氧、氩、二氧化碳等。
2)水汽。
3)固、液体杂质。
指大气中悬浮固体杂质和液体微粒。
4)大气污染物。
指由于人类活动影响而进入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
2、试论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特征。
1)对流层。
大气的最底层,空气垂直运动旺盛。
平均高度11km。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主要天气现象都发生在此层,对人类和地球生物影响最大。
2)平流层。
从对流层顶到55km左右,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随高度上升温度不便或微升,大气透明度良好。
3)中间层。
从平流层顶到85km。
温度随高度升高而迅速降低,有相当强烈的空气垂直运动。
4)暖层:中间层顶到800km。
空气密度很小,强烈吸收太阳紫外辐射,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很快增加,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常出现极光。
5)散逸层。
暖层顶以上,上界为3000km左右。
空气极其稀薄,温度随高度升高,地球引力很小,高速运动的分子可挣脱地球引力束缚而逃逸到宇宙空间。
3、简述季风的成因。
季风是由大尺度的海洋和大陆间的热力差异形成的大范围热力环流。
夏季由海洋吹向大陆的风为夏季风;冬季由大陆吹向海洋的风为冬季风。
其他因素如海陆分布的相对位置、形状和大小,行星风带的季节位移、南北半球相互作用和大地形,尤其是青藏高原的作用对亚洲季风的形成均起着关键性作用。
4、局地环流主要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1)海陆风。
滨海地区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晚间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由海陆热力差异引起,影响范围仅限于沿海,风向转换以一天为周期。
2)山谷风。
当大范围水平气压场较弱时,山区白天地面风从谷底吹向山坡,晚间地面风从山坡吹向谷地。
3)焚风。
背风坡气温比迎风坡同高度气温高形成的相对干热的风。
无论冬夏与昼夜,山区都可出现。
5、简述什么是锋?有哪几种类型?温度或密度差异很大的两个气团相遇形成的狭窄过渡区域称为锋。
1)冷锋。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2)暖锋。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3)准静止锋。
很少移动或移动速度非常缓慢的锋。
4)锢囚锋。
锋面相遇、合并后的锋。
6、影响我国的主要气团有哪几个,各有何特点?影响我国的气团多属变性气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