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马建华版现代自然地理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简答题

1、现代自然地理学发展的特点。

研究管理和保护地球的问题,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前沿领域包括全球环境变化及其响应。相比于传统的定性描述,现代自然地理学更强调认识变化过程、揭示变化原因、提出管理对策,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运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等新兴技术手段。

2、简述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天然的和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它具有一定的组分和结构,分布于地球表层并构成一个地理圈。

第一章地球

名词

1、经线:通过地轴的平面和地球表面相交成为圆,其中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弧为经线。

2、经度:某地所在经线与本初子午线之间的角距,即这两个经线平面在地轴上的夹角。

3、岛屿:被海洋所环绕,但面积远比大陆小的小块陆地。

简答题

1、地球表面有哪些基本特征?

1)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表进行。

2)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同时并存于地表,各界面上的物质相互渗透,三相物质相互转换,形成多种多样的胶体物质和溶液系统。

3)地球表面具有其特有的、由其本身发展形成的物质和现象。

4)相互渗透的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

5)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

6)地球表面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环境。

2、简述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地球自转是确定地理坐标的基础。

2)地球自转决定昼夜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昼夜节奏。

3)地球自转使所有在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

4)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

5)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使地球体发生弹性形变,在洋面上则表现为潮汐,而地球自转又使潮汐变为方向与之相反的潮汐波。

6)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如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3、简述地球的圈层分化并着重介绍地球的外部构造。

原始地球是一个接近均质的物体,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地球圈层的分化过程同整个地球的温度变化密切相关。放射性元素的辐射能力在地球内部的积累,使那里的温度逐渐升高,因而物质具有可塑性,加上重力的作用,物质便发生分异,逐渐形成性质不同的圈层。原始地球的铁元素因为温度超过其熔点而以液态出现。液态铁由于密度大而流入地心,首先形成地核。压缩功转变为能量又使地球局部增温和熔化。而物质的对流还伴随着大规模的化学分离。最后,地球内部就分化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三个圈层。

地球外部构造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三个圈层。

在圈层分化过程中,内部的气体经过“脱气”形成了大气圈。地球原始大气主要由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组成。

微生物出现后,即开始破坏岩石中的含氮化合物,并将氮释放到大气中。待到绿色植物出现,植物在光合作用中放出的游离氧对原始大气发生缓慢的氧化作用,使一氧化碳变为二氧化碳,甲烷变为水汽和二氧化碳,氨变为水汽和氮。光合作用持续进行,氧气又从二氧化碳中逐渐分离出来,最终形成了以氮和氧为主要成分的现代大气。

地球上的水主要是从大气中分化出来的。早期大气含有大量水汽。由于温度逐渐降低以及大气中含有大量尘埃微粒,一部分水汽便凝结成液态水降落到地面,然后汇聚在洼地中,形成原始水圈。彗星的冰物质陨落在地球表面,也成为水的来源之一。后来,由于水量增加和地表形态变化,原始水圈逐渐演变成为海洋、河流、湖泊、沼泽与冰川形成的水圈。

在原始地壳、大气圈和水圈中,造就存在着碳氢化合物。后来,原始生物出现并逐渐扩展到海洋、陆地和地层大气中,形成了生物圈。

第二章地壳

名词

1、地壳:地球硬表面以下到莫霍界面之间由各类岩石构成的壳层。

2、矿物:单个元素或若干元素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定物理化学性质的单质或化合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

3、岩石:造岩矿物按一定的结构几何而成的地质体。

4、岩浆岩:岩浆沿岩石圈破裂带上升侵入地壳冷凝结晶或喷出地面迅速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

5、沉积岩:由成层堆积于陆地或海洋中的碎屑、胶体和有机物质等疏松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

6、层理:岩石的颜色、矿物成分、粒度、结构等表现的成层性。

7、成岩过程:风化、剥蚀与搬运、沉积、成岩。

8、变质作用:固态原岩因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而导致矿物成分、化学结构域构造的变化。

9、地质构造:岩层或岩体经结构运动而发生的变形与变位。

10、褶皱:岩层在侧向压应力作用下发生弯曲的现象。

11、断裂:岩石因所受应力强度超过自身强度而发生断裂,使岩层连续性遭到破坏的现象。

12、板块构造学说:把海底扩张、大陆漂移、地震与火山活动等地质现象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之中,用统一的动力学模式解释全球构造运动过程及其相互关系,是海底扩张假说的具体引申。

13、地震:构造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大地的快速震动。

14、地质年代:在内外动力作用下,地壳的组成、结构、构造及外部形态不免经常发生变化。一系列变化构成的连续事件可以清晰地反映地壳演化的历史。通常以地质年代表示这种演化的时间与顺序。

简答题

1、沉积岩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基本特征?

1)形成过程:原有沉积物不断被后续沉积物覆盖,而与上层水体隔离,有机质在厌氧环境中分解产生各种还原性气体,碳酸基矿物溶解为重碳酸盐,某些金属元素的高价氧化物还原为低价硫化物,软泥中水的矿化度增加,介质由酸性氧化环境变为碱性还原环境,沉积物重新组合形成新的次生矿物,胶体脱水陈化为固体,碎屑物经压缩、胶结作用固结为岩石。若埋藏很深,还可产生压熔、交代与重结晶作用,使晶体变粗和岩体进一步压固。

2)基本特征:沉积岩具有层理,富含次生矿物、有机质,并有生物化石。沉积岩具有碎屑结构与非碎屑结构之分。沉积岩层面呈波状起伏,或残留波痕、雨痕、干裂、槽模、沟模等印模,或层内出现锯齿状缝合线或结核,均属沉积岩的原生构造特征。

2、构造运动的一般特点和基本方式。

1)一般特点:普遍性、永恒性、方向性、非均速性、幅度与规模差异性等。

2)基本方式:①水平运动,即地壳或岩石圈块体沿大地水准面切线方向的运动。②垂直运动,即块体的升降运动。

3、简述地质构造的类型。

1)水平构造。水平岩层虽经垂直运动而未发生褶皱,仍保持水平或近似水平产状者,称为水平构造。

2)倾斜构造。岩层经构造变动后层面与水平面形成夹角时,即为倾斜构造。

3)褶皱构造。岩层在侧向压应力作用下发生弯曲的现象成为褶皱。

4)断裂构造。岩石因所受应力强度超过自身强度而发生断裂,使岩层连续性遭到破坏的现象称为断裂。

4、火山活动和地震对地理环境有哪些影响?

1)火山的影响:①火山喷发有时引起地震、山崩和海啸,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②一方面形成火岩浆岩,一方面还使一些元素富集形成矿床。③熔岩流可阻塞河谷,使河水泛滥、河流改道或形成堰塞湖。④火山灰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可发展种植业。⑤火山喷发对气温有明显的影响。

2)地震的影响:①破坏建筑物,使房屋倒塌,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②改变地表形态,使地面隆起或凹陷,并产生地裂缝,使地面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③在陡峭山区,地震可导致山体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并阻塞喝到,形成堰塞湖。④发生在海底的地震可引起海啸,对沿岸产生巨大冲击,加速对海岸的侵蚀过程和对海岸建筑设施的破坏。

第三章大气和气候

名词

1、大气:连续包围地球的气态物质。

2、温室效应: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略少于以长波辐射放出的热量,因而地面得以保持一定的温暖程度。

3、水平温度梯度:在等温线图上垂直于等温线方向的单位距离内温度的变化值。

4、辐射逆温:近地面因夜间地面辐射降温而形成的逆温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