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条条道路通罗马
——浅谈农村中学如何开展作文有效性教学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个重点,同时又是一个难点。农村中学的孩子,更怕写作文。不少农村中学的同行们都感叹:“作文难教!学生基础差,学校条件落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那么,有没有简易可行的方法来改变农村学生作文难的现状呢?我想,办法总是有的。荀子有言:“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只要善动脑筋,学会利用身边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就能减少盲目繁杂的训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降低“要求”,激发兴趣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波特强调,“当师生的互动集中于思维内容时,学生才能获得学习机会,这个课堂上的学生成功率就可能更高”。而要让学生的兴趣“集中思维内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思维内容”必须是学生通过思考能理解的内容。农村中学的孩子起点较低,语言表达能力较弱,教师不妨把作文教学的目标定得低些,根据各阶段的学情,制定相应的计划,逐步提高要求,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那么,如何降低要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其实就是引导学生投入学习。教师通过引导孩子们走进这些情境,去体会生活的美好与丰富,进而形成独特的感受,激发写作欲望。在这一点上,农村学校有着自己的优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处的环境挖掘教学资源,比如优美的自然风光、田间地头的丰收景象、放牛牧羊的生活感受、淳朴好客的乡风、热闹的军坡、公期、祭祖场景……这些都是城市学生难以体验的。教师还可以用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创设情境,讲述自己的一些亲身经历对学生进行感染和启发。可以通过设计同学们喜爱的活动来创设情境,比如课本剧表演,趣味比赛等。另外,还能利用课文中的情节来创设情境,比如写父爱可以
用《背影》中父亲为儿子买桔子的情节创设情境;写友情可以用《羚羊木雕》中万芳替“我”受过的细节创设情境……只要动动脑筋,想想办法,教学资源是无处不在的。
(二)先写好片断,再求成篇。
对于作文基础薄弱的农村孩子,可以运用化整为零的战术,把难度降至他能接受的程度。先让孩子学会围绕一个中心写一段话,把话说完整,把意思说明白。在此基础上教会他如何扩展句子,丰富内容。然后才向写完整的文章过渡。
比如“早上,我背着书包上学去。”这一句如何扩展成段?教师可以加以这样的引导:
这是一个怎样的早上?(天上有朝霞,下着雨的清晨,小鸟在歌唱……)
你怀着什么样的心情?(高高兴兴,无可奈何,迈着轻快的脚步……)
上学的路上你看到了什么?(跳舞的树,正待开放的花,赶往学校的同龄人,卖菜的农民……)
这段你想表达一个怎样的中心?(上学很开心;上学很烦恼……)把段落写好了,再教孩子们连段成篇,这就好比学好了加减乘除才能应对复杂的运算一样,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三)先自由地表情达意,再学会“戴着镣铐跳舞”。
不少农村教师认为学生写作基础太差,作文水平提高很慢,因此习惯于让孩子们背范文,以求快速掌握常见体裁的写作技巧。这样做表面上看起来能够比较快地应付作文,实质上是一种对他人成果的改装和复制,没有真情实感可言。从长远看,这是得不偿失的,这种教学更称不上有效。
华东师大的倪文锦教授认为,“作文教学应强调平时的观察、积累、思考,并鼓励学生用富有个性的语言把自己的思想真实、准确地表达出来”。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注意淡化写作技巧,杜绝背范文的现象,重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像力的培养,让每一个孩子都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心感知真情。在作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不
限制题材,让学生先按照自己的喜好自由作文,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让他们养成表达的习惯和兴趣,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命题作文,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遵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降低作文难度,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他们才会对树上的苹果有渴望。
二、巧用“资源”,创建平台
农村中学的教师常抱怨手头能用的资源太少,不利于作文教学的开展。其实,资源是生成的,条条道路通罗马,我们只要用心,就能因地制宜,摸索出一条有特色的新路子。
(一)提高自身素质,用好“教师”资源。
农村中学缺少图书馆、阅览室,教师本人就要力求成为学生的图书馆和阅览室。为此,农村教师要常常“充电”,加强学习,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储备,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平时可以开展阅读课,通过“读书”的方式将好作品介绍给农村的孩子;可以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写“下水”作文,给孩子们提供对比的案例。当教师本身成为富有特色的教学资源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学校资源匮乏造成的问题。
(二)巧用循环周记,开放评价,形成良性互动。
农村中学的老师很羡慕城市学校多媒体网络教学条件。网络教学实时交流、互动方便的优点确实给作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局面。那么,是不是没有网络,农村学校就无法实现这样的互动呢?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动动脑筋,把网络互动变为“纸上互动”。比如“循环周记”的做法就不失为一种互动的好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将每个班级的学生编成七到八个小组,每个小组六到七人合用一本周记本,轮流写周记。题材不限,师生共同参予评价,其形式类似于BBS和博客的跟帖回复。这种练笔形式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相互学习,有利于形成竞争意识和学习讨论的良好氛围。和网络相比,循环周记可以随时传阅,不受时间、地点、设备的限制,使用更方便,具有明显的优势。
可见,只要善于思考和学习,农村中学一样可以开展有声有色的作文有效性教学。
(三)借助“班刊”和“手抄报”,培养文化氛围。
好的文化氛围能带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农村学校虽然资金短缺,条件落后,但并不影响文化氛围的培养。比如“班刊”和“手抄报”就是很好的作文教学阵地。它的优点是资金需求少,操作简易可行。当孩子们在“班刊”上看到自己的作品、自己的手抄报前围着欣赏的人群时,相信他会对写作更有信心。
三、善选“角度”,注重激励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他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话的意思是说,作为老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加以肯定,孩子就能够按照你激励的方向努力,这样就能更接近你的期望。反之,过多的批评和指责则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形成自卑的人格,不利于孩子的发展。作文教学也是这样。
写作基础较薄弱的农村孩子,本身对写作缺乏信心,更需要教师的鼓励。作为教师,遵循教育规律,理性地看待学生,杜绝揠苗助长的行为,才能让孩子对作文产生兴趣,乐于写作文。另外,要想让孩子爱上作文,还要善于发现孩子作文中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当作文离题时,也许孩子的语言还有值得称道的地方;当语言不够流畅时,它的情感可能有打动人的地方。我们要抓住这些可以表扬的细节,对学生进行激励,让他们鼓足写作的信心,扬长避短,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最终写出好的作文来。在考试中,教师也应该勇于给孩子的作文打高分,以保护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反之,如果对学生的作文水平怀有不切实际的期待,教师必然会产生失落感,“低分”现象就不可避免了。学生得不到激励,会对作文意兴阑珊,久而久之,就会厌恶作文,甚至逃避作文训练。
总之,路是人走出来的,条条道路通罗马。希望农村中学的语文同行们都能够正确看待基础薄弱的学生,正确看待有效性教学,因地制宜,善用身边的各种资源,创造作文教学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