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艺术》读后感及心得(精选多篇)
读《有效教学》心得体会(精选20篇)
读《有效教学》心得体会(精选20篇)读《有效教学》篇1读崔允漷教授主编的《有效教学》后,对于如何如何开展教学,怎样教的有效到怎样教得好,都给了本人很大的启发和指导。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等,这些都是消极的、无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自主性是一种压抑,一种挫伤。
现在,很多老师都知道这样不好,所以学校又针对此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包括“高效课堂”和“翻转课堂”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改善教学环境,我们开始和老师一起学习《有效教学》一书。
《有效教学》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它不像一般理论书籍那样深不可测,而是植根于现实教育,用质朴生动的语言从理论的角度探讨了教学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有效教学。
在本书前言中,作者详细的解说了本书编制的初衷,以及知道教师应该如何使用好这本书。
什么是有效教学呢?书中介绍道凡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
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我思考着,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只有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放弃教学的责任,那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
但加个问号不等于提出一个问题,这样提出的问题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没有什么价值。
通过学习《有效教学》使我认识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应该是学校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追求的基本目标。
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要想做到“有效教学”,首先教师要做一个真实的人,敢于露拙也敢于表现自己。
在听课中我发现老师不好意思在学生面前露拙,殊不知,这是一个误区。
在适当的时候露上一小手,哪怕有着明显的破绽,在孩子们哈哈一笑中,让孩子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和他们一样在许多方面有着这样那样不足的人,孩子们和老师的心理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
《有效教学艺术》读后感
《有效教学艺术》读后感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效教学艺术》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有效教学艺术》读后感1近日,阅读了《教学的艺术与科学——有效教学的综合框架》一书,感慨颇深,让我不由地反思自己。
无论学生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差异,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会学习的快乐,这才是教师的课堂艺术。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一个老师如果能让他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快乐的学习,这样的老师就是一位了不起的老师。
也只有这样的老师,才有资格谈?课堂艺术或谈有效教学的技能与艺术。
课堂之道在于,如何围绕学生的主体,在教师的主导下,发挥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课堂之道在于,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了学生,教师的主导才有了服务的对象。
因此,主导总是围绕主体行动的,一切要遵循?主体的认知规律和成长需求。
教育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让每一个生命得到尊重,让每一个生命精彩绝伦。
怎样才算是尊重生命?我想:尊重生命的前提是相信生命,尊重最鲜明的特征应该是放手。
唯有解放学生,才能生命之花尽情绽放。
这本书为我们指点了迷津,好教育从不会因考试而改变,也不会在考试中败下阵来。
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教育不一定是好教育,但好教育一定会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也许,在课改的初期,会有一些波折,甚至会影响到成绩。
但我相信,最终一定会获得满意的结果。
谁笑到最后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学生是学习的主角,是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目的地。
传统课堂总是视双边关系为圣旨,生怕忽视了教师在师生关系上,教师又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学生的存在。
于是,课堂就成了报告厅,学生多数充当的不过是听众而已。
要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师就要真正确立科学的教学目的观——教学不是教教材,也不是教教案,而是要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学生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应该担负起服务学生发展学生的角色。
只要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就是好教学。
读《有效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7篇)
读《有效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7篇)读《有效教学》篇1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对教师的要求高,对学生的期望高。
而学生又自己却无所谓,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做教师?这是我们经常谈论的话题。
有时我们自己都觉得茫然,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学生。
而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更是陷入了学生累、老师更累的恶性循环中。
一直企盼从这种苦恼中解脱出来。
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和有效的策略。
于是我便细读了《有效教学》这本书,深有感触。
书里的话说得实在,内容非常贴近我们的教学实际,让我对有效与无效、低效教学有了较深的认识。
每一个理论后面都有一个案例,这些案例是真实的,对案例地分析也是客观的,易于接受的。
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本书突出的是一个“效”字,它是针对以往在教学中存在的注重形式、忽视效果的低效乃至无效教学而提出的基本教学要求。
书中有一项大规模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率是大不相同的。
学生对所教内容记住的平均率为:教师讲授5%,学生阅读10%,视听并用20%,教师演示30%,学生讨论50%,学生实践70%,学生教别人95%。
可是就数学课而言,我们实际教学中老师的讲授占用的时间有时达到了95%,而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却很少,学生实践活动,我们现在的课堂仅占20%,学生教别人占的比例就更低了,只有5%,我们还处在主要靠向学生“灌”知识阶段,没有更好的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应处处瞄准一个“效”字,我们的教学也应在“实效”上多下功夫,确保有效,力求高效。
新的学期就要开始了,我想我们应汲取书中的精华,新的学期中,备课讲求实效。
不必过于强调详案,强调完美。
目标明确,重点明确,预设合理,反思及时。
上课注重实效。
不要一味地在道具上、花招上做文章,兜圈子,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课堂实际,切实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适时点拨,有效指导。
作业切合实际。
作业不可太多、太滥或太少,要从有效巩固所学内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具有针对性、应用性、迁移性、层次性,有必做题和选做题,并切实做到“四有四必”(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
《有效教学》读后感15篇
《有效教学》读后感《有效教学》读后感15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效教学》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效教学》读后感1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灰蒙蒙的天色让人的心情也随之平和不少。
闲来无事,便拿起了书柜上学校发给青年教师的书——《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
如今市面上关于教育的书籍有很多,但其质量往往良莠不齐,而内容真正行之有效并能启发个人思考的更是凤毛麟角。
每每想到这儿,内心都会涌现一丝无奈。
习惯性地拍了拍封面上隐约可见的灰尘,便抱着看闲书的心情翻阅起来。
穿越玉米地要比什么?前言一开始便用了这样一个关于有效性的隐喻。
独特的开场吸引了我的眼球——速度、收益和安全。
我仔细地翻阅着,作者从企业竞争的三要素入手,引出有效教学的三个方面: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增进学习效果的教学,提升学习体验的教学。
正如俄罗斯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所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我想,这句话用在余文森老师主编的这本书上一点儿也不夸张。
因为光是阅读了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便让我受益匪浅。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道:“你们一定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很好地记住了规则、定理、公式、结论,但是却不会实际运用自己的知识,有时候还简直并不理解他背会的东西的内容实质是什么。
”对于现在教高段数学的我,这句话显得真实而贴切,这也是我教学过程中一个苦恼的地方。
而余老师则根据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个理论,用‘创设直观停靠点’的方法轻松解决了这一问题。
语言的形象化,图像的形象化,动作的形象化三个方面便是创设直观停靠点的具体做法。
其中有两点做法也是我们平日里教学时有所涉及的。
语言的形象化是将一些抽象的语义代码转化成一幅幅鲜明而简洁的画面。
可以运用比喻、拟人、谚语、实例、夸张、排比、幽默等方式,化难为易,提高学习的效率。
《有效教学》读后感精选15篇
《有效教学》读后感《有效教学》读后感精选15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效教学》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效教学》读后感1这几天我读了《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一书,全书分为怎样问课和怎样评课两篇,每一篇又分为五章,我最感兴趣的是第二章“问课要问学生。
”古语有云,“教学相长”,教师只有经常倾听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才能逐步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摒弃“教师本位”的自觉意识,实现教学观念的彻底改变。
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问学生”便于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问学生也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最好的信息反馈随着新课程对学生评价与方式的转变,教师对学生的询问,也要以审视是否能够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为内容,因此“问学生”不再是平面的,而是要求询问学生对教师在对待自己的教学对象,使用教学资源,完善教学行为等综合性的评价。
多问学生,学生认为什么方式成功教师就应该把这种风格发扬光大,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过程,自主合作探究的去学。
你学到了什么?这是教师应该坚持向学生提出的一个问题,就是通过询问学生已经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在课堂上学到什么等问题进行评估教学。
询问学生的学习效果,大体上可以采用当堂问和课后问两种形式,我们知道课前准备是有目的的准备,并不代表结果的好坏。
学生的需要不是完全可以预设的,也就是说,教师的精心准备未必是学生感兴趣的。
教师准备的方式,也未必是学生愿意接受的,我们要经常对常规教学进行反思,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知识,感受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我们的教育不能追求课堂的唯美,而疏忽了学生的感受,我们的教育应当追求让每个学生随时随处都能感受到现实学习生活的快乐,让他们愿意学,乐意学。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通用6篇)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通用6篇)《有效教学》心得体会(通用6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
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效教学》心得体会(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1如何正确理解有效教学的“三有(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什么是有效教学呢?我个人以为,有效教学是指师生在互动教学过程中,遵循一定教学活动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或物力投入,实现了尽可能多的预期教学目标,从而促进教学主体的主动发展。
它包含有三个含义:有效果:是有效教学的直接体现,是教学活动结果是否达到预期制订的教学目标的程度体现。
因而在课前,我们应当充分钻研教材,对照课程标准,了解我们的学生,从而依标靠本,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入手,确定要教什么内容,让学生掌握什么知识,训练什么技能,教给什么学习方式,渗透什么思想教育,用什么方法来教……都要心中有数,这样,我们才能做到节节有所教,学生也能堂堂有所得。
有一把可以衡量的尺子,可以避免学生学得苦,老师教得累。
当然课堂中的生成性环节,也不能忽视,我们只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筛选,挖掘,有时,可以在课堂上焕发出亮丽的光彩,会有意外的收获。
有效用:是有效教学的终极目的。
“学以致用”,但它不只是让学生学好知识后会灵活运用而以,更主要的是要引导他们会“举一反三”,要引导学生保持对学习的兴趣、热情,激发他们探求新知识的强烈欲望。
它是趋向于教给方法、点燃热情,引导自主学习,为学生今后学习、甚至是终身学习打基础,具有延续性。
有效率:是有效教学的衡量指标。
它是指如何在最短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最佳教学目标。
但它不只是“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这样的普遍理解,它还蕴含了在单位时间内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学习状态等的综合衡量,它也是一种教学机智的体现。
在教学中,如果我们的学生在理解某个问题时卡壳了,我们应当怎样来引导他们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答案。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有效教学》心得体会1教学导入,是指教师在进行一项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的时段,引导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和认知准备,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式的一种教学行为。
一个好的“导入”设计,会成为一堂课成功的关键。
导入的方式很多,常用的有直接导入、温故导入、情境导入、问题导入及其他方法导入。
方法虽多,但都是以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迁移为目标的。
那么在教学设计时如何找到最适合的教学导入呢?我有以下不成熟的想法:一、关注教学内容,选择合适导入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导入方法,肯定是与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着直接的关系。
由于数学的抽象特性,要求教师尽可能联系生活实际,而这时候情境导入可能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如在教授《认识方向》一课时,有以下两种教学导入:1.我们之前用上下、前后、左右来识别方向,这样的方法有着一定的局限。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些新的方向……2.小明第一次去朋友家玩,发现自己在路上迷路了,如果你的小明的朋友,你会怎么指导小明找到你的家?当然,两种不同的方式都可以将新课的内容引出,也都能帮助学生从之前的知识迁移过来,从但是在学习兴趣的激发上情境导入有着更好的效果。
但是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情境导入的,如数理运算规则、运算法则等内容,很难设置现实生活的情境,刻意为之,反而会降低效果,变得十分勉强。
所以合适的导入才是最好的导入,不追求时髦,而要追求实效。
二、考虑内容难度,选择导入深度在这么多的导入方法的选择下,我们也应该注重导入的深度。
导入地太浅,学生能比较好接受却可能缺少思考,课的流程因此会变得缓慢。
导入地过深,可能出现学生理解上的差异,造成一些思维能力不强的同学的困惑。
那么,教师应该结合自己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去合理选择导入的深度。
在比较好理解的内容上,教师可以选择比较开门见山的导入方式,如观察导入、类比导入、提问导入、计算导入等,可以让学生第一时间明确这节课的目标是什么?教师在引导时就可以注重细节以及过程性的内容加以巩固。
读《有效教学》有感
读《有效教学艺术》有感暑假里读了《有效教学艺术》这本书,读了这本书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以前也在相关的教育教学书籍中看到过关于课堂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强调教学的艺术性,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可是更多的流于理论上的说教,让人无法真正了解课堂教学的有关细节的琢磨与把握。
而这本书尤如在我从师的道路上亮起一盏灯,让我受益多多。
作为教师,我们知道,教学的主战场在课堂,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要提高课堂40分钟效率,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课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时空场所,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舞台。
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关涉到教师生命价值的展现,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师生能够平等交往、高质互动的真实的课堂,是师生能够充分展现个性魅力与智慧、演绎生命价值并最终实现共同发展的课堂;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师生能够感受幸福,共享智慧,充满诗意,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的课堂。
以下是我的几点思考:一、有准备的课堂。
从教十多年了,每次上课前我都仔仔细细地阅读教材,严格按照教材顺序一个接一个地进行教案设计。
但是还是看到学生的作业出现很多错误,所以说,备课备课,原来并不容易。
1.理解用好教材。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编写者是从一个普遍适用的角度去规划编排体系和呈现形式的,对于不同的地区资源、不同的学生状况、不同的教学个性,肯定不是最适合的。
因此,首先要有这样一种态度:尊重、理解并用好教材,这是备好课的前提,在尊重基础上发挥与创造,在理解基础上补充与改变,这是备好课的需要。
确定重点,找准难点并精心设计教学策略,是备课的重心所在,稍有偏离就可能导致课堂的低效甚至无效。
2.了解学生特点。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如果我们不得不将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们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什么。
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3.准确定格自我。
备课必须以自己能依此上好课为前提。
每位教师的知识结构、个性品质、思维品质以及经历、经验都自有特点,生搬硬套或盲目仿效必将事与愿违,教师必须有一个完整和清晰的自我认识,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形成适合自己的风格,进而发挥教材、教师、学生三者的最大作用。
读《有效教学》心得感悟(精选19篇)
读《有效教学》心得感悟(精选19篇)读《有效教学》心得感悟篇1《有效教学》极好地体现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实践取向”。
她高度关注实践,但又不陷于实践——她在引导我们对实践的反思。
教得有效,进而高效,是一名教师的职业理想。
然后,教学是什么?怎样的教学是有效的?如何做到高效?却是大多数一线教师穷尽一生也未必能破解的命题。
所幸《有效教学》对这些困扰广大教师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有效的探讨。
在她散发出来的油墨清香里,感觉她就像是一名导师,引领着我一起思考,让我时时能在实践与理论间穿梭;还像是一名导游,引导我一起探索,让我能在反思与批判中行进。
我只想说,在浩如烟海的书的世界里,发现了你,真好!在我职业生涯的高原期,理解了你,真棒!这本书一反过去教学论课程以概论的方式介绍教学规律、教学原则或教学方法等所谓的诸多定论,不需要去背去记条条框框的内容,但却能引发我们对很多教学问题的思考,同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怎么教得有效、教得更好的思考框架。
如何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这是贯穿古今的教学问题。
学校、教师昨天在追问,今天在追问,明天还要追问。
《有效教学》提供了追问的框架,寻索的地图,它对于教师的价值就在于此。
有效教学,是教学的“天问”。
问天,需要天文技术和工具,问教学是否有效,需要《有效教学》这样的书。
《有效教学》一书为教学提供了“星空图”。
它用望远镜为我们清晰地勾勒了教学的星座,又用显微镜放大习以为常的课堂事件,为我们提供思考的方向、改进的路径。
《有效教学》,使混沌的教学,有了清晰的面貌。
比起传统的教学论著作,《有效教学》具有操作性,它可使你明白哪些“应知”,哪些“能会”。
又具有开放性,你可以用自己的经历经验、思维思想去丰富它。
亲切又平和,而不居高临下;深入又浅出,而不故作高深。
《有效教学》的对话姿态,让它成为既是专家的书,也是普遍中小学教师的书。
成为专家型教师,是中小学教师的最高追求。
《有效教学》是一本师范生读本,同时又适合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其关键在于能让学习者“像专家一样思考”。
有效教学读后感3篇
有效教学读后感3篇有效教学读后感3篇有效教学读后感(一)开学初期,工作劳碌,匆忙忙忙读完《有效教学》,却只能算读了半本书,由于只是读了其中的小小的一部分,却是让我受益匪浅。
作为一个刚刚参与工作半年的青年老师,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有效教学只能算是一种并不遥远的奢望。
说它是奢望一点也没错,现在的我在课堂上只能够把课堂流程很顺当的进行下来,却不能达到让人很满足的所谓的有效教学。
但是说它是并不遥远的却也是言之有理,借着学校实行翻转课堂课改之际,我的教学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我信任,教学不仅仅是我的目的,有效教学才是我的最终目标。
扪心自问,在看这本书之前,对于教学我始终是处于盲人之际,摸摸索索当心翼翼的前进,生怕遇到悬崖深渊让自己一不当心就陷入了危急的境地。
下错的棋子还有悔棋的余地,可是对于同学来说,学习学问的机会假如被这样破坏,该是怎样的懊恼懊悔。
可是在看了这本书之后,让我有了种茅塞顿开的感觉,瞬间感觉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可能不是最优秀的那个,不是最努力的那个,我只要求自己能够做到最专心,让我的同学能够在回想起来时嘴角是上扬微笑着的。
作为一个老师,最胜利的事情莫过于同学听到上自己的课时是欢欣雀跃而非垂头丧气的。
这样的课堂才是一个有效的课堂,一个活跃的课堂。
教学,原来是这样一件简洁却又浩大的工程。
要想课堂上能够让同学真正活跃起来,把学问收入囊中,就要提高同学的学习效率和乐观性,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三点:首先,课堂上要有笑声。
师生之笑能舒缓紧急心情,激发师生教学的乐观心态,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
老师要树立欢快课堂观念,让同学欢乐学习。
课堂上要有教学内容引发的笑声,有教学情境设置引发的笑声,有老师幽默语言引发的笑声,有同学机敏语言动作引发的笑声……有笑声的课堂,师生关系和谐,同学学习参加度更大。
心理学讨论证明,人在欢乐中学习,学习更主动,接受学问更快。
所以,每一节课,老师至少要让同学笑一次。
《有效教学》的读后感(精选9篇)
《有效教学》的读后感《有效教学》的读后感(精选9篇)《有效教学》的读后感1通过《有效教学》第一单元的学习,让我对“什么是教学”有了系统的认识。
教学的本质是教师引起的、维持与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学活动的逻辑必要条件指的是构成“教学之所以为教学”而非其他活动的,并按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的若干基本元素。
教学行为的起点在学生,学生的意向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行为效果的优劣,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教学内容的展示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而适当的教学形成会配合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为有效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行为都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若是缺少了最后反馈的环节,那么教学是否有效就无从判断。
可见这四个元素如影随形,共同支撑起有效教学行为的主体框架。
教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拉特克到赫尔巴特,揭示了关于教学的经验、思想到理论的演变进程。
近年来新领域的研究开拓了教学理论的研究视野,书中的对脑的科学解释以及颜色的作用的介绍让我很受启发。
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学功能。
首先它是教师教的活动与学生学的活动发生的前提。
在课堂上直接影响课堂气氛,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其次对学生的人格发展、以及学校风气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所以我们要注重培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有效教学》的读后感2读了《有效教学》这本书后,从这本书中我获益非浅,不仅知道了有效教学的含义,也同时意识到有效教学对于教师来讲在新课程教学当中它有着很多实际的意义。
阅读《有效教学》一书后,我受到了很大启发,我觉得老师若想把认真准备的课付诸实施,把教学原则成功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还必须达到上好课的一些基本要求。
书中有关促成有效教学的几种关键行为之后,我深有感触,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课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时空场所,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舞台。
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关涉到教师生命价值的展现,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师生能够平等交往、高质互动的真实的课堂,是师生能够充分展现个性魅力与智慧、演绎生命价值并最终实现共同发展的课堂;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师生能够感受幸福,共享智慧,充满诗意,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的课堂。
有效教学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有效教学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有效教学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有效教学读后感1教学的本质是教师引起的、维持与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学活动的逻辑必要条件指的是构成“教学之所以为教学”而非其他活动的,并按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的若干基本元素。
教学行为的起点在学生,学生的意向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行为效果的优劣,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教学内容的展示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而适当的教学形成会配合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为有效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行为都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若是缺少了最后反馈的环节,那么教学是否有效就无从判断。
可见这四个元素如影随形,共同支撑起有效教学行为的主体框架。
教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拉特克到赫尔巴特,揭示了关于教学的经验、思想到理论的演变进程。
近年来新领域的研究开拓了教学理论的研究视野,书中的对脑的科学解释以及颜色的作用的介绍让我很受启发。
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学功能。
首先它是教师教的活动与学生学的活动发生的前提。
在课堂上直接影响课堂气氛,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其次对学生的人格发展、以及学校风气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所以我们要注重培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有效教学读后感2课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时空场所,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舞台。
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关涉到教师生命价值的展现,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师生能够平等交往、高质互动的真实的课堂,是师生能够充分展现个性魅力与智慧、演绎生命价值并最终实现共同发展的课堂;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师生能够感受幸福,共享智慧,充满诗意,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的课堂。
“备学生,才能备活课堂”。
因此在备课中,多获取学生信息,准确诊断和预测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可能会遇到的内容,是“备学生”的重要原则。
教师备课如果单单凭借对学生的片面了解,而忽略学生的经历水平和反应水平,一堂课成功的几率是非常低的。
教师应该试着从以下六方面着手:学生可能想到的内容;学生难懂的内容;学生疑虑的内容;学生易错的内容;学生激动的内容;学生易忘的内容。
《有效教学》的读书心得体会(2篇)
《有效教学》的读书心得体会《有效教学》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麦克斯韦尔·玛赛威尔的经典著作之一,是教育教学领域的重要参考书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玛赛威尔在《有效教学》这本书中提出了一系列有效教学的要点。
他指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设计并实施教学活动,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掌握知识的能力,而非简单地进行知识的传授。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不断地反馈和调整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些要点在教学实践中都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在我教学实践中,我会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次,玛赛威尔还提出了一种被称为“教学高效的行为模式”的教师行为模式。
根据这个模式,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建立良好的教学氛围,营造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师还应该通过讲解、演示、提问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
此外,教师还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并根据学生的成绩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个教师行为模式对我来说有很大的启示,我会在教学中尽量采取这种行为模式,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再次,玛赛威尔还强调了教学的社会互动性。
他认为,教学应该是一种互动的过程,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应该建立起积极的互动关系。
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有机会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互动的方式,学生能够增强思维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这种观点也深深地影响着我的教学实践。
我会尽量在教学中创造机会,让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有更多的交流和合作,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最后,读完《有效教学》这本书后,我对教学还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那就是教学是一种艺术。
教师不能简单地把教学当作一种机械的操作,而应该在教学中加入自己的情感和创造力。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注重学生的情感和品格教育,培养学生成为有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读《有效教学》心得感悟3篇_读书心得体会_
读《有效教学》心得感悟3篇读《有效教学》一书,最初的时候,读这本书,感觉是索然无味,因为书的趣味性比较差,理论性比较强。
本文是读《有效教学》的心得感悟,欢迎阅读。
读《有效教学》心得感悟一:对于现代教育来说“有效教学”一词,应该是很熟悉了,我却迟迟未深入学习。
最近有幸读崔允漷教授《有效教学》一书,颇有感触,一直以来,我对有效教学的理解非常浅薄:有效教学就是最大限度的在教师教学领域里,以最少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快收效的结果来使得教育成果最大化,达到又快又好的本质。
其实,我的理解有些偏颇,不仅失之科学,而且过于片面。
现就阅读崔允漷《有效教学》一书写点想。
一、书中基本框架这本书的指导思想是让学习者“像专家一样思考”。
本书的单元组织、各章内容、正反信息、练习设计、参考文献/网站的选择等都体现了如下思考:如何把问题还原到原点来思考?如何将教学问题置于课程、教育、社会大背景中综合地思考?如何促使学习者将中小学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学习、评价进行一体化的思考?如何促使学习者形成教育领域的大观念(big idea),而不至于去记去背书中提供的那些条条框框的东西?本书的组织架构按学习单元的方式来呈现:什么是教学——怎样教得有效——怎样教得更好、更有意思。
这几个方面循序渐进地诠释了何谓有效教学、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并引入了大量的教学实例、教师教学反思和教学随笔,让人读起来轻松、易懂、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二、读书收获(一)明确有效教学的课堂框架正确的教育理念是规范的教学行为的指路明灯。
在阅读第一章的开头,文章就提出问题:什么是教学?我在线教育已经十多年啦,可还不曾静下心来认真的思考什么是教学,怎样教得有效,怎样教得更好、更有意思。
想起来还真的有点不可思议。
总是认为教学就是把已知的东西教给未知的学生。
所谓“有效”,主要是通过教师在这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有效教学》读后感15篇
《有效教学》读后感15篇《有效教学》读后感1一、什么是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根据,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教学的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做出价值推断,并为被评价者的自我完善和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供应根据的过程〔《有效教学》崔允漷〕。
教学评价的上位概念是教育评价。
世界范围内,新型的教育评价文化正在形成。
这种评价文化有以下一些重要的前提假设:教育评价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指导思想是为了“制造适合于儿童的教育”,必需适合高质量的学习并用以促进这种学习,教育评价鼓舞同学思索而不仅仅是记住或复述事实;教育评价不是一种精确至上的科学,由于评价所涉及的领域和结构是多维度、冗杂的。
同学、学习结果、评价之间的互动是非常冗杂的;教育评价依靠于清楚的标准。
应鼓舞同学监控并反思自己的工作和表现,因此对标准的理解不应只是老师的事,也应当是同学的事。
供应反馈是教育评价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强调的是把握和进步,而不只是和其他同学的比较;l教育评价应引出同学的最正确表现。
这需要详细的、同学阅历范围内的任务,这些任务应当清晰地呈现、与同学当前所关注的内容相关;在教育评价中确定分数的不是正确答案的数量,而是任务完成的整体质量。
不是聚合多种冗杂的数据形成单一的分数,而要借助于对成就的多维度描述。
老师对自己同学的评价是教育评价的核心部分,老师的课堂评价比大规模测验更重要。
这种评价应能支持同学的学习并为之供应支架,应能评价多种情境中的表现;要保证评价的教育性,评价特别必要,老师的评价素养应当是老师专业素养中的重要内容。
课堂教学评价是一个专业的讨论领域,其包括课堂观看、证据收集和评价反馈等多个方面。
一般认为:听课过程是收集证据的过程,评课过程就是基于证据的推论.因此,对于课堂教学评价的熟悉,我们不能简洁地认为是一种教学后的研讨活动,而是应当设定一个讨论的主题,有一个整体的讨论过程,并对于评价的内容开展教学反刍,更好地推动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
读后感《有效教学艺术》读后感多篇
--- 真谛唯一靠谱的标准就是永久自相切合《有效教课艺术》读后有感(优选多篇 )第一篇:《有效教课艺术》读后有感寒假里,我仔细地读了这本书。
第一被导论中的一段小诗所吸引:艺术的灵魂在于感情;艺术的魅力在于风格;艺术的源泉在于生活;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建;艺术的追求在于完满;艺术成功的标记在于共识。
教课是艺术,是无止境的,要把课上得好像艺术创建的优选,实非一时半刻之功,我们一定做到存心识地长久追乞降探究,只有真切掌握了教课真谛的老师才是一个好老师,才是一个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也才是一个对学生有很大帮助的老师。
第二篇:《有效教课艺术》读后有感《有效教课艺术》读后有感孙海燕《有效教课艺术》让我感觉适用性很强,此刻我借鉴书上和网上的经验说说自己的一些见解:关于第四讲“导入教课艺术”,我有一些自己的心得领会:兴趣是全部学科学习的动力。
上课有一个好的开头,不只能够启迪思想,并且一下子就把能学生“抓”住。
开讲的艺术形式多种多样,有情境法、引诱法、悬念法、激疑法、连锁法、倒装法、朗读法、解题法、展现法等等。
要--- 真谛唯一靠谱的标准就是永久自相切合依据实质状况灵巧运用。
“开头”的方法只管不一样,但最后的目的只有一个:最大限度地调换学生的学习踊跃性。
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课任务和教课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地,就都是好的导入方法。
一、“实验”导入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导入法当为新课导入的最正确方案。
它作为一种真切、形象的教课操作形式,既有展现化学知识的直观效应,又有表演操作的示范作用。
二、“温故知新”法化学中有些内容和后边知识有很强的连接性,可在检查学生上节课所学知识的同时导入新课。
这类导入方法既能够使学生对新知识不感觉陌生,又能够降低新知识的难度,帮助学生战胜心理上的惧怕,使学生在学习新内容时既有了思想准备,又有了知识基础,学习起来轻松自如。
三、“化学故事”导入法第三篇:名师教课艺术读后有感立足常态教课彰显生命讲堂——感悟刘可佩老师常态生命讲堂。
关于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关于有效教学心得体会关于有效教学心得体会1为了促进学校教学水平以及教师素质的提高,学校请吴松年教授做了《有效课堂教学艺术》的讲座,他从有效教学的定义到有效教学的目标再到有效教学的途径、模式以及有效教学的评价做了详细的讲解,语言诙谐幽默,生动的案例激发人的思考。
结合近日又阅读了吴松年著的《有效教学艺术》一书,感觉触动颇深。
吴松年的《有效教学艺术》一书很好的从系统上论述了如何做到有效教学,并从艺术的角度、新课程实施的角度加以阐述,使我这个步入教育殿堂不久的新老师对于教育、教学、教师这些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有了新的感悟。
一、深化教学艺术,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是一门高深的艺术,要将这门艺术演绎的淋漓尽致,需要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聪慧的头脑、敏锐的观察、缜密的构思、大胆的开拓,尤其是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更应不断充实自我,挑战自我,追求教学艺术的新突破。
教师应该掌握优化教学的艺术,要善于展示有效教学的艺术魅力,进而提升课堂的高效性,为贯彻落实素质教育高效课堂的目标打好基础。
(一)探索师生活动特点,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互动的多边活动过程,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系统的两个动态必要因素,其间的师生互动构成教学活动的必要统一体。
传统教学论认为,教学是一种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这一表述有其合理性,但它只限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彼此影响,否认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将教学活动过于简化了。
实际上,教师在课堂上的一切行为,几乎都发生在学生群体相互作用的情境之中。
教学不仅仅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也应当是各动态因素之间多边互动的统一体。
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利用各种人才资源,力求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机制来加强信息交流强度,拓宽信息交流通道,从而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二)使用布白艺术,服务高效教学布白是艺术创作中的一个概念,是指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
化学教学布白艺术是指教师将布白手法运用于化学教学中,以此引起学生的注意、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教学艺术水平的教学实践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教学艺术》读后感(精选多篇) 第一篇:《有效教学艺术》读后感要当好先生,先要当好学生。
教师应当是手不离卷、心不离学的人。
爱学习,爱读书,实质上是教师的职业习惯,同时也是教师人格的必要组成部分。
这是吴松年老师《有效教学艺术》一书中的一句话。
是的,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显得尤其重要。
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
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个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
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本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寒假里,我认真地读了这本书。
首先被导论中的一段小诗所吸引:艺术的灵魂在于情感;艺术的魅力在于风格;艺术的源泉在于生活;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造;艺术的追求在于完美;艺术成功的标志在于共鸣。
我感触最深的是有关备课的部分。
备课是个自觉过程,这种过程的特点在于教师的自我约束、自我要求,要用心去备课。
备课不是为了应付上课,而是为了提高自我教学素质。
我参加工作已经20多年,对教材掌握熟练,但如何把每节课都上成优质课,则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而吴老师给我指明了方向:要备出优质课,就要做一个苦练教学功力、体现教学艺术的老师;要不断积累经验、集聚精华,做一个不断进取、不断提升实践经验的、有自身教学魅力和教学风格的老师;做一个肯于学习钻研、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专业化水平和素养的老师。
教学是艺术,是无止境的,要把课上得如同艺术创造的精品,实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们必须做到有意识地长期追求和探索,只有真正掌握了教学真谛的老师才是一个好老师,才是一个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也才是一个对学生有很大帮助的老师。
第二篇:《有效教学艺术》读后感《有效教学艺术》读后感孙海燕《有效教学艺术》让我感觉实用性很强,现在我借鉴书上和网上的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这本书中让我感觉实用性很强,有关促成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深有感触,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以前也在相关的教育教学书籍中看到过关于课堂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强调教学的艺术性,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可是更多的流于理论上的说教,让人无法真正了解课堂教学的有关细节的琢磨与把握。
读了该书一部分内容,尤如在我为师的道路上亮起一盏灯,尤其是对我这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教师而言,的确是受益多多。
对于第四讲“导入教学艺术”,我有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兴趣是一切学科学习的动力。
上课有一个好的开头,不但能够启发思维,而且一下子就把能学生“抓”住。
开讲的艺术形式多种多样,有情境法、诱导法、悬念法、激疑法、连锁法、倒装法、朗诵法、解题法、展示法等等。
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开头”的方法尽管不同,但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参与学习活动,更重要的是能通过相应的学习活动形式,学会获取最大化的学习实效。
对于学生来讲,怎样利用一定的活动方式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在新的学习方式下确实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问题。
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教师能设计一些活泼新颖的学习方式和活动方式,但不足之处在于通过这种学习、活动方式,使学生有效学习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比如,在组织学生讨论过程中,怎样让学生的讨论过程变成一个最佳的学习过程,这是一个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否则讨论往往会流于形式,慢慢的,学生会对讨论失去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整体的学习状态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教学过程,在实施新课程,以新的教育理念重新审视学生学习应当具有什么样的学习状态时,就会发现学生最佳学习状态的基本特征,这也就决定着导入教学的基本特征。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
新课导入方式很多,但没有固定的模式,它因人而异,因课而异。
教师无论以什么形式引入新课,只要能迅速创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氛围,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就都是好的导入方法。
一、“实验”导入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导入法当为新课导入的最佳方案。
它作为一种真实、形象的教学操作形式,既有展示化学知识的直观效应,又有表演操作的示范作用。
二、“温故知新”法化学中有些内容和后面知识有很强的连贯性,可在检查学生上节课所学知识的同时导入新课。
这种导入方法既可以使学生对新知识不感到陌生,又可以降低新知识的难度,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恐惧,使学生在学习新内容时既有了思想准备,又有了知识基础,学习起来轻松自如。
三、“化学故事”导入法学生普遍爱听故事,故事对学生有着特殊的吸引力。
教师如果结合化学教学把讲课内容故事化,定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如在讲《碳的多样性》一节的开始,介绍著名化学家侯德榜的故事:他在美国攻读化学博士学位后,看到我国制碱工业被一家美国公司垄断,非常气愤,毅然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回到祖国,在塘沽建起永利碱厂。
通过改进生产工艺,产品质量优异,1925年在美国举办的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
此后,他精心实验,刻苦钻研,提出了先进的“侯氏制碱法”,名震中外,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然而“侯氏制碱法”制得的不是碱,而是一种盐,俗称纯碱,从而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法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情景中步入学习佳境。
以前我在上课的时候也不十分注重课的“开头”,现在才知道那是犯了很大的错误。
我们每位教师都要养成有“头”有“尾”的上课习惯,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提高教学效果。
读了这本书,我深深感到自己的思想得到了很大的升华。
教师应是明天之师。
以昨天的教师、今天的知识来教育明天的学生必定会落伍。
明天之师应该高瞻远瞩、胸怀世界、放眼未来,立志以今天的教育促进明天的科技,发展后天的经济,立志让明天的学生胜过今天的老师。
第三篇:名师教学艺术读后感立足常态教学彰显生命课堂——感悟刘可钦老师常态生命课堂中庄小学周兴读了由雷玲老师主编的《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一书,让我得以领略名师的风采,感受名师们的课堂教学艺术。
品读着八位名师匠心独具的教学案例,感受着他们对数学课堂和数学教学的独特理解与个性诠释,我深深地折服了。
尤其“刘可钦老师追寻常态下的生命课堂”更使我得益匪浅。
我曾在自己的教学中为设计巧妙的课堂环节、精美的课件演示、丰富多彩的活动、火爆课堂气氛而挖空心思;曾为了学生一个个离奇答案而失望冒火;细心品读了刘老师观点才发现作为教师我们更要关注重视的是能给学生持久影响的常态课教学,要使常态课堂彰显出生命的活力。
杜威曾经提出:在学生亢奋激情下实施的教育影响,并不是真实的,效果要大打折扣的。
常态下的教育对人的影响,才更为本真、更为隽永。
“将一切教育活动常态化,将常态的工作研究化、科研化”。
这是刘可钦这位特级教师教学的座右铭。
刘老师朴实、常态下的课堂所表现出的神情的专注、感情的投入、思维的活跃、氛围的活泼,给课堂带来了鲜活的生命力,对学生来说是最有价值的。
常态课的,真实的课堂摈弃演练和作假。
所以刘老师提出了说真实的话比说正确的话更重要。
要想上好一节常态课,必须要以学生为根本出发点,找到学生最想得到的指示,培养各种能力。
然而怎样找到孩子们的真正需要,就必须让孩子们把真实地展现出来。
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必须鼓励和要求孩子们说实话。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双基,运用知识的载体让学生拥有持续的学习力比学会知识本身更重要。
作为一名教师,要用居家过日子的心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与学生共度分分秒秒,让课堂生活回归常态;用自己的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真心鼓励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感到来自教师的关爱和激励;用积极的行动努力实践新课程的理念,树立自信;用平和的心态看待已经选择的这份工作,不断丰富自我,适应变化,追求变化。
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究、思考、表达、交流、反思、创造,体会一种顿悟的快乐。
刘老师对教育理论给了我深深的触动、让我心存感动。
同时,我暗自下决心也要做一名这样的教师,为了学生的成长,给予他们最有价值的东西。
以大师为榜样,学习-实践-反思,在三尺讲台上,奉献自己的一份力。
第四篇:《名师课堂教学艺术》读后感今天,又拿起了《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艺术》这本书这是我上学期买的书了。
书中介绍了目前活跃在小学语文届的特级教师的课例及特色教学。
从书上不但欣赏到了这些名师的风采,而且许多名师的理念可以说让我从中学到了许多身为人师的方法,确实是一本小学语文老师的好读本,受益匪浅!看这本书收获的不仅是名师的一些经典教案,还有他们平时的一些心得。
毕竟名人也是从普通人成长起来的,听听他们的经验之谈,也能让自己枯燥的语言得到些许的滋润。
向里看去,我看到了小语教学可以达到的精彩,看到了特级教师令人叹服的智慧,看到了小学生令人惊叹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同时,也有助于解开我长久存在的疑惑。
其中特别喜欢于永正老师的好书不厌百回读,名师的智慧需要细心品味,希望我能有那么一点悟性习得大师们的一点皮毛。
书中第一篇就介绍了于永正老师,一次又一次被于老的教学技巧折服了。
从事这么多年来却从没走近他,了解他,甚觉惭愧。
于老说到一名语文教师具备的基本条件有三:一要善良,要善待学生,把学生当作朋友。
二要有责任心,严而不厉。
三要爱读书,爱写作。
审视自己在把学生当作朋友上还没这个意识,第二点还行,爱写作则差远了。
看来自己在这些基本条件上还要加倍努力呀。
再看于老《给女儿的20条贴心建议》,虽然每一条建议都显得那么简短,但细细品味,这些细节上的处理却句句切中要害。
比如:肚子里要有几个故事和笑话,找机会讲给学生听。
就像于老说的,老师讲的故事,学生会终生不忘,能让调皮的学生亲近你,这样,老师和学生的距离不就拉进了吗?看来,我得往肚子里多塞几个故事。
这一些建议不正是于老长期的教育教学心得吗?不仅是对刚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年轻老师非常有用,对我这所谓的老教师何尝不是一样有效!惊叹于老师的艺术修养。
于老师会讲,能根据讲课内容的感情基调和学生听讲的状况与情绪来调整语调、语速,并决定讲话的轻重和缓急。
于老师善读,课文读得有声有色、声情并茂,把文字读活了,课堂因为师生之间入情入境的朗读而充满活力,充满情趣。
于老师字写得棒,不管是楷书,还是行书、草书,都信手拈来,在这样的老师影响下,孩子们同样会关注、热爱祖国的书法艺术。
于老师画画就更绝了,在教描写花鸟虫鱼的课文和一些描写人物的课文时,寥寥几笔就能将其勾勒出来,这样的课堂还能不“艺术”吗?有了这样的艺术修养,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上得有意思,才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于永正老师能把课上得这么有魅力,最重要的还是精心备课。
每个老师上课前都要备课,可是真正能做到“精心”两字的恐怕就有难度了。
何为精心?大到一篇课文的结构,小至一句话、一个词,都要了然于心,把它弄清楚,弄明白,否则就不能教,也无法教。
拿到课文,首先读,哪怕教过好几遍,朗读课文是备课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读的同时查字典、词典,把拿不准的字的读音,一一落实,绝不想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