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城规划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大学城(小谷围岛)道路交通及市政工程综合规划
第一篇道路交通规划
第一条道路网布局结构
1. 本规划小谷围岛采用环形放射的道路网络,形成“三环六射”的干路网结构。
主干路为外环路,次干路为中环路、内环路和其他六条主要的放射道路。
其余道路为支路。
2. 道路网功能与层次
本规划将道路网划分为两个层次:骨干路网和配套路网。
骨干路网由快速路和主干路组成,配套路网由次干路和支路组成。
按功能将成道路网划分为三个网络:
机动车专用网络、公交优先网络及自行车网络。
第二条道路横断面规划
1. 一块板道路横断面
支路等级较低,以自行车交通为主,机动车较少且车速较慢的道路,一块板断面形式能满足交通要求,故将支路确定为一块板断面形式。
2. 两块板道路横断面
本规划,次干路的中环路、1号路和8号路采用两块板道路断面。
3. 三块板道路横断面
40m宽的次干路,如内环路、4号路、6号路、10号路、11号路采用三块板断面形式。
4. 四块板道路横断面
规划外环路采用四块板的断面形式。
规划道路情况详见附录C规划道路一览表。
5. 公交站场发展规划
公交站场用地标准:首末站用地规模一般不小于1000m2,枢纽站用地规模一般不低于2000m2,中途停靠站在道路范围内解决。公交站场应由政府部门统一管理,根据线路开设的需要供公交公司使用。
附规划道路一览表:
规划道路一览表
第二篇竖向专项规划
第三条竖向规划的主要技术标准
1. 防洪标准为200年一遇洪水位,标高7.70m(广州城建高程系统,下同)。
2. 道路最低标高不低于7.70m。
3. 干道纵坡度为0.3%~5.0%。
第四条竖向规划总体布局
1. 总体布局按照“中部高,四周低”特点控制。
2. 全岛分为利用原有地形区、改造地形区及湿地生态区三个大区。
3. 利用原有地形区分为保留原有山丘地形区和保留湿地生态区。
4. 改造地形区分为填土区及挖土区。
第五条各组团地坪标高规划
1. 地块的规划高程应比周边道路的最低路段高程高出0.2m以上。
2. 保留山丘地形区,各组团地面形式留待组团详细规划确定。
3. 填土区及挖土区地面排水坡度不小于0.1%,采用多坡向排水。
第三篇防洪(潮)、排涝规划
第六条规划标准
广州大学城(小谷围岛)采用的是200年一遇的防洪(潮)标准。排涝标准即采用20年一遇24小时设计暴雨1天排完的标准。
第七条设计洪(潮)水位
本篇中提及的高程均为珠基高程。规划小谷围岛地区周边水系200年一遇设计洪潮水位为2.63~2.70m。
第八条排涝设计
根据《广州市城市排涝总体规划》(1995年),广州市城区治涝标准是:“当市内发生20年一遇暴雨,而外江又出现年最高潮位均值时,市内不受涝。”
1. 特征水位
小谷围岛周边水体按年最高潮位多年平均值1.89m,多年平均高潮位0.73m,年最低潮位多年平均值-1.74m,多年平均低潮位-0.89m。
考虑景观和排水的需要,各河涌出口断面渠底高程-1.10m,河涌水面高程保持在0.73m左右。
发生20年一遇暴雨时,外江水位为1.89m。
2. 河道宽度要求
本次规划根据按防洪排涝计算的河道宽度,不足8m的采用8m,超过20m的采用20m,并合理设置排涝站。
3. 排涝规划
规划需要设置排涝泵站,才能避免发生涝灾。岛内共设置三个泵站,三个泵站排涝量分别是4.86万m3、14.95万m3和9.28万m3。
第九条工程防洪标准及堤防级别
广州大学城堤防工程的防洪标准为200年一遇洪(潮)水位,堤防级别为Ⅰ级。
第四篇排水工程规划
第十条规划目标
1. 建立与广州大学城建设同步的排水系统,管道收集率和污水处理达标排放率达到90%以上。
2. 保护珠江广州河段,使后航道水质达到Ⅲ~Ⅳ级标准。
3. 结合人工湖及河涌水系,形成并完善雨水收集系统及生态排水系统。
第十一条排水体制
新建地区采用完全分流制。规划保留村镇地区的合流制排水系统近期逐步改造成截流式合流制,远期新建及改造区采用分流制。第十二条雨水系统规划
1. 设计参数
设计重现期:
一般地区:P=1~2年
2. 暴雨强度公式
P=2 q= 2906.802 (L/s〃ha)
(t+9.983)0.683
3. 迳流系数按地块覆盖情况定
综合迳流系数0.65~0.75 绿地径流系数0.15~0.30
4. 地面径流时间5~15分钟
第十三条污水排水系统规划
1. 设计参数
●污水量标准按用水量的85%计
●K日=1.3
●居民综合生活用水量标准:350L/p〃d
●地下水渗入量:按平均日污水量的10%计。
2. 管道布置
宜采用重力流及尽少穿越河道为原则来布置污水管道。规划主干道(红线宽度大于50m)在道路两侧各设一条污水管线,一般干道(红线宽度小于50m)只设一条管线。外环路靠近生活区设置单排管。
污水干管及污水泵站主要设置在外环线上,污水次干管基本布置在中环线上。
最小管径d300,最小设计坡度取0.003。岛内管径范围为d300mm~d1000mm。
3. 过江管
过江管以两根DN1000mm压力管布置,过江后重力接入南洲路污水干管,管径为d1350mm。从接入点到污水厂的南洲路干管管径需相应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