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措施的探讨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交流发言材料
黄河,我国的母亲河,源自青藏高原,贯穿我国大地。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和经济发展带,也是生态环境脆弱、生态保护任务艰巨的地区之一。
在长期的开发利用过程中,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为了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我们有必要进行交流发言,共同探讨相关问题。
一、生态环境问题现状当前,黄河流域面临着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治理不当等生态环境问题。
持续的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导致了生态系统破坏,大量植被退化,土壤流失严重,水资源短缺。
工业排放、农业面源污染等因素也对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需要加强相关的生态保护工作。
二、生态保护重点为了改善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水资源保护:加强水资源的收集、利用和保护,合理规划水资源开发利用,防止过度开采和污染。
2. 生态恢复:加强植被恢复工作,推动退耕还林、草原恢复等项目,改善土壤质量,减少水土流失。
3. 河流治理:加大对黄河流域河流的整治力度,净化河水,保护水生生态系统。
4. 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鼓励各地区和部门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投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三、推动生态保护的措施要加强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工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完善法律法规: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2. 落实责任: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要切实履行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体责任,积极推动生态保护工作。
3. 强化监督管理: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的监测评估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问题。
4. 强化宣传教育:加强对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和环保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
四、加强交流合作为了加强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工作,我们需要加强跨区域、跨部门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1. 加强信息共享:各地区应加强信息共享,及时交流生态环境问题的情况和解决办法,促进经验交流。
如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开展思考和建议
如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开展思考和建议中国有两大灵魂,一是黄河,二是长江。
作为中国重要的母亲河,黄河一手孕育了中华五千年文明,也承载了无尽的土地、生态资源和人文记忆。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黄河上游、中游、下游面临了极大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压力,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开展。
一、强化政策引导,加强制度保障1.政策引导,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在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的前提下,建立完善生态修复和保护的法律体系,对损坏黄河生态环境的行为严格追责,为内外资合作创造更优良的商业环境。
2.加强制度保障,着力打造绿色发展。
鼓励发展生态经济,推行“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理念,引领企业迈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道路。
制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规划实施方案》,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程、水污染治理工程等专项行动,切实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
二、推进环境治理,加强环保合作1.绿色发展,减少污染物排放。
强化环境安全意识,重点加强化工、煤炭、电力等高污染产业的监管和治理,大力推进绿色化改造,实现产业转型,减少污染物排放。
2.环保合作,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制定全流域统筹规划,加强区域合作,形成黄河流域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建立跨界河流治理联防联控机制,构建多层次合作体系,发挥政府、企业、公众等力量相互协作的作用。
三、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治理效率1.推进科技创新,提升治理效果。
加强科技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大绿色技术、生态慢成长技术、生态红利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力度。
加强生态环境监控,通过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全方位、多角度把握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变化情况,为提高管理效率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2.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建立生态文明社区。
完善区域生态产业体系,加强典型地区生态建设特色品牌建设和推广力度。
实施绿色标准化建设,推动绿色生产方式的创新发展,提高生产效率,打造生态文明社区。
四、加强公众环保意识,推进全民参与1.构建全民参与模式,弘扬环保意识。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过度的开发和利用,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为了实现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加强生态保护:加强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
这包括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强生态修复、加强环境治理
等方面。
具体来说,可以采取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治理水
土流失等措施,恢复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推动绿色发展:推动绿色发展是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这包括推动产业升级、推动能源转型、推动绿色交通等方
面。
具体来说,可以采取发展新能源、节能减排、推广绿色交通
等措施,减少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加强区域协调:加强区域协调是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这包括加强流域内各地区之间的合作、加强与周边地
区的合作等方面。
具体来说,可以采取建立流域内生态补偿机制、加强流域内水资源管理等措施,促进流域内各地区之间的协调发
展。
推进科技创新:推进科技创新是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这包括加强科技研发、加强人才培养、加强科技成果
转化等方面。
具体来说,可以采取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科研机构、鼓励企业创新等措施,提高黄河流域的科技水平。
总之,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加强生态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加强区域协调、推进科技创新等方面。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让母亲河更加美丽、更加健康。
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黄河流域作为中国的重要经济区域,也面临着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双重压力。
本文将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个方面,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存在的问题1.水资源短缺问题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区域之一,但由于过度开发和污染,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黄河流域干旱频发,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
2.土地退化问题黄河流域的土地退化问题也十分严重。
大量的农业生产和人类活动导致土地的过度开垦、质量下降和退化,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3.水土流失问题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问题也日益严重,这主要是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的。
水土流失不仅会导致土地质量下降,还会对河流的水质造成负面影响。
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1.经济结构单一黄河流域的经济结构主要以农业和重工业为主,缺乏高科技和服务业的支撑,这导致了经济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2.环境污染严重黄河流域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十分严重。
由于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等原因,水质、空气质量等方面的问题十分突出。
3.人口老龄化问题黄河流域地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也较为突出。
随着经济的发展,年轻人逐渐外出打工或者到城市工作,导致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口占比增加,这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建议1.加强水资源管理针对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应加强水资源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利用计划,控制过度开发和污染,保护水资源的生态环境。
2.加强土地保护黄河流域的土地退化问题需要加强土地保护,采取措施防止过度开垦、过度利用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促进土壤的恢复和改善。
3.加强生态保护针对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应加强生态保护,采取措施防止过度开发和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和实现高质量的发展,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1.水资源短缺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也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水资源。
然而,由于过度开采和不合理利用,黄河的水资源已经面临严重的短缺问题。
特别是在干旱的年份,黄河的水资源更加紧缺,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2.土地退化黄河流域的土地面积很大,但是由于过度开垦和不合理利用,土地退化的问题日益严重。
土地退化不仅会影响农业生产,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3.水土流失由于过度开垦和不合理利用,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也非常严重。
水土流失不仅会导致土地退化,还会对河流的水质和水量造成不良影响。
4.生态环境破坏由于过度开垦和不合理利用,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也遭受了很大的破坏。
水质污染、空气污染和垃圾问题等都在黄河流域存在。
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问题1.经济发展不平衡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较大。
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发展速度很快,而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2.产业结构单一黄河流域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主要是农业和重工业。
这种产业结构不仅会影响经济的长期发展,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3.科技创新不足黄河流域的科技创新水平相对较低,这也是导致产业结构单一的原因之一。
科技创新不足不仅会影响经济的长期发展,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建议1.加强水资源管理为了保护黄河流域的水资源,我们需要加强水资源的管理。
这包括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评估,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
2.推动土地保护为了保护黄河流域的土地,我们需要推动土地保护。
这包括加强土地的监测和评估,建立完善的土地保护制度,加强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如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开展思考和建议
如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开展思考和建议黄河流域作为中国华北地区最大的河流流域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
然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黄河流域受到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为了推动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开展,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思考。
首先,应加强对于流域的整体规划和综合治理。
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常常出现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和资源浪费。
因此,制定流域综合规划和资源整合方案,统筹水资源、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各个方面,可以实现资源的最合理利用和最大效益。
其次,要加强河道的修复和生态修复工作。
黄河的河道长期受到人类活动的破坏和水土流失的侵蚀。
加强河道的修复工作,恢复黄河的水域生态系统,可以减少洪水灾害和水资源浪费,保护河流的生态功能。
第三,要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黄河流域的水资源是该区域的重要资源,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因为大量的水资源利用和过度的开采,导致水资源的短缺和流域的干旱问题。
因此,应该加强对于水资源的保护,推广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技术和设施,建立流域水资源管理体系。
第四,要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信息公开。
建立和完善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及时了解流域的生态状况和环境变化,可以为相关部门制定生态保护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要加强对于生态环境保护信息的公开,增强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感。
最后,要加强流域合作和国际合作。
黄河流域涉及多个省份和国家,因此,要加强流域内各地的合作和协调,共同推动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开展。
同时,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保护好黄河这一重要的国际河流。
综上所述,推动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开展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政府、企业和公众都应该共同参与,加强合作,共同推动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合作和努力,才能实现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开展。
在上述的思考和建议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推动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开展,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关注和加强。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心得体会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心得体会黄河,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流,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河流之一。
黄河流域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集散地之一,同时也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作为一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者,我非常关注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多年来,我在黄河流域的调研和实践中,深刻体会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心得和体会。
首先,生态保护需要加强立法和政策支持。
生态保护事关全民福祉和未来发展,需要通过立法和政策来加以保障。
政府要加大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投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实施。
同时,要进一步健全相关政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激励机制,引导和推动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
其次,生态保护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和监测评估。
科学研究和监测评估是生态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可以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中,要加强对水质、水量、土壤质量、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监测评估,及时掌握流域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另外,生态保护需要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区建设。
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较为严重,需要加大生态修复和保护区建设的力度,恢复和保护流域的生态系统功能。
在生态修复方面,可以采取植被恢复、湿地修复、河道治理等措施,改善流域的生态环境。
同时,要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力度,保护和管理好黄河流域的自然资源。
此外,生态保护需要加强社会参与和宣传教育。
生态保护是全民共同责任和义务,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政府要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生态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培养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能力。
同时,要加强与学校、媒体、社区等各方面的合作,开展生态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最后,生态保护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仅是中国面临的挑战,也是全球所关注的问题。
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个人心得
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个人心得【原创版4篇】《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个人心得》篇1作为一名参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的成员,我深刻认识到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事关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以下是我的个人心得:首先,生态保护是黄河流域发展的基础。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好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不仅对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也对全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生态保护的理念,坚持绿色发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统一。
其次,高质量发展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目标。
黄河流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历史,我们要依托这些资源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
同时,我们还要注重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推动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
最后,要加强黄河流域的协同发展。
黄河流域涉及多个省份和地区,要坚持全局观念,加强各省区市的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同时,还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同,如环保、水利、国土资源等部门,共同推进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
总之,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我们肩负的重要责任和历史使命。
《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个人心得》篇2作为一名参与者,我对于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有着深刻的个人心得。
首先,黄河作为中国的母亲河,其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仅是一个地区的发展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全局发展的战略问题。
其次,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需要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可持续为导向,推动黄河流域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新时代黄河保护治理的认识及看法
新时代黄河保护治理的认识及看法1. 介绍新时代黄河保护治理是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护国家重要生态资源、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历史,是我国北方的重要水源和农业灌溉水源,对于保护黄河、治理黄河水污染、实现黄河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认识黄河的重要性、现阶段黄河保护治理的挑战、黄河保护治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及个人的看法进行探讨。
2. 认识黄河的重要性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自古以来就在我国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不仅是我国古代文明的摇篮,还是我国乃至世界上著名的五大文明起源地之一。
黄河流域也是我国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承载着我国北方地区的农业灌溉任务。
保护黄河,不仅是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更是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3. 现阶段黄河保护治理的挑战尽管黄河在我国历史文化中拥有重要意义,但长期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干扰,黄河流域土地沙漠化、河道泥沙淤积、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河水质量恶化,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气候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外部环境因素也给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诸多挑战。
4. 黄河保护治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为了解决上述挑战,我国政府及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黄河保护治理。
主要包括实施生态修复、推进河道整治、加强河流湿地保护、治理水体污染、完善流域水资源管理体系等方面的工作。
政府还加大了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促进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恢复和改善。
5. 个人的看法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不仅是我国政府的责任,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要保护好黄河,就要从源头上减少排放污染物,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
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黄河流域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
黄河保护治理与现代化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希望国家、政府及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共同关注,共同参与,为维护黄河生态环境、推动黄河流域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共同努力。
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黄河,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流,流经黄土高原、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地,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和农业生产基地。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的迅速推进,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面临的挑战1. 水资源短缺黄河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但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导致水资源短缺。
据统计,黄河流域的年均水资源总量仅为1200亿立方米,而流域内的人口却超过1亿,且经济发展需要用水量巨大,这使得黄河流域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2. 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流域地势高差大,土壤脆弱,水土流失问题严重。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更加严重,土地退化、沙漠化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3. 水污染加剧黄河流域的工业和农业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导致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据统计,黄河流域的水污染物排放量已经超过了中国水体环境质量标准的限值,且污染物种类复杂,对水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1. 经济发展不平衡黄河流域内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迅速,而西部地区落后。
这导致了人口流失、资源浪费等问题,同时也加剧了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
2. 农业生产方式滞后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方式滞后,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不足。
同时,农业生产中存在着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问题,导致土地退化、水污染等问题。
3. 生态保护意识淡薄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一些地区的生态保护意识淡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同时,一些企业和政府部门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不足。
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建议1. 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要加强黄河流域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推进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同时加强水资源的监管和管理,确保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保护黄河方案及措施
保护黄河方案及措施引言黄河是中国母亲河之一,也是世界上有名的河流之一。
然而,多年来,黄河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导致了频繁的洪水、水土流失等问题。
为了保护黄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案,以重建黄河流域的健康生态系统。
1. 加强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保护黄河的关键措施之一。
我们需要恢复黄河流域的湿地、草原和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以提供足够的生态保护和自然滞洪的功能。
修复湿地可以增加水源涵养,减少洪水的发生和流速,同时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供动植物生存。
恢复草原和森林可以控制土壤侵蚀,减少水土流失,保护黄河上游的水源地和生物多样性。
2. 构建水资源管理系统黄河是中国北方地区重要的水资源补给源,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严格的水资源管理系统,保障黄河的水资源利用合理高效。
这包括完善水资源分配制度,制定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方案,并设立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管和调配黄河流域的水资源。
同时,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预警体系,及时掌握黄河的水情变化,以便做出相应的水资源调控措施。
3. 建设水利工程为了有效控制黄河的洪水,我们需要建设一系列的水利工程。
首先是修建堤坝和拦沙坝,以增加河道容积和提高堤岸的抗洪能力。
其次是修建水库和调节闸门,用于蓄水和调节洪水。
这些水利工程可以有效地控制黄河的水流,保护周边地区的生命财产安全。
4. 实施土地治理土地治理是保护黄河的另一个重要措施。
我们需要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黄河流域的土地资源。
同时,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如建设梯田、植树造林、修建沟渠等,防止水土流失。
此外,加强耕地保护和农业生态化建设,推广绿色农业,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保护黄河流域的农田生态系统。
5. 加强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为了更好地保护黄河,我们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
科学研究可以提供丰富的数据和技术支持,为保护黄河提供更科学的方案和措施。
此外,我们还应积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合作,共同保护黄河。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一、引言黄河,中国母亲河之一,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中华文明的沃土。
然而,长期以来,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并且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
为了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实现高质量的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本文将从水资源保护、生态修复、农业发展、工业升级、科技创新等多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二、水资源保护1. 加强水库管理。
优化水库调度,合理安排蓄水排水,减少水库对下游河道生态环境的影响,确保水量合理分配。
2.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加大对农业节水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推动农田灌溉方式的改进,减少水资源浪费。
3. 加强水环境治理。
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建立健全水污染防治体系,修复和保护湿地,净化水环境。
三、生态修复1. 加强河道生态保护。
加大对河道生态功能修复的投入,改善河道水质,保护河道生物多样性。
2. 建设湿地保护区。
设立湿地保护区,严格限制开发行为,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为迁徙鸟类提供栖息地。
3. 推动植被恢复。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建设,扩大植被覆盖面积,提高植被质量,防止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
4. 发展生态旅游。
利用好黄河流域丰富的生态资源,推动生态旅游发展,增加流域居民的收入来源,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四、农业发展1. 优化种植结构。
根据黄河流域的气候特点和土地条件,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减少对水资源的需求。
2. 推广有机农业。
加大有机农业技术研究和推广力度,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土壤生态系统。
3. 支持农民合作组织发展。
鼓励农民组建合作社,加强农民自身的组织力量,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促进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五、工业升级1. 推动工业绿色发展。
加大对工业污染治理的力度,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推行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加强环境监管。
完善环境监管体系,加强对企业环境行为的监管,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保障环境质量。
3. 鼓励循环经济模式。
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黄河流域是中国最重要的流域之一,长期以来一直承担着丰富的水资源和重要的农业发展任务。
然而,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黄河流域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因此,对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行调研是至关重要的。
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现状目前,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水资源匮乏。
由于过度开发和使用黄河水资源,导致河流干涸,水资源短缺,严重影响流域内的农业用水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2.水污染严重。
由于农业、工业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废水、排放氮肥、农药等的过度使用,导致黄河流域水质恶化,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河流,严重影响水环境的质量。
3.生物多样性减少。
过度的土地开垦和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的自然生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导致物种丧失和生物多样性下降。
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问题和挑战针对上述问题,黄河流域面临着以下几个主要的问题和挑战:1.水资源调配不合理。
由于沿岸各省份之间水资源利用的不平衡,以及与黄河上游其他省份之间的争夺,导致水资源调配不平衡,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的问题。
2.监管体系不完善。
目前,黄河流域内的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缺乏统一的监管体系、组织协调不足等问题,导致管理效果不理想。
3.缺乏科学技术支持。
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所致,因此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和引导,以解决流域内的生态保护问题。
三、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措施为了实现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应采取以下路径和措施:1.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调配。
建立统一的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体系,实行跨省份的协调机制,合理分配流域内的水资源,确保生态用水和农业用水的平衡。
2.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
建立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加强对水资源的监管,严惩违法行为,提高环境管理的效力。
3.推动科技创新。
加大对黄河流域环境技术创新的支持和投入,引入先进的生态修复技术和水资源利用技术,提高流域内的生态环境质量。
2024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心得体会
2024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心得体会2024年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我深有体会。
以下是我对这一工作的心得和体会,分为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加大水资源调度和保护作为中国的母亲河,黄河对于我们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使用,黄河的水资源日益枯竭。
为此,在2024年,黄河流域开展了大规模的水资源调度和保护工作。
在水资源调度方面,通过建设水源地保护区和水资源调度中心,实现对黄河流域各支流的水量进行合理调配,解决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用水矛盾。
同时,加大了对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力度,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水资源保护方面,加强了对黄河上游的生态保护工作,尤其是对源头地区的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复。
通过实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水质状况。
二、生态修复和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一直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2024年,我们在生态修复和保护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生态修复方面,通过实施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大量的湿地资源得到了恢复,有力提升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健康度。
同时,加强了对濒危物种的保护,使得黄河流域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维护。
在生态保护方面,加大了对黄河沿线生态区域的保护力度,建立了一系列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红线区,限制了人为开发和破坏活动的范围。
通过加强对生态区域的巡查和管理,有效预防了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保持了生态环境的相对稳定。
三、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环境污染一直是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在2024年,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了对环境的监测和治理力度。
在环境监测方面,建立了全面覆盖的环境监测网络,实时获取环境污染指标,对环境问题进行预警和监控。
通过建设环境监测中心,实现了对大气、水质、土壤等环境指标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在环境治理方面,加大了对工业生产和污染排放等活动的监管力度。
通过制定更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了有效的整治。
如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开展思考和建议
如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开展思考和建议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开展的思考和建议:1.加强政策保障。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出台完善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政策,明确责任主体和保护目标,为生态保护提供可操作性的指导。
2.加强科学研究。
加大对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调查和科学研究力度,了解流域生态系统的状况和变化趋势,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3.落实河长制。
设立黄河流域河长制的巡查监管机构,明确河长的职责和权力,加强对黄河流域各级河道治理情况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治理效果。
4.加强土地利用管理。
建立黄河流域土地资源利用的规划制度,严格控制非法占用耕地和湿地的行为,并加强对农业生产方式的调控,推广可持续农业种植模式。
5.加强水资源管理。
加大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的整体规划和管理,合理调度水资源的分配,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预防水污染和水资源过度开发问题的发生。
6.促进绿色发展。
鼓励黄河流域各级政府和企业向绿色发展转型,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和优化,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7.加大环境执法力度。
加强黄河流域环境执法力度,对违法排污、非法占用土地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形成威慑效应,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8.加强宣传和教育。
加大对公众、企业和农民等各界群众的生态保护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认识和意识,形成全民参与的氛围。
9.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黄河流域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推动跨境河流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环境问题。
综上所述,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开展需要加强政策保障、科学研究、河长制落实、土地利用管理、水资源管理、绿色发展、环境执法、宣传和教育以及国际合作等多方面的综合措施。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开展的目标。
黄河流域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要的农业生产和文化发展中心。
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议
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议黄河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水资源和农业生产区,其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实现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一、加强保护黄河流域环境1. 加强水源保护:建立完善的水源保护区,严禁乱占乱用水源,减少对黄河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
2. 推进水资源管理:加强对河流水质的监测和管理,建立科学的水资源配置机制,合理分配黄河流域的水资源。
3. 加强土地保护:加大土地资源的保护力度,严禁乱采乱挖,减少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
二、促进农业生产的绿色发展1. 加强农业生态系统建设:推广农田生态工程,建设高效农田排水系统,优化农田布局,加强农田水土保持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2. 发展有机农业:鼓励农民采用有机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3. 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三、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工作1. 推行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生态环境贡献较大的地区和企业进行奖励,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进行处罚。
2. 实施生态修复项目:加大对生态修复项目的投入,修复黄河流域的湿地、草原和森林等生态环境,恢复生物多样性。
3. 完善环境监测体系:加强环境监测体系建设,提高环境监测的精确度和实时性,及时掌握黄河流域的环境状况。
四、推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1.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推动黄河流域经济由重工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变,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2. 推进工业节能减排:加强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工业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的排放。
3.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发挥黄河文化资源优势,培育壮大文化旅游产业,提高黄河流域的经济综合效益。
以上意见建议仅为个人观点,希望能在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和促进高质量发展方面提供参考。
当然,实现这些目标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心得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心得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和生态区。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为了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我们付出了许多努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心得。
下面我将就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心得进行探讨。
首先,我认为要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环境教育是培养公众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的重要途径。
会议举行了“水文征文比赛”, 在这次比赛中,通过征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文章来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重视。
此外,还可以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如举办环保讲座、组织环保实践等,向公众传递正确的环保理念,引导公众参与到生态保护中来。
只有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才能形成全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识,推动生态保护工作向前发展。
其次,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法律是管理社会的基本工具,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环保法规是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基本保证。
政府在制定法律法规时,要充分考虑到黄河流域的实际情况,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
同时,政府要加大对法规执行的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加强对环保行业的监管,确保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只有依法治理,才能建立起完善的生态保护体系,为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提供保障。
第三,要加强黄河流域的生态系统修复和保护。
黄河流域的生态系统是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生态系统对于维护黄河流域的环境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在生态系统修复方面,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植树造林、生态湿地的恢复、退耕还林等,来恢复和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系统。
此外,还要加强对湿地资源的保护,控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同时,要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共同保护好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第四,要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
科学研究是推动生态保护工作的重要动力。
政府应加大对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鼓励开展相关的科研项目,集中力量解决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研讨材料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研讨材料一、概述1. 黄河作为我国母亲河之一,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和历史,是我国人民的重要精神家园。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
2. 为了实现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我们需要深入研讨和探讨相关问题,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
二、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现状1. 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存在严重问题,土地沙化、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普遍存在,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2. 大量的工业排放和农业污染导致水质恶化,黄河成为我国最严重的河流污染源之一。
生态系统的破坏导致了生物多样性丧失,影响了生态平衡和环境稳定。
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1.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能源生产基地,生态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了当地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2.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对于实现国家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政策和措施1. 制定生态保护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生态保护制度,保护湿地、植被和野生动植物等资源。
2. 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治理,推动工业和农业污染治理,改善水质和空气质量。
3. 发展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推动绿色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
五、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1.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双赢。
2.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理念,提高人民裙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3. 加强协同治理,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跨区域和跨部门合作。
六、总结与展望1.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2. 通过持续不断的政策措施和技术创新,相信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将会得到改善,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知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知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之一,是中国重要的水源地和农业区域,也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河流之一。
由于长期以来的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变化,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
为了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中国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包括生态补偿政策、土地治理、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本文将从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保护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当前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黄河流域地处中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气候条件独特,生态环境非常脆弱。
长期以来,由于过度的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变化,黄河流域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土地荒漠化严重。
长期以来,由于过度的人类开发和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了大量土地的退化和荒漠化。
特别是农业生产中常常大规模地开垦土地,没有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导致土地沙漠化的现象非常普遍。
2.水土流失问题突出。
由于黄河流域地势高低不平,土地坡度较大,再加上缺乏植被覆盖和浅表土层,导致了大量的水土流失问题。
每年都有大量的土壤被水冲刷走,不仅造成了土地的资源浪费,还对水质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3.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
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导致黄河流域的生态系统遭受到了破坏,导致了大量的植物和动物物种的减少,生态平衡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4.水资源短缺。
黄河流域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人口增长和农业用水的增加都对水资源产生了巨大的压力,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的平衡。
二、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措施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生态保护措施,主要包括:1.推行生态补偿政策。
为了调动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中国政府推出了生态补偿政策,对在生态环境保护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奖励。
对那些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了惩罚,有效激发了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与治理研究
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与治理研究一、引言黄河作为中国五大河流之一,在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长期以来,黄河流域由于过度开发、强制拦河、过度排放等原因,不仅水量减少、流速变缓,而且水土流失、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为了解决黄河流域生态问题,需要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生态保护与治理研究,切实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二、黄河流域生态现状1.水资源减少:黄河流域水资源日益减少,其流量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开始急速下降。
2.水土流失:黄河流域上游坡陡流急,水土保持极其脆弱,因此水土流失问题极为严重。
3.重金属污染:黄河流域地貌变化剧烈,气候干旱,水污染问题也非常突出,重金属污染尤为严重。
4.生物多样性下降:黄河流域内有丰富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但是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的情况下,该地区生物多样性也大幅减少。
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治理研究1.加强政策法规制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治理需要在政策和法律层面上得到充分的保障和制约。
应该加强相关法规的制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
同时加强环保部门的监管和执法。
2.进行生态修复: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已经遭到了破坏,需要进行生态修复,在这个过程中,应建立一套完善的生态修复机制,包括植树造林、水土保持、沙漠化防治等,进行水土保持和降低土壤侵蚀等方面的工作。
同时还需要进行受污染地区的生态修复,例如大量植树、检测污染物等。
3.加强环保宣传和教育:加强在学校、社区和媒体上的环保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
通过提高社会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环保风气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氛围。
4.加强科学研究: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需要科学化、系统化,需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系统的科学实验和研究。
加强科学研究,可以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4.建立生态保护与治理长效机制:要加强流域层面的协调机制,形成多方合作,共治共享的生态保护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措施探讨导读:长江黄河流域防洪规划,黄河流域洪水泥沙管理的认识与思考,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现状评价,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现状评价,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中的应用。
中国学术期刊文辑(2013)目录一、理论篇复件国务院批复长江黄河流域防洪规划 3国务院批复黄河流域防洪规划 4黄河流域产水产沙系统的划分及中游重点区的编码 5 黄河流域国民经济需水量预测 12黄河流域河道岸线功能区划分方法探讨 15黄河流域洪水资源利用水平初步分析 18黄河流域节约用水浅谈 23黄河流域节约用水浅谈张培亮 25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匹配状况分析 27黄河流域宁夏水权转换实践与关键技术探讨 33黄河流域气候与水资源演变特点研究 37黄河流域人口变化与水权制度变迁研究 41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 44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措施探讨 45黄河流域水权转让项目目标评估的MCA方法 50黄河流域水沙资源量变化及其对泥沙资源化的影响 53 黄河流域水体计算的改良研究 62二、发展篇黄河流域水文站网布设控制目标分析 64黄河流域水质监测政府间合作共建共管实验室浅析 67 黄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分析 72黄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调控方案研究 73黄河流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评价的云模型 79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的多属性智能决策 84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趋势分析 90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与保护问题及对策 94黄河流域水资源量调查评价 97黄河流域水资源量分配思路探讨 100黄河流域水资源配置方案研究 102明清时期黄河流域水权制度的特点及启示 115气候变化对黄河流域径流变化及其可能影响研究进展 119 浅议黄河流域节水与洪水风险管理的互补关系 128浅议黄河流域水权转换问题与对策 129浅议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 131强化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监管的措施和建议 133山西黄河流域水功能区入河排污口现状调查 136首次全面核查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工作初步完成 140 遥感技术在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中的应用 1412009.11中国水利水遥感技术在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中的应用马晓1,2,刘学工2,滕阳3(1.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450053,郑州;2.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450003,郑州;3.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450004,郑州)收稿日期:2009-04-15作者简介:马晓(1965—),男,在读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遥感技术因其具有监测范围广、速度快、成本低、便于长期动态监测的优势,在许多领域实际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在黄河水资源保护工作中应用遥感监测技术,对流域水质变化、水体污染等进行监测,为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提供了科学、及时、有效的水质信息服务。
一、水资源保护遥感监测遥感技术在流域水资源保护监测的应用主要包括悬浮物监测、水体富营养化监测、水污染监测、突发性水污染监测、水资源保护模型参数等。
1.水体悬浮物监测悬浮物浓度是反映水质的一个重要参数,其分布、扩散、沉降都会影响水库、湖泊等的生态环境。
随着水体悬浮物浓度的增加,反射率也随之升高,且发生反射的波段范围有所增大。
通过研究水体的反射光谱特征同悬浮物含量之间的关系,建立悬浮物含量的反演模型,从而可以监测水体悬浮物浓度。
常用的反演模型有线性关系模型、对数模型等。
2.水体富营养化监测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标志是某些藻类(如蓝绿藻)高度富集,藻类由于其细胞中的叶绿素体能进行光合作用,故藻类的光谱特征基本上类似于陆地植被,即在可见光波长范围,由于叶绿素的存在而形成绿色光谱反射峰;在0.7~1.1μm 近红外波段,由于藻类细胞结构特点而强烈反射太阳光谱能量而具有极高的反射率。
表征藻类浓度的一个主要指标是水体叶绿素浓度,因此,水体叶绿素浓度便成为评价水体营养状况的重要参数。
通过建立遥感数据与实测数据之间的关系进行叶绿素浓度反演,评价水体富营养化。
目前,半经验法是最常用的一种叶绿素反演模型。
即通过光谱特征分析,采用单波段、多波段因子组合以及主成分变换等图像变换分析等手段充分利用遥感信息,建立遥感信息与地面实测数据的线性或对数等形式的关系模型。
3.水污染监测当水体受到污染时,水体颜色、密度、透明度和温度等产生差异,导致水体反射率变化,在遥感图像上反映为色调、灰阶、形态、纹理等特征的差别。
因此,根据遥感影像可以识别污染源、污染范围、面积和浓度,通过采集多期遥感数据可以实现对污染的跟踪监测。
对于水体热污染,由于受污染的水体温度要高于其他水体,因此还可以采用热红外影像反演水体温度,识别污染源、污染范围、面积等信息,对污染状况进行监测。
4.突发性水污染监测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黄河流域进入了一个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高发期,快速有效地应对和处置各类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最大程度地减轻其危害和影响,成为保障饮水安全的核心工作。
在突发性水污染发生后,利用卫星、小飞机等遥感影像数据,追踪污染过程,对于排放的含有漂浮物如油等的污染物、可以改变水体颜色的污染物、可以改变水体水温的污染物,利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进行多频次监测,对污染物的拦排方案提供支持,并对污染危害进行评估。
5.水资源保护模型参数水质模型的基础是数据信息,利用遥感技术大尺度监测、信息更新快的特点,长期、连续的对黄河重点河段及区域进行水域面积及水质监测,获取水质数学模型所需要的河道基本地理信息和水环境等信息,解决数学模型建设中存在的河道边界条件问题,为水资源保护模型提供必要参数。
关键词:遥感;水资源保护;水质监测;生态保护中图分类号:TV213.4+TP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1123(2009)11-0039-02水资源管理39CHINA WATER RESOURCES2009.11水二、水资源保护遥感监测信息系统建设在水资源保护监测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信息。
建设以GIS技术为支撑的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遥感监测系统,对常规监测数据和遥感数据进行科学管理,实现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监测与评价、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为决策提供依据。
1.系统总体构成水资源保护遥感监测信息系统是一个集信息管理、处理和决策支持于一体的信息管理系统,系统由信息管理、数据处理和决策支持三个子系统以及自动解译模型库和遥感数据影像库组成,系统总体构成如图1。
2.信息管理子系统信息采集子系统可以实现水资源保护监测数据的采集和管理。
数据采集包括水环境数据的实时采集、遥感数据的订购和自动下载。
数据管理不但提供多种查询方式对遥感影像数据进行高效、快速的数据检索,还提供其他数据如地理信息数据和其他水环境数据检索功能。
3.数据处理子系统数据处理子系统包括遥感图像的预处理、信息自动提取以及其他观测数据的处理。
遥感图像的预处理包括影像几何校正、影像定标、影像镶嵌和裁减、影像拉伸等预处理。
信息自动提取可以实现水体、植被、悬浮物浓度、叶绿素浓度等信息的自动提取。
4.决策支持子系统在决策支持方面,包括业务应用分析和知识库,为决策提供全面综合的依据。
业务应用分析包括水污染的动态监测、水体信息对比分析、水环境信息的对比分析等。
知识库建立各种水污染事件的处理后果及应对方案,对流域水质变化趋势作出及时、科学的预警和预测,为决策提供支持。
5.数据库及模型库水资源保护遥感监测信息系统还包括模型库和数据库。
模型库包括信息自动提取模型和业务应用分析模型,为数据处理和业务应用分析提供模型支持。
数据库包括遥感数据和其他监测数据在内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用于数据的检索、统计、查询、修改和更新等。
6.系统信息流程水资源保护遥感监测信息系统信息流程如图2。
将遥感技术应用于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中,建设水资源保护遥感监测信息系统,可以为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提供快速、便捷的水质信息服务,科学地评价水体污染情况,对流域水质变化趋势作出及时、科学的预警和预测,为决策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1]李纪人.遥感和GIS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2,22(5).[2]刘英,赵荣钦.遥感技术在中国城市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6,18(1).[3]蔡伟,余俊清,李红娟.遥感技术在湖泊环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和展望[J].盐湖研究,2005,13(4).[4]童小华,谢欢,仇雁翎,赵建夫.基于多光谱遥感的水质监测处理方法与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5).[5]李素菊,王学军.内陆水体水质参数光谱特征与定量遥感[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18(2).[6]Choubey boratory experi-ment,field and remotely sensed dataanalysis for the assessment of sus-pended solids concentration and sec-chi deptt of the reservoir surface wa-ter[J].Int J Remote Sensing,1998,(17):3349-3360.[7]王学军,马廷.应用遥感技术监测和评价太湖水质状况[J].环境科学,2000,21(6).责任编辑韦凤年图1水资源保护遥感监测信息系统构成信息管理自动解译模型库遥感影像数据库水资源保护遥感监测信息系统数据处理决策支持水资源管理图2水资源保护遥感监测信息系统信息流程水利部其他兄弟单位监测站网流域水资源保护监测中心非遥感数据地面观测数据地面遥感航天遥感成果信息遥感中心国家环保总局航空遥感成果信息…40图1系统布置示意图游,大大减少了渗漏集水井内的泥沙淤积程度,改善汛期渗漏排水泵的运行条件,延长其使用寿命。
(2)增设自动清淤系统后可不必组织人力对集水井实施清淤,可节约成本并避免人工清淤时对厂房环境的污染。
(3)增设一台排沙潜水泵后提高了集水井的安全可靠性。
5结语龚嘴水电站渗漏集水井自2004年7月开始进行可行性试验研究,2004年12月至2005年2月完成该系统的安装调试工作并投入运行,从运行半个月以来的情况看,整个系统运行稳定,排沙效果较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渗漏集水井内的泥沙深度由900mm下降至200mm;从排沙效果方面看,如果将泥沙吹扫管路在布置上再作一些改进效果将会更好,所以,下一步我们将在此方面对系统进行完善,使清淤排沙的速度能够更快),证明了水电站渗漏集水井自动清淤系统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减少了大量的人力劳动,大大提高了电站自动化程度,所以,该系统值得相关企业应用和推广。
作者简介:张海滨(1975-),男,四川内江人,生产技术部副主任,工程师,学士,从事水电站机械设备技术管理工作.(责任编辑:李燕辉)未来5年中国将引进300项国际先进水利适用技术未来五年,中国将着重在水资源优化配置与保护、水环境与生态建设、防灾减灾等方面引进300项先进适用技术,推广转化500项先进实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