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技能人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

目录

一、规划背景 (1)

(一)主要成就 (2)

(二)面临形势 (4)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5)

(一)指导思想 (5)

(二)基本原则 (5)

(三)发展目标 (6)

三、主要任务 (6)

(一)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6)

(二)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7)

(三)完善技能人才激励保障机制 (7)

(四)完善技能人才选拔使用机制 (8)

(五)营造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氛围 (8)

(六)形成多方参与、密切配合、共同推动的工作格局 (8)

四、重点建设项目 (9)

(一)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 (9)

(二)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工程 (9)

(三)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工程 (10)

(四)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工程 (10)

(五)职业技能标准、教材及题库开发工程 (11)

(六)技能人才合作交流平台 (11)

五、保障措施 (11)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12)

(二)整合资源,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渠道投入机制 (12)

(三)加强宣传,营造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良好氛围 (12)

附录:关于《成都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2011-2020年)》编制的说明

成都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

(2011-2020年)

按照推进领先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定位,为将成都打造成为对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具有支撑功能和带动作用的核心增长极,面对当前多种机遇汇集、多重任务叠加、多元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加快建设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需要,根据《国家中长期高技能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实施方案》、《四川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成都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和经济发展对技能人才的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在面临产业转移和技术变革、西部开发和稳增长措施、交通区位优化和天府新区建设的重大机遇下,只有加快发展,又快又好的发展才能应对发展中出现的挑战。技能人才队伍是我市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关系到我市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统筹城乡发展,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和创新型社会的重要举措。

(一)主要成就

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新途径、新举措,从培养、评价、竞赛、交流等重要环节,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取得了成效。

1.技能人才总量明显增长,层次结构有所改善

培养规模迅速扩大。我市目前有各类技工院校34所,全市技工院校在校生规模近5万人,专兼职教师4243人,初步形成以我市技师学院为龙头,以国家重点技工学校为骨干,示范性带动我市技工院校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办学规模和教学水平都得到大幅度提升。

专业结构错位发展和培养层次的梯次布局。全市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涵盖了第一、二、三产业,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基本相适应。按照符合我市“十一五”产业发展规划确定的区域重点产业,与当地经济发展、就业和输出就业的需要相适应,强化统筹布局、错位发展的建校原则,优化专业和课程设置,形成了既有以培养技师和高级技工为主要目标的高级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又有以培养初、中级技能人才为主的,集技工教育、就业训练、公共实训功能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职业培训基地的结构体系。

学生就业优势明显。全市技工院校毕业生“双证率”,即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证书达95%以上,就业率达98%以上;2008年至2010年,我市人力资源部门完成技能人才培训62万余人,帮助43万余人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

2.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形成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打造高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加快职业教育改革步伐,建设以培养预备技师为主的技师学院,打造我市中西部领先、设施一流、服务一流的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随着1总院+10分院的建成投入使用,其办学规模突破2万人,成为集技工教育、就业训练、公共实训功能三位一体的西部地区设施最为完善、规模最大的技能型人才培训基地。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和办学模式,密切与企业、人才和劳务市场的合作,创新校企联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把“课堂建在车间,把车间建在学校”,改进技能传授方式,积极开展“订单培养”、“合作培养”、“定向培养”等多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技能人才实际运用能力和操作技术水平、促进岗位成才,实现供需结合、产销衔接。同时,健全一条龙服务体系,积极引导技工院校、培训学校、民办培训机构建立起一套以市场为导向的招生、教学、职业技能鉴定和就业上岗的服务体系,向社会输送直接上岗的紧缺技能人才。

建立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全面开展就业前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以及企业职工在职培训。为有效整合资源,建立起由34所技工院校、20所就业训练中心、320所民办职业培训学校、企业职业培训中心和266家择优认定的城乡劳动者职业培训实施单位组成的多元化职业教育培训体系。34所技工院校每年招

收和培训中高级技术工人3万余人,各类培训机构每年培训城

乡劳动者不低于20余万人。形成了以公共培训机构和职业技术

学校为主体,社会培训机构和大企业大集团内部培训机构相配

合的培训体系。

3.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得到加强

职业院校学生可以同时获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指

导用人单位普遍建立起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注重职业道德和

职业知识水平的高技能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形成了工人从初级

工到高级技师的成长通道。2008-2010年全市共组织712214

万人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其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668960万人(其中:初级382977万人;中级243291万人;高级41727

万人;技师965人)。

(二)面临形势

未来十几年,是我市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和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时期,为适应经济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技能型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急需紧缺人才培养都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而目前我市技能人才队伍的培养现状与实际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是技能人才行业分布不合理,高技能人才比例偏低,劳动力供求还存在结构性矛盾。二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完善。职业院校培养技能人才质量亟待提高,高技能人才成长道路不够畅通,企业积极性未能充分调动。三是评价体系有待完善。评价方式单一、技能鉴定的监管体系不健全,职业资格证书公信力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