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组合变形及连接部分的计算.ppt
合集下载
东南大学材料力学课件第八章 组合变形及连接部分的计算复习.ppt
P 200 300
图(1)
P 200 图(2)
d
P
1max
P A1
M Wz1
350000 350 50 6
0.2 0.3
0.2 0.32
P M
11.7MPa
2max
P A
350000 8.75MPa 0.2 0.2
思考:具有切槽的正方形木杆, 受力如图。求:(1)m-m截面上 的最大拉应力σt 和最大压应力σc; (2)此σt是截面削弱前的σt值的 几倍?
z
P2z
Mx
x
P2y
CD
100
y
弯扭组合变形
• 按第三强度理论: 2 4 2
M
M
2 y
M
2 z
W
W
T T
WP 2W
M
2 y
M
2 z
T
2
W
• 按第四强度理论: 2 3 2
M
2 y
M
2 z
0.75T
2
W
四、拉弯组合与偏心拉压
拉(压)弯组合变形:杆件同时受横向力和轴向力的作用
zP z0
i
2 y
0
已知 ay, az 后 ,
z
P(zP ,yP )
1
yPay iz2
0
1
zPaz
i
2 y
0
y
可求 P力的一个作用点 (zP ,yP )
P力作用点坐标( zP, y)P
zP
iz2 ay
yP
i
2 y
az
d 4
d
例1 图示不等截面与等截面杆,受力P=350kN,试分
别求出两柱内的绝对值最大正应力。 解:两柱均为压应力
第八章 组合变形
y
z
z
max
M y max Wy
M z max Wz
������
§8-2
两相互垂直平面内的弯曲
例 :矩形截面木檩条如图,跨长L=3.3m,受集度为 q=800N/m 的均布力作用, []=12MPa,容许挠度为:L/200 ,E=9GPa, q 试校核此梁的强度和刚度。
A
L
B
y
b=80mm h=120mm
3
tan
f z 11.99 f y 10.63
48.44o
wmax
3.3 10 3 16.02( mm ) w 16.5( mm ) 200
§8-2
两相互垂直平面内的弯曲
例:一般生产车间所用的吊车大梁,两端由钢轨支撑,可以简化为
简支梁, l=4m。大梁由32a热轧普通工字钢制成,许用应力[σ] =160MPa。起吊的重物重量F=80kN,且作用在梁的中点,作用
L 2
L 2
w0 =0.0046m=0.46cm
2.3倍
F
Fz F sin a
a
z y
由于斜吊, 也会产生较大的斜弯曲
变形。过量的变形, 会使主梁丧失工
作能力, 发生小车“ 啃道” 、小车 出轨等事故。
Fy F cos a
§8-3 拉伸(压缩)与弯曲
F0 FT
上部结构传递给桥墩的压力F0,
§8-2
max
两相互垂直平面内的弯曲
Mz My Wz Wy
972 103 1 80 1202 6 487 103 1 120 802 6
8.86(MPa)
y
q
fz
蔡中兵《材料力学》8组合变形及连接部分的计算
叠加之后是两个互相垂直方向的平面弯曲的组合。
盐城工学院力学课程组
材料力学
mechanics of materials
F2 a m
z F1 C(y,z)
O
z
my
y
x
m z
O Mz
My m y
求应力:m-m截面上第一象限某点C(y,z)
(1) F2单独作用下 (2) F1单独作用下
M z F2 ( x a)
O1
A(yF,zF)
y
x
FF
z
e
y
Fe
盐城工学院力学课程组
材料力学
mechanics of materials
F 使杆发生拉伸变形
My 使杆发生xOz平面内的弯 曲变形(y 为中性轴)
Mz 使杆发生 xOy 平面内的弯 曲变形(z 为中性轴)
x
F
z
My O1 Mz
y
盐城工学院力学课程组
材料力学
mechanics of materials
M y F1 x,
M z F2 ( x a)
盐城工学院力学课程组
材料力学
mechanics of materials
F2 m
a
z F1 C(y,z)
O
z
my
y
x
m z
O Mz
My m y
在F2 单独作用下,梁在竖直平面内发生平面弯曲, z轴为中性轴。
在F1 单独作用下,梁在水平平面内发生平面弯曲, y轴为中性轴。
具有双对称截 面的梁,它在任何 一个纵向对称面内 弯曲时均为平面弯 曲。
故具有双对称截面的梁在两个纵向对称面内同时承受横向 外力作用时,在线弹性且小变形情况下,可以分别按平面弯曲 计算每一弯曲情况下横截面上的应力和位移,然后叠加。
材料力学 组合变形及连接件 .ppt
N Mz
N MZ y A IZ
( z,y )
z MZ
0
x
N
y
P
S
S
z
l
l
2
2
轴力: N S
跨中截面是杆的危险截面:
M max
Pl 4
P
S
S
l
l
2
2
t
N A
z
b
M max W
-
与轴力对应的拉伸正应力 与弯矩对应的最大弯曲正应力
t
N A
S A
b
要求:按照第三强度理论校核横梁AB的强度。
C
A
300
B
D
P
1.2m
1.2m
解 1、作AB的受力图(图1)。
C
mA 0 F B sin 300 2.4 1.2P 0
FB P 将 F B分解得(图2)
A
300
B
D
P
1.2m
1.2m
FBy 0.5P
FBx 0.866P
AB为弯曲与压缩组合变形。
10 KN C
RB
A
x
B
XA
yA
轴力 N = – XA 弯矩 M (x) = YA• x 危险截面为 截面,其内力
轴力 N = – XA = – 3 KN 弯矩 M = YA 2 = 8 KN.m
1 C
10 KN
RB
A
x
B
XA
yA
(3) AC 杆危险截面 上的 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
g点为最大压应力点, f点为最大拉应力点。
第八章组合变形及连接部分的计算(1) 山东建筑大学材料力学课件
3. 强度条件 由于危险点处的应力状态仍为单轴应力状态,故其为
max
当材料的许用拉应力和许用压应力不相等时,应分别建立 杆件的抗拉、 压强度条件。
1.2 m
例题:
一折杆由两根无缝钢管焊接
而成,已知两根钢管的外径都
是140mm ,壁厚都是10 mm 。
10 kN C
A
B
试求折杆危险截面上的最大 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
x
中性轴
tg z0 Mz Iy y0 My Iz
角度 是横截面上合成弯矩 矢量 M 与 y 轴的夹角。
M z tg My
tg Iy tg Iz
m
z
MZ
y0
x
e
Z0
m
My
中性轴 M
y
横截面上合成弯矩 M 为
M
M
2 y
M
2 z
m
z
MZ
x
m
My
y
中性轴 M
z
讨论:
MZ
合成弯矩平面
x
(1) 一般情况下,截面
y
(2) 对于圆形、正方形等截面 Iy=Iz ,所以有 = 。
z
tg Iy tg
Iz
M
中性轴
y
梁发生平面弯曲,正应力可用合成弯矩 M 按正应力计算公式计算
z
tg Iy tg
Iz
M
中性轴
y
梁的挠曲线一般仍是一条空间曲线,故梁的扰曲线方程仍应分别 按两垂直面内的弯曲来计算,不能直接用合成弯矩进行计算。
一、将组合变形 分解 为基本变形——将外力简化或分解, 使之每个力(或力偶)对应一种基本变形;
二、分别计算在每一种基本变形下构件的的应力和变形;
《组合变形》PPT课件
0.266q (12 ) 237 106
(21.5103) q
( max )D
M yD Wy
M zD Wz
0.444q (12 ) 31.5 106
0.456q (12 ) 237 106
(16.02 103) q
危险点在A截面上的外棱角D1和D2处
z
MyA
y
z
MzA
y
D1 z D2
y
32
l 几何参数
A 15103 m2 , zo 7.5 cm, I y 5310 cm4
l 求内力(作用于截面形心)
取研究对象如图
FN P kN,
M y 42.5 102 P kN.m
l 危险截面
各截面相同
l 应力分布
350
FN
33
l 危险截面
各截面相同
l 应力分布
l FN引起的应力
FN P MPa
u 拉伸、压缩
l 组合变形 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 基本变形同时发生。
u 剪切
l 求解组合变形的方法
将载荷分为几组分别产生 基本变形的载荷,然后应 用叠加原理。
u 扭转
u 弯曲
3
2 叠加原理 如果内力、应力、变形等与外力成线性关系, 则复杂受力情况下组合变形构件的内力、应 力、变形等可以由几组产生基本变形的载荷 单独作用下的内力、应力、变形等的叠加而 得到,且与各组载荷的加载次序无关。
'' My z Mz y
Iy
Iz
中性轴的方程:
My F1l
F2 (l a)
Mz
My Iy
z0
Mz Iz
y0
0
5
中性轴的方程:
材料力学第八章组合变形的计算ppt文档
第八章 组合变形及连接部分的计算
故有中性轴的方程:
My Iy
z0
Mz Iz
y0 0
中性轴与y轴的夹角q(图a)为
taqnz0 Mz Iy Iy tan
y0 My Iz Iz
其中 角为合成弯矩 M My2 Mz2
与y的夹角。
第八章 组合变形及连接部分的计算
tanq Iy tan
Iz
这就表明,只要 Iy≠Iz ,中性轴的方向 就不与合成弯矩M的矢量重合,亦即合 成弯矩M 所在的纵向面不与中性轴垂直, 或者说,梁的弯曲方向不与合成弯矩M 所在的纵向面重合。正因为这样,通常 把这类弯曲称为斜弯曲。
强度条件为 r3 [] 或 r4 []
第八章 组合变形及连接部分的计算
注意到发生扭-弯变形的圆截面杆,其危险截面上危险点处:
M W
T T
Wp 2W
为便于工程应用,将上式代入式(a),(b)可得:
r3
M24T2 W 2W
M2T2 W
r4W M 232T W 2
M 20.7T 52 W
式中,M和T分别为危险截面上的弯矩和扭矩,W为圆截面的 弯曲截面系数。
在具体计算中,究竟先按内力叠加(按矢量法则叠加) 再计算应力和位移,还是先计算各基本形式变形下的应力 或位移然后叠加,须视情况而定。
Ⅱ.连接件的实用计算
第八章 组合变形及连接部分的计算
连接件(螺栓、铆钉、键等)以及构件在与它们连接
处实际变形情况复杂。
螺栓连接(图a)中,螺栓主要受剪切及挤压(局部压 缩)。
应该注意,挤压应力是连接件与被连接件之间的相互作 用,因而当两者的材料不同时,应校核许用挤压应力较低的 连接件或被连接件。工程上为便于维修,常采用挤压强度较 低的材料制作连接件。
材料力学第八章组合变形 PPT
m Fr 1020 Nm
(1) 连杆轴颈得强度计算
l 危险截面
连杆轴颈得中点
l 计算内力
取左半部分
M z R1 L / 2 (C C1) l / 2 1170 N m
M y H1 L / 2 553 Nm
My Qy T
Mz Qz
M
M
2 z
M
2 y
1290
Nm
T H1 r 510 Nm
Qz
B点得应力状态如图。
r4 2 3 2 96.7 MPa [ ] 安全
50
例题5 F1=0、5kN,F2=1kN,[]=160MPa、
(1)用第三强度理论计算 AB 得直径 (2)若AB杆得直径 d = 40mm,并在B端加一水平力
F3 = 20kN,校核AB杆得强度、
400
400
B
求:校核轴得强度。
解:
l 求外力
u 力偶矩
m 9549 N n
21.7 Nm
u 皮带张力
(F f ) D m 又 F f 600
2
F 465 N, f 135 N
u 齿轮作用力
Pn
cos 20
d1 2
m
Pn 925 N
l 将各力向轴线简化
P 870 N, Pr 316 N, m m, Fy f y 542 N, Fx fx 257 N
示例1 示例2
F1 产生弯曲变形 F2 产生拉伸变形 Fy 产生弯曲变形 Fx 产生拉伸变形
F2
F1
F2
Fy
F
Fx
三、内力分析
横截面上内力
1、拉(压) :轴力 FN
弯矩 Mz
2、弯曲 剪力Fs
(1) 连杆轴颈得强度计算
l 危险截面
连杆轴颈得中点
l 计算内力
取左半部分
M z R1 L / 2 (C C1) l / 2 1170 N m
M y H1 L / 2 553 Nm
My Qy T
Mz Qz
M
M
2 z
M
2 y
1290
Nm
T H1 r 510 Nm
Qz
B点得应力状态如图。
r4 2 3 2 96.7 MPa [ ] 安全
50
例题5 F1=0、5kN,F2=1kN,[]=160MPa、
(1)用第三强度理论计算 AB 得直径 (2)若AB杆得直径 d = 40mm,并在B端加一水平力
F3 = 20kN,校核AB杆得强度、
400
400
B
求:校核轴得强度。
解:
l 求外力
u 力偶矩
m 9549 N n
21.7 Nm
u 皮带张力
(F f ) D m 又 F f 600
2
F 465 N, f 135 N
u 齿轮作用力
Pn
cos 20
d1 2
m
Pn 925 N
l 将各力向轴线简化
P 870 N, Pr 316 N, m m, Fy f y 542 N, Fx fx 257 N
示例1 示例2
F1 产生弯曲变形 F2 产生拉伸变形 Fy 产生弯曲变形 Fx 产生拉伸变形
F2
F1
F2
Fy
F
Fx
三、内力分析
横截面上内力
1、拉(压) :轴力 FN
弯矩 Mz
2、弯曲 剪力Fs
8 组合变形及连接部分的计算课件
[例8-3-1] 最大吊重为 P=20kN的简易吊车,如图所
示,AB为工字A3钢梁,许用应力[σ]=100MPa,试选
择工字梁型号。 D
YA XA
T
Ty
A
Tx C
B
F
A
30° C B
FN
2m
1m F
_
52kN 20kN·m
解:(1)选工字梁为研究对
象受力如图所示:
M
-
M A 0 : T 2sin 30 3F 0
F (l x) cos M cos
Oz
yx
z x M y Fz (l x)
Fz φ Fy
F (l x) sin M sin
y
lF
7
A
Oz
z
z x M z M cos
yx
y Fz φ Fy y
lF
M y M sin
3、梁截面上任一点A(y,z)的应力为(考虑坐标符号):
My引起A的应力:
5
危险点在切槽截 max
FN A
My Wy
Mz Wz
面的左上角。
1000 5 105
2.5 4.17 108
5 8.33108
139.9827MPa
[例8-3-4] 图示矩形截面钢杆,用应变片测得杆件上、
下表面的轴向正应变分别为 a 1 103, b 0.4 103, 材 料的弹性模量E=210GPa 。(1).试绘出横截面上的正
b
F
bM
F A
Fey2 Iz
1400 103 1.8105 106
1400103 0.7 0.5 8.0109 1012
53.5MPa [ c ] 140MPa
材力第8章组合变形PPT课件
已知: 皮带张力 F1=3.9kN, F2=1.5kN,两带轮直径均为
600mm,轴的[]=80MPa,
试:按第三第四强度理论选 择轴的直径。
解:1. 画计算简图
FDF CF 1F 25.4kN
2m . D 计算m C 支座F 1 反力F 2D 2 轮 0.7k2N m
FAy3.6kN FB,y1.8kN
叠加法: “先分后合”——将外力进行分解简化,得到
几种基本变形,分别计算应力变形,再进行叠加。
叠加法应用条件: 1)线弹性范围;2)小变形。
§8.2 拉伸(或压缩)与弯曲的组合
返回目录
一、外力分析
Fx Fcos ——拉
Fy Fsin ——弯
二、内力分析
固定端为危险面
轴力: FN Fx
弯矩: MmaxFyl
Fx 0
FAx40kN
Fy 0
FAy 4.8kN
FAx40kN,FAy 4.8kN
Fx 40kN, Fy 12.8kN
解: 2. 作内力图
C为危险截面 3. 分析C截面应力
max压maxFANM W max
查型钢表得16号工字钢
W141cm3, A26.13cm2
max10.40MPa
[]10M 0 Pa
r4W 1 MD 2合0.7T 5D 2 3d23 1.63kNm
d59.2mm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拉 ma x拉 max
600mm,轴的[]=80MPa,
试:按第三第四强度理论选 择轴的直径。
解:1. 画计算简图
FDF CF 1F 25.4kN
2m . D 计算m C 支座F 1 反力F 2D 2 轮 0.7k2N m
FAy3.6kN FB,y1.8kN
叠加法: “先分后合”——将外力进行分解简化,得到
几种基本变形,分别计算应力变形,再进行叠加。
叠加法应用条件: 1)线弹性范围;2)小变形。
§8.2 拉伸(或压缩)与弯曲的组合
返回目录
一、外力分析
Fx Fcos ——拉
Fy Fsin ——弯
二、内力分析
固定端为危险面
轴力: FN Fx
弯矩: MmaxFyl
Fx 0
FAx40kN
Fy 0
FAy 4.8kN
FAx40kN,FAy 4.8kN
Fx 40kN, Fy 12.8kN
解: 2. 作内力图
C为危险截面 3. 分析C截面应力
max压maxFANM W max
查型钢表得16号工字钢
W141cm3, A26.13cm2
max10.40MPa
[]10M 0 Pa
r4W 1 MD 2合0.7T 5D 2 3d23 1.63kNm
d59.2mm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拉 ma x拉 max
2019年8组合变形.ppt
A 4W
16
最大拉应力作用点(危险点)处为单向应力状态, 故可把σtmax直接与材料的许用正应力进行比较来 建立强度条件。
t ,max
Ft Fl [ ] A 4W
思考: 大刚度杆弯曲与压缩组合变形的最大压应力 应如何计算
17
例 8-3已知:P = 8kN,AB为工字钢,材料为A3钢 ,[] = 100MPa。 求: 工字钢型号。 解: AB受力如图
FN Ft
M max 1 Fl 4
FN图 Ft
2. 危险截面(点)
Ft M max y A Iz
t ,max
Ft Fl A 4W
M图
F 4
15
2. 危险截面(点)
Ft M max y A Iz
t ,max
Ft Fl A 4W
最大拉应力作用点 F 图 N Ft (危险点)处为 单向应力状态,故 M图 可把σtmax直接与 F 材料的许用正应力 4 进行比较来建立 Ft Fl t ,max [ ] 强度条件。
扭转
弯曲
求解组合变形的方法 将载荷分为几组分别产生 基本变形的载荷,然后应 用叠加原理。
3
2 叠加原理 如果内力、应力、变形等与外力成线性关系, 则复杂受力情况下组合变形构件的内力、应 力、变形等可以由几组产生基本变形的载荷 单独作用下的内力、应力、变形等的叠加而 得到,且与各组载荷的加载次序无关。
''
My Iy Mz z y Iz
My
F1l
F2 (l a )
中性轴的方程:
My Iy Mz z0 y0 0 Iz
Mz
5
16
最大拉应力作用点(危险点)处为单向应力状态, 故可把σtmax直接与材料的许用正应力进行比较来 建立强度条件。
t ,max
Ft Fl [ ] A 4W
思考: 大刚度杆弯曲与压缩组合变形的最大压应力 应如何计算
17
例 8-3已知:P = 8kN,AB为工字钢,材料为A3钢 ,[] = 100MPa。 求: 工字钢型号。 解: AB受力如图
FN Ft
M max 1 Fl 4
FN图 Ft
2. 危险截面(点)
Ft M max y A Iz
t ,max
Ft Fl A 4W
M图
F 4
15
2. 危险截面(点)
Ft M max y A Iz
t ,max
Ft Fl A 4W
最大拉应力作用点 F 图 N Ft (危险点)处为 单向应力状态,故 M图 可把σtmax直接与 F 材料的许用正应力 4 进行比较来建立 Ft Fl t ,max [ ] 强度条件。
扭转
弯曲
求解组合变形的方法 将载荷分为几组分别产生 基本变形的载荷,然后应 用叠加原理。
3
2 叠加原理 如果内力、应力、变形等与外力成线性关系, 则复杂受力情况下组合变形构件的内力、应 力、变形等可以由几组产生基本变形的载荷 单独作用下的内力、应力、变形等的叠加而 得到,且与各组载荷的加载次序无关。
''
My Iy Mz z y Iz
My
F1l
F2 (l a )
中性轴的方程:
My Iy Mz z0 y0 0 Iz
Mz
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z MZ
x
My
m
y
m
MZ z
x
C ( y,z ) My
m
y
m
z
x
C ( y,z )
My
m
y
m
z MZ
x
C ( y,z )
m
y
m
MZ z
x
C ( y,z ) My
m
y
与 My 相应的正应力为 与 Mz 相应的正应力为
' M y z
Iy
" M z y
Iz
m
z MZ
x
C ( y,z )
My
m
y
C 点处的正应力为
My
y
tg Iy tg Iz
z
MZ
x
因为截面的挠度垂直于 中性轴,所以挠曲线不 在合成弯矩所在的平面 内。
这种弯曲称为斜弯曲
合成弯矩平面
My
y
tg Iy tg Iz
z
tg Iy tg
Iz
M
y
(2) 对于圆形、正方形等截面 Iy=Iz ,所以有 = 。
z
tg Iy tg
Iz
M
y
梁发生平面弯曲,正应力可用合成弯矩 M 按正应力计算公式计算
x
P1
m
x
y
m
z x
My
m
y
P1 在 m—m 面内产生的弯矩为 My = P1 x (使梁在 XZ 平面内弯曲,y 为中性轴)
P2 a
m
z
x
P1
m
x
y
m
MZ z x
My
m
y
P2 在 m—m 面内产生的弯矩为 MZ = P2 (x-a) (使梁在 XY 平面内弯曲,z 为中性轴)
二 、 梁横截面上的应力分析 (任意点 C(y, z) 的正应力)
P2=2kN
Mz 使 A 截面上部受拉,下部 受压。
挠曲线
对称轴 z
x
梁的轴线 y
挠曲线 梁的轴线
水平纵向对称面
z x
对称轴 y
梁在水平纵向对 称面 xz 平面内弯曲, y 轴为中性轴。
一、 梁任意横截面上的内力分析
P2 a
z x
P1
y
P1 使梁在 XZ 平面内弯曲(y 轴为中性轴) P2 使梁在 XY 平面内弯曲(z 轴为中性轴)
P2 a
m
z
第八章 组合变形及连接部分的计算
• 概述 • 两相互垂直平面内的弯曲 • 拉伸(压缩)与弯曲 • 扭转与弯曲 • 连接件的实用计算
• 铆钉连接的计算
§8-1 概述
一、 组合变形概念 : 构件在荷载作用下发生两种或两种 以上的基本变形,则构件的变形称为组合变形。
二、 解决组合变形问题的基本方法 : 叠加法
叠加原理的成立要求:内力,应力,应变,变形等与 外力之间成 线性关系。
叠加法--------处理组合变形的基本方法
一、将组合变形 分解 为基本变形——将外力简化或分解, 使之每个力(或力偶)对应一种基本变形;
二、分别计算在每一种基本变形下构件的的应力和变形;
三、利用 叠加原理 将基本变形下的应力和变形叠加。
四、叠加原理应用举例 例如:简支梁的跨中点作用集中力 F
F
l/2
l/2
右端支座截面的转角为
Fl 2
16EI
Fl 2
16EI
转角θ与荷载 F 的关系就是线性的.
l2 16EI
是一个系数,只要明确 F 垂直于轴线,且作用于跨中点,则 这一系数与 F 的大小无关.
叠加原理的成立,要求位移,应力,应变和内力 等与外力成线性关系。当不能保证上述线性关系 时,叠加原理不能使用。
y
P1=1kN
0.5m 0.5m
x
A
B
C
z
P2=2kN
yHale Waihona Puke adzob
c
40
y
P1=1kN
解: (1) 外力分析
0.5m 0.5m
梁在 P1力作用下将在XOY
x 平面内发生平面弯曲
A
B
C
z
P2=2kN
( z为中性轴) 在 P2 力作用下将在 XOZ
平面内发生平面弯曲
( y 为中性轴)
故此梁的变形为两个相互垂直平面弯曲的组合---- 斜弯曲
三、 横截面上中性轴的位置
中性轴方程为
My Iy
z0
Mz Iz
y0
0
m
z
x
e (z0,y0)
中性轴 m
y
中性轴是一条通过横截面形心的直线。
My Iy
z0
Mz Iz
y0
0
中性轴的位置由 它与 y 轴的 夹角 确定。
tg z0 Mz Iy y0 My Iz
m
z
y0 e
Z0
m
y
x
中性轴
tg z0 Mz Iy y0 My Iz
y
D1
D1
oz
D2
y
中性轴
z o
D2
y
对于矩形、工字形等有两个相互垂直的对称轴的截面梁横截面的
最大正应力发生在截面的棱角处。 可根据梁的变形情况,直接确定截面上最大拉,压应力点的
位置,无需定出中性轴。
五,强度条件 斜弯曲的危险点处于单轴应力状态,所以强度条件为
max []
例题 : 矩形截面的悬臂梁承受荷载 如图所示。试 确定 危险截面、危险点所在位置,计算梁内最大正应力的值。
m
MZ z
x
C ( y,z ) My
m
y
σ σ 'σ " My z Mz y
Iy
Iz
三、 横截面上中性轴的位置 假设点 e ( z0 ,y0 ) 为中性轴上任意一点
该点的正应力等于 零
σe
My Iy
z0
Mz Iz
y0
0
m
z
x e (z0,y0)
m
y
σ σ 'σ " My z Mz y
Iy
Iz
三、工程实例:
三、工程实例:
p q
G
雨篷
烟 囱
=
+
=
+
+
§8-2 两相互垂直平面内的弯曲
双对称截面梁 在水平和垂直两纵向对称面内同时受 横向外力作用,分别在水平纵向对称面和垂直纵向 对称面内发生对称弯曲。 两相互垂直平面内的弯曲也称 斜弯曲。
垂直纵向对称面
梁在垂直纵对 称面 xy 面内发 生平面弯曲 。 Z 轴为中性轴
z
tg Iy tg
Iz
M
y
梁的挠曲线一般仍是一条空间曲线,故梁的扰曲线方程仍应分别 按两垂直面内的弯曲来计算,不能直接用合成弯矩进行计算。
四、 强度分析
中性轴
作平行于中性轴的两直线分别与
D1 z
o
横截面周边相切于 D1 、D2两点
,D1 、D2 两点分别为横截面上
最大拉应力点和最大压应力点。
D2
角度 是横截面上合成弯矩 矢量 M 与 y 轴的夹角。
M z tg My
tg Iy tg Iz
m
z
MZ
y0
x
e
Z0
中性轴 m
M My
y
横截面上合成弯矩 M 为
M
M
2 y
M
2 z
m
z
MZ
x
m
My
y
中性轴 M
z
讨论:
MZ
合成弯矩平面
x
(1) 一般情况下,截面 的 IzIy ,故合成弯矩 M 所在平面与中性轴不垂直, 此为斜弯曲的受力特征。
(2) 绘制弯矩图 绘出 MZ (x)图 绘出 MY(x) 图, A 截面为梁的危险截面。 其值为
MZ = 1 kN.m
MY = 1 kN.m
y
P1=1KN
0.5m 0.5m
x
A
B
C
z
P2=2kN
1kN.m
M(z) 图
1kN.m
M(y)图
Mz
z
My x
y
y
P1=1kN
0.5m 0.5m
x
A
B
C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