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形象之我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黛玉形象之我见

文学院2010级6班罗鹏 201002140622

【摘要】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甚至刘姥姥, 个个性格鲜明, 栩栩如生。每一个人物的塑造都倾注了作者的心血, 其中林黛玉命运的悲剧美最撼人心魄。当我们一步步走进林黛玉的内心世界, 我们便能清楚地体察到她那颗滴血的心。然而林黛玉的人物形象是丰满的,她那美丽的心灵、高洁的气质、纤细的感情、才情气质无一不表现出她的多方面性格特点。

【关键词】林黛玉人物形象《红楼梦》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塑造的美的典型之一,她的性格特点是敏感、细心、淡泊、真实、易伤感、绝顶聪明、悟性极强、自尊自爱、多愁善感等等。曹雪芹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来的林黛玉,是《红楼梦》里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象。自《红楼梦》问世以来,不知有多少人为她的悲剧命运洒下同情之泪,为她的个人魅力心醉神迷。她是《红楼梦》读者心目中的一位圣洁、美丽的爱神。

一、倾国倾城之貌

在通篇《红楼梦》中,作者对林黛玉的外在美描写并未花费太多笔墨。然而就是那着墨不多的描写却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林黛玉刚进贾府, 作者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美貌少女的形象,“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言谈举止不俗,身体面庞虽瘦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已经极尽能事刻画了一个美丽婀娜、超凡脱俗的少女形象。黛玉初进荣国府, 凤姐见了黛玉后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她能用“标致”二字来形容黛玉,足见黛玉天生丽质、美貌非常,不愧是仙子下凡。这两处体现了林黛玉美貌非常,但最具表现力的还是宝黛初会的那一段。黛玉给宝玉的第一印象是:“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竟称她为“神仙似的妹妹”。笔至此处,一个活生生的“绝美”黛玉已跃然纸上。这便是林黛玉的“外在美”。这寥寥几笔, 把一个倾国倾城的人间仙子活脱脱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二、多愁善感之情

林黛玉的确美貌非常,同时她又是一个感情纤细而丰富的人,甚至于可以说是多愁善感了。宝黛初会时,有这样一段描述说宝玉见林妹妹“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这两句话正展示了黛玉的与众不同之处:一是多愁,一是多病,反映在她的性格上便是多愁善感、任性执拗。这一点同样可以从很多日常小事中体现出来。在她住的潇湘馆的屋檐顶上有一窝燕子, 她这样嘱咐她的小丫环雪雁说:“看那大燕子回来,把帘子放下来,拿狮子倚住。”这一“放”一“倚”,可见她对这些燕子有多么关心。她如此细心,是怕那些小燕子挨饿受冻,怕它们受到伤害,更怕小燕子得不到大燕子的喂养,而像她一样成了孤儿。她担心的越多,就越能体现她内心丰富的情感。试想,一个情感麻木的人,怎么会对这些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事物倾注如此多的情感呢?黛玉的多愁善感是无时无处不在的。《红楼梦》中,有一段描写放风筝的情节,当时风俗是,剪断风筝就能放掉晦气, 大家都在兴致勃勃地放风筝, 只有黛玉不肯将风筝撒手而去。她说:“这一放虽有趣,只是不忍。”她为什么“不忍”呢? 因为她自己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漂泊无助, 饱尝了孤独之苦, 她又怎能忍心让风筝遭受同她一样的命运呢? 由此可以看出黛玉将自己的凄苦之情寄于风筝,即使是这些极细微的事, 都可以触动她万般的情思与无尽的遐想, 足见她感情的细腻丰富了。

三、道韫咏絮之才

林黛玉那超凡脱俗诗人般的气质也是与这丰富的情感分不开的,读过《红楼梦》的人无

不感叹她的聪慧和才华。原著第十八回,元春省亲,命众姐妹为大观园题诗作联,黛玉本想大展其才,技压群芳,但因为不能违谕多作,积极性受挫,是就胡写一首交了上去。可是这首胡写的五言律诗, 得到的评价却是“与众不同, 非其他姐妹可比。”这首诗是这样的:“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何幸邀恩宠, 公车过往频。”胡编乱写都能达到这样的水平, 如果她沉心静气,发自内心写作,不知道又会写出什么样的佳句来呢。这位潇湘妃子不仅会做诗,还很会评诗。她对诗歌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香菱学诗, 十分迷醉于陆放翁的那两句:“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黛玉却这样对香菱说:“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样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这些话中所蕴含的那种傲气, 甚至可以说霸气是可见一斑的。堂堂一位放翁居士, 黛玉对他的诗竟用“浅近”来形容, 真可谓是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倘若她心中无墨, 又怎敢如此放肆呢。因此黛玉的才气在这看似平常的两句话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黛玉欣赏的是那种朴素自然、淡而天成的诗,这同样也是她自己做诗的风格。在众姐妹做菊花诗时, 她便以哀怨纤细、措辞雅丽技压群芳, 咏菊夺冠。那句“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中所蕴含的那种淡淡的哀愁、凄凉的悲苦,又不知赚走读者多少眼泪? 这大概也是宝玉情寄黛玉的一个重要原因吧。黛玉的才气是一种自然的流露, 一种独有的情韵。一提到林黛玉的诗才,她那首《葬花吟》想必为众人所熟知。《葬花吟》中的字字句句都叫我们无法不为之动情,不随她一起悲伤咏叹!黛玉用自己的心去写诗, 情态自然, 扣人心弦, 这是她的诗所独具的特色, 别人是学不来的。“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让我们百感交集, 把我们一下子就拉到了林妹妹的内心深处, 体会她那种孤苦无依的心境。我们从她的诗中感受到的是人间的阴冷与潮湿。她无法打破这一切, 于是便荷锄葬花, 发出了“他年葬侬知是谁”的感叹, 写出了“随花飞到天尽头”的向往, 宣告了“质本洁来还洁去”的人生。《葬花吟》是林黛玉对当时那个社会的诘问和抗议,却又无一例外地淋漓尽致地展示着自己的过人才情。不仅如此, 黛玉对琴、棋、书、画都造诣匪浅, 她的一曲琴词, 音词清切, 声音清脆, 让宝玉、妙玉二人听得如痴如醉, 暗自垂泪, 这其中所蕴含的才气便不言而喻了。

四、极度自卑之感

林黛玉的自尊心是极强的,其实这正是其内心极度自卑的表现,她往往以极力维护其自尊来掩饰其自卑。当然这和她的人生经历极其相关。往往他人一句不小心的话,一个不经意的行为,在她眼里足以让她多了心去,从而激发起强烈的自尊心,来掩盖自己内心的自卑。《红楼梦》中薛姨妈让人送宫花一节,周瑞家的送宫花,本来只是抄便道走,未分高低贵贱,却恰巧最后给了黛玉,这便引起了黛玉的惊觉:“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等周瑞家的回答:“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立即来了个顶门针:“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倘使林、贾二家没有门第差别,黛玉决不会从送花的先后顺序敏感到高低贵贱之分。在这里,“惟恐被人耻笑去了”的自尊,已经变成了“惟恐被小人看了他去”的自卫。这种自卫,是环境变迁与门第差异在黛玉心灵深处的细微折射。这是种偏执得令别人有点受不了的自尊。最受不得别人伤害的黛玉,却最肆无忌惮地伤害着别人。然而这位贵族小姐却没有想到,冲着周瑞家的这个奴仆发泄,显然是有失身份的表现,她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却反而被下人耻笑了去,这个细节无疑是黛玉性格底色的点睛之笔,活脱脱地写出了黛玉性格中的瑕疵。

人当然不能没有自尊,但她自尊心太强了,便会发展成为小心眼。第二十二回写到史湘云说唱小旦的戏子有点像她的时候,林姑娘的微嗔薄讥就变成了雷霆震怒了。不过,她这一次注意到了身份,当时并没有发作出来,回到住处才连珠炮式地向情人倾泄:“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拿我比戏子取笑?”“这一节还怒得。再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你安得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