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剂常识
化学常识100条
化学常识100条1.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2.物理变化只是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
3.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5.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其次是硅、铝、铁。
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8.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9.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
10.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元素。
11.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
12.分子由原子构成。
13.水由水分子构成。
14.铁由铁原子构成。
15.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16.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17.分子间有间隔。
18.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19.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变小。
20.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
2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22.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3.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4.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25.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
26.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 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
27.相对分子质量是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28.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29.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30.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 个。
31.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 个。
32.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8 个(氦为2 个)。
33.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34.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表示原子的核电荷数、电子层数以及各层上的电子数。
35.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36.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37.灭火的原理是破坏燃烧的条件,即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38.缓慢氧化是进行得很缓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的氧化反应。
有机溶剂物理特点及防护常识
有机溶剂物理特点及防护常识有机溶剂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科研和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物质。
它们广泛用于溶解、稀释和提取物质,具有挥发性、可溶性和较低的表面张力。
然而,有机溶剂也带来了一些健康和安全上的风险。
本文将详细介绍有机溶剂的物理特点以及防护常识。
物理特点:1. 挥发性:有机溶剂具有较低的沸点和蒸汽压力,可以在常温下迅速挥发成气体形态。
这种特性使得有机溶剂易于挥发到空气中,易于吸入和吸收,增加了职业接触的风险。
2. 可溶性:有机溶剂能够溶解许多物质,如油漆、胶水、涂料等。
这种特性使得有机溶剂常被用作工业生产中的溶剂,但同时也会使得有机溶剂和其他化学物质发生反应,产生有毒物质。
3. 稳定性:许多有机溶剂在常温下相对稳定,但在高温、光照或氧气存在下,有机溶剂可能发生分解、聚合或氧化等反应,产生有害的气体或液体物质。
防护常识:1. 通风:在使用有机溶剂的工作环境中,保持良好的通风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增加新鲜空气流通,可以减少有机溶剂的浓度,降低职业接触风险。
如果工作环境无法有效通风,应考虑使用防护设备,如呼吸防护面具。
2. 个人防护装备:在接触有机溶剂的工作环境中,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是必要的。
这包括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服和防护鞋。
选择适合的防护装备应根据有机溶剂的性质和浓度来确定。
3. 避免长时间接触:尽量减少暴露于有机溶剂的时间,特别是在密闭空间中工作。
如果可能的话,可以通过机械手段来避免直接接触有机溶剂。
4. 紧急处理:在有机溶剂泄漏、意外事故或中毒情况下,应迅速采取行动。
首先,必须确保自身安全,然后尽快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如紧急通风、隔离泄漏源、报告事故等。
5. 健康监护:定期接受健康检查,特别是与有机溶剂相关工作的从业人员应定期进行肝脏功能、肾脏功能和神经系统的检查。
这有助于及早发现和预防可能的健康问题。
总结:有机溶剂作为一类广泛使用的化学物质,具有一些特殊的物理特点和健康风险。
了解有机溶剂的特点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甲醇安全小常识
甲醇安全小常识甲醇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和工业原料,但它也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
了解甲醇的安全知识对于工作和生活中的安全非常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甲醇的安全小常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预防甲醇事故的发生。
1. 甲醇的性质:甲醇是一种无色、易挥发的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它可燃且易燃,遇到明火或高温容器时易发生爆炸。
甲醇还具有毒性,摄入或吸入过量会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2. 储存和使用甲醇的注意事项:储存甲醇时应选择防爆储罐,远离明火和高温环境。
在使用甲醇时,应戴好防护眼镜、手套和防护服,确保室内通风良好,以防止甲醇蒸气浓度过高引发火灾或中毒。
3. 防护措施:在接触甲醇时要注意个人防护。
如发生皮肤接触,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如不慎吸入甲醇蒸气,应迅速脱离现场并呼吸新鲜空气;如果不小心误食甲醇,应立即漱口并尽快就医。
4. 灭火方法:如果发生甲醇火灾,应立即采取灭火措施,但切勿使用水灭火,以免引起甲醇的溅溶、扩散或喷溅,增加火灾蔓延的危险。
可以使用二氧化碳、泡沫或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
5. 急救措施:在甲醇事故中,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如甲醇溅入眼睛,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至少15分钟,并尽快就医;如皮肤接触甲醇,应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并就医检查;如误食甲醇,应立即漱口,并尽快就医。
6. 废弃物处理:处理甲醇废弃物时,应遵循环境保护的原则。
甲醇废弃物应妥善封存,交由专业的废物处理单位进行处理,以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7. 甲醇事故的预防:预防甲醇事故的发生是最为重要的。
应加强甲醇安全知识的宣传,提高人们对甲醇危害的认识。
在使用甲醇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加强相关的安全培训。
8. 甲醇事故的应急预案:针对甲醇事故,企业和个人应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提前做好应急准备工作,以便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总结:甲醇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了解甲醇的性质和安全知识,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应急措施,将有助于减少甲醇事故的发生。
试剂配制的注意事项安全常识
配制溶液必须注意安全,不要贪图省事而马虎从事,或明知不对却抱着侥幸心理,或自认有一定经验而麻痹大意.思想上的疏忽常常是发生事故的原因,因此,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须知事故并不是为了事业而必须付出的代价,而谨慎决不是没有价值的.下面我们介绍配制溶液时应该注意的安全常识.1试剂瓶、量筒、容量瓶等,绝对不能用灯焰或热水加热.加热烧杯、烧瓶时,下面应当垫上石棉金属网,以免局部过热、发生破裂.当用加热方法来加速物质溶解时,必须不断搅拌溶液,使物质处于悬浮状态,因底部有沉淀物的容器加热时容易发生破裂.热的玻璃仪器不能突然接触冷的物体,特别是冷水;过冷的玻璃仪器则不能突然加热.2溶解和稀释化学药品,特别是配制固体苛性碱、浓硫酸之类的浓溶液,只能在耐热的玻璃容器如烧杯、烧瓶中进行,切不可在玻璃瓶试剂瓶、量筒、结晶皿或标本缸中配制,这些物质溶解时放出的热量会使这些容器破裂.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故:有一位化学实验室工作人员,需要配制氢氧化钠的浓溶液,她把固体Na0H放人一只试剂瓶中第一个错误,加入所需数量的水,随即塞紧瓶塞第二个错误,摇荡瓶子,并把瓶子举起到与她的眼睛相平的高度第三个错误,结果溶解产生的大量热量,使瓶子炸裂,热而浓的Na0H溶液泼溅到她的脸上和眼里,造成悲惨的双目失明事故原载1947年德国化学周报.国内一些教学科研单位也曾有同类事故发生.因此,溶解固体NaOH、浓H2SO4等必须在开口的耐热容器中进行,并用玻棒随时搅拌溶液.3配制溶液时,取用一切化学药品,均禁止用手直接拿取,这会造成试剂的污染,或手的烧蚀.粉碎大块苛性碱或其他腐蚀性试剂,必须戴上帽子或头巾,戴上护目镜和橡胶手套,因为粉碎时弹出来的小块苛性碱若落人眼内,它能迅速溶解而引起眼球的化学烧伤.若落人头发内则会吸收从皮肤七蒸发出来的水分和空气中的水分,逐渐使同体苛性碱变成浓溶液,丌始时损坏头发,继则剧烈地损伤皮肤.大家知道,苛性碱能使皮肤剧烈肿胀,并逐渐变为粘性物体,而且非常难于痊愈.4搬动盛有强酸、强碱溶液或其他有腐蚀性的液体,或易燃性的液体的瓶子,必须托住瓶底,只拿住瓶颈是很危险的,因为遗留在瓶口的溶液会使玻璃表面变得很滑.平时应将瓶口周围擦干净.贮藏和搬移强酸,须将容器密闭,并另外用设备保护,以防破裂.盛有溶液的薄壁玻璃器皿烧瓶、烧杯搬动时也必须托住它们的底部.为了防止倾倒而发生事故,不要把腐蚀性试剂的溶液放在试剂架的顶层上.5倒用浓硝酸、溴水和氢氟酸等腐蚀性试剂溶液时,必须戴上橡胶手套.6当打开装有挥发性液体如乙醚、浓盐酸、浓HNO、浓氨水等的瓶子时,绝对不可将瓶口对3准自己或他人的脸部,特别是眼睛,因为瓶内液体由于蒸发会产生相当的压力尤其在夏天.当启动瓶塞时,塞子会被骤然顶出,有时会喷出一部分液体,危险性很大.某单位一位实验工作人员有一次要开启大瓶装的浓盐酸,由于大意,没有采取任何预防措施,结果一开动瓶塞,浓盐酸朝外冲出,灼伤了脸部.所以,遇此情况,最好戴上护目镜.或预先在瓶口包上湿布,用冷水冷却后,再开启瓶塞.7从大瓶中取用浓酸时,应该用虹吸管吸取,因为倾倒法会洒出酸液造成事故.取用完毕,把虹吸管拿掉.8稀释浓硫酸时,会产生大量热量,为避免酸液飞溅,必须注意,只能把酸缓缓地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绝对不能反过来,把水注入酸内.大多数酸用水稀释时,都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因此,需要把这一规则应用于一切酸类的稀释.稀释硫酸时,如果硫酸量较大,为安全计,应该预先把盛水的烧杯放在冷水中,一旦发现温度过高,应停止继续注入硫酸,待冷却后,再行稀释,最好是分几次进行稀释.9量取少量浓酸、浓碱或有毒液体,应尽可能使用量筒或滴定管.若要用移液管来量取上述危险性液体时,绝对不可以用嘴吸取,而应使用吸管胶吸球、洗耳球或其他代用装置.10在实验中,酸碱溶液是最常用的试剂,也最容易伤害皮肤和农服.浓酸、浓碱和苯酚都会引起严重的烧伤.因此,皮肤或眼睛一旦沾上这些溶液,必须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这样可以大大减弱它们的伤害作用.并再用下法处理:若为酸溶液,可用2%左右的NaHCO 3溶液洗涤;若为碱溶液,可用1%醋酸溶液洗涤,再用水冲洗.眼睛被化学药品烧伤时,须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冲洗眼睛时,应张开眼睑,至少冲洗15min.如果被碱所伤,可再用2%硼酸溶液来洗眼睛;如果被酸所伤,可用3%碳酸氢钠溶液来洗眼睛.然后请医生治疗.不管如何,万一受伤,均应请医生医治,但是,及时采取上述措施,可以减轻烧伤程度. 11浓酸溶液H 2SO 4、HNO 3、HCl 落在衣服上,特别是棉花、亚麻、人造丝和锦纶聚己内酰胺纤维,又称尼龙6或卡普纶等织物,都会受到破坏.一般人往往容易忽视稀释溶液对衣服的破坏性.事实上,一滴极稀的酸溶液落在衣服或袜子上,当它干燥时,将会使纤维素变为不牢固的水解纤维素,同样会使衣服遭到破坏.为此,当衣服上落有酸滴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2%~3%NaHCO 3水溶液将残留的酸中和.揩抹过酸液的抹布也必须用水洗涤,不然很容易损坏.碱溶液特别容易损坏毛织品和丝织品,落在衣服上也必须马上用水冲洗.处理洒在桌面、地面的浓酸溶液,应撒以干燥的沙土,稀酸则可用木屑来吸收;浓碱溶液也可用沙土或木屑来吸收.12配制各种有毒或有腐蚀性的溶液时,应穿工作服.工作完毕,脱去工作服要勤洗盥洗后离开实验室.绝对不允许在实验室抽烟或吃喝,也不准带食品进实验室,更不准尝取实验室中任何物品,以免发生不必要的事故.13配制有毒试剂如亚砷酸钠、硫化氢、氰化氢和溴水等的溶液应在通风橱中进行,以免逸出的毒气污染实验室空气,或直接造成伤害事故.14在配制氰化物溶液剧毒时,绝对不允许在此溶液中加酸酸化,因为这样会逸出大量的氰化氢气体,造成严重中毒事故倒弃各种有毒溶液时,应谨慎对待,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和不幸事故.倒弃氰化物溶液时,事先应进行碱化,再加过量的硫酸亚铁,使氰化物转变为无毒的亚铁氰化物,然后再倒人下水道.15用有机溶剂配制试剂如指示剂溶液.若溶质溶解缓慢,应不时搅拌或在水浴上加热,切不可直接加热.易燃溶剂使用时,应远离明火,并避免有机溶剂不必要的蒸发.有机溶剂几乎都有毒,使用时应注意通风,最好在通风橱中操作.16有些普通试剂,如联邻甲苯胺二盐酸盐、α-萘胺盐酸盐和3,3'-二氨基联苯胺盐酸盐等,有致癌性.使用这些芳香胺时要防止通过口、肺或皮肤而引起人体中毒.17提高警惕,有毒物质要严加保管.18凡发现实验室工作人员口中呼出毒物的气味,嘴唇变色,不省人事,精神紊乱等症状时,均应怀疑到中毒,应立即使其离开现场.如呼吸停止,可行人工呼吸,并及时请医生诊治.。
溶解性表口诀
溶解性表口诀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溶剂中能溶解的最大量的溶质。
溶解度和溶液中物质的浓度有关,但并不相等。
溶解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压力、物质的化学性质等。
为了更好地掌握溶解度,我们可以借助一些简单易记的口诀来辅助记忆。
一、常见溶液的溶解度口诀1. 氯化钠晶晶发,溶解度随温度变。
温高溶多,温低溶少。
2. 硫酸钠溶解亦遵循,温度决定量大小。
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而降温会减小。
3. 碳酸钙怎能少,温度升高离析跑。
温升溶散,即离析,温降逆散,即析出。
4. 碘化银正阳离子,岛国旅游见橘子。
阳离子Ag+,见阳离子I-,在低温溶解度是Ok的。
二、离子共存时的溶解度常识1. 盐水太咸,硫酸钡沉。
(Ksp大)溶液中Cl-含量大,BaSO4析出。
2. 银镜变色氧化里,六水合铜变成非。
Ag+氧化、Cu2+(六水合离子)变成Cu(OH)2沉淀。
3. 酸性溶液砒霜中,总量不变还减少。
不溶于H+,但会转化为AsO43-,被氧化称为AsO4^3-。
4. 钙盐溶液要记牢,阳硼酸铵得加一点儿。
置换反应,可以增加离子碰撞几率,提高反应速率。
5. 氧化铁(III)颜高艳,碱性溶液变旧相。
氧化Fe3+,酸性溶液加酸配,碱性溶液加碱配,产生Fe(OH)3沉淀。
6. 银饰闪闪难保全,化学可溶盐帮衬。
分解可溶盐(如NaCN),使Ag+单质析出还原。
三、有机物的溶解度口诀1. 正烷饱和化,分子量增加升。
分子量越大,溶解度越小。
2. 反式不相互,顺式不相聚。
反式异构化合物N-S-H,不溶于H2O。
3. 芳香族不相容,醇醚酮和盐。
醇醚酮顺T保鲜妥。
以上是本人总结的几个易记口诀,可以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辅助记忆。
同时,学习化学还需要理论知识的推导和实验操作的熟练掌握。
只有结合理论知识、实验应用和口诀记忆,才能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有机溶剂物理特点及防护常识范本(2篇)
有机溶剂物理特点及防护常识范本有机溶剂是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涂料、油漆等工业领域的化学品,具有较低的沸点和较高的挥发性。
它们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溶解、稀释和清洗等作用。
然而,由于有机溶剂具有易燃、易爆、有毒、刺激性等危险性质,使用过程中需要妥善防护。
本文将介绍有机溶剂的物理特点及相关的防护常识。
一、物理特点1. 挥发性高:有机溶剂的分子结构中通常含有较多的气态物质,因此其挥发性较高。
这使得有机溶剂易于在常温下转变为气体形态并扩散到环境中。
2. 低沸点:大多数有机溶剂的沸点较低,一般在室温下就能沸腾。
这也是有机溶剂易挥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3. 溶解性强:有机溶剂对许多化学物质具有很好的溶解性。
这使得有机溶剂在化工实验和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于溶解、稀释和提取等工艺过程。
4. 强烈刺激性:有机溶剂对皮肤、眼睛和呼吸道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可能导致各种不适和损伤。
部分有机溶剂还具有致敏性,会引发过敏反应。
二、防护常识1. 个人防护装备的选择与使用:(1) 穿戴适合的防护服:选用具有较高耐化学性能的材料制成的防护服,如聚酯纤维、氯丁橡胶等。
要确保防护服的完整性,避免有破损和漏洞的地方。
(2) 戴好防护手套和鞋套:使用耐化学溶剂的手套和鞋套,确保皮肤与有机溶剂隔离。
(3) 戴防护眼镜或面罩:使用符合标准的防护眼镜或面罩,保护眼睛免受有机溶剂的刺激和飞溅。
(4) 戴防护口罩:在有机溶剂浓度较高的环境中,使用符合标准的防护口罩,减少吸入有机溶剂的风险。
2. 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 增加通风:在有机溶剂使用和储存的场所,保持良好的通风,避免溶剂浓度积聚。
(2) 防火防爆措施:有机溶剂易燃易爆,禁止在有机溶剂周围使用明火和电气设备。
存放有机溶剂的地方,要保持通风、干燥,而且不能靠近火源。
(3) 避免皮肤接触:尽量减少有机溶剂与皮肤的接触,必要时使用防护手套和防护服。
(4) 避免吸入有机溶剂气体:在操作有机溶剂时,避免有机溶剂气体直接进入呼吸道。
化学小小知识简单易懂的化学常识
化学小小知识简单易懂的化学常识化学小小知识:简单易懂的化学常识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的科学。
作为一门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工业领域的学科,化学常识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简单易懂的化学常识,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的基本原理。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与元素周期表1. 原子: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没有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的质量主要由质子和中子决定,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
2. 元素: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即质子数)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元素可以通过化学符号表示,如氢(H)、氧(O)等。
3.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升序排列的表格。
它根据元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电子结构等进行了分类和归纳。
元素周期表的主要区域包括周期(水平行)和族(垂直列)。
第二部分:化学反应及其类型1.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指的是物质发生变化,产生新的物质的过程。
化学反应的主要特征包括物质的性质发生变化,生成物质与反应物质的质量比不变。
2. 反应类型: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 合成反应:合成反应是指两个或多个物质反应生成一个新物质的过程。
例如:2H2 + O2 → 2H2O,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
- 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是指一个物质分解为两个或多个不同物质的过程。
例如:2H2O → 2H2 + O2,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 置换反应:置换反应是指一个物质中的某个元素被另一个元素替代的过程。
例如:Cu + 2AgNO3 → Cu(NO3)2 + 2Ag,铜和银硝酸反应生成铜(II)硝酸和银。
-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的电子转移过程。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得到电子。
例如:2Na + Cl2 →2NaCl,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
第三部分:酸碱的基本知识1. 酸碱的定义:根据布朗酸碱理论,酸是指能够给出质子(H+),碱是指能够接受质子的物质。
避免长时间接触有机溶剂对皮肤的损害的安全局常识
避免长时间接触有机溶剂对皮肤的损害的安全局常识长时间接触有机溶剂对皮肤造成的损害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健康问题。
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如油漆、清洁剂、胶水和颜料等产品中。
然而,长时间接触有机溶剂可能导致皮肤过敏、炎症、瘙痒、干燥甚至严重烧伤等问题。
因此,了解和遵守有机溶剂的安全常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避免长时间接触有机溶剂对皮肤损害的安全常识。
第一条,了解有机溶剂的种类和性质。
有机溶剂有很多种类,如氯仿、甲醇和苯等。
每种有机溶剂的性质都有所不同,包括挥发性、刺激性和毒性。
了解这些性质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和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
第二条,提高个人防护意识。
在接触有机溶剂之前,确保穿戴适合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和防护面具等。
同时,保持工作环境的通风良好,及时清除溶剂蒸汽。
避免与衣物直接接触,因为有机溶剂容易渗透衣物并接触皮肤。
第三条,正确使用有机溶剂。
在使用有机溶剂之前,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并按照说明正确使用。
避免接触有机溶剂的纯液体,最好使用稀释的溶剂。
在使用有机溶剂时,避免长时间暴露和持久地进行相关工作。
尽量缩短与有机溶剂接触的时间,尽量减少接触面积。
第四条,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在使用有机溶剂之后,彻底洗手,并使用温和的肥皂清洁皮肤,避免使用粗糙的皂类剂和碱性清洁剂,以免加重皮肤刺激。
保持皮肤的湿润,使用保湿剂有助于防止干燥和裂纹的发生。
定期检查皮肤,及时治疗任何异常状况。
第五条,遵循紧急处理措施。
如果不慎接触到有机溶剂,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例如,切勿用水冲洗溶剂,因为有机溶剂大多是不溶于水的。
应通过用清洁的湿毛巾擦拭,并立即就医。
总之,长时间接触有机溶剂对皮肤造成的损害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健康问题。
通过了解有机溶剂的种类和性质,提高个人防护意识,正确使用有机溶剂,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并遵循紧急处理措施,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长时间接触有机溶剂对皮肤的损害。
实验室安全常识
5.称量试剂,应用硫酸纸,不可用滤纸。
6 .标签纸的大小应与容器相称,标签上要写明物
质的名称、规格和浓度、配制日期及配制人,标签
应贴在试剂瓶2/3处。
7 .取用试剂和标准溶液后,需立即将瓶塞严,放
回原处。取出的试剂和标准溶液,如末用尽,切勿
倒回瓶内,以免掺混。
8 .配制试剂时,对所配的每种试剂,从纯度、结
5 .强碱 (NaOH 、 KOH) 钠、钾等触及皮肤而引起灼伤 时:要先用大量自来水冲洗,再用 5% 硼酸溶液或 2%
乙酸溶液涂洗。
6.强酸、溴等触及皮肤而致灼伤:应立即用大量自
来水冲洗,再用5%NaHCO3溶液或5%氨水溶液洗涤。
7.如苯酚触及皮肤引起灼伤时,可用酒精洗涤。 8.若煤气中毒时,应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严重时 送医院处理。
(四)、实验室急救
在实验过程中不慎发生意外事故时,不要惊慌,
应立即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
1.触电时可按下列方法紧急处理: 1)关闭电
源;2)用于木棍使导线与被害者分开;3)将被害
者移至木制板上,与土地分离; 4 )急救者应先做
好防止触电的安全措施,手或脚必须绝缘。
2 .火灾:发生火灾应先将电源关闭,移走一
3 .废物处理 : 核素操作室的废物必须贮放在
专用容器内,半衰期小于 15 天的核素可以放
置法处理,放置时间应超过 10 个半衰期的时
间。半衰期较长的应交专门单位进行焚烧或
深埋处理。
4 .意外情况的处理 : 如不慎在桌面或地面上
洒落放射性物时,应立即用吸水纸吸附,再 用清水擦洗,注意不能扩大污染面积。如皮 肤被污染,也应先用吸水纸吸净,再用软毛 刷沾肥皂水反复刷洗,注意不要擦伤皮肤。 不论何种情况,处理后都要用盖革记数计检 测,直到记数接近本底。如有误食应立即漱 口、洗胃、催吐,并服用相应的促排剂,以 加速已吸收的放射性物质排出体外。
铁桶灌装溶剂安全技术规程(3篇)
铁桶灌装溶剂安全技术规程1.灌装溶剂前应用水淋湿铁桶周围地面,以增加灌装环境的湿度,消除静电影响。
2.严禁使用黑色金属开桶匙,应使用铍铜材质开桶匙,以防撞击产生火花而引发事故。
3.严禁使用塑料桶或其他绝缘容器灌装溶剂,严禁使用无静电导除导线的铁桶灌装溶剂,以防产生静电积聚而引发事故。
4.向铁桶灌装溶剂前,必须在铁桶边夹好导除静电导线,导除灌装时溶剂冲击产生的静电。
5.应采取高位槽自流式灌装,严格控制灌装速度,以大于____分钟灌装一桶为宜。
6.严格控制灌装量,灌装量以容量____%为宜。
7.灌装完后,用铍铜开桶匙拧紧桶盖,然后转移入库。
8.灌装前,应备足消防器材。
否则不准灌装。
9.严禁在雷电、暴雨、台风天气在露天灌装溶剂。
铁桶灌装溶剂安全技术规程(2)是用于指导和规范铁桶灌装溶剂过程中的安全操作和措施的规定。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在该规程中的内容:1. 操作人员安全要求:规定操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关安全培训和持证上岗,具备使用灌装设备和个人防护装备的能力。
规定操作人员在工作中遵循安全操作规程,熟悉应急处理措施。
2. 灌装设备安全要求:规定铁桶灌装设备的设计、安装、维护和保养,以确保其安全可靠的工作。
包括设备的电气安全、液压系统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3. 防火和静电控制:规定在灌装溶剂过程中的火源与静电控制措施,如禁止吸烟、明火、防止静电积聚等,以减少火灾和爆炸风险。
4. 个人防护装备要求:规定操作人员在灌装溶剂过程中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服等,以保护人员免受溶剂的伤害。
5. 废弃物处理要求:规定灌装溶剂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必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和处置,防止环境污染。
6. 应急处理要求:规定操作人员必须了解和熟悉应急处理措施,包括火灾、泄漏、中毒等情况的应对方法,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正确地处理。
7. 监测和检测要求:规定对灌装溶剂过程中的安全参数进行监测和检测,如温度、压力等,以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
甲醇的操作注意事项
甲醇的操作注意事项一、甲醇的危害及防护1、甲醇的名称产品:甲醇(CH3OH)产品用途:溶剂、燃料、加工原料闪点:12.22℃燃点:11℃2、甲醇的危害:(1)、毒性对人的危害:甲醇属于剧毒化工产品,直接接触或触挥发物都可造成刺激粘膜,产生头疼、失眠、恶心、神志不清、失去知觉、消化和视力受损,甚至死亡(2)、工作当中的防护措施与注意事项:甲醇通过皮肤接触、眼晴接触、吞咽或吸入人体呼吸系统保护:在库房日常操作中配备空气面罩,皮肤保护:配备使用丁基和丁腈橡胶手套。
穿上防止化裤子和衣服,最好是丁基或丁腈橡胶。
眼晴和面部的保护:在搬运过程中,应戴上面部防护罩和防化护目镜。
鞋类:防化,由工作场所具体规定。
其他;在工作场所附近设置洗眼药水和淋浴.相关标准参考甲醇储运技术手册。
3、急救措施——针对甲醇危害眼睛接触:如戴有隐形眼镜,把它们取出。
如发生接触,立即用大量干净的流动水冲洗眼睛至少15分钟,间或翻开上、下眼脸。
寻求医治,皮服接触:如发生接触,脱掉受到污染的衣服。
在淋浴下,用肥皂和水清洗受影响的部位至少15分钟。
如果过敏发生或持续不断,寻求医治。
衣服洗后再穿.吸入:移至有新鲜空气的场地,如有必要,恢复或协助呼吸,寻求医治.咽下:吞咽甲醇有潜在的生命危险,咽下之后,不要用人工方法引导呕吐。
立即送往医院.二、甲醇储运注意事项运输:在储运、使用或装卸场地不得吸烟或有明火。
使用防爆电气设备,确保已装好适当的接地装置.仓储:储存在完全密封的器具中,其设计是在避开点火装置和人的接触。
储罐必须有接地、通风装置,并应有蒸汽散发控制。
储罐必须用堤围起来。
避免使用不相容的材料来贮藏。
无水的甲醇在周围环境温度下对大多数金属都无腐蚀作用,但铅、镍、镍合金、铸铁和高硅铁除外.铜(或铜合金)、锌(包括镀锌铜)或铝的外层都不适合用来储存。
这些材料会被甲醇慢慢地腐蚀。
焊接而成的储罐通常是可以满足的。
它们应遵照所储存的村料所需的正确工程惯例来进行设计和建造.虽然塑料可以用于短期贮藏,但一般来说并不建把它们用于长期贮藏,这是由于退化的影响,以及随后污染的危险。
常用有机溶剂的极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常用有机溶剂的极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水)>乙腈>甲醇>乙酸>乙醇>异丙醇>丙酮>二氧六环>正丁醇>正戊醇>乙酸乙酯>乙醚>硝基甲烷>二氯甲烷>苯>甲苯>二甲苯>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环已烷>正已烷(石油醚)>正庚烷。
剂洗脱能力:对于反相填料(如C18),溶剂洗脱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
己烷>甲烷>氯仿>二氯甲烷>乙醚>丙酮>乙腈>甲醇>水
对于正相填料(如硅胶),溶剂洗脱能力正相反,由强到弱依次为:水>甲醇>乙腈>丙酮>乙醚>二氯甲烷>氯仿>甲烷>己烷常用溶剂的极性顺序为:石油醚<已烷<环已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二硫化碳<甲苯<<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
<丙酮<丙醇<乙醇<甲醇<乙腈<水<吡啶<乙酸。
溶剂的极性
溶剂的极性大小,可用溶剂强度表示,溶剂强度大致如下:
正庚烷<正已烷<环已烷<C C L4<苯<乙醚<C H C L3<C H2C L2<四氢呋喃<二氧六烷<丙酮<醋酸乙酯<乙腈<甲醇<水。
有机溶剂物理特点及防护常识
有机溶剂物理特点及防护常识有机溶剂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工业和实验室中的化学品,也是造成职业性中毒和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理解有机溶剂的物理特点和正确的防护常识对于保护个人安全和预防环境污染非常重要。
一、有机溶剂的物理特点1. 挥发性:有机溶剂通常具有较低的沸点,这使得它们在室温下易挥发。
这也意味着有机溶剂具有较高的蒸气压,容易释放到空气中,并且能够快速渗透到人体或环境中。
2. 溶解性:有机溶剂通常具有较高的溶解力,能够与许多其他物质(如脂肪、油、胶体等)发生溶解作用。
这使得有机溶剂在工业生产和实验室中广泛应用于溶解、稀释、洗涤等工艺。
3. 持久性:有机溶剂通常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即在环境中的寿命较长。
这使得有机溶剂难以被自然界分解,可能会在环境中积累,引发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二、有机溶剂防护常识1. 了解溶剂的特性:在使用有机溶剂之前,了解其物理特性、毒理特性和安全操作要求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不同的有机溶剂,其挥发性、毒性、爆炸性等特性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 做好通风换气:在使用有机溶剂的过程中,确保室内通风良好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开启窗户、使用风扇或者配备专门的排风设备来实现室内空气的循环,减少有机溶剂蒸气在室内积聚造成的危害。
3.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使用有机溶剂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个人防护装备。
例如戴防护眼镜、护目镜、防护口罩、工作手套等,以防止溶剂对眼睛、口鼻和皮肤的刺激和侵害。
4. 避免溅溶剂接触:在使用有机溶剂时,应注意避免溶剂的溅洒和直接接触。
发生溅洒时,应立即采取救援措施,如使用紧急淋浴设备冲洗皮肤,或通过呼吸防护设备防止有机溶剂进入呼吸道。
5. 合理存储和处理废弃物:有机溶剂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废弃物。
应将废弃物以安全的方式储存和处理,防止溶剂通过漏水、气态蒸发等方式进入土壤和水源,造成环境污染。
6. 定期接受健康监测:长期接触有机溶剂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因此接触有机溶剂的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监测,确保自身健康状况良好。
电解液 溶剂 与正极
电解液溶剂与正极
电解液、溶剂和正极在电化学和电池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让我们从电解液开始。
电解液是一种能够导电的液体或固体,
通常用于电池或电化学电池中。
它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离子传输的通道,使得在电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能够进行。
电解液可以是水溶液,也可以是非水溶液,具体取决于电池的类型和应用场景。
接下来是溶剂。
在电化学中,溶剂通常指的是非水溶剂,它在
电化学反应中扮演着溶解电解质和提供离子传输通道的角色。
溶剂
的选择对于电池的性能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常见的溶剂包括丙酮、
二甲基碳酸酯等。
在锂离子电池中,溶剂的选择对电池的循环寿命
和安全性有着重要影响。
最后是正极。
在电池中,正极是指能够接受电子的电极,通常
是通过化学反应储存和释放电荷。
正极材料的选择对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都有着重要影响。
常见的正极材料包括钴酸锂、三氧化二铁等。
综上所述,电解液、溶剂和正极在电池和电化学领域中都扮演
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的选择和设计对于电池性能和应用具有重
要影响。
同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也需要在电池设计和优化过程中加以考虑。
实验室安全常识及注意事项
实验室安全常识和预防措施一、使用化学品的安全保护1、防病毒1)实验前,了解所用药物的毒性和防护措施。
2)操作有毒气体(如H2S、Cl2、Br2、NO2、浓HCl和HF等)应在通风柜中进行。
3)苯、四氯化碳、乙醚、硝基苯等的蒸气会引起中毒。
它们虽有特殊气味,但久嗅会使人嗅觉减弱,因此,应在通风良好的条件下使用。
4)有些药品(如苯、有机溶剂、汞等)它可以通过皮肤进入人体,应避免与皮肤接触。
5)氰化物、高汞盐(HgCl2、Hg(NO3)2等)、可溶性钡盐(BaCl2)、重金属盐(如镉、铅盐)、三氧化二砷和其他剧毒药物,应妥善保管,使用时要特别小心。
6)禁止在实验室内喝水、吃东西。
饮食用具不要带进实验室,以防病毒物污染,离开实验室吃东西之前要洗手7)必要时佩戴防病毒面具2、防爆的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当两者的比率达到爆炸极限时,受到热源(如电火花)的诱发,就会引起爆炸。
1)使用可燃气体时,要防止气体逸出,室内通风要良好。
2)操作大量可燃性气体时,严禁同时使用明火,还应防止电火花和其他冲击火花。
3)有些药品如叠氮铝、乙炔银、乙炔铜、高氯酸盐、过氧化物和其他材料在冲击和高温下容易引起爆炸,使用要特别小心。
4)严禁将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混用。
5)使用前应清除长期储存的乙醚中可能产生的过氧化物。
6)进行容易引起爆炸的实验,应有防爆的措施。
3、防火1)许多有机溶剂如乙醚、丙酮、乙醇、苯等非常容易燃烧,大量使用时室内不能有明火、电火花或静电放电。
不要在实验室储存太多此类药物,用后还要及时回收处理,不可倒入下水道,以免聚集引起火灾。
2)有些物质如磷、金属钠、钾、电石及金属氢化物等,在空气中易氧化自燃。
还有一些金属如铁、锌、铝等粉末,比表面大也易在空气中氧化自燃。
这些物质要隔绝空气保存,使用时要特别小心。
实验室如果着火不要惊慌,应根据情况进行灭火,常用的灭火剂有:水、沙、二氧化碳灭火器、四氯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和干粉灭火器等。
吡啶安全常识
吡啶安全常识汉语拼音:bǐ dìng英文名称: pyridine中文名称2:氮(杂)苯CAS No.: 110-86-1分子式: C5H5N分子量: 79.10物理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或微黄色液体,有恶臭。
熔点(℃): -41.6沸点(℃): 115.3相对密度(水=1): 0.9827折射率:1.5067(25℃)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2.73饱和蒸气压(kPa): 1.33/13.2℃闪点(℃): 17引燃温度(℃): 482爆炸上限%(V/V): 12.4爆炸下限%(V/V): 1.7溶解性:溶于水、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吡啶与水能以任何比例互溶,同时又能溶解大多数极性及非极性的有机化合物,甚至可以溶解某些无机盐类。
所以吡啶是一个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溶剂。
吡啶分子具有高水溶性的原因除了分子具有较大的极性外,还因为吡啶氮原子上的未共用电子对可以与水形成氢键。
吡啶结构中的烃基使它与有机分子有相当的亲和力,所以可以溶解极性或非极性的有机化合物。
而氮原子上的未共用电子对能与一些金属离子如Ag、Ni、Cu等形成配合物,而致使它可以溶解无机盐类。
与水形成共沸混合物,沸点92~93℃。
(工业上利用这个性质来纯化吡啶。
)化学性质:吡啶及其衍生物比苯稳定,其反应性与硝基苯类似。
典型的芳香族亲电取代反应发生在3、5位上,但反应性比苯低,一般不易发生硝化、卤化、磺化等反应。
吡啶是一个弱的三级胺,在乙醇溶液内能与多种酸(如苦味酸或高氯酸等)形成不溶于水的盐。
工业上使用的吡啶,约含1%的2-甲基吡啶,因此可以利用成盐性质的差别,把它和它的同系物分离。
吡啶还能与多种金属离子形成结晶形的络合物。
吡啶比苯容易还原,如在金属钠和乙醇的作用下还原成六氢吡啶(或称哌啶)。
吡啶与过氧化氢反应,易被氧化成N-氧化吡啶。
(1)吡啶与强酸可以形成稳定的盐,某些结晶型盐可以用于分离、鉴定及精制工作中。
吡啶的碱性在许多化学反应中用于催化剂脱酸剂,由于吡啶在水中和有机溶剂中的良好溶解性,所以它的催化作用常常是一些无机碱无法达到的。
常见化学常识
常见化学常识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结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作为一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学科,化学常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须了解的内容。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常见的化学常识。
一、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原子或分子组成的,其中原子是构成化合物的基本单位。
不同的元素由具有不同原子结构的原子组成。
当两个或多个不同元素的原子结合在一起时,形成了化合物。
二、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的组成发生变化,从而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包括: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沉淀反应等。
例如,当将酸和碱混合在一起时,会产生中和反应,生成水和盐。
三、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不改变物质的组成时可观察到的特征,如颜色、质地、密度等。
而化学性质则是指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所表现出的性质,如可燃性、腐蚀性等。
四、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对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的顺序排列,并根据元素的性质及其所在的电子层进行分类。
通过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了解到元素的基本性质、元素符号、原子量等信息。
五、溶液与溶剂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其中溶质是被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
溶剂是可以溶解其他物质的介质。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之一,它可以溶解很多物质,因此被称为“万能溶剂”。
例如,食盐在水中溶解形成盐水。
六、酸碱中和酸碱中和是指酸和碱的化学反应,产生中性物质的过程。
酸是指能够释放氢离子的物质,而碱是能够接受氢离子的物质。
酸和碱反应时,会产生盐和水。
酸碱中和是许多生活中常见反应,例如胃酸与抗酸药物之间发生的反应。
七、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用于描述化学反应的过程,同时显示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化学计量关系。
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生成物和符号组成,反应物位于箭头的左侧,生成物位于箭头的右侧。
例如,2H2 + O2 →2H2O表示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
八、常见气体常见的气体包括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避免长时间接触有机溶剂对皮肤的损害的安全局常识
避免长时间接触有机溶剂对皮肤的损害的安全局常识避免长时间接触有机溶剂对皮肤的损害的安全局常识有机溶剂是广泛应用于许多行业的化学品,如油漆、清洁剂、油墨等。
长时间接触有机溶剂可能对皮肤造成损害,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来保护皮肤。
下面是一些避免长时间接触有机溶剂对皮肤损坏的安全常识。
了解有机溶剂的性质在使用有机溶剂之前,我们必须对其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了解有机溶剂的挥发性、毒性、易燃性等特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与其接触的风险。
并确保在使用中,遵循有关有机溶剂的相关法律和法规。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是预防与有机溶剂接触的关键步骤。
穿戴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和面罩等装备能有效降低有机溶剂对皮肤的直接接触。
选择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并确保其适合性和安全性。
通风措施确保在有机溶剂操作区域内有良好的通风系统。
可通过安装风扇、排气管道和排气罩等设备来有效地降低室内溶剂浓度。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考虑将工作区域搬迁到户外或使用更安全的替代品。
避免皮肤直接接触尽可能避免有机溶剂与皮肤直接接触。
当需要使用有机溶剂时,应使用适当的工具和设备,如喷枪或刷子等,以尽量减少与有机溶剂的接触。
如果不可避免地与有机溶剂接触,请立即用清洁剂和肥皂冲洗,并尽早更换干净的衣物。
定期休息连续长时间接触有机溶剂可能对皮肤造成长期损害。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我们需要定期休息。
在工作中间,尽量适当地安排休息时间,以让皮肤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意识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意识是避免长时间接触有机溶剂对皮肤损伤的关键。
员工应定期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了解有机溶剂的安全操作规程,并学习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的技巧。
此外,工作场所应提供充足的安全设备和设施。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是预防和监测皮肤损害的重要手段。
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皮肤体检,以及其他与有机溶剂有关的健康检查,如肺功能等。
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及时处理事故在遇到有机溶剂泄漏、溢出或其他事故情况时,应及时采取合理和适当的处理措施。
溶剂化
溶剂化溶剂化1溶剂化的概念在溶液中,溶质被溶剂分子包围的现象称为溶剂化。
例如:氯化钠在水溶液中,结构单元就是水化了的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即氯化钠被水溶剂化。
2溶剂化的本质一个极性溶剂分子带有部分正电荷的正端和带部分负电荷的负端。
正离子与溶剂的负端,负离子与溶剂的正端相互吸引,称为离子-偶极作用,也成为离子-偶极键。
离子-偶极作用是溶剂化的本质,一个离子可形成多个离子-偶极键,结果离子被溶剂化,被溶剂分子包围。
质子溶剂的溶剂化作用除了离子-偶极键作用外,往往还有氢键的作用。
3溶剂化的结果稳定了离子,降低了离子的化学反应活性。
例如:质子溶剂不仅稳定正离子,还急剧地降低了负离子的反应活性,因为负离子的碱性及亲核性是一致的。
溶剂化作用溶剂化作用是溶剂分子通过它们与离子的相互作用,而累积在离子周围的过程。
该过程形成离子与溶剂分子的络合物,并放出大量的热。
溶剂化作用改变了溶剂和离子的结构。
以水溶液为例,其中一个离子周围水的结构模型如图所示。
图中:A为化学水化层,该层中由于离子和水偶极子的强大电场作用,使得水分子与离子结合牢固,因而失去平动自由度,这一层水分子和离子一块移动,且水分子数不受温度影响,一般形成配位键;B为物理水化层,该层水分子也受到离子的吸引,但由于距离较远,吸引较弱,水分子数随温度改变;C为自由水分子层,该层水分子不受离子电场影响。
水分子的两种溶剂化作用水分子受离子静电的作用而定向在离子周围形成水化壳,这是水的第一种溶剂化作用——离子水化;水分子还可使在纯态时由不导电的电解质变成导电的电解质,这是水的第二种溶剂化作用。
溶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作者: swt6707704 (站内联系TA) 发布: 2008-08-02在均相反应中,溶液的反应远比气相反应多得多(有人粗略估计有90%以上均相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的)。
但研究溶液中反应的动力学要考虑溶剂分子所起的物理的或化学的影响,另外在溶液中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常常是瞬间完成的,这也造成了观测动力学数据的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的溶剂相关知识一、乙醇(ethyl alcohol,ethanol)1.理化性质:(1)分子式 C2H6O(2)相对分子质量 46.07(3)结构式 CH3CH2OH(4)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酒香。
(5)熔点(℃):-114.1(6)沸点(℃):78.3(7)相对密度(水=1):0.79(8)相对密度(空气=1):1.59(9)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
(10)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酸酐、碱金属、胺类。
2.健康危害(1)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2)健康危害: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
首先引起兴奋,然后抑制。
(3)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
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阶段。
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
(4)慢性影响: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黏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
长期酗酒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病、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机损害及器质性精神病等。
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和皮炎。
3. 急救措施:(1)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的清水冲洗。
(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就医。
(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4. 防护措施:(1)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2)眼睛防护:一般不需防护。
(3)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4)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5.危险类别:(1)燃烧性:易燃(2)闪点(℃):12(3)引燃温度(℃):363(4)爆炸下限(%):3.3(5)爆炸上限(%):19.0(6)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7)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6. 储运注意事项:(1)储藏: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
远离火种、热源。
储存温度不宜超过30℃。
防止阳光直射。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
二、甲醇(methyl alcohol,Methanol)1. 理化性质:(1)分子式 CH4O(2)相对分子质量 32(3)结构式 CH3OH(4)外观与性状:无色澄清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5)熔点(℃):-97.8(6)沸点(℃):64.8(7)相对密度(水=1):0.79(8)相对密度(空气=1):1.11(9)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10)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酸酐、碱金属。
2. 健康危害(1)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2)健康危害:对中枢神经有麻醉作用;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选择作用,引起病变;可致代谢性酸中毒。
(3)急性中毒:短时大量吸入出现轻度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口服有胃肠道刺激症状);经一段时间潜伏期后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眩晕、酒醉感、意识朦胧、谵妄,甚至昏迷。
视神经和视网膜病变,可有视物模糊、复视等,重者失明。
代谢性酸中毒时出现二氧化碳接合力下降、呼吸加速等。
(4)慢性影响:神经衰弱综合症,植物神经功能失调,黏膜刺激,视力减退等。
皮肤长期出现脱脂、皮炎等。
3. 急救措施:(1)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清水或1%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
就医。
4. 防护措施:(1)呼吸系统防护:呼吸道可能接触蒸气时可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2)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2)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3)手防护:戴橡胶防护手套。
5. 危险类别:(1)燃烧性:易燃(2)闪点(℃):11(3)引燃温度(℃):385(4)爆炸下限(%):5.5(5)爆炸上限(%):44.0(6)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7)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中发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6. 储运注意事项:(1)储藏: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
远离火种、热源。
储存温度不宜超过30℃。
防止阳光直射。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
三、乙腈,甲基氰(acetonitrile,methyl cyanide)1.理化性质:(1)分子式: C2H3N(2)相对分子质量 41.0(3)结构式 CH3CN(4)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5)熔点(℃):-45.7(6)沸点(℃):81.1(7)相对密度(水=1):0.79(8)相对密度(空气=1):1.42(9)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醇等多数有机溶剂。
(10)禁忌物:强氧化剂、强还原剂、酸类、碱类、碱金属。
2. 健康危害(1)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2)健康危害:急性中毒发病较氢氰酸慢,可有数小时潜伏期。
主要症状为衰弱、无力、面色灰白、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胸闷、胸痛;严重者呼吸及循环系统紊乱,呼吸浅、慢而不规则,血压下降,脉搏慢细而慢,体温下降,阵发性抽搐,昏迷。
可有尿频、蛋白尿等。
3. 急救措施:(1)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1:500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
就医。
4. 防护措施:(1)呼吸系统防护:呼吸道可能接触时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自给式呼吸器或通风式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2)眼睛防护:在呼吸系统防护时已做防护。
(3)身体防护:穿胶布防毒衣。
(4)手防护:戴橡胶防护手套。
5.危险类别:(1)燃烧性:易燃(2)闪点(℃):2(3)引燃温度(℃):524(4)爆炸下限(%):3.0(5)爆炸上限(%):16.0(6)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燃烧时有发光火焰。
与硫酸、发烟硫酸、氯磺酸、过氯酸盐等反应剧烈。
(7)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
6.储运注意事项:(1)储藏: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
远离火种、热源。
储存温度不宜超过30℃。
防止阳光直射。
要注意包装完整,防止渗透引起中毒。
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
(2)搬运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害。
四、乙酸乙酯,醋酸乙酯(ethyl acetate,acetic ester)1.理化性质:(1)分子式: C4H8O2(2)相对分子质量 88.10(3)结构式CH3-C-OCH2CH3(4)外观与性状:无色澄清液体,有芳香气味,易挥发。
(5)熔点(℃):-83.6(6)沸点(℃):77.2(7)相对密度(水=1):0.90(8)相对密度(空气=1):3.04(9)溶解性:微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酮、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10)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碱类。
2. 健康危害(1)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2)健康危害:对眼、鼻、咽喉有刺激作用。
高浓度吸入可引起进行性麻醉作用,急性肺水肿,肝、肾损害。
持续大量吸入,可致呼吸麻痹。
误服者可产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有致敏作用,因血管神经障碍而致牙龈出血;可致湿疹样皮炎。
(3)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本品有时可致角膜混浊、继发性贫血、白细胞增多等。
3. 急救措施:(1)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4. 防护措施:(1)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蒸气时可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2)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3)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4)手防护:戴乳胶手套。
5. 危险类别:(1)燃烧性:易燃(2)闪点(℃):-4(3)引燃温度(℃):426(4)爆炸下限(%):2.0(5)爆炸上限(%):11.5(6)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7)灭火方法: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6.储运注意事项:(1)储藏: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
远离火种、热源。
储存温度不宜超过30℃。
防止阳光直射。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
(2)搬运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五、二氯甲烷(dichloromethane)1.理化性质:(1)分子式: CH2Cl2(2)相对分子质量 84.94(3)结构式 H2CCl2(4)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气味。
(5)熔点(℃):-96.7(6)沸点(℃):39.8(7)相对密度(水=1):1.33(8)相对密度(空气=1):2.93(9)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
(10)禁忌物:碱金属、铝。
2. 健康危害(1)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2)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作用,主要损害中枢神经和呼吸系统。
(3)急性中毒:轻者可有眩晕、头痛、呕吐以及眼和上呼吸道黏膜刺激症状;较重者则出现易激动、步态不稳、共济失调、嗜睡,可引起化学性支气管炎。
重者昏迷,可有肺水肿。
血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增高。
(4)慢性影响:长期接触主要有头痛、乏力、眩晕、食欲减退、动作迟钝、嗜睡等。
对皮肤有脱脂作用,引起干燥、脱屑和皲(j 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