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版】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合集下载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说课稿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说课稿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首先,我会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然后,我会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一些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自学能力。我计划布置以下作业: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如学生对复杂历史事件的理解困难、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将采取以下应对策略:对于理解困难,我将通过具体案例和史料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对于参与积极性不高,我将设计互动环节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考试成绩来评估教学效果。根据评估结果,我将进行教学反思,针对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空间,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媒体资源
在本节课中,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视频和在线讨论平台等资源。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历史图片和视频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场景;在线讨论平台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拓展学习空间。这些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以一个历史故事作为导入。故事的主角是袁世凯,讲述他从一个普通士兵崛起为北洋军阀领袖的传奇经历。故事情节紧张刺激,充满悬念,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首先,我会介绍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格局,解释军阀割据的现象,并引导学生思考这种政治局面对国家发展的影响。接着,我会讲解经济状况,通过分析史料,让学生了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困境。最后,我会介绍文化特点,以新文化运动为例,引导学生理解其背景和意义。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任。
参议院召开“国民 代表大会”,商讨
更改国体。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后,与各国使节合 影。
2、复辟过程 (1)1913年1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中国国民党; (2)1914年5月,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3)1914年底,发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十年, 可连选连任;
(6)1915年12月,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定年号“洪宪”,史 称“洪宪帝制”; (7)1916年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袁世凯祭天
护国运动
背景 ①袁世凯倒行逆施,遭到举国反对; ②二次革命的失败; 过程 ①1915年底,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 独立,并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 ②随即,贵州、广西等地相继宣告独立。 结果: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
(4)1915年5月25日被迫签订不平等的“中日民四条约”;
(5)1915年10月,召开国民代表大会,表示一律赞成君主立宪,
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
“中日民四条约”主要内容: 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 权; ②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 益; ③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 或割让他国; ④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有7个师、5个混成旅。第一次直奉战争前直
系兵力已近10万,到第二次直奉战争前夕,
经过大事扩充,殆达25万人之众。奉系在
材料一 北洋各派别实际上控制北京政权的时间: 1921年时拥有5个师、23个混成旅、三个骑
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年4月至1916年6月
皖系军阀统治时期:1916年6月至1920年7月兵旅的兵力,而到了1925年奉系鼎盛时期,
项目 棉纺厂数目 纱锭数目 缫丝厂数目 面粉厂数目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说课稿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说课稿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
1.师生互动:通过提问、解答、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教师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
2.生生互动: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交流观点、共同解决问题。
3.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以时间轴为线索,讲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脉络;
2.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格局、经济发展状况和文化变革特点;
3.结合具体案例理解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完成一份关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变革的总结报告,旨在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2.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个问题,用于下节课的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指定阅读相关历史资料,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作业的目的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形成良好的学习闭环。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清晰的布局、简洁的内容和直观的风格。板书分为三个部分:左侧列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中间展示各知识点的逻辑关系,右侧留给学生做笔记和总结。
1.板书的布局:左侧为主要知识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中间为时间轴,标注重要历史事件;右侧为学生互动区。
1.教学重点:
(1)北洋军阀的统治特点及其影响;
(2)北洋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斗争;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学生在学习前已经掌握了清末民初的历史背景,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认识主要来源于教材及影视作品,但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1.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事件、人物了解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的认识。
4.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社会氛围,提高学生对历史的感悟力。
5.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革对我国近代史的影响。
4.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从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1.清朝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了哪个时期?
2.北洋军阀是如何形成的?
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有哪些特点?
4.这一时期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阶段,教师按照以下顺序进行讲解:
1.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格局:介绍北洋政府的成立、北洋军阀各派系及其关系,分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特点。
3.新文化运动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作用。
4.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中汲取的经验教训。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检验学生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理解程度,特布置以下作业:
1.撰写一篇关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事件分析,要求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及其影响。字数在800字左右。
-北洋军阀是如何形成的?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 济与文化
一图知史实
一语评历史
袁世凯实行独裁专制统治,进而复辟帝制,以孙中山为首的 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发动了一系列革命运动;袁世凯复辟失 败后,中国陷入军阀混战割据局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取得显著发展;同时,社会习俗、日常生活出现种种新气象。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促进了思想解放。
2.胡适提倡“人生最神圣的责任是努力思想得好”,即不依傍、
不盲从。1919 年,他进一步提出,国民意识中当包含一个新
态度,就是具有鲜明的实用主义色彩的“评判的评判”。这
反映了他主张
()
A.摒弃传统儒家学说 C.培育独立理性精神
B.继承发扬经世致用思想 D.开展平民化的文学革命
解析:材料“不依傍、不盲从”表明他主张培育独立理性精
(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1.派系纷争: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军阀混战割据局 面, 直系 、 皖系 、奉系等各派军阀争权夺利,先后爆发直 皖、直奉混战,导致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的军阀所控制。 2.“府院之争”:1917年5月,继任总统的黎元洪免去 段祺瑞 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府院之争”。 3.张勋复辟:1917年,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 入京,解散了国会,拥清废帝 溥仪 复辟,很快失败。
——摘编自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 年) [探究] 根据材料一,概括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提示]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 道德,反对旧道德。
材料二 民国建立后的种种现象,使知识分子于失望之余, 继续探求救国之道,终于获得了新的觉悟,深感必须涤荡违背时 代的、保守的旧观念、旧信仰、旧人生观……简言之,必须摒弃 传统,致力于新思潮。
从发展历 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制,具有曲折 程看 发展的特点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黑中有亮 暗中有光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课程标准: 1.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 的影响。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
政治、经济与
文化
1912年9月 民国地图
北洋指的是渤海、黄海,朝鲜半岛附近。 北洋水师、北洋军阀、北洋政府、北洋通 商大臣这些词均源自以李鸿章为创始者, 以袁世凯为代表的一系政治力量在北洋地 区的政治、军事、商业活动。
大觉悟:弱国无别
减少比例
19一15年战与期1间914,年列相强比放欧松洲了列对强中国约的1/5
19经18年济与侵一略战前相比 英国
1/2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法国
1/3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德国 停止出口
1.工业化的勃发
民国初年颁布兴业条例法规 86项南。京《临公时司政条府例颁》布,《的公司注 册规实则业》法,《令商人通例》,《商会 法》,《商标法》……
➢ 北洋军阀:不想看
污蔑新文化运动是“异端邪 说”,“洪水猛兽”
➢ 传统文人:看不起
谩骂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 “众叛亲离”,“人头兽鸣”
➢ 青年学生:想多看
如饥似渴,“新青年”被誉 为青年的“良师益友”
➢ 下层群众:看不见
从来没听说过陈独秀,更不 知道民主科学为何方神物。
4.激进过后的反思
➢ 北洋军阀:不想看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 文化上——新文化运动
袁世凯统治时期 军阀混战时期
1912年
1916年
1928年
“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 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 —— 鲁 迅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
5.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认识,以及对这一时期历史现象的评价。要求不少于800字,观点明确,论述充分。
6.教师提供一份关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研究性学习资料,要求学生课后阅读,并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研究性学习报告。报告需包括以下内容: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结论。
2.强调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斗争、经济发展与文化变革之间的相互关系。
3.总结新文化运动在思想解放、文化革新方面的重要意义。
4.强调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对国家命运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斗争的短文,要求不少于800字。文章需包括以下内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主要政治人物、政治主张、政治斗争的特点及其对国家命运的影响。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1.提问方式:教师向学生提问:“辛亥革命后,民国成立,但为什么国家仍然陷入政治动荡、经济困境和文化变革之中?今天我们将学习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探讨这一时期的历史现象。”
2.图片展示:展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图片,如政治人物、战争场面、经济发展状况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一时期的历史氛围。
第20课北洋军阀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基本情况。
2.知道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代表性政治人物及其政治主张,理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斗争的特点。
3.掌握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分析经济发展与政治动荡之间的关系。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问题一 你怎样理解孙中山的这则通电?
1918年,孙中山愤而辞去大元帅之职,发表通电,痛心地 表示:“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 之貉。”
问题一
你怎样理解孙中山的这则通电?
解题关键 了解孙中山发表这则通电的背景。
思路引领
西南军阀等西南地方实力派掌握着兵权与西南各省政权, 各行其是。孙中山虽有军政府大元帅身份,名义上仍为护法 各省领导人和对外代表,但在政治上难有作为。
问题三
阅读材料,谈谈中华民国建立后围绕“国体”问题 所发生的争端。
问题三 解题关键
阅读上述材料,谈谈中华民国建立后围绕“国体” 问题所发生的争端。
本题要结合梁启超阐述的观点,理解中华民国建立后, 在国体问题上形成的各种看法,以及梁启超是如何评说的。
思路引领
紧扣这篇文章发表的时间,即充分把握此文发表的背景。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916年2月15日),《青年杂志》第1卷第6号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政治上,北洋政府独裁统治,袁世凯 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资产阶级力量成长;思想上,缺乏 对旧思想的彻底批判,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束缚。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 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 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 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 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 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中国年鉴 第一回》 商务印书馆1924年版
问题二 结合这段材料,并联系课文,思考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袁世凯统治时期的政治 特点? 专制独裁 列强干涉 相对统一
【课堂探究】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任凭你像尧舜那样贤圣,像秦始皇、明太祖那样强暴,……再想要做中国皇帝, 乃永远没有人答应。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论》 材料二: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全国人民“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材料三:日本……外交既已妥帖,当再严词警告中国政府,延缓帝制,如不听,则出兵 自由行动,派驻中国要地。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课程标准
学科核心素养
1. 了解北洋 (历史解释)了解袁世凯专制统治、复辟帝制以 军阀的统治 及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混战的相关史实,认识北 及特点; 洋军阀统治的特点。
2. 概述新文 (家国情怀)了解孙中山等革命派反对袁世凯专 化运动的主 制、复辟及军阀独裁统治的斗争史实,感受民主 要内容,探 革命家们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讨其对近代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掌握新文化 中国思想解 运动的相关史实,提升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解释历 放的影响。 史问题的能力,正确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北洋军阀的统治
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1.袁世凯复辟帝制准备 (1)政治上: ①1913年3月制造“宋教仁案”,镇压“二次革命”,11月下 令解散国民党; ②1914年5月,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 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 ③1914年底,《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 选连任。 ④1915年10月,召开“国民代表大会” 。 (2)思想上:提倡尊孔复古,攻击民主共和,宣传封建伦理纲常 (3)外交上:一战期间,接受日本“二十一条”要求,1915年 5月与日本签订“中日民四条约”。——出卖国家主权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b.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关注历史人物的命运、历史事件的转折点,从中汲取历史智慧。
4.课后实践活动:
a.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等地,了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实物,增强学生的历史感知。
b.鼓励学生参与历史剧社、辩论赛等活动,通过角色扮演、辩论等形式,加深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历史现象的理解。
5.作业评价:
a.选择题:设计一组关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经济与文化的选择题,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历史素养。
b.简答题:要求学生简要分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经济与文化的重要历史现象,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论述题:让学生深入探讨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影响,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重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
难点:引导学生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现象进行批判性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典型政治事件、经济发展状况和文化现象为例,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分析,从而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
2.研究性学习任务:
a.分组研究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某一政治事件、经济现象或文化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b.要求学生在报告中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研究主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3.拓展阅读:
a.推荐学生阅读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相关的历史书籍、文章,了解更多的历史细节,拓宽知识视野。
6.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讲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进步力量和优秀文化成果,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发展的情感。
7.针对教学难点,设计专题讲座或辅导课程,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历史素养。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第20课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成立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北洋军阀统治 1912-1928
袁世凯统治时期 1912-1916
军阀割据混战 1916-1928
1.北洋军阀的统治和特点 2.民国初年的经济特点和社会变化 3.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影响


恢袁

辛 亥
材料:中日“二十一条”交涉后, 5.参加一战
外交总长向袁世凯建议:唯有参战, (1)目的:
取得参加战后和会资格,才有挽回
争取国际地位,抵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
《民四条约》中丧失权利的机 会......北京政府也亟思在外交上 有所突破,乃借参加欧战之机会,
加入协约国阵营......努力收回国
(2)概况:1917年8月14日,中国向德、奥两国 宣战,加入协约国一方参战。 (3)影响: ①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
二次革命
护国战争
护法战争
1912.3.10 1913.3.20 1913.7 1915.12 1915.12.25 1916 1917.7
1928.12
袁世凯就 宋教
袁世凯
袁世凯 张勋复辟/ 东北
职临时大 仁案
宣布接
称帝/复 段祺瑞破 易帜
总统 以袁世凯为首受的帝北制洋军阀的辟帝黑制暗专坏约制法统,治
权,提升国际地位。 ——王建朗 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 近代史(民国卷)》
裁判权; ②中国劳工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
思考:内忧外患的中国为何要
参加一战?
【思考】北洋军阀统治下中国政治斗争的焦点是什么?其实质是什 么?
以孙中山为首的袁革世凯命统党治人时百期折不挠的维军护阀民统主治共时和期的斗争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三)教学设想
针对教学重难点,我设想以下教学策略和方法:
1.教学策略:
a.采用问题驱动法,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深入思考。
b.结合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北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现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c.强化史料教学,运用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在实证中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以下方法,帮助学生达成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采用案例分析、史料解读、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通过对比分析、因果分析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价与分析。
3.历史思维能力,特别是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历史评价能力的培养。
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这些联系对国家命运的影响。
2.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避免片面和极端的观点。
3.学生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政治、经济与文化的背景及特点,理解北洋政府的政治体制及主要政治势力。
2.掌握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如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等,分析其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a.列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三个政治特点,并分析其对国家政治的影响。
b.简述北洋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c.请谈谈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
2.练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分析题等,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3.教师批改练习,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500字)
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识。
2.归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提醒学生关注这些方面的知识。
2.经济方面:介绍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经济状况,如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等,探讨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3.文化方面:讲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文化特点,包括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分析这一时期文化变革的原因和意义。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某一历史事件、人物或现象进行讨论,如“北洋政府的政治腐败”、“新文化运动的意义”等。
3.引导学生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4.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能力,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学习对象为高中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他们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基本的历史知识和思维能力。但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这一部分内容上,学生可能对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多变性认识不足,容易产生模糊和混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一个经济现象,如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等,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份研究报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字数:1000字)
3.学生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文化变革中,选取一个主题,如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等,进行思考和分析,撰写一篇心得体会,体现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价值观。(字数:800字)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图片,如战争场面、民众生活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你们听说过北洋军阀吗?谁能简单介绍一下?”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导入做铺垫。
3.教师总结: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我国近代历史的一个重要阶段,今天我们将深入学习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共同探索历史真相。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角色,深入研究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通过小组讨论、问题探究等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4.反思与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互相鼓励,共同提高。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综合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研究主题,如政治、经济、文化等,进行深入研究。
2.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针对研究主题,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互相交流、探讨。
3.组织小组合作完成一项实践活动,如制作手抄报、PPT等,展示小组研究成果。
4.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评价、互相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在本节课中,我将运用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反思与评价等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通过设置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站在时代的高度,全面认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成为具有历史责任感和家国情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上册: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上册: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案)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是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的最后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北洋军阀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特点和变化。

北洋政府在政治上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在经济上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在文化思想方面大力提倡尊孔复古思潮,攻击民主共和,宣传封建伦常。

1916年袁世凯败亡,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军阀的专制统治、割据和混战,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祸害。

在这一时期,由于欧战时西方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以及提倡国货思想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在文化方面,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开启了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化思想影响深远。

【课标要求】《课程标准》对这节课的教学要求是这样规定的:“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学情分析】经过初中历史的学习,高一学生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权更迭、人民困苦不堪的现象有了初步印象,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张謇投身民族工业和新文化运动等内容相对熟悉,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另一方面,由于北洋军阀的时代距离现在比较近,关于这段历史的书籍、影片较多,学生比较感兴趣。

但是由于接触的小说和影视剧有夸张的成分,学生对这一时期的误区也较多,通过这节课,要让学生对这一阶段有更加科学的解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社会面貌;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设计理念】关于本课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当时的一些发表的漫画引导,吸引同学们兴趣,引发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讽刺性漫画,激发其探究的欲望。

【教学目标】1、结合历史发展周期表和近代北洋军阀割据示意图了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相关史实,掌握民国初年民族工业蓬勃发展、新文化运动的若干表现,初步形成读史和看图能力,强化时空观念。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课件(17张PPT)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课件(17张PPT)
尝试完成试题,并思考如果你 是考生,会有什么样的感想。
1932年清华大学入学考试国文试题 对联:孙行者,
淮南子, 作文:“梦游清华园记”
注:参加考试报名费3元大洋
总结
如何从政治、经济与文化三个角度 理解“北洋军阀”时期的统治 ?
推陈出新 新旧杂糅 新陈代谢
探究一: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哪个时期?北 洋是什么?“北洋军阀”这个概念 是价值判断还是事实判断?
北洋军阀主要指伴随袁世凯的 崛起而发展起来的军事政治集团。 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后,势力不断扩 张,形成控制中央与地方政权的北 洋军事政治集团,这一时期的政府 也被称为“北洋政府”。
探究二:
如何从政治、经济与文化三个角度 理解“北洋军阀”概念 ?
政治集团 地主阶级 新陈并存
探究三:
请结合教材第113至114页,找出在 理解中,北洋政府在政治表现上 的“新”与“旧”。
探究四:
袁世凯与孙中山,两个彼此对立的 历史人物,却差不多在同一时间执 拗地选择了“旧”,这是为什么 呢?
立誓人某某,为救中国危亡, 拯生民痛苦,愿牺牲一己之生命、 自 由 、 权 利 , 附 从 孙 先 生 …… 永 守 此约,至死不渝。如有二心,甘受 极刑。
——中华革命党入党誓词
探究五:
对比1916年1月3日《申报》(上 海)、《大公报》(天津),找出 其中你理解的“新”与“旧”(结 合教材115~116页信息)
探究六:
对比1906年与1916年的1月3日《申 报》(上海),找出其中你理解的 “新”与“旧”(结合教材115~116 页信息)
探究七: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件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件

2.阅读“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在欧洲的华工”(见教材P115)
信息解读:北洋政府对德奥宣战后,向欧洲派遣了高达14万劳工,以弥补协约国因 征兵而造成的劳动力缺乏问题,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
读教材自主学习
提能力合作探究
讲方法题型对接
3.阅读图片“清华学校学生在操场焚烧日货”
信息解读:1919年5月9日,清华大学举行“五九国耻纪念会”。会后,学生在操场 焚烧日货,这是一种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表达了我国人民反对日本侵略的决心,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读教材自主学习
提能力合作探究
讲方法题型对接
(2)称帝:1915年10月,参政院召开“国民代表大会”。 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
皇帝,以1916年为__洪__宪____元年。
虚伪的袁世凯。
2. 护国战争
维护国家的共和体制
(1)背景① ②面 袁对 世袁 凯世 称凯 帝的 ,倒 更行 激逆 起施 全, 国革 人命 民党 的人 强起 烈而 反反 对抗 。。
讲方法题型对接
探究二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及特点 史论要点
1.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 益的北洋军阀反动政权。
读教材自主学习
提能力合作探究
讲方法题型对接
2.北洋军阀统治的特点 (1)政治 ①实行军阀官僚的对内专制统治,对外大肆出卖国家权益,军阀割据混战,社会黑 暗,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祸害。 ②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2)经济:采取了一些措施,加上欧战期间西方国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 工业得到了发展。 (3)思想 ①大力提倡“尊孔复古”思潮,攻击民主共和,宣传封建伦理纲常。 ②西方各种思潮被广泛介绍到国内,新式教育、新式学校开始出现、推广。 (4)社会习俗:出现了一些变化,如剪辫、放足、废除跪拜等。

(确定版)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确定版)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艺术不如人
身体不如人。肯认错了,方肯死心塌地去学人
家。
——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对西方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态度 存在绝对主义的倾向
影响范围主要集中于青年知识 分子,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二十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一、从暗流涌动到分崩离析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走向
袁 世凯 统治 时期
1912年1916年
北洋 军阀 割据 混战 时期
1916年 -
1928年
1914年5月,《中华民国约法》公布,改内阁制为总统制
1914年底,《修正大总统选举法》公布,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
——黄克武等《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为何军阀能够维持较长时间割据
直接:各系军阀相对均势,彼此掣肘 根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的. (1)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侵略政策,扶植不同军阀. (2.)封建经济的分散性、自给自足性
派系 依附国
直系 英美 皖系 日本 奉系 日本
革 革命活动
命 二次革命 派 1913年 的
反对孔教、礼法、贞节 旧伦理、旧政治
北京 大学
与 新
民国首任 教育总长 国民党 四大元老之一 南京国民政府
“赛先生” 科学 Science
倡导文学革命 提倡白话文
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青年 杂志
监察院院长 北京大学校长
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在新文化运动的倡导下,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
新文化运动发生的 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
历史背景
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牢牢地束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1.民国初期,(政府)参考西方有关法规,并吸纳工商界代表的建议,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

这反映了( )
A.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发展实业
B.社会转型过程中近代法律制度的逐步建立
C.北洋军阀政府加强了对民族工商业的控制
D.民族工商业占据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
2.下面是20世纪初中国纱厂盈利指数示意图,造成指数上升的原因是( )
A.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D.国民政府颁布奖励实业的法令
3.1913~1915年在中国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这反映出( )
A.中国社会普遍对辛亥革命很失望
B.新文化运动对西方文化全盘肯定是错误的
C.袁世凯试图复辟帝制的野心
D.新文化运动对儒家传统文化彻底否定是错误的
4.“常有人说:白话文的局面是胡适、陈独秀一班人闹出来的。

其实这是我们的不虞之誉。

中国近来产业发达、人口集中,白话文完全是应这个需要而发生而存在的。

”材料认为白话文得以推广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
B.胡适、陈独秀的推动
C.白话文的自身价值
D.制度和环境的根本变化
5.袁世凯想当皇帝的野心在下列哪一事件中最能体现( )
A.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B.解散国民党,解散国会
C.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D.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6.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复辟帝制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缺乏强大武力作为后盾B.违背社会进步潮流
C.失去帝国主义的支持D.民主革命派的反对
7.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军阀割据局面的根源是( )
A.军阀拥有武装
B.军阀派系之间的矛盾
C.各帝国主义国家扶植军阀混战
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8.下表是1913~1920年间中国部分轻工业工厂数量的变化表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取得了快速发展
B.各帝国主义都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C.封建专制势力阻挠民族工业的发展
D.军阀统治使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期
9.1916年1月出版的第一卷第五号《青年杂志》在“英汉对译”一栏中刊登的是美利坚合众国开国元勋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的节选。

杜尔格对他的评价是:“他从苍天处取得闪电,从暴君处取得民权。

”《青年杂志》刊登这篇文章,说明其倡导的思想是( )
A.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B.无产阶级的民主主义
C.空想社会主义D.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
10.1919年胡适在发表的《谈新诗》中指出:中国文学的革命运动,先要语言文体的解放,若想有一种新内容和新精神,不能不先打破那些束缚精神的枷锁镣铐。

据此,胡适认为( )
A.文学革命也是思想革命 B.思想变革应从文学开始
C.新文化运动迎合了时势 D.文学革命需要变革儒学
11.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的相同点有( )
①孙中山号召或领导②都是武装斗争③矛头指向北洋军阀④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A.①②④ B.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12.民族工业1912年至1921年净产值的年增长率为11.7%,整个北洋政府时期平均发展速度为13.8%。

(1915)
年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中华民国展品获得各类奖章1218枚,是各国获奖之冠。

结合所学你认为原因是( )
A.经济工业化得益于政治的变革
B.美国政府大力支持中国工业化
C.北洋政府统治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D.民族工业发展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13.下图内容摘编自1908年《图画新闻》。

这反映了当时( )
B.社会舆论关注男女问题
C.媒体报道比较客观公正
D.传统观念影响司法判决
14.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但《新青年》的很多文章集中在文学革命上。

它们提倡以清晰、精确的白话文代替言约义丰的文言文,这是一场语言革命,其实质是思维的重建,是用精确性、严密性为特征的近代思维方式取代带有模糊性特点的传统思维方式。

因此,人们常把新文化运动称为“白话文运动”或“文学革命”。

这说明( )
A.白话文只是文学形式上的变化
B.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载体
C.新文学注入新内容
D.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
15.有学者说:“新文化运动之所以批评孔子、反对孔教、否定儒家纲常,其实并不是指向传统,而是针对现实。

”材料中的“现实”是指( )
A.宣扬科学知识的需要 B.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
C.国人民主意识的提高 D.袁世凯执意复辟帝制
16.社会风尚是指在全社会所推崇倡导的一种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和习惯,是这一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发展状况的反映。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引者注:“袍”和“泽”均为古代衣服,后以此称军队中的同事),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摘自《诗经·秦风·无衣》材料二宋初“衣服递有等级,不敢略相陵躐”,从《清明上河图》看上层人物多穿齐整的袍衫,长可掩足;平民大众则捋袖敞襟,系带裹腿,以便活动……,南宋时已不可遏制,“衣服之章,上下混淆”。

……朱熹感慨:“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


——摘自沈从文《中国服饰史》
材料三在服饰上,明初对于服装的色彩和用料限定甚严……但至晚明,“团龙、立龙”却已成为平常百姓常用的服装花纹。

……明初严禁庶民厅房逾三间,但到明后期,则“江南富翁……五间七间,九架十架,犹为常耳……”。

——摘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材料四看民国风景,有历史、有人物、有景观、有文争武斗、有生活方式,归根结底,是生活方式。

思想激变,生活方式亦随之激变。

这是一段“过激”的历史,人人慨当以慷、个个向死而生。

民国人的精神、气节、面貌、习性、礼仪,因之而带有“民国范儿”。

——《新周刊》330期《陈丹青民国答问录》
(1)材料一反映了战国时期秦国怎样的社会风气?这一风尚在商鞅变法后于秦国更盛,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更盛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两宋时期社会风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社会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明朝中晚期怎样的社会风尚?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产生这一风尚的主要社会原因。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民国范儿”产生的时代背景?谈谈你对“民国范儿”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