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设计要点分析(201606)
建筑知识:建筑设计中人体无障碍的相关知识
![建筑知识:建筑设计中人体无障碍的相关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ffe917d7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39.png)
建筑知识:建筑设计中人体无障碍的相关知识人体无障碍(Accessible Design)是指建筑设计中考虑到运动、感官、认知三个方面的人体特征,以便所有人能够在物理空间上平等地享受和使用建筑设施和景观系统,无障碍设计恰当地考虑复杂的人员需求和能力,为所有人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和公正的世界。
人体无障碍设计已经成为现代建筑领域的必备技能,随着社会的老龄化以及残疾人口的增加,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应当考虑所有人的需求,并在满足正常人使用需求的同时,提供各种适应残疾人的设施。
在具体的设计实践中,我们要考虑的主要有:1.建筑物外部通行设施无障碍的入口和通道设施必须可以容易地进入和使用,以适应绝大多数用户的需要,例如,铺设坚固、平坦、无阻碍的路面,使残疾人士能够轮椅自如,而且自行车也可以自由的行驶。
无障碍建筑物设计应将行人路、车位、建筑物入口等设施设置在尽可能平坦、无阻碍的地区,为行动不便的人提供便捷。
2.建筑物内部设施设备建筑物内部的设施和设备也应配备相应的辅助工具,以方便人们的使用,例如,可以为轮椅用户设置一个电梯(通常称为"无障碍电梯"),通过配备扶手、洗手间吊扣、自动门、音频导航等设备,来提高建筑物内设备和设施出入的便利性。
还有,对于视障等认知方面的情况,也应该进行相应配备,比如声音报警装置、盲人导航等。
3.建筑物空间构造的设计另外,建筑物空间设计本身也是一个重要的要素,这需要建筑师在设计建筑物布局方面考虑,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大众的心理压力,成年人时很多人因为担心是否能够到达特定的位置等,而感到极大的不安,因此建筑物的结构和布局方面也需要考虑人性化设计理念,例如在建筑物内设置足够明亮的照明、安装可以根据需要调节高度的定制储物柜等等。
总的来说,无障碍设计就是强调在建筑设计中要以人为出发点,在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人的基本需求及使用的情况,开发需要根据人们不同反应需求的设施,使建筑物具有较大的可达性,以方便广大民众使用。
住宅建筑无障碍设计要点探讨
![住宅建筑无障碍设计要点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97546834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6e.png)
住宅建筑无障碍设计要点探讨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实践,越来越多的关注聚焦到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及儿童等具有特殊需求群体,以及实现社会公平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实现这一理念,设计既可以实现家庭生活的舒适性,也可以采取一些适用于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及儿童等具有特殊需求群体的特殊设计措施。
无障碍设计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及公平的一种手段,其原则就是根据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及儿童等特殊群体的生理特点及行为习惯,尽可能有效地让他们可以在家庭空间中行走、交流及休憩,以及实现家庭生活的最佳条件。
在住宅建筑中应用无障碍原则的主要方面包括视觉、听觉、移动、重物搬运及便利性等5个方面。
一、视觉:实施无障碍设计时,应考虑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及儿童等特殊群体的视觉特征及需求,如:1)增大室内照度、减小阴影;2)采用对比度较大的深浅色,使室内显得清晰、容易辨别;3)减少室内反光,降低眩光;4)通过室内色彩及布局,营造良好的视象环境;5)控制室内物品数量,避免室内有过多的物品,以免使室内太过拥挤的情况。
二、听觉:无障碍设计应用于室内声学设计,包括:1)通过弹性材料以及非弹性材料的对比,调节室内噪音,减少声学反射;2)增加隔音材料,减少室内传播噪音;3)保证空调、照明、自然风等设备的正常运行,以均匀地消除噪声;4)营造出满足不同用户的乐趣及体验感。
三、移动:运用无障碍设计应当考虑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及儿童等特殊群体的移动能力,有效的安排、摆放室内设施,使特殊群体可以在家中自由、愉快的地移动,提供便捷的移动空间;如:1)在室内空间中设置充足的通过区,使空间空间流畅;2)保持室内行走道宽度,以保证特殊群体的正常移动;3)减少家庭杂物,避免影响阻碍正常移动;4)充分利用可调整的设施,如桌椅等,以满足特殊群体的需求。
四、重物搬运:家庭无障碍设计要点也应当考虑重物搬运情况,提供现实的实用性及无障碍的功能;如:1)在室内合理设计行走道,便于搬运物品;2)利用可调节的扶手吊架,以及拉杆式扶手,便于老年人、残疾人及用手杖的儿童搬运物品;3)室内采光与通风条件良好;4)室内布置合理,减少重物搬运负担;5)室内采用抗磨损材料,减少日常维护费用。
浅析建筑的无障碍设计原则及解决措施
![浅析建筑的无障碍设计原则及解决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32e47e1910ef12d2af9e7c9.png)
浅析建筑的无障碍设计原则及解决措施作者:马娟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07期摘要:本文根据无障碍建筑的建筑特点、设计理念,对设计的要点进行了简要分析。
文章阐述了建筑的无障碍设计原则和无障碍设计要点,并提出无障碍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最后对建筑无障碍设计做出思考。
关键词:居住建筑;无障碍设计一、建筑的无障碍设计原则1、无障碍性这里所说的障碍是针对行动不便的残疾人而言的。
有些对于健全人来说很普通的设计,对于残疾人来说都是障碍,阻碍了他们在建筑内的活动。
所以在进行建筑的无障碍设计时,一切要从实用性出发,精简屋内设施,把生活中不必要的设计都去掉,以增加屋内的简洁性,方便残疾人在屋内活动,提高他们在生活上的自理能力。
2、安全性残疾人由于自身的缺陷对于危险缺乏感知能力,导致他们遇到了危险不能进行有效规避,造成了人身伤害。
在生活中对于健康人来说的普通物品对他们来说是十分危险的,都可能给他们带来灭顶之灾。
所以设计者在进行建筑的无障碍设计时要学会换位思考,从残疾人的角度出发,为他们设计安全性能高的建筑,使残疾人在建筑里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享受与健康人一样的平等待遇。
3、易识别性残疾人由于身体机能的不健全,对于危险缺乏预判能力。
所以在进行建筑的无障碍设计时,要把存在危险隐患的设施上标注鲜明的指示,提高他们对危险的认识。
对于视觉上存在障碍的残疾人,要在听觉和感官上给予他们提醒,提醒的声音要大,重复率要高;对于听觉上有缺陷的残疾人,要在视觉上对他们进行提示,提示的标识要设置在明显的地方,为残疾人的居住提高安全性。
4、适用性建筑无障碍设计的适用性是指建筑应该为残疾人提供便利的生活服务。
残疾人由于身体方面的不健全,导致他们在生活的自理能力上出现障碍,某些需求上无法得到满足。
因此在对建筑进行无障碍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使用者感官方面的感受,开发设计相应的生活娱乐设施,使残疾者能像健全人一样使用生活物品,实现生活的无障碍化。
5、易达性在无障碍设计的建筑内,应该尽量减少楼梯的设置。
关于无障碍设计的几个问题总结
![关于无障碍设计的几个问题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0fecb6f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90.png)
关于无障碍设计的几个问题(wèntí)总结关于无障碍设计的几个问题(wèntí)总结关于无障碍设计的几个问题(wèntí)总结RSS打印复制(fùzhì)链接大中小发布时间:2022-10-0711:43:35 无障碍设计大体包括:坡道(pō dào)、栏杆、入口、门、卫生间、电梯等几个方面,做个小总结。
1、坡道1〕有台阶的建筑物入口无障碍坡道宽度不小于1.2m。
室内无障碍坡道的最小宽度为1.0m。
主要供残疾人使用的走道宽度不应小于1.8m。
2〕坡道休息平台的水平长度不应少于1.5m。
3〕无障碍坡道的坡度在不受场地限制时应为1/12。
受场地限制时可以为1/10~1/8。
每段坡长不大于9m,每段坡升起的最大高度为0.75m。
坡道两侧应设扶手。
4〕大型公共建筑,可供两辆轮椅通过的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8m。
2、坡道栏杆1〕坡道、台阶及楼梯两侧应该设扶手。
2〕扶手高度不小于0.85m。
3〕扶手起点和重点处延伸应大于或等于0.3m。
4)扶手末端应向内拐到墙面,或向下延伸0.1m。
5〕台阶从三级起应设扶手。
3、入口1〕无障碍入口是不设台阶的建筑入口,其室外地面坡度不应大于1:50。
2〕公共建筑和高层、中高层居住建筑入口设置台阶时,必须设轮椅坡道和扶手。
3〕一般建筑入口轮椅通行平台的最小宽度为1.5m。
大型公共建筑入口和轮椅通行平台应设雨篷,入口轮椅通行平台最小宽度为2.0m。
4〕入口门厅、过厅设两道门时,门扇同时开启最小间距为不小于1.2m。
大中型公共建筑为1.5m。
4、门1〕供轮椅通行的一般的门,门扇开启的最小净宽为0.8m。
2〕通过一辆轮椅的检票口、结算口通道净宽不应小于0.9m。
3〕不得采用旋转门。
可以采用推拉门、折叠门以及小力度的弹簧门。
4〕门把手一侧的墙面,应留有不小于0.5m的墙面宽度。
5、无障碍卫生间1〕无障碍厕位的门扇应外开,内侧应设关门扶手。
无障碍设计标准
![无障碍设计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716359b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46.png)
无障碍设计标准
无障碍设计标准一般指建筑物及其环境装饰、布置满足残疾人和老年人的需求,致力于为残疾人形成友好的环境。
1、外观设计
(1)外观设计要大方简约,色调鲜明,空间宽敞,保持其原有美感。
(2)楼梯、平台及活动地面以宽大可行走的安全楼梯及间隔阶平台取代,为行走
者提供安全和便利。
(3)走廊要宽阔,可以便利地推着轮椅,安装有扶手,并要有充足的空间,以方
便行走者休憩。
2、照明设施
(1)用发光比较均匀的照明系统巧妙地对空间进行装饰,并在走廊、厕所等地方
用上可调强弱的节能灯,可用于分辨物体空间亮度。
(2)室内装置必要的紧急出口灯,安装位置可易于识别。
3、厕所设施
(1)厕所要安装位于容易找到的位置,且要够宽阔,方便行走者进入,洗手盆、
马桶等设施也要安装在残疾人容易接触的位置;
(2)厕所内部要充足设置扶手,易于握手,并要在应急出口附近安装报警装置;(3)安装易操作的坐便位或活动便位,而且要安装一个宽阔的洗手盆及其它设施。
4、建筑物安全
(1)要避免弯曲或可危险元素,墙、柱、地板等表面易擦拭干净;
(2)保护弱点,比如门口,安装安全栏杆,保护残疾人不受伤害;
(3)安装易操作的扶手,确保残疾人容易上下楼梯。
5、通道秩序
(1)通道宽阔,路权连贯,车流通顺,布置整洁;
(2)尽量避免转角处拐弯,穿梭时能畅通地行走;
(3)排列整齐的击打水泥板,保护残疾人不受伤害。
总之,无障碍设计是从残疾人的角度出发,围绕安全、便利性制定出的一种建筑设计规范,它不仅让残疾人安全、平等的参与生活,而且能让大家都拥有舒适的居住环境。
无障碍设计审查要点
![无障碍设计审查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2990ab362af90242a895e5bf.png)
无障碍设计审查要点(一)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范围:各类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都要考虑,详见JGJ50-2001第21~24页,5.1与5.2条。
(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主要包括入口、坡道、走道与地面、门、楼梯与台阶、扶手、电梯与升降平台、厕所浴室、无障碍客房、住房、停车位等。
1.出入口:“公共建筑与高层、中高层居住建筑入口设台阶时,必须设轮椅、坡道和扶手”<第7.1.2条>建筑入口轮椅通行平台的最小宽度,一般建筑应≥1.5m,对大、中型公共建筑,公寓建筑应≥2.0m,门扇开启的净宽:推拉门、折叠门、平开门、弹簧门(小力度)应≥0.8m,自动门应≥1.0m,建筑物内所有的门均不得小于这个净宽。
出入口内、外应留出供坐轮椅者回转的面积。
否则无法改变行进方向。
2.“在公共建筑中配备电梯时,必须设无障碍电梯”。
电梯厅的深度≥1.8m,按钮高度0.90~1.10m,电梯门应≥0.90m。
3.坡道:坡道的坡度大小,关系到轮椅能否在坡道上安全行驶。
因此,坡度在不同坡度的情况下,坡道高度和水平长度应符合7.2. 5条表中的规定。
一般设计时选用1/12的坡道,当高坡达到0.75时,坡度的水平长度是9m。
需在坡道中间设深度为1.5m的休息平台。
休息平台向下和向下的坡道长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
当坡度小于1/12时。
允许增加坡道高度和水平长度。
1/10~1/8的坡道,只限用于受场地限制改建的旧建筑物和室外通路。
4.走道和道路:“乘轮椅者通行的走道和道路最小宽度这些宽度,是按人流的通行量和轮椅行驶的宽度定的,一辆轮椅通行的净宽一般为0.90m,一股人流通行净宽为0.55m。
则1.20 m宽的走道能满足一辆轮椅和一人侧身互通;1.50m宽走道能满足一辆轮椅和一人正面互通;1.80m宽走道则能满足两辆轮椅互通。
若走道净宽小于1.50m时,则应在走道末端设1.50m×1.50m的轮椅回旋面积,使之能吊头行驶。
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4a16940336c1eb91a375dd1.png)
8.6无障碍设计8.6.1无障碍设计的意义及内容本着“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理念,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在研究正常人的心理及生理活动规律的同时,应为残疾人及老年人等行动不便者创造条件,使其能正常生活并参与社会活动,消除人为环境中对行动不便者的各种障碍,让全体公民都有平等的机会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进行无障碍设计首先要研究环境中存在着的对残疾人行动不便的各种障碍因素,然后要针对不同的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在设计中采取相应的对策,从而满足残疾人的正常使用要求。
在城市规划及总体设计中,无障碍设计的内容贯穿于各部分,如室外8.6.2 无障碍设计的具体处理1、坡道方便残疾人通行的坡道类型,根据场地条件的不同可分为一字型、L型、U型、一字多段式坡道等。
见图8.73。
每段坡道的坡度、坡段高度和水平长度以方便通行为准则,其最大容许值见下表8.12。
为保证安全及残疾人上下坡道的方便,应在坡道两侧增设扶手,起步应设300mm长水平扶手。
为避免轮椅撞击墙面及栏杆,应在扶手下设置护堤,详见图8.75。
坡道面层应作防滑处理。
2、门(1)(1)供残疾人通行的门不得采用旋转门和不宜采用弹簧门。
(2)(2)门扇开启的净宽不得小于800mm。
(3)(3)门扇及五金等配件应考虑便于残疾人开关。
(4)(4)共走道的门洞,其深度超过600mm时,门洞净宽不宜小于1.1m.。
3. 楼梯(1)梯段踏步梯段的设计应充分考虑柱杖者及视力残疾者使用时的舒适感及安全感,其坡度宜控制在35°以下。
梯段净宽度不宜小于1200mm,每梯段踏步数应在3~18级范围内,且保持相同的步高,梯段两侧均设置扶手,做法同坡道扶手。
(2)踏步踏步形状应为无直角突出,踢面完整,左右等宽,临空一侧设立缘、踢缘板或栏板,踏面不应积水并做防滑,防滑条突出向上不大5mm,踏步的安全措施见图8.78。
(3)平台上下平台的宽度除满足公共楼梯的要求外,其宽不应小于1500(不含导盲石宽)导盲石内侧距起止步距离为300或不小于踏面宽。
无障碍设计规范解读
![无障碍设计规范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716ad17fcfc789eb172dc8c5.png)
2017.3
目 录 环境障碍
空间参数
设计要求
++有障碍者的环境障碍++
视觉障碍者
--盲人环境障碍 经常改变环境,缺乏导向措施,走道内 有意外突出物 旋转门,弹簧门,手动推拉门 只有单侧扶手及不连贯的楼梯扶手 拉线开关
--低视力环境障碍 视觉标识尺寸偏小 光照弱,视觉反差小
++有障碍者的环境障碍++
++有障碍者的环境障碍++
听力障碍者
只有常规音响系统的环境,如一般影剧院及会堂 不完善的安全警报设备及视觉信息
++各类障碍者的活动空间参数++
乘轮椅者的活动空间参数
++各类障碍者的活动空间参数++
拄拐杖者的空间参数
++各类障碍者的活动空间参数++
盲人行走与活动的Biblioteka 式++无障碍设施的设计要求++
无障碍电梯实例
++无障碍设施的设计要求++
轮椅坡道扶手
++无障碍设施的设计要求++
无障碍卫生间
++无障碍设施的设计要求++
无障碍卫生间
++无障碍设施的设计要求++
无障碍卫生间
无障碍卫生间 实例
++无障碍设施的设计要求++
无障碍停车位
++无障碍设施的设计要求++
无障碍停车位
无障碍设计要点分析(201606)
![无障碍设计要点分析(201606)](https://img.taocdn.com/s3/m/de0126c1c1c708a1284a4478.png)
随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思想意识的进步,以及对无障碍环境达成的 共识,对无障碍环境的建设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相关标准、规范、 建设指南及图集等一系列技术文件的出台,为无障碍设施设置的标准化 和规范化提供了依据。
坡度
1:20
最大高度(m) 1.20
水平长度(m) 24.00
1:16 0.90 14.40
1:12 0.75 9.00
1:10 0.60 6.00
1:8 0.30 2.40
型式
轮椅坡道常见型式有直线形、直角形或折返形。轮椅坡道的设置不应影响人行道的有效进行宽度,避免轮椅坡道 的设置影响行人及弱势群体的通行需求。
楚地指明无障碍设施的走向及位置。 ✓ 盲文标志的盲文必须采用国际通用的盲文表示方法。 ✓ 根据需求,因地制宜设置信息无障碍的设备和设施,使人们便捷地获取各类信息; ✓ 信息无障碍设备和设施位置和布局应合理。
1)通用的无障碍标志 2)无障碍设施标志牌
通用标志
3)带指示方向的无障碍设施标志牌
通用标志
部位 面宽 底宽 高度 中心距
尺寸要求(mm) 25 35 4
62~75
3.2 盲道
提示盲道:表面呈圆点形,用在盲道的起点处、拐弯处、终点处和表示服务设施的位置以及提示视觉障碍者 前方将有不安全或危险状态等,具有提醒注意作用的盲道。 3.2.3 提示盲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行进盲道在起点、终点及转弯处及有需要处应设提示盲道,当盲道的宽度不大于300mm时,提示盲道的 宽度应大于行进盲道的宽度; 2 提示盲道的触感圆点规格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根据调查全盲占视觉障碍者的比例相对有限,大多数视觉障碍者能辨别光线及颜色的变化,通过不同颜色盲道吧 布设,便于视觉障碍者发现及利用盲道,满足该类群体通行的需求。
公共空间中的无障碍设计要点分析
![公共空间中的无障碍设计要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82a23253968011ca3009137.png)
摘要:本文将城市公共空间的无障碍建设作为研究对象,就具体的无障碍设计要点进行详细分析。
笔者着重强调了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的重要性与意义,从而引起社会公众的热切关注,再给予充分的理解,鼓舞广大民众都积极参与到城市人文环境建设中去。
关键词: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环境心理;公平性;人性化1 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概念无障碍,顾名思义是指公共环境中的通畅性以及与无障碍设备运行的有效性,可被认为是人性化环境的基本属性。
无障碍设计理念最初是由联合国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并倡导的,旨在建议现代化公共空间的规划与建设的过程中应将使用者不同的身心健康程度考虑在内,进而构建一个安全、和谐的现代人文环境。
无障碍设计是20世纪人道主义发展的产品,狭义的“无障碍设计”一般从满足残疾人和行动不便者使用的硬质铺装和设施的角度考虑。
我们讨论的是广义上的“无障碍设计”,针对的是老年人、儿童、病人、残疾人、孕妇,甚至有正常行为能力的人,我们需考虑的“使用”,不仅是硬质铺装和设施,更重要的要在设施的设计方面给他们提供物理和心理的帮助。
2 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要点2.1 路径系统(1)城市道路。
对城市道路来讲,所谓的无障碍设计旨在给弱势群体包括残疾者的日常通行提供更多的便利。
人行道作为城市道路的关键组成部分,一旦人行道与车道之间出现冲突或路面高低设计得不合理就会给需要借助轮椅的行人造成出行阻碍。
因此,设计路口时应考虑使用缘石坡道,这样有利于轮椅通行。
视觉障碍者往往需要借助听觉和触觉来完成一些行为,为了有利于视觉障碍者能够在城市的各街道正常行走,应尽可能在各街道设立相应的盲人通道。
(2)缘石坡道。
缘石坡道主要有三种坡面形式,即单坡面、扇形坡以及三坡面。
缘石坡道通常设立在人行道上,其宽度与人行道保持一致。
人行道的头尾部应该设立边缘石坡道,将整个线路建设成完整的无障碍状态。
一般情况下,缘石坡道主要设置在道路交叉口处。
城市道路交叉口位置的人行道首尾处应优先使用单坡缘石坡道,原因在于这样的坡道能使人行横道两边的角呈现石平边,因此被认为是交通最为便利的坡道类型。
无障碍设计要点分析
![无障碍设计要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3754906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bb.png)
无障碍设计要点分析1.可及性:无障碍设计的首要目标是确保所有人都能够无障碍地接近和使用建筑物和设施。
这意味着提供无障碍通道、坡道或电梯来替代楼梯,以便行动不便的人士能够自由进出建筑物。
此外,需要确保无障碍通道的宽度足够,使得轮椅、助动车和行动不便的人士可以自由通过。
2.建筑结构:无障碍设计需要考虑建筑结构的多样性,以适应不同人士的需求。
建筑物的主入口应该易于辨认,并且需要提供明确的指示标志和指引来帮助人们找到正确的路径。
此外,大堂、门厅及其它公共空间应该足够宽敞,以适应行动不便人士的需要。
3.楼梯和坡道:无障碍设计需要提供合适的楼梯和坡道,以便所有人都能够自由进入建筑物的不同楼层。
楼梯应该设置有扶手和踏板,方便步行不便人士的使用。
对于不能使用楼梯的人士,坡道应该建设合适的坡度和便利设施,以确保他们能够轻松地进出建筑物。
4.办公区域:无障碍设计需要考虑办公区域的布局和设备设置。
办公桌和工作站的高度应该调整适应各种身高和座椅需求,以确保人们的舒适和工作效率。
此外,大量的空间应保留,以容纳移动设备,如轮椅和助动车。
5.洗手间:无障碍设计需要注意洗手间的设计,以适应所有人的需求。
洗手间应该提供宽敞的空间,以便行动不便人士能够进入和使用,同时需要提供支撑杆、坐便器和洗手池的合适高度,方便人们的使用。
6.照明和声学:无障碍设计需要提供适当的照明和声学环境,以确保人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和听到。
光线应该足够明亮,以方便人们进行各种活动,同时需要避免产生过多的反射和眩光。
声学环境应该降低噪音水平,并提供清晰的声音传播,以方便人们进行交流和听力活动。
总结起来,无障碍设计的要点分析包括可及性、建筑结构、楼梯和坡道、办公区域、洗手间以及照明和声学环境。
这些要点是确保建筑物和设施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促进包容与平等的关键因素。
无障碍设计的目标是为了创造一个无障碍的社会,其中每个人都能够自由和独立地参与到各种活动中。
无障碍设计要点
![无障碍设计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90164dad71fe910ef12df8ab.png)
无障碍设计要点随着社会的发展,残疾人和老年人的生活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各界的关注。
无障碍建筑设计主要从建筑的角度入手,来研究如何让残障人士能顺利和安全的使用所有建筑。
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筑无障碍设计的意义,然后对建筑无障碍设计的历史背景和设施的特点进行了简要说明,然后阐述了建筑无障碍设计的原则,最后从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两方面重点探讨了建筑无障碍设计的要点。
一、建筑无障碍设计的意义无障碍建筑设计是指无障碍物、危险物,任何人都应该受到尊重,能够健康地从事文化生活而进行的建筑设计。
城市道路与建筑物是城市载体的一部分,无障碍建筑设计的实施对确保残疾人、老年人、儿童及行走不便者使用公用设施的权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
中国是世界上残疾人和老年人最多的国家,目前,残疾人的总数为6000多万,60岁以上的老年人的总数为1.3亿,2025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高峰,老年人将达到3亿,残疾人将达到1亿。
体弱老年人对无障碍建筑环境的需要与残疾人的需要是一样的,此外,每年因交通事故、受伤、战争等因素给人类造成的残疾,也增加了此群体的数量,因此要想实现尊重人的城市建设,无障碍建筑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是城市文明进步的标志。
二、建筑无障碍的历史背景及设施特点(一)建筑无障碍的历史背景上一个世纪初期,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建筑学界产生了一种新的建筑设计方法——无障碍设计。
它运用现代技术建设和改造环境,为广大残疾人提供行动方便和安全空间,创造一个“平等参与”的环境。
上一个世纪30年代初,当时在瑞典、丹麦等国家就建有专供残疾人使用的设施。
1961年,美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无障碍标准》。
此后,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制定了法规。
1986年7月我国编制了第一部《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试行)》,1989年颁布实施。
(二)建筑无障碍设施的特点无障碍设施,是指为保障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的安全通行和使用便利,在建设项目中配套建设的服务设施。
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46a1b4b852458fb770b56c1.png)
• (一)不同人群的一般行为特点带来的潜在危险 • 例如:步行时,健康人在过于光滑的地面上也会不容易行走;携带物品较多 的行人需要直接到达目标和中途休息;幼儿行为随意性较大,要尽量避免意 外发生;老人和使用拐杖者行动较为缓慢,需要观察环境和休息。因此步道 的设计既要考虑盲道、轮椅坡道,也要考虑地面材质、休息场所及避免潜在 的危险,路线的设计上则要考虑通达性。 • 上下楼梯时,健康人也会有摔倒的危险;幼儿会在楼梯上玩耍;老人、行动 困难者需要设置楼梯扶手;使用轮椅者需要坡道和电梯;视力残疾者不容易 发现高差的变化,多向旋转的楼梯会使他们辨不清方向。因此楼梯的设计要 考虑合适的步宽和步高,合理设置扶手,避免尖锐的棱角出现,避免踏步的 高部和宽度突然改变,旋转楼梯尽量不作为主楼梯等。 • 进出门时,健康人手持物品较多时也会不方便开关门;门的把手较高时,幼 儿使用不便;使用轮椅者需要门有足够的宽度和回旋余地;视力残疾者需要 确定门的位置。在公共场所,尤其人流量较大的地方,门的设计应避免旋转 门、双向弹簧门和全透明的玻璃门,有条件时可设计为自动感应门或开启后 可固定位置的门。 • 由以上内容可见,观察人群的一般行为特点,设计时尽可能满足各种人群的 需要,这是无障碍设计的基本要求。
• 原则6:有效率的轻松操作(Low Physical Effort)。有效率、轻松又不易 疲劳的操作使用。a. 使用者可以用自然 的姿势操作。 • b. 使用合理力量的操作。 • c. 减少重复的动作。 • d. 减少长时间的使用时对身体的负担。
• 原则7:易于接近和使用的尺寸与空间 (Size and Space for Approach and Use)。 提供无关体格、姿势、移动能力都可以 轻松地接近、操作的空间。 • a. 对使用者提供不论采取站姿或坐姿都 显而易见的视觉讯息。 • b. 对使用者提供不论采取站姿或坐姿都 可以进行舒适操作的使用条件。 • c. 对应手部及握拳尺寸的个人差异。 • d. 提供足够空间给辅具使用者及协助者。
本科《无障碍设计》重点
![本科《无障碍设计》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7ac10acb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76.png)
本科《无障碍设计》重点12规范里第3.7.3(3、5)、4.4.5、6.2.4(5)、6.2.(7)、8.1.4条(款)(一共6条)为强制性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盲道(tactile ground surface indicator)在人行道上或其他场所铺设的一种固定形态的地面砖,使视觉障碍者产生盲杖触觉及脚感,引导视觉障碍者向前行走和辨别方向以达到目的地的通道行走盲道(directional indicator)表面呈条状形、使视觉障碍者通过盲杖的触觉和脚感,指引视觉障碍者可直接向正前方继续行走的盲道。
提示盲道(warning indicator)表面呈圆点形,用在盲道的起点处、拐弯处、终点处和表示服务设施的位置以及提示视觉障碍者前方将有不安全或危险状态等,具有提醒注意作用的盲道。
无障碍出入口(accessible entrance)在坡度、宽度、高度上以及地面材质、扶手形式等方面方便行动障碍者通行的出入口。
平坡出入口(ramp entrance)地面坡度不大于1:20且不设扶手的出入口轮椅回转空间(wheelchair turning space)为方便乘轮椅者旋转以改变方向而设置的空间。
轮椅坡道(wheelchair ramp)在坡度、宽度、高度、地面材质、扶手形式等方面方便乘轮椅者通行的坡道。
无障碍通道(accessible route)在坡度、宽度、高度、地面材质、扶手形式等方面方便行动障碍者通行的通道。
轮椅通道(wheelchair accessible path/lane)在检票口或结算口等处方便乘轮椅者设置的通道。
无障碍楼梯(accessible stairway)在楼梯形式、宽度、踏步、地面材质、扶手形式等方面方便行动及视觉障碍者使用的楼梯。
无障碍电梯(wheelchair accessible elevator)适合行动障碍者和视觉障碍者进出和使用的电梯。
升降平台(wheelchair platform lift and stair lift)方便乘轮椅者进行垂直或斜向通行的设施。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无障碍设计要点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无障碍设计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b5593673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a3.png)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无障碍设计要点无障碍设计是指在建筑环境中,为了满足残疾人和行动不便人士的需求而进行的设计。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无障碍设计尤为重要,因为装配式建筑具有施工周期短、生产加工标准化、质量可控等特点,更加适合实现无障碍设计要求。
本文将从空间布局、通道设施、使用功能等方面介绍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无障碍设计要点。
一、空间布局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空间布局需要考虑到所有居住者和使用者的需求,包括残疾人和行动不便人士。
首先,在室内公共区域设置足够宽敞的通道,以确保轮椅用户可以自由通过,并且避免设置过多阻挡物。
其次,在厕所、浴室等私密区域设置适当大小的空间,并安装必要的扶手和坡道,方便残疾人进出。
另外,在公共交通步道上设置好坡度合适、不滑坡的地面材料,以确保残疾人和行动不便人士能够方便地行走。
二、通道设施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通道设施的设计是实现无障碍的关键。
首先,通道宽度要符合国家标准,以确保轮椅用户可以顺利通过。
其次,在楼梯口设置坡道,方便残疾人和行动不便人士进出。
另外,在楼梯上设置扶手,确保行动不便人士能够稳定地上下楼梯。
此外,为了满足视力障碍者的需求,在通道上设置盲道,并确保盲道畅通无阻。
三、使用功能装配式建筑施工中,使用功能也是无障碍设计的重要方面。
首先,在门口设置自动开门系统或低门槛门,以方便轮椅用户进出。
其次,在电梯内设置触摸屏和语音提示系统,方便视力障碍者操作和导航。
另外,在公共区域内设置易于理解的指示牌和标识符,并确保其位置和高度适宜。
四、灯光与声音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灯光与声音的设计也需要考虑到无障碍要求。
首先,在公共区域内使用光线柔和、均匀的照明系统,避免强烈的反射和阴影。
其次,安装足够数量和合理位置的应急照明设施,以便在紧急情况下提供足够的照明。
另外,在公共区域内设置声音提示系统,方便听力障碍者接收重要信息。
五、紧急情况处理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紧急情况的处理也是无障碍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的方面之一。
建筑物无障碍设计及安全设计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建筑物无障碍设计及安全设计应注意的主要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017978c5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e8.png)
建筑物无障碍设计及平安设计应注意的主要问题第一局部无障碍设计局部一.居住区无障碍设计范围1.居住区级道路人行道、小区级道路人行道、组图级道路人行道、宅间小路人行道应进展无障碍设计。
2.居住区级各级道路人行道纵坡不宜大于2.5% 。
在人行道上设台阶时,应同时设轮椅坡道和扶手。
3.居住区道路应设缘石坡道和盲道。
4.居住区级公共绿地,小区级绿地应进展无障碍设计。
5.各级公共绿地的入口与道路及休息凉亭等设施平面应平缓防滑,地面有高差时应设轮椅坡道和扶手。
6.居住区级和小区级公共绿地入口地段应设盲道,绿地内的台阶、坡道和其他无障碍设计的位置应设提示标志和盲道。
二.公共建在无障碍设计范围〔一〕商业建筑1.商业建筑包括百货商店、综合商场、自选超市、菜市场、餐馆、饮食店、食品店。
2.商业建筑无障碍设计部位包括建筑入口及门、水平与垂直交通、普通营业区、自选营业区、饮食厅、业务台、取款机、查询台、结算通道、公用、饮水器、停车车位。
3.商业建筑的入口宜设无障碍入口。
当有台阶时应设轮椅坡道。
4.设有公共厕所的大型商业建筑必须设无障碍专用厕所。
5.有楼层的大型商业应设无障碍电梯。
6.**市无障碍设施设计规定:大型商店综合商场建筑面积应≧5000m2。
大型百货商店、综合商场应在公共厕所内设无障碍厕位及男厕低位小便池,7.大型综合超市及仓储商店、超市应在结算出口处设无障碍通道及效劳台。
8.一级餐馆应设无障碍厕所及男厕低位小便池,二级餐馆宜设无障碍厕位及男厕低位小便池。
9.有楼层的一级餐馆应设无障碍电梯。
10.一级饮食店宜设无障碍厕位及男厕低位小便池。
11.一级饮食店的座椅应有20%的活动座椅。
〔二〕效劳建筑1. 效劳建筑包括金融、邮电、招待所、培训中心、宾馆、饭店、旅馆、洗浴、美容美发等应进展无障碍设计。
2. 效劳建筑无障碍设计部位包括:建筑入口及门、水平与垂直交通饮食厅、游乐用房、公共厕所、公共浴室、宾馆、饭店、招待所的公共局部与客房局部、总效劳台、业务台、取款机、查询台、公用、饮水器、停车位等。
无障碍设计的十项原则
![无障碍设计的十项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35e83418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22.png)
无障碍设计的十项原则一、理解无障碍的深层含义由于医学发达,人类寿命不断延长,老年人也因高龄而呈现器官性机能衰退,导致日常生活必须借助各式各样的辅具来维持基本活动,因此必须理解无障碍环境在“生理”与“心理”的影响,从而认识这些要素是维持生活品质的必要条件。
以下通过类别分析来理解无障碍的深层含义。
1、类别一:物理空间障碍养老设施的建筑硬件因高度、尺度、速度、时间、重量等因素所造成的障碍称之为「物理空间障碍」。
一般养老设施规划时,为防止雨水倒灌会调高进出口位置的高度,但是几公分的高低差,对坐轮椅的老年人而言仍然是非常大的挑战,只能借助斜坡或是采用辅具协助进出。
在建筑物的设计阶段就要考虑到了未来运营的需要,预先设置合理的动线,有些障碍也是结合老年人康复训练的需要而科学设计。
大部分建设以快速完工为目标,使得后续运营不得不使用大量的辅具来消除障碍。
辅具的使用牵涉的专业范围越广,发生变数的可能性就越大,从而增加成本。
因此,辅具应用与无障碍环境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必须全面考虑,择优而行。
2、类别二:信息传达障碍养老设施提供老年人信息服务,没考虑老年人因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器官功能衰退而产生的沟通不良,造成的障碍就称为「信息传达障碍」。
为去除这些障碍必须使用不同的手段,除了改善照明采光,调整设施用色外,一般使用的手段就是辅具补充。
例如:1)有肢体残障的沟通器具键盘式、按钮式等各种会话辅助器、文字盘。
2)有视觉障碍的沟通器具放大镜、盲人用录放机、手语影像机、导盲砖、音响诱导器、声音合成器、自动点字机、盲人用电脑、触控式手表等。
3)听觉障碍的沟通器具助听器、人工耳、扩音器、震动式手表、文字型电话、屋内讯号指示器、火灾通报系统、瓦斯通报器等。
3、类别三:意识形态障碍服务人员受到自我认识或价值观差异造成的偏见、怜悯心态的影响,无意识之间形成「意识形态障碍」,强加给老年人过度的心理负担,阻碍老年人回归正常的心理状态,形成看不见的障碍。
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3fafde9998fcc22bcd10dde.png)
2.5无障碍设计
肢体伤残病人及老人的安全和使用方便是本次设计的重点考虑内容。
设计过程中严格按照无障碍规范以及老年人建筑规范来进行相关无障碍设计。
建筑入口及连廊楼梯间均设有扶手,走廊净宽均达到3.5米,每栋建筑内部均设有无障碍电梯,方便残疾人出行。
2.6消防
2.5.1消防通道围绕建筑外围可到达每幢建筑,路面宽6m,道路转弯半径6m。
消防控制室和弱电控制室安排在大堂值班室内。
2.7绿化系统
内庭院式的建筑布局,结合连廊,围合成三个既独立又相互连通的院落,绿化系统突出以老年人为核心的设计理念,庭院内部布置了水池,绿化组团,景观小品等景观,彰显亲切温馨的庭院设计。
楼宇间的绿化根据建筑的布置形态,大致分为庭院式及空间绿化式。
根据收养的老人护理模式不同,绿化景观形式不同。
高龄老人护理楼的院落想对封闭独立,尽可能的保证失能失智老人的安全。
两侧大庭院内部,种植大量高大树种,形成较大面积的纳凉空间,同时也丰富美化了庭院,提高建筑环境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城市道路
4.1 实施范围 4.2 人行道 4.3 人行横道 4.4 人行天桥及地道 4.5 公交车站 4.6 无障碍标识系统
3.2 盲道
行进盲道:表面呈条状形,使视觉障碍者通过盲杖触觉及脚感,指引视觉障碍 者可直接向正前方继续行走的盲道。 3.2.2 行进盲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行进盲道应与人行道的走向一致; 2 行进盲道的宽度宜为250mm~500mm; 3 行进盲道宜在距围墙、花台、绿化带250mm~500mm处设置; 4 行进盲道宜在距树池边缘250mm~500mm处设置;如无树池,当行进盲道 与路缘石上沿在同一水平面时,距路缘石不应小于500mm;当行进盲道比路缘 石上沿低时,距路缘石不应小于250mm;盲道应避开非机动车停放的位置; 5 行进盲道的触感条规格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2012年)
该标准在原国家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 规范》JGJ50-2001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结合调查研究, 总结了我国不同地区近年来无障碍建设的实践经验,参考 了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技术。
1 总则 2 术语 3 无障碍设施的设计要求 4 城市道路 5 城市广场 6 城市绿地 7 居住区、居住建筑 8 公共建筑 9 历史文物保护建筑无障碍建设与改造
缘石坡道
3.2 盲道
在人行道上或其他场所铺设的一种固定形态的地面砖,使视觉障碍者产生盲杖触觉及脚感,引导视觉障 碍者向前行走和辨别方向以到达目的地的通道。 3.2.1 盲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盲道按其使用功能可分为行进盲道和提示盲道; 2 盲道的纹路应凸出路面4mm高; 3 盲道铺设应连续,应避开树木(穴)、电线杆、拉线等障碍物,其他设施不得占用盲道; 4 盲道的颜色宜与相邻的人行道铺面的颜色形成对比,并与周围景观相协调,宜采用中黄色; 5 盲道型材表面应防滑。
楚地指明无障碍设施的走向及位置。 ✓ 盲文标志的盲文必须采用国际通用的盲文表示方法。 ✓ 根据需求,因地制宜设置信息无障碍的设备和设施,使人们便捷地获取各类信息; ✓ 信息无障碍设备和设施位置和布局应合理。
1)通用的无障碍标志 2)无障碍设施标志牌
通用标志
3)带指示方向的无障碍设施标志牌
通用标志
无障碍设施是形成无障碍环境的基础设施。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是社 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随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思想意识的进步,以及对无障碍环境达成的 共识,对无障碍环境的建设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相关标准、规范、 建设指南及图集等一系列技术文件的出台,为无障碍设施设置的标准化 和规范化提供了依据。
扶手
无障碍单层扶手的高度应为850mm~900mm,无障碍双层扶手的上层扶手高度应为850mm~900mm,下层 扶手高度应为650mm~700mm。 扶手应保持连贯,靠墙面的扶手的起点和终点处应水平延伸不小于300mm的长度
扶手
扶手末端应向内拐到墙面或向下延伸不小于100mm,栏杆式扶手应向下成弧形或延伸到地面上固定; 扶手内侧与墙面的距离不应小于40mm。 扶手应安装坚固,形状易于抓握。圆形扶手的直径应为35mm~50mm,矩形扶手的截面尺寸应为35mm~50mm。
3.1 缘石坡道
位于人行道口或人行横道两端,为了避免人行道路缘石带来的通行障碍,方便行人进入人行道的一种坡 道。 3.1.1 缘石坡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缘石坡道的坡面应平整、防滑; 2 缘石坡道的坡口与车行道之间宜没有高差;当有高差时,高出车行道的地面不应大于10mm; 3 宜优先选用全宽式单面坡缘石坡道。 3.1.2 缘石坡道的坡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全宽式单面坡缘石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20; 2 三面坡缘石坡道正面及侧面的坡度不应大于1:12; 3 其他形式的缘石坡道的坡度均不应大于1:12。 3.1.3 缘石坡道的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全宽式单面坡缘石坡道的宽度应与人行道宽度相同; 2 三面坡缘石坡道的正面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0m; 3 其他形式的缘石坡道的坡口宽度均不应小于1.50m。
城市道路空间布局分析
➢ 道路红线范围内城市道路空间为实现交通、生活服务、景观生态等功能提供保障,并做为管 线等诸多设施的载体。
➢ 道路空间范围内,地上设施包括人行道、设施带、自行车道、隔离带、绿化带、机动车道、 高架的桥梁和人行天桥、公共设施、公交站台等元素。地下设施包括各种管线设施、地下道 路和地铁等元素。
安全档台
轮椅坡道应设置扶手或栏杆等,并在临空侧设置安全阻挡措施,防止乘轮椅者通行时产生安全隐患。
3.8 扶手
扶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无障碍单层扶手的高度应为850mm~900mm,无障碍双层扶手的上层扶手高度应为850mm~900mm,下 层扶手高度应为650mm~700mm。 2.扶手应保持连贯,靠墙面的扶手的起点和终点处应水平延伸不小于300mm的长度。 3.扶手末端应向内拐到墙面或向下延伸不小于100mm,栏杆式扶手应向下成弧形或延伸到地面上固定。; 4.扶手内侧与墙面的距离不应小于40mm。 5.扶手应安装坚固,形状易于抓握。圆形扶手的直径应为35mm~50mm,矩形扶手的截面尺寸应为 35mm~50mm。 6.扶手的材质宜选用防滑、热惰性指标好的材料。
火车站、码头附近路段 长途汽车站
人行道最小宽度(m)
一般值
最小值
4.0
3.0
3.5
2.5
3.0
2.0
5.0
4.0
5.0
4.0
4.0
3.0
城市道路空间资源分析
➢ 自行车交通 ➢ 路内机动车停车泊位 ➢ 公共服务设施 ➢ 市政附属设施 ➢ 户外广告等设施
• 相关设施的设置应与道路及周边环境协调; • 不应影响行人的正常通行; • 人行道剩余宽石坡道为乘轮椅者等弱势群体提供便利,避免由于立缘石的设置而产生对弱势群体出行带来的不 便,缘石坡道的坡度应有一定的要求,减少缘石坡道坡度设置不满足规范要求而造成的问题。
宽度
与缘石坡道的高度设置要求类似,为更好的达到缘石坡道为乘轮椅者等弱势群体提供便利,避免由于立缘石的设 置而产生对弱势群体出行带来的不便,缘石坡道的宽度也应有一定的要求,减少缘石坡道宽度设置不满足规范要求影 响弱势群体使用的问题。
✓ 利用行道树间的空间设置体量较小设施 ✓ 利用绿化设施带设置体量较大设施
3.无障碍设施的设计要求
➢ 3.1 缘石坡道 ➢ 3.2 盲道 ➢ 3.3 无障碍出入口 ➢ 3.4 轮椅坡道 ➢ 3.5 无障碍通道、门 ➢ 3.6 无障碍楼梯、台阶 ➢ 3.7 无障碍电梯、升降平台 ➢ 3.8 扶手 ➢ 3.9 公共厕所、无障碍厕所 ➢ 3.10 公共浴室 ➢ 3.11 无障碍客房 ➢ 3.12 无障碍住房及宿舍 ➢ 3.13 轮椅席位 ➢ 3.14 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 ➢ 3.15 低位服务设施 ➢ 3.16 无障碍标识系统、信息无障碍
影响人行道宽度
常见问题
轮椅坡道的设置不应影响人行道通行宽度。
坡面、净宽度
轮椅坡道的净宽度、坡面、坡高应满足规范要求,满足轮椅通行的需求。
高度和水平长度
坡口高差
常见问题
轮椅坡道的坡面、净宽度应满足规范要求,满足轮椅通行的需求。 轮椅坡道的最大高度和水平长度应符合相关规定,否则需设置满足规范的休息平台,满足乘轮椅者通行需求。
无障碍设计要点分析
2016.06
无障碍环境: 无障碍环境是指为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孕妇、儿童及其他行动不
便者等全体社会成员在居住、出行、工作、休闲娱乐和参加其他社会活 动时,能够自主、安全、方便地通行和使用所建设的物质环境。
无障碍环境是保障残疾人、老年人、伤病人、儿童等特殊群体平等 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同时也为其他社会成员提供便利。 无障碍设施:
部位 表面直径 底面直径 圆点高度 圆点中心距
尺寸要求(mm) 25 35 4 50
常见问题
走向
·
行进盲道应与人行道的走向一致,避免距离绕远或变化过多,可通过设置弧形盲道缩短行进距离;
位置
行进盲道与围墙、花台、绿化带、树池、路缘石等隔开一定距离设置;满足视觉障碍者便捷、安全通行的需求。
常见问题
颜色
全宽式单面坡缘石坡道
三面坡缘石坡道
常见问题
坡面
缘石坡道的坡面应该做到平整、防滑,不积水,避免由于坡面不平整、不防滑给使用者带来的安全隐患。
高差
缘石坡道的设置主要是为了避免立缘石设置产生的高差而造成的出行不便,当设置缘石坡道时应尽量做到与车行 道没有高差;如施工等因素造成高差时,其高差至少小于10mm,满足服务对象便捷通行的需求。
根据调查全盲占视觉障碍者的比例相对有限,大多数视觉障碍者能辨别光线及颜色的变化,通过不同颜色盲道吧 布设,便于视觉障碍者发现及利用盲道,满足该类群体通行的需求。
破损
盲道破损是影响盲道有效使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应注重盲道建设的后期养护,防止盲道破损影响视觉障碍者使用 的问题。
3.4 轮椅坡道
在坡度、宽度、高度、地面材质、扶手形式等方面方便乘轮椅者通行的坡道。 轮椅坡道宜设计成直 线型、直角形或折线形。 1.轮椅坡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00m,无障碍出入口的轮椅坡道净宽度不应小于1.20m。 2.轮椅坡道的高度超过300mm且坡度大于1:20时,应在两侧设置扶手,坡道与休息平台的扶手应保持 连贯。 3.轮椅坡道的最大高度和水平长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4.轮椅坡道的坡面应平整、防滑、无反光。 5.轮椅坡道起点、终点和中间休息平台的水平长度不应小于1.50m。 6.轮椅坡道临空侧应设置安全阻挡措施。 7.轮椅坡道应设无障碍标志。
➢ 低位服务设施
➢ 低位服务设施
3.16 无障碍标识系统、信息无障碍
盲文地图:供视觉障碍者用手触摸的有立体感的位置图或平面图及盲文说明。 盲文站牌:采用盲文标识,告知视觉障碍者公交候车站的站名、公交车线路和终点站名等的车站站牌。 盲文铭牌:安装在无障碍设施上或设施附近固定部位上,采用盲文标识以告知信息的铭牌。 过街音响提示装置 :通过语音提示系统引导视觉障碍者安全通行的音响装置。 语音提示站台:设有为视觉障碍者提供乘坐或换乘公共交通等相关信息的语音提示系统的站台。 •••••• ✓ 无障碍标志应醒目,避免遮挡;应纳入城市环境或建筑内部的引导标志系统,形成完整的系统,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