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史学

合集下载

第11章 德国历史学派(丁)

第11章 德国历史学派(丁)

11.2.2经济发展思想
1.生产力理论。1)重视教育、科技在生产力进步中 的作用;2)突出强调政治、经济和法律制度对生产 力进步的作用;3)认为产业部门间的协调发展可以 促进生产力的进步;4)指出民族精神是发展生产力 的基础。 2.工业优先论。李斯特强调优先发展工业的重要意义, 认为工业可以促进形成新的民族精神,可以完善国 家经济结构,尤其是可以完善农业等传统产业部门。 3.国家干预理论。李斯特认为后进的德国只有在强有 力的国家力量扶持下,才能实现强国之梦,保护关 税是提高生产力最有效的手段。国内自由贸易
经济思想
11.4、古斯塔夫· 施莫勒
德国新历史学派的创 始人、典型代表
施穆勒生于海尔布隆,是符腾堡一个文官的儿子。 他在蒂宾根学习经济、历史和行政管理。他是哈里 大学、斯特拉斯堡大学和柏林大学的教授。 他是德帝国的主要经济学家,是“讲坛社会主义者” 的领导人,还是社会政治学会的创始人,并长期担 任该会主席。 是几个刊物《国家与社会科学研究》、《德意志帝 国法律与国民经济管理年鉴》的主编,被任命为布 兰登堡和普鲁士的官方史学家,是《普鲁士科学院 院报》和《布兰登堡和普鲁士历史研究》的督印人。 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组织者之一,几乎控制着德 帝国所有经济学重要学术职称的授予权。
11.2.德国历史学派的 先驱为F.李斯特。
李斯特 F.GeorgFriedrich List (1789~1846)德国国 民经济学的创始人,历 史学派的先驱,德国保 护关税政策的首倡者。
11.2.1生平细节
出身于罗伊特林根一个制革匠家庭。1817年曾任蒂宾根大学 行政学教授,曾被选为符腾堡议会议员。他主张自由主义的 政治改革,屡遭封建势力迫害。1825年被迫亡命美国,1827 年发表了《美国政治经济学大纲》。 1832年作为美国政府驻莱比锡领事返回德国,参加了1834年 成立德意志关税同盟的活动。 1837年迁居巴黎。应法国伦理学和政治学院的征文,写了 《政治经济学的自然体系》(1837)。 1840年重返德国,完成了他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 系》(1841)。1842年发表《农业制度、小农经济和国外移 民》。 晚年倡议英德同盟,写了《德国人的政治经济的民族统一》 (1846)。1846年在去奥地利、匈牙利的旅行途中,因贫病 交迫而自杀。

第六讲 德国历史学派

第六讲  德国历史学派
思想史是思想的战场,不是亡灵的 画廊!
思想史是思想的战场,不是亡灵的 画廊!
第三节 瓦格纳和桑巴特
❖ 瓦格纳定律 ❖ 国家活动或公共活动存在不断扩大趋势,因
而公共经费也随之增加。当国民收入增长时, 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随着人均收入 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的比重将会越来越高。
思想史是思想的战场,不是亡灵的 画廊!
❖ 桑巴特、马克斯·韦伯与资本 主义精神
思想史是思想的战场,不是亡灵的 画廊!
❖ 拿破仑战争后德意志的分裂(39个联邦)严 重阻碍了其工商业的发展并刺激了德意志的 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情感,德意志各邦出现 了强烈要求统一和宪政改革的呼声。
❖ 法国和俄国不希望德意志统一和强大,俄国 还觊觎德意志东部的波兰领土,德意志联邦 中的大邦奥地利则希望德意志联邦维持衰弱 状态,英国则希望普鲁士崛起以牵制法国。
和世界经济五个阶段。 ❖ 2、强调心理因素和伦理因素在社会经济中的
地位和作用 ❖ 3、国家至上论 ❖ 4、改良主义观点。 ❖ “讲坛社会主义”
思想史是思想的战场,不是亡灵的 画廊!
❖ 历史学派的主要方法 ❖ 旧历史学派:历史生理方法 ❖ 新历史学派:历史统计方法 ❖ 方法论大论战 ❖ 施穆勒v.s.门格尔 ❖ 归纳法v.s.演绎法
❖ 贸易自由和关税保护 ❖ 强调保护幼稚工业,但反对保护农业 ❖ 但同时强调,保护是为了不保护,应设定保
护期 ❖ 在国内实施自由贸易
思想史是思想的战场,不是亡灵的 画廊!
第二节 德国历史学派
❖ 历史学派演变的两个阶段 ❖ 1840~1860年代为旧历史学派,代表人物:
威廉·罗舍尔(1817~1894)、布鲁诺·希尔德 布兰德和卡尔·克尼斯。 ❖ 1870~1910年代为新历史学派,代表人物: 古斯塔夫·施穆勒(1838~1917)、阿道夫·瓦 格纳、路德维希·布伦坦诺和威尔纳·桑巴特。

写德国历史比较好的书

写德国历史比较好的书

写德国历史比较好的书德国历史是一个广阔而丰富的主题,涉及到从古代日耳曼部落的形成,到二战后的重建和统一等众多事件和人物。

对于想要深入了解德国历史的读者来说,选择适合的书籍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些写德国历史比较好的书的推荐。

1.《德国简史》作者:彼得·沃特森这本书提供了德国历史的全景式概述,从古代日尔曼人的到现代德国的形成和发展。

沃特森以简洁明了的方式介绍了德国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帮助读者理解德国历史的重要里程碑。

2.《德国:从罗马帝国到希特勒时代》作者:彼得·希利希利是一位德国历史学家,他在这本书中详细探讨了德国历史的各个时期,从罗马帝国对德国的统治,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纳粹德国的崛起。

这本书提供了丰富的细节和深入的分析,使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德国历史的复杂性。

3.《德国:一个历史》作者:赫尔曼·格斯特格斯特是一位德国历史学家,他在这本书中对德国历史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从古代日尔曼人的到二战后的重建和统一,格斯特探讨了德国历史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

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全面而深入的视角,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德国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4.《德国的崛起和灭亡》作者:威廉·莎克利这本书主要关注第三帝国时期的德国历史,莎克利通过对当时政治、社会和文化的详细分析,揭示了纳粹德国的崛起和灭亡的内在原因。

这本书提供了对纳粹时代的深入理解,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德国历史的黑暗一面。

5.《德国人的历史》作者:尤尔根·奥斯特奥斯特以德国人的视角探讨了德国历史的各个方面。

他通过对个体经历的描写,使历史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

这本书着重介绍了德国人民在德国历史中的角色和经历,从而使读者更好地了解德国历史的复杂性,并与德国人民建立起更紧密的联系。

以上这些书籍是写德国历史比较好的一些推荐,它们都提供了不同角度和深度的视角,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德国历史。

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专业历史爱好者,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书籍,深入探索德国历史的丰富内涵。

《德国新历史学派》课件

《德国新历史学派》课件

德国新历史学派 认为历史研究应 该注重实证研究, 通过收集和整理 历史资料,进行 深入的分析和研 究。
德国新历史学派强 调历史研究的跨学 科性,认为历史研 究应该与其他学科 进行交叉融合,以 获得更全面的历史 认识。
德国新历史学派 认为历史研究应 该注重历史与现 实的结合,通过 历史研究,为现 实社会提供借鉴 和启示。
德国新历史学派认为 历史研究应该完全客 观,忽视了历史研究 的主观性对历史研究 的影响。
德国新历史学派认为 历史研究应该完全客 观,忽视了历史研究 的主观性对历史研究 的影响。
德国新历史学派认为历史发展是线性的,忽视了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德国新历史学派强调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忽视了历史发展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 德国新历史学派认为历史发展是客观的,忽视了历史发展的主观性和主观能动性 德国新历史学派认为历史发展是理性的,忽视了历史发展的非理性和情感因素
促进了历史研究的 跨学科合作:德国 新历史学派注重与 其他学科的合作, 促进了历史研究的 跨学科合作,为全 球历史学研究提供 了新的研究方法和 思路。
PART FIVE
德国新历史学派过 于强调历史研究的 客观性,忽视了历 史研究的主观性。
德国新历史学派认为 历史研究应该完全客 观,忽视了历史研究 的主观性对历史研究 的影响。
主张历史研究应该以客观事实为基础,避免主观臆断 强调历史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反对历史研究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认为历史研究应该遵循科学的方法和原则,避免个人偏见和情感因素的影响 主张历史研究应该注重历史事实的客观性和真实性,避免历史研究的虚构和歪曲
强调历史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重视历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强调历史研究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重视历史研究的比较和借鉴
特点:强调历史研 究的客观性和科学 性,注重史料的考 证和整理

第六章 十九世纪后期至二十世纪初

第六章    十九世纪后期至二十世纪初

第六章十九世纪后期至二十世纪初欧洲各国和美国的史学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考古学、古文字学、碑铭学和史籍整理的不断发展,继承朗克史学的西方传统史学达到了巅峰状态,与此同时,在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社会发展的影响下,在西方史学界,一股新史学的思潮在萌发、汇合,试图冲破传统史学的约束,多方位多角度地阐释人类的历史,这就是“文化史运动”的兴起。

第一节十九世纪后期至二十世纪初的德国史学一、普鲁士学派的出现19世纪中期,德国的民族主义思潮日益高涨,德国的统一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普鲁士军国主义者一方面利用德国人民的爱国统一运动,力图使普鲁士成为统一运动的中心,由普鲁士统一德国;另一方面,大力扶持和资助哲学和历史学学者的研究和宣传工作,为普鲁士统一德国制造舆论,提供理论依据。

普鲁士学派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一个史学流派。

普鲁士学派在史学思想和方法上,实际上是朗克学派的分支;在哲学思想方面,则是黑格尔哲学的继承。

他们体会普鲁士军国主义者的意图,把德国的爱国统一运动推向民族沙文主义的道路;他们宣扬弱肉强食,歌颂战争,为普鲁士以武力统一德国充当吹鼓手。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达尔曼、德罗伊生等。

二、普鲁士学派的代表人物(一)达尔曼达尔曼(1785—1860年)是普鲁士学派精神上的祖师。

早年在哥本哈根大学和霍尔大学学习语言学,二十五岁获博士学位。

1809年,当拿破仑侵入德国时,他在强烈的爱国心驱使下,徒步穿越德国,参加奥地利军队,投身战争。

从1812年起,他先后在基尔大学、哥廷根大学、波恩大学等学校担任教授,讲授历史学和政治学。

他主张学术必须和政治相结合,必须为当前的政治服务。

因此,有学者认为,达尔曼不是第一流的史学家,而是一个演说家和政治宣传家。

他的主要著作《丹麦史》、《英国革命史》、《法国革命史》,都是为实际的政治目的而写的。

1848—1849年,他当选为法兰克福国民议会议员,并被推举为宪法委员会的成员。

德国历史学派的历史主义的含义

德国历史学派的历史主义的含义

德国历史学派的历史主义的含义
德国历史学派对于历史主义的定义和理解,是对历史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一种学术思潮。

历史主义的核心观点是认为历史是一种有机的整体,它不能被简单地分割和解释。

与此同时,历史主义也强调历史的独特性和个体性,主张通过深入研究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来理解历史事件的真正含义。

德国历史学派的历史主义强调历史的整体性和发展规律。

他们认为历史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影响力。

为了理解历史的真正含义,德国历史学派提倡全面的研究方法,包括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综合考察。

他们相信,只有通过对全面的历史背景进行深入研究,才能真正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含义。

德国历史学派的历史主义还强调历史的个体性。

他们认为,历史事件不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由个体行为和决策所构成的。


此,他们主张通过对个体行为和决策的研究,来理解历史事件的真正动因和影响。

这种个体性的研究方法被称为历史的构建。

德国历史学派的历史主义对于历史研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研究方法和观点不仅在德国历史学界广泛传播,也对国际历史研究领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德国历史学派的历史主义为后来的历史学派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也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现象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总结起来,德国历史学派的历史主义强调历史的整体性和个体性,主张通过全面的研究方法和深入的历史背景分析,来理解历史事件的真正含义。

这一学术思潮对于历史研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历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兰克史学

兰克史学

兰克史学01 兰克简介利奥波德·冯·兰克(Leopold von Ranke,1795年12月21日-1886年5月23日),十九世纪德国最重要的历史学家,客观主义史学创始人,也是西方近代史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被誉为“近代史学之父”。

主要著述有《拉丁和条顿民族史》、《英国史》、《法国史》、《教皇史》等。

02 基本内容兰克史学是德国19世纪影响最大的历史学家兰克创立的,故名。

兰克史学基本思想:1、重视原始资料的利用和考辩; 2、重视政治史; 3、认为历史可以认识,但不能完全认识; 4、对史料来源的重视及深刻的分析; 5、历史著述的作用在于恢复历史的本来面貌; 6、负有盛名的史著未必是可靠的; 7、史著之可信与否关键在于是否有可信的原始材料作根据; 8、一般的史著内容不能作为资料来源,必须深入档案库; 9、写作的目的在于复原历史,要达此目的,最重要的是找到原始资料,找到同时代或接近此时代的史料。

03 基本特点恪守政治史传统(他的史著均以政治史为主题,以16—18世纪的欧洲各国为中心,不写古代史,很少写经济史,把欧洲以外的历史排除在他的史学视野之外,而政治史又渗透强权政治观念和英雄观。

兰克认为,历史生活的基本体现者是国家、民族和教会,三者中国家居首,因此,历史学家必须十分重视国家这一实体。

)严格考证史料(根据原始的文献用文字复原曾经存在的客观事实,即所谓“如实记述”原则。

兰克强调历史怎样发生,历史书就怎样叙述,而如实记述的前提是依据原始的文献。

他认为,原始文献就是曾经发生过的客观历史的见证,是提供报告的最高的历史见证。

对于原始史料,兰克认为一要通过外部考证方法(原始资料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论据的对照,不用版本的校勘)辨别真伪,二是通过内部考证(抓住史家和史料记载者的动机和性格,追查其资料来源)分辨真伪。

)不作价值判断(兰克主张史家只能“照实录来”,理论抽象不是史家的事。

史家必须超然是非,褒贬之外,无党无派。

《德国历史学派》课件

《德国历史学派》课件

参考文献
1. 胡適,《德國史學傳統》,黎志壯譯 2. 赫格尔,《历史哲学原理导论》 3. 迪尔泽,《帝国德国初期修史势力》
德国历史学派通德国历史学派认为法律史是研究历史的重要 角度,将法律制度纳入历史研究的范畴。
德国历史学派的影响
对德国学术的影响
德国历史学派对德国 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 推动了德国学术的繁 荣和发展。
对欧洲历史学的 影响
德国历史学派对欧洲 历史学的发展起到了 引领作用,对其他国 家的历史学产生了辐 射影响。
对世界历史学的 影响
德国历史学派的思想 和方法对全球历史学 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促进了全球历史学的 发展。
对历史学方法的 影响
德国历史学派提出的 研究方法和观念,对 历史学方法的形成和 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德国历史学派发展的历程
1
第一代德国历史学派
以赫格尔为代表的第一代德国历史学派,注重历史哲学和观念史研究。
《德国历史学派》PPT课 件
德国历史学派是德国学术界的重要流派,对历史学发展有深远影响。本课件 将介绍德国历史学派的背景、特点、代表人物以及对学术界和历史学方法的 影响。
简介
背景
德国历史学派起源于19世纪,是哲学、历史和法学相互交融的产物。
定义
德国历史学派是一种研究历史的学科体系,强调历史的独特性和内在的发展规律。
代表人物
包括赫格尔、马克思、威廉·迪尔泽和勒夫冯·兰克等。
德国历史学派的特点
1 对史料的重视
德国历史学派注重研究和分析原始史料,以 真实可靠的历史资料为基础。
2 历史的系统性和内在的逻辑性
德国历史学派强调历史的系统性和内在的逻 辑性,探究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发展规律。

德国历史学派总结

德国历史学派总结


谢谢您的耐心阅读! 输入文字

衰落的原因 作为历史学派标志性的详尽和广博的历史分析给人以枯燥的印象 德语转译英语的障碍 某些方法论过于极端 历史学派的成员支持霍亨苏伦王室的政治议程削弱了他们的额可信度
一战遗留的敌对情绪减少了人们对历史学派的兴趣
严厉打击异己学派
僵化—极端
பைடு நூலகம்
1
李斯特
没有批评和放弃使用演绎 方法
2
罗雪尔
突出历史归纳法,演绎法 降低为论述多因素中某一 原因时可用的方法
历史主义与中国经济学的当代构建 西方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苏联范式 改革开放 西方范式 无法解释 太过抽象演绎
历史主义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输入文字
中国模式
在此输入标题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演变 一战后,历史学派在德国走向衰落,它的部分思想后来发展成为 法西斯思想体系来源之一。
历史主义在英国有一个以W.J. 阿什利(1860-1927)为代表的 支派。
出现于19世纪末盛行于20世纪20~30年代以后的制度学派,是 德国历史学派在美国经济环境下的特殊变种。它的主要代表有T. 凡勃伦、J.R.康蒙斯、W.C.米切尔等人。他们都把历史学派的方 法具体化为制度演进的研究,否认经济理论的意义,以批判资本 主义的姿态出现,提倡改良主义政策。
4
克尼斯
从根本上否定客观规律 的存在
3
布尔德布兰德
无需寻求规律,罗列事实 就可说明一切。

兰克史学的概念

兰克史学的概念

兰克史学的概念兰克史学是德国历史学家莱奥波德·冯·兰克(Leopold von Ranke)在19世纪提出的一种历史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兰克史学的核心理念是“史实”,即历史研究的对象是客观真实的史实,而历史学家的任务是还原史实,并以客观、中立的态度呈现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

兰克史学对历史学的影响深远,被誉为“现代史学之父”,其著作《历史学的话语》更是对后世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兰克史学的核心理念是对史实的还原和客观呈现。

在兰克看来,历史学家的任务不应该是对历史事件进行解释或价值判断,而是通过系统地搜集史料、剖析史实,还原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

兰克强调,历史学家应该摒弃主观偏见,尽可能客观地呈现历史事件,不加以评判或解释,而是尽可能还原历史事件的本来面目。

这一理念在当时是颇具争议的,因为传统历史研究往往会受到其时政治、宗教或思想观念的影响,难以做到客观呈现历史事件。

因此,兰克的这一理念开启了历史学从主观向客观的转变。

兰克还主张历史学家应该尊重史料的真实性,不随意篡改或删改史料,以维护历史的真实性。

兰克史学的方法论上,强调了对史料的系统搜集和剖析。

在兰克看来,历史研究的关键是要有足够的史料作为依据,才能对历史事件进行还原。

因此,兰克规定,历史学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搜集各种史料,包括文献、档案、考古遗址等,进行系统、全面地搜集和整理。

在史料的基础上,按照事件的发生顺序和时间顺序进行叙述,还原历史事件的过程,从而达到客观呈现历史事件的目的。

兰克的这一方法论,深刻影响了后世的历史研究,它强调了历史研究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对后世历史学家的史料搜集和历史研究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兰克史学的理论体系上,为历史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兰克看来,历史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历史学家应该以客观、中立的态度来呈现历史事件,不应该对历史事件进行价值判断或解释。

兰克反对以往往往史学家常常在历史事件中投射自己的理念、价值观念,他强调历史事件应该以客观、中立的态度来呈现。

德国历史学派兴衰述评

德国历史学派兴衰述评

德国历史学派兴衰述评一、德国历史学派的历史主义历史主义是历史学反对与抨击经济学主要法宝。

这一思想在历史学的先驱者亚当·米勒和李特那儿就已经萌芽,经过罗雪的发展,到施穆勒的达到顶。

所谓历史主义,它强调一种动态的观点来待事物,认为人类社会处于断的发展演变过程,具有不可逆性。

并且个民族、国家具有同的发展过程,影响及形成不同发道路的原因在于每个民族有不同的民族精神,不存在用于所有民族的经济律。

因此,只存在个别国家的经济发展史为研究象的“国民经济学”。

也只有通对各国发展史的研究,才能归出某些可能存在的经济律,以演绎推理为基础特征的普遍规律并不。

亚当·米勒开反对古典经济学的河,强烈批评古典经济的世界主义。

李斯特在其名著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开篇一编就回顾了西欧各国的资主义发展史,旨在说明各国有同的发展道路,不存在有普适性的“世界主义经济学。

在此基础上,他又进步提出了与“世界义经济学”相对立的“国经济学”,认为后者的究主题是“某一国家,于世界目前形势以及它自己的有国际关系下,怎样来维并改进它的经济状况”,(注:斯特:《政治经济学的民体系》,商务印书馆1983年中文版,第109页。

并着重“研究如何使某一指定国家在当前世界形势下)农工商业取得富强、文化和力量。

(注:李斯特:《政治经济学国民体系》,商务印书馆1983中文版,第106。

)罗尔则进一步指出:人们“为很不相同的和非经济的动机驱使,并且是归属于完全定的民族、国家和时”,(注:罗雪尔《政治经济学原理》1册,亨利霍尔特版公司1878年英文版,第105页。

)认为“历史家则尽量忠实地描述现实生,寻求人类的发展及其关系的记述。

(注:罗雪尔:《历史法的国民经济学讲义大纲》,务印书馆1981年文版,第11页。

)因此,在《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讲大纲》一书的序言中,历史方法的原理归为:1.通过记述各国的济发展史,解决“如何才更好地增进国家富这个问题”,(注:罗雪尔: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讲义纲》,商务印书馆1981年文版,第7页。

德国新历史学派

德国新历史学派

施穆勒的经济学说
施穆勒强高强经济学的历史性及其与道德的关系。他认为,如果 施穆勒强高强经济学的历史性及其与道德的关系。他认为, 人类只立于自然必然性的规律之下,那么,经济学可称为数学的学问, 人类只立于自然必然性的规律之下,那么,经济学可称为数学的学问, 所研究的也只有自然规律了,并成为永恒的不灭真理。然而, 所研究的也只有自然规律了,并成为永恒的不灭真理。然而,经济学 属于社会科学,受地点、时间、国民性等制约,必须有历史的基础。 属于社会科学,受地点、时间、国民性等制约,必须有历史的基础。 他认为, 他认为,国民经济学是介乎应用的自然科学和比它更重要的精神科学 之间的科学。经济现象既体现自然的、技术的关系,同时又是伦理的、 之间的科学。经济现象既体现自然的、技术的关系,同时又是伦理的、 心理的关系、 心理的关系、经济组织不外是由这些经济规律和伦理所规定的生活秩 他把生产、交换、分工、劳动、 序。他把生产、交换、分工、劳动、工资等不仅看做是经济技术的范 而且视为伦理心理学的范畴。因此, 畴,而且视为伦理心理学的范畴。因此,新历史学派也被称为历史的 伦理学派。 伦理学派。 施穆勒是19世纪80年代经济方法论之争的主要论战者, 19世纪80年代经济方法论之争的主要论战者 施穆勒是19世纪80年代经济方法论之争的主要论战者,以后奥地 利学派和历史学派之间的争论持续了20 20年 利学派和历史学派之间的争论持续了20年,成为学说史上一次重要的 方法论之争” “方法论之争”。
施穆勒的经济学说
古斯塔夫·冯 施穆勒(1838-1917) 1838生于符 古斯塔夫 冯·施穆勒 生于符 腾堡海尔布隆市的一个官吏家庭。 腾堡海尔布隆市的一个官吏家庭。毕业于蒂宾 根大学。 年任哈雷大学教授, 根大学。 1864年任哈雷大学教授,1872年转任 年任哈雷大学教授 年转任 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 年任柏林大学教授, 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 1882年任柏林大学教授, 年任柏林大学教授 1912年教授职务退休。1884年任普鲁士枢密院 年教授职务退休。 年教授职务退休 年任普鲁士枢密院 顾问。 年发起“ 顾问。 1873年发起“社会政策学会”并担任主 年发起 社会政策学会” 年后, 席。 1878年后,主持《国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 年后 主持《 丛书的编审, 年创办《 究》丛书的编审, 1881年创办《德意志帝国立 年创办 行政和国民经济学年鉴》 法、行政和国民经济学年鉴》。早年受自由主 义思想影响,但从19世纪 世纪70年代开始意识到 义思想影响,但从 世纪 年代开始意识到 旧中间阶层” 包括自耕农 包括自耕农、 “旧中间阶层”(包括自耕农、城市手工者和中 小人 没落的趋势和“新中间阶层”(白领、工人、职员、经理、公务 商人)没落的趋势和 商 白领、 商人 没落的趋势和“新中间阶层” 白领 工人、职员、经理、 员等)的发展 因而认为,维持资本主义经济秩序的稳定, 的发展, 员等 的发展,因而认为,维持资本主义经济秩序的稳定,需要阻止 旧中间阶层”的继续没落,保护“新中间阶层” “旧中间阶层”的继续没落,保护“新中间阶层”。

德国历史学派的特点

德国历史学派的特点

德国历史学派的特点
首先,德国历史学派注重历史的深入研究和原始资料的挖掘。

这个时
期的德国历史学家致力于翻译、整理和研究历史文献,将其作为研究历史
的重要基础。

他们鼓励学生学习古代语言以便读取古老的文献,并提倡亲
自进行史料的调查和整理。

德国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李斯特
(Leopold von Ranke)认为,历史学家的任务是“寻找和展现事实的真相”,并强调史料应该是史家的主要研究对象。

其次,德国历史学派注重客观性和中立性。

德国历史学派的学者们相
信历史应该以客观的方式进行研究,不受政治或宗教偏见的影响。

他们强
调历史学家应该摆脱任何个人感情和政治倾向,努力提供客观的描述和分析,而不是将历史用作政治宣传的工具。

这种追求客观性和中立性的态度
成为了后来历史学的重要原则。

第五,德国历史学派注重历史的意义和价值。

德国历史学派的学者们
强调历史研究的最终目标是为人们提供对过去的认识,并从中获得对当下
和未来的启示。

他们认为历史不仅仅是对过去的描述和分析,更是对人类
社会发展的理解和反思。

因此,他们鼓励历史学家关注历史对于人类社会
的影响和作用,探究历史的价值和意义。

总的来说,德国历史学派是历史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在历史献血
和研究方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德国历史学派的特点包括注重历史的深
入研究和原始资料的挖掘,追求客观性和中立性,关注历史的发展和演变,注重历史的理论化和系统化,强调历史的意义和价值。

这些特点不仅对德
国历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全球历史学发展产生了启示和影响。

德国历史学派的概述

德国历史学派的概述

德国历史学派的概述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期在德国出现的庸俗经济学流派。

它强调经济发展的历史性和国民经济的有机体现,代表德国产业资本的利益,对抗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为F.李斯特。

此后W.罗雪尔将以 F.K.von萨维尼(1779~1861)为代表的法学研究中的历史方法,应用到经济学方面,奠定了这一学派的基础。

继之有B.希尔德布兰德(1812~1878)和K.G.A.克尼斯(1821~1898),形成了旧历史学派。

1870年后,由于工人运动和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在旧历史学派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以G.von施穆勒为首的新历史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有L.布伦塔诺(1 844~1931)和A.瓦格纳(1835~1917)。

20世纪初期从内部批判历史学派,并促进历史学派的解体的主要人物有M.韦贝尔(1864~1920)和W.桑巴特。

19世纪前半叶,英国完成了产业革命,获得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A.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学说代表了英国产业资本的利益,而德国还处在封建割据的农业国阶段,为了发展德国本国的工业,对来自英国的工业品,必须采取保护贸易政策,并在意识形态上对抗英国的斯密理论。

李斯特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1841)一书中指责英国古典经济学不强调经济生活中国民有机体的重要,是“世界主义”和“个人主义”的经济学。

他的国民经济学则强调经济生活中的国民性和历史发展阶段的特征。

他反对古典学派的抽象、演绎的自然主义的方法,而主张运用从历史实际情况出发的具体的实证的历史主义的方法。

在经济理论方面,李斯特提出发展国民生产力的理论,批判斯密的单纯“交换价值”的理论。

在经济政策上则主张采取国民主义和保护主义的贸易政策。

李斯特的这种历史主义的经济发展阶段论,形成了德国历史学派的传统和基本特征。

[编辑本段]旧历史学派及其代表人物罗雪尔威廉·罗雪尔旧历史学派的创始人。

他1843年出版的《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讲义大纲》被称为“历史学派的宣言”。

《德国新历史学派》课件

《德国新历史学派》课件
03 倡导民主与法治
德国新历史学派反对专制主义,主张建立民主与 法治的社会。这一思想对现代民主政治建设具有 一定的借鉴意义。
THANKS
感谢观看
历史研究的方法论
实证主义方法
德国新历史学派主张采用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强调对历史资料和证据的收集、整理和考证。他 们认为实证主义的方法是揭示历史真相的最可靠手段。
跨学科研究
德国新历史学派提倡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认为历史学应该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其他学 科相互借鉴和融合,以更全面地理解历史。
历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强调实证主义研究方法
该学派主张使用实证主义的方法进行历史研究,即通过收集和分析原始资料来揭示历史的 真相。这一方法至今仍是历史研究的主流方法。
重视经济与社会因素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德国新历史学派强调经济和社会因素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这一观点对后来的社会史和经 济学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全球历史学的影响与启示
德国新历史学派的兴起背景是复杂的,其中包括了当时德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 经济学理论的局限性以及历史学研究的进步等因素。
随着德国经济的崛起,传统经济学理论无法解释和解决德国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这为德国新历史学派的兴起提供了契机。
同时,历史学研究的进步也为德国新历史学派提供了方法和思路上的支持,使得该 学派能够通过对历史案例的研究来揭示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德国新历史学派》 ppt课件
目录
• 德国新历史学派简介 • 德国新历史学派的理论观点 • 德国新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
想 • 德国新历史学派的历史地位与评价 • 德国新历史学派对后世的影响
01
德国新历史学派简介
定义与特点
德国新历史学派是20世纪初德国出现的一个经济 01 学派别,强调历史研究在经济学中的重要性,反

德国历史学派总结

德国历史学派总结

德国历史学派总结德国历史学派的发展背景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德国,这个时期正值德国社会的大变革,包括颠覆性的市场经济发展、工业化和政治上的统一、这些变革带来了对历史的重新思考和对历史研究方法的新的需求。

因此,德国历史学派应运而生。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几个重要的德国历史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1. 确证派(Rankean School):由莱奥波德·冯·兰克(Leopold von Ranke)创立,他被认为是现代历史学之父。

兰克强调对历史事实的详细研究和对原始资料的深度挖掘,他提出的“史实”(Wie es eigentlich gewesen)原则成为了历史研究的基础。

2.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Marxist Historical School):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

他们认为历史是阶级斗争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重点研究经济条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其中,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科学的史前史》和卡尔·考茨基的《社会史学与马克思主义》等作品为该学派做出了重要贡献。

3. 文化史学派(Kulturgeschichtliche Schule):由威廉·迪尔泽(Wilhelm Dilthey)和海因里希·里克尔特(Heinrich Rickert)等人提出。

该学派强调个体的心理和文化因素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通过解释文化现象和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来揭示历史的意义。

4. 结构主义历史学派(Structuralist Historical School):由费尔南·布劳代尔(Fernand Braudel)和安娜·莱斯贝格(Annales School)等人创建。

结构主义历史学派关注长期历史变迁和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贫富分化、社会结构等问题。

布劳代尔的著作《地中海与地中海世界的历史》是该学派的代表作之一这些表示只是德国历史学派中的一小部分,每个学派都有其独特的方法和理论。

第六讲德国历史学派

第六讲德国历史学派
德国历史学派
一、历史学派概述
1、兴起
19世纪40年代,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还远远落后于 英法。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出现了以国家主 义F.李斯特为先驱的德国历史学派。
历史学派在下列问题上反对19世纪中叶以前英法传统经济学: ①以历史归纳法反对抽象演绎法; ②以历史反对理论,否认经济规律的存在; ③以国家主义反对世界主义; ④以生产力的培植反对交换价值的追求; ⑤以国家干预经济反对自由放任。 在上述基本观点的基础上,新历史学派提出了改良主义的 “社会经济政策”。瓦格纳把他们的经济改良主义称为“国 家社会主义”,而德国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则嘲讽地称他 们为“讲坛社会主义者”。




(2)国民经济的解剖学和生理学
罗雪尔的经济学是建立在国民经济有机体的观点和历史的相对 主义的基础上的,是当时德国资产阶级和封建容克贵族相妥协 的产物。 罗雪尔认为国民经济学绝不单纯是致富术,单纯的“货殖术”. 而是寻求去分析人类、判断和控制人类的一种政治科学,其目 的在于记述各国国民在经济上想些什么、要求些什么、感受些 什么、做了些什么努力、获得了些什么、又为什么去努力和怎 样才达到成功。这种记述并且要和法律史、国家史以及文化史 相结合,才能做到。 他不主张树立什么经济理想,而主张研究国民经济的性质和需 求、满足国民经济任务的法律措施以及它们所带来的效果。 他称他的经济学的方法是历史的方法或历史的生理学的方法, 因此他的经济学是“国民经济的解剖学和生理学”。
二、旧历史学派
1、德国历史学派的 先驱为F.李斯特。
李斯特 F.GeorgFriedrich List (1789~1846)德国国 民经济学的创始人,历 史学派的先驱,德国保 护关税政策的首倡者。

西方史学史——近代德国史学

西方史学史——近代德国史学

一、发轫阶段的德国史学
1、短暂的人文主义史学 2、路德派的历史编纂
3、天主教派的历史编纂
1、人文主义史学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姓名(汉)
塞尔提斯 鲁希林 雅各布•汪斐林 特利提密阿斯 佛兰克
姓名(英)
Conrad Celtis Reuchlin Jacob Wimpheling Tritheoius Sebastian Franck
威廉•冯•洪堡
Wilhelm von Humboldt
1767--1835
《论历史学家的任务》
姓名(汉) 姓名(英) 生卒年 著作
约翰•克里斯蒂安•伽特勒
奥古斯特•路德维希•冯•施 洛塞尔 路德维希•蒂莫托伊斯•斯 毕特勒
Johann Christian Gatterer
August Ludwig von Schlozer Ludwig Timotheus Spittler
1729--1799
生卒年份
1459--1508 1455--1522 1450--15
《日耳曼尼亚志 》 《希伯来文初阶》 《德国史纲》 希尔骚和斯逢亥姆编年史、教会作家和 君主传记,其他诸公爵的历史 《编年史》、《世界志》
2、路德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姓名(汉) 卡立温 姓名(英) John Carion 生卒年 1499-1537 著作 《编年史》
三、全盛时代的德国史学
全盛时代的德国史学代表人物及著作
姓名(汉) 艾希霍恩 萨维尼 利奥波德•冯•兰克 特奥多尔•蒙森 姓名(英) Eichhorn Savigny Leopold von Ranke Theodor Mommsen 生卒年 1781--1854 著作 《德意志国家与法律史》

德国宗教改革下的史学论战与史学发展

德国宗教改革下的史学论战与史学发展

的工具 。于是 , 他 重新 修订《 编年史》 。该 增 大 , 其 与 天 主教 会 的论 战 也全 面 打 响
诚、 派系及 王国其他 的事 物 , 没有什 么知 持其 存在却 没有类 似 真理 的东西 。天 主 世 , 编写 了一 部《 教会年代记 》 , 亦称《 教会
识 比历 史研 究更有用” 。宗教改革运动 的 教 教徒罗伦 佐 ・ 。该 书与《 马格 德堡世纪》 的编纂 瓦拉 证 明“ 君 主坦 丁 的赠 编年史 》
住, 是斯特拉斯堡 居民祖先 。断言 阿尔萨 历 史材 料 , 但整 部书 毫无批 判精 神 , 收集


1 . 继承与改造 中世纪神学史观
斯 自古 以来 是德 国 的领土 。虽然 温费林 到的史料也并未完全 消化 , 全书从头到尾 1 6 世纪, 奥古斯 丁时期建立 的神学统 在某些 问题 上的论证不免幼稚 , 但体 现出 都 有 主 观偏 见 。例 如 , 书 中猛 烈 攻击 教
e 轰 嘎 礴 i 童
开放世界
德国 宗 教改 革 下的 史 学论 战与 史 学 发 展
许 敏
摘 要: 德 国人 文主义开始 时, 宗教 改革 已 在 位末年 , 德意 志帝 国被瓦解 和分 割 了, 超过 1 3个 世 纪 , 重 点 是 在 论 述 教 会 史 拉开帷幕 。1 5 1 7 年 马丁 ・ 路德在德 意志发起 宗 这 一切严 重伤 害 了史学家 的 自尊心 。于 上 。它否定 了意 大利人 文 主义者所 说 的
普・ 梅兰 希顿认 为 , 每个新 的历史 学家为
“ 在德 国, 无论 是 路 德派 , 还 是 天 主 王公的欢迎与推崇 。在编年史 问题上 《 马 捍 卫 自己的宗 教政治 目标 , 应执 行马 丁 ・ 教, 都把 历史 学作 为神学 的婢女 , 宗 教改 格 德堡世纪》 机械地把每个周期 毫无意义 路 德言论 中的纲领 。研究历 史能带 来各 革 为史学 增添 了新 的成 分 。史学 服从 于 的限制在一个世纪 内 , 对人 文主义年代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希林于1506年出版《希伯来文初阶》 从15世纪中期开始,德国一些城市陆续建立大学,并成为 古典研究中心。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一些人文主义史学家相继登 台亮相
雅各布·汪斐林于1505年出版《德国史纲》 特利提密阿斯 希尔骚,斯逢亥母编年史,教会作家 和君主传记,以及其他诸公爵的历史。

1、转瞬即逝的人文主义史学

中世纪德国史学不是直接过渡到宗教改革史学,而是经过 文艺复兴这个中间环节,通过考察这一时期的德国史学, 可以发现类似于其他国家人文主义史学的一般特征。

德国人文主义者最初热心于搜求古典文献,他们到寺庙里 搜寻古代的抄本,订正错误,研究古代语言和文法,翻译 和出版古典著作。如: 塞尔提斯于1500年再版塔西佗的《日耳曼尼亚志》

佛兰克著有《编年史》、《世界志》
总体而言,这一时期的德国史学在很大程度上仍受 到中世纪的历史写作的影响,而随着宗教改革和反 宗教改革运动的出现,德国史学迅速转向宗教领域。
马丁·路德是16世纪伟大的宗教
改革家,因信称义的改革思想, 破除了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权 力,结束了基督教一统欧洲的 局面,实现了信仰自由及新教 与天主教平等的地位。马丁·路 德所处时代的德国四分五裂, 没有统一的中央集权,教廷腐 朽不堪,贪恋世俗权力,然而 那个时代赋予了马丁·路德力量, 最终取得了宗教改革的胜利。
加索朋对《教会编年史》进行了考证式的批评,但 由于没有进行系统的批驳,并未对其造成根本性的 损伤。 萨皮 改革派 《特伦特宗教会议史》
Hale Waihona Puke 由路德教派引起的这场论战,最终以新教胜利而结束。
从学术层面而言,它是具有人文主义的历史写作的胜 利; 从社会层面上说,它是代表着历史发展方向的资本主 义精神的胜利。


宗教论战的意义不仅如此,宗教论战中的史学,表现 出共同倾向,那就是既求真又致用。而这种倾向在古 典史学中就已经孕育了,而且在后来的近代史学中越 来越突出和强烈,成为史学发展的双翼。因而在某种 意义上可以说,德国宗教史学完全可以看作是从古典 史学向近代史学过渡形态中的一部分。

斯莱顿编写了《皇帝查理五世时代政治、宗教情况实录》
3、天主教派的历史编纂

在新教势力咄咄逼人的攻势之下,天主教会也同样 以历史编纂为武器进行回击。

特伦特宗教以枢机主教意大利人巴洛尼阿斯为主编, 编写出《教会编年史》,对《马格德堡世纪》提出 的观点逐一进行批驳。它的出版引起更大地域范围 的宗教改革和反改革的论争。
德国史学(近代1)
二组
背景

随着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 德国的人文主义史学思 想一度出现,但随着宗教改革运动的开展,各派冲突激烈, 人文主义史学被打断,宗教史研究成为史学主流。另一方 面,由于论战各派都试图将对方证伪,这恰好为历史学求 真提供了机会,而论战各方出于现实利益的考虑,也体现 了人文主义史学以现实中的人为中心的根本理念。
2、路德派的历史编纂

近代早期宗教史学的出炉,是从路德派学者开始的。 卡立温撰写了《编年史》,把从亚当到 1532 年间的历 史分为7个世纪周期。

梅兰希顿将之缩减为 3个周期,即从创世纪到亚伯拉罕 时代、从亚伯拉罕到基督降生、从基督降生到 1500 年, 每一个周期2000年。 佛拉西阿斯与6位同事一起编纂了13卷本《马格德堡世 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