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中黄_思维导图_中药学_药材来源详解

合集下载

人中黄之由来及炮制方法历代沿革

人中黄之由来及炮制方法历代沿革

人中黄之由来及炮制方法历代沿革王胜超;张振凌;刘艳;李柯柯;于文娜;韩宁宁【摘要】目的依据古籍中“人中黄”的记载,列述其炮制方法,追溯“人中黄”之由来及炮制方法,为恢复和改善人中黄炮制方法,新药开发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参考历代古籍医书和本草著作中有关“人中黄”的载述,列述其炮制内容及方法.结果“人中黄”是甘草末置于竹筒内,于粪坑中浸渍一段时间后的制成品.在古代本草中一般收载于“人部”药材中,据《中华本草》所述,可能形成于在唐宋时期,其相关炮制方法记载较早出现于元·朱震亨《丹溪心法》.元代之后的历代医家著作和医案中多记载有相关的应用或炮制方法,至清代人中黄的使用和炮制方法开始多样化,有所发展,但近现代相关人中黄的炮制方法研究已淡出临床.【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7(015)011【总页数】3页(P150-152)【关键词】人中黄;中药炮制;古籍文献;历史沿革【作者】王胜超;张振凌;刘艳;李柯柯;于文娜;韩宁宁【作者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炮制学科,郑州450008;河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炮制学科,郑州450008;河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炮制学科,郑州450008;河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炮制学科,郑州450008;河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炮制学科,郑州450008;河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炮制学科,郑州450008【正文语种】中文人中黄是甘草末置于竹筒内,于粪坑中浸渍一段时间后的制成品,其性寒凉,味甘、咸,归心、胃经,主要具有泻火解毒,清热凉血的作用[1]。

人中黄未被现代药典所收录,现收载于《中华本草》哺乳类·人中黄。

在历代中医古籍和现代文献中,人中黄的称呼不尽相同,有“甘草黄”“甘中黄”等,其中记载的功效主要以清解热毒为主,多用于治疗天行热、瘟毒、疫戾、痰火、痘疹等疾病。

当今医家因误解其来源为人的粪便,患者难以接受,而且可由其他药物代替使用,因此该药物在现代临床上使用者凤毛麟角。

金汁_思维导图_中药学_药材来源详解

金汁_思维导图_中药学_药材来源详解

金汁1《本经逢原》苦寒无毒,腊月取粪置坛中,埋土内越三年,取出,如水者是。

发明金汁得土气最久,大解热毒,故温热时行昏热势剧者,用以灌之,下咽其势立减。

初生小儿周时内毒邪不散,服一二合胜化毒丹,胎毒尽解,无痘疹患,此屡验者。

但胎禀虚寒,体瘦色白者不可误用,误用反夺天真,多致夭枉,不可不审。

园叟用以灌诸草木,即花叶茂盛且无过壅伤花之患。

2《本草从新》一名粪清.主治同人中黄.用棕皮棉纸.上铺黄土.淋粪滤汁.入新瓮.碗覆.埋土中一年.清若泉水.全无秽气.胜于人中黄.年久弥佳.3《本草求真》(人)入解胃腑热毒金汁(专入胃)。

系取粪入镡。

埋于土内。

三年取出。

莹清如水者是耳。

味苦气寒。

置于土中。

时久得其土气最浓。

故能入胃。

大解热毒。

凡湿热时行。

毒势冲迫。

势危莫制者。

用此灌之。

下咽稍减。

以其气味相投。

故能直入其巢而破其毒耳。

(的解)即初生小儿周时内毒气方张。

用此服一二分。

既能化毒。

且能免后痘疹。

此最灵验。

但禀体气寒。

体瘦色白者。

不可误用。

恐其反夺天真耳。

不可不审。

灌花用此最良。

4《本草分经》与人中黄同而更胜。

5《药性切用》性味苦寒,大解热毒;治温热时行,昏热势剧者,用以灌之。

即粪清埋土化水,年久佳。

6《药笼小品》入地愈久愈佳,莹白者入药。

清血分热毒。

大寒之品,无火者切忌。

7《雷公炮制药性解》味甘苦,性大寒无毒,入心经。

主天行狂热,阴虚燥热,解一切毒,疗一切疮,埋土年久者佳。

按∶《素问》曰∶浊阴出下窍,宜其足以制阳亢,而心则火之主也,故独入之。

造法于冬月取竹箩置缸上,棕皮铺满,加草纸数层,屎浇于上,汁淋在缸。

新瓮盛贮,磁钵盖之,盐泥封固,埋地年深,自如清泉,闻无秽气。

又法,腊月取淡竹刮去青皮,浸厕中取汁亦佳。

黄药子_思维导图_中药学_药材来源详解

黄药子_思维导图_中药学_药材来源详解
4《本草择要纲目》
【根】【气味】 苦平无毒. 【主治】 诸恶肿疮 喉痹蛇犬咬毒.研水服之.亦含பைடு நூலகம்涂. 凉血降火.消瘿解毒.
5《本草纲目》
「释名」木药子、大苦、赤药、红药子。 「气味」(根)苦、平、无毒。 「主治」
1、项瘿。用黄药子一斤,洗净,锉细,泡酒一 斗,每日早晚饮酒一杯。忌一切毒物,并须戒 怒。 2、咯血、吐血。用蒲黄、黄药子,等分为末, 放手掌上,频频舐食。又方:用黄药子、汉防已 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饭后服,小麦汤 调下。一天服二次。
2《得配本草》
苦,平。凉血降火,消瘿解毒。治产后时疫热 狂。配红花,治血晕。配防己,治吐衄。 (风热去,血自止。)浸酒饮。
3《本经逢原》
苦平,无毒。 发明 黄药子治诸恶肿疮 喉痹,及蛇犬蛟毒,研 水服之并用外涂。《千金》治瘿疾,以黄药子半 斤,无灰酒一升浸药,固济瓶口,糠火煨,候 香,瓶头有津即止。时饮一杯不令绝,三五日即 消。勿饮不尔令人项细也。又专治马牛心脾热 病。
3、天泡水疮。用黄药子研末涂搽。
6《滇南本草》
黄药子,味苦,性大寒。不可入药,医马之良药 也。
──务本卷三
黄药子
1《中药炮制》
『来源』本品为薯蓣科植物黄独的干燥块茎。 『常用名』黄独。 『产地』全国各地均产。 『采收季节』秋冬季采挖。 『炮制方法』除去杂质,洗净,浸润至透,切小 块或厚片,晒干或烘干。 『用量』3~10克。 『贮存』放箱内加盖、防潮、防虫蛀。

人中黄、金汁这两种中药现在已无人敢用,虽来自人体,但不该被遗忘

人中黄、金汁这两种中药现在已无人敢用,虽来自人体,但不该被遗忘

人中黄、金汁这两种中药现在已无人敢用,虽来自人体,但不该被遗忘在中医古籍和现代文献中,对金汁和人中黄记载的功效主要以化热毒为主,治疗的疾病不胜枚举,古代医家多有使用。

然而现代医家忌讳其来源为人的粪便,患者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此两味药在临床上几乎无人应用。

人中黄和金汁都是人的粪便炮制而成,只是原理方法不一样金汁怎么做?《雷公炮制药性解》云:“于冬月取竹箩置缸上,棕皮铺满,加草纸数层,屎浇于上,汁淋在缸。

新瓮盛贮,瓷钵盖之,盐泥封固,埋地年深,自如清泉,闻无秽气。

又法,腊月取淡竹刮去青皮,浸厕中取汁亦佳。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金汁的炮制方法为:将健康人的粪便置于容器内,上面覆盖棕皮,用碗覆盖,埋在地底下,经过数年的沉淀发酵后取出来,过滤出来的清澈液体就是金汁!福建省泉州市的承天寺地下挖出埋藏38年之久的40罐“金汁”那人中黄又是啥?首先纠正一下,人中黄不是人的粪便,是人粪便经过处理而来。

《本经逢原》中载:“造法,用大竹截段,两头留节,削去外皮,傍钻一孔,用甘草细末入满于中,以蕉扇柄削圆塞孔,冬至浸大粪池内,立春后取出,悬风处晾干,取用。

又法如前制竹,不入甘草,但用蕉扇柄或杉木塞孔,浸粪池中,以取其汁与金汁无异,仅供一时取用,不能久藏。

”由此可见,人中黄并不是由人的粪便直接炮制而成,而是将甘草末放置于竹筒内,密封后在冬天浸在粪便中,到第二年春天才取出,洗干净后于通风处阴干,之后从竹筒中取出的甘草末才是人中黄。

人中黄实物都是解毒必备良药古代医家均认为金汁和人中黄性寒,功效大致相同,都可以泻热、解热毒,但是金汁的药效胜于人中黄。

比如,陶弘景云:“之毒药箭伤,人立毙。

急饮粪清一碗,即解。

在《疡医大全》中还记载了治疗河豚毒“多服金汁即解”。

《验方新编》云:“凡中一切药毒及一切饮食毒,急用久制人中黄温水调服。

如无人中黄,既灌饮粪清,立解。

”现代医家也多有善用人中黄者,如戴海安等记载了王杰老中医在临证中就善用清热解毒的人中黄来治疗口疮,疗效甚佳。

聊聊人中黄、人中白、寡妇床头的灰

聊聊人中黄、人中白、寡妇床头的灰

聊聊人中黄、人中白、寡妇床头的灰聊聊人中黄、人中白、寡妇床头的灰今天是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台风也来了,外面下着小雨。

心也终于安定了下来,写点这几天的心得。

有朋友说我这几天过上了退休的日子。

的确,这七天对我来说实在是太规律了,太惬意了,太充实了。

早上六点半起床,去秦淮河边打拳、站桩,背书,神清气爽。

吃过早饭运动爬山,或整理杂物,做做药丸。

下午看书,或逛逛书店,或和朋友小聚。

晚上上网,窝在沙发里看两三个小时的书,十一点左右睡觉。

朋友说我是书虫,的确,多年的教育经历让我很爱看书,但就是因为爱看书,所以我的健身课上才能上的有声有色,同时我的中医积累也不断深入。

看书对我来说不只是爱好,更是工作需要。

今天怎么想起来要聊人中黄、人中白这些很“奇葩”中药的呢?2号早上我刚站桩完,站在河边看风景,这时走过一对母子,他们正好在谈是中医是否可信。

老太太相信,但她儿子很是不屑,并顺口又提到了人中黄。

人中黄这味中药挺无辜的,那些反中医的,总喜欢把它挂在嘴边,以证明中医的荒谬。

前年黑夜在西祠写中医文章的时候,也有人回帖提到了人中黄。

在天涯论坛的反中医贴中,人中黄也常常被拉出来示众。

人中黄到底是个什么?人中黄,原名叫甘中黄,即是一种特殊的甘草,而绝非大便!估计很多反中医的人连人中黄是什么都不知道,都以为是人的粪便。

人中黄的制作过程是这样的。

在竹筒里放入甘草末,封好口,于冬天放入粪坑,第二年春天拿出来阴干,然后取出甘草晒干即可。

名老中医干祖望先生非常喜欢用人中黄。

我读过他的医论,他说建国以前他常用人中黄,效果相当好。

但后来建国后的四五年因为卫生问题,人中黄不生产了,干老甚至有一种元帅帐下缺了一位善战的大将的惆怅感。

当然后来不久人中黄又恢复生产了。

人中黄的作用是清热解毒,治疗瘟疫热毒效果很强,这是总所周知的,不用怀疑。

与丹皮、地骨皮合用,对原因不明的长期肤热骨蒸有独特的疗效。

当然,现在人中黄是买不到了,毕竟有很多可以替代的中西药可以用,特别是强大的西药可供选择,但在某些病里依然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发、人乳、人指甲、人中黄、胎盘……来自人体的神秘中药

人发、人乳、人指甲、人中黄、胎盘……来自人体的神秘中药

人发、人乳、人指甲、人中黄、胎盘……来自人体的神秘中药取自人体的某些组织或排泄物可以被制成药物用来治疗疾病,这种方法在我国沿用已久。

明代医圣李时珍的名著《本草纲目》中,就记载有人发、人乳、人指甲、胎盘、人中黄、人尿等人体药材。

这些人体药材有的可以直接入药,有的还需要加工炮制。

随着医药技术的发展,其品种日益增多,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现将较常用的几种来自人体的药物作一介绍。

人发:又名血余,炮制成药又称血余炭。

其药性苦涩微温,味苦。

人发中含有大量角蛋白,以及钙、钾、铁等微量元素。

有止血消瘀,利尿生肌之功效。

主治:1.衄血、血淋、便血、咯血、崩漏等多种出血;2.外用:熬膏止血生肌,治创伤出血或溃疡不敛,吹鼻内可止衄血;3.瘀血挟热:小便不通,口渴;小腹胀痛或有血尿。

唾液:具有消化、排泄、湿润口腔及软化食物等多种功能。

此外,唾液中还含有溶菌酶,具有消炎杀菌的作用。

现在以唾液为原料制成的“唾液素”,有加强软骨组织增殖,活化网状内皮系统,促进新毛细血管形成等作用;“复方唾液素”还具有抗老防衰之功效。

人指甲:又称筋退。

味甘咸,性平。

将它洗净阴干,碾成细末,即可使用。

具有清热解毒、消炎、镇痛、化腐生肌、明目之功效;用黄酒送服能治疗手掌颤动的鸡爪风;放入香烟点燃吸入,呃逆立止。

将它与冰片一起研成粉末。

然后吹入耳中,有排脓、收敛、消炎的作用,对治疗慢性中耳炎有效。

人乳:性平,味甘咸。

人乳热服能补益五脏、益智填精、润躁生津、滋补血虚。

凡大便秘结、舌根强硬、目赤眼昏等用之皆有效;用新鲜人乳滴眼,可治目赤、目痛多泪等眼疾;用人乳制成眼药,临床上用于治疗电光性眼炎,疗效极佳。

人乳,中药,又称奶汁,性平,味甘咸。

童便:10岁以下的童尿叫童便,其味咸,性寒,能滋阴降火、凉血散瘀,并有治疗阴虚火升引起的咳嗽、吐血、鼻出血及产后血晕之功效。

童便既可口服也可外用,外用治疗跌打损伤、目赤肿痛,疗效极好,内服治疗咳嗽、吐血、鼻衄等。

此外,从尿中提取的尿激酶,具有溶解心、肺、眼底及颅内血栓的作用,对治疗静脉血栓性疾病有显著疗效。

人胞_思维导图_中药学_药材来源详解

人胞_思维导图_中药学_药材来源详解

人胞1《本经逢原》即紫河车甘咸温无毒。

取浓小色鲜者,挑去血络漂净血水,入椒一握,沸汤去腥水,以蜂蜜和,长流水于旧锡器内,隔水文火煮烂如糜,绵绞去滓,代蜜糊丸药良。

发明紫河车禀受精血结孕之余液,得母之气血居多,故能峻补营血。

用以治骨蒸羸瘦,喘嗽虚劳之疾,是补之以味也。

自丹溪极言其功,而吴球创大造丸虽世所推重,然方中生地、黄、天冬、麦冬、龟版一派滋腻伤胃之品,虽有人参一味反助群阴之势,服之每致伤中、呕泄,未见其可。

惟《永类钤方》河车丸方用人胞一具、山药二两、人参一两、茯苓五钱,酒糊为丸。

近世改用鲜者,隔水煮,捣作丸,尤为得力,即虚人服之未尝伤犯胃气。

2《本草乘雅半偈》(拾遗)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诂因缘恐断肠,已有着脚处了。

【气味】甘咸温,无毒。

【主治】主血气羸瘦,妇人劳损,面皮黑,腹中诸病,渐瘦者。

治净,以五味和之,如法,与食之,勿令妇知。

【核】曰∶古方不分男女,近世男用男胞,女用女胞,物各从其类也。

又云∶男病用女,女病用男。

欲其以阳与阴,以阴与阳则解也。

首胎者,正中甲拆,解孚之胞,胞蒂居中。

次胎者,侧生旁拆,便偏倚不正。

欲试男女,投水频搅,顷之水定,男覆女仰,仰以象地,覆以象天,亦阳抱阴者覆,阴抱阳者仰,诚阴阳自然之形体也。

修事,须择首胎者佳,次则健壮妇人者亦可。

先以米泔水摆净,贮竹器内,注长流水中,漂去恶血,以近世耽淫,胎尝有毒,恶血净,毒乃去也。

再以乳香酒洗过,篾笼盛之,烘干研末,蒸捣尤良,第蒸时勿令气走。

先人云∶精气之括囊,身形之刍狗,同体之别,别录之首。

【】曰∶人胞,一名混天母。

留爱为种,纳想成胎,便裹胞衣,范围神室,所谓天地之先,阴阳之祖,乾坤之橐,铅汞之括囊,胚胎将兆,我则乘而载之,胞系系脐,中有枚子,名曰河车。

主吸呼胎息,辘轳任督,所谓龙虎两弦,嘘吹盈望,位育婴儿之一气也。

合而言之,实先天之郛廓,主培后天之形脏,非草木金石之比。

盖本其所自出,以从其类也。

脏器所陈诸证,皆属形脏化薄;吴球用治癫痫,为表气逆脏。

解毒汤30方_思维导图_方剂学_中药同名方来源

解毒汤30方_思维导图_方剂学_中药同名方来源

解毒汤30方1《痘疹心法》卷二十三。

组成:当归身、川芎、生地黄、白芍药、甘草(生)、人参、连翘、黄连、陈皮、木通各等分。

炮制:上锉细。

功能主治:胎毒。

痘疮血气弱,干焦黑陷。

用法:加淡竹叶10片,水1盏,煎半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2《医学集成》卷三。

组成:荆芥、防风、黄芩、黄连、连翘、大力子、犀角、薄荷、大青、人中黄、灯心、芦根。

功能主治:麻疹已出后没。

3《证治宝鉴》卷十。

组成:荆芥、防风、牛蒡、羌活、连翘、甘草。

功能主治:痄腮肿毒。

用法:水煎服;外用赤小豆研细,醋调敷肿。

4《回春》卷四。

组成:黄连2钱半,黄芩2钱半,黄柏2钱半,栀子2钱半,连翘2钱半,槐花2钱半,细辛4分,甘草4分。

炮制:上锉1剂。

功能主治:脏毒下血。

用法:水煎,空心服。

5《经验百方良方续录》。

组成:大当归8钱2分,金银花5钱,生绵耆5钱,生甘草1钱6分。

功能主治:阳痈,乳痈。

用法:上用酒3碗煎服。

服后宜避风出汗。

轻者半剂,重者1-2剂,外贴玉红膏。

未成者消,已成者溃。

6《张皆春眼科证治》。

组成:银花18g,蒲公英12g,酒黄芩9g,天花粉6g,薄荷3g,赤芍9g。

功能主治:天行赤眼(流行性结膜炎)。

7《圣济总录》卷二十一。

组成:柴胡(去苗)半两,黄芩(去黑心)1分,荆芥穗1分。

炮制: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伤寒,初觉烦热,头疼脚痛。

用法:每服5钱匕,水1盏半,生姜1枣大(拍碎),煎至8分,去滓,入生地黄汁1合,白蜜半匙,更煎3-5沸,热服。

8《包氏喉证家宝》。

组成:元参、木通、淡竹叶、生地、生山栀各等分,灯草心20根。

功能主治:咽喉三十六证。

用法:水煎,将好时加入生大黄4钱,朴消2钱(水泡去滓),滚2-3沸,温服;或将朴消冲服更妙。

9《血证论》卷八。

组成:大黄1钱,黄连3钱,黄芩3钱,黄柏2钱,栀子(炒)3钱,赤芍2钱,枳壳1钱,连翘1钱,防风3钱,甘草1钱。

功能主治:脏毒。

10《痘疹传心录》卷十五。

组成:当归尾、生地黄、紫草、紫花地丁、番白草、牛蒡子、蝉蜕。

中药材思维导图-简单高清脑图_知犀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简单高清脑图_知犀

中药材思维导图-简单高清脑图_知犀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简单高清脑图_知犀

中药材基本信息中药材指在汉族传统医术指导下应用的原生药材,用于治疗疾病主要原料各种植物的根茎、花和果实主要食用功效调理人体,强健身体适宜人群身体虚弱,有急慢性病的人储藏方法干燥通风处药材认识由于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和社会发展水平不同等多种原因,各地区的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和应用范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形成了具有不同内涵、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三个部分,即中药材、民间药和民族药药材认识,旨在收集全国中药材品种各药均按名称、来源、形态、环境、栽培、采制、化学、药理、性味功能、主治用法、附方制剂等编写,并附以彩色图内容丰富,资料较准确可靠,可在一定程度上结合现代医学科学知识进行研究,可供科研和临床的参考术语全解皮刺皮类药材表面的一种硬而少的突出物,称皮刺如海桐皮空泡药材加工时用火烘烤过快而形成的中心空隙油头药材根头部偶有黑色发粘的油状物称油头如川木香亮星指药材横切后在阳光下透视,见到的粘液质小点,因能发亮称亮星如土茯苓菊花心指药材横切面上维管束与较窄的射线排列形成细密放射状纹理,状似开放的菊花如黄芪、甘草枣皮指药材果皮皱缩成枣皮状如山萸肉珍珠盘指药材根头部膨大,具有多数隆起的茎基及芽痕,因状似珍珠散于盘中而称珍珠盘如银柴胡亮银星指皮类药材由于表面有结晶析出,置光下显亮银光如牡丹根皮、厚朴花白点指药材断面中心数个散生的放射状木质部黄白相间,与周围形成色彩对比如胡黄连通天眼指羚羊角的神经孔通过角塞顶端的角壳中心,向上呈一扁三角形的小孔直达角尖开口子指青贝药材外层两枚鳞片大小相近,顶端不抱合月石坠指硼砂加工时结在绳子上的干燥结晶,似石坠下蜘株网纹指在药材横切面上,木质部大型导管呈针孔状多层整齐排列,与类白色的射线相间而呈蜘蛛网状纹理如木通等胶口镜面指僵蚕药材的断面平坦,外层白色粉性似胶,中间棕黑色发亮似镜金井玉栏指根类药材的断面外围白,内心黄,中间有一棕色的形成层环如桔梗等中药成分有效成分即具有生物活性,发挥主要药效的物质如生物碱、甙类、挥发油辅助成分本身没有特殊疗效,但能增强或缓和有效成分药效作用的物质如洋地黄中的皂甙可帮助洋地黄甙溶解或促进其吸收无效成分指本身无效甚至有害的物质,往往会影响浸出效果、制剂稳定性、药效等组织物质构成细胞的不溶物,如纤维质、栓皮等大多数中药制剂是复方,中药复方的临床疗效通常体现在复方配伍的综合作用上,其处方的组成几味至几十味药不等,成分复杂。

黄耆_思维导图_中药学_药材来源详解

黄耆_思维导图_中药学_药材来源详解
2.用于表虚不固的自汗症。
黄耆功能固护卫阳、实表止汗。用于表虚自汗, 常与麻黄根、浮小麦、牡蛎等配伍;如表虚易感 风寒者,可与防风、白朮同用。
3.用于气血不足、疮疡内陷、脓成不溃或久溃不 敛者。
黄耆能温养脾胃而生肌,补益元气而托疮,故一 般称为疮痈要药,临床上多用于气血不足、疮痈 内陷、脓成不溃、或溃破后久不收口等症。如用 于疮疡内陷、或久溃不敛,可与党参、肉桂、当 归等配伍;用于脓成不溃,可与当归、银花、白 芷、穿山甲、皂角刺等同用。
3《神农本草经》
味甘微温。
主痈疽久败创,排脓止痛,大风,痢疾,五痔, 鼠瘘,补虚,小儿百病。一名戴糁。生山谷。
《名医》曰:一名戴椹,一名独椹,一名芰草, 一名蜀脂,一名百本,生蜀郡白水汉中,二月十 月采,阴干。
黄耆
1《中药学》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豆科植物内蒙黄耆、 膜荚黄耆或其它同属相近种植物的根。
(谟)按∶参耆甘温,俱能补益。证属虚损,堪 并建功。但人参惟补元气调中,黄耆兼补卫气实 表。所补既略差异,共剂岂可等分!务尊专能, 用为君主。君药宜重,臣辅减轻。君胜乎臣,天 下方治。臣强于主,国祚渐危。此理势自然,药 剂仿之,亦不可不注意也。如患内伤,脾胃衰 弱,饮食怕进,怠惰嗜眠,发热恶寒,呕吐泄 泻,及夫胀满痞塞,力乏形羸,脉息虚微,精神 短少等证,治之悉宜补中益气,当以人参加重为 君,黄耆减轻为臣。若系表虚,腠理不固,自汗 盗汗,渐致亡阳,并诸溃疡,多耗脓血,婴儿痘 疹,未灌全浆,一切阴毒不起之疾,治之又宜实 卫护荣,须让黄耆倍用为主,人参少入为辅焉。 是故治病在药,用药由人。切勿索骥按图,务须 活泼泼地。先正尝曰∶医无定体,应变而施。药 不执方,合宜而用。又云∶补气药多,补血药亦 从而补气;补血药多,补气药亦从而补血。佐之 以热则热,佐之以寒则寒。如补中益气汤,虽加 当归,当归血药也,因势寡,则被参耆所据,故 专益气佥名;又当归补血汤,纵倍黄耆,黄耆气 药也,为性缓,亦随当归所引,惟以补血标首。 佐肉桂附子少热,八味丸云然;加黄 知母微寒, 补阴丸是尔。举隅而反,触类而推。则方药之应 乎病机,病机之合乎方药。总在君臣佐使之弗 失,才致轻重缓急之适中。时医不以本草加工, 欲望制方。如是之通变合宜者,正犹学射而不操 夫弓矢,其不能也矣。

人中黄之由来及炮制方法历代沿革

人中黄之由来及炮制方法历代沿革
s umma r i z e d,t he o ig r i n s o f ma n u r e — p r e p a r e d l i c o r i c e a n d t h e p r o c e s s i n g me t h o d s we r e t r a c e d ,a n d t h e p r o c e s s i ng me t h o d s we r e i m— p r o v e d, a n d t o pr o v i d e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t h e r e s e a r c h a n d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n e w d r u g s .Me t ho ds Re f e r r i ng t o t h e pr e v i o u s me d i c a l r e c o r d s
W ANG S h e n g c h a o , ZHANG Zh e n l i n g , LI U Ya n , LI Ke ke , YU We n n a , HAN Ni ng n i n g
( C o l l e g e o f P h a r ma c y , He n a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T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 Z h e n g z h o u 4 5 0 0 0 8 , C h i n a )
摘 要 : 目的 依 据 古籍 中 “ 人 中黄 ” 的记 载 ,列述 其炮 制 方 法 ,追 溯 “ 人 中黄 ”之 由 来及 炮 制方 法 ,为 恢 复和 改 善人 中

中药学_人中白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中药学_人中白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人中白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祛瘀止血。用于咽喉肿痛,牙 疳口疮,咯血、衄血等症。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人中白
用法用量: 一钱至三钱,煎服。外用适量。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人中白
相关疾病症状:
鼻衄、恶疮、肺痿、肺痈、喉痹、化瘀、 火伤、降火、解热、解热毒、口疮、口舌 生疮、清热降火、清心、祛瘀、祛瘀止血、 热毒、生肌长肉、烫火伤、下疳、消瘀、 消瘀血、牙疳、瘀血。
人中白 中医药用价值
详解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人中白>>>
名称:人中白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人中白
引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人中白
药材基源: 本品为凝结在尿桶或尿缸中的灰白色无晶 形之薄片或块片,洗净干燥而成。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人中白
性味: 咸,寒。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价值详解:人中白
备注:
(1)对于咽喉肿痛,或牙疳口疮等症, 可配合黄连、黄柏、儿茶、青黛、冰片、 硼砂等要,研末外敷。对血热所引起的咯 血、衄血等症,可配合侧柏叶、大蓟、小 蓟、藕节炭等凉血止血药同用。
谢谢!

人气_思维导图_中药学_药材来源详解

人气_思维导图_中药学_药材来源详解

人气1《本草从新》
主治下元虚冷.日令童男女以时隔衣进气脐中.
甚良.凡人身体、骨节痹痛.令人更互呵熨.久
久经络通透.又鼻衄金疮.嘘之能令血断.(时
珍曰∶医家所谓元气相火、仙家所谓元阳真火、
一也、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
故老人虚人、与二七以前少阴同寝、借其熏蒸、
最为有益、杜甫诗云∶暖老须燕玉、正此意也、
但不可行淫、以丧宝促生尔、近时术家、令童女
以气进入鼻窍脐中精门、以通三田、谓之接补、
此亦小法、不得其道者反以致疾、按续汉书云∶
太医史循、宿禁中、寒疝病发、求火不得、众人
以口、更嘘其背、至旦遂愈、异苑云∶孙家奚
奴、治虎伤蛇噬垂死者、以气禁之、皆安.)2《本草分经》
治下元虚冷,日令童男女以时隔衣进气脐中,甚
良。

或身体骨节痹痛,令人更互呵熨,久久经络
通透。

3《药性切用》元神所属,力能温暖下元,渐除虚冷。

日令童
男、童女呼气接之。

中药人中黄是什么

中药人中黄是什么

中药人中黄是什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中药,主要是因为中药能够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让我们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但是我们在服用每一种中药之前,要对该种中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样我们才不会因为一些错误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中药人中黄的作用和价值都比较大,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药人中黄吧。

人中黄,中药名。

为甘草末置竹筒内,于人粪坑中浸渍一定时间后的制成品。

遍及全国。

具有清热凉血,泻火解毒之功效。

常用于天行热病,温病发斑,大热烦渴,痘疮血热,丹毒,疮疡。

一、药材性状本品完整者呈圆柱形,外表及断面均呈暗黄色,较粗糙,可见甘草纤维纵横交错聚集,质紧密略坚硬,表面易剥落。

有特殊气味。

二、饮片性状呈不规则的小块状,完整者呈圆柱形的段。

外表面暗黄色,显粗糙而紧密,有的有灰黄色竹衣膜残留,易剥落。

断面可见到甘草纤维,纵横交织,相互凝聚。

质紧密略坚硬。

具特殊气味。

在中药材分类中,“人中黄”如同“胆南星”一样,是一种加工制品。

其制造的方法是:将甘草粉碎为末,装入直径约4~6厘米的竹筒内,竹筒口用布片塞紧并用松香封口(注意一定要将竹筒外皮和竹青刮去,以利渗透)。

将竹筒浸入清水粪坑中2~3个月(一般是于冬季浸入,翌年春季取出),用清水漂洗20天左右,每日换水1次,至无臭味为度。

待阴干后将竹筒劈开,取出圆柱形的粉甘草,晒干即得。

“人中黄”一般呈圆柱形,暗黄色泽,虽甘草粉末凝集,但纤维纵横交织依然可见,外表附有残存的竹膜,气味特殊,略坚硬但易剥落。

人中黄为甘草末置竹筒内,于人粪坑中浸渍一定时间后的制成品,人中黄别名甘草黄、甘中黄,人中黄有清热凉血、泻火解毒的功效,人中黄有治疗天行热病、温病发斑、大热烦渴、丹毒的作用,人中黄用药禁忌是非实热性热病者禁用人中黄。

人中黄用于热病,高热烦渴,发斑吐衄。

人中黄清热凉血,治疗温热病高热烦渴,可单以该品兑白糖开水冲服,或与石膏、黄连等药同煎服,以增强清热泻火之功;治热毒发斑,烦躁便秘,可与犀角、生地、丹皮等清热凉血药相伍;若治血热妄行之吐血心烦者,可配伍茜草根等止血药,以加强止血作用。

人屎_思维导图_中药学_药材来源详解

人屎_思维导图_中药学_药材来源详解

人屎1《名医别录》寒.主治时行大热狂走,解诸毒,宜用绝干者,捣末,沸汤沃服之.2《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寒。

主疗时行大热狂走,解诸毒。

日华子云∶截苦竹去青皮,浸渗取汁。

治天行热狂疾,中毒并恶疮,蕈毒。

3《新修本草》寒。

主疗时行大热狂走,解诸毒,宜用绝干者,捣末,沸汤沃服之。

人溺,疗寒热,头痛,温气,童男者尤良,溺白,疗鼻衄,汤火灼疮。

东向圊厕溺坑中青渥,疗喉痹,消痈肿交广俚人用焦铜为箭镞,射人才伤皮便死,惟饮粪汁即差。

而射猪狗不死,以其食粪故也。

时行大热,饮粪汁亦愈。

今近城寺,别塞空罂口,内粪仓中,积年得汁甚黑而苦,名为黄龙汤,疗温病垂死饮皆瘥。

若人初得头痛,直饮溺数升,亦多愈,合葱豉作汤弥佳。

溺及青渥为疗并如所说。

又妇人月水亦解毒箭并女劳复,浣汁亦善。

扶南国旧有奇术,能禁令刀斫人不入,惟以月水涂刀便死,此是污秽坏神气也;又人合药,所以忌触之。

皮既一种物,故从屎溺之例,又人精和鹰屎,亦灭瘢。

〔谨案〕人屎,主诸毒、猝恶热黄闷欲死者。

新者最效,须以水和服之。

其干者,烧之烟绝,水渍饮汁,名破棺汤。

主伤寒热毒、炙热,水渍饮弥善。

破疔肿,开以新者封之一日,根烂。

尿,主猝血攻心,被打内有瘀血,煎服之,一亦主久嗽上气失声。

尿白,烧研末,主紧唇疮。

尿坑中竹木,主小儿齿不生,正旦刮涂之即生。

4《本草经集注》寒。

主治时行大热狂走,解诸毒,宜用绝干者,捣末,沸汤沃服之。

人溺,治寒热,头痛,温气,童男者尤良。

溺白,治鼻衄,汤火灼疮。

东向圊厕溺坑中青泥,治喉痹,消痈肿,若已有脓即溃。

交广俚人用焦铜为箭镞,射人才伤皮便死,惟饮粪汁即瘥。

而射猪狗不死,以其食粪故也?时行大热,饮粪汁亦愈。

今近城寺,别塞空罂口,纳粪仓中,积年得汁甚黑而苦,名为黄龙汤,治温病垂死饮皆瘥。

若人初得头痛,直饮溺数升,亦多愈,合葱豉作汤弥佳。

溺及青泥为治并如所说。

又妇人月水亦解毒箭并女劳复,浣汁亦善。

扶南国旧有奇术,能禁令刀斫人不入,惟以月水涂刀便死,此是污秽坏神气也;又人合药,所以忌触之。

人中黄的功效与作用

人中黄的功效与作用

人中黄的功效与作用人中黄的功效:人中黄为甘草末置竹筒内,于人粪坑中浸渍一定时间后的制成品,人中黄别名甘草黄、甘中黄,人中黄有清热凉血、泻火解毒的功效,人中黄有治疗天行热病、温病发斑、大热烦渴、丹毒的作用,人中黄用药禁忌是非实热性热病者禁用人中黄。

人中黄药名:人中黄别名:甘草黄、甘中黄功效分类清热药;凉血药;解毒药。

性味:味甘;咸;性寒。

归经:归心;胃经。

功效:清热凉血;泻火解毒主治:治天行热病;温病发斑;大热烦渴;痘疮血热;丹毒;疮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布包)6-10克;或入丸、散。

药材其源:人中黄为甘草末置竹筒内,于人粪坑中浸渍一定时间后的制成品。

人中黄的作用:1、人中黄解天行狂热,温毒发斑。

《本经逢原》2、人中黄治丹毒:人中黄6g,金银花4.5g,丹皮4.5g,生山栀6g。

水煎,一日三次分服。

(《现代实用中药》)3、人中黄泻热,清痰火,消食积,大解五脏实热。

治天行热狂,痘疮血热,黑陷不起。

《本草备要》4、人中黄主天行热疾,及解中诸毒,恶菌毒,恶疮。

《医宗金鉴》5、人中黄治瘟疫热盛:人中黄。

黄连。

石膏煎服。

(《四川中药志》)6、人中黄治天行热疾。

《日华子本草》7、人中黄治呕血吐痰,心烦骨蒸者:人中黄为末,每服三钱,茜根汁、竹沥、姜汁和匀服之。

(《丹溪心法》)8、人中黄辟瘟:人中黄不拘多少,饭为丸,绿豆大,下十五丸。

(《松峰说疫》人中黄丸)9、人中黄治大热发渴:人中黄兑白糖开水服。

(《四川中药志》)10、人中黄治疫毒。

《本草蒙筌》11、人中黄用于热病,高热烦渴,发斑吐衄。

人中黄清热凉血,治疗温热病高热烦渴,可单以该品兑白糖开水冲服,或与石膏、黄连等药同煎服,以增强清热泻火之功;治热毒发斑,烦躁便秘,可与犀角、生地、丹皮等清热凉血药相伍;若治血热妄行之吐血心烦者,可配伍茜草根等止血药,以加强止血作用。

12、人中黄有清热解毒作用,常与银花山栀等清热泻火解毒药同用,以治疗疮疡、丹毒等外科疾患。

13、人中黄解胃家热毒。

人中黄丸的功效与作用

人中黄丸的功效与作用

人中黄丸的功效与作用
人中黄丸是一种中药方剂,能起到增强身体免疫力,调理机能的作用,那么你知道人中黄丸要用到哪些药材原料吗?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
大黄黄连黄芩人参桔梗苍术防风滑石香附人中黄各等分
【制法】
上药研为细末,神曲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四时疫疠。

【用法用量】
每服70丸。

如气虚者,用四君子汤送下;血虚者,用四物汤送下;若痰多,用二陈汤送下;热者,加童便送下。

如无人中黄,用粪缸岸代之,或朱砂、雄黄为衣亦好。

【摘录】
《医学人门》卷四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也已经了解了人中黄丸的组成药材等,也证明了这款方剂的纯天然无公害。

大家可以放心服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本草害利》
〔害〕苦寒之极,不利于脾胃虚寒,伤寒温疫, 非阳明实热者,不宜用。痘疮非火热郁滞,因而 紫黑干陷倒靥者,不宜用。 〔利〕苦寒入心(一作胃),清痰火,消食积, 大解五脏实热,治阳毒发狂,清痘疮血热,解百 毒,敷疔肿。金汁主治同人中黄而功胜,泻实 热。 〔修治〕用竹筒刮去青皮,纳甘草末于中,紧塞 其孔,冬月浸粪缸中,至春取出,洗悬风处,阴 干取末。制金汁法∶棕皮绵纸,上铺黄土淋粪, 滤汁入新瓮,碗覆埋土中一年,清若泉水,全无 秽气,胜于人中黄,年久弥佳。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包煎。
【方剂举例】人中黄丸《张氏医通》:人中黄、 苍朮、桔梗、滑石、大黄、人参、黄芩、黄连、 防风、香附。治温疫诸热毒。
2《本经逢原》
甘咸寒无毒。造法,用大竹截段,两头留节,削 去外皮,傍钻一孔,用甘草细末入满于中,以蕉 扇柄削圆塞孔,冬至浸大粪池内,立春后取出, 悬风处晾干,取用。又法如前制竹,不入甘草, 但用蕉扇柄或杉木塞孔,浸粪池中,以取其汁与 金汁无异,仅供一时取用,不能久藏。粪清亦解 瘟热诸毒。又误食毒菌、枫树上菌、及过食银 杏,胀闭欲死者,悉能解之。并解砒石、野葛、 野芋等毒。即家芋三年不收,花开如莲者亦能杀 人,急取灌吐,方可得生。
【性味与归经】甘、咸,寒。入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
【临床应用】用于热病发斑,血热毒盛,斑疹紫 暗,或高热发狂,以及咽喉肿痛、丹毒等症。
本品以甘草为主,经加工制成,具有清火解毒的 功效,对于上述各种实火热毒的病症,可配合清 热解毒药物如石膏、黄连、连翘、玄参等同用。
【处方用名】人中黄、甘中黄(漂清,晒干用)
6《本草分经》
甘寒入胃,大解五脏实热,清痰火消食积,热 甘寒入胃。清痰火,消食积,大解五脏实热。治 天行热狂,痘疮血热,黑陷不起。纳甘草末于竹 筒中,紧塞其孔,冬月浸粪缸中。至春取出洗, 悬风处阴干,取甘草用(亦有用皂荚末者,竹须 削去青皮)。一云即粪缸多年黄 , 存性用。
11《药性切用》
甘咸性寒,入胃而缓中泻热;解毒辟温,治天行 狂热,温毒发狂。甘草入竹筒,浸而成。
12《药笼小品》
甘草为末,入竹筒中,沥青封固,腊月浸于厕 中,交春取出漂清,破竹悬风处阴干。
解血分毒。
人中黄
1《中药学》
【药用】本品为甘草的加工品。取两端有节的嫩 竹筒,在其一端钻孔,将甘草粉从孔内装入,压 紧,以融化的松香将孔封固。冬月浸粪坑中四十 余天,取出,用水漂清,悬临风处,阴干,破竹 筒取甘草,晒干备用。
4《本草便读》
甘寒入胃.解火毒之阳狂.中白行瘀.味咸凉而 降热.(人中黄以竹筒入甘草末于内.仍以竹木 塞两头.冬月浸粪缸中.至立春取出.悬风处阴 干.破竹取草.晒干用.甘寒清热解毒.治天行 热狂中毒恶疮等疾.无论一切内外诸证.及误食 诸物.凡有热毒者.皆可用之.
○人中白.即尿缸中澄结在下之白垢也.味咸性 寒.消瘀降火.仍从故道而泄.功同童便.凡喉 齿口舌诸方.皆以此 研.吹入有效.亦取其降火 消瘀之力耳.)
发明 人中黄取粪土之精,以解天行狂热温毒发斑 最捷。然汁则性速而能下泄,甘草制者则性缓而 能解毒。兼治河豚菌毒,一切恶疮灾病,用人中 黄、酒、大黄末等分,无灰酒服,须臾泻利,毒 即随出。虽大渴不可饮水,饮水则毒邪不散而难 救也。急切不可得,以粪坑代之。
3《本草从新》
泻热.
甘寒入胃.清痰火.消食积.大解五脏实热.治 阳毒热狂.痘疮血热.黑陷不起.伤寒非阳明实 热.痘疮非紫黑干枯.均禁.用竹筒刮去青皮. 纳甘草末于中.(亦有用皂荚末者.)紧塞其 孔.冬月浸粪缸中.至春取出.洗悬风处.阴干 取末.
10《本草纲目》
「释名」在竹筒中塞入甘草末,两端用竹、木封 固,冬季投入人粪缸中,立春时取出,悬当风处 阴干,破竹取甘草末,晒干。
「主治」 1、热病发狂。用人中内放罐中,泥封固,煅半 日,去火毒后研为末,水送服三钱,病未退,可 再服。 2、呕血吐痰,心烦骨蒸。用人中黄为末。每取 三钱,加茜根汁、竹沥、姜汁和匀服下。
5《本草撮要》
味甘寒.入手足阳明经.功专清痰火.消食积. 大解五脏实热.治阳毒热狂.痘疮血热黑陷不 起.伤寒非阳明实热.痘疮非紫黑干枯.均禁. 金汁主治同人中黄.一名粪清.
9《本草求真》
(人)泻肠胃实热 人中黄(专入肠胃)。是用甘草末入于竹筒。塞 孔。冬月置于粪缸之内。经春取出。悬挂风处。 阴干取用。味甘性寒。书载功专入胃。以其味甘 故也。(甘入中。)其解五脏实热。以其气寒故 也。(寒胜热。)又治温疫诸毒斑狂。及发疮痘 黑陷不起。以其臭与不正相类。故能以毒攻毒 也。然遇急难得。可取坑垢以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