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相互需求、出口贫困化增长
中国出口贫困化增长分析
![中国出口贫困化增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422294b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7e.png)
中国出口贫困化增长分析一,出口贫困化增长概述贫困化增长是指“扩大一国贸易意愿的增长可以导致该国贸易条件如此严重的恶化,以致使该国的境况变得更差”。
可以看出,从一定程度来说,贸易条件的变化是衡量一国是否存在贫困化增长的“显示器”。
“贫困化增长”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在实施出口导向型战略时有可能陷入福利恶化型增长。
按照李嘉图比较优势原理。
各国应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一般在其充裕资源密集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各国倾向于出口国内充裕资源密集型的商品。
贫困化增长发生的前提有三:一是该国的商品出口在世界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二是该国生产能力的增长主要集中在出口部门;三是国际市场对这种商品的需求弹性较低。
显然,对于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开放经济来说,这三个条件是基本符合的,因而更加需要警惕出现经济的贫困化增长。
二.我国的出口贫困化增长长期以来我国也一直实行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倚重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主要出口以纺织、服装等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并日益发展为这类产品的供给大国,主导着世界上此类产品的生产.我国出口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供给的大量增加,而这类行业中目前低价竞争严重,加之我国对外贸易的高依存度,我国很可能进入“贫困化增长”的陷阱。
纺织服装产品是我国最为重要的出口产品种类,近年来一直是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
但是在贸易量不断增加的同时,统计数据却显示纺织品服装行业的贸易条件正呈现出不断恶化的趋势,作为一个具有出口偏向性,其出口量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份额的行业,纺织品服装行业极有可能出现了“贫困化增长”。
中国纺织企业的最大比较优势就是丰富廉价而优质的劳动力,低价竞争与低成本扩张是其基本发展路径;但如果继续过分仰仗这一比较优势,必然导致中国纺织企业丧失进行技术与市场开发的能力,不得不进一步以廉价优势竞争国外定单,不可避免地形成严重依赖价格竞争的发展路径。
我国属于国际市场中的大国生产的产品多为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且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在市场饱和的情况下任何增量的出口都将造成供大于求,价格下降。
浅谈纺织品出口潜存的“贫困化增长”
![浅谈纺织品出口潜存的“贫困化增长”](https://img.taocdn.com/s3/m/abe6f66c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db.png)
浅谈纺织品出口潜存的“贫困化增长”近年来,中国纺织品出口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的态势,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
在纺织品出口行业发展的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贫困化增长”现象。
本文将从纺织品出口潜存的“贫困化增长”问题进行浅谈,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我们需要了解“贫困化增长”的概念。
所谓“贫困化增长”,是指企业在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收益的情况下,劳工却没有获得相应的惠益,甚至导致了劳工的贫困化现象。
在纺织品出口行业,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工人工资水平低、劳动条件差、劳动权益受损等方面。
我们可以分析造成“贫困化增长”现象的成因。
首先是产能过剩导致的价格战。
在纺织品出口业,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许多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惜降低产品价格,采取压低成本的手段来获得竞争力。
这就导致了企业为了维持盈利而对劳工的薪酬待遇采取了压缩的态度。
其次是环境污染和劳动条件恶化。
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一些纺织品企业忽视了环保指标,导致了环境污染严重。
为了节约成本,企业也不愿意提高劳动条件和改善劳动环境。
再者是劳动权益受损。
一些纺织品出口企业采取非法用工、虐待工人等方式来压榨劳工,这也是造成“贫困化增长”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针对“贫困化增长”现象,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首先是加强企业责任意识。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纺织品企业的监管力度,鼓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保障劳工的基本权益。
其次是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对纺织品出口企业进行严格审查和监控,加大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以此来规范市场秩序,减少“贫困化增长”现象的发生。
再者是推动产业升级。
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能够有更多的经济的支持,并更加关注员工的福利。
最后是建立完善的劳动保障制度,加强对劳工的保护和监督,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合理的工资和良好的劳动条件。
“贫困化增长”现象是我国纺织品出口行业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通过政府、企业、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可以有效地减少“贫困化增长”现象的发生,推动纺织品出口产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中“贫困化增长”问题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中“贫困化增长”问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ded5200bb68a98271fefa19.png)
福利提 高的“ 引擎”贸易发展最终的 目的是要 。 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和提 高社会福利水平, 深 在 入分析体现 中国贸易利益的关键数 据后, 发现 存在 出口结构低级 化、 贸易条件 恶化 、 出口收 入增加主要依 靠规模的扩大 、 加工贸 易增值链 较短等诸多问题 , 这些 问题的存在阻碍着中国 经济的持 续发展和福利提高 , 得经济在 长期 使 发展 中有出现 贫困化增长的可能 , 或者说 出现 “ 相对贫困化增 长” 的可能。 关键词 : 贸易条件 贫 困化增长 贸易利
●经济研究
《 经济师)08 20 年第 1期 1
少, 只是在特 定的条件 下才发 生。 其理论逻 但 辑对 中国有积极 的借鉴意 义。首先, 中国的外 贸依存 度和 出 1依存 度相对较 高 ,06年 为 2 20 6 %和 3 %, 7 0 远远 高于发达国家的 8 %左右 的 出1依存度, 2 虽然关于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 是否过高有着诸 多的争议 。 中国的出1导 向 但 2 战略必然导致经济增长 出现偏向于出 口部 门: 其次 ,虽然制成品 的需求弹性高于初级 产品 。 但 中国制成品 的需求弹性相对 于发 达 国家资 本 高技术 密集型的制成品而 言仍是 缺乏弹性 的 ,从 占中国制成品 出1额 5 %以上的 7类 2 0 产品( 机械运 输设 备 ) 出口价格指数 来看 出口 价格 出现 了大幅 的下降 , 而且近年来发动 国家 对 中国出 口产品 以“ 反倾销” 为代表 的“ 两反一 保” 案件的迭起也 给此提 供 了佐证 , 这说明 中 国的 出口产品是缺 乏弹性的 ; 再者 , 中国外 贸 规模 的快速提 高以及对 国际市场价格影响。 说 明 中国不仅是统计意义上的贸易大国, 而且也
中 对 贸 中贫 化 长问 分 国 外 易 “困 增 ”题 析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8be8f581a37f111f0855bb6.png)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大纲总学时:72学时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教学目标和任务: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国际贸易基础知识、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以及当代国际贸易前沿问题,使学生能运用国际贸易理论、观点、方法去分析中国和世界经济贸易问题,同时通过此课程的学习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定的理论基础,为教育的三个面向培养人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一些基本知识,能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研究国际贸易的产生及其发展特点和规律,认识生产与交换以及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并且能够结合我国对外贸易的具体实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同时选读指定的国际贸易学,有关重要原著和有关参考书籍。
课程内容:第一篇国际贸易基础第1章国际贸易概述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节着重介绍国际贸易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以及其它的国际贸易学有关的基础知识,要求掌握国际贸易基本概念,了解国际贸易学体系的整体框架结构。
教学重点及难点:研究对象、内容、基本概念内容:(1)国际贸易基本概念(2)国际贸易统计分析指标(3)国际贸易运行的法律环境(4)国际贸易学第2章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研究国际分工及其与国际贸易的关系,要求学生了解国际分工产生的原因,国际分工产生与发展的不同阶段特征,影响国际分工的主要因素及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相互关系。
重点及难点:影响国际分工的主要因素内容:(1)影响国际分工的主要因素(2)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3)国际分工与国民经济结构的相互影响(4)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相互影响第3章国际贸易与世界市场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世界市场产生和发展过程,当代世界市场所形成的体系和主要特征,掌握世界市场价格的构成及其表现形式。
重点及难点:当代世界市场体系内容:(1)国际贸易发展与世界市场演进(2)当代世界市场体系(3)当代世界市场特征(4)世界市场价格第4章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和了解国际贸易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了解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以及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的相互作用。
【贸易】国际经济学复习题
![【贸易】国际经济学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f08d38b3a8956bec0875e363.png)
【关键字】贸易比较利益:由英国经济学家托伦斯提出、李嘉图发展的国际贸易理论。
认为:即使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具有最高生产率,处于绝对优势,而另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处于绝对劣势,只要它们的劳动生产率在不同产品上存在区别,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的原则,便能从国际分工和贸易中获得利益。
出口的贫困增长:是指一国生产要素增加使产品出口增加时,该国的出口收入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
造成这种局面的直接原因就是国际比价贸易条件的恶化。
出口的贫困化增长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根源在于出口量随着生产能力提高而增加,引起国际市场价格下跌,进而造成贸易条件恶化。
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可利用的经济资源的总量。
它既包括自然存在的资源(如土地和矿产),也包括“获得性”资源(如技术和资本)。
这是一个绝对量的概念。
要素禀赋理论:即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简称H-O模型。
在国际贸易中,一国的比较优势是由其要素丰裕度决定的。
一国应生产和出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即使生产要素不具备国际流动的条件,只要商品自由贸易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么各国同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会趋于相等。
同时,绝对价格也会趋于相等。
要素密集度逆转:是指生产的某种商品,在休息力相对丰富的国家中属于,但在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中则属于。
产业内贸易理论:一国即出口又进口某种产业产品的贸易现象。
具体主要指的是同一产业部门内部的差异化产品的交换和中间产品的交流。
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至少前三位数相同的产品既出现在一国的进口项目中、又出现在该国的出口项目中。
规模收益:当所有投入要素的使用量都按同样的比例增加时,这种增加会对的影响。
规模收益是指涉及到生产规模变化与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如果生产规模的变化是由所有以相同比例扩大或减少而引起的,那么对应的产量变动就有三种情况:(1)如果产量增加的比率大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率,则生产处于阶段;(2)如果产量增加的比率等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率,则生产处于阶段;(3)如果产量增加的比率小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率,则生产处于阶段。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第五章 贸易条件)【圣才出品】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第五章 贸易条件)【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1511230ff524ccbff12184b7.png)
第五章贸易条件一、名词解释1.贸易条件答:贸易条件是指一个国家以出口交换进口的条件,即两国进行贸易时的交换比例。
它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用物物交换来表示,即用实物形态来表示的贸易条件,它不牵涉货币因素和物价水平的变动。
当出口产品能交换到更多的进口产品时,贸易条件改善;反之,则贸易条件恶化。
另一种用价格来表示,这种贸易条件就是一国所有的出口商品价格与所有的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
由于现实生活中参与国际交换的商品种类很多,而且价格水平也在不断变化,因此这种贸易条件通常用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即贸易条件指数来表示。
2.各类贸易条件指数的概念答:贸易条件价格指数主要有三种,它们分别表示不同意义的贸易条件。
(1)商品贸易条件指数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表示一国每出口一单位商品可以获得多少单位的进口商品。
以x P 代表出口商品价格指数,m P 代表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则商品贸易条件指数T (一般用百分数表示)为:()/100x m T P P =⨯(2)要素贸易条件指数是指把商品贸易条件与要素生产率结合起来进行考察得到的指数,其可分为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和双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两种。
①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商品生产部门要素生产率指数与同期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乘积。
其计算公式为:()/x m xS P P Z =⨯其中,S 表示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x Z 表示一国出口商品生产部门要素生产率指数。
②双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双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将出口商品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和进口商品要素生产率的变化综合进行考察。
其计算公式为:()()//100x m x m D P P Z Z =⨯其中,D 表示双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m Z 表示进口商品要素生产率指数。
(3)收入贸易条件指数是一定时期内出口量指数与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乘积,表示一国用出口支付进口的能力。
[国际贸易]对外贸易中“贫困化增长”问题及对策分析.
![[国际贸易]对外贸易中“贫困化增长”问题及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bb66d3a27284b73f24250e3.png)
[国际贸易]对外贸易中“贫困化增长”问题及对策分析内容提要贸易发展最终的目的是要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和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从近年来的贸易数据来看,中国对外贸易成为支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社会福利提高的“引擎”。
但深入分析体现中国贸易利益的关键数据,可以发现存在出口结构低级化、贸易条件恶化、出口收入增加主要依靠规模的扩大、加工贸易增值链较短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福利的有效提高,使得经济在长期发展中有出现贫困化增长的可能,或者说出现“相对贫困化增长”的可能。
关键词贸易条件贫困化增长贸易利益一、问题的提出从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来看,主流的经济理论都把对外贸易誉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和福利提高的“加速器”,亚洲“四小龙”的成功经验也为此提供了实践上的支持。
因此,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会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按照比较优势理论积极地参与国际贸易。
在最初发展中,发展中国家充分利用自己的自然资源、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等静态优势参与国际贸易,借此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同时也提高了经济增长对贸易的依赖程度。
随着跨国公司在全球的资源配置和国际经济环境的改变,发展中国家的静态优势在与发达国家的技术等竞争优势交换中,逐渐失去了在贸国际经济合作2009年第2期易利益分配中的话语权,表现为发展中国家只能通过降低国内劳动报酬、限制能源价格等扭曲来维系自己的静态优势,从而保持对外贸易规模扩大,与此同时,资源流失扩大,贸易利益在相对的减少,形成对国外的间接补贴,陷入“在资源、福利流失的同时,不得不依靠对外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来的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推动了参与国际经济和分工的加深。
无庸置疑,对外贸易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国际贸易对经济发展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负面效应具有隐蔽性,会对经济中存在着扭曲的发展中国家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果中国在发展国际贸易时迟迟不能摆脱贸易条件持续恶化、处于利益链分配的末端等不利处境,那么从长期看,中国经济就可能出现贫困化的问题。
黄卫平 国际经济学 第二版 第三章 国际贸易价格的确定PPT课件
![黄卫平 国际经济学 第二版 第三章 国际贸易价格的确定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2d8a7d7a98271fe900ef997.png)
品供不应求,价格上升;
A国对Y品需求因价格上升 而下降,导致供大于求,
A国 Y品价格下跌;
最终国际贸易价格回到原
O
X3 X1 X2 X
来均衡点。
提供曲线的价格自动恢复机制图解
国 际
经 济 学
提供曲线及其分析
(三)提供曲线的理论基础:一般均衡论
提供曲线的理论核心是建立在边际效用理论基础 上的,本质上解释的是价格决定而非价值决定。 供求是影响价格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但忽视价格 背后价值的决定。
L
HB
生产相对于E点 消 费相对于原点 国内 价格线Ta 、Tb Ta = Tb = OT
X产品:
A国出口FD=B国进口
X
LH Y产品:
B国 A国进口CJ=B国出口 国际G交M换比率:
一般均衡贸易模型 Tb
OT斜率 =LH/GM =FD/CJ
国 际
经 济 学
提供曲线及其分析
四、对提供曲线的评价
(一)提供曲线理论的三个条件(供求决定价格)
国 际
经 济 学
T4 T3T2 T1
提供曲线及其分析
Y O
按同样方法,令生产扇与 另一条效用无差异曲线Ⅱ 相切,同时向右上方移动, 可以画出第二条贸易无差 异曲线。
同理,可得出T1、T2、 T3……。
在第一和第四象限同样画
X
出一族贸易无差异曲线。
两族贸易无差异曲线方向
正好相反。
经济含义:针对不同福利 水平的进出口组合情况。
国 际
经 济 学
相互需求方程式
价格射线离哪个国家的国 内价格比率线越近,则该 国在国际贸易中获得的利 益便越小。
射线离哪国的国内价格线 越远,则该国加入国际贸 易就能获得更多的利益。
中国出口贫困化增长分析
![中国出口贫困化增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9d96718a2161479171128f4.png)
贫困化增长”immiserzinggrowth JagdishBhagwati提出的一个概念它原本用于描述一个国家过度出口可能对一国经济增长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巴格瓦蒂的研究结果表明:尽管经济增长所带来的财富会提高一国的福利水平但如果过度出口导致了该国贸易条件的极端恶化且这种贸易条件恶化所造成的本国出口商品的国际购买力的降低超过了增长所带来的财富这种增长就有可能使该国的净福利水平出现恶化。
这种增长被巴格瓦蒂称为“贫困化增长”。
出口贫困化增长可能是“由于一国出口导向部门生产率的提高或者可能用于出口产品的生产要素的积累也可能是由于贸易壁垒的消除”1导致出口扩张所致。
巴格瓦蒂认为“贫困化增长”的出现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一国商品出口必须在短期内大幅度提高2该国必须是一个贸易大国这样其大幅度的出口扩张必然导致该国贸易条件的恶化3世界上其他国家对该国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很低这样该国贸易条件恶化的程度将十分严重4该国经济严重依赖对外贸易贸易条件的大幅度恶化才有可能导致整个社会福利的绝对下降。
巴格瓦蒂从国家层面阐述了一国出现贫困化增长的可能性和必要条件这一结果也适用于行业层面上的出口贫困化增长分析。
在国际贸易发展的历史上虽然不少国家出现过由于出口增长造成贸易条件的恶化但出口扩张真正导致一国贫困化增长和福利水平下降的例子却很少而在行业层面上出现贫困化增长的例子则并不鲜见如中国的丝绸、稀土、钨产品等行业的出口情况就呈现出明显的出口贫困化增长的特征。
近年来中国这些行业的产品出口量增长迅速多头出口和低价竞销现象严重出口企业之间“互相残杀”导致出口价格暴跌。
在产品出口规模大幅度扩张的同JournalofZhejiangUniversity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V ol.31No.1Jan.2001时由于价格大幅下跌这些行业同期所创造的外汇收入及利润并没有同比攀升增加幅度很小甚至出现负增长的情况。
中国对外贸易是否陷入“贫困化增长”?
![中国对外贸易是否陷入“贫困化增长”?](https://img.taocdn.com/s3/m/ce2a7f117cd184254b353559.png)
中国对外贸易是否陷入“贫困化增长”?作者:徐玲许亿欣来源:《中国经贸》2017年第04期【摘要】一些学者基于中国经济存在一种政策引致型的扭曲,认为长期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发展对外贸易,将出现“贫困化增长”。
但实际中国出口产品结构由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
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劳动密集型出口品价格下降,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产效率提高。
经过本文论证分析,得出我们并无充分的理由认为中国对外贸易陷入“贫困化增长”的结论。
【关键词】对外贸易;“贫困化增长”;产业结构一、“贫困化增长”的含义印度经济学家巴格瓦蒂提出:尽管经济增长所带来的财富会提高一国的福利水平,但如果过度出口导致了该国贸易条件的极端恶化,且这种贸易条件恶化所造成的本国出口商品的国际购买力的降低,超过了增长所带来的财富,这种增长就有可能使该国的净福利水平出现恶化,即“贫困化增长”。
巴格瓦蒂指出,“贫困化增长”的发生需要同时满足以下4个条件:一是增长主要发生在出口部门;二是经济增长国家为某种产品的出口贸易大国;三是贸易伙伴国对该国出口品的需求弹性非常低;四是该国的经济结构单一,国内经济发展严重依赖于该产品的出口,缺乏结构调整的能力。
二、支持中国陷入“贫困化增长”的主要观点梳理王如忠认为,中国按照比较优势原理参与国际分工的方式,使制成品出口中传统劳动密集型所占比重偏大,而这些产品又具有需求弹性小、附加值低的特点,导致了“贫困化增长”的出现。
林林等从“贫困化增长”的前提条件、贸易条件以及国际竞争力角度论证了我国的出口贸易中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扩张可能导致“贫困化增长”,并分析其原因。
龚家友、钱学峰用巴格瓦蒂“贫困化增长”4个条件与中国近20年的对外贸易发展和经济总量指标相比较,认为二者条件基本吻合,从而得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基本是面临“贫困化增长”危险的结论。
三、2015年中国对外出口数据分析1.出口结构改善中国以往的出口多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为辅;但近年来,由于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以机电产品为代表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明显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5年中国出口最新数据,出口额排名前三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均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
浅谈纺织品出口潜存的“贫困化增长”
![浅谈纺织品出口潜存的“贫困化增长”](https://img.taocdn.com/s3/m/fa3362ef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5b.png)
浅谈纺织品出口潜存的“贫困化增长”纺织品出口是我国外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纺织品出口业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贫困化增长”。
所谓“贫困化增长”,是指纺织品出口企业在追求速度和规模扩张的过程中,忽视了产品质量、品牌建设和技术创新,导致竞争力下降、价格战恶化,最终使企业陷入收入不增、利润下滑的困境。
纺织品出口企业过于追求速度和规模扩张。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很多企业为了追求快速增长,不断扩大产能和生产规模,忽视了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
这样一来,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就会下降,无法提高产品价格和附加值,导致利润空间被压缩,贫困化的问题就凸显出来。
技术创新不足是导致贫困化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我国纺织品出口业的竞争主要是基于低成本劳动力和原材料优势,很多企业没有将创新放在首要位置,而是通过降低成本来提高竞争力。
这样做虽然可以在短期内降低成本,但不能长期保持竞争优势。
随着国际市场的变化和技术进步,企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缺乏技术创新意识和能力,企业难以适应市场需求,也难以提供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导致贫困化增长的问题日益突出。
纺织品出口的价格战是贫困化增长的反映。
纺织品出口业存在着激烈的价格竞争,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往往以低价策略来吸引客户。
价格战虽然可以获取短期的订单,但却无法持续。
一些企业因为陷入价格战,不断压低产品价格,导致利润下降,经营困难。
这种情况下,企业很难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进一步加剧了贫困化增长的问题。
针对纺织品出口潜存的“贫困化增长”,政府和企业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加以解决。
政府可以加大对纺织品出口企业的支持力度。
通过提供财政补贴、减免税务、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的支持,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和附加值。
企业应当注重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
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企业可以增加产品附加值和价格,提高利润空间。
企业应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加强技术研发,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和技术,使企业能够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国际经济学》课后思考题(纯文字答案题目)
![《国际经济学》课后思考题(纯文字答案题目)](https://img.taocdn.com/s3/m/ed2b629c83d049649b665856.png)
《国际经济学》课后思考题(纯文字答案题目)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当把一定的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放弃的另一些产品生产上最大的收益。
2、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3、提供曲线:提供曲线反映的是一国为了进口其某一数量的商品而愿意出口的商品数量。
二:简答简述对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
答:(1)意义:①主张自由经济,为自由贸易奠定了基础;②解释了贸易产生的部分原因;③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有益。
(2)缺陷:不具有普遍性。
(比如:一国在两种产品上都具有绝对优势或者劣势)4、对比较优势理论有哪些误解?答:①劳动生产率和竞争优势。
只有当一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达到足以在国际竞争中立足的水平时,它才能从自由贸易中获利;②贫民劳动论。
如果来自外国的竞争是建立在低工资的基础上,那么这种竞争是不公平的,而且会损害其他参与竞争的国家;③剥削。
如果一个国家的工人比其他国家工人工资低,那么贸易就会使得这个国家受到剥削,使其福利恶化;6、专业化分工会进行的那么彻底吗?为什么?答:不会。
原因:①多种要素存在会减弱分工的趋势;②国家保护民族产业;③运输费用的存在(会导致非贸易品)。
7、试述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局限性。
答:①预测了极端的专业化分工,而现实中不存在;②忽略了国际贸易对国内分工的影响,并据此认为一个国家始终能从国际贸易中获利;③忽略了各国资源不同也是产生国际贸易的重要原因;(仅认为技术不同导致劳动生产率不同,从而导致比较优势不同)④忽略了规模经济也可能是产生国际贸易的原因。
8、简述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
答:商品的价格是由供求双方的力量共同决定的,市场行情也会自行调整,以使供求相等。
因此,商品的国际交换比率就是由两国相互的需求来决定的,并且将确定在双方各自对对方产品需求相等的水平上,这就是相互需求原理。
中国外贸贫困化增长
![中国外贸贫困化增长](https://img.taocdn.com/s3/m/a6b0ea01e87101f69e3195fe.png)
浅析中国外贸的贫困化增长“贫困化增长”这一理论自巴格瓦蒂提出后,已经被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所重视。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已经10周年,十年间我国的对外贸易日益频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也日益重要。
如今中国已一跃成为出口世界第一,进口世界第二的贸易大国。
但贸易大国并不等于贸易强国。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贸易大国,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不可避免的面临着“贫困化增长”的挑战。
如何避免“贫困化增长”,从贸易大国转型为贸易强国,已然成为中国时下最该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贫困化增长的内涵及发生条件“贫困化增长”是印度经济学家巴格瓦蒂于1958年针对当时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不断恶化”这一国际贸易现实而提出的。
其具体含义为:一国因经济增长而恶化了贸易条件,从而导致本国福利水平下降,是一种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而贸易条件不断恶化的外贸增长。
1991年,彼特·林德在《国际经济学》中归纳了“贫困化增长”发生的前提条件,我国学者王如忠于1999年作出补充。
具体包括以下四个前提条件:1、增加的生产要素必须是用于生产偏向出口产品的。
若一国的经济增长偏向于可出口部分,就会导致出口供给的扩大,从而使该种商品的世界总供给可能大于世界总需求,使得该种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下降,导致该国的贸易条件恶化。
2、国外对该种商品的进口需求为价格无弹性。
此时,该国该种商品出口供给的扩大就会使价格下跌,从而使贸易条件恶化,出现贫困化现象。
3、该国在该产品贸易上是贸易大国,即其供应量的增长会影响国际商品价格水平。
4、该国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际贸易。
因此该国贸易条件的恶化对其福利水平关系重大,足以抵消因为能供应更多商品而取得的利益。
二、中国“贫困化增长”现象及原因中国对外贸易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成为支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社会福利提高的“引擎”。
但中国的出口仍然是以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要贸易方式仍然是加工贸易类,工业附加值不高。
我国出口贸易中的贫困化增长
![我国出口贸易中的贫困化增长](https://img.taocdn.com/s3/m/0f484a8051e79b8968022652.png)
我国出口贸易中的贫困化增长作者:方晶晶来源:《中国经贸》2014年第10期【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迅猛发展。
但是在依靠出口贸易取得大量外汇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出现了贸易条件恶化,贸易摩擦等问题,使中国面临贫困化增长的局面。
本文首先阐述了“贫困化增长”含义,然后结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状况以及中国目前贸易模式的特点分析了我国出现贫困化增长的原因,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来我国应对该问题的规避方法和贸易战略。
【关键词】出口贸易;贫困化增长;贸易条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贸易快速发展,各国根据自身的生产要素禀赋和其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分工。
使资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增加产量,从而使各国得到了多余自身生产的效益。
达到了“双赢”甚至“多赢”。
依照理论而言,国际贸易会给贸易各国带来优于自身生产的利益,也就是说国际贸易会促进各国经济增长,进而促进产出的增加而使出口贸易增加,也因此社会福利水平得以提升。
但是,在现实的国际贸易中出现了与之相反的现象,即对外贸易的增加并没有提升社会的福利水平反而由于出口贸易的扩大而使贸易条件恶化,社会福利有所降低。
这就是所谓的“贫困化增长”。
一、贫困化增长的含义贫困化增长最早是由印度经济学家巴格瓦蒂针对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不断恶化”这一国际贸易现实提出的。
贫困化增长是某些特定的发展中国家发生的情况,它是指由于各种原因贸易国生产要素禀赋丰裕的产品的出口量大大增加,其结果是不但没有带来经济的增长反而是贸易条件恶化导致国民福利降低。
用一个浅显易懂的例子来说明,比如一国出以单价为1价格出口,由于出口带来经济利益增加从而扩大小麦的产量为原来的二倍,但供应量的增加极大地降低了小麦的价格至原来的1/4,虽然该国出口量是往年的2倍,但是收益却是原来的一半,也就是说经济利益减少了,人民福利水平降低了。
但是贫困增长并不是对外贸易的必然现象,它的出现需要具备多种必要条件。
彼得·林德特在《国际经济学》中归纳了三个前提条件与后来的国内学者王如忠补充的条件共同构成了贫困化增长的四个必要条件:1.该国必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国际贸易。
我国对外贸易“贫困化增长”的实证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贫困化增长”的实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5f6d19cdaef5ef7ba0d3c11.png)
我国对外贸易“贫困化增长”的实证分析“贫困化增长”这一理论命题自巴格瓦蒂提出后,已被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所重视。
本文以此为基础从其前提条件、贸易条件以及国际竞争力等方面,论证我国出口贸易中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扩张可能导致的“贫困化增长”现象,并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从扶植战略性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引进优质FDI等三方面,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以规避贫困化增长。
关键词:贫困化增长贸易条件贸易战略国际贸易理论自创建以来,主流经济理论均将贸易视为经济增长与出口扩张的发动机和国家福利改进的加速器。
为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各国尤其是欠发达国家纷纷依据贸易理论的基本原理来指导本国的对外经济发展战略,希望依靠本国比较优势占领更为广阔的世界市场,从而提高本国经济福利。
1958年,巴格瓦蒂在扬弃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基础上,创造性地分析了国际贸易所带来的负面效果。
他认为,一国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有可能使出口增长的收益与贸易条件恶化的损失相抵消,甚至后继损失超过初始的出口收益,从而导致该国经济出现贫困化增长现象。
其理论被拉美等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实践所证明。
因此,如何走出贫困化增长的“陷阱”,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外贸高速增长的我国所必须面对的理论和实践并重的问题。
本文将在巴格瓦蒂的理论模型基础上,引入要素假定来分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贫困化增长形成的机理和途径,并寻找如何避免贫困化增长的理论路径。
贫困化增长的内涵及其模型分析“贫困化增长”是印度经济学家巴格瓦蒂于1958年针对当时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不断恶化”这一国际贸易现实而提出的。
此后,其他发展经济学家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和表述,但直至今天,其基本涵义依然是:“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而贸易条件不断恶化的外贸增长”;其衡量标准依然是“贸易条件是否不断恶化”。
1991年,彼特·林德在《国际经济学》中归纳了“贫困化增长”的三个前提条件:国民经济的增长必须偏向于出口;国家必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际贸易;国外对本国出口的商品必须是需求价格弹性很小的。
出口贫困化增长名词解释
![出口贫困化增长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c7890737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64.png)
出口贫困化增长名词解释
出口贫困化增长:
出口贫困化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的出口增长率高于它的所有其他
收入来源的增长率之和,从而使其出口/收入比例变得偏低。
出口贫困化增长也称为失衡增长,意味着贸易动态未能得到改善,且贫困人口受到伤害。
该现象通常出现在制造业发达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
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往往是出口收入较低,其产品的价值低于其购买成本,而其他收入,如服务业收入和国内侧收入,增长较快,使得这种情况出现。
政府可以采取措施来改善出口贫困化增长,例如提高国内投资,减少依赖出口,改善国内制造业技术和基础设施,增加贸易协议和货币贬值等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改善贫困状况,并使发展中国家能够更好地利用其出口增长提高其国民收入水平。
- 1 -。
贫困化增长名词解释
![贫困化增长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ffe20a7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75.png)
什么是贫困化增长贫困化增长是某些特定发展中国家发生的情况,它的含义为:当一国由于某种原因(一般总是单一要素供给的极大增长)使传统出口商品的出口规模极大增长,其结果是不仅导致该国贸易条件的严重恶化,而且还导致该国国民福利水平绝对下降。
当一国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的增长而使产品出口增加时,不但没有带来该国的出口收入和福利水平提高,反而是降低了,我们称呼这种情况为悲惨增长,也叫贫困化增长。
林德特指出,贫困化增长是指“扩大一国贸易意愿的增长可以导致该国贸易条件如此严重的恶化,以致使该国的境况变得更差”。
可以看出,从一定程度来说,贸易条件的变化是衡量一国是否存在贫困化增长的“显示器”。
巴格瓦蒂从国家层面上阐述了一国出现贫困化增长的必要条件,但满足以上条件并不必然造成贫困化增长。
也就是说,以上四条件是一国出现贫困化增长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贫困化增长的本质是经济增长后,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以及要素贸易条件的全面恶化,从而造成福利水平的下降。
假设一发展中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的服装,进口资本密集型的飞机,其生产可能性曲线如图1所示,S1为该国初始进行分工时的生产点,C1为该国初始进行贸易后的消费点;由于劳动力丰富,生产扩大,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至P′P′,但在横轴上的移动幅度大于在纵轴上的移动幅度,S2为该国由于劳动力丰富不断扩大生产后的生产点,C2为该国此阶段进行贸易后的消费点。
由于需求弹性较低,服装的相对价格下降,C2处于较低位置的社会无差异曲线U2上,显示由于贸易条件恶化,使该国的实际消费水平低于经济增长前的状况。
贫困化增长发生的前提贫困化增长发生的前提有三:一是该国的商品出口在世界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二是该国生产能力的增长主要集中在出口部门;三是国际市场对这种商品的需求弹性较低。
显然,对于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开放经济来说,这三个条件是基本符合的,因而更加需要警惕出现经济的贫困化增长。
因此,一方面承认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及其在工业化初期所承担的重要“引擎作用”,但别一方面也不能忽视基于比较优势的长期发展所产生的后果。
浅谈纺织品出口潜存的“贫困化增长”
![浅谈纺织品出口潜存的“贫困化增长”](https://img.taocdn.com/s3/m/43b2930c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94.png)
浅谈纺织品出口潜存的“贫困化增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纺织品出口成为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贸易收入的重要来源。
尽管出口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但纺织品出口也面临着一些潜在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贫困化增长”。
所谓“贫困化增长”,指的是纺织品出口的发展日益依赖于低附加值产品,造成对低技术、低薪酬的劳动力需求增加,从而导致劳动力的贫困化。
这种现象在某些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纺织品出口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
由于纺织品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出口产品,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为了赢得订单,许多国家会提供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优惠的贸易政策。
这导致许多纺织品生产企业只能通过降低成本来保持竞争力,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降低工人的工资水平。
这样一来,劳动力就会陷入贫困的困境。
技术和创新能力的欠缺也是导致纺织品出口贫困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许多发展中国家在纺织品生产中依然采用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技术,缺乏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
这使得这些国家的纺织品出口越来越依赖于低附加值的产品。
而低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往往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低技术含量,劳动力的贫困化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纺织品产业的劳动力需求对教育和技能要求较低,这也加剧了劳动力贫困化的问题。
纺织品生产过程中的大部分工作都是体力劳动,而且往往是简单重复的工作。
这就意味着,相对较低的教育和技能要求使得大量低技能劳动者被吸纳进入这个行业,而这些劳动者由于缺乏更高级的技能,很难在行业中获得更高的薪酬和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面对纺织品出口潜存的“贫困化增长”问题,发展中国家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纺织品生产企业加大技术升级的力度。
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从而提高劳动者的工资水平。
应该加大对劳动者教育和培训的投入。
通过提高劳动者的教育水平和技能水平,使他们能够从事更高级的工作,提高其薪酬和职业发展空间。
政府还应该建立健全的劳动法律法规,保护劳动者的权益,防止他们在纺织品生产中遭受剥削和不公平待遇。
中国出口贫困化增长分析
![中国出口贫困化增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c95b4747375a417866f8ff9.png)
中国出口贫困化增长分析作者:李娜来源:《商情》2010年第23期【摘要】本文在阐述出口贫困化增长的含义时,以中国的出口贫困化增长为例,说明出口贫困化增长的原因,提出解决中国出口贫困化增长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出口贫困化增长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不断前进。
从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到当今社会经济的全球化,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的高速发展。
国际分工与生产国际化,各国金融市场的融合,资本的国际流通,跨国公司的发展等等都带动国际贸易的高速发展。
一般而言,经济增长会带来产出水平的提高,同时在多数经验的检验中,经济增长还有带动因产出提高而促进出口增加的效用,因而社会福利水平得以提升。
但是,在国际贸易的过程中,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那就是贸易出口的扩大不仅没有使得该国的福利有所提高,反而因为出口增加而有所下降。
这就是所谓的“贫困化增长”(immiserzing growth)。
一、出口贫困化增长需要具备的条件出口贫困化增长是美国经济学家贾格迪什·巴格瓦蒂(Jagdish Bhagwati)提出的一个概念,指由于贸易条件恶化,出口数量增加,但出口收入却在减少,从而导致该国经济福利下降。
但出口贫困化增长并不是必然现象,它的出现需要具备许多条件。
1、该现象大多发生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发展中国家。
2、该国一般是贸易大国,经济是典型的单一经济,因而生产的产品多为初级产品或劳动密集型产品,任何增量的出口都会导致供过于求,从而引起价格的波动。
3、世界上其他国家对该国产品的需求弹性很小,不会因价格变化而影响销量,价格的下降并不意味销售量的大幅度上升。
这样该国贸易条件的恶化程度将十分严重。
4、该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高度依赖出口,属于很强的出口导向型经济,经济高度依赖出口,出口就是经济,经济就是出口,经济增长的直接结果就是出口的增长,这种增长导致价格下跌,但国际价格的下降需要更大的出口量去弥补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只有上述条件具备时,出口的贫困增长才 会发生。否则,则会出现不同的情况。
不同条件下的贫困增长(a)
Y
C'
C I A
O
I'
A'
X
(a)
在(a)中,尽管国际价格有所下降,但 下降的幅度尚不足以造成该国福利水平的 下降;
不同条件下的贫困增长(b)
Y
C'
C I A
O
I'
A'
X
(b)
在(b)中,由于该国是个小国,对于国际市场 的价格不会产生影响,而且世界对于该国的出 口是可以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全部吸收的,因 此出口的增长带来了福利水平的提高,无差异 曲线离原点的距离加大了。
A
0 1 B M D 0 0 45o D 0 S X=M C
例:加入汇率因素
X S
汇率
C图:进口=出口
D
D图:两国货币值的
比率
价格决定机制:
供求关系
提供曲线及其分析
第二节 提供曲线及其分析 第二节 提供曲线及其分析
提供曲线的基础是:供求相等决定价格。
提供曲线的本质是:相互需求曲线。是对 应某一进口量愿意提供的出口量的轨迹的 集合,两国提供曲线的交汇点所确定的价 格,就是国际商品的均衡交换价格(交换 比率)。
人们普遍认为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该国的贸易条件 由于扩大出口而恶化。
Y
Ⅰ Ⅱ C’ A’ A PPC2 Tw’ PPC1 O Tw 图3-12 出口的贫困增长 X
图形说明:
生产可能性曲线从PPC1向外扩张PPC2,意味着 生产能力的扩大,生产点A外移到A’,生产增加的 同时,贸易出口也因之得到增长,但是贸易结构 没有发生变化。
(二)提供了价格的自动恢复机制分析
当一国的供给(出口)大于另一国的需求 时,出口国的出口商品价格会下降,而另一国 的出口价格便会相对上升,进口再次平衡,最 终会恢复均衡;
当一国的供给小于另一国的需求,则价格 上升,使得出口增加,而贸易对手国的出口价 格则相对下降,最终再次恢复平衡。
(三)提供曲线的基础:一般均衡论
提供曲线的理论核心是建立在边际效用理 论基础上的,本质上解释的是价格决定而 非价值决定。 贸易条件的决定与进出口数量的决定有着 互为因果的现象。 在提供曲线的理论中存在着理论的假设与 实际不符或过于严格的情况。
第 3 部分 出口的贫困增长 第三节 出口的贫困增长
一、定义
在一定条件下,一国生产规模的扩大,即生产可能 性曲线向外推移,沿着原有优势推进,即如果该国 原有优势在于生产某种产品,现在进一步扩大该种 产品的生产,但由于原有的贸易比较优势不变,贸 易出口的扩大不仅没有使得该国的福利有所提高, 反而因为出口增加而有所下降。
世界价格线在该国生产扩大、出口增加后发生变 化,从TW移至TW’,斜率变化即价格变化,结果 是出口增加,价格(贸易条件)下降,即单位出 口换得的进口下降,总体福利水平下降。即消费 点从C下降到C’
二 、出口贫困增长的条件和案例
(一)出口贫困增长的条件
1.单一经济的发展中国家 2.国际市场上的大国,出口商品为初级产品 3.产品价格弹性小 4.出口导向型经济,严重依赖出口
二、提供曲线的作图及说明
提供曲线是对应某一进口量愿意提供的出 口量的轨迹的集合。 提供曲线的作图基础是既有出口也有进口 的,一国关于进出口的两条曲线,只有当 进口等于出口时才有交点,反之也只有这 样的点同时表示进口和出口,无数的点的 连线,因而符合提供曲线的经济学含义。
Y
W2 W1
W
O
X
A国提供曲线的严格推导
一、贸易无差异曲线
经济含义:在福利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反 映进出口组合的情况。 Y A II Y
1
B
Y2 C
IXOX1 NhomakorabeaX2
上图曲线说明:
图中X、Y两种或两组产品的消费组合,在同一条无 差异曲线上可以有无数,我们假设两种消费组合, 由于A和B组合都在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上,因此两 种消费的福利水平一样,但消费的数量的组合不一 样:A点代表消费消费较多的Y产品和较少的X产品, B点代表较少的Y产品和较多的 X产品。 然而,在一个经济体生产函数不变时,生产可能性 曲线是不变的,它与社会无差异曲线只能是一个切 点,不可能产生两种消费组合,但如果存在进出口 时,情况会发生变化。
10X
结论
从原点射出的射线代表着X产品与Y产品的价格比率。 这条射线离哪个国家的国内价格比率线越近,则该国在 国际贸易中获得的利益便越小。 射线离哪国的国内价格线越远,则该国加入国际贸易就 能获得更多的利益。 确切比率从图中难以确定。
二、相互需求方程的解释
相互需求理论提出者:英国经济学家约翰· 穆勒 理论内容:现实的国际贸易条件是使得双方出 口的总收入恰好应该能够支付双方的总进口时 形成的价格。
第三章 国际贸易价格的确定
第2部分 相互需求方程式 第3部分 出口的贫困增长
一、相互需求方程式的提出及基本内容
简单的数字说明
两个国家、两种商品、单一要素
国家 A国 B国
X产品 10 10
Y产品 15 20
图中数字表明单位劳动可以生产的X产品与Y产品的数量。
可以看出:A国比较优势在于生产X产品,而B国比较优势 s 在于生产Y产品。
上图提供曲线表明: 在不同的相对价格(从原点射出的射线) 下,该国愿意以一定的出口换回一定的进 口,而从原点射出的各条射线,就是贸易 条件线(价格线)。较高的贸易条件意味 着该国的贸易条件改善。
三、国际贸易的均衡价格
提供曲线的实质,是相互需求的原理。提 供曲线既是供给曲线,又与一般的供给需 求曲线有差别。 在确定国际价格的过程中,交易双方的商 品供给和需求必须是平衡的。 交易双方的国际收支必须是平衡的,不存 在盈余和赤字。 交易双方的生产应该是在现有的资源条件 下的最大产出状况。
价格区域解释
A国用X产品交换Y产品,国内交换比率为10X:15Y B国用Y产品交换X产品,国内交换比率为20Y:10X A、B国进行国际贸易条件: A国在国际市场上能用10X换≥15Y B国在国际市场上能用≤20Y换来10X 则价格区域为10:15——10:20
价格区域图解
15Y 16Y 17Y 18Y 19Y 20Y
三、相互需求方程式均衡的条件
A国出口X,B国进口X。在b图中,当X的相对价格高于 均衡水平时,出口>进口,X产品的相对价格将降到均衡 价格水平,反之亦然。 世界市场价格的上、下限是A、B国国内的交换比率PEA、 PEB,而X产品的真正价格是由出口=进口决定的。
加入其他因素的相互需求(略)
三、国际贸易的均衡价格
Y
A Ta
F K C O L
D E K G M
T
J
X H B Tb
一般均衡贸易模型
四、对提供曲线的评价
(一)三个条件: 1、国际贸易价格总是在提供曲线的交点上,而该
点需要满足国际收支平衡,即参与贸易国家的进 出口价值相等。 2、同时要求各国商品需求平衡,即一国生产的商 品恰恰是另一国需要的,相互需求的数量正好相 等。 3、生产必须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即最大生产量) 和实现最大的福利水平。
(二)出口贫困增长的案例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国家
中国初级产品出口
三、出口贫困增长的政策含义及对其 的评价
Y
C'
I'
C
A'
I A
O X
(一)产业结构转化的重要性 从长远着眼,调整产业结构,尽早完成从初级 产品的加工出口向制成品出口的转化。
(二)平衡出口量与出口价格 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注意价格与出口数量之间 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