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教案-第九章感觉器官-4学时
中职《生理学》课件第九章--感觉器官
行波学说 行波学说:不同频率的声波引起的行波都
是从基底膜的底部开始,但不同频率的声波, 行波传播远近及产生最大振幅的部位不同(图)
2.耳蜗的感受器电位 有三种: 1.未受声波刺激时的耳蜗的静息电位 2.受声波刺激时耳蜗产生的微音器电位 3.耳蜗微音器电位引发的耳蜗神经的动作电 位
耳蜗的静息电位 内淋巴电位:+80mv,与Na+泵有关 毛细胞静息电位:-70至-80mv
(四)视野
定义:单眼固定地注视前方一点时,该眼 所能看到的范围
特点: 白色视野兰色红色绿色 鼻侧与上方小,颞侧与下方大
临床意义:可帮助诊断眼部和脑的一些病 变
(五)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 1.双眼视觉:双眼同时看一物体时产生的视觉。 优点:弥补盲点的存在,扩大视野,产生立体
视觉。
2.立体视觉:双眼视物时,主观上可产生被视 物体的厚度及空间的深度或距离等感觉
耳蜗神经的动作电位 定义:耳蜗对声音刺激的一系列反应中
最后出现的电变化
作用:传递声音信息
第四节 前庭器官的平衡感觉功能
概述
前庭器官:三个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
功能:
1、感觉人体头部位置及人体移动时的速度 变化。
2、调节肌肉紧张,维持姿势平衡。
3、调整眼的运动,使人在运动时,眼仍能 注视空间某一物体,判别体位方向和看清物 体。
矫正:凸透镜
3.散光:用柱面镜纠正 产生原因:角膜表面不同方位的曲率半径
不等
二、眼的感光换能系统 (一)视网膜的感光系统
1、分层:分十层,简化为四层(色素上 皮细胞层、感光细胞层、双极细胞层和神 经节细胞层)
感光细胞层(视杆细胞、视锥细胞)
分布:很不均匀 黄 斑:视网膜中心,视锥细胞多 中央凹:只有视锥细胞,无视杆细胞 周边部:视杆细胞多,视锥细胞少 盲 点:无感光细胞
2024年生理学09感觉器官学习教案
2024年生理学09感觉器官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生理学》教材第九章“感觉器官”,具体内容包括:视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听觉器官的构成及其工作原理,嗅觉、味觉和触觉的生理机制。
着重分析视觉和听觉器官的感光与感声过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的基本生理机制;2. 理解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嗅觉、味觉和触觉的生理机制。
难点:视觉和听觉器官的工作原理及其相互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眼球模型、耳朵模型、PPT课件;2. 学具:显微镜、嗅觉瓶、味觉试纸、触觉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视觉和听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生理机制;2. 新课导入:讲解视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引导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眼球模型,深入了解视觉形成过程;3. 实践情景引入:发放嗅觉瓶、味觉试纸和触觉板,让学生亲身体验嗅觉、味觉和触觉的产生;4. 例题讲解:通过PPT展示听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结合耳朵模型讲解听觉形成过程;5.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7.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视觉器官:眼球结构、视觉形成过程;2. 听觉器官:耳朵结构、听觉形成过程;3. 嗅觉、味觉和触觉:生理机制、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视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2)解释听觉器官的工作原理;(3)举例说明嗅觉、味觉和触觉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视觉器官包括眼球、视神经等,其功能是感受光线,形成视觉;(2)听觉器官通过声波的接收、传递和转换,将声音信息传递给大脑;(3)如:嗅觉用于识别气味,味觉用于品尝食物,触觉用于感受物体的质地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感觉器官的生理机制。
生理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ppt课件
第二节 视觉器官
2.远视 :前后径过短,折光力过弱。 远点消失、近点远移
生理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二节 视觉器官
3.散光
角 膜 呈 非 正 球 面
生理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二节 视觉器官
二、眼的感光功能 (一)视网膜结构特点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生理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二节 视觉器官
生理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三节 听觉器官
(三)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1.气传导:主要途径 声波→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卵圆窗→内耳 声波→外耳道→鼓膜→鼓室空气→圆窗→内耳 2.骨传导 声波→颅骨振动→颞骨岩部耳蜗内淋巴振动
生理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三节 听觉器官
三、内耳的感音功能 (一)耳蜗的结构特点: 三个腔:前庭阶、蜗管和鼓阶。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生理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视觉器官 第三节 听觉器官 第四节 前庭器官
生理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一节 概述
感觉: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
感觉的产生:感觉器官 传入通路 感觉中枢 (感受器)
感受器: 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 装置。
生理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二节 视觉器官 (三)暗适应和明适应
1. 暗适应 人从亮光处进入暗处,最初视物不清,
经一定时间才恢复暗视力 2. 明适应
人从暗处进入亮光处,最初一片耀眼 光亮,片刻才能恢复明视力
生理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三节 听觉器官
外耳、中耳为传音功能 内耳 生理学 第(耳九章 蜗感觉器)官为的功感能 音功能
9.感觉器官生理教案
9.感觉器官生理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选自中职医学教材《人体生理学》,重点讲解感觉器官的构造与功能,及其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作用。
本课内容既包含基础知识,又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是对学生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对象为中职医学专业的学生,学生总数XX人。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但对于感觉器官的深入理解尚显不足。
学生的学习习惯良好,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感觉器官的基本构造和功能,理解其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演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医学科学的热爱和敬畏,树立正确的医学伦理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觉器官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教学难点:感觉器官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作用机制。
为突破重点和化解难点,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
五、教学任务阐述感觉器官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分析感觉器官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作用。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和实践法等,辅以多媒体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准备教材:选用适合中职医学专业的《人体生理学》教材。
活页教材:准备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补充资料。
教学视频:选择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教学视频片段。
教学器材:准备必要的实验器材和模型。
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文、动画等元素的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5分钟)教学内容:通过提问导入新课,如“你们知道我们身体中的感觉器官有哪些吗?它们是如何工作的呢?”,引发学生对感觉器官的思考。
教师行为:提出问题,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思考,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学生行为:思考并尝试回答老师的问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教学设计目的: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后续课程内容的展开做好铺垫。
教案感觉器官生理
教案感觉器官生理教案:感觉器官生理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人体的感觉器官,即眼、耳、鼻、舌和皮肤的生理功能及其在感知外界事物中的作用。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的形成过程,认识各种感觉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目标:1. 了解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过程,知道近视的成因和预防方法。
2. 掌握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过程,了解保护耳朵的方法。
3. 认识鼻的结构和嗅觉的形成过程,了解鼻病的预防。
4. 了解舌的结构和味觉的形成过程,知道饮食健康与味觉的关系。
5. 掌握皮肤的结构和触觉的形成过程,了解皮肤病的预防。
教学难点与重点:1. 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过程。
2. 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3. 鼻的结构和嗅觉的形成过程。
4. 舌的结构和味觉的形成过程。
5. 皮肤的结构和触觉的形成过程。
教具与学具准备:1. 眼球模型、耳朵模型、鼻子模型、舌头模型和皮肤模型。
2. 图片、图表和多媒体课件。
3. 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周围的环境,提问:你们能用眼睛看到什么?耳朵听到什么?鼻子闻到什么?舌头尝到什么?皮肤感受到什么?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观察眼球模型,讲解眼球的各个部分的功能,如角膜、瞳孔、晶状体等,并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视觉的形成过程。
2. 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观察耳朵模型,讲解耳的各个部分的功能,如外耳、中耳、内耳等,并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听觉的形成过程。
3. 鼻的结构和嗅觉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观察鼻子模型,讲解鼻的各个部分的功能,如鼻腔、鼻黏膜等,并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嗅觉的形成过程。
4. 舌的结构和味觉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观察舌头模型,讲解舌的各个部分的功能,如舌尖、舌根等,并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味觉的形成过程。
5. 皮肤的结构和触觉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观察皮肤模型,讲解皮肤的各个部分的功能,如表皮、真皮等,并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触觉的形成过程。
生理学09感觉器官学习教案
生理学09感觉器官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1. 视觉器官:眼的构造、视网膜的光感受器和视觉传递途径。
2. 听觉器官:耳的构造、听觉传递过程及声音的感知。
3. 嗅觉器官:鼻的构造、嗅觉感受器及嗅觉传递途径。
4. 味觉器官:舌的味蕾分布、味觉感知及味觉传递过程。
5. 触觉器官:皮肤的触觉感受器、触觉传递及触觉功能。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感觉器官的基本构造和功能,了解各感觉器官的工作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生理学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感觉现象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各感觉器官的构造、功能及工作原理。
2. 教学重点:视觉器官、听觉器官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眼、耳、鼻、舌等感觉器官的模型,生理学图谱,PPT课件。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视觉、听觉、嗅觉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感觉器官的作用。
2. 新课导入:(1)视觉器官:介绍眼的构造,讲解视网膜的光感受器和视觉传递途径。
(2)听觉器官:介绍耳的构造,讲解听觉传递过程及声音的感知。
(3)嗅觉器官:介绍鼻的构造,讲解嗅觉感受器及嗅觉传递途径。
(4)味觉器官:介绍舌的味蕾分布,讲解味觉感知及味觉传递过程。
(5)触觉器官:介绍皮肤的触觉感受器,讲解触觉传递及触觉功能。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感觉器官,选取一道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布置与感觉器官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生理学第09章——感觉器官2. 板书内容:(1)视觉器官:眼的构造、视网膜的光感受器、视觉传递途径。
(2)听觉器官:耳的构造、听觉传递过程、声音的感知。
(3)嗅觉器官:鼻的构造、嗅觉感受器、嗅觉传递途径。
(4)味觉器官:舌的味蕾分布、味觉感知、味觉传递过程。
(5)触觉器官:皮肤的触觉感受器、触觉传递、触觉功能。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眼的构造及视觉传递过程。
(2)简述耳的构造及听觉传递过程。
2024年生理学09感觉器官学习教案
2024年生理学09感觉器官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生理学》教材第九章“感觉器官”,具体内容包括:视觉器官、听觉器官、嗅觉器官、味觉器官及触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特别是视觉与听觉器官的感光与感声原理及其在人体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五大感觉器官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学会分析视觉和听觉器官的工作原理及其在人体中的作用。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感觉现象,提高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视觉和听觉器官的感光与感声原理。
教学重点:五大感觉器官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挂图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视觉和听觉现象,引发学生对感觉器官的好奇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1)介绍五大感觉器官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详细讲解视觉和听觉器官的感光与感声原理。
3. 例题讲解:(1)通过具体实例,解释视觉和听觉器官的工作原理。
(2)分析实例中涉及的感觉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教材,完成相关练习题。
(2)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板书设计1. 感觉器官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视觉器官的感光原理3. 听觉器官的感声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五大感觉器官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解释视觉和听觉器官的工作原理,并举例说明。
2. 答案:(1)见教材第九章相关内容。
(2)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感觉器官的学习兴趣较高,但对视觉和听觉器官工作原理的理解仍有待提高,今后教学中需加强实例讲解和随堂练习。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了解其他感觉器官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2)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感觉现象,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问题。
生理学09感觉器官学习教案2
生理学09感觉器官学习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生理学教材第九章“感觉器官”,具体内容包括:视觉器官、听觉器官、嗅觉器官、味觉器官及触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重点分析视觉与听觉器官的工作原理及其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五大感觉器官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2. 分析视觉与听觉器官的工作原理,了解其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重要性。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理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视觉与听觉器官的结构、功能及工作原理。
难点:理解并运用感觉器官的知识解释生理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眼球模型、耳朵模型、PPT课件、视频资料。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视觉与听觉现象,引发学生对感觉器官的兴趣。
细节:播放一段关于视觉与听觉现象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我们能看到物体?为什么我们能听到声音?2. 新课内容讲解:(1)视觉器官:介绍眼球的结构,分析光信号在眼球内的传递过程。
(2)听觉器官:讲解耳朵的结构,阐述声波在耳朵内的传递过程。
(3)嗅觉、味觉与触觉器官:简要介绍其结构与功能。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例题,讲解视觉与听觉器官的知识点。
细节:选取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针对新课内容,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细节: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左侧:列出五大感觉器官的名称。
2. 板书中间:详细描述视觉与听觉器官的结构、功能及工作原理。
3. 板书右侧:列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视觉与听觉器官的认识。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描述视觉与听觉器官的结构、功能及工作原理,并举例说明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作业题目:简述保护感觉器官的重要性,并提出具体措施。
答案:要求学生从生活习惯、预防疾病等方面,阐述保护感觉器官的重要性,并提出具体可行的措施。
生理学第二版 第9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3.眼球震颤 *概念:躯体旋转运动时所引起的
眼球不随意运动。 *分类: 水平性 垂直性 旋转性 *过程:慢动相、快动相
照强度而变化的反 射。
弱光→扩大, 保证清晰成像 强光→缩小, 保护视网膜 互感性对光反射:光照一侧,两侧瞳
强光视网膜视神经中脑顶盖前 区双侧缩瞳核双侧瞳孔缩小
临床意义:判断CNS病变部位-中脑 全身麻醉的深度 病情危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3.双眼球会聚(辐辏反射)
视近物,双眼同步内旋.
意义:使物像落于 两眼视网膜的 对称点上, 产 生单一像觉。
蜗管: 内淋巴,为盲管
顶部相通
鼓阶: 外淋巴与圆窗膜相连
第四节 前庭器官的平衡感觉功能 三个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 功能: 1、速度变化 2、维持姿势平衡 3.头部位置
一、前庭器官的感受细胞和适宜刺激
1、毛细胞(如图) 2、半规管的感受装置:壶腹嵴
适宜刺激:旋转变速运动 3.椭圆囊和球囊
感受装置:囊斑 适宜刺激:直线变速运动
距离感受器
接触感受器 平衡、本体、内脏感受器等
光感受器
机械感受器
(2) 所接受刺激的性质:温度感受器
化学感受器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一)适宜的刺激 定义: 一种感受器通常对某种特定 形式的能量变化最敏感 意义: 一种感受器仅向中枢传递一种 刺激信息
(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定义: 感受器能把作用于它们的各种形式 刺激的能量转变成生物电能。
带,后者 又系于睫状体; 睫状肌收缩 悬韧带
反射过程
物像落在视网膜后
视物模糊 皮层-中脑束
中脑正中核
动眼神经 睫短N
睫状肌收缩
悬韧带松弛
持续高度紧张→睫状 肌痉挛→近视
《生理学》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笔记教案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第一节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一.感受器、感受器官的定义和分类(一)定义感受器:分布于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感觉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外包绕被膜→环层小体高度分化的感觉细胞,连同他们的附属结构----感觉器官(二)分类:按刺激性质分:光感受器,机械感受器,化学感受器,温度感受器,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定义:一种感受器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能量变化最敏感,这种形式的刺激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感觉阈(阈值):能引起某中感觉所需的最小的适宜刺激强度。
(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各种换能器都能把作用于他们的各种形式的刺激能量最终转换成传入神经的AP,这种能量转换称感受器的换能作用适宜刺激→感受器→跨膜信号转换→感受器电位(或发生器电位)→传入神经→神经冲动(AP)。
感受器电位和发生器电位的特性:局部电位:①不具有“全或无”的特征;②可总和;③能以电紧张的形式作近距离的扩布。
(三)感受器的编码功能指感受器在换能过程中,将外界刺激的信息转移到神经冲动的特定序列的之中。
(四)感受器的适应现象指感受器对同一刺激的持续作用,其反应逐渐降低的现象。
类型与意义快适应感受器:利于机体重新接受新刺激。
慢适应感受器:利于机体进行持续检测,以便随时调整机体的功能。
第二节眼的视觉功能适宜刺激:是可见光(波长380~760nm的电磁波)。
(一)光学特征1.折光系统空气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2.简化眼将眼的复杂的折光系统简化=简化眼由简化眼模型,根据已知的物距和物体大小,可算出物像及视角大小。
正常人眼在光照良好的情况下,在视网膜上的物像小于5μm(视角≥1’)就不能产生清晰的视觉。
(三)眼的调节定义:正常人眼看近物时,眼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能随物体的移近而相应的改变,使物像仍落在视网膜上,看清近物。
包括:晶状体的调节、瞳孔的调节、双眼球的会聚1.晶状体的调节物像落在视网膜后→视物模糊→中脑正中核→动眼神经缩瞳核→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前后凸→曲率↑折光能力↑→物像落在视网膜上睫状肌持续高度紧张→痉挛→近视晶状体弹性↓→老花眼2.瞳孔调节正常人的瞳孔直径变动在1.5~8.0mm之间。
9.感觉器官生理教案
9.感觉器官生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体生理学》第四章“感觉器官”,详细内容包括第13节:视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听觉器官的构造与作用、皮肤及其它感觉器官的机能。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视觉、听觉和皮肤等感觉器官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了解感觉信息在大脑中的处理和传递过程。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感觉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视觉器官、听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感觉信息的传递过程。
难点:视觉和听觉信号在大脑中的处理机制;皮肤感觉的种类及其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眼球模型、耳朵模型、皮肤结构图、PPT。
2. 学具:显微镜、感觉器官图解、学习笔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盲人和聋哑人的日常生活视频,引发学生对感觉器官重要性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视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结合眼球模型和PPT进行讲解。
3. 实践情景:分组讨论,让学生描述生活中遇到的感觉现象,如近视、远视等。
4. 例题讲解:讲解视觉和听觉信号在大脑中的处理过程,结合耳朵模型和PPT。
5. 随堂练习:发放感觉器官图解,让学生识别并描述各种感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六、板书设计1. 感觉器官的分类与功能视觉器官:眼球结构、视觉形成过程听觉器官:耳朵结构、声音传递过程皮肤及其它感觉器官:触觉、痛觉、温度觉等2. 感觉信息在大脑中的处理和传递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2)解释感觉信息在大脑中的处理和传递过程。
(3)举例说明皮肤感觉的种类及其作用。
2. 答案:(1)视觉器官包括眼球、视神经等,主要功能是感受光线,形成视觉;听觉器官包括外耳、中耳、内耳等,主要功能是感受声波,形成听觉。
(2)感觉信息通过感觉器官接收,转化为神经冲动,经神经传导至大脑皮层,进行信息处理和分析。
(3)皮肤感觉包括触觉、痛觉、温度觉等,它们分别感受物体的接触、疼痛和温度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关注学生对感觉器官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生理学》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1)讲课稿
三、与视觉有关的几种生理现象
1、视力(视敏度 )
眼分辨物体上两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
视力通常以辨别两点最小视角作为衡量标准。
2、视野
单眼固定地 注视正前方一 点不动,该眼 所能看到的 范围。
范围:上眼框和
鼻粱遮挡的缘故,
单眼视野的下方>
上方;颞侧>鼻侧。
三种视锥细胞在视
绿
网膜中的分布不匀,
红
色视野的白色>黄
为4:1:0时,产生红色感觉 为2:8:1时,产生绿色感觉
色觉与色觉障碍
色觉的三原色学说
辨别颜色是视锥细胞的功能
色觉障碍
色盲 由于缺乏相应的视锥
细胞,不能辨别颜色。 多由遗传所致。
色弱 辨别颜色的能力降低。
视网膜的信息处理
在光刺激作用下,由视杆和视锥细胞 产生的电信号,在视网膜内经过复杂的 神经元网络的传递,最后由神经节细胞 以动作电位的形式传向中枢。
眼的折光能力异常(屈光不正)
(1)近视:用凹透镜纠正 轴性近视:眼球前后径过长 屈光性近视:折光能力过强
近视
(2)远视:用凸透镜纠正 轴性远视:眼球前后径过短
屈光性远视:折光能力太弱 (3)散光:用柱面镜纠正
产生原因:角膜表面不同方位的曲率 半径不等 (4)老视:用凸透镜纠正
产生原因:晶状体弹性减退(弱)
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
暗 视紫红质
视黄醛
光
异构酶
视蛋白 + 11-顺视黄醛
全反型视黄醛+ 视蛋白
酶 11-顺维生素A
酶 全反型维生素 A
2.视锥系统的换能和颜色视觉 *光线视锥细胞外段视锥色素感
受器电位(超极化)神经节细胞AP *视觉的三原色学说: 三种视锥细胞分别含有三种视锥色素,
2024年生理学09感觉器官学习教案
2024年生理学09感觉器官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生理学》教材第九章“感觉器官”,主要涉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五个方面。
详细内容如下:1. 视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包括眼球壁、视网膜、视神经等部分;2. 听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包括外耳、中耳、内耳等部分;3. 嗅觉和味觉的生理机制;4. 触觉的种类和生理基础。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各种感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理解感觉产生的生理机制;2. 掌握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的基本知识,能够解释日常生活中相关的生理现象;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生理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视觉和听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感觉产生的生理机制;2. 教学重点:各种感觉器官的基本知识,感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眼球模型、耳朵模型、嗅觉和味觉实验器材;2. 学具:学生用眼球模型、耳朵模型、嗅觉和味觉实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视觉、听觉现象,引发学生对感觉器官的兴趣;2. 新课内容:讲解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的基本知识,结合模型和实验进行讲解;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感觉器官,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6.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六、板书设计1. 感觉器官;2. 内容:分别列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相关概念和知识点;3. 板书形式:采用图示、表格、流程图等形式,清晰展示教学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视觉和听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2)举例说明嗅觉和味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简述触觉的种类及其生理基础。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情况,改进措施;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感觉器官的最新研究进展,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
生理学09感觉器官PPT学习教案
会计学
1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一)适宜刺激 (二)换能作用 把刺激能量转换为传入神
经的AP。 (三)编码作用 在换能同时,把刺激包含的
环境变化的信息也转移到AP的组合和序 列之中。
第1页/共29页
(四)适应现象
1.概念:当一恒定刺激作用于感受器 时,虽刺激仍在持续作用,但感觉 传入神经上AP的频率已开始逐渐下 降的现象。
第16页/共29页
(三)视敏度(视力) 眼分辨 物体上两点最小距离的能 力。
第17页/共29页
(四)视野 指单眼固定不动正视前方一点 时,该眼所能看到的范围。
鼻
颞
侧
侧
第18页/共29页
五、与视觉有关的现象
(一) 暗适应和明适应 ① 暗适应从明亮的地方突然
进入暗处,最初对任何东西都看不 清楚,经过一定时间后,视觉敏感 度逐渐升高,在暗处的视觉逐渐恢 复,这种现象称为暗适应
两眼成像在对称点形成单视;若 成像在非对称点,则出现复视。
第9页/共29页
(三) 折光异常 近视、远视、散光
1. 近视 产生原因:前后径过长,折 光力过强。 矫正方法:佩戴适宜的凹 透镜
第10页/共29页
2. 远视 产生原因:前后径过短或折光 力过弱。 矫正方法:佩戴适宜的凸透 镜
第11页/共29页
②从暗处突然进入亮处,最
初只感到耀眼的光亮,看不清物体, 需经一段时间后第19页才/共2恢9页 复视觉,称为 明适应。
第三节 位、听觉器官的功能 一、耳的听觉功能 (一)外耳和中耳的功能 1、外耳的功能
(1)耳廓 收集声音;判断声源 (2)外耳道 传导声音
第20页/共29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
3、视网膜的结构 思考题、作业题、讨论题: 1. 简述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2. 试述视近物时眼是如何调节的? 3.简化眼的概念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互联网资源等): 1 结构和两 种感光换 能系统
二、讲授新课 第三节 耳的听觉功能
(一)外耳和中耳的功能 1、外耳功能
2、中耳的功能 (二)内耳的功能
1、 耳蜗的结构点 2、 基底膜的振动和行波理论 3、 耳蜗的生物电现象 (三)听神经动作电位 (四)人耳的听阈和听域
第四节 内耳的平衡感觉功能 (一)前庭器官的感受装置和适宜刺激 (二)前庭反应和眼震颤
(2) 远视
(3) 散光
(4) 老视
二、视网膜的结构和两种感光换能系统
1、 视网膜的结构特点 (三)、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1、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及其代谢 2、细胞外段的超微结构和感受器电位的产生 (四)、视锥系统的换能和颜色视觉
(五)、视网膜的信息处理 (六)、与视觉有关的其他现象
1、暗适应和明适应 2、视野 3、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 六、小结:
第五节 嗅觉、味觉和皮肤感受器的功 (一)嗅觉感受器和嗅觉的一般性质 (二)味觉感受器和味觉的一般性质 (三)皮肤感觉感受器的功能
1、触、压觉 2、温度感觉 小结: 1.耳蜗的结构特点 2.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 3.耳蜗的静息电位、耳蜗的微音器电位、听神经的动作电位 4.前庭器官的感受细胞和适宜的刺激 5.前庭反应 6.其他感受器的功能
授课题目(章、节或主题): 第九章 感觉器官-1
课时安排 授课时间
2 学时 第 15 周
授课类型(请打√)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其他□ 教学方法(请打√) 讲 授 讨 论□ 示 教□ 自学辅导□ 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 多媒体 模 型□ 实 物□ 挂图□ 影音□ 其他□ 教学目的和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 掌握: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眼的调节、眼的折光能力和调节能力异常 2. 熟悉:感受器及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眼的折光系统的光学特性、眼内光的折射与简化眼、视网膜的 结构特点。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互联网资源等): 1 4、 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第二节 眼的视觉功能 一、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
20 分钟: 眼的折光 系统及其 调节
1、 眼的折光系统的光学特性
2、 眼内光的折射与简化眼
3、 眼的调节
(1) 晶状体的调节
(2) 瞳孔的调节
(3) 双眼球的会聚
4、 眼的折光能力和调节异常
(1) 近视
课时安排
2 学时
授课时间
第 15 周
实验课□ 示 教□ 实 物□
练习课□ 其他□ 自学辅导□ 其他□ 挂图□ 影音□ 其他□
教学重点:耳的听觉功能 教学难点:嗅觉、味觉和皮肤的感觉功能
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
一、复习内容(将上节课讲的主要内容体问并板书) 1. 简述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2. 试述视近物时眼是如何调节的? 3.简化眼的概念
教学重点: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视近物时眼的调节、眼的感光功能、简化眼、视网膜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眼的折光成像原理、光学系统的折光特性。
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
通识教育:一个环游世界,去过世界各大名城的人来到石家庄,和一个从未出过山村的农民 来到石家庄,对石家庄的评价一样吗?引出我们为什么要学习! 一、课程导入(以提问的方式引出讲课内容)
5 分钟: 本次课程 小结
授课题目(章、节或主题): 第九章 感觉器官-2
授课类型(请打√) 理论课 讨论课□ 教学方法(请打√) 讲 授 讨 论□ 教学资源(请打√) 多媒体 模 型□ 教学目的和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 掌握:耳的听觉功能 2. 熟悉:嗅觉、味觉和皮肤的感觉功能
把手伸到点燃的蜡烛上什么感觉?把手放到冰上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觉?这种 感受怎么来的? 二、讲授新课 第一节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
补充内容 和时间分 配 10 分钟
30 分钟: 感受器的 一般生理
一.感受器、感受器官的定义和分类
1.定义
2.分类Βιβλιοθήκη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1、 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2、 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补充内容 和时间分 配 10 分钟: 课程回顾
30 分钟: 耳的听觉 功能
15 分钟: 平衡觉功 能 15 分钟: 嗅觉、味 觉、皮肤 的感觉功 能
10 分钟: 课程小结
思考题、作业题、讨论题: 1. 简述耳蜗的结构特点? 2. 试述行波学说? 3. 试比较耳蜗的静息电位、耳蜗的微音器电位、听神经的动作电位? 44 4.眼震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