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之秋》教学设计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之秋
哈尔滨市文苑中学王颖
一、教材分析
《三峡之秋》是以“母亲河”为主题的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精读文章。

本文以“长江三峡”为主题,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作者按时间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了中秋这一天从早晨到夜晚三峡景色的变化,具体描述了三峡早晨的明丽、中午的热烈、下午的青色而透明、夜的宁静,表达了作者对三峡景色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本单元的重点是“训练学生读懂课文、体会句子含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根据这样的要求,我制定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
三峡优美的景色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使他们充分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

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浓厚。

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强化了“边读边思考,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即“变话为画”的阅读方法。

教学本课,应注意继续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刻体会本文语言的优美,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所学过的诗词。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发展与创新”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自主、合作、共同创新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

以读为主线,在读中想象,在读中体会,在读中发展,在读中创新。

1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读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能简单说说三峡之秋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3)了解三峡各个时段的景象特点
(4)了解本文的写作顺序。

2、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作者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的景物。

(2)能体会三峡之秋一天当中的景象特点。

3、教学方法
采用陶冶法和畅想法这种方法强调教学中要“激发感情抓住心”“披文以入情”。

教师读文“如出我口”,讲文“如出我心”。

课堂气氛应和课文的内容相吻合。

引导同学“入境”,使学生如临其境,爱作者之所爱,憎作者之所憎,喜作者之所喜,怒作者之所怒。

把作者之情,化而为学者之情,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感情得到陶冶。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抓住课文中能触发想象诱导物,促使他们想象课文中可供咀嚼、回味的包含深刻内容的景象,并把诱发出来的想象引上科学化的轨道。

在学生想象过程中,教师要进行适当的点拨,使他们的智慧得到启迪,思路得到畅通。

点拨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开拓视野,展开想象。

4、学法指导
对于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显得异常重要,这是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

因此,本课十分注重以下几点
1.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正确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使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读书。

3.对基本资料的积累。

4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讲解新课之前,先请大家来观看一段影片。

(播放《话说长江》片断)长江,她滋润了华夏儿女的心。

三峡,昭示了祖国山河的壮美。

那里峰峦叠嶂,飞泉吐珠,波涛拍岸。

也许我们没有亲身去体验三峡的壮丽但今天我们却可以通过方纪的文章走进三峡,去品位三峡秋之神韵。

(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展示资料
学生活动展示网上下载了的关于三峡的图片,关于三峡由来的传说。

(三)教师补充展示关于三峡的介绍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教师配乐,采用自由朗读的形式,使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并设计问题,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

请同学们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三峡的?(找出关键词语)不同时间三峡都具有那些特点?(教师板书)
(学生总结)早晨--清新、明丽中午--热烈
下午--青色、朦胧夜晚--平静
(五)精读课文
请找出作者是怎样具体体现这一事物特点的。

学生进入自主、合作学习。

(学生展示成果)
a我们小组研究的是早晨,作者重点抓住了树上露水的变化,由像洁白的霜到消逝。

描写了露水,也写了橘柚树的色彩的变化,“绿叶金实”显示了三峡之秋早晨明丽的特点。

同时点明这是秋季,因为只有秋天才会收获果实。

可以想象一下,在秋高气爽之时,满山的果实,江水在流淌,这时的三峡会多美。

b描写了橘柚树的生长环境:在陡峭的山岩上;颜色:叶子越来越绿得发黑,果实由青变黄;
馨香的气味,这些都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

c“威猛”这个词你用得恰到好处。

同时用了一个比喻“金鳞巨蟒”写出了长江的颜色、形态,“翻滚”“呼啸”“奔腾”写出了长江的气势。

“金鳞”还写出了长江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的景象,“翻滚”“呼啸”“奔腾”不仅写出了气势,还表现出了长江的生机与活力。

d对夜晚的描写最细腻。

“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表现了三峡夜晚宁静的特点。

运用了拟人修辞。

这里还有渔火、灯标,偶尔还有汽笛声,这些景物正是对宁静的夜晚的烘托。

把夜晚的三峡写活了。

e峡谷中月色的描写。

山是那样的“高”“陡”且“墨一般的黑”,在这样的背景之上,月亮升起来了,宛如一块“巨大的”“磨平发亮的云母石”,可以想象一下,黑色的背景映得它是多么的明亮。

形容月光用了两个词“清洌”和“泻”,清洌很好地突出了月光的这个特点。

“泻”更写出了月光在峡谷中没有阻碍一泻千里的气势,我觉得用得恰当。

而且“清洌”“泻”和后文的“瀑布”相照应,体现出了作者巧妙地用心。

课文中还有一句话似乎被我们冷落了,这句话是多余的吗?(点明主旨)
作者用这句话结尾,点出了时间,中秋的月夜也是最美的。

也可以表达出作者思乡之情(六)再读课文抒发情怀
教师配乐,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引读,男女对读,表演读等),读出三峡之秋的美,大家评议。

(这个环节给学生选择朗读方法的权利和相互评价的权利,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美读,在美读中进一步升华阅读情感。


(七)拓展延伸
同学们,刚才通过我们这么长时间的讨论赏析共同体会了三峡之秋那如梦如幻的美。

我想我们可以坐在教室里感受三峡的美,应该感谢作者方纪写出这么优美的文字。

请你根据下列图片,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或诗或文)描绘画面。

(八)小节
同学们说得太好了,让老师有耳目一新之感。

相信现在很多人都想快点到三峡去看一看,那么老师请同学们一起观看图片领略一下三峡的美景。

(配乐《三峡行》教师朗读)“巫山云雨梦三峡”,这就是美丽的三峡之秋。

当春天收回慵懒的双臂,当夏天满怀豪情悄悄离去,当冬天进入梦乡时只有你三峡之秋依然如此美丽。

我爱你,美丽的三峡。

(九)板书设计:
三清晨———明丽
峡中午———热烈
之下午———雾青水静
秋夜晚———宁静
【教学反思】
《三峡之秋》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北师大版教材编排特点之一,就是以主题组织单元。

本组教材是以“母亲河”为主题的。

我所执教的《三峡之秋》重点是让学生在感受三峡一天中不同景色,体会作者热爱三峡的真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难点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及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事物的方法。

课后静心反思,感触颇多。

现将本节课教学反思如下:
在教学预设时,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下工夫:
首先,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训练。

在课堂中,通过多种方式的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通过自由的朗读,思考、勾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通过朗读——评价,描述画面——评价,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

其次,注重传授学习方法,提示学习规律。

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让学生了解学习规律,掌握学习方法,是实现学生终身学习的必要前提。

在赏析语言时,我提示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再次,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追求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达成。

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基本功综合训练的同时,我注重对学生爱护自然、关爱生活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

比如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在过渡语、小结语、激情语中渗透。

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美就在我们的心里,我们的生活就充满了美。

教学永远是一项遗憾的劳动,虽然预设时考虑周全,但是真正教学时未必达到预期效果。

静心思索,感觉课堂中存在以下不足:
由于在教学中既想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想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还想渗透写作方法,谈体会谈感受。

设计的内容太多,想讲授的太多,因而对文章个别语句分析理解不是很到位。

新课改的探究之路还很长,如何真正落实新课改的思想,是我今后教学思考和实验的主旋律。

·个人介绍·
王颖哈尔滨市文苑中学语文教师,自2001年参加工作以来积极参加“新课程改革”的试验教学中,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任教以来,多次做教学示范课。

其中语文研讨课《不朽的失眠》获教学研讨课一等奖,《麦琪的礼物》被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音像收录。

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主,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点评】
在语文课改着力于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之时,王颖老师的《三峡之秋》较好的反映了语文新课标中倡导的新观念,是一次成功的教学。

这节课在教学上有一些新的探索。

首先,教者以人为本。

再这节课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学生在知识、能力、人格素养等方面进行提升。

教师根据作者描写三峡的四个时间段的各自特点,突出其熏陶感染的作用。

运用《话说长江》的电视片段,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感染;让学生诵读优美的语段,领略文章的情感美。

在教学中,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其次,这堂课教师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学生互相学习补充出来的东西要比老师教过要好。

老师让学生在理解内容之后互相讨论,营造了民主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有了满足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另外,教师课件的制作,具有直观性和时代性。

三峡文化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多数学生没有去过三峡。

课堂上教师调动多种手段图片、录像、歌曲等方法,帮助学生走进三峡,理解课文,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情感。

总之,本节课充分体现了重过程、重方法、重体验的新的教学思想,是一节使学生在知识、情感、智能都得到发展的好课。

道外区教师进修学校刘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