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心理学
健康心理学
心理健康的评估标准
评估心理健康的十标准(郭念锋): 1、心理活动强度:指对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
遭遇精神打击时,不同的人对于同一类精神刺激反应各不相同
2、心理活动耐受力:长期经受精神刺激的能力; 3、周期性节律:心理活动的内在节律性; 4、意识水平
心理健康的评估标准
评估心理健康的十标准(郭念锋): 5、暗示性
第三节 压力与心理健康
压力源
压力与压力适应 压力的临床后果与中介系统
压力引发疾病的机制
体质、压力论(Sternbach) 压力和个体的身体素质对疾病的发生同时起作用;
压力容易导致身体脆弱的器官或系统出现疾病;
器官敏感论(Engle) 在应对压力时,反应最敏感、活动强度和频率最高的 器官最容易患病;
压力源至临床相的逻辑过程
对压力的响应阶段
中介系统的增益或消解过程 认知系统
社会支持系统
生物调节系统
生物调节系统
功能状态好,可以防止或降低应激后果的躯体化症状 生物调节系统 神经内分泌系统 免疫系统
中介系统的总体功能,由三个子系统各自的 功能状态决定
压力源至临床相的逻辑过程
由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引起;
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或 半年以下;
遭受刺激时,可能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
反应对象被泛化;
神经症性的心理问题
可疑神经症:接近神经症或是神经症早期。 诊断条件:
病程
总分为4-5分为可以病例
—— 1 分 2分 3分
压力的种类
破坏性压力(极端压力):战争、大地震、空难等。 创伤性应激障碍 灾难症候群 惊吓期——“失魂落魄”; 恢复期——逢人便诉说自己的遭遇; 康复期——心理重新达到平衡;
健康心理学考试重点
健康心理学考试重点健康心理学定义:健康心理学是研究认知,情感,意志以及个性等心理活动和心理社会压力与生理健康,亚健康和疾病的因果关系的理论体系。
心理-生理中介机制:一 .条件反射机制: 1.条件反射理论:经典条件反射,工具条件反射2.皮层- 内脏相关条件反射通道二.心理动力机制: 1.心理动力学理论:意识与潜意识的冲突理论,人格结构的冲突理论2.性与自我冲突的通道3.焦虑通道三.心理生理中介机制: 1.心理生理学理论 2.植物神经系统通道 3.内分泌神经-体液通道 4.神经免疫通道归因维度:一 . 内外因维度二.可控性维度三.稳定性维度知信行模式:改变人类健康相关行为模式之一,将人类行为的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及形成行为三个过程,用 F 式表示。
F 式:知识-信念-行为卡特尔特质说:独特特质:是单个个体具有的特征共同特质:是群体所有成员共有的特质表面特质:是能够直接从外部行为中观察到的特质,是直接与环境接触的特质,比较容易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呈现出多样性。
根源特质:是隐蔽在表面特质深处并制约着表面特质的特质,它是内在的因素,是个人行为的最终根源。
自我意识维度:一 . 自我认知:自我概念自我感觉自我观察(分析,评价)二. 自我体验:自尊心自信心三. 自我调节控制:对自己行为,活动,焦虑的调控,包括自我检查,监督,控制不合理信念特征:一 .绝对化要求二.过分概括化三.糟糕至极心身疾病:精神紧张能引起植物神经和内脏功能的一系列变化,这种变化是可逆的,生理性的,称为心理生理反应。
当这些心理生理变化发生于某些具有易患倾向的个体身上时,这些变化可持续发展,形成病理性改变,故称为心身疾病。
相关因素: 1.生活事件 2.精神应激和情绪反应 3.个体易感性 4.行为模式常见几种心身疾病: 1.睡眠障碍 2.性功能 3.支气管哮喘 4.消化性溃疡情绪的成分:一.主观体验,是大脑的一种感受状态,是心理活动中的独特知觉或意识。
心理咨询师健康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
心理咨询师健康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 心理活动的规律B 身体健康与心理因素的关系C 疾病的预防和治疗D 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心理问题答案:D解析:健康心理学关注的是如何维护和促进人类的健康,研究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各种心理问题。
2、以下哪种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最大?()A 遗传B 生活方式C 环境D 医疗条件答案:B解析: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运动、睡眠、压力应对等方面,对健康的影响往往最为显著。
遗传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个体的易感性,但生活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节和改变健康状况。
环境和医疗条件也有影响,但相对生活方式来说,作用较小。
3、应对压力的积极策略不包括()A 运动B 饮酒C 社交支持D 放松训练答案:B解析:饮酒是一种不健康的应对压力的方式,可能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如肝脏损伤、心理健康问题等。
运动、社交支持和放松训练都有助于缓解压力,提升心理和生理的健康水平。
4、以下哪项不是健康的心理状态的表现?()A 积极乐观的情绪B 良好的人际关系C 过度的自我关注D 适应环境的能力答案:C解析:过度的自我关注往往会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不是健康心理状态的表现。
积极乐观的情绪、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都是健康心理的重要特征。
5、健康信念模式中,影响个体采取健康行为的因素不包括()A 感知到的疾病易感性B 感知到的疾病严重性C 采取行动的便利性D 他人的健康行为答案:D解析:健康信念模式认为,个体感知到的疾病易感性、严重性以及采取行动的便利性等因素会影响其是否采取健康行为。
他人的健康行为一般不是直接影响个体采取健康行为的关键因素。
二、多选题1、影响心理健康的社会因素包括()A 家庭环境B 工作压力C 社会支持D 文化背景答案:ABCD解析:家庭环境的和谐与否、工作压力的大小、社会支持的有无以及文化背景的差异都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2、促进健康的行为包括()A 合理饮食B 定期体检C 适量运动D 戒烟限酒答案:ABCD解析:合理饮食为身体提供必要的营养;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疾病;适量运动增强体质;戒烟限酒减少对身体的损害,这些都是促进健康的重要行为。
健康心理学
压力导致身心疾病的理论
压力-素质理论 压力 素质理论
压力源
「脆弱性」 脆弱性」 •生理素质 生理素质 •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
身心障碍
临床后果
反应
心理反应 躯体反应 社会行为反应
疾病
压力状态下,可产生心理生理障碍、神经症、 压力状态下,可产生心理生理障碍、神经症、急性 与延迟性压力障碍、酒精与药物依赖、人格障碍。 与延迟性压力障碍、酒精与药物依赖、人格障碍。 导致传染病、肿瘤的易感性。 导致传染病、肿瘤的易感性。
心理健康18式 心理健康 式
1、要有目标和追求 、
2、经常保持微笑 、
3、学会分享 、
4、乐于助人 、
5、保持童心 、
6、学会和各种人愉快相处 、
7、保持幽默 、
8、处乱不惊 、
9、学会宽恕别人 学会宽恕别人
健康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
健康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1健康心理学含义:健康心理学也称卫生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因素对于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所发挥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他阐述人的行为与健康的关系,是心理学与预防医学相结合而成的一门综合性前沿学科,属于现代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这里的行为既包括人的外显行为(可观察到的行为),还包括思想、态度、认识和观念等内隐行为。
2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行为与健康的关系。
关注的是有关健康的所有心理学方面的问题;健康心理学还关注疾病预防和治疗的心理学方面的问题;健心对寻找病因和诊断与健康、疾病以及相关功能失调的联系产生兴趣;健心十分强调健康的促进和维护,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关注的持续性以及医疗保健费用等问题,并在分析和促进健康服务体系和健康政策制定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9我国古代健心思想:①两个来源:一是古代哲学家的论述,如老子孔子庄子思想;二是历代医学思想家的著作,如《易经》的八卦、对立统一,《黄帝内经》的天人合一。
②四方面内容:修心养性—首位,良好的品德修养有益于健康长寿,应在品德休养中求取养生延年;清静养神—使心理保持平衡,情绪保持稳定的一种心理养生方法;清心寡欲—对欲望(感官欲望和物质利益)保持节制知足常乐,而非以为压抑;调节情志—调节七情,使人体恢复五行相生,阴平阳秘的和建状态。
③治疗主张“不治已病治未病”。
对疾病的观点:“内伤七情”“外感六淫”。
1健康:1989年WHO(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品质的良好状态。
”2影响健康的因素:环境(生物、物理、化学、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习惯(饮食、风俗、不良嗜好、交通事故、体育锻炼、情绪、精神紧张等)、卫生医疗服务(社会卫生医疗设施和制度的完善状况)、遗传(影响较小,一旦出现则不可逆)。
3健康行为:广义:积极和消极的健康行为。
①积极:有利于良好的健康状态有关的行为,指人们从事的任何保持和促进健康的活动,不管他们感觉到的健康状况怎样和这种行为是否达到了目标。
健康心理学
健康心理学名词解释1.传统的健康观:体格强健,没有疾病。
2.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心理和生理和社会功能都保持完好的状态(1948年WTO提出)3.健康心理学:是研究心理行为因素对人的健康或疾病的影响,并且开展干预工作帮助人们维护身体健康,战胜疾病。
4.应激:是机体对应激源产生的一种负性情绪体验,同时伴有可以预测的生理变化,以及认知行为的改变。
注:坎农最先将应激这一术语引入社会领域,提出稳态的思想以及战斗-逃跑理论。
5.应激源:是指在生活中所遇到的能使人产生应激反应的刺激。
6.条件反射性免疫抑制:是基于巴普洛夫条件反射的原理通过大脑对免疫系统进行调节,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神经免疫学方法。
7.初级评价:个体对一个潜在的应激事件,首先进行一个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的评价,评价的结果有三种,无关的,积极的,消极的。
8.次级评价:是对自己的应对能力和资源条件进行评价的过程,即评价这个应激事件是有害的,有威胁性的,有挑战性的。
9.应对:是个体处理使自身资源负担沉重或不堪重负的各种需求的过程,是由各种努力组成,即个体通过行动和内心思索去处理环境中和心理内部的各种需求和心理需求的冲突。
10.社会支持:是指来自个体所喜爱的,关心的,尊重的,珍惜的人所提供的信息(包括来自父母、配偶、亲戚、朋友或社交团体及宗教团体)甚至可以是自己身边的宠物之间的交流和共同的信任。
11.急性应激:指最近的,将来的和将要到来的需求及压力引起的持续时间相对短暂的应激。
12.慢性应激:指漫无止境,不会随时间而减弱的看不到出路的需求和压力引起的应激。
13.尼古丁替代疗法:使用一些尼古丁替代物(尼古丁贴剂、尼古丁口香糖、)等,帮助吸烟者戒烟,通过这个途径使尼古丁吸收缓慢,逐渐减少吸烟者对尼古丁的摄入量,使得戒烟者对戒烟反应减小。
14.安慰剂:指的是那些治疗效果与本身药物特性无关的药品或方法。
15.安慰剂效应:当病人服用了治疗上无效的药物后,报告说病情有所好转时,出现的效应就是安慰剂效应。
健康心理学 复习资料
第一章健康心理学概述1、健康的定义:健康是人们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所获得的一种稳定、和谐和完善的状态。
2、汤纳特尔对健康的解释:健康是个体在现实可能状态下获得最佳完善感。
3、格林伯格的五级健康水平模式4、亚健康的概念及表现:定义:人体除了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以外,存在着的介于两者之间的第三种状态,即潜病状态。
表现:人的机体虽然没有明显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由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低下所导致,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其体验。
5、健康心理学的定义:健康心理学是研究认知、情感、意志以及个性等心理活动和心理社会压力与生理健康、亚健康和疾病的因果关系的理论体系。
它是关于心理因素如何使人们保持健康、使人们生病以及应对疾病的学说。
6、中国传统的健康心理学思想:(1)修身养性,仁智者寿(2)清静养神(3)清心寡欲(4)调节情志7,健康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测验法(5)个案法第二章身心健康状态1,影响身体印象满意度的因素:(1)社会文化的审美标准;(2)自我信息盲点;(3)抗拒老化的定型看法;(4)去人格化的不当姿势;2、怎样辨别心理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状态的判定方法)?(1)社会适应方法(社会常态方法);(2)医学(生理学)方法;(3)统计学方法;(4)心理测验方法;(5)内省经验方法;(6)价值观方法;3、心理异常的概念及心理异常时的“心理特征”:概念:产生于个体身上或与当前心理压力(如心理痛苦)或无能力(如损害一个或多个功能)联系的,或显著增加死亡、痛苦、无能力或自由的危险的,且有临床显著行为和心理症候群或行为方式的状态,为心理异常。
特征;(1)痛苦感;(2)心理--生理机能紊乱;(3)我向关注;(4)异常心理固着;4、健康之道在于哪些方面?(1)要对健康尽责任;(2)要有健康的整体意识;(3)要吃得明智;(4)要保持生理适合度;(5)要从事预防性的心理建设;第三章健康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应用1、弗洛伊德心理动力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1)意识与潜意识的冲突理论:人的精神活动分为三个层次:意识、前意识、潜意识;(2)人格结构的冲突理论:a人格结构的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b心理动力:利必多释义;c性本能:利必多之源;d心理障碍的本质:利必多受阻;2、行为疗法的操作技术有哪些(1)放松技术和生物反馈技术;(2)系统脱敏法;(3)满灌疗法;(4)厌恶疗法: a电击厌恶疗法; b橡皮圈疗法; c药物厌恶疗法; d想象厌恶疗法(5)模仿学习疗法(6)强化疗法:a强化的类型:正强化负强化正惩罚负惩罚b强化疗法的具体技术:行为塑造技术代币强化法消退技术3、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观点(艾利斯的ABC理论,非理性认知方式的概念、特征、对健康的影响及其积极调控)。
健康心理学的名词解释
健康心理学的名词解释健康心理学是一门以健康心理学理论知识为基础,多学科交叉学科为载体,探讨人们追求身心健康,实现个人及全社会发展的科学学科。
一般来说,健康心理学是关注身心健康的科学研究,它借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关注身心健康的发展过程,研究影响健康的各种内在和外在因素,以及改善身心健康的各种策略。
健康心理学主要关注的研究领域有:心理健康、疾病心理学、护理心理学、个体情绪管理、健康行为研究、人格心理学、生活质量研究、家庭关系研究、社会心理学、营养心理学、心理康复学等。
其中,心理健康涉及到人们心理素质的发展、心理适应性与自我调适能力、情绪调节、自尊与自我控制能力以及健康认知等;疾病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对慢性疾病患者心理变化的影响及预防策略;护理心理学着重于研究实施护理有效的策略;个体情绪管理涉及到人们情绪调节、情绪维持及情绪调节的策略;健康行为研究主要关注促进健康的行为如何实施,以及影响行为改变的因素;人格心理学则是研究人们基本特性,如个性、特质以及健康行为的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定义和行为如何影响人们的发展;生活质量研究着重于分析影响生活质量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家庭关系研究侧重于家庭气氛、家庭关系及家庭功能的研究;社会心理学则注重社会环境和个体心理之间的互动;营养心理学涉及到营养偏差、肥胖等研究;心理康复学包括心理治疗、职业康复等技术,研究面向康复技术的有效性和实施机制等。
以上是关于健康心理学的名词解释,从研究方向上看,健康心理学研究了身心两个层面的发展,旨在改善身心健康,帮助人们实现个人及社会发展,是一门极具前景的科学研究。
健康心理学的实践也十分广泛,它融入到国家的大健康心理学实施计划中,关注人们身心健康的问题,推动安康、调节、协调、评价整个公共卫生系统,加强优质健康服务,提升社会、国家健康水平,参与社会发展等。
例如,在疾病咨询方面,健康心理学专家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结合专业的心理知识,为患者做出客观的评估,提出健康的心理调节策略;在健康教育领域,健康心理学家也可以根据不同的个体特征,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方式,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以求达到最优的健康效果。
健康心理学完整版
健康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健康
一、健康的生物医学定义 常识:“健康就是没有疾病” 贝克尔认为:健康是“一个有机体或有机体的 部分处于安宁的状态,它的特征是机体有正常 的功能以及没有疾病” 健康的生物医学标准: 二、健康的社会学定义 帕森斯认为:“健康是已经社会化的个人完成 角色和任务的能力处于最适当的状态” 健康的社会学标准:
第二节健康心理学的发展
健康心理学诞生于1978年,标志是1978年美国 心理协会正式将健康心理学看成一个分支(38) 不久,George Stone和他的同事合编了第一本 健康心理学著作 1982年,第一本健康心理学杂志正式出版 Joe Matarazzo提出第一个健康心理学定义: 健康心理学是对促进和维护健康、防治生病、 辨别健康、生病和相关功能失调的病因和诊断 联系,以及对分析和促进健康服务体系和健康 政策形成的融教育、科学和心理学学科专业贡 献为一体的结合体
健康心理学绪论
• 五、健康的三维立方体模型 1.基本假设 完美的健康只是一种理想,我们只讨论正常的健康 我们把健康的三个方面中的每一个方面的范围限定 为健康和疾病两个范畴 所有这三个方面在确定个人健康状态时所起的作用 大体相同 健康或有病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导致一种 不断变化的状态 由此产生的综合结果(健康状态)被看做是理想的 类型。理想的类型在现实中可能并不存在,但在被 看做由强调典型行为的某些方面所形成的抽象观念 时可能是有用的
健康心理学绪论
6. 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 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 能适度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 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 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10. 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 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
健康心理学绪论
健康心理学,孙宏伟,教学计划
健康心理学,孙宏伟,教学计划健康心理学教学计划一、引言健康心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研究人类心理与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教学计划旨在通过探索健康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培养学生对健康心理的认识和理解,并提供相关的研究方法与技巧,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现代社会中的心理压力与健康问题。
本文将按照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健康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包括身心健康的定义、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等。
2. 理解并运用健康心理学的方法和技巧,如压力管理、情绪调节等,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素养。
3. 掌握心理健康评估的基本方法,能够准确识别和应对心理健康问题。
4.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通过开展健康心理学相关的实证研究,探索心理与健康之间的关联。
三、教学内容1. 健康心理学概述- 身心健康的定义与重要性- 健康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与发展历程 - 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机制2. 健康心理学理论与模型- 社会认知理论- 健康信念模型- 自我效能理论- 应激与适应模型3. 心理健康评估- 常用的心理健康评估工具- 心理健康评估技巧与方法4. 压力与健康- 压力的概念与分类- 压力与健康的关系- 压力管理的方法和策略5. 情绪与健康- 情绪的基本特征与分类- 情绪与健康的相互作用- 情绪调节的技巧与实践6. 积极心理学与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理论与研究成果- 幸福感的特征与影响因素- 培养积极心理学素养的方法与途径7. 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 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与促进- 疾病预防的心理学干预策略- 心理支持对患者康复的作用8. 健康心理学实证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的基本原理与步骤- 健康心理学研究设计与实施- 数据分析与结果解读四、教学方法1. 授课讲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健康心理学的重要概念和理论。
2. 讨论与演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演练,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实际应用的能力。
健康心理学名词解释
健康心理学名词解释健康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与身体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以下是对健康心理学常见名词的解释:1. 健康:健康指的是身体和心理的良好状态。
在健康心理学中,健康被看作是身体和心理的完整性,而不仅仅是缺少疾病。
2. 健康行为:健康行为是一系列有益于身体和心理健康的行为。
例如,均衡的饮食、适当的运动、良好的睡眠和应对压力的方法,都被认为是健康行为。
3. 促进健康行为:促进健康行为是指通过教育、宣传和行为策略来增加人们参与和坚持健康行为的意愿和能力。
例如,推广健康习惯的公共广告和社区健康促进活动。
4. 疾病预防:疾病预防是指通过采取措施来避免或减少疾病的发生。
在健康心理学中,疾病预防强调个体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以及教育和干预的有效性。
5. 应激:应激是指对身体和心理的压力或挑战所做出的反应。
在健康心理学中,应激的研究重点关注不同应激事件对个体身心健康的影响,以及应对和适应应激的策略。
6. 压力:压力是指个体对外界环境的需求和要求所做出的身体和心理反应。
在健康心理学中,压力被视为潜在的身心健康威胁,并研究了压力对生理与心理功能的影响,以及个体如何适应和缓解压力。
7. 应对策略:应对策略是个体为了减轻或解决压力而采取的行为和心理机制。
在健康心理学中,研究了不同应对策略对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选择和培养有效的应对策略。
8. 心理干预:心理干预是通过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来帮助个体改善身心健康的过程。
在健康心理学中,心理干预包括了多种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应激管理和生活方式改变等,以促进健康行为和缓解压力。
9. 自尊:自尊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能力、价值和自我价值的评价。
在健康心理学中,自尊与身体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高自尊有助于个体的自我肯定和积极心态,促进健康行为的展开。
10.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指的是个体在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的良好状态。
在健康心理学中,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个体的整体健康状况。
健康心理学 答案
---------------------------------------------------------------最新资料推荐------------------------------------------------------健康心理学答案《健康心理学》的参考答案一、判断题 1. 生物医学模式提倡心灵肉体分开二元论。
【正确】 2. 健康心理学在预防疾病方面的主要发现之一,是改变信念和行为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
【正确】 3. 人的右大脑半球通常处理视觉影像、情绪和知觉模式。
【正确】 4. 动脉粥状硬化症是一种内分泌系统的疾病。
【错误】 5. 抽烟与嚼食槟榔是台湾常见的不当生活型态与健康问题。
【正确】 6. 社经水平是健康信念模式的修正因素之一。
【错误】 7. 遗传与社会心理因素对酒瘾的形成没有决定性的影响。
【错误】 8. 均衡营养是规律运动的影响因子之一。
【错误】 9. 药物是目前最普遍被使用来处理疼痛的方法。
【正确】 10. 疼痛知觉与注意力是否关注在疼痛刺激上有很大关系。
【正确】 11. 如果孩子常以借口肚子痛而不去上学,那家长只好每次都带他回去休息,因为这是无法以行为改变技巧处理的。
【错误】 12. 压力反应组型有很大的个别差异,大部分是属于特殊的反应组型。
1/ 11【错误】 13. 所谓轻压力,是指可能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扰乱性效应的压力。
【错误】 14. 以集中注意力是创伤后压力症的症状之一。
【正确】 15. 所谓情感症,是指长期情绪状态处于障碍的心理异常。
【正确】 16. 当大学生选修某门课程时,面临课程有趣喜欢,但又讨厌作业报告太多的心理冲突时,是属于多重趋避冲突。
【错误】 17. 压力会造成儿茶酚胺和皮质类脂醇的增加,会降低个人的免疫能力。
【正确】 18. 心理因素特别是情绪压力,所引起或使之恶化的症状或疾病,我们称之为心身症。
【正确】 19. 失业与离婚属于主观压力源。
健康心理学的理论及应用
健康心理学的理论及应用健康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而心理健康则是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健康心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心理学分支,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对健康心理学的理论及应用进行探讨。
一、健康心理学的概念健康心理学是研究心理与健康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强调心理行为对健康的影响。
它旨在探索心理行为与身体健康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心理行为来促进身体的健康。
二、健康心理学的理论1. 健康信念模型健康信念模型是一种流行的健康理论,主张人们的健康行为主要取决于他们的信念和观念。
人们的健康信念是指他们对健康和疾病的认知,影响他们健康行为的动机和行为。
2. 应对-恢复模型应对-恢复模型认为,当人遭遇生活中的压力和困难时,会采取一些应对策略来应对。
而这些策略可能是积极的或消极的,进而影响他们身体的恢复和健康。
3. 生态学模型生态学模型认为,人的行为和健康不仅受个人因素的影响,如基因和行为,还受到其所处的社会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因此,只有在全面的环境背景下,人们才能真正实现身心健康。
三、健康心理学的应用1. 健康促进健康促进是健康心理学的一项应用,旨在通过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积极行为来提高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例如,通过教育和宣传,可以提高人们对健康行为的认知和促进积极行为的采取。
2. 心理治疗另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是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旨在通过心理行为干预和心理健康教育来帮助人们改变他们的不健康行为和消极想法。
对于一些心理疾病患者,心理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疾病症状而无需使用药物。
3. 应对和适应健康心理学的另一个应用是帮助人们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适应不同的环境。
通过强调积极思维和强大心态的重要性,健康心理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一些生活事件,如失业,失恋,婚姻问题等。
四、结论健康心理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身心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
理解健康心理学的理论和应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促进自己的身心健康,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健康心理学
对分离的恐惧
家庭关系
家庭结构
4.物质滥用的表现
精神依赖性
躯体依赖性
耐受性
饮酒行为失控
各种躯体并发症(烟草滥用)
典型的戒断症状:
☆客观体征:如血压升高、脉搏增加、体温升高、鸡皮疙瘩、喷嚏、发热、瞳孔扩大、流涕、震颤、腹泻、呕吐、失眠等
☆主观症状:如恶心、肌肉疼痛、骨头疼痛、腹痛、不安、食欲差、无力、疲乏、发冷、渴求药物等。(药物滥用)
3.标准:(1)理论上的标准
①统计学的标准
②偏离理想的状态
③文化的标准
(2)实践的标准
①主观痛苦感
②功能丧失
4.如何看待心理健康状态:
①心理疾病不等于道德品质:道德品质与心理健康虽然有关,但不能简单判断二者的关系。
(1)有些心理疾病有道德属性
(2)有些心理疾病与道德自律程度有关
(3)良好的道德修养有利于某些方面的心理健康
2.睡眠障碍分类:失眠症、嗜睡症、睡眠-觉醒节律障碍、睡行症、夜惊、梦魇
七、应激
1.应激:应激是个体对那些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产生的一种生理的反应和主观反映。
应激源:引发人们产生应激反应的日常生活事件和环境刺激,是应激反应的前提条件。按事件的属性分为躯体性应激源、心理性应激源、社会性应激源、文化性应激源。
一、什么是健康心理学
1.健康心理学是研究在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问题上的心理因素作用规律的科学。
2.健康心理学的工作领域:躯体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的心理学问题防御压力和治疗反应性心理障碍中的心理学问题培养和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心理问题
3.健康心理学:一个工作的定义
心理学在健康领域的主要意义在于保持健康而不是生病之后治疗疾病,在这点上,心理学与医学和医疗的原则是相同的,与医学不同的是:医学研究的是特异性疾病,而心理学则关注于广义的行为而不是特异性疾病和健康问题。心理学对健康的贡献在于改变一些与慢性疾病有关的行为,除了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外,心理学家还运用一定手段和技术来减轻疼痛,降低应激、提高医疗服务、帮助病人和他的家庭成员共同抵抗疾病。
健康心理学论文【最新5篇】
【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论文【最新5篇】健康心理学论文篇一从积极心理学出发,提出从以下方面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以增进学生的积极体验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为核心确定课程目标,以积极、生动、实用的内容为主体丰富课程内容,以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的积极素质,创建积极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种新的研究思潮,它利用心理学较为成熟、完善的实验测量方法,研究人类积极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潜能等积极方面。
积极心理学强调关注普通人的积极力量,提倡以一种积极的观念重新解读人的心理现象,并在该过程中挖掘个体在现有条件下获得幸福感受的各种因素。
积极心理学相信人性的优点和价值,主张用积极的理念审视人的潜力与价值,使人的积极品质得到培养,人固有的正向力量得到激发,人格优势和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真正获得美好幸福的生活。
积极心理学的本质与目标就是寻求人类的人文关怀与终极关怀,它以关怀全人类的福祉为宗旨,展示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对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完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笔者认为,作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吸收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要素,着眼于全体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进一步提高课程的实效性。
课程目标不仅是课程建设的出发点,也是课程建设的归宿。
课程目标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方向具有规范作用,它指导着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程评价等。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明确指出,能够时常体验到幸福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目标就是帮助人们增进主观幸福感,获得幸福体验。
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不仅仅是矫治心理缺陷、预防心理问题,更主要的是挖掘大学生的各种外显和潜隐的积极体验,并在实践中扩展和深化这些积极体验,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品质和积极人格,使大学生能够学会以欣赏的态度对待生活,提升创造幸福的能力,增进大学生的幸福感。
健康心理学
第一次判断题1.俄国杰出的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错误)1.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自发的、偶发的行为,因多次受到行为后刺激物的强化而形成固定的联系。
(正确)1.汤纳特尔(R.J.Donatell)将健康分为三个级别,每个级别又有水平的高低。
(正确)1.古希腊哲学家希波拉底认为,疾病是一种自然现象,他用“体液说”来解释疾病的原因。
(正确)2.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外在环境和学习过程,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学习的结果。
(正确)3.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了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错误)2.大部分中世纪的医生都反对强调巫术、鬼神论以及其他神秘主义的治疗方法。
(错误)5.格林伯格用“健康——疾病连续体”来表达和分析健康水平,不同的健康水平都可以在连续谱线上找到对应的位置。
(正确)8.哈恩的七维健康理论中,健康的智力维度是指人们的人际能力和人际敏感性。
(错误)3.健康心理学是心理学与预防医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的前沿学科,属于现代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正确)2.亚健康是一种疾病状态。
(错误)4.健康心理学也开展干预工作,帮助人们保持健康、战胜疾病。
(正确)2.世界卫生组织于1948年把健康定义为:“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缺陷,还是一种在生物、心理和社会功能上保持完好的状态。
”(正确)4.亚健康是出于疾病和健康之间的“第三状态”。
(正确)4.经典条件反射是指自发的、偶发的行为,因多次受到行为后刺激物的强化而形成固定的联系(错误)2.健康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致力于探讨心理因素在人们维持健康、生病及病后反应中的影响。
(正确)10.解决各种因素影响健康的作用机制以及人们保护自己远离病痛的具体方式,既依赖于健康心理学工作者自身的努力,也需要与其他相关领域研究者积极合作。
(正确)5.健康心理学研究方法中实验法的优点之一是,研究者在实验中处于主动地位,可以有计划地引起或改变某种急需研究的心理现象,不必消极等待它们自然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心理学一、健康心理学的兴起1978 年健康心理学在美国诞生。
1978 年,在美国的心理学会的大会上,400 多名心理学家签名要求成立新的分会即健康心理学会,得到美国心理学会的正式承认,成为美国心理学会的第38 个分会。
到1989 年会员达到2742 人,是美国心理学会中,会员发展最快的学会。
1982 年创立了健康心理学刊物。
除《健康心理学》杂志外,美国的相关学会的相关杂志《社会科学与医学》、《心理与健康》、《行为医学》、《健康与社会行为》、《行为研究与治疗》、《变态心理学》、《应用社会心理学》等几十种杂志,刊登大量的健康心理学研究论文。
健康心理学在欧洲,在比利时、英国、德国、荷兰等都获得较快的发展。
日本健康心理学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1988 年1 月日本健康心理学会正式成立。
1988 年10 月召开了第一届年会。
学会会刊《健康心理学研究》同时发行。
作者曾参加过1990 年日本健康心理学年会与1993 年健康心理学年会。
日本健康心理学的特点是临床心理学的思路和方法占主流。
健康心理学在十多年来获得迅速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人们在物质生活上得到了基本满足,人们更加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人们对自身的健康越来越关心,不仅对身体重视,而且对心理健康也开始重视。
2.国际社会工业化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加重对健康的危害日趋严重。
人们要求对环境污染提出防治的对策,包括以心理学的角度防治的对策。
3.现代科学和医学的进步,传染病等死亡率高的疾病已成为过去。
心身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冠心病、高血压、肿瘤已成为人类死亡率最高的疾病。
心身疾病与人的心理特别是人的情绪、个性、个人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与社会压力等有关。
而这些都可以从心理学角度进行研究,并能提出预防对策的。
□二、健康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优化人类的情绪与人格人的良好情绪对人的健康的作用是药物不能比拟的。
健康的情绪是人体机能旺盛与协调的控调器,是促进人健康的最重要的心理因素。
不良的情绪是危害人的健康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它对健康的危害不亚于病菌和病毒。
因此优化人的情绪,防止持续的不良情绪和激烈的不良情绪对人的健康是极为重要的,因此优化人的情绪是健康心理学的重要的任务之一。
人格是人的经常稳定的对人对事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和习惯的行为方式,人格对人的健康和疾病都有重要作用。
健全的人格是人的健康的重要心理保证,不良的人格是人的健康特别是心理疾患的心理内在潜力。
不良的生活习惯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危害是严重的,而不良的性格是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与不良的生活方式的重要原因。
因此优化人格是防止不良的生活习惯和不良的生活方式最根本的心理学对策。
2.防止心身疾病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心身疾病发生的心理原因及其心理机制与生理机制,从预防的角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
对已经发生的心身疾病,从心理学角度提出治疗的心理学对策。
有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
健康心理学要重点研究冠心病、肿瘤、高血压、爱滋病等防治的心理学对策,如果健康心理学在预防与治疗这些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取得成绩,将有利的促进人类寿命的提高。
健康心理学要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及早采取心理预防措施,防止可能产生的不良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
对人的健康产生的新的危害,特别是要充分考虑现代计算机的迅猛发展对人类生活发生的积极意义,但也可能出现的对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所产生的危害。
3.医患关系、医院管理的改革要适应人的心理特点医患关系的状况,医院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对患者的康复都是极其重要的。
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医患关系、医务人员的医疗作风、医院管理措施对患者康复的关系,从而从健康心理学角度提出改革的心理学对策有助于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有助于病员的康复。
4.推广大心理健康观人的一切心理活动与行为都直接或间接与人的健康与疾病有密切关系的,社会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变化都对人的健康与疾病产生影响。
因此在全社会进行大心理健康观的教育是极为重要的。
二十一世纪人人享有健康,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人人都要具备大心理健康观,这是人人享有健康的最重要的保障。
□三、中国古代关于健康心理学思想的理论基础现代健康心理学诞生在20 世纪70 年代。
但是健康心理学思想古以有之。
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健康心理学思想。
中国是传统的健康心理学思想最古老的发源地之一。
两千多年前,中国的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庄子》,孔子的《论语》,以及《黄帝内经》等著作中都蕴藏着丰富的健康心理学思想。
1.形神统一论(身体与精神统一论)形神统一论是中国传统养生的重要理论,也是中国传统健康心理学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础。
形神统一论说明人的身体与精神统一而不可分离。
身体与精神是息息相关的。
早在两千多年前,荀况在他的《天论》中就已经明确提出了“形具而神生”的光辉思想。
即形是神的基础。
而且中国传统医学也看到神对人体的主导作用。
中国传统医学已看到生理与心理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因郁致病”即情绪不好,导致生理功能失调而引起躯体疾病。
“因病致郁”即人体生病之后,生理功能失调而影响人的情绪。
2.天人相应的观点中国传统的养生的哲学指导思想,是在“人与天地相应”的整体观念指导下,认为人体不但要保持体内的阴阳平衡,而且要与整个自然界保持动态平衡。
《黄帝内经》指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这就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人与天地相应”的自然观。
天人相应的学说是中国传统养生的重要理论,也是中国传统健康心理学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础。
3.人与社会的统一观中国传统医学认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
中国传统医学已把天文、地理、人事作为一个整体对待。
既把人看成自然的人,因此生物因素影响人的健康,又把人同时作为社会的人,社会因素也影响人的健康,因此从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去认识人的健康与疾病,是中国传统健康心理学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础。
4.预防为主的思想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理论观念是预防为主的思想。
养生要树立保健预防思想。
《黄帝内经》中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并生动形象的比喻,深刻阐明这种预防为主,“防病于未然”的养生思想。
如果疾病发生了才去治疗,就好似口渴了才去挖井,打仗了才去选兵器一样,那时已晚了。
中国传统医学这种预防为主的思想不仅指身体方面,而且也指心理方面,并且强调养生必须养性调神。
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养性序》中强调指出:“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
□四、中国古代健康心理学思想的原则1.形神并养(身体与心理共养)中国古代养生根据“形神合一”的理论,主张身体与心理共同养生。
既要身体保养,又要心理保养。
东汉哲学家桓谭提出了著名的以烛火喻形神的观点。
他认为人的心理不能离开人的身体而独立存在,正如烛光不能离开烛体存在一样,桓谭在《新论》中指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燃烛矣”。
他认为人的肉体与心理,如同烛光,火离开烛不能燃,烛离开火则不能明,肉体与心理不能分离。
心理离开肉体则死,肉体离开心理则亡。
怎样使烛持火适呢?就在善于扶持。
人的身体与心理健康就在于保养。
2.养神为主中国古代养生家根据中国传统医学“形神合一”的观点,重视形神即身体与心理兼养,尤其强调养神(心理),调形先调神,养身先养心理。
中国古代医学家与养生家都强调“养生莫若养性”。
这里的性就是指人的心理。
情绪安定,健康长寿。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强调:“太上养神,其次养形”。
《中外卫生要旨》指出:“养生家应以养心为主,心不病则神不病,神不病则人自宁”。
3.养神重德中国古代养生家都重视养生重德。
懦家养生、道家养生都是如此。
孔子在《中庸》说:“大德必将其寿”。
孟子不仅在养心方面提出:“收心”、“寡欲”,而且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老子也强调:“少私寡欲”。
《黄帝内经》已强调养神必重德,才能健康长寿。
4.重视情绪调节中国古代哲学家与医学家都重视情绪在人的健康与疾疾中的作用。
《黄帝内经》有很多地方论述情绪与疾病的关系,特别强调情绪失调(刺激过度或持续过长)都可能引起内脏的疾病。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
唐代孙思邈,元代朱丹溪,明代李时珍,陈实功,张景岳,清代叶天士等都论述了情绪和健康和疾病的关系。
因此中国古代都特别重视心理健康要尤其注意调节情绪。
《黄帝内经》很强调调节情绪促进心理健康。
《类修要诀》说:“笑一笑,少一少;恼一恼,老一老,斗一斗,瘦一瘦;让一让,胖一胖”。
《孙真人卫生歌》指出:“世人欲识卫生道,喜乐有常嗔怒少”。
就是强调调节情绪,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发怒。
5.以静制躁道家提倡清静,强调以静制躁。
老子主张“清静无为”。
庄子强调“抱神以静”。
“水静犹明,而况精神”。
以水静则明说明精神应静。
管子也强调以静制躁,调养精神。
他认为“静则得之,躁则失之”。
儒家认为“静能生慧”。
《昭德新编》说“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
《黄帝内经》吸取了先秦诸子以静制躁的保健精神的思想,从心理卫生观点提出以静制躁是心身健康的重要原则。
《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对静坐防治疾病颇有体会。
他练静坐:“其效初不甚觉,但积累百日,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药,其效百倍。
”6.节欲适度人有七情六欲,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
中国传统养生强调节欲适度,知足者常乐。
《黄帝内经》指出:“不知持满,不时御神”。
是不少人早衰的原因。
贪欲无度的人,头脑始终无法安宁,精神耗散,势必危害心身健康。
《泰定养生主论》指出:“未得之,虑得之;既得之,虑失之。
趑趄而未决,寝寐惊悸而不安”。
即使对待性欲,中国传统养生一方面认为性欲仍是人的生理与心理的需要,己婚男女,正常性生活是人之常情,应顺其自然。
另一方面也强调“节色欲以养精”。
“贵在适度”是中国传统养生特别是保健精神的一个重要原则。
《寿世保元》指出:“行住量力,勿为形劳,可以延年。
悲哀喜乐,勿令过情,可以延年。
寒暖适体,勿侈华艳,可以延年。
动止有常,言谈有节,可以延年。
7.顺时调神中国传统医学在天人相应的思想指导下的养生理论与方法,很强调顺时养生。
顺时养生不仅要求起居适应气候变化,还特别强调生活起居适时调神,才能预防疾病,延年益寿。
《灵枢·本神篇》说:“智者之养生也,必须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
《黄帝内经》对顺时调神有系统而具体的论述。
中国古代养生家都重视顺时调神。
例如养生家宋直在《养老春亲书·春时摄养》中指出:“时寻花木游赏,以快其意不要孤坐孤寝,自生郁闷”。
在《养老亲书·秋时摄养》中指出:“秋时凄风惨雨,老人动多伤感。
若颜色不乐,便须多方诱说,使彼其心神,则忘其秋思”。
□五、中国古代健康心理的保健术1.修性养神法修性即道德修养,修性养神即通过道德修养来促进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