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麝养殖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麝养殖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林麝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我国重要的资源动物。由于多年来野生林麝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加上国际高价走私,林麝的人工养殖已成为提供天然麝香的最有效途径。本文对全国的林麝养殖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做了简要的回顾,并对林麝养殖产业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探析,最后对林麝的繁殖养育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麝是我国重要的药用动物,其分泌物一一麝香用途广泛,可作为香料和中成药原料,具有重要的经济和药用价值。目前,我国养殖3种麝,即林麝(Moschus berezovsk ii)、马麝(M.chrysogaster) 和原麝(M.m oschiferus), 其中林麝为主要养殖种,林麝的饲养量占全国总饲养量的86.8%(徐正强等,2003)。林麝(Moschus berezovsk ii) 隶属于麝科Moschidae 麝属M oschus,别名香獐、麝

鹿、林獐等,2002年10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U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调整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目前,全国养殖林麝的省份主要是陕西和四川。麝是珍稀名贵的经济兽类,其所产麝香的应用价值至今无可替代,而林麝养殖是经济效益、药用效益俱佳的产业。因此,加大科研力度,尽快解决制约其发展的技术难题,以实现产业化养殖,是满足麝香的市场供应和需求的根本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林麝养殖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概况

(一)林麝的资源价值

林麝所产的麝香,是我国名贵的传统动物中药材,近代科学研究及临床医学证明麝香具有消炎、抑菌、抗肿瘤之功效,对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

此外,麝香作为香料珍品历史悠久,麝香具有独特、柔和而幽雅的香气,它的扩散和透发力极强,具有良好的提香作用和极佳的定香能力,它是最适宜于调制各类高级香水的动物性香料。

据北京中经纵横经济研究院(2009)的预测报告显示,我国对麝香的需求量在2003年至2009年期间始终成上升趋势。

(二)林麝养殖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我国曾经是世界上麝香产量最高的国家,但是由于盲目捕猎,野生麝资源遭到严重破坏,麝香产量逐年减少。20世纪50年代中期,全国有麝300万只,年产麝香

2500千克,20世纪60年代下降到250万只,年产麝香2000千克,20世纪80年代,麝蕴藏量已不足60万只,年产麝香500千克左右(范志勇,2003)。目前,麝类资源基本上呈现零散的岛屿状分布,栖息地也大规模地破碎化,麝类在中国已全部属于濒危物种。

为了解决供需矛盾,我国自1958年起,先后在四川和陕西建立了几个养麝场,开始进行麝类驯养繁殖研究。

随后几年加强了对林麝的生活习性、繁殖规律和食物种类的研究。进一步掌握了人工取香技术。

1975年以后,随着林麝组织解剖和生理学研究的加强和林麝能量代谢、野生林麝

种群生态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林麝养殖得到了快速发展,掌握了麝香分泌不同阶段的变化规律,证实了雄性激素是麝香分泌的内因,增加外源性的激素可以刺激雄麝一年多次泌香。

早期的林麝养殖以笼养、舍养和圈养为主,后期改进饲养方法,采用群体饲养和“控制放牧”的方法。几十年来对林麝养殖的的繁殖研究和应用取得了很多成果,交

配的成功率和幼仔的成活率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为林麝养殖种群的扩大和野放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1958年开始养麝后,由于国家支持力度较大,林麝养殖的发展比较顺利。到70年代,由于政策上的原因,导致技术研究缺乏经费,无法获取养麝的关键技术,再加上基础设施落后,林麝饲养规模始终发展不上去,目前,许多省市的养麝场家均已倒闭,超过百头的养麝场全国仅有4~5家(王海燕,刘文华等,2006),所产麝香数量

更是极为有限。

(三)林麝养殖存在问题的分析

随着几十年来人工养麝的发展,林麝养殖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1•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人工养麝虽然已经有50多年,但是有关林麝(特别是野生

林麝)的生物学和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没有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王淯, 姜海瑞等,2006)。

2•饲养管理缺乏科学性、种群退化问题突出。王淯等认为,目前林麝的养殖多是以小群混养的方式,不利于疾病的防治。饲料主要以青饲料为主辅以精饲料,没有专门为饲养林麝配置的饲料,导致饲养林麝种群中的个体体质较弱,死亡率高。一些个体养殖户受经济利益的驱使,盲目增加圈养数量,造成饲养条件跟不上发展需要,再加上缺乏科学管理、疫病防治经验,一些诸如对林麝威胁较大的脓肿、肺炎等疾病,得不到及时的预防和治疗,常造成群体死亡。此外,人工养麝由于种群数量少、调入种源比较困难,长期的近亲繁殖,导致品质退化严重,使现存的种麝生产力下降,直接影响人工养麝的规模化发展。

3•国内麝香收购价过低,成为制约养麝业发展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程念,2006)。现今麝香的国内市场价为10万元人民币/千克;而国际麝香价格却达到40-65 万元人民币/千克(丁宇晶,刘志宵等,2009)o这就使许多不法分子猎取野外麝或高价收购麝香走私到国外,获取高额利润。

(四)麝类养殖的的研究概况

在麝类资源繁育方面的研究,贾谦等(2004)对几十年来我国人工养麝所取得的成绩和不足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并提出应该进行野麝活捕活体取香研究和改进麝类繁育的技术建议,保证中药产业持续发展。

俞志成对麝类的养殖技术,具体包括饲养场的建造、麝的喂养以及麝香的采取等

技术问题,进行了较为具体的描述。

孟智斌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对我国麝香利用的看法,并对麝香的利用管理提出了建

议。在对麝类经济效益的调查估计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孟智斌(2004)认为,如果

计算麝香作为成分而形成的产品价值以及其独特效用而形成的品牌价值,所产生的经济利益是极为可观的。

此外王淯、姜海瑞等(2006)在林麝的分类、分布、组织解剖、种群生态学,人工饲养,林麝生物学特性与饲养管理,资源利用价值,致危因素及保护等方面也做过比较详细的分析。

二、麝类养殖繁育经济效益的研究

目前,麝类资源繁育的经济效益评价方面的系统研究还很缺乏,从而无法合理的衡量目前国内麝类养殖场的经营状况。程念(2006)在总结麝类资源有关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学者对其他动物资源繁育的经济效益方面的评价指标和方法,结

合麝类资源繁育的特点,提出了一套较为合理的指标体系和方法。按照此方法,他对国内麝类资源养殖业有代表性的5家企业---陕西凤县林麝养殖协会、四川

养麝所、青城麝业、镇坪养麝场和米亚罗养麝场,从盈利能力评价,市场情况分析, 资产经营状况,经济效率评价,发展能力评价五个方面进行评分并得出了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首先,市场情况、资产经营情况、经营效率等方面对麝类养殖企业的经济效益总

体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

其次,经济效益排在前列的陕西凤县林麝养殖协会和四川养麝所也是这5家企业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