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法根:言语智慧:语文课堂的自觉追求
读薛法根组块教学组有感
从儿童视角出发,让孩子成为真正的孩子——读《为言语智能而教——薛法根与语文组块教学》有感孙秀娥薛法根语录中有这样一句话:“教育也好,教学也好,我们的教师需要智慧!什么是智慧?知识不是智慧,技能技巧不是智慧。
智慧的产生需要三个条件:一是善良的心;二是现实的生活实践;三是深刻的思考。
我们理应追求教学的智慧!”薛老师建议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对名特教师经验层面的借鉴模仿上,真正的学习应该用教学心理学的原理,对名特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艺术,做出科学的分析,抓住最本质的东西。
剥离了名特教师的艺术个性,显露出真正的科学规律,我们教学也就有了自己的风格。
同样,薛老师也变向的告诉我们对待孩子,我们要从儿童的视角出发,不能让孩子变得势力和现实,有时候面对作文时候,似乎越来越多的孩子患上了“失语症”,越来越不会写作了。
好多老师认为该教的都教了,甚至是倾尽所能,倾囊而出了。
曾一段时间以来,本人也一直是这样认为的,也一度把责任推在学生身上。
但当读了薛法根老师的《为言语智能而教——薛法根与语文组块教学》一书之后,重新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的时候,我才猛然醒悟,孩子无话可说,作文写不出内容,有时我们的写作内容远离孩子的生活,孩子们无法感同身受,自然也就无法用鲜活的语言来表达;要么是我们解读教材不到位,阅读、习作指导无法;要么是我们缺乏适切的评价方式,无法让学生保持对作文的“适当温度”,缺乏对学生写好作文的情感支持……那么,到底怎么做才能切合孩子的作文心理,让孩子自如地用自己的话语方式进行更规范的表达,让孩子成为孩子,而不是要孩子“邯郸学步”,患上“失语症”呢?下面,让我们来重温一下本书中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一些策略。
一、积累素材叶圣陶在《作文论》中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
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
”这句话深刻地指出了生活积累对于写作是多么的重要。
2022《为言语智能而教——薛法根与语文组块教学》读书感悟
《为言语智能而教——薛法根与语文组块教学》读书感悟一直就喜欢薛法根老师,觉得他上课简约而不简单,幽默而又睿智。
但一直没有去系统地学习过他的组块教学。
这次寒假,特意买了本薛老师的《为言语智能而教——薛法根与语文组块教学》。
这本书出版于2014年,已经是一本老书,关注语言的教学理念已经并不新鲜了,里面所列举的课例很多都是苏教版教材的,但我仍觉得这是一本好书,一本能引发人们思考的好书。
部编教材本身就很关注语文本体性知识的学习,但是组块教学的教学策略对我们的教学设计仍具有指导意义。
打开书,首先看到的是薛老师为自己这本书所作的序《说自己的话》。
特别喜欢其中的一段话:说自己的话,就是不重复别人的话。
别人的话也许很有道理,让你受益匪浅,但究竟是别人的思想。
你说了一万遍,也只是重复了一万遍,不会变成你自己的话。
做老师的,不能把书本上、教参上,或者从别人那里听来的话,简单地搬到你的课堂里,煞有介事地说给学生们听。
要知道,在信息化时代,我们的学生或许比你更早看到过、听到过这些有道理的话,甚至比你知道的还要多。
唯有你自己独到而深刻的思考和见解,才会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才会唤醒那些倾听的耳朵。
当学生在你的课堂上心不在焉、听而不闻的时候,你先要检讨的是自己。
不读书,不思考,你就会变得平庸而无趣,到时候只能人云亦云,重复别人说过无数次的话。
联想到自己,我觉得这正是我要努力的地方,作为一线教师的我,最不缺乏的就是课堂实践,但缺乏读书与思考。
我常常以工作琐事太多为由,少读书,少思考,只满足于备好了课,完成了教学,改好了作业。
一日日耕耘于课堂,看似勤劳,也自诩勤劳,看到有学生上课不能专注于课堂,我常会觉得问题出在学生,但其实最该反思的是自己。
我喜欢开头的序言,它给了我阅读的期待,便忍不住读了下去。
阅读中,我懂得了“为言语智能而教”就是从儿童智能发展出发,确定语文学科的“独当之任”,由此聚焦教学核心目标,重组语文教学内容,并贴近儿童的学习心理,设计板块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解决“高耗低效”的难题。
拨动儿童言语智慧的弦——薛法根老师《雷雨》教学赏析
拨动儿童言语智慧的弦——薛法根老师《雷雨》教学赏析作者:汤靓亮来源:《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9年第1期汤靓亮薛法根老师是全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他的课堂教学从儿童语言学习的角度出发,聚焦文本教学价值,结构简单,深入浅出,充满智慧。
戊戌初夏,有幸观摩学习了薛法根老师执教的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雷雨》一课。
薛法根老师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课程年段要求,设计了三大教学板块———板块一:集中识字1.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2.逐字组词,理解词义,范写字形。
3.词性分类,词不离句,朗读三个动词所在的句子。
板块二:读句段,知意思,明结构1.逐句朗读,理解句意,学习简单句的表达要点。
2.逐段朗读,梳理层次,知晓行文结构。
板块三:给出支架,运用表达说说雷雨前后事物的变化。
课的结构是“纺锤型”,或者说“橄榄型”。
从字词教学这一小切口入手,循序渐进。
由词到句的学习过程始终根植在学生运用词语、理解句子这一核心思想中,所以,课堂的中段非常饱满。
当学生对课文中的每一句话、每一段话理解之后,迅速切换到第三板块,给出支架,运用表达。
朴实简单的设计,灵动生成的对话交流,无时无刻不在拨动儿童言语智慧之弦。
一、让儿童的语言学习与生活经验紧密相连薛老师在第一个教学板块中,用最简单的方式———组词,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词语。
他多次强调:“一个字可以组很多词。
一个字出现在不同的词中,你也要会认。
”二年级学生在给“压”“户”“扑”三个字组词时,表现出丰富的词汇储备。
这说明,让儿童的语文学习从现有经验出发是一条通途。
通过组词的方式,学生彼此互相学习;通过组词,在不同的语境中体会生字的具体意思。
薛老师既指导学生读对生字的音,了解词语的义,还示范书写,让学生认清形,会正确书写。
薛老师一直主张:学生会的内容,老师不要教,要让学生充分地来交流;学生不会的内容,老师要准确地教,让学生充分地学。
因此,薛老师在课堂里,总能将抽象的语文知识形象地转化,或者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让学生一目了然。
薛法根课例心得体会2篇
薛法根课例心得体会2篇薛法根课例心得体会1这篇课文,我是备得很仓促,备课的重要理念是:“生活有真爱,细节有真情。
”这种爱是体现在每一个细节当中的,需要孩子用心阅读,用心感受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
一、语文课必须是语文的也就是要将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作为核心目标,这是非常科学、全面的,但是我们忽视了“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们的语文课会走样,会变异。
我们看到的各种各样的课堂都有,合作的、探究的,这些活动的主要内容都离不开语言的学习。
我们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围绕“语言训练”的词语。
这篇的第一个环节“听写词语”,你所听写的词语是有目的的,是要同学积累、归类。
要引导我们的学生,成为我们学生自己的语言。
“诗意”这个词语是非常时尚的词语,可惜学生没有用起来。
第二个环节:提示阅读方法,关注细节,感受语言。
关注这篇课文当中,人物的动作、语言,让我们的学生更重要的是课文中的语言,从语言中品味出蕴含的感情,透过字词感受语言。
这篇课文中的词语很多,学生交流的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
第八自然段中“爸爸直奔医院”,这是多音字,这个“奔”字,能看出爸爸和妈妈心心相印,还有“叮嘱”这个词语,这个叮嘱可以看出,爸爸对妈妈的话语中所提出的喜欢的一种关注程度。
这篇文章中还有很多词语是值得学生细细品味和感受的。
为什么要在课堂上要取舍呢?应该说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发现的能力是我们着力要培养的目标。
学生的潜能是无穷的,我们有了这样一个前提,我们就……在某种程度上,今天学生的发言是非常精彩的,让更加经典的语言让我们的学生来表达,不但能体现他们在思想上长进,还能看出他们在语文上的发展。
交流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评点是非常重要的。
你要肯定他,你要充分地肯定他,不足的地方要指出,要加以完善,我注意引导。
联系自己的体验进行理解,联系我们学习过的知识,联系前文和后文进行思考。
这些同学是会读书、会学习的。
学生的发言,如果老师不评点,你一点拨之后,他就会倾听,他就会学习。
薛法根——清简为言语智能而教
薛法根——清简:为言语智能而教何为“清简”?在《汉典》中初见于《后汉书·赵咨传》:“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豪党畏其俭节。
”意为为官“清廉俭约”。
在以后的诗文中,则常常含有“简约”、“清新简练”等意味,如宋代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一》:“气韵闲旷,言词清简。
”明代袁宏道《哭刘尚书晋川》诗:“百八串珠不离手,言谈清简风飕飕。
”而在现代文本中,“清简”一词却似乎不常见到,倘若要用形象的方式诠释“清简”的内涵,不妨用三个隐喻:一是浅近中的深刻,如“禅”。
佛家善用浅近而优美的故事传递深刻的人生哲理,显得空灵、智慧。
夏丏尊先生曾与弘一大师同住白马湖畔,见他只吃一道咸菜,便问“难道你不觉得咸菜太咸了?”答曰:“咸有咸的味道。
”后见他只喝白开水,又问“难道你没茶叶?不觉得太淡了吗?”答曰:“淡有淡的味道。
”明白如开水的清简之语,透露出安贫乐道的人生境界。
二是简约中的丰富,如“画”。
中国水墨画素来崇尚简约之美,《寒江独钓图》中一叶扁舟漂浮水面,一个渔翁独自垂钓,几笔微波外皆为空白,有力地衬托出江面空旷寥廓、寒意萧条的气氛,给人留下意蕴无限的想象空间。
齐白石寥寥数笔,就把生灵活现又意趣盎然的虾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简单的线条与墨色,却蕴含了无比丰厚的韵味,正如郑板桥诗云“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清简其实就是一种生活的姿态,由简入繁易,而由繁入简难。
三是清淡中的诗意,如“茶”。
茶生于天地之间,本性清淡幽雅,一杯在手,清新淡雅,平淡的日子便弥漫着闲适与诗意。
常言道“心素如简,人淡如菊”,心灵犹如竹简一般,平和淳朴;处世如同菊花似的,淡泊名利。
这便是中国的“茶道”,也是中国人清简生活的诗意写照。
清简本源于生活,而与语文又有着天然的联系。
杜牧《阿房宫赋》开篇气势磅礴:“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将六国败亡,秦皇一统,残民自逞,骄奢淫逸,以寥寥十二字概括,表现出令人惊叹的史诗式简约美。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读后感1薛老师在书中说:'作为语教师,面对学困生,面对教学中的难题,不应回避,而要迎难而上,竭尽全力去解困、去解难。
有了这样的专业精神,才会在求解的过程中,获得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才会构建起属于你自己的教育学,获得属于你的专业尊严!'我在薛老师的教学案例中感受到一个语教师深邃而独特的思考,他总是在看似平易中寻得语的特有味道。
我很高兴在众多节中,读到对儿童的呵护与潜心解读。
这是一位语教师的人情怀中最闪光的地方,一个没有心怀童年世界的老师不能迸发出颇具灵感的教学体悟。
薛老师在书中提出'只教不懂,不教已懂的',让我受益匪浅。
他提倡'三不教':学生不懂的不教,学生自己可以弄懂的不教,教了学生也不懂的暂时可以不教。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要向薛老师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发现疑难问题,再由师生共同梳理提取堂上学生合作讨论,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堂的积极性,也让学生感受学讲堂的新鲜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堂的主人,从而激发学习的内驱力。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他说'教学做'是一事,而不是三事,而'做'是根本,是中心。
薛老师在这本书中也提到了'体验教学'的重要性,他说,没有经历,就没有体验,没有体验,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与成长。
当然,薛老师提到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主要的'、'好的环境,是无声的教育,是无言的老师'、'无限的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学好的可能'、'教育不求快而求真,不求出名而求实效'、'教师在堂上允许学生犯错,甚至鼓励学生尝试错误。
'等教育思想都让我受益匪浅,他说,一个不曾把心放在高处的教师,看见的只能是满身的疲劳和满腹的牢骚。
语言有温度 字词知冷暖——追寻情感充盈的课堂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追寻情感充盈的课堂
朱秀明
【期刊名称】《学苑教育》
【年(卷),期】2009(000)012
【摘要】"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作为一名从事语文教学二十年的语文教师,薛法根老师的这一句话总是萦绕在我脑际。
语文课,到底该怎样上才具有生命的活力?"文为心声,歌以言咏",文章是作者情感的喷发,在语文教学中充分重视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品味,使他们获得精神的滋养、文化的浸润和情感的熏陶应该是我们语文教师努力追寻的。
【总页数】1页(P15-15)
【作者】朱秀明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红旗中心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2
【相关文献】
1.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关于《爱如茉莉》的教学案例及反思 [J], 李洁
2.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我的词语教学观 [J], 曾玲玲
3.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朗读教学试论 [J], 姚彩华
4.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初中语文词语教学拾遗 [J], 顾建荣
5.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初中语文词语教学拾遗 [J], 顾建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研读薛法根文章摘录
研读薛法根文章摘录▴学会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并把思维的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从而掌握人类这一最基本、最重要的思维和表达方式,是语文学科最核心、最独特的教育功能。
语文教学,不是教人学会相信,而是教人学会思考。
教学生阅读文本,就是要教会他们透视文本,触摸文本中隐藏着的人生智慧;教学生阅读文本,更要教会他们立足文本,捕捉文本中隐藏着的言语智慧。
▵歌德说过:“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
”这个秘密就是言语智慧。
●阅读教学中仅仅在个别词句上“精雕细刻”、“斤斤计较”,忽视甚至丢掉了对重点语段整体结构的阅读把握,就难免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学误区。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文本内隐的表达结构,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更可以促进学生对类结构文本的自觉阅读。
▲每篇课文都隐藏着作者的言语意图,这种言语意图是借助特定的语言表达方式与语言结构表达出来的。
每一种特定语言表达方式或语言结构,都具有独特的语言交际功能。
△从“讲课文”到“学语文”,是语文教学的华丽转身;而从“教语文”到“育智能”,则是语文教学的本真回归。
▴语文教材在语言上应该有三个层次:适合儿童现时交流的伙伴语言,适合儿童发展的“目标语言”,适合儿童吸收和内化的文学作品的精粹语言。
▵发展学生的智慧潜能是教育的价值追求,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是语文学科的独当之任。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将培育学生的言语智能作为一种自觉的追求。
●语文教学要紧紧围绕“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这个任务,让语文课堂教学清晰起来。
把教学重心从课文的思想内容转移到语文能力的发展上,通过课文内容学习其中的语文知识,进而通过相应的语文实践,形成并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走“带着学生学语文(学知识长能力)”的路子,真正摆脱“跟着课文内容跑”的怪圈。
▴深入研读教材文本,提出了用三种眼光看教材的思想:从儿童的眼光来解读、用教学的眼光来审视、用生活的眼光来选择;教材文本语言的三个层次:适合儿童现时交流的伙伴语言;适合儿童发展的目标语言;适合文学作品的精粹语言,▵教学结构简约:教学中体现“目标简明、内容简约、环节简化、方法简便、媒介简单、用语简要”。
为言语智能而教讲座稿
为言语智能而教讲座稿
言语—语言智能( 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指听、说、读和写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
《为言语智能而教》一书是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所作。
该书为
我们提出了“以发展儿童言语智能为核心目标”的教学新理念,也
向我们展示了薛老师那“清简、睿智、厚实”的教学风格。
整本书
由序(说自己的话)、组块教学理论、组块教学策略、组块教学课
堂和后记组成。
书中重点论述了组块教学理论、组块教学策略及组
块教学课堂。
在组块教学理论中,薛老师分四章进行讲解,即组块
教学的基本理念、组块教学的实践模式、组块教学的操作环节和组
块教学的清简风格。
在组块教学策略中,薛老师分五章来写,即基
于课标的内容研制策略、基于组块的阅读教学策略、基于儿童的作
文教学策略和基于文本的读写结合策略和基于健康阅读的命题策
略。
在组块教学课堂中,薛老师分三章来讲,即课堂教学实录、课
堂教学反思和组块教学例谈。
每章又分若干小节写,给我们清楚、
明了地展现了语文组块教学的魅力所在,让我看了深受启发。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最新版)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篇一: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本组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时应注意结合学生的课内、课外活动进行教学,并注意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陶冶美好的情操。
教学时,我指导学生先读一读导语,然后再进入识字、课文的学习;教学中举行了主题班会,谈谈自己的感受。
在教学学生学习部首查字法时,我先在教学本组生字时引导学生按部首给汉字归类认识部首,然后再实践学习查字典。
第三组课文识字三教学反思《识字3》是一篇识字课文,类似三字经,三字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
这篇课文虽然只有短短的48个字,但容量非常大,祖国的山川大地,黄河汹涌澎湃,长江一泻千里,珠峰高耸入云,台湾隔海相望,祖国渴望统一,小朋友应该努力学习,兴我中华。
需要很多的课外知识,才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本文生字也非常的多,有12个是新认识的字。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祖国的伟大,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我请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生字,想一想,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
最好编儿歌来记。
小朋友编出了“两个小人立在大耳朵上(耸)、大鸟住在小山上(岛)”等记生字的方法。
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机结合。
“教”体现的是教师对学生“学”的主导作用,表现为提出学习的目标、要求,指导学习的方法等。
这种主导作用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才能实现。
生字词的学习通过学生喜欢的方法来学习,让他们自主的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开始,我以为农村的孩子思路不开阔,可能编不出儿歌。
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让他们编。
结果,他们积极的开动脑筋,编出了字谜,而且有几个同学编得相当好。
九欢庆在朗读中我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学。
有个人朗读,小组朗读,接口朗读,示范表演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阅读的基本要求“注重情感体验”,教师应做到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感受言语智慧激活言语智能r——薛法根老师《九色鹿》教学片段赏析
感受言语智慧激活言语智能r——薛法根老师《九色鹿》教学
片段赏析
林瑜
【期刊名称】《新教师》
【年(卷),期】2015(0)11
【摘要】【教学片段一】师:喜欢九色鹿吗?喜欢九色鹿的什么?(美丽善良智慧)师:课文中还有一个人,他叫调达,喜欢吗?为什么不喜欢呢?(师板书:忘恩负义见利忘义恩将仇报背信弃义灵魂肮脏)师:有的同学提到了"肮脏"这个词。
今天下雨,薛老师的皮鞋很"肮脏",与这里灵魂肮脏的"肮脏",意思一样不一样?生:不一样。
皮鞋肮脏是不干净。
【总页数】2页(P78-79)
【作者】林瑜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清市城关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迈向深度学习:比喻的理解和运用——薛法根老师教学片段的赏析 [J], 张敏娟
2.以法为根,让课堂教学更有效--薛法根老师《哪吒闹海》教学片段与赏析 [J], 王林波
3.关注言语智能提升语文能力——薛法根老师《剪枝的学问》教学片段赏析 [J], 郭青松;林艳萍
4.慢慢读,品味语言表达的奥秘——薛法根老师《珍珠鸟》教学片段赏析 [J], 郭
青松
5.让听写有新作为
——薛法根老师听写教学片段赏析 [J], 方德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说课稿第1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王崧舟老师一向善问,注重学生语感的提升,他所设计的问题层层推进,如连环套,让学生在环环相扣中自然而然生成了言语智能。
一、说独辟幽境,启发学生质疑欲望用跨越几百年带有钟声的诗句、歌词导入师:所以,200多年前的诗人王士祯写到——(生齐读王士祯的诗句)所以,500多年前的高启写到——(生齐读高启的诗句)所以,600多年前的古应写到——(生读句子)所以,800多年前的陆游写到——(生齐读陆游的诗句)问题来了!问题来了!你有什么问题?生1:我的问题是,为什么不管百年,千年,许多来到寒山寺的诗人都会写到钟声?生2:为什么每次写到钟声,都是在晚上写到钟声?生3:我的问题是,为什么敲钟的时候诗人就会失眠呢?生4:为什么寒山寺的钟声这么有魅力,吸引这么多诗人来写?······我们都知道,真正开始主动学习是从对事物好奇开始的,与好奇心相伴而来的就是产生疑问,由独立发问开始,到独立释疑结束,这才是一节有生成的语文课的真正评判标准。
王老师的提问方式独特、有激情而润物于无形,诗意悠远的语调一下子就营造了千古钟声特有的幽境,学生的问题想不出来都难了。
二、说以评促问,使学生把文本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师:你从哪知道这是寒山寺的钟声?生:高启说,几度经过忆张继,张继曾经在寒山寺写过一首《枫桥夜泊》。
所以知道是寒山寺的钟声。
师:哦,原来你知道这首诗的背景,见多识广,请坐。
师:读得很专心、很投入,看你们读书就是一种享受。
谁来读一读这首诗?来,有请,注意清清爽爽地读。
(生朗读全诗)师:读得好,字字落实,比如,“愁眠”的“愁”是翘舌的,读到位了,比如,“寒山寺”的“寺”是平舌的,也读到位了,真是读得一丝不苟!再请一位来读一读,不但清清爽爽地读,而且有板有眼地读,注意听。
学法跟讲座 为言语智能而教学习心得
学法跟讲座为言语智能而教学习心得
遇见《为言语智能而教》这本书,听薛老师娓娓道来他这摸索研究了多年的教学经验,听他自始至终对语文教育本真的执著与热爱,我既感恩又感动。
《为言语智能而教》这本书,给了我莫大的启发: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应该努力让自己的语文课“清晰”起来,把阅读课的重心转移到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上,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走“带着学生学语文”的路子,上出“具有语文特点”的阅读课,实现自己课堂教学的华丽转身!语文课,要为学生的“言语智能”而教,让学生学习语言的功能,进而有效地使用语言,产生言语智慧。
薛老师的组块教学理论,时时处处着眼的都是言语表达的问题,他所提出的阅读教学七个策略,关注的都是言语的训练与积累,例如“板块识记”策略中的“词语组块”。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也是把词语作为教学的一个板块,但是我出示的词语一般都是在课文中含有生字的词语或值得积累的四字词语。
出示这些词语之后,无非就是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再不然就是读出词语的感情色彩,。
而薛老师在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时,第一板块设计的“词语归类听写”,这一环节却暗含了多项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倾听的意识。
2、训练学生短时记忆能力。
3、帮助学生归类巩固词语。
这样的教学设计,既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受到薛老师的启发,在上《桥》这一课的生字词这一环节时,我出示了描写老汉、村民、洪水三组词语:清瘦、淌着、沙哑、揪出、豹子;惊慌、你拥我挤、跌跌撞撞;咆哮、狞笑、呻吟、放肆、势不可当。
这样,不但让孩子们高效识记了词语,还能根据词组快速了解课文大意,比以往零零散散地教学词语效果强多了。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读书笔记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读书笔记《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读书笔记1《做一个大写的教师》是薛法根老师所著的一本书,有缘走近薛法根老师,得益于一位亦师亦友的姐姐的推荐。
《大学》里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我浮躁的内心犹如这三伏天的太阳,炽热而躁动。
欲有所得,必先静心。
于是,我选择了阅读,读一本由名字吸引我的书,借以此事静心。
然而,却收获匪浅。
做老师已经七年有余,然而我现在的工作依然是每天紧张忙碌,平庸肤浅。
对于教育,我是热爱的。
理想中的教育是闲适的,是摒弃了急功近利后的一种自然,是摆脱了紧张忙碌后的一种恬静,是拒绝了平庸肤浅后的一种深刻。
回首过去,想到自己刚入职时的初心,好像走得远了,常困于工作中的琐事,而忘记了自己当初的教育信条。
我教的是语文,看到的却应该是孩子整个人生。
阅读此书,回顾往昔,我有以下两点感悟。
一是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学习的愿望。
人的创造力源于好奇,而孩子的天性是对一切新奇的事物感兴趣,知识于他们而言就是新奇的事物,了解新奇事物的唯一途径是学习。
从教以来,我始终认为我所遇到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场美丽的邂逅,所以每一个孩子都是重要的。
孔子说因材施教,我更愿意选择相信每一个孩子,肯定每一个孩子,除了知识,我更想凭借自己的力量,唤醒学生心灵深处那个向善向上的本能,并不断激励他,使之成为孩子成长的内在动力!有了这样的动力,学习于他们而言就是喜欢的事情了。
二是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学好的可能。
我们的工作中肯定都遇到过各种“问题学生”,他们身上总是有我们无法预测的“不完美”。
对此,我们常常花费很多时间让这些孩子身上的“不完美”改变方向,向其他大多数人看齐。
然而,看了薛老师的书,我在想这样做真的正确吗?教育本就是求同存异,顺应儿童的天性,培养具有独立思想的人,而不是扼杀儿童的天性。
最好的教育是最适合孩子发展规律的教育,是孩子感觉最好的,而不是我们作为教育者以为最好的。
语文课堂,言语和生命共同生长的“场”
语文课堂, 言语和生命共同生长的“ 场” 誊
一
j 线
平 芳
如特级教师 曾经读 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 一次考试 中 , 一 知识通过特定 的言语 方式表 达出来 。 个男 生语文得 了5 9 分 。他找到 老师说 : “ 老师 , 您 薛法根所说 : “ 学生获得 ‘ 如何传播 信息 ’ 的‘ 言语 就再 给我 的作文J J [ 1 1 分吧 , 就1 分。 求您 了 ! ” 老 师 智慧 ’ 才是 ‘ 更 为本 质的行 为 ’ 。 因此 , 语文课堂教
种母语教 育 , 拥有 独特 的人 文精神 和生命意识 , 小河穿上 了一件透 明的衣服 。
师: 真 美!冬爷爷还会 送什 么样特别 的礼物
呢?
生5 : 冬爷爷 来 了, 小朋友 们 可 以堆 雪人 , 打
长律动 的课 堂上 , 学习气氛 不一定 热烈 , 但要 深 雪仗 , 滑雪, 大 家心 里都非 常快 乐, 因此 , 冬 爷爷 沉; 学生 不能 在文 字 中浮光 掠影 , 要在 思索 中前 的礼物是 为大家送 来了快 乐! 行; 不是 在 言说别人 的思 想 , 一定 是在 表达 自己 听, 能体悟到生命拔节 的声音 。” 儿童生长课 堂 , 流般潺潺 的思想之声 。这
儿童生长 。 在 畅想 中生成 言语智慧
、
样 的课堂 , 是基于儿童生长的 。
.
言语是人 的一种行 为活动 , 言语生长是 指在 课堂活动 中 , 通过教师 的激 发、 点醒 , 学生 的言语
一
中国有句俗话 : “ 一 千条有水 的河就 能照 出
说: “ 作 文绝 对不给 加分 ; 但是 , 我 可 以给你把 总 学应该将 培育学 生 的言语 智慧作 为一种 自觉 的 分改成6 卜— 哉 借给你 1 分 。不过 , 你可要想好 追求 。”
小学语文名师
小学语文名师一、苏派教学:“厚实、灵动、精致”的教学风格1、斯霞,江苏省首批小学语文特级教师。
倡导“童心母爱”的教育思想,创造“随课文分散识字”的教学方法,著有《斯霞文集》《我的教学生涯》。
2、李吉林,在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任教,创立了情境教育理论体系及操作体系,出版了《训练语言与发展智力》《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李吉林情境教学详案精选》等6本专著。
3、于永正,江苏省特级教师,他把如何启迪学生的智慧、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天赋作为主要研究课题,形成了“以学生为本,以读书为本,以创新为本”,“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情趣、重习惯"的教学特色。
在小学作文教学上,他实践了"言语交际表达训练",在全国有较大的影响。
代表作有《于永正课堂教学教例与经验》、《教海漫记》、《于永正文集》。
名言:“认真写三年教案,未必成为一个优秀教师;认真写三年教学札记,一定能成为一个有思想的老师,说不定还写出一个教育专家来。
”代表课例有《草》、《梅兰芳学艺》等。
4、孙双金,江苏省特级教师。
现任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
首创情智语文教学,出版有《孙双金语文教学艺术》、《孙双金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孙双金与情智教育》等。
他矢志追求的理想境界是将小学语文教学引入艺术的殿堂,做到既教给学生知识,又发展学生能力,而且还要给学生以情感的陶冶、心灵的洗涤、艺术的享受。
他要达到的情智课堂教学境界是: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学生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学生兴趣盎然、兴致勃勃;学生思接干载、浮想联翩;学生如沐春风、如痴如醉;学生沉浸在美的画面、诗的境界、爱的怀抱之中。
孙双金的语文课在小语界的影响很大━━《我的战友邱少云》曾以壮美之情打动无数人的心;《泊船瓜洲》因抓住诗眼,丝丝入扣,让张田若先生发出“古诗教学竟能引人入胜”的感慨;《落花生》将辩论论引入课堂,《天游峰的扫路人》因自主、合作、探索教学方式,引得满堂赞叹:“此课淋漓尽致地阐释了新课标的理念”;而《林冲棒打洪教头》则因多元解读和生成性教学,而赢得“大家风范,大道无痕”的美誉;《走近李白》被认为是孙双金情智语文理念和艺术的生动再现。
2022《为言语智能而教—薛法根与语文组块教学》读书感悟
《为言语智能而教—薛法根与语文组块教学》读书感悟从薛特的第一板块教学中,我就感受到了与大师之间的差距,看似简单的词串,其实蕴藏着巨大的奥秘,所有的词语都不是单一的在板块中出现的独立个体,而是一些对下文阅读理解起到重要作用的因子,可见教学不仅要研读教材还要研读学情。
在公开课上,拿到一个文本,我们时常是百度教案通过拼凑来制定出一份“精美”的教案,但是却搞不清教学的目标是什么,无法实现教学重难点的深度挖掘。
看过薛特的课,会发现即使你拥有了课堂实录你也不能上得这么精彩,因为预判在他心中,文化素养可以让他迎刃而解一切课堂的插曲,他的课堂不是背诵串词的演绎,而是扎扎实实的教学。
这是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
语文教学应当把“发展儿童的言语智能”作为核心任务,借助教材中的文本,引导学生围绕着语文的核心知识,或者是他们的生活情境,有选择性地重新组合语文学习的内容,对语文实践活动设计进行重构,对语文教学方式进行变更和创新,目的是促进学生言语智能的发展和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语文能力。
如果要用一个字来概括薛法根老师“组块教学”的特点,那就是一一“活”。
语文课程不是要教学生应该说什么,而是教学生应该怎么说。
最好的语文课程内容不在课本上,而是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呈现出来的“活的语言”。
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才能感受到言语者的意图,进而体察到言语的交际功能,增强语言的敏感力。
语文课程内容应该具有开放性,要善于将学生在生活中喜闻乐见的“语言现象”纳入语文课程,成为鲜活的学习内容。
作为-名语文老师,我们在教学时应该有一个比较大的语文观。
因为语:文教学与其他课程不同,社会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生活是活的教科书,对学习语文来说,时时能学,处处能学。
组块教学使我们看到了语文课堂重新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自由、更有乐趣、更有成效。
为学生的言语智能发展而教
为学生的言语智能发展而教作者:沈正元来源:《江苏教育研究》2020年第22期摘要:“为学生的言语智能而教”是薛法根试图解决语文教学“高耗低效”顽症而提出的教学主张,是组块教学直抵语文课程育人价值的目标。
言语智能是运用语言进行认知与交际的言语心理特征,是人类智能发展的生长点,是语文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心理学基础。
言语智能的结构要素包括言语材料、言语法则、言语方式及言语思维。
“为学生的言语智能而教”契合了语文课程言语性特质,超越知识与能力,使语文教学的目标摆脱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无谓之争,顺应了语文教学的语用规律。
关键词:言语智能;言语智慧;核心素养;言语性;语用性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07A-0008-06“为学生的言语智能而教”是组块教学重要的价值追求和教学目标。
这个目标的提出是薛法根试图解决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顽症而提出的。
薛法根针对语文教学现状做了分析:第一,长期以来,语文课程、教材未能解决语文课程内容与教材内容的问题,尚未形成科学的、可表述的语文学科内容结构……必然带来语文教学的低效,甚至是无效、负效。
第二,目前的语文教学习惯于“以文本内容学习带动言语能力培养”,强调学生的“感悟”,然未能就“经验、思维、想象”这些“感悟”的内在要素作学理的解析,没有提炼出具有普适性的教学方法与方式,难以应对不同的文本与不同的学生。
第三,语文教学承载了太多的“使命”,因而头绪繁多,方向不明,不知为何而教,因而常常“种了人家的地,荒了自家的田”[1]。
他主张语文教学应该以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为核心,走向综合的生活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为丰富的文化素养,生长出言语智慧。
一、为言语智能而教:语文课程育人价值的独到之见“言语智能”的概念最早来自计算机领域, 2010年,薛法根在《组块教学:为小学生言语智能的发展而教》一文中提出:“我始终坚持,语文教学应以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为核心,走向生活、走向综合、走向运用、走向智慧。
涵泳文字:从有意思走向有意义
涵泳文字:从有意思走向有意义作者:梁敏敏来源:《江西教育C》2021年第03期教师开展语文阅读、学习等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能力”。
当学生被文本的情节所吸引、被细节的描述所打动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在他们对内容的理解基础上,进一步对语言的表达形式进行涵泳,让语言文字的学习不仅有意思,更有意义。
这样,学生的表达才不会成为词语的堆砌,而是灵动、智慧、个性的思维张扬和真情表达。
一、字面意、字中意、字外意孙双金老师说,上好语文课的关键一步是对文本的解读。
因此,在细读文本、设计导学板块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表达形式,因为鲜活而富有温度的语言,往往在具体的语段中熠熠生辉。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时,为了帮助学生扫清阅读的障碍,教师往往会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集中展示,然后逐个予以解释,但这样的教学真的有效吗?学生凭着这样的解释能读懂文本,与作者真情对话吗?学生真的能储存好这些文字并在日后的表达中灵活运用吗?以马克·吐温《威尼斯小艇》中“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这句话为例,如果教师以“新月是农历月初形状如钩的月亮”“水蛇是生活于水中的蛇”这样指导学生阅读,那么作者所要表达的那种可爱、灵活,以及通过一静一动的比喻所呈现出来的清新画面,以及阅读的审美、语言的魅力都会大打折扣。
因此,在对文字的理解上,教师不能只停留在字面意上,还要涵泳字中意、字外意,让每一个文字都以鲜活的形象走进学生的记忆,为他们今后的语用奠定基础。
二、意蘊化、情感化、个性化接受美学在关于文本意义的论述中,强调文本的意义不仅是作家本人创造的,更是由每一个阅读者创造的。
也就是说,文字所表达的意义,需要读者个性化的解读,才更具体,更有意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应该是每个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语文教育就是言语智慧教育
语文教育就是言语智慧教育第一次看到“言语智慧”这个词,是在李海林先生的《言语教学论》中,后来又在薛法根老师的讲座中更加强化和理解这个词语。
从此言语智慧这个词在脑海中深深扎根。
语文教学应该创设适合学生言语学习的积极健康、有“营养”、有情趣和交互作用的环境,促进学生言语智慧潜能的持续发展。
语文教育,就其哲学实质来说,就是以言语为对象的人性智慧教育,简洁地说,语文教育就是言语智慧教育。
因此,发展学生的言语智慧才是更为本质的行为。
影响学生言语智慧成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个人因素有三:一是性别因素。
美国心理学家桑戴克和麦科比认为,在说话、朗读、口头语言的表达方面,女生明显优于男生。
事实也是如此,我们发现在学校的演讲、朗诵、讲故事比赛中,女生的成绩总是优于男生,就是在平时的课堂上,也是如此。
所以,作为教师应重视这一差异,因“性别”施教。
二是性格因素。
人的性格大致可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
性格内向的学生在语言表达上与性格外向的相比明显存在着差异。
外向的学生常常是“焦点”,善于倾吐,滔滔不绝。
内向的学生一般都不善言谈,即使心里有话,也不主动表达,长此以往,就会产生一种自我封闭的心理,一说话就显得面红耳赤,结结巴巴。
作为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因“性格”施教,对内向的学生尤要关注、引导和鼓励。
三是环境因素。
不可否认,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同,他们的见识、知识水平、社会交往和所操语言的音准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这些,帮助一些言语表达有障碍的学生尽快适应。
课堂教学因素有四:一是知识、技能因素。
良好的言语智慧,有赖于良好的知识与技能基础。
词汇量不足,基本语言结构不熟悉,日常交际用语不熟练,知识不牢固……这一切都会影响学生言语智慧的成长。
因此小学生经常会由于某些知识的缺陷或没有正确的言语习惯而影响言语智慧的成长。
二是方法与策略因素。
学生言语智慧的发展势必受到方法和策略的影响。
没有正确的学习策略、恰当的学习方法,学生往往摸不到门道,无法架构“学”与“用”的桥梁,必然会影响说的能力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言语智慧:语文课堂的自觉追求2016-09-20薛法根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有8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每个人都具有某方面的智能优势,显示出独特的认知特征。
适切的教育可以充分地发掘每一个人的潜在智能,促使他们在各自的智能优势领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从这个角度讲,语文教学应该创设适合学生言语学习的“聪明环境”,在积极健康、富有“营养”、充满情趣和交互作用的环境里,促进学生言语智慧潜能的持续发展。
言语是人的一种行为活动,言语智慧是在人在这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表达机智、表现艺术以及丰厚的人文素养、人文底蕴。
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在获得课文所传播的信息的同时,获得“如何传播信息”的“言语智慧”才是“更为本质的行为”。
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将培育学生的言语智慧作为一种自觉的追求。
一、在倾听揣摩中磨练言语智慧是一种言语的心理敏锐感,这种心灵的敏感是需要反复锤炼与打磨的。
美国作家桑伯格在谈到自己的创作时有这样的体会:“在我写作时,句子栩栩如生,动词翩翩起舞,名词色彩闪烁,余音缭绕。
”对言语特殊的形象感、敏锐感来源于他毕生对言语的研究,在80岁高龄时,他“仍在研究动词以及任何衔接名词的奥妙”。
可见,言语智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个体的言语智慧优势潜能只有在长期的言语学习、研究、磨砺中才能得以真正显现和发展。
因此,语文课堂教学(阅读教学)应当自始至终关注课文的言语表达形式,比较、揣摩、品味、鉴赏课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句子、段落,领悟如此言说的精妙、传神之处,从而磨练学生对言语的敏感性。
尤其是那些含义丰富、隽永贴切而又富有表现张力的“点睛之笔”,更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去推敲、体会。
如在《天鹅的故事》一文中,对老天鹅“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一句的体会,我是这样引导学生静心揣摩的:师:感人至深的文章需要静心体会,尤其是对于那些令你心中一动的词句,最好静下来,想一想:这个词、句表达了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写?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这三个段落,将自己的感受写在词句边上。
生:我读到老天鹅“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这一句时,感受到老天鹅很坚强,有一种奋不顾身的精神。
师:你能从中读出老天鹅的精神来,了不起!对这个句子,还有不同的感受吗?生:我读到这里,心想:老天鹅的胸脯和翅膀是肉长的,砸在这坚硬的冰面上,肯定很痛,也可能会受内伤。
但是,为了找到食物,为了能够活下去,老天鹅还是一次又一次地往冰面上砸,这是多么伟大啊!师:你是在用自己的心来体会的,所以很真切!生:我觉得“像石头似的”这个比喻写得好,让人感受到了老天鹅很硬。
师:“硬”在哪里?再往深处想一想!生:“硬”在老天鹅很有勇气,很勇敢。
师:所以,老人称它是“破冰勇士”!生:“硬”在老天鹅有顽强的意志,它一次又一次地扑打,不停止。
师:说得好!所以,老人又称它是“顽强的破冰勇士”!一般地讲,我们总是将静态的比喻成动态的、平凡的比喻成美丽的。
这么美丽的天鹅,却比喻成了一块没有生命的石头,这个比方打得好吗?生:老天鹅从空中笔直地扑下来,就像石头一样。
生:石头不会感觉疼痛的,老天鹅是不怕痛,不怕受伤,连吭都不吭一声。
生:像石头一样落下来,表示力量大。
生:这样一比喻,让人更加敬佩老天鹅了。
师:同学们这样说,这个比方打得真妥帖,真形象!现在再来朗读,你一定会有不同的感受。
在这样的引领揣摩中,我们更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即对言语表现形式的自觉关注。
而让学生倾听自己的声音,不失为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在朗读训练中,我经常引导学生学习倾听自己朗读的声音,从语音的变化中感受课文语言的独特魅力,感受语音中体现出来的特殊滋味,因为任何感情的细微差异都可以在言语节律、语调、语气中得到表现。
敏锐地触摸这些细微的差异,才可能让语言鲜活起来,才可能让学生对言语敏感起来,才可能生长出言语智慧的触角。
二、在解读体验中积淀言语智慧其实是一种言语表达的灵气,而这种灵气来源于文化的积淀。
这就需要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和丰富的言语实践,以逐步增厚自身的文化底蕴,不断培植丰厚的言语智慧的土壤。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我们要充分发掘文本的丰富内涵,鼓励学生直面文本:一是走进文本获得精神的丰富与提升。
文化、精神是通过言语这个载体传承与发展的,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的丰富内涵,就是把一行行的语言文字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实现与作者的精神对话,就能潜移默化地将潜藏于言语——语言中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化入自己的心田,构建起民族独有的文化心理结构。
犹如在母亲的怀抱里吮吸乳汁获得成长一样,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在母语的怀抱里汲取民族精神营养的过程。
因为,母语是我们生命的“根”、精神的“家”!走进文本,就是将自己的精神家园沐浴在民族文化的光辉中。
而这样的言语学习就与精神成长同构共生,成为培植言语智慧的精神土壤。
二是超越文本获得言语的滋养与积淀。
学生在解读文本获得情意熏陶的同时,自然对言语的法则、规律以及言语素材(字词句篇)有了真切的体验,并内化为不自觉的“内在知识”。
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超越对文本情意的感悟,进而实现个性化的言语学习与积累。
“一个人在学习言语的过程中,他所听到、看到的言语是千差万别的,而对纷纷作用于他的言语又会表现出他主观的独特的选择性,因而被他内化的词语、句式必定有别于其他任何一个人,而用它们来表达各自不同的思想感情时也会有不同方式的组合。
”言语只有真正融化为个性生命之中,才具有生命力和表现力,才会适时迸发出来,成为智慧的言语。
三、在问题情境中生成言语智慧是一种实践性智慧,是一种建基于言语经验基础之上的,在生活中生成的言语智慧。
这种智慧绝不仅仅通过“言语知识-——言语能力”这样一种转化模式来实现的,而是主要通过学生无限的、自主的、生活化的言语实践活动获得的。
因为语言只有在生活活动中、在生活交际中才具有显示的意义和价值,才为使用语言的人所积极而富有创造性地运用。
离开了具体的、生活化的言语活动,学生的言语实践就难以产生生命的活力。
学生的言语形成是先有言语经验,后有言语知识。
而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试图通过告诉学生言语知识,然后通过情境运用知识形成能力,这样科学主义的言语训练模式看似科学合理,实则违背了学生言语能力获得的内在规律。
学生的言语能力、言语智慧只能依靠学生自己的言语实践,在实践中逐步领悟汉语言的运用艺术。
而这种语言的运用艺术、表达智慧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生活的典型的言语个案体现出来的,所以学生的语言学习和实践也离不开具体的生活的情境实践。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运用教材蕴涵的、即兴生成的言语实践契机,创设生活化的言语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运用言语智慧解决问题,获得思想与言语的提升。
如教学《第八次》一课时,我发现文中布鲁斯王子动员号召人民起来抵抗的情节省略了,留下了空白,也留下了一个想象补白的空间,便即兴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布鲁斯王子会怎样运用蜘蛛织网的故事来动员人民呢?请你当一回王子,写一份简洁有力的动员书。
课堂上,学生的言语智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生:父老乡亲们、同胞们:苏格兰在经受侵略,苏格兰在经受磨难,苏格兰在哭泣、在流血啊!(师插话:以情动人,高!)(众笑)虽然我们一连失败了七次,但那算得什么?你知道吗,就连小小的蜘蛛都能坚持不懈,第八次结成了一张网。
难道我们连一只蜘蛛都不如吗?(师插话:以理服人,妙!)我们一定能像蜘蛛一样,获得第八次抵抗的胜利!勇敢的苏格兰人,拿起你的武器,跟我前进吧!(掌声)(师插话:身先士卒,鼓舞人心!算我一个!)(众大笑)生:苏格兰的父老乡亲们、亲爱的同胞们:我们失败了七次,但并不表示我们永远失败了。
(师插话:很有哲理!)你看,那只小小的蜘蛛,最终还是战胜了大风,在第八次结成了一张完整的网。
我们难道不如这只蜘蛛吗?面对侵略军,我们缺少的不是枪弹,不是战士,而是坚持不懈的精神!(掌声)只要我们干第八次,就一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师:插话:假如第八次不成功呢?)不成功,便成仁!(众大笑)(师:你都牺牲啦?你应该还有第九次!第九次不成功⋯⋯)我们还有第十次!第十一次!不成功誓不罢休!(师:这样好象太野蛮了,可以改成:不成功就⋯⋯)誓不回家!(师:这样才是好男儿!)来吧,战士们,同胞们,胜利属于苏格兰!(掌声)诚然,言语智慧的生成需要适宜的问题情境,更需要学生内在的情感撞击,善良的心地、积极的情感是言语智慧的催化剂,没有激情就没有智慧的激发。
因此,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激情、充满智慧的,沐浴在言语智慧之中的语文课堂,才是诗意与幸福的!薛法根,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校长,著名特级教师。
1999年起,致力于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研究,提出了“走向智慧、走向生活、走向综合、走向运用”的教学新理念,并初步形成了组块教学模式。
先后在《人民教育》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语文教学要着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呼唤智慧的语文教育》等百余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