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伸件课程设计报告书
带孔拉伸件课程设计
带孔拉伸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带孔拉伸件的概念、分类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掌握带孔拉伸件的基本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
3. 学生能够了解带孔拉伸件的材料选择、加工工艺及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完成带孔拉伸件的初步设计。
2. 学生能够运用CAD软件绘制带孔拉伸件的示意图,并进行简单的结构分析。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或模拟,分析带孔拉伸件的力学性能,并提出优化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3. 增强学生对我国制造业的认识,激发学生为我国制造业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带孔拉伸件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对实际工程问题分析解决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带孔拉伸件基本概念:讲解带孔拉伸件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一章 概述2. 带孔拉伸件设计原理:介绍带孔拉伸件的设计原理,包括力学分析、材料选择、结构设计等。
- 教材章节:第二章 带孔拉伸件设计原理3. 带孔拉伸件计算方法:讲解带孔拉伸件的强度计算、稳定性计算等方法。
- 教材章节:第三章 带孔拉伸件计算方法4. 带孔拉伸件加工工艺:介绍带孔拉伸件的加工工艺流程、参数选择及优化。
- 教材章节:第四章 带孔拉伸件加工工艺5. CAD软件应用:教授学生使用CAD软件绘制带孔拉伸件示意图,并进行简单的结构分析。
大学拉伸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拉伸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材料(如低碳钢和铸铁)在拉伸过程中的力学行为。
2. 学习和掌握电子万能试验机的操作方法及其工作原理。
3. 测定材料的强度指标(屈服极限、强度极限)和塑性指标(延伸率、断面收缩率)。
4. 分析和比较不同材料的力学性能差异。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单轴拉伸试验方法,通过电子万能试验机对材料进行拉伸,实时监测材料的载荷和位移,绘制载荷-位移曲线(P-δ曲线),从而分析材料的力学性能。
在拉伸过程中,材料将经历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和强化阶段。
当载荷达到材料的屈服极限时,材料将发生屈服,进入塑性变形阶段。
随着载荷的继续增加,材料将进入强化阶段,直至达到强度极限并发生断裂。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 实验设备:电子万能试验机、计算机、打印机、游标卡尺、引伸计等。
2. 实验材料:低碳钢、铸铁等标准拉伸试件。
四、实验步骤1. 将试件安装于电子万能试验机的夹具中,确保试件与夹具接触良好。
2. 调整试验机参数,包括拉伸速度、载荷范围等。
3. 启动试验机,开始拉伸试件,实时监测载荷和位移。
4. 当载荷达到材料的屈服极限时,记录屈服载荷和对应的位移。
5. 继续拉伸试件,直至材料断裂,记录断裂载荷和对应的位移。
6. 利用引伸计测量试件断裂后的标距变化,计算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低碳钢拉伸实验- 屈服载荷:100kN- 断裂载荷:120kN- 延伸率:15%- 断面收缩率:30%低碳钢在拉伸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屈服现象,屈服后进入强化阶段。
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较大,说明低碳钢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2. 铸铁拉伸实验- 屈服载荷:60kN- 断裂载荷:70kN- 延伸率:2%- 断面收缩率:10%铸铁在拉伸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屈服现象,断裂前几乎没有塑性变形。
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较小,说明铸铁具有良好的抗压性能,但塑性和韧性较差。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实验,我们学习了电子万能试验机的操作方法及其工作原理。
冲压拉伸课程设计
冲压拉伸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冲压拉伸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工艺流程。
2. 学生能了解冲压拉伸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及重要性。
3. 学生掌握冲压拉伸模具的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操作冲压拉伸设备,完成简单的冲压拉伸任务。
2.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决冲压拉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冲压拉伸工艺及模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制造专业,增强对制造业的认识和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冲压拉伸工艺,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增强对制造业的认同感,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冲压拉伸基本概念:包括冲压拉伸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 教材章节:第3章 冲压成形工艺概述2. 冲压拉伸原理及工艺流程:讲解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原理,分析冲压拉伸工艺流程。
- 教材章节:第4章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第5章 冲压拉伸工艺及设备3. 冲压拉伸模具设计:介绍冲压拉伸模具的组成、结构及设计要点。
- 教材章节:第6章 冲压模具设计4. 冲压拉伸设备操作与维护:讲解冲压拉伸设备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日常维护。
- 教材章节:第7章 冲压设备与自动化5. 冲压拉伸工艺应用实例:分析典型冲压拉伸零件的工艺设计及生产过程。
- 教材章节:第8章 冲压拉伸工艺应用实例6.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冲压拉伸设备的操作实践,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 教材章节:第9章 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1周:冲压拉伸基本概念及分类第2周:冲压拉伸原理及工艺流程第3周:冲压拉伸模具设计第4周:冲压拉伸设备操作与维护第5周:冲压拉伸工艺应用实例第6周:实践操作与总结本章节教学内容科学、系统,与教材紧密关联,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冲压拉伸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拉伸成型工艺毕业设计说明书[管理资料]
(1)Technologic experiments With utilization of technologic experiments being designed ,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 and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are comprehended, as well as drawing force can be measured . The instance of drawing force can provide foundation and validation for theoretical study..
Key Words: drawing; technologic experi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建筑力学-轴向拉伸实验报告书
轴向拉伸实验报告书一.实验名称
二.实验内容
三.实验目的与要求
四.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可以抓图粘贴)
五.实验步骤
六.测试数据与实验结果(可以抓图粘贴)
(一)实验记录
1.试件原始尺寸记录:将试件原始尺寸填入表一中。
2.荷载及试件断后尺寸记录:将荷载及试件断后尺寸填入表二中。
3.绘出低碳钢和铸铁拉伸时的荷载—变形曲线
(二)实验数据处理
1.低碳钢
比例极限应力(MPa ) ==0
A F P P σ 屈服极限应力(MPa ) ==0
A F S S σ 强度极限应力(MPa ) ==
0A F b b σ 延伸率 =⨯-=%1001l
l l δ 断后收缩率 =⨯-=
%1001A A A ψ 2.铸铁
强度极限应力(MPa ) ==0
A F b b σ 七.结果分析
1低碳钢和铸铁在拉伸破坏时的特点有什么不同?分别说明各自破坏的原因。
2 低碳钢和铸铁这两种材料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有何区别?
3 低碳钢和铸铁这两种材料在拉伸时,破坏的标志分别是哪一个极限应力?。
拉伸工艺课程设计
拉伸工艺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拉伸工艺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拉伸工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拉伸工艺在工程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拉伸工艺在现代工程中的重要性,培养对工程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拉伸工艺的基本概念:拉伸、压缩、弯曲等基本变形形式及其特点。
2.拉伸工艺的原理: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应力、应变等基本参数及其关系。
3.拉伸工艺的方法:拉伸试验、压缩试验、弯曲试验等基本方法及其操作步骤。
4.拉伸工艺的应用: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的拉伸性能及工程应用。
5.拉伸工艺的设备:拉伸试验机、压缩试验机等设备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拉伸工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拉伸工艺的内涵和应用。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拉伸工艺解决实际问题。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拉伸试验等基本方法的步骤和技巧。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的《拉伸工艺》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最新研究成果,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展示拉伸工艺的原理和应用。
4.实验设备:准备完善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亲手操作的机会,增强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代做拉伸模课程设计
代做拉伸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拉伸模的基本概念,包括拉伸模的构成、分类及其应用。
2. 学生能描述拉伸模在金属加工中的作用,掌握拉伸模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参数选择。
3. 学生能够解释拉伸过程中的力学行为,了解影响拉伸变形的主要因素。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几何作图和计算方法,进行简单拉伸模的设计。
2. 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和动手实践,培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设计意识。
3. 学生能够运用专业软件或工具进行拉伸模的模拟和优化,提升实际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和制造工艺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和工程意识。
2. 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沟通协调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3. 通过对工业生产实际案例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理解技术发展对工业进步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工程技术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对拉伸模设计和制造的理解。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已有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具备初步的工程观念,但需进一步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加深理解和技能培养。
教学要求分析:教学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通过项目驱动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需不断评估学习成果,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1. 拉伸模基本概念:包括拉伸模的定义、分类、结构组成及其在金属塑性加工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二章“金属塑性成形模具概述”,第三节“拉伸模的类型及结构特点”。
2. 拉伸模设计原则与参数选择:讲解拉伸模设计的基本原则,拉伸模参数(如拉伸力、拉伸比、润滑等)的选择方法。
- 教材章节:第三章“拉伸模设计基础”,第一节“拉伸模设计原则”,第二节“拉伸模参数选择”。
3. 拉伸过程中的力学行为分析:探讨金属在拉伸过程中的力学行为,分析影响拉伸变形的主要因素。
- 教材章节:第四章“拉伸成形力学分析”,第一节“拉伸过程中的力学行为”,第二节“影响拉伸变形的因素”。
单工具拉伸模课程设计
单工具拉伸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单工具拉伸模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工作原理及结构组成;2. 学生能掌握单工具拉伸模的使用方法,了解其在金属加工中的应用;3. 学生能了解并掌握单工具拉伸模的安装、调整和维护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单工具拉伸模的安装与调整;2. 学生能运用单工具拉伸模进行金属拉伸加工,掌握金属加工的基本技能;3. 学生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单工具拉伸模,培养对机械加工的兴趣,提高动手实践能力;2.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沟通、交流,培养合作精神;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安全意识,遵循操作规程,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机械加工专业课程,以实践操作为主,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中职一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对金属加工有一定了解,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操作为主;2. 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3. 强化安全意识,注重操作规程的遵循。
二、教学内容1. 单工具拉伸模的基本概念与工作原理:- 拉伸模的定义及分类- 单工具拉伸模的结构组成- 拉伸模的工作原理2. 单工具拉伸模的安装与调整:- 拉伸模的安装方法与步骤- 拉伸模的调整方法与技巧-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3. 单工具拉伸模的使用与维护:- 拉伸模的使用注意事项- 拉伸模的维护与保养方法- 拉伸模故障的排查与处理4. 金属拉伸加工实践操作:- 金属拉伸的基本工艺- 拉伸模在金属加工中的应用实例- 实践操作指导与技巧5. 安全操作规程与职业素养:- 金属加工安全操作规程- 职业素养与操作规范- 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2周:单工具拉伸模的基本概念与工作原理第3-4周:单工具拉伸模的安装与调整第5-6周:单工具拉伸模的使用与维护第7-8周:金属拉伸加工实践操作第9-10周:安全操作规程与职业素养教材章节及内容对应:第1章:拉伸模的基本概念与分类第2章:拉伸模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第3章:拉伸模的安装与调整第4章:拉伸模的使用与维护第5章:金属拉伸加工工艺第6章:安全操作规程与职业素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 对于单工具拉伸模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安装调整方法等理论知识,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结合教材内容,系统讲解,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拉伸模设计课程设计
无凸缘筒形件拉深模设计样例 (5)(一)零件工艺性分析 (5)1.材料分析 (5)2.结构分析 (5)3.精度分析 (5)(二)工艺方案的确定 (5)(三)零件工艺计算 (5)1.拉深工艺计算 (5)2.落料拉深复合模工艺计算 (8)3.第二次拉深模工艺计算 (10)4.第三次拉深模工艺计算 (11)5.第四次拉深模工艺计算 (11)(四)冲压设备的选用 (11)1.落料拉深复合模设备的选用 (11)2.第二次拉深模设备的选用 (12)(五)模具零部件结构的确定 (12)1.落料拉深复合模零部件设计 (12)2.第二次拉深模零部件设计 (13)(六)落料拉深复合模装配图 (13)摘要简短介绍了我国模具行业发展状况,以及在当下模具行业情况,并且对国内外模具行业发展现状加以分析,从而对我国模具行业与国外模具行业进行了综合比较提出差距所在。
同时介绍了模具的类型和主要功能。
综合阐述对镶套落料拉深模具进行设计,首先对工件进行工艺分析,对拉深特点拉深变形过程进行技术分析。
在设计之前先确定修边余量和毛坯尺寸是否需要使用压边圈。
其次对拉深模具进行总体设计,了解拉深模具结构、分类,选择压边装置。
然后确定工作部分结构参数,确定拉深系数及工序尺寸。
计算凸模圆角半径、凹模圆角半径、间隙、凸、凹模尺寸公差、压边力、压边圈尺寸、拉深力、卸料力、拍样计算,并计算压力中心对压力机进行选择。
最后选择模具主要零部件及结构,对模具材料、模架进行选择,计算凸模长度、凹模高度和壁厚、凸模固定板尺寸以及校核凸、凹模强度。
同时设计选择其他零部件,确定模具闭合高度,对拉深模具进行安装调试。
关键词:模具冲压凸模圆角半径尺寸公差间隙拉深力凸、凹模绪论一、概述1、模具工业的概况模具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受到政府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发达国家有“模具工业是进入富裕社会的源动力”之说,可见其重视的程度。
当今,“模具就是经济效益”的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轴向拉伸实验报告书(共9篇)
轴向拉伸实验报告书(共9篇)报告一:轴向拉伸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轴向拉伸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通过实验,了解材料的拉伸性能数据,如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等。
二、实验原理轴向拉伸试验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力学试验方法。
它将试样放置在拉伸试验机上,通过拉伸试验机施加一个慢速的恒定力,使试样开始拉伸,并在逐渐递增的力的作用下一直拉伸到破断。
实验中所需要的材料和试样应该具有以下特点:1.材料的性能必须具有可靠性和代表性。
2.试样的尺寸必须符合标准的要求。
3.在测试温度下,试样的畸变应尽可能小。
在轴向拉伸试验中,一般采用的是标准试验方法。
标准试验方法是国家颁布的实验规程和标准测试方法。
标准测试是为了获得所需数据而进行的一系列措施,包括样品的处理、测试设备的标准化、测量和数据处理。
三、实验步骤1.根据所选材料的类型和所需测试数据选择相应的标准试验方法,并详细描述试验过程。
2.按照标准方法的描述准备所需的测试设备和试样。
3.材料标准化和试样的预处理。
4.测试设备校准和校准。
5.测量并记录实验室条件下的试样尺寸。
6.试样的放置与加载。
7.对试样施加稳定的拉力。
8.记录相关数据并进行曲线拟合和计算。
9.拆除试样并清洁测试设备。
四、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1.根据试验过程的数据计算试样的实际应力和应变。
2.根据应力-应变曲线可以评估测试材料的机械特性,如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裂延伸率等。
3.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五、实验结果我们进行了轴向拉伸试验,并得出不同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到所需的数据,如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等。
以不锈钢材料为例,做下图,可以看出随着应力的增加,应变也随之增加。
当应力大到一定程度后,材料出现屈服现象,强度值略有下降。
当应力继续增加时,材料的应变继续增加,直到达到极限状态,破断。
我们可以根据应力-应变曲线中的数据计算出材料的力学特性。
六、实验结论与意义1.轴向拉伸试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材料力学测试方法,可以评估材料的机械特性,如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裂延伸率等。
dynaform拉伸件实验报告
dynaform拉伸件实验报告
杯形件拉深有限元分析报告
1、几何模型
凸模
压边圈
坯料
凹模
凸模尺寸Φ18mm,模具间隙取1.1t。
坯料直径Φ50mm
压边圈内径为Φ24mm,外径为Φ54mm
2、材料模型和性能参数
材料选用DQSK低碳钢,板料厚度1mm。
屈服准则采用三参数Barlat—Lian各向异性屈服函数。
本构关系如下:
板料力学性能参数表
3、接触类型以及边界条件
接触类型:forming-one-way-surface-to-surface。
动态摩擦系数取0,静态摩擦系数0.125。
4、模拟结果分析:
厚度变化:
厚度云图
成形件厚度分布规律
不同点在不同时刻厚度变化板料厚度对成形性能的影响
摩擦系数对成形性的影响
模具圆角半径对成形性的影响
压边力大小对成形性的影响。
拉伸件课程设计
目录设计任务书 (2)一、工艺方案分析及确定 (3)二、拉深工艺计算 (5)三、拉深模主要零件设计计算 (8)四、压力机的选择 (9)五、模具结构及零件设计(附图) (11)参考文献 (17)设计任务书产品名称:拉深件生产类型:大批量,60万件材料:ST121)课程设计的目标:通过对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设计进行强化专业理论知识、全面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模具中心的实际生产,完成从产品分析、三维构图、模具设计、成本核算、生产进度的规划等全过程。
2)课程设计要求:1、思想上的高度重视、以实际生产岗位的要求自己。
2、对相关的手册、图册、工具。
夹具、量具、设备等必须要基本学会操作使用。
3、对指定零件的模具设计、生产、试模、检测全过程必须全身心地参与者,并提高到设计、制造工艺理论高度认识。
虚心求教,检索相关资料,撰写设计说明书。
3)编写完整的设计计算说明书内容如下:(1)产品零件图;(2)模具设计装配图、非标准件零件图;(3)模具结构分析。
工艺方案的分析及确定零件结构:根据零件图尺寸要求,此件属于高矩形件。
尺寸要求较松,均为自由公差。
故可采用矩形拉深工艺拉深此件。
此件的公差等级均按IT13级要求。
一.压力机的选择及毛坯选择(一)P=ltQb =[180X2+100X2+2πX(28+96)/2]X300=379.116Pp=k1P所以压力机压力为660.毛坯的选择刃口:Dd=(445.36-0.5X0.8)+0.06=444.96Dp=(444.96-0.1)=444.86L=H+Ry-0.43(8+8)=127.88凹模刃口高度6-8mm二.拉深工艺计算(1)确定修边余量因为△h=0.04H=0.05X100=5.0mm查表可得,修边余量=5.0mm(2) 计算毛坯尺寸a.把工件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不带凸缘的八边形件,另一部分是凸缘部分,凸缘部分视为一个八边形。
b.计算尺寸方向圆弧半径(R b)时,需按毛坯表面积与工件表面积相似的原则来计算,2即:BXB(方形件毛坯面积)+B1XB1(正方形环面积)=πRb方形件毛坯面积B X B=B2+4B(H-0.43r p)-1.72r c(H+0.5r c)-4r p(0.11r p-0.18r c)=1162+4X116(100-0.43X8)-1.72X8(100+0.5X8)-4X(0.11X8-0.18X 8)=56831.04mm2 正方形环面积B1X B1=(166)2-(116)2=14100mm2则B X B+B1X B1=56831.04+14100=70931.04=πR b2所以长度方向圆弧半径R b=150.3mm宽度方向圆弧半径R aR a=[0.25(L2+K2)-LR b]/[K-2R b]因为L=2R b+(A-B)=2 X150.3+(196-116)=380.6mmK={2R b(B-2 r c)+[B+2(H-0.43 r c)](A-B)}/(A-2 r c)={2X150.3(116-2X8)+[116+2(100-0.43X 8)] X (196-116)}/(196-2 X 8)=304.39mm 所以R a=[0.25(L2+K2)-LR b]/(K-2R b)=[0.25X(304.392+380.62)-380.6X150.3]/ (304.39-2X150.3)=573.41mm综上所述:长度方向圆弧半径R b=150.3mm宽度方向圆弧半径R a=573.41mm(3)拉深次数的确定根据零件相对高度H/B=100/116=0.86,相对厚度δ/B=0.862%查表可得拉深次数n=2(4)确定工序件形状此件n-1次工序件的形状为椭圆形工序件,短边一侧圆弧半径为R bn-1,长边一侧的圆弧半径为R an-1其计算公式为:Rbn-1=0.705B-0.41rc+δRan-1=0.705A-0.41rc+δ式中,δ为角间距,mm,取δ=0.35 rcRbn-1=0.705X116-0.41X8+0.35X8=81.3Ran-1=0.705X196-0.41X8+0.35X8=137.7n-1次工序件的长轴An-1,短轴Bn-1的计算公式为:An-1=2 Rbn-1+(A-B)=2X81.3+80=242.6Bn-1=2 Ran-1-(A-B)=2X137.7=195.4An-1=242.6 Bn-1=195.4Rbn-1的圆心在长轴上,距短边为B/2,Ran-1的圆心在短轴上,距长边A/2。
多次拉伸模具课程设计
多次拉伸模具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多次拉伸模具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应用场景。
2. 学生能够了解并描述多次拉伸模具在制造业中的重要性及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3. 学生掌握多次拉伸模具的结构、材料及加工工艺的相关知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多次拉伸模具在制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多次拉伸模具,并运用CAD软件绘制模具结构图。
3. 学生掌握多次拉伸模具的安装、调试及维护的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多次拉伸模具,培养对制造业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对工程技术的认识。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学生能够认识到多次拉伸模具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方面的重要性,树立绿色制造的观念。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以实用性为导向,注重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多次拉伸模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制造业的情感认同和责任感。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多次拉伸模具基本概念:介绍拉伸模具的定义、分类及工作原理,重点讲解多次拉伸模具的特点和优势。
2. 多次拉伸模具结构及材料:分析多次拉伸模具的典型结构,包括凹模、凸模、导向装置等;介绍模具材料的选用原则及常用材料。
3. 多次拉伸模具加工工艺:讲解拉伸模具的加工方法,如铣削、电火花加工、线切割等,并分析各种加工工艺的优缺点。
4. 多次拉伸模具设计:学习多次拉伸模具设计原则,结合实例进行模具结构设计,运用CAD软件进行绘图。
5. 多次拉伸模具的应用:介绍多次拉伸模具在汽车、电子、家电等行业中的应用,分析其作用和影响。
6. 多次拉伸模具的安装、调试与维护:学习模具的安装方法、调试技巧及维护保养措施,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组织,与教材相关章节紧密结合。
课程设计_拉伸成型说明书1
xx大学09模具毕业设计说明书项目:圆通落料拉深模班级:09模具(2)班姓名:xxx指导老师:xxx学号:xxx目录目录 (2)课程设计任务书 (3)第一章模具的现状与发展 (4)1.1模具的现状 (5)1.2 冲压模具的发展重点与展望 (5)第二章冲压工艺性及方案设计 (7)2.1 .冲压件工艺分析 (7)2.2.工艺方案 (7)第三章主要设计计算 (8)3.1.主要工艺参数的计算 (8)3.2冲压设备的选定 (8)3.2.1、压边力的计算 (9)3.3.模具主要零部件设计 (9)3.3.1.凸、凹模单边间隙值Z (9)3.4拉深模架 (11)小结与致谢 (13)参考文献 (14)课程设计任务书1.课题:筒形件拉伸模设计2.零件材料:08钢厚度:1mm3.要求(一)工艺设计1、工艺审查与工艺分析2、工艺计算:①毛坯计算②工序件计算3、工艺方案的确定①工序的确定②基准和定位方式的选择(二)模具设计1、总图2、零件图图一一.模具的现状与发展1.1模具的现状根据考古发现,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已有冲压模具被用于制造铜器,证明了中国古代冲压成型和冲压模具方面的成就在世界领先。
1953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中国首次建立了冲模车间,该厂于1958年开始制造汽车覆盖件模具。
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生产精冲模具。
在走过了漫长的发展道路之后,目前我国已形成了300多亿元各类冲压模具的生产能力。
一、冲压模具市场情况我国冲压模具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技术和能力等方面都已有了很大发展,但与国民经济需求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很大,一些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的高档模具每年仍大量进口,特别是中高档轿车的覆盖件模具,目前仍主要依靠进口。
一些低档次的简单冲模,已趋供过于求,市场竞争激烈。
近年来,我国冲压模具水平已有很大提高。
大型冲压模具已能生产单套重量达50多吨的模具。
为中档轿车配套的覆盖件模具国内也能生产了。
拉伸模课程设计说明书0
目录零件图一、零件冲压加工工艺性分析--------------------------------------31、毛坯尺寸计算-------------------------------------------------------------------------32、判断是否可一次拉深成形-------------------------------------------------------- 33、确定是否使用压边圈--------------------------------------------------------------- 44、凹凸模圆角半径的计算------------------------------------------------------------45、确定工序内容及工序顺序---------------------------------------------------------4二、确定排样图和裁板方案------------------------------------------41、板料选择--------------------------------------------------------------------------------42、排样设计--------------------------------------------------------------------------------4三、主要工艺参数的计算1、工艺力计算----------------------------------------------------------------------------62、压力机的选择-------------------------------------------------------------------------6四、模具设计1、模具结构形状设计------------------------------------------------------------------72、模具工作尺寸与公差计算--------------------------------------------------------7五、工作零件结构尺寸和公差的确定1、落料凹模板----------------------------------------------------------------------------82、拉深凸模--------------------------------------------------------------------------------93、凹凸模-----------------------------------------------------------------------------------9六、其他零件结构尺寸1、模架的选择----------------------------------------------------------------------------92、凹凸模固定板的选择--------------------------------------------------------------103、磨柄的选择---------------------------------------------------------------------------104、卸料装置-------------------------------------------------------------------------------105、推荐装置的选择------------------------------------------------------------------116、销、钉的选择---------------------------------------------------------------------117、模具闭合高度的校核------------------------------------------------------------11七、参考目录------------------------------------11碗形塞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制件如图1所示图1 碗形塞冲压件一、零件冲压加工工艺性分析材料:08F-Ⅱ-S,料厚为2mm,,大批量生产,形状简单,尺寸也不大,大批量生产,属于普通冲压件。
拉伸件油杯的课程设计
拉伸件油杯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拉伸件油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
2. 学生掌握拉伸件油杯的加工工艺、材料选用及结构特点。
3. 学生了解拉伸件油杯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工程中拉伸件油杯的设计与制造问题。
2. 学生具备查阅资料、团队协作的能力,能够完成对拉伸件油杯相关技术要求的调研和报告撰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机械工程领域的兴趣,增强对工程技术的认识。
2. 学生树立质量意识,认识到精细加工、严谨设计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机械设计与制造相关课程,以拉伸件油杯为载体,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高年级机械及相关专业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1. 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报告撰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引入拉伸件油杯的基本概念,讲解其分类、结构及在机械设备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四节《拉伸件及其应用》- 内容列举:各类拉伸件油杯的图片、结构示意图及功能描述。
2. 分析拉伸件油杯的加工工艺,包括材料选用、拉伸成型、后续加工等环节。
-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二节《金属拉伸成型工艺》- 内容列举:常用材料性能、拉伸成型设备、工艺参数设置、后续加工方法。
3. 探讨拉伸件油杯在工业生产中的设计要求,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 教材章节:第四章第三节《机械零件设计》- 内容列举:设计原则、油杯强度计算、疲劳分析、密封性能要求。
4.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拉伸件油杯的设计与制造,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设计报告。
- 教材章节:第五章《实践操作》- 内容列举:设计任务书、制造工艺卡片、实践操作指导书。
辅助工具拉伸课程设计
辅助工具拉伸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XX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探究和解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XX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使学生认识到XX学科在人类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学科的应用领域和最新发展动态。
具体包括:1.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学科知识体系。
2.XX学科的应用领域:介绍XX学科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帮助学生了解学科的实际应用价值。
3.XX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介绍XX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XX学科的原理和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一本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提供一些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和拓展知识。
3.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4.实验设备:准备必要的实验设备和材料,让学生能够进行实验操作和实践。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采用多元化的形式,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金属件拉伸实验报告单
金属件拉伸实验报告单实验目的:观察金属件在拉伸过程中的力学性能表现,了解金属件的延展性和强度。
实验器材:拉力试验机、金属件样本、标尺、计时器、取样夹具。
实验步骤:1. 将金属件样本固定在拉力试验机上。
2. 调整拉力试验机的参数,以使金属件能够在稳定的条件下进行拉伸。
3. 通过计时器记录拉伸开始时刻。
4. 逐渐增加拉力,每隔一定的时间测量一次金属件的长度,并记录拉伸过程中的拉力。
5. 当金属件拉断时,停止拉伸并记录断裂时的拉力。
6. 记录拉伸时间和金属件的初始长度。
实验结果:实验过程中实测到的拉力和拉伸时间如下表所示:拉力(N)拉伸时间(s)100 0.5200 1300 1.5400 2500 2.5600 3700 3.5800 4900 4.51000 5金属件初始长度:10 cm实验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拉力-拉伸时间曲线,可以看出拉力随时间逐渐增加,在接近1000 N时达到最大值。
在实验过程中,金属件缓慢地拉伸,直到拉断。
根据实测数据可以计算金属件的应力和应变。
计算得到的应力值(σ)和应变值(ε)如下表所示:拉力(N)面积(mm²)应力(MPa)应变100 10 10 0.01200 9.8 20 0.02300 9.6 30 0.03400 9.4 40 0.04500 9.2 50 0.05600 9.0 66.7 0.067700 8.8 79.5 0.08800 8.6 93 0.093900 8.4 107.1 0.1071000 8.2 121.9 0.122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金属件在拉伸过程中,拉力随时间逐渐增加,在达到最大值时金属件发生断裂。
2. 随着拉力的增加,金属件的长度随之增加,表现出良好的延展性。
3. 随着拉力的增大,金属件的应力和应变逐渐增加,金属的强度也随之增加。
通过该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金属件的力学性能表现,为金属材料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并对金属材料的设计和改进提供理论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设计任务书 (2)
一、工艺方案分析及确定 (3)
二、拉深工艺计算 (5)
三、拉深模主要零件设计计算 (8)
四、压力机的选择 (9)
五、模具结构及零件设计(附图) (11)
参考文献 (17)
设计任务书
产品名称:拉深件
生产类型:大批量,60万件
材料:ST12
1)课程设计的目标:
通过对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设计进行强化专业理论知识、全面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模具中心的实际生产,完成从产品分析、三维构图、模具设计、成本核算、生产进度的规划等全过程。
2)课程设计要求:
1、思想上的高度重视、以实际生产岗位的要求自己。
2、对相关的手册、图册、工具。
夹具、量具、设备等必须要基本学会操作使用。
3、对指定零件的模具设计、生产、试模、检测全过程必须全身心地参与者,并提高到设计、制造工艺理论高度认识。
虚心求教,检索相关资料,撰写设计说明书。
3)编写完整的设计计算说明书容如下:
(1)产品零件图;
(2)模具设计装配图、非标准件零件图;
(3)模具结构分析。
工艺方案的分析及确定
零件结构:
根据零件图尺寸要求,此件属于高矩形件。
尺寸要求较松,均为自由公差。
故可采用矩形拉深工艺拉深此件。
此件的公差等级均按IT13级要求。
一.压力机的选择及毛坯选择
(一)P=ltQb =[180X2+100X2+2πX(28+96)/2]X300=379.116
Pp=k1P
所以压力机压力为660.
毛坯的选择
刃口:Dd=(445.36-0.5X0.8)+0.06=444.96
Dp=(444.96-0.1)=444.86
L=H+Ry-0.43(8+8)=127.88
凹模刃口高度6-8mm
二.拉深工艺计算
(1)确定修边余量
因为△h=0.04H=0.05X100=5.0mm
查表可得,修边余量=5.0mm
(2) 计算毛坯尺寸
a.把工件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不带凸缘的八边形件,另一部分是凸缘部分,凸缘部分视为一个八边形。
b.计算尺寸方向圆弧半径(R b)时,需按毛坯表面积与工件表面积相似的原则来计算,
即:BXB(方形件毛坯面积)+B1XB1(正方形环面积)=πR b2
方形件毛坯面积
B X B=B2+4B(H-0.43r p)-1.72r c(H+0.5r c)-4r p(0.11r p-0.18r c)
=1162+4X116(100-0.43X8)-1.72X8(100+0.5X8)-4X(0.11X8-0.18X
8)=56831.04mm2
正方形环面积B1XB1=(166)2-(116)2=14100mm2
则BXB+B1XB1=56831.04+14100=70931.04=πR b2
所以长度方向圆弧半径R b=150.3mm
宽度方向圆弧半径R a
R a=[0.25(L2+K2)-LR b]/[K-2R b]
因为L=2R b+(A-B)=2 X150.3+(196-116)=380.6mm
K={2R b(B-2 r c)+[B+2(H-0.43 r c)](A-B)}/(A-2 r c)
={2X150.3(116-2X8)+[116+2(100-0.43X 8)] X (196-116)}/(196-2 X 8)=304.39mm
所以R a=[0.25(L2+K2)-LR b]/(K-2R b)
=[0.25X(304.392+380.62)-380.6X150.3]/ (304.39-2X150.3)
=573.41mm
综上所述:长度方向圆弧半径R b=150.3mm
宽度方向圆弧半径R a=573.41mm
(3)拉深次数的确定
根据零件相对高度H/B=100/116=0.86,相对厚度δ/B=0.862%
查表可得拉深次数n=2
(4)确定工序件形状
此件n-1次工序件的形状为椭圆形工序件,短边一侧圆弧半径为R bn-1,长边一侧的圆弧半径为R an-1
其计算公式为:
Rbn-1=0.705B-0.41rc+δ
Ran-1=0.705A-0.41rc+δ
式中,δ为角间距,mm,取δ=0.35 rc
Rbn-1=0.705X116-0.41X8+0.35X8=81.3
Ran-1=0.705X196-0.41X8+0.35X8=137.7
n-1次工序件的长轴An-1,短轴Bn-1的计算公式为:
An-1=2 Rbn-1+(A-B)=2X81.3+80=242.6
Bn-1=2 Ran-1-(A-B)=2X137.7=195.4
An-1=242.6 Bn-1=195.4
Rbn-1的圆心在长轴上,距短边为B/2,Ran-1的圆心在短轴上,距长边A/2。
4)计算拉深力
椭圆周长公式:
L=ΠQ(1+MN)/R=(Rbn-1+ Ran-1)/2=109.5 椭圆周长L1≈2∏R ≈687.7mm
六边形周长L2=130X2+39X4+(116-2X19.5)X2=570mm Fn-1=kL1t δb=0.5X687.7X1X400=137540N Fn=kL2t δb=0.5X570X1X400=114000N 式中,K-修正系数,取0.5 L-拉深件截面周长,mm.
三.拉深模主要零件的设计计算 1)拉深模的间隙
(1)首次拉深间隙Z=1.1t=1.1mm (2)末次拉深间隙Z=1.0t=1.0mm (3)圆角区Z=1.1t=1.1mm 2)拉深模的圆角半径
(1)首次拉深凹模圆角半径r a 取10t ,即r a =10mm ,凸模圆角半径r t 取6t ,即r t =6mm 。
(2)末次拉深凹模圆角半径r a 取9t ,即r a =9mm ,凸模圆角半径r t 取8t ,即r t =8mm 。
3)凸凹模工作部分的尺寸和公差
(1)首次拉深凹模工作尺寸。
按n-1次工序形状尺寸进行设计,模具公差按IT11级要求。
凸模尺寸以凹模实际尺寸配做保证即可,凸模头部形状要设计成断面与工作要求的八边形相同,四边以450斜边过渡到直臂。
(2)n-1次拉深凸模斜面的起始尺寸
A`=A-1.17r p =196-1.17X8=186.64mm
B`=B-1.17r p =116-1.17X8=106.64mm (3)首次拉深件高度
H 1=0.88H=0.88X100=88.00mm (4)末次拉深件凸凹模尺寸与公差
工作件要求的是外形尺寸,故设计凸凹模尺寸时应以凹模为设计基准,模具制造公差取为IT10级。
凹模尺寸:
A a =(A-0.75△)Ä0+=(196-0.75X0.54)087.00+=195.6087.00+mm
B a =(B-0.75△)Ä0+=(116-0.75X0.39)062.00+=115.707062.00+mm
凸模尺寸:
A t =(A-0.75△-Z)0Ä
-=(196-0.75X0.54-2)00.087-=193.60
0.087-mm B t =(B-0.75△-Z)0Ä
-=(116-0.75X0.39-2)00.062-=113.70700.062-mm (5)凹模圆角尺寸(工件的圆角部分要求外形尺寸)
r a 转=(r-0.75△)Ä0+=(8-0.75X0.22)036.00+=7.835036.00+mm r t 转=(r a 转-0.76t)0Ä
-=(7.835-0.76X1)00.036-=7.07500.036-mm 以上各式中△为拉深件尺寸公差,按IT13级选取。
如图确定凸模长宽:
长:(192-8X2+(96-8X2)+(25-8)X2+2π8=424.24 宽:(116-8X2)+(96-8X2)X2+(25-8)X2=344.24 修边余量:h=0.05X96=4.8mm
凸模尺寸如图确定:
五.模具结构设计 附:
落料装配图
一次拉伸模具零件图导柱
模架
上模座
凸模垫板
顶杆
模柄
一次拉伸模具装配图
二次拉深模具的零件图及装配图导柱
下模座
顶杆
模架
上模架
装配图a主视图
b左视图c俯视图
d明细栏修边
参考文献
【1】何铭新,钱可强.机械制图(第五版).高等教育.
【2】薛啟翔.冲压模具设计和加工计算速查手册.化学工业主编. 【3】宋晓琳.汽车车身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