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炎热的夏天,树林和马路上的空气哪一个更凉爽湿润呢?为什
么?
树林。因为植物能放出水来,增加空气的湿度,降低温度。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探究实验:植物蒸腾作用的部位

去掉全部叶片

不 做 处 理
水 珠 最 多
几 乎 没 有 水 珠

很 少 水 珠
去 掉 部 分 叶 片


1.塑料袋的内壁上有什么现象产生? 有水珠产生。 2.想一想这些水珠从哪里来的? 是从叶片里来的。
叶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
B
200
199.8
0.2
得出结论:叶片面积越大,蒸腾作用越强 表达交流:讨论实验的过程及现象
思考:实验装置放在了什么样的环境中?
课本52页巩固提高第2题回答下列问题 1、蒸腾作用的强弱与光照有什么关系?
阳光下
光照越强,蒸腾作用越强
2、蒸腾作用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叶片面积、光照强度、环境温度、 空气湿度、空气流动状况
总结:蒸腾作用
定义: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 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
Biblioteka Baidu
主要器官:叶
蒸腾作用对自身的意义
自主导学:完成学案第25页自主学习
1、一株玉米从玉米苗到结实的一 生中,大约需要消耗200千克以 2、炎炎夏日,外界气温高达35度, 上的水。这200千克水的用途大 植物的叶片没有被灼伤,说明了 致如下: 什么?
作为组成成分的水:1872克
维持生理过程的水:250克 蒸腾作用消耗的水:202106克 生长期总用水量:204228克
意义:(1)促进水分的吸收 (2)促进体内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茎、叶等器官 (3)使植物有效地散热
为什么说“大树底下好乘凉”?
1、遮阳。 2、大树的蒸 腾作用增加了 周围大气的湿
度,降低了空
保卫细胞:呈半月
输导组织
机械组织 形。有叶绿体、内 壁较厚、成对形成 气孔。
你能回答了吗?
1、你所采集的叶片哪一面颜 正面颜色深—靠近栅栏组织 色深? 2、你观察到叶落时一般哪一 面朝上?背面朝上—靠近海绵组织 3、叶除了是蒸腾作用的主要 器官外,还具有什么功能?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4、叶的结构与其功能应该是 怎样的关系?
探究实验:蒸腾作用强弱与叶片面积的关系
提出问题:蒸腾作用强弱与叶片的面 积有关系吗? 做出假设:叶片面积越大,蒸腾作用越强
自主导学:完成学案25页“实验探究”
制定计划:操作方案如右图 1、在一株生长健壮的植物上选取两段 相似的枝条,一段保留全部叶片,一段 去掉大部分叶片 2、用量筒量取等量清水,分别注入编 号A、B的两个锥形瓶里。 3、把两段枝条分别插入两个锥形瓶里, 并用脱脂棉塞紧瓶口。 4、设计观察记录表。如课本48页。
保卫细胞 的控制。 道”。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_______
气孔关闭 水分不散失
叶肉
栅栏组织:细胞呈圆柱形,排列 整齐,像栅栏,含叶绿体较多 海绵组织:细胞形状不规则,排 列疏松,像海绵,含叶绿体较少
营养
组织

表皮
上表皮 保护组织 下表皮 叶脉(内有 导管和筛管)
表皮细胞:一层细
胞构成,排列紧密, 无色透明
气温度。
学案合作研讨: 蒸腾作用对环境的意义有哪些?
(1)降低环境温度
(2)增加大气湿度
(3)增加降雨量
思考下列问题:
1、你所采集的叶片哪一面颜 色深? 2、你观察到叶落时一般哪一 面朝上? 3、叶除了是蒸腾作用的主要 器官外,还具有什么功能? 4、叶的结构与其功能应该是 怎样的关系?
【练习制作徒手切片】
完成学案27页“实验探究”
【观察叶片结构】
叶脉 上表皮 叶 肉
下表皮
上表皮
叶脉
叶 肉
下表皮 保卫细胞
栅栏组织
海绵组织
气孔
表皮细胞
保卫细胞
气孔关闭
吸水
气孔张开
气孔是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的,保卫细胞的 气孔开放 水分散失 内外细胞壁厚度不同,靠近气孔一侧的壁较厚,靠近表 保卫细胞 皮细胞一侧的壁较薄。保卫细胞内含有叶绿体。 失水 当叶内水分多时,保卫细胞吸水膨胀,较薄的外壁比 失水 的“门 结论:气孔是植物体蒸腾作用 ____ 内壁扩张的多,气孔便张开,叶内的水分便散发出来。 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 ______ 的“通 气体交换 当保卫细胞失水缩小时,细胞壁恢复原状,气孔关闭。
探究实验:蒸腾作用强弱与叶片面积的关系
实施计划: 1、根据设计的操作方案组装实验装置,记录注入两个锥形瓶中清水 的量。 2、将两个实验装置置于相同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取出锥形瓶中的脱 脂棉和枝条。 3、用量筒分别测量两个锥形瓶中剩余的清水量,并做记录。 4、计算实验前后两个装置内清水量的差值。
初始量(毫升) 最终量(毫升) 差值(毫升) A 200 189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