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改革语文教学,需要教育的创新。而教育创新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措施的创新。要充分调动学生追求成功的潜在动机,激发他们积极思维的兴趣,放手让他们学习和探究感兴趣的问题;要认真挖掘语文课程中的创新教育内容,开辟创新教育的渠道,采取多种方法,拓宽学生视野,加强学生实践,为学生创造创新的机会。
一、精心引疑激趣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有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内在乐趣,依据学生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诱导因素,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体验教学美;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欲望,推动学习的进程。
1、以悬念激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以求不断获得新知识,迸发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设疑问,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如教《故乡》,我问学生:闰土称我为“老爷”,杨二嫂称我为“贵人”,他们对“我”的感情是否一样?如教《孔乙已》时,我说鲁迅先生在自己创作的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已》,为什么呢?接着我又问《孔乙已》描绘了孔乙已的悲惨遭遇,究竟是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的悲剧?大
家的学习热情高潮,兴趣油然而生。
2、以情境激趣。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教师要善于设法创设情境,善于使学生置身于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之中,让学生进入“共振”的境界。都德的《最后一课》主人公韩麦尔先生所上的“最后一课”是成功的,而韩麦尔先生之所以能成功上好“最后一课”,他在课堂上所创设的情境起了重要作用。为了表现“最后一课”的重大意义,韩麦尔先生用服饰来表示这一课的不寻常,以自己满含悲痛的语言来表示失去祖国及不能讲法语的痛苦,面对异乎寻常之势,韩麦尔先生创设服饰、语言、动作、神态、板书、色彩、氛围等外化情感使一个贪玩、逃学、不谙世事的小弗朗士在这一课中成熟起来,从而使这堂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中学语文大多文质兼美,有的课文文笔清晰;有的课文情深意长;有的课文富有幻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这些课文可以通过朗读、录音、挂图等来创设特定的情境,去感染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感调控,架起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感情桥梁,引导学生沉浸在课文所描述的情感氛围之中,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主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如学习《周总理,你在哪里》,我先用深沉语调讲述周总理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鞠躬尽瘁的一些动人故事;再反复深情朗读,诗尚未分析,但师生与作者已情感共鸣,师哽咽不能读,生则潸然泪下;如学习《春》,我朗读时声调欢快,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当然,还可以用游戏激趣、导语激趣、活动激趣等常用方法。总之,教师应认真挖掘语文教材中能诱导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因素,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而灵活运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二、践行由扶到放
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问题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知道其中的答案,这时教师采用的最便捷的、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自己了解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学生佩服并得到暂时的满足,但这样只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思想。若教师为了让学生“创新”,不管不问,听之任之,放任自由,学生“众鸟乱飞”,其结果是“胡思乱想”,达不到真正的创新,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如果教师是先“扶”着学生去探索知识的方法,然后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摸索,教师只在必要时作适当的引导,则不但会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还会让学生在探索中实现质的飞跃,以达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学习毛主席的诗词《沁园春雪》时,我先组织学生比较系统地剖析了词的上阕;学习下阕,只提出了几个问题,让学生仿照上阕的思路来学习研究,学生兴趣特高,思维特别活跃。教师可以在新课教学后,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维、想象,敢于质疑、释疑,提高善于获取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能够着手发现、认清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当然,在刚训练时,教师要作一定的指导,“扶”着学生学习,在学生对知识掌握到一定程度时,即可“放”手让学生去独立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当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都不能很好解决时,教师才作适当的点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再次发现,
如让学生对学过的课文进行简单的改写、续写等。
三、链接现实生活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把语文教学链接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提高创新能力。如学习《阿q正传》一文,分析完阿q人物形象后,问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阿q?阿q精神在当今社会哪些人中继续存在?”学生积极思维。后再引导学生阿q 这个典型人物是作者取于现实生活,又经过艺术提炼,集中雕塑而成,从而逐步调动学生的优势兴奋中心,积极思维。语文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语文教学应与生活相联系,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原有的知识基础,将课文中的生活画面、人物的喜怒哀乐与学生的情感沟通衔接,以激起学生产生共鸣,与作者共同感悟生活与人生。如此,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学生的认识能力、联想能力、创新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培养。当然,在语文教学中,同样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新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只有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联系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成规的训练。而所有的训练,都必须与现实实际联系起来,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经过链接现实生活的训练,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改善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课改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转变教育思想,优化教学
措施,培养创新思维,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