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四人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雪》四人谈教案

教学目标

①能分别找出四篇文学评论的基本观点,并能说出作者提出观点的角度。

②能从四篇文学评论中归纳出文学评论的一般创作手法。

③模仿四篇评论的写法尝试写简单的文学评论。

教学重点

概括提炼创作文学评论的一般方法

课前准备

课前读《雪》这篇文章,把自己的发现以片段的形式写在随笔本上。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1、交流作业、取长补短

教师指导语:上节课老师跟同学们一起学习了鲁迅散文诗《雪》,我们主要是从探究主旨的角度学习的这篇文章。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把再读文章的新的发现写在随笔本上了。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写在随笔上的内容拿出来,四人一个小组在一起分别读自己的作品,读完后每一小组推荐一篇来作为全班交流。(老师巡视,选择3-5位同学读他们的作品,组织同学评价)

2、引入新课、初读课文

有四位大家也对《雪》这篇文章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每一篇文章看跟自己所写的角度有没有相同的地方,看看谁的评论更深刻。(学生阅读并与自己写的内容进行比较对照)

↘精读课文、提炼观点

教师指导语:相信同学们在初读文章的过程中一定能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下面请同学们再一次深入阅读每一篇评论,在课堂笔记本上完成如下问题:

1、每一篇评论作者要表达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2、作者是从什么角度对《雪》发表评论的。

学生读文章,完成两个问题。老师提问同学回答,有不同意见的同学补充。

明确:《读<雪>需要联想》作者的基本观点是:鲁迅先生的《雪》本来就是联想的产物,因此读者不能满足于表面的感受,更不能作简单化的比附,而应从作品提供的形象出发,通过活泼敏捷的联想去深刻把握原作。作者认为《雪》主要运用了“兴”的手法,因此作者主要是从文章所运用的创作手法的角度来评论的;《灵魂的柔软和坚硬》这篇文章作者认为《雪》主要通过雪表现出鲁迅先生性格的双重性——既有温柔与温情的一面,也有顽强和坚硬的一面。他的温柔与温情主要表现在他对童年世界的回味,对少年润土的思念,对少年学习场所的留恋。但另一方面由于作者身处的时代和地方以及作者的性格决定了作者必然对北方雪的斗争精神的赞颂。本文主要是从作者所描绘的景与作者的性格特点之间的关系的角度来分析评论的,即一切景语皆情语。《简洁而清纯的<雪>》作者认为《雪》最主要的特点是层次丰富、视角独特,在写景的文章中渗进了某种强烈的情绪。作者主要从《雪》一文语言特点的角度来评价的;《<雪>的独特之处》作者明确指出《雪》有三个特点:独特的谋篇、丰富的想象、深刻的哲理。本文主要从《雪》的艺术魅力或者说艺术成就的角度来评论的。

↘教师总结、给学生一个写作的支点

教师指导语: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对同一篇文章不能用一种固定的眼光来看,可以有独到的见解,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它往往会有不同的结论,从而克服单一的、片面僵化的思维模式。

课前老师通过查找资料概括出要想写好文学评论必须从以下方面入手。希望大家在尝试写作文学评论时能注意这些方面。

基本要点:

一、认真研读作品,占有丰富的材料。(前提、基础)

二、要有真知灼见。(避免人云亦云,肤浅平淡)

三、确定恰当的角度。(防止大而空)

四、重视写作技巧,讲究语言。(不能抽象干瘪的说教)

五、行文时笔墨要集中,语言要简洁。(忌语言拖沓)

六、结构要明快。(不可勉强、画蛇添足)

七、要有文学评论味。(尽量用形象化的语言)

……

↘板书设计、帮助学生总结归纳

《雪》四人谈

第二课时

●〇教学内容

利用前面一节课学习的关于文学评论创作的一般方法,再一次读原文《雪》重新选择某个角度写一篇关于《雪》的文学评论。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文学评论家对鲁迅的散文诗《雪》的评论文章,我们

还了解到了写好文学评论的基本方法。今天,我们就想让大家来展示一下我们自己的写作才华,让我们也来做一回小小文学评论家吧!

↘再读课文,选择角度

教师指导语:大家知道我们要想写好文学评论的前提条件是认真研读作品,占有丰富的材料。在此基础上确立适宜的角度来写。所以在写之前请同学们再读文章选准角度。

学生读作品,选择角度。如:“简洁传神的景物描写”,“雪”形象的背后,“雪”的形象与鲁迅的人格……(对于写作角度的选择,同学如果觉得没有把握可以向老师征求意见)↘写作过程及成果展示

1、写作过程

学生写作过程中教师适时提醒同学注意上一次课学习的文学创作的基本方法,同时又不能受这些方法的束缚。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把这个过程放在图书馆、阅览室或网络教室。学生可以上网查找一些相关的能左证自己观点的材料。当然《<雪>四人谈》中的一些内容也可适当引用。

2、成果展示

先把自己的作品在小组内交流汇报,每一个人都要汇报。汇报完后小组讨论决定那些更贴近文学评论的基本方法的同学作为本小组的参赛作品。老师选择3-5篇文章在大班交流。(实物投影展示)

3、组织评选

把本次活动中的所有作品整理成作品集,让同学科老师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

↘例文、

三种命运

钱小明

重读鲁迅先生的散文诗很快再一次被它诗质的语言,生动的画面所征服。可不同的是,这一次众多的疑惑竟也一并攫住我的心灵:

“暖国的雨”、“江南的雪”、“朔方的雪”作者把这三个形象放在一起到底想告诉读者什么?

作者偏爱“朔方的雪”是毋庸置疑的,可他对“江南的雪”到底是个什么态度呢?

用了很多时间上网读《野草》,读关于《野草》的评论,读关于鲁迅的评论,当然最关心的是有关《雪》的主旨的意见。

我看到的意见概括起来大致有两种。一种意见我称之为“追求美好说”(从“对故乡的深情怀念与热情赞美”和对“童年生活美好的回忆”的课文旁注,以及他对《〈雪〉四人谈》的选文倾向看,教材编者也接近这种观点),即“江南的雪”象征美好的世界,“朔方的雪”象征为着追求美好而须的不屈的抗争(也可补上“精神”、“战士”之类的词)。然而,我觉得,仅“滋润美艳之至”六个字,其讽刺意味就更胜赞美意味,何况《雪》的第三节也似乎对“江南的雪”有种讽喻的意味呀。

另一种意见可以叫做“灵肉说”,认为:“江南的雪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美艳至极,是炫耀的肉体,这种只适于塑罗汉的柔和的雪永远只能在冷风的吹刮中消失掉它的胭脂。北方的雪,如粉,如沙地飘洒,和飘飞着的灵魂一样,徜徉在空中,飞舞,蓬勃,奋发,闪烁永久的光,鲁迅期待着这种灵魂的诞生。”读了好几天的“网文”,这段文字是最让我忘却眼酸腰痛的。然而“暖国的雨”呢?难道它仅仅是为了给全文的结束语创造一个呼应?难道“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这样的语句竟可以没有一点意思?

2004年12月28日,已经多年难得见雪,见点小雪也至少要到春节前后的苏州,竟然下起了纷纷扬扬的大雪。当我把眼睛从荧屏移向校园时,虽没有看见雪野中有各色花草、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