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与经济学辩证关系论
经济史 、经济学说史、经济思想史以及政治经济学之间的关系
经济史、经济学说史、经济思想史与政治经济学之间的关系首先我想解释一下什么是经济史、经济学说史及经济思想史。
一、经济史经济史是以人类社会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的具体发展演变过程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横跨历史学与经济学,具有双重属性。
它要求我们还原真实的历史。
经济史学界广泛开展了关于古史分期、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资本主义萌芽等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讨论。
经济史研究过去的经济实绩。
因此学习研究经济史可以为现实经济建设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要求我们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活动的发展做出时序性、规律性的阐释。
因而经济史分析过去经济发展历程、可以让我们借鉴历史经验来研究经济运行的框架。
并在合理的经济框架中解释现今的经济政治体制及带来的实绩。
经济史是经济学理论创新的源泉。
这样的创新是建立在过去的基础上的。
也正因为这样,才能更容易推动理论的创新。
所以经济史可以说是经济学的“源”。
并且可以为经济学的实证方法提供基础。
一部人类经济史,是市场和市场经济产生、发育的历史,是走向市场化和市场化演变的历史。
市场化将古代、近代和现代经济相互贯通,从中可以看到经济现代化产生、发展的过程。
从古典经济学到新古典经济学, 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再到凯恩斯的通论。
如今的经济学理论已经枝繁叶茂,几乎覆盖了经济学研究领域的所有方面。
建国后,经济史学界广泛开展了关于古史分期、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资本主义萌芽等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讨论。
这些讨论加深了人们对各时代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了解,发掘和积累了有关经济史的资料,培养和锻炼了一批经济史研究的骨干,尤其是明清经济史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论著数量成倍增长,伴随着正本清源,回归学术本真,经济史学界对既有问题的探讨进一步延续与深化,同时开辟了新的学术领域,相关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引入,拓宽了近代经济史研究者的学术视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突破时限、放归整体,因此,我认为未来的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必将取得更大的成就。
历史经济学经济史与经济发展
历史经济学经济史与经济发展咱们生活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经济就像是一台永不停歇的大机器,不停地运转着。
而要搞清楚这台大机器的来龙去脉,那就得聊聊历史经济学、经济史和经济发展这几个有趣的家伙啦!先来说说经济史。
经济史就像是一部精彩的纪录片,记录着过去各个时代经济的起起落落。
比如说,咱们古代的丝绸之路,那可是当时的经济大动脉啊!商人们驮着满满的货物,从长安出发,一路向西,把咱们的丝绸、茶叶、瓷器运到遥远的西方,换来金银财宝和各种稀罕玩意儿。
这一路上,有热闹的集市,有艰难的沙漠行程,还有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
就拿唐朝来说吧,那时候长安城可是热闹非凡,东西两市人来人往,各国的商人都在这儿交易。
你能想象到那场面吗?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卖啥的都有。
丝绸店里的布料五颜六色,让人眼花缭乱;珠宝店里的珍珠宝石闪闪发光,晃得人眼睛都睁不开。
这就是经济繁荣的景象啊!再讲讲历史经济学。
这玩意儿就像是一个聪明的侦探,通过研究过去的经济现象和规律,来破解现在和未来经济的谜题。
比如说,为啥有些朝代经济发展得快,有些朝代就不行呢?是政策的问题,还是自然灾害的影响?历史经济学就会从各种角度去分析,找出其中的原因。
比如说宋朝,商业发展得那叫一个红火。
政府不再像以前那样对商业限制那么多,还鼓励海外贸易。
这时候,聪明的商人就抓住了机会,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但为啥后来又慢慢衰落了呢?可能是因为战争,也可能是因为内部的腐败。
历史经济学就是要把这些复杂的因素都理清楚,给咱们一个明白的答案。
最后说说经济发展。
这可是咱们最关心的啦!经济发展就像是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有快有慢,有顺境也有逆境。
比如说咱们现在,互联网的发展那可是给经济插上了翅膀。
以前买东西得去实体店,现在坐在家里动动手指,东西就能送到家门口。
外卖小哥风里来雨里去,把美食送到咱们手里;网店老板们日夜忙碌,把各种好货卖给全国各地的顾客。
这就是经济发展带来的便利。
但是经济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经济史与经济学的关系
经济史与经济学的关系经济史和经济学是密不可分的学科,在理解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经济史是对过去经济活动的描述和分析,而经济学则是对经济现象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解释。
通过了解经济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
首先,经济史为经济学提供了丰富的实证材料。
经济学的理论通常是建立在对经济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基础上的,而经济史则为经济学家提供了大量的历史事实和数据,使得经济学理论更具说服力和可靠性。
通过研究经济史,我们可以了解过去的经济活动、经济制度以及经济政策,并将其与现实进行对比,从而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的原理和概念。
其次,经济学为经济史提供了理论的指导。
经济史的研究通常需要进行整理和归纳,而经济学的理论可以为这一过程提供指导和框架。
经济学家通过对经济现象的分析和解释,可以引导经济史学家对历史事实进行分类和解读,并构建起一套合理的框架来解释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经济学的理论为经济史的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法,使得经济史的研究更加系统和有条理。
最后,经济史和经济学共同推动着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经济史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并避免重蹈覆辙。
经济学的理论则可以指导我们在经济活动中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推动经济的发展和改革。
两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经济进步。
综上所述,经济史和经济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关系。
经济史为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实证基础和依据,而经济学为经济史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指导。
二者的结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因此,在研究经济史和经济学的关系时,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探索更多关于经济发展的真理,推动经济学和经济史的进步。
学习中国经济简史的意义
学习中国经济史的意义摘要:通过对中国经济发展简史的学习,对我更好的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对经济史的研究,可以使我们对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加强了解,从而对经济问题做出更准确的判断,这样就可以达到减少成本,规避风险的目的了。
关键词:经济、历史、意义、经验历史的重要作用就是为当代人的生活提供借鉴,从而有助于我们对国家关系,民族发展,社会习俗等各个方面的理解。
然而在现在这样的和平年代,对于经济史的学习就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减少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提早的发现市场中的弊端,及时调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学习历史的意义首先,历史可以使人明智,通过对历史的了解,我们常常会发现身边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可以从祖先的事迹中找到答案,这无疑有助于我们对事物的判断。
其次,虽然因为史学素养的欠缺,很多问题我无法真正去体会和深入的了解。
但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对于一个人增强民族自豪感,以及整个民族的凝聚力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所无法代替的。
而民族的凝聚力是弘扬爱国主义和促进国家发展的首要条件,民族凝聚力的丧失是很多国家陷入动荡和内乱的原因所在。
正所谓“欲灭一国,必先去其史”由此可见,了解本民族历史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没有民族认同感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而民族认同感的获得最为重要的就是从对本民族历史的了解来逐步建立起来。
中华民族内的各兄弟民族之所以能如此和睦相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家对共同创造的几千年历史的认同。
学习历史,了解历史上的人物和事物。
学习某个人物的某种精神,学习某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武装自己的头脑,借鉴先人的经验,吸取教训。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可以加以对比,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学习历史,使你了解先人的生活,学习先人创造的知识,激发自己的创造思维,不断创新,不断改进,推进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人类就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前进的。
我们在生活的过程中,也在创造着历史。
学习历史,不仅仅是学习书本知识。
世界经济史马工程课后思考题
世界经济史马工程课后思考题经济史作为经济学的实证工具,具有哪些方面的优势?(1)经济史所提供的经验或事实是大量的。
经济史造成了当前的事实,它也包括当前的事实。
这就大大扩展了经济学的实证范围。
(2)经济史所提供的经验事实比经济学家所感知的现实经济世界要可靠得多。
(3)经济学家可以利用经济史提供的经验世界,对经济学的假设和命题进行“试错”式研究。
(4)经济史世界最适于经济学溯因法研究。
2、阐述世界经济史的研究对象。
经济史是经济学的一部分。
经济史与经济学并非相互包含或融为一体,而是相互提供方法论。
所以说,经济史又是与经济学相互独立鳌黍街鹤蹙鑫率亮堂科同,经济学说史是经济学本身的发展历史,它是经济学的流,而经济史是经济学的源。
经济学的方法主要是实证方法一用经验和事实说话。
直接用经验和事实说话,正是经济史的根本特点和优势-方面,经济史可以为经济学的假设和命题提供更可靠的经验实证另一方而,可以为经济理论提供更符合经验事实的假定。
3、东方专制主义长期存在的经济原因是什么?古代公社是东方专制制度的基础。
恩格斯:“古代的公社,在它继续存在的地方,从印度到俄国,在数千年中曾经是最野蛮的国家形式一即东方专制制度的基础。
经济基础是东方社会生产的组织方式。
东方各国都是利用河水泛滥来肥田,节省用水和共同用水是基本的要求,由于文明程度太低,幅员太广,不能产生自愿的联合,所以就迫切需要中央集权的政府来干预。
东方专制主义与军队组织和军事扩张有着紧密的联系。
4、筒述农业革命的特点。
(1)经济活动的特点农业革命时代,社会生产力占主导地位的是农耕经济,生产形式是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基本单位的体力劳动,生产产品以满足自身基本生活需要的消费品为主,也就是我们习惯上常说的男耕女织”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2)社会生活的特点农耕属于周期性生产劳动,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居”,定居成了农业时代人类最基本的生活方式。
小农经济的生产比较散漫,各个农业家庭又以同-地理环境或同一血缘姓氏为依托,结合或者积聚在某个中心点上,形成农业时代特有的社会基层组织一村社。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史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史一、经济史的概述经济史作为历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制度变迁。
高中历史必修二中的经济史主要围绕着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发展展开讲解,涵盖了从古代社会的氏族经济到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变迁,从而揭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轨迹和变革规律。
二、氏族经济与封建社会经济的转变1. 氏族经济的特点氏族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最初形态,其特点是以家族为单位,劳动力分工明确,生产活动以自给自足为主。
氏族经济是原始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必经阶段,家族内部通过劳动分工完成生产活动,不同家族之间通过交换和联姻等方式进行联系交往。
2. 封建社会经济的形成封建社会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阶段,其形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奴隶主通过掠夺和剥削奴隶从事生产活动;二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奴隶主逐渐通过土地赐予和赋税制度来剥削农民。
三、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特征1. 农业经济的主导地位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农业经济的主导地位。
在封建社会经济中,农业生产是社会经济的主要部门,农民是社会经济的基本生产者。
封建主通过土地赐予和赋税制度来剥削农民,确保了封建统治的稳定性。
2. 城市经济的发展封建社会经济的另一个特征是城市经济的发展。
封建社会的城市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商业活动得到了发展。
商人通过商品流通来获取利益,城市成为了商品交换的中心。
3. 社会分工的加深封建社会经济还表现为社会分工的加深。
在封建社会中,社会分工按照封建等级进行划分,封建主通过分配农田、官职和税收等方式来控制社会分工。
不同的阶级和阶层有着不同的社会地位和财富积累方式。
四、封建社会经济的矛盾和变革1. 农民起义的兴起封建社会经济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农民的剥削和压迫上。
农民作为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者,遭受农地兼并和赋税的压迫,引发了一系列农民起义。
著名的农民起义有黄巢起义、王莽改革和白莲教起义等。
世界经济史——精选推荐
世界经济史第一篇导论第一章世界经济史概述约瑟夫·熊皮特[美]:经济学的内容,实质上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独特的过程。
如果一个人不掌握历史事实,不具备适当的历史感或所谓的历史经验,他就不可能指望理解任何时代(包括当前)的经济现象。
阿什顿[美]:尽管经济史是一个地峡,但是她仍然有广阔的海域。
卡尔·哈达赫[德]:国民经济学和历史学是经济史的科学上的父母。
不过经济史这位女儿现在已经取得了独立的地位,它既不是按照年代编撰的经济知识,也不是用经济统计数字点缀的历史叙述。
经济史不仅反对任何知识的单一化,更重要的是它坚信决定命运的不是经济,而是政治。
第一节经济史和世界经济史世界经济史是经济史的一个分支,若想理解世界经济史的含义,首先需要理解经济史的含义。
一、经济史经济史是一门与经济学同样古老的学科,是一门伴随经济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学科也是一门介于经济学与历史学、社会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经济史运用经济分析方法,研究人类社会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之间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研究经济组织、经济制度和经济部门的发展演变过程,研究经济发展的结构和历史过程,研究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的相互关系。
通过对各种文明、国家和民族经济发展历史的比较,科学地解释经济历史现象,为总结历史经验、认识现实经济、预测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提供依据;为研究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经济思想、学说和政策提供历史背景;为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提供历史资料。
经济史研究也是一种经济分析的技术,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史还与一般的经济理论相关,因为经济发展的历史有其内在的逻辑性,这种逻辑性被经济理论所概括。
经济理论作为一种叙述结构应用于历史。
二、世界经济史就经济史研究所覆盖的地理范围,可以分为国别经济史、地区经济史和世界经济史。
一般而言,理解世界经济史有两种方式,一是世界的经济发展演化历史,这样的世界经济史在人类社会存在之时就已经出现,它探讨的内容是世界各地在一个长的时段中的经济发展演化的历史;二是世界经济的发展历史,这样的世界历史只出现在特殊的历史阶段,她孕育于中世纪的襁褓里,成长于地理大发展时期,发展于工业革命时期,成熟于后工业时代。
经济史的史学范式与经济学范式
直是 社会 科 学 中 的“ 学 ”, 上 穷 鸿 蒙 之 初 , 显 它 下
至 当世 之 事 。 时依势 , 循 洋洋 洒洒 , 娓娓道 来 , 并且 把 越来越 多 的人类 活 动 纳入 自己的 视野 之 内 , 家 的 史 刀笔之 下 , 典籍 之 中 , 从逐 鹿 定 鼎 到鸡 鸣 狗 盗 , 宗 从 庙之论 到市井 之言 , 从黄 钟大 吕到下 里 巴人 , 不被 无 史学 家们 努力 再 现 于史 学 典 籍之 中。 因 此 , 历史 学
作 为一 门古老 而 又 年轻 的学 科 , 济史 既是 历 经 史学 和经 济学 相结 合 的 产物 , 又一 直 是 这 两 大社 会 科 学争夺 的对 象 , 长期重 复博 弈 的结 果 , 历史 学 和 是
经 济学 各 自衍 生 出 自己的经济 史范 式 。本文 尝试 阐 释经济 史这 两种 范式 的发展 历史 、 现状 及未来 走 向 。
多。 而且 。 究竟 是 经济 学范 式 的经济史 导致 了经 济学
的产生 。 还是 经 济学 的发 展 派 生 出 了经 济 学 范式 的
[ 收稿 日期 】 0 60 -0 2 0 -22 . [ 作者 简介 】张建成 (92 ) 男, 17 . , 内蒙古奈 曼旗人 , 内蒙古农 业大 学经济管理 学院讲 师 , 中国人 民大 学经济学 院博士 生。
学作 为社会 科 学 的 “ 学 ” 展必然 结果 , 照现在 流 行 的说 法 , 按 就是 “ 史 学 的 帝 历
国主义 ” 。
史 学 范式 的经 济史 产 生 和 发展 历 史 非常 悠 久 ,
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史研究
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史研究研究经济史要有历史学修养,又要有经济学的基础。
我写过一篇《论历史主义》,是谈历史学理论的,可作为我以前所写《中国经济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一文的续篇。
本文拟谈经济学理论,可作为《方法论》一文的另一续篇。
经济学成为系统的科学,始于17世纪出现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本文所称经济学理论亦自此始。
但不是说,在此以前的经济思想就不重要。
尤其像富国、富民思想,田制、赋税思想,义利论、本末论、奢俭论等思想,在研究中国经济史中无疑是很重要的。
本文自古典政治经济学开始,是因篇幅所限。
也因为经济史作为一门学科,是随着古典经济学的建立出现的;又是从方法论着眼,因为经济思想成为系统的理论之后,才具有方法论的重要意义。
本文中,“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为同义语。
两篇拙作分别见《中国经济史研究》1993年第2期和1992年第1期。
一 在经济史研究中,一切经济学理论都应视为方法论经济史是研究过去的、我们还不认识或认识不清楚的经济实践(如果已认识清楚就不要去研究了)。
因而它只能以历史资料为依据,其他都属方法论。
经济学理论是从历史的和当时的社会经济实践中抽象出来的,但不能从这种抽象中还原出历史的和当时的实践,就像不能从“义利论”中还原出一个“君子国”一样。
马克思说过:“这些抽象本身离开了现实的历史就没有任何价值。
它们只能对整理历史资料提供某些方便。
”这话也许有点过分,不过,“方便”可理解为方法。
J.M.凯恩斯说:“经济学与其说是一种学说,不如说是一种方法,一种思维工具,一种构想技术。
”我在上述两文中都提出,马克思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研究历史的最高层次的指导,但它也只是一种方法。
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在研究经济史中,也是一种方法,即分析方法。
J.A.熊彼特说:马克思的经济史观,“如果我们使它只起工作假说的作用”,按即方法论的作用,“那我们就会看到一个强有力的分析上的成就”。
在经济理论上,“马克思的分析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1页。
最新-世界经济史课程教学大纲 精品
《世界经济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世界经济史英文名称: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时:45学分:2.5适用对象:经济管理类相关专业考核方式:考查(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二、课程简介本课程研究时间上从农业革命到20世纪末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从空间上包括世界各地区和各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
其主题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经济增长,即人类社会技术进步与经济实绩提高的历史;第二,制度变迁,即人类社会经济形态和经济制度演变的历史;第三,社会进步,包括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文发展两方面的历史。
要从共时性角度研究不同时代各民族的经济交往、冲突与融合以及共同发展的历史。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为扩大本科学生的专业知识,扩展学生理论视野而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世界经济史的时空结构和逻辑演进,理解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从农业革命以来经济增长、制度演进及社会进步的发展历程。
理解人类历史是不断扩展其自身活动范围,从狭窄的民族历史走向广阔的世界历史进程。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导论(一)目的与要求1. 阐述经济史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2. 理解世界经济史的时空范围和时空结构;3. 理解世界经济史的演进逻辑。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经济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 主要内容经济学的经济史与历史学的经济史;经济史与作为实证科学的经济学;经济史与作为历史科学的经济学。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在科学哲学意义上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所采用的方法并没有本质区别;经济史研究的三个层面-编年经济史、分析经济史、历史方法的经济学;经济史是实证经济学的一部分;实证主义方法包括经验实证方法和逻辑实证方法;理论经济学主要研究短期的经济现象;经济学一开始就具有历史主义的方法论传统;经济学作为一门历史的科学基础理论具有相对性;科学的方法应该是从历史与现实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历史与现实。
中国经济史
中国经济史绪论一、什么是经济史?(一)经济史的概念从实践角度看,经济史是社会经济实践的发展历程;从学科角度看,经济史(或经济史学)是对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原因进行描述和分析的学科。
(二)经济史的两种范式:史学范式与经济学范式⒈两种范式的概念经济史的史学范式是用史学理论对经济发展历史进行分析研究的理论体系总结,其理论工具是史学理论,其研究对象是经济发展的历史现象和过程。
史学范式的经济史简短概念:是描述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的学科。
经济史的经济学范式是用经济学理论对经济发展历史进行分析的理论体系总结,其理论工具是经济学理论,其研究对象是经济发展的历史现象和过程。
经济学范式的经济史简短概念:是分析经济发展历史进程的原因的学科。
√⒉两种范式的异同区别:首先,二者所属学科不同。
史学范式的经济史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属于专门史范畴;经济学范式的经济史则是经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经济学范畴。
其次,二者研究侧重点不同。
第三,二者研究方法不同。
从研究方法来看,史学范式的经济史所应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历史归纳法;相比之下,经济学范式的经济史则更强调应用抽象演绎法。
第四,二者的一些理论观点不同。
联系:首先,从相互支持方面看,史学范式的经济史为经济学范式的经济史提供立论基础,而后者则为前者提供指导。
其次,从相互趋同方面看,无论是史学范式的经济史还是经济学范式的经济史,都有长期应用历史归纳法的传统。
最后,两种范式的经济史的共同点将越来越多。
二、经济史的研究方法:⒈历史归纳法:就是通过历史事实来总结出某种命题,或者对某种命题进行证实或证伪。
这是经济史研究方法中最具有学科自身特色的研究方法,也常被称为历史方法。
⒉抽象演绎法:抽象演绎法的本质是推测,即利用通过观察得出的规律性解释,来进一步推测出未经考察的领域。
⒊系统分析法:就是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对历史上各个时期内中国经济体系的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及其经济运行绩效的变化发展进行分析,借以寻找导致各个时期不同经济绩效的内外因素。
经济学与经济史的关系及应用研究
经济学与经济史的关系及应用研究经济学和经济史分别是研究经济现象的学科,二者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共同揭示经济运行规律和历史发展趋势,为经济决策和问题解决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经验借鉴。
本文将探讨经济学与经济史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如何应用经济学研究经济史。
一、经济学与经济史的关联经济学是对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进行研究的学科,其重点在于理论建构和分析,包括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经济体制、资源配置、市场行为等方面。
而经济史则是对过去的经济活动、经济事件以及经济制度的叙述和分析,其重点在于历史的记录和解释。
尽管经济学和经济史各有侧重,但二者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首先,经济学衍生于经济历史。
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史始终是经济学理论建构的基础。
历史的经验和事实帮助经济学家理解经济规律,发现问题,并提出新的理论。
例如,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就是通过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提出了自由市场理论,对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次,经济学为经济史提供了解释和理论分析的工具。
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可以帮助经济史学家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经济原因,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例如,通过运用供给需求理论,解释了美国大萧条时期经济崩溃的原因,提出了应对经济危机的政策建议。
最后,经济学和经济史共同构建了经济思维和经济发展的框架。
经济学为经济史提供了一种分析工具和方法,使得经济史的研究更加有条理和科学。
同时,经济史也为经济学提供了实证验证的案例,使得经济学理论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
二、利用经济学研究经济史的应用经济学和经济史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理论上的联系,而且在实践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例子:1. 经济政策制定与修订经济政策是指政府为实现经济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
通过研究经济史,政府可以了解过去的经济政策和其效果,从而更好地制定和调整当前的经济政策。
而经济学则为政府提供了理论工具和模型,帮助评估政策的潜在影响和效果,提供决策依据。
马工程版《中国经济史》重点知识梳理(绪论)
绪论1、经济史的研究对象:经济史的研究对象就是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即通过对历史上的经济发展状况的回溯,分析各个时期各种经济因素的内在联系和外部环境,说明经济怎样运行、发展和变化,阐明不同历史时期经济的运行机制和特点。
2、经济史研究的基本问题就是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情况。
3、经济史与经济学理论的关系:经济史是经济学理论产生和不断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源泉。
4、历史唯物主义是指导中国经济史研究的最基本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即以社会发展的史实为基础,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梳理出经济发展的总体脉络和发展趋势。
5、经济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一是世界观意义上的方法即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二是认识论意义上的方法,即逻辑思维(归纳法、演绎法、证伪法);三是专业技术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关系的理论和辩证分析方法)。
6、一些基本概念:一是人口:是指居住在一定地域内或一个集体内的人,是生产活动的主体;二是资源:是经济活动的客体,人类通过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获得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三是环境:周围所存在的条件,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的。
通常所说的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类的外部世界。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环境为人类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丰富的资源和必要的条件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种;四是生产方式:人们获取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
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是生产力,其社会形式是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是两者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统一;五是制度:最一般的含义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是实现某种功能和特定目标的社会组织乃至整个社会的一系列规范体系。
经济制度是指与经济发展相关的制度,包括政策法令规定的、有形的正式制度和由历史文化积淀约定俗成的非正式制度。
1-绪论 《中国经济史》 马工程
二、中国经济史研究的指导思想、方法与范畴
1.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指导下的实证研究
•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 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列宁指出,历史唯物主义也从来没有企求说明一切,而只 企求指出“唯一科学的”(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话来 说)说明历史的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是指导中国经济史研究的最基本的历史观和方 法论,即以社会发展的史实为基础,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 梳理出经济发展的总体脉络和发展趋势。
中国经济史
绪论
一、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对象与学习的意义
• 1. 经济史的研究对象
• 经济史顾名思义就是经济发展的历史,经济史的研究对象 就是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即通过对历史上的经济发展状 况的回溯,分析各个时期各种经济因素的内在联系和外部 环境,说明经济怎样运行、发展和变化,阐明不同历史时 期经济的运行机制和特点。
思考题
1. 简述经济史的研究对象。 2. 简述经济史与经济学的关系。 3. 说明经济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4. 从经济史与经济学的关系出发论述学习经济史的 意义。
阅读文献
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 2.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 3.列宁:《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人 民出版社2009年版 。 4.吴承明:《经济史:历史观与方法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下篇: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篇章结构
辩证法的经济学观点和经济体制
辩证法的经济学观点和经济体制辩证法是一种理论和方法,它强调事物的矛盾运动和统一,对于经济学的观点和经济体制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经济学领域,辩证法的观点强调经济发展中的矛盾运动和统一发展,对于经济体制的构建也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首先,辩证法的经济学观点认为经济发展是一个不断矛盾运动的过程。
在经济领域,存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方面的矛盾。
例如,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旧的生产关系可能会限制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产生矛盾。
辩证法认为,经济发展是一个由矛盾推动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解决矛盾、实现统一,才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其次,辩证法的经济学观点强调经济发展的统一。
虽然经济发展中存在着各种矛盾,但辩证法认为这些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最终会形成一个统一的发展过程。
例如,在市场经济中,供求关系的矛盾推动了市场的发展,随着市场机制的完善,经济体系也得到了提升。
在经济体制方面,辩证法的经济学观点也提供了新的思路。
传统经济学认为经济体制应该是一种单一的组织形式,但辩证法认为经济体制应该是多样化的。
只有在不同经济体制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情况下,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在中国,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相结合的混合经济体制就是辩证法观点的体现,既发挥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又保留了国家计划的优势。
总之,辩证法的经济学观点和对经济体制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它强
调了经济发展中的矛盾运动和统一发展,提出了多样化的经济体制构
建思路,为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
在实际经济运行中,我们应该更多地借鉴辩证法的观点,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中国经济史复习资料
中国经济史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经济史:是指以人类社会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具体发展演变过程及其特殊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它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去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现象,因而它具有历史学和经济学的双重性质和特点。
经济史属于动态经济学的范畴,其研究任务就是按时序解释经济结构及其实绩。
2.中国经济近现代化:从传统经济走向现代经济的转变过程,经济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
在中国也就是工业化和伴随着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表现为:生产力从手工生产转向采用机器生产;生产方式由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政治上由封建专制的政治制度转向民主共和。
近代化的本质是资本主义化。
3.工商食官:西周由官府经营的工商业制度,商周时期,手工业和商业基本上由官府控制,工商业者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在官府作坊和指定的范围内进行,其产品和经营主要是为贵族统治者服务,这就是所谓的工商食官制度,西周设“司工”一职,总理官府手工业,其下属官员分管具体的生产部门。
官府经营商业,其商品的主要来源是官府的手工业产品,其次是农林牧副业产品和市场上的买进卖出。
4.井田制:西周时期盛行的土地制度,井田的疆理,一般是以每一方块为一百亩,作为一个耕种单位,称为一田,是当时一个劳动力所能耕种的标准。
纵横相连的九田合为一井,十井称为一成,百井称为一同。
在井田制下,卿大夫以下的贵族所分得的土地,不经王室或公室的特许,是不得随意转让买卖的,这里就是“田里不鬻”,因而称为“公田”。
西周晚期以后随着私田的出现,井田制逐步衰落。
5.授田制:西周末年到春秋时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表现为奴隶主贵族的藉田经营的没落。
各国统制者相继进行了大规模的田制和税制改革。
授田制实际上是一次大规模的对国有土地的分配运动,授田的对象是个体农民和有功于国家的人,土地一经受与,可以子孙传袭,以为世业。
时间即久,即成为个人私财。
6.均田制:是北魏时期颁布的土地政策,一直延续到唐朝中叶。
马工程世界经济史课后思考题
马工程世界经济史课后思考题
一、课后思考题1:简述世界经济史的研究对象。
回答:世界经济史的研究对象是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
世界经济史涵盖了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中国古代至当代社会经济发展演进的历史过程。
1、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基本环节组成。
2、每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又都是在一定区域空间内展开的,它要受自然环境、国家制度和社会文化的制约,因此世界经济史研究的视野并不仅限于经济发展的规律自身,还要包括制约经济运行的自然环境、国家制度、社会背景和文化因素。
3、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不仅要受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制约,还要受其发展的外部环境影响。
因此,要将中国的经济发展置于世界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进行考察。
二、课后思考题2:简述经济史与经济学的关系。
回答:经济学理论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为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而产生的。
经济史则是经济学理论产生和不断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源泉。
1、经济学理论是对经济运行、经济实践活动的经验提炼、升华和抽象概括,这里的经济运行、经济实践活动包括了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所以经济史是经济学理论产生的一个重要基础和源泉,任何理
论都来自实践,经济理论更是人类历史上经济实践的总结。
2、经济史也是经济学理论进一步发展、完善和创新的基础和源泉。
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史研究——评希克斯《经济史理论》
郝
伟 :经济 学理论与经济史研 究
・ 1・ 3
看法却是一直是乐观的,斯密认为在 “ 无形之手”的 指引下 ,人们追求 自身利益的行为能够 自动使社会利
益达到最大化 。瓦尔拉用数学语言对斯密的概念模糊 的 “ 无形之手”给予 明确 的说 明 ,他将 “ 无形之手 ”
( 在福利经济学和线性规划方面) ,我们 已经认识到对 非市场体制应更认真地加 以重视 ” 】 - 。特别是 以前苏 9 联为代表的中央集权计划体制在 2 世纪 5 、6 年代 0 0 0 取得了巨大成就 ,这对于那些对市场机制充满信心的 西方经济学家来说 ,无疑是一个 巨大的挑战。像 “ 中 央集权计划体制 ”这样 的非市场 体制 是否就是完善
院 、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任教 和从事研究工作 。16 91
—
一
、
收稿 日 :20 0 —2 期,湖北老河 口人 ,广 东佛山大 学金融 系讲师 ,中圆社会科 学院研 究生院博士 16 一)
维普资讯
总第 3 4期 4
研究。撂讨希克斯 《 经济史理论》的撰述契机、经济史 观、理论模型以厦分析工具等对于理解希克斯 的现代理论 来指导经济史研 究的独特视 角是很有帮助的。 关键词 :经济史理论 ;经济 学理论 ;经济史
中圈分类号 :F 6 . o 14 文献标识码 :B
约翰 ・ 理查德 ・ 希克斯 (on Rea . i s 94 Jh .i r Hc ,10 hd k
—
该校一学期的教学工作 ,其 中有一门课程是 “ 英国中
1 9, 9 ) 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先后在伦敦经济学 世纪经济史” 由于那段经历,一颗种子播下去了。 8 。“ ” 但 以后他并没有继续进行经济史方面的研究 ,而把主 12 9 年任英国皇家经济学会会长,l 4 6 9 年因学术 要精力集中 6 在现代经济学领域。所以,当他开始 《 经 贡献受封勋 爵称 号。17 92年与美 国经济 学家阿罗 同 济史理论》的撰述时 ,他 自己也感到意外 , “ 如今我 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希克斯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十 又回到 了这 个 领域 ” J 当然 ,要写 出这 样一 本 书 。 分广泛,在一般均衡理论、福利经济学、效用价值 来, 除了 自己的兴趣之外,还应该具备一些客观条 件 。关于这方面 ,希克斯在序言中也做了介绍。他在 论、消费者需求理论、 货币理论、资产选择理论、经 济周期理论和通货膨胀理论等多个领域都有重要的贡 多个大学讲授过经济史,特别是在牛津大学万灵学院 献。希克斯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因为他在 “ 一般均 工作时, 能够和许多历史学家和渊博 的法学家在一 衡与福利经济学”方面的著作.其 中以 《 价值与资 起 ,随时都可以向他们请教 。主观上有研究兴趣 ,客 本=为代表。 } 但他 自己 认为 “ 这些著作是很久以 前写 观上具备便利条件 ,希克斯写 出这样一本小册子 ,也 的’ “ , 我觉得在 理论 上已取得超 越那些著作 的成就 是顺理成章 的事 情。但这些 介绍 很容易使读者认 为 了。[在希克斯后 期 著作 中 , 《 济史理 论 》 ( 《 ”1 】 经 A 经济史理论》这 本小册子只是希克斯业余兴趣和教 T EO Y O C N0 Ⅱ HI I Y. O fr U ies y H R F E O ^C S DR xod nv r t 学工作的一个副产 品,希克斯可 能也 意识 到这一点 。 i Pe ,16 .厉 以平译 ,商务 印书馆 18 版 )特 所 以他在第一章的第一句话 就说 :“ r s 99 s 97年 这是一本论述重 别引人注 目,这不仅因为该书篇 幅很少 ,希克斯称之 大主题的小册子” J H ,提醒读者 应充分认 识到这 本小 为“ 小册子” 而且在内容上也与其他著作迥异 ,由 , 册子的重要意义。因此 ,在这 里进一步探讨 《 经济史 现代经济理论转向对经济史 的研究。事实上 《 经济 理论》的撰述契机 ,对于理解 希克斯 以现代经济理论 史理论》和希克斯的现代经济理论研究是密不可分 来指导经济史研究 的独特视角是很有必要的。 的 ,该书即是他在现代经济理论的指导下完成 的。笔 ( 一)维护经济学对于社会历史进程的基本信念 者从撰述契机、经济史观、理论模 型以及分析工具 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一种对西方文 明前途 的悲 方 面对此加以阐述 。 观情绪取代 了人们 以前 的乐观看法 ,斯宾格勒就是这 样一个悲观 主义 的代表人 物 ,他在 战后不久 出版的 撰述契机 《 西方的没落》一书 中,以暗淡 的笔调 预言了所 谓西 希克斯在 《 经济史理论》一 书的序言里 ,谈到他 方 的文化行将没落 ,民主政治将被强权所替代 。汤因 研究经济史理论的一些情况。 他说:“ 我不是经济史 比认为历史过程是循环 的,一个文 明社会一旦开始繁 学家, 但我对经济史早就怀有兴趣” l [ 。希克斯最初 荣之后, 2 便开始走向没落;另一个文明社会将起而代 接触经济史,是他 “ 借调”到南非的一所大学里承担 之, 重蹈覆辙。 但是, 西方经济学对社会历史发展的
经济辩证法概论
经济辩证法概论
概述
经济辩证法是一门研究经济发展规律的学科,它通过对历史经
验的总结和理论研究,探求较为客观和科学的经济发展规律,并对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
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内容
经济辩证法主要研究以下内容:
1. 科学的市场分析方法。
2. 生产和流通的辩证关系及其规律。
3. 社会分配的基础和方法。
4. 市场形式和价值规律。
理论意义
经济辩证法意义重大,不仅可以指导生产实践,解决经济矛盾,促进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而且还可以为政府出台科学的经济政策
提供理论指导。
实践意义
经济辩证法研究的问题贴近实践,可以指导实践,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我国还需要更多研究者在经济辩证法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以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和健康发展。
结论
经济辩证法是一门重要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它的研究对于我们了解经济发展规律,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制定科学的经济政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史与经济学辩证关系论
中图分类号:f0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
号:1009-4202(2010)04-009-02
摘要近几年来,由于经济学发展所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方法论问题开始受到部分学者的注意。
然而,经济学家关注的焦点仅仅集中在经济理论本身,仍忽视对经济史的关注。
有必要澄清经济史与经济学的相互关系,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史是经济学的源,经济学理论是经济史研究的方法论。
关键词经济史经济学方法论
目前经济学与经济史研究的现状,很不利于经济学这两个分支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任何一门学科,一旦形成比较固定的范式,就会陷入自我维护的误区,力求自己内核的坚硬和保护带的巩固,很难实现进一步的创新,而要实现创新,就只能求助于“边缘的突破”。
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要进行经济学研究,有三门专业知识必不可少,即经济史、经济理论和经济统计,其中经济史最为重要。
然而在中国经济学界,不少经济学家对经济史的功用和作用缺乏清楚的认识,甚至贬斥经济史在经济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而真正将经济史研究与经济学研究融会贯通的中国学者,至今并不多见,这就使得经济史与经济学之间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这种状况一方面使得中国的经济史学研究无法深入下去,另一方面经济史研究的严重滞后也影响了理论经济学研究的突破,针对目前这种状况,笔者试图通过阐述经济史与经济学之间的辩证关系,以期引起经济史学界和
经济学界同仁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一、经济史是经济学的源
经济史是研究过去的、我们还不认识或认识不清楚的经济实践。
因而它只能以历史资料为依据,其他都属方法论,经济学理论是从
历史的和当时的社会经济实践中抽象出来的,但不能从这种抽象中还原出历史的和当时的实践,就象不能从“义利论”中还原出一个“君子国”一样。
经济史是经济学的源而不是流,熊彼特对此有精辟论述,他说“经济学的内容,实质上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独特的过程。
如果一个人不掌握历史事实,不具备适当的历史感或所谓历史经验,他就不可能指望理解任何时代的经济现象”,“历史的叙述不可能是纯经济的,它必然要反映那些不属于纯经济的‘制度方面的’事实,因此历史提供了最好的方法让我们了解经济与非经济的事实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以及各种社会科学应该怎样联系在一起”;“我相信目前经济分析中所犯的根本性错误,大部分是由于缺乏历史的经验,而经济学家在其他条件方法的欠缺倒是次要的”。
二、经济史与经济学的辩证关系
“经济史是经济学的一部分”。
但经济史与经济学并不是相互包含或溶为一体,而是相互提供方法论。
所以说,经济史又是与经济学相互独立并平行的分支学科。
经济史与经济学说史不同,经济学说史是经济学本身的发展历史,可以说它是经济学的流,而经济史是
经济学的源。
在科学哲学意义上,经济学的方法主要是实证方法。
逻辑实证主
义的科学哲学认为,任何科学或理论都来源于经验和事实,任何理
论的假设或命题,都必须接受经验事实的检验,只有经验事实才能
证明知识的正确性。
这种方法的本质,简单说就是用经验和事实说话。
而直接用经验和事实说话,正是经济史的根本特点和根本优势。
经济史作为经济学的实证工具,具有多方面的优势:第一,经济史所提供的经验或事实是大量的;第二,经济史所提供的经验事实比经
济学家所感知的现实经济世界要可靠得多;第三,经济学家可以利
用经济史提供的经验世界,对经济学的假设和命题进行“试错”式研究;第四,经济史世界最适于经济学“溯因法”研究。
科学研究离不开假说。
一种假说是所谓“解释性假设”:即建立一个假说或理论,用来解释经验和历史,即阐释历史。
但经济学假说是从大量经验事实中抽象出来的“公理性”假说,经济学从这个假说出发,对经验和现实进行推理性研究。
从根本上讲,经济学的任何假设和命题,都必然来源于经验和事实。
但经济学研究不可能完全从经验和事实的归纳开始,已有的理论成就,具体说就是符合经验事实的假设,同样是经济理论研究的起点。
这就是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然而,本来作为经验科学或实证科学的经济学,一旦以假设作为研究起点,就有可能走进形而上学误区,即经济理论的验证,不是依赖于理论对经验事实的相符性,而是依赖于自身逻辑的严密性。
所以,经济理论的正确性,就取决于假设的正确与否。
三、经济史学的范式及其创新
经济史学家作为独立的学科,也应有自己的独立范式。
但是,经济
史学作为经济学和历史学的边缘学科,其范式必然介于两者之间,
既有经济学范式的特点,又带有史学范式的特点。
但经济史属于经济学而不属于史学,它与史学的共同点仅仅在于考察对象在一定程度上的重叠,叙述方法上有一定的时序性,以及用史料说话,但在研究者的信念、观点和方法,特别是采用的理论模型上,基本上都是经济学的。
就西方经济史学来讲,新古典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设、历史主义的经济发展阶段论、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交易成本概念,以及熊比特的创新理论等等,都成为经济史学有别于历史学的信念、观点和方法。
但就中国的经济史学来讲,基本还是以史学范式为主导,目前的
经济史家大多还没有习惯于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这一方面是由于从事经济史研究的学者大多出身于史学界,所接受的经济学训练比较少,在他们的头脑中还较少经济思维;另一方面,也由于经济学家大多不屑于经济史研究,忽视了经济史对于经济学理论发展的作用,
所以,还没有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来理解经济的历史。
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学没有实现与历史学的良好结合,因而没有形成独立的经
济史学范式。
对于经济史,经济学者和历史学者有完全不同的理解。
对于历史学家来说,经济史是“经济的历史”,仅仅是历史中的经济部分,是用历史学方法研究历史中的经济问题,经济史不过是历史学科“类”中的一个“种”;而对于经济学家来说,经济只是要“按时序解释经济结构及其实绩”,即从时间上解释经济结构和实绩的演变, 是用
经济学方法来理解和阐释的历史。
所以,经济史作为经济学的部分,其范式应该与经济学范式更接近。
换言之,经济史学研究,一方面要依靠史实说话,但另一方面如何整理史料,如何用史实说话,却要依靠经济学提供的观点和方法。
现代史学方法论认为,史料总是有限的,仅仅依靠史料作不出真正的历史研究,而重要的是如何利用史料,对历史的过程进行分析和阐释。
这种史学方法论,与经济史学方法论是一致的。
所以,经济史学范式革命的任务,就是采用经济学的信念、观点和方法,以及经济理论模式,实现经济史与经济学的有机结合。
可见,经济史的范式革命取决于经济学的范式革命。
但另一方面,经济史的范式革命并不完全依赖于经济学的范式革命,相反,经济史的范式革命也有助于经济学的范式革命。
目前,许多学者都指出了新古典经济学存在的问题,就是脱离实际经济生活,走入一个尽善尽美的逻辑世界,甚至走进一个数学模型构成的公式化世界而不能自拔。
从根本上说,就是背离了原有的实证传统而走向了反面,西方经济学出现了范式危机。
然而,主流经济学范式革命至今仍未使原有范式被新的范式取代。
这一方面是由于主流经济学范式仍是开放的,可以不断吸收其他学派的合理成分,通过不断的证实与证伪来实现理论体系的创新;但另一方面,还在于能够彻底推翻主流经济学基本假设和主要命题的证伪性经验事实的不足。
主流经济学特别是新古典经济学继承了古典经济学的李嘉图传统,建立了一个及其严密的逻辑世界,而这个逻辑世界不可能用同样的逻辑武器去击
破,而只能用事实证伪。
所以,经济史的范式革命可能成为经济学范式革命一个重要环节,并为经济学范式革命作出贡献。
从本质上讲,经济史与经济学都是“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
这是两个学科相互结合和相互提供方法论的基础。
事实上,经济学与经济史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古典经济学的优良传统。
遗憾的是,这个传统到李嘉图中断了,不少经济学家带着“李嘉图恶习”,逐渐背离了实证主义,陷入从逻辑到逻辑的循环论证;另一方面,经济史也脱离了经济学的分析传统。
这就使两个学科成了“两股道上跑的车”,越离越远。
这种经济史与经济学分离的状况应该得到改变,这种改变有助于经济学和经济史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第1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2]高德步.世界经济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沃尔什.历史哲学——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1.
[4]沙伊贝.近百年美国经济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