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的引脚原理图及说明
80C51单片机引脚原理框图及功能说明
下面是8051单片机引脚图及引脚功能介绍:
40个引脚按引脚功能大致可分为4个种类:电源、时钟、控制和I/O引脚。
⒈电源:
⑴VCC - 芯片电源,接+5V;
⑵VSS - 接地端;
注:用万用表测试单片机引脚电流一般为0v或者5v,这是标准的TTL电平,但有时候在单片机程序正在工作时候测试结果并不是这个值而是介于0v-5v之间,其实这之是万用表反映没这么快而已,在某一个瞬间单片机引脚电流还是保持在0v或者5v的。
⒉时钟:XTAL1、XTAL2 - 晶体振荡电路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
⒊控制线:控制线共有4根,
⑴ALE/PROG:地址锁存允许/片内EPROM编程脉冲
①ALE功能:用来锁存P0口送出的低8位地址
②PROG功能:片内有EPROM的芯片,在EPROM编程期间,此引脚输入编程脉冲。
⑵PSEN:外ROM读选通信号。
⑶RST/VPD:复位/备用电源。
①RST(Reset)功能:复位信号输入端。
②VPD功能:在Vcc掉电情况下,接备用电源。
⑷EA/Vpp:内外ROM选择/片内EPROM编程电源。
①EA功能:内外ROM选择端。
②Vpp功能:片内有EPROM的芯片,在EPROM编程期间,施加编程电源Vpp。
⒋I/O线
80C51共有4个8位并行I/O端口:P0、P1、P2、P3口,共32个引脚。
P3口还具有第二功能,用于特殊信号输入输出和控制信号(属控制总线)。
8051单片机原理图
上图为哈佛(Harvard)结构的单片机的原理图,这种结构是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分开的。
mcs-8051系列的单片机都是属于这种结构。
AT89S51引脚图,AT89S51单片机引脚说明及管脚定义
AT89C51单片机简介AT89C51是一种带4K字节闪烁可编程可擦除只读存储器(FPEROM—Falsh Programmable and Erasable Read Only Memory)的低电压,高性能CMOS8位微处理器,俗称单片机。
AT89C2051是一种带2K字节闪烁可编程可擦除只读存储器的单片机。
单片机的可擦除只读存储器可以反复擦除100次。
该器件采用ATMEL高密度非易失存储器制造技术制造,与工业标准的MCS-51指令集和输出管脚相兼容。
由于将多功能8位CPU和闪烁存储器组合在单个芯片中,ATMEL的AT89C51是一种高效微控制器,AT89C2051是它的一种精简版本。
AT89C单片机为很多嵌入式控制系统提供了一种灵活性高且价廉的方案。
1.主要特性:·与MCS-51 兼容·4K字节可编程闪烁存储器寿命:1000写/擦循环数据保留时间:10年·全静态工作:0Hz-24Hz·三级程序存储器锁定·128*8位内部RAM·32可编程I/O线·两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5个中断源·可编程串行通道·低功耗的闲置和掉电模式·片内振荡器和时钟电路2.管脚说明:VCC:供电电压。
GND:接地。
P0口:P0口为一个8位漏级开路双向I/O口,每脚可吸收8TTL门电流。
当P1口的管脚第一次写1时,被定义为高阻输入。
P0能够用于外部程序数据存储器,它可以被定义为数据/地址的第八位。
在FIASH编程时,P0 口作为原码输入口,当FIASH进行校验时,P0输出原码,此时P0外部必须被拉高。
P1口:P1口是一个内部提供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1口缓冲器能接收输出4TTL门电流。
P1口管脚写入1后,被内部上拉为高,可用作输入,P1口被外部下拉为低电平时,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
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P1口作为第八位地址接收。
80C51单片机引脚图及引脚功能介绍
80C51单片机引脚图及引脚功能介绍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单片机的引脚图及引脚功能(如下图所示),引脚的具体功能将在下面详细介绍单片机的40个引脚大致可分为4类:电源、时钟、控制和I/O引脚。
⒈ 电源:⑴ VCC - 芯片电源,接+5V;⑵ VSS - 接地端;⒉ 时钟:XTAL1、XTAL2 - 晶体振荡电路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
⒊ 控制线:控制线共有4根,⑴ ALE/PROG:地址锁存允许/片内EPROM编程脉冲① ALE功能:用来锁存P0口送出的低8位地址② PROG功能:片内有EPROM的芯片,在EPROM 编程期间,此引脚输入编程脉冲。
⑵ PSEN:外ROM读选通信号。
⑶ RST/VPD:复位/备用电源。
① RST(Reset)功能:复位信号输入端。
② VPD功能:在Vcc掉电情况下,接备用电源。
⑷ EA/Vpp:内外ROM选择/片内EPROM编程电源。
① EA功能:内外ROM选择端。
② Vpp功能:片内有EPROM的芯片,在EPROM编程期间,施加编程电源Vpp。
⒋ I/O线80C51共有4个8位并行I/O端口:P0、P1、P2、P3口,共32个引脚。
P3口还具有第二功能,用于特殊信号输入输出和控制信号(属控制总线)。
拿到一块单片机,想要使用它,首先必须要知道怎样去连线,我们用的一块89C51的芯片为例,我们就看一下如何给它连线。
1、电源:这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了。
单片机使用的是5V电源,其中正极接40管脚,负极(地)接20管脚。
2、振蒎电路:单片机是一种时序电路,必须供给脉冲信号才能正常工作,在单片机内部已集成了振荡器,使用晶体振荡器,接18、19脚。
只要买来晶体震荡器,电容,连上就能了,按图1接上即可。
3、复位管脚:按图1中画法连好,至于复位是何含义及为何需要复要复位,在单片机功能中介绍。
4、 EA管脚:EA管脚接到正电源端。
至此,一个单片机就接好,通上电,单片机就开始工作了。
我们的第一个任务是要用单片机点亮一只发光二极管LED,显然,这个LED必须要和单片机的某个管脚相连,不然单片机就没法控制它了,那么和哪个管脚相连呢?单片机上除了刚才用掉的5个管脚,还有35个,我们将这个LED和1脚相连。
AT89C51单片机说明
PSEN 此为"Program Store Enable"的缩写。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选通信号,低电平有效。在访
(60KB)
0FFFFH
1000H
外部 程序 存储器
0FFFH
EA=0 (4KB)
0000H
0FFFFH
外 部 数 据 存 储 器
(64KB)
0000H
图 2-2 只读程序存储器
图 2-3 外部数据存储器
直接地址
2FH 7F 7E 7D 7C 7B 7A 79 78 2EH 77 76 75 74 73 72 71 70 2DH 6F 6E 6D 6C 6B 6A 69 68 2CH 67 66 65 64 63 62 61 60 2BH 5F 5E 5D 5C 5B 5A 59 58 2AH 57 56 55 54 53 52 51 50 29H 4F 4E 4D 4C 4B 4A 49 48 28H 47 46 45 44 43 42 41 40 位寻址区 27H 3F 3E 3D 3B 3C 3A 39 38 26H 37 36 35 34 33 32 31 30 25H 2F 2E 2D 2B 2C 2A 29 28 24H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23H 1F 1E 1D 1C 1B 1A 19 18 22H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21H 0F 0E 0D 0C 0B 0A 09 08 20H 07 06 05 04 03 02 01 00 1FH
51单片机读引脚及读锁存器
51单片机I/O引脚IO口工作原理一、P0端口的结构及工作原理P0端口8位中的一位结构图见下图:由上图可见,P0端口由锁存器、输入缓冲器、切换开关、一个与非门、一个与门及场效应管驱动电路构成。
再看图的右边,标号为P0.X引脚的图标,也就是说P0.X引脚可以是P0.0到P0.7的任何一位,即在P0口有8个与上图相同的电路组成。
下面,我们先就组成P0口的每个单元部份跟大家介绍一下:先看输入缓冲器:在P0口中,有两个三态的缓冲器,在学数字电路时,我们已知道,三态门有三个状态,即在其的输出端可以是高电平、低电平,同时还有一种就是高阻状态(或称为禁止状态),大家看上图,上面一个是读锁存器的缓冲器,也就是说,要读取D锁存器输出端Q的数据,那就得使读锁存器的这个缓冲器的三态控制端(上图中标号为‘读锁存器’端)有效。
下面一个是读引脚的缓冲器,要读取P0.X引脚上的数据,也要使标号为‘读引脚’的这个三态缓冲器的控制端有效,引脚上的数据才会传输到我们单片机的内部数据总线上。
D锁存器:构成一个锁存器,通常要用一个时序电路,时序的单元电路在学数字电路时我们已知道,一个触发器可以保存一位的二进制数(即具有保持功能),在51单片机的32根I/O 口线中都是用一个D触发器来构成锁存器的。
大家看上图中的D锁存器,D端是数据输入端,CP是控制端(也就是时序控制信号输入端),Q是输出端,Q非是反向输出端。
对于D触发器来讲,当D输入端有一个输入信号,如果这时控制端CP没有信号(也就是时序脉冲没有到来),这时输入端D的数据是无法传输到输出端Q及反向输出端Q非的。
如果时序控制端CP的时序脉冲一旦到了,这时D端输入的数据就会传输到Q及Q非端。
数据传送过来后,当CP时序控制端的时序信号消失了,这时,输出端还会保持着上次输入端D的数据(即把上次的数据锁存起来了)。
如果下一个时序控制脉冲信号来了,这时D端的数据才再次传送到Q端,从而改变Q端的状态。
C51单片机引脚图及引脚功能介绍
80C51单片机引脚图及引脚功能介绍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单片机的引脚图及引脚功能(如下图所示),引脚的具体功能将在下面详细介绍单片机的40个引脚大致可分为4类:电源、时钟、控制和I/O引脚。
⒈ 电源:⑴ VCC - 芯片电源,接+5V;⑵ VSS - 接地端;⒉ 时钟:XTAL1、XTAL2 - 晶体振荡电路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
⒊ 控制线:控制线共有4根,⑴ ALE/PROG:地址锁存允许/片内EPROM编程脉冲① ALE功能:用来锁存P0口送出的低8位地址② PROG功能:片内有EPROM的芯片,在EPROM 编程期间,此引脚输入编程脉冲。
⑵ PSEN:外ROM读选通信号。
⑶ RST/VPD:复位/备用电源。
① RST(Reset)功能:复位信号输入端。
② VPD功能:在Vcc掉电情况下,接备用电源。
⑷ EA/Vpp:内外ROM选择/片内EPROM编程电源。
① EA功能:内外ROM选择端。
② Vp p功能:片内有EPROM的芯片,在EPROM编程期间,施加编程电源Vpp。
⒋ I/O线80C51共有4个8位并行I/O端口:P0、P1、P2、P3口,共32个引脚。
P3口还具有第二功能,用于特殊信号输入输出和控制信号(属控制总线)。
拿到一块单片机,想要使用它,首先必须要知道怎样去连线,我们用的一块89C51的芯片为例,我们就看一下如何给它连线。
1、电源:这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了。
单片机使用的是5V电源,其中正极接40管脚,负极(地)接20管脚。
2、振蒎电路:单片机是一种时序电路,必须供给脉冲信号才能正常工作,在单片机内部已集成了振荡器,使用晶体振荡器,接18、19脚。
只要买来晶体震荡器,电容,连上就能了,按图1接上即可。
3、复位管脚:按图1中画法连好,至于复位是何含义及为何需要复要复位,在单片机功能中介绍。
4、 EA管脚:EA管脚接到正电源端。
至此,一个单片机就接好,通上电,单片机就开始工作了。
我们的第一个任务是要用单片机点亮一只发光二极管LED,显然,这个LED必须要和单片机的某个管脚相连,不然单片机就没法控制它了,那么和哪个管脚相连呢单片机上除了刚才用掉的5个管脚,还有35个,我们将这个LED和1脚相连。
单片机的引脚原理图及说明
单片机的引脚原理图及说明引言:单片机(Microcontroller Unit,MCU)是一种集成了微处理器核心、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及其他功能模块的微型计算机系统。
在单片机中,引脚(Pin)是与外部电路连接的接口,用于输入和输出信号。
本文将详细介绍单片机引脚的原理图及说明。
一、引脚的分类单片机的引脚根据其功能可以分为输入引脚和输出引脚两类。
1. 输入引脚:输入引脚用于接收外部信号,并将其传递给单片机内部进行处理。
输入引脚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高电平输入:当外部信号为高电平时,输入引脚将接收到高电平信号。
- 低电平输入:当外部信号为低电平时,输入引脚将接收到低电平信号。
- 输入阻抗:输入引脚通常具有一定的输入阻抗,用于限制外部信号的电流。
2. 输出引脚:输出引脚用于将单片机内部处理后的信号输出到外部电路。
输出引脚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高电平输出:当单片机内部处理后的信号为高电平时,输出引脚将输出高电平信号。
- 低电平输出:当单片机内部处理后的信号为低电平时,输出引脚将输出低电平信号。
- 输出驱动能力:输出引脚通常具有一定的输出驱动能力,可以驱动外部电路的负载。
二、引脚的原理图及说明单片机的引脚在原理图中通常以引脚编号的形式表示,并配以相应的说明。
以下是常见的单片机引脚原理图及其说明:1. VCC(电源引脚):VCC引脚用于连接单片机的电源正极,通常为+5V或+3.3V电压。
它提供了单片机工作所需的电源。
2. GND(地引脚):GND引脚用于连接单片机的电源地,与VCC引脚相连,提供了单片机工作所需的电源地。
3. XTAL1/XTAL2(晶体振荡引脚):XTAL1和XTAL2引脚用于连接外部晶体振荡器,提供单片机的时钟信号。
通常,一个晶体振荡器连接到XTAL1和XTAL2引脚,以提供单片机的时钟频率。
4. RESET(复位引脚):RESET引脚用于复位单片机。
当RESET引脚被拉低时,单片机将执行复位操作,重新开始执行程序。
at89s52单片机的引脚图及各引脚功能说明
AT89S52 单片机的引脚图及各引脚功能说明由于本书所有的例程均是基于AT89S52 单片机开发的,这里着重介绍AT89S52 各个引脚及功能。
这些关系到在后面学习例程时对原理图的理解,读者要特别重视。
而对于存储器、定时器、中断系统等部分内容,读者可参考介绍MCS-51单片机的相关书籍。
AT89S52 是Atmel公司生产的一种低功耗、高性能CMOS 8位微控制器,具有8 位在系统可编程Flash存储器。
AT89S52 使用Atme公司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器技术制造,与工业80C51 产品指令和引脚完全兼容。
片上Flash 允许程序存储器在系统可编程,也适于常规编程器。
在单芯片上,拥有灵巧的8 位CPU 和在系统可编程Flash,使得AT89S52 为众多嵌入式控制应用系统提供高灵活、超有效的解决方案。
AT89S52 具有PDIP、PLCC、TQFP3 种封装形式以适用于不同的使用场合。
各封装引脚定义如图所示。
??图 AT89S52引脚图下面简单介绍AT89S52 各引脚的功能,更多信息请查阅Atmel公司的技术文档。
VCC:电源。
GND:地。
P0 口:P0 口是一个8 位漏极开路的双向I/O 口。
作为输出口,每位能驱动8 个TTL逻辑电平。
对P0 端口写“1”时,引脚用做高阻抗输入。
当访问外部程序和数据存储器时,P0 口也被作为低8 位地址/数据复用。
在这种模式下,P0 具有内部上拉电阻。
在Flash编程时,P0 口也用来接收指令字节;在程序校验时,输出指令字节。
在程序校验时,需要外部上拉电阻。
P1 口:P1 口是一个具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 位双向I/O 口,P1 输出缓冲器能驱动4 个TT逻辑电平。
当对P1 端口写“1”时,内部上拉电阻把端口拉高,此时可以作为输入口使用。
当作为输入使用时,被外部拉低的引脚由于内部电阻的原因,将输出电流(IIL)。
此外,和分别作为定时器/计数器2 的外部计数输入(T2)和定时器/计数器2的触发输入(T2EX),具体如表1-1 所示。
单片机引脚说明(89C51为例)
T89C2051是精简版的51单片机,精简掉了P0口和P2口,只有20引脚,但其内部集成了一个很实用的模拟比较器,特别适合开发精简的51应用系统,毕竟很多时候我们开发简单的产品时用不了全部32个I/O口,用AT89C2051更合适,芯片体积更小,而且AT89C2051的工作电压最低为2.7V,因此可以用来开发两节5号电池供电的便携式产品。
本文以ATMEL公司生产的51系列家族的AT89S51和AT89C2051两种单片机来讲解,两种单片机是目前最常用的单片机,其中 AT89S51为标准51单片机,当然其功能比早期的51单片机更强大,支持ISP在系统编程技术,内置硬件看门狗。
一、AT89S51单片机引脚介绍AT89S51有PDIP、PLCC、TQFP三种封装方式,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采用40Pin 封装的双列直接PDIP封装,外形结构下图。
芯片共有40个引脚,引脚的排列顺序为从靠芯片的缺口(见右图)左边那列引脚逆时针数起,依次为1、2、3、4。
40,其中芯片的1脚顶上有个凹点(见右图)。
在单片机的40个引脚中,电源引脚2根,外接晶体振荡器引脚2根,控制引脚4根以及4组8位可编程I/O引脚32根。
1、主电源引脚(2根)VCC(Pin40):电源输入,接+5V电源GND(Pin20):接地线2、外接晶振引脚(2根)XTAL1(Pin19):片内振荡电路的输入端XTAL2(Pin20):片内振荡电路的输出端3、控制引脚(4根)RST/VPP(Pin9):复位引脚,引脚上出现2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将使单片机复位。
ALE/PROG(Pin30):地址锁存允许信号PSEN(Pin29):外部存储器读选通信号EA/VPP(Pin31):程序存储器的内外部选通,接低电平从外部程序存储器读指令,如果接高电平则从内部程序存储器读指令。
芯片实物图片芯片引脚功能4、可编程输入/输出引脚(32根)AT89S51单片机有4组8位的可编程I/O口,分别位P0、P1、P2、P3口,每个口有8位(8根引脚),共32根。
单片机的引脚原理图及说明
单片机的引脚原理图及说明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一、P0端口的结构及工作原理P0端口8位中的一位结构图见下图:由上图可见,P0端口由锁存器、输入缓冲器、切换开关、一个与非门、一个与门及场效应管驱动电路构成。
再看图的右边,标号为引脚的图标,也就是说引脚可以是到的任何一位,即在P0口有8个与上图相同的电路组成。
下面,我们先就组成P0口的每个单元部份跟大家介绍一下:先看输入缓冲器:在P0口中,有两个三态的缓冲器,在学数字电路时,我们已知道,三态门有三个状态,即在其的输出端可以是高电平、低电平,同时还有一种就是高阻状态(或称为禁止状态),大家看上图,上面一个是读锁存器的缓冲器,也就是说,要读取D锁存器输出端Q的数据,那就得使读锁存器的这个缓冲器的三态控制端(上图中标号为‘读锁存器’端)有效。
下面一个是读引脚的缓冲器,要读取引脚上的数据,也要使标号为‘读引脚’的这个三态缓冲器的控制端有效,引脚上的数据才会传输到我们单片机的内部数据总线上。
D锁存器:构成一个锁存器,通常要用一个时序电路,时序的单元电路在学数字电路时我们已知道,一个触发器可以保存一位的二进制数(即具有保持功能),在51单片机的32根I/O口线中都是用一个D触发器来构成锁存器的。
大家看上图中的D锁存器,D端是数据输入端,CP是控制端(也就是时序控制信号输入端),Q是输出端,Q非是反向输出端。
对于D触发器来讲,当D输入端有一个输入信号,如果这时控制端CP没有信号(也就是时序脉冲没有到来),这时输入端D的数据是无法传输到输出端Q及反向输出端Q非的。
如果时序控制端CP的时序脉冲一旦到了,这时D端输入的数据就会传输到Q及Q非端。
数据传送过来后,当CP时序控制端的时序信号消失了,这时,输出端还会保持着上次输入端D的数据(即把上次的数据锁存起来了)。
如果下一个时序控制脉冲信号来了,这时D端的数据才再次传送到Q端,从而改变Q端的状态。
80C51单片机引脚图及引脚功能介绍
80C51单片机引脚图及引脚功能介绍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单片机的引脚图及引脚功能(如下图所示),引脚的具体功能将在下面详细介绍单片机的40个引脚大致可分为4类:电源、时钟、控制和I/O引脚。
⒈电源:⑴ VCC - 芯片电源,接+5V;⑵ VSS - 接地端;⒉时钟:XTAL1、XTAL2 - 晶体振荡电路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
⒊控制线:控制线共有4根,⑴ ALE/PROG:地址锁存允许/片内EPROM编程脉冲① ALE功能:用来锁存P0口送出的低8位地址② PROG功能:片内有EPROM的芯片,在EPROM 编程期间,此引脚输入编程脉冲。
⑵ PSEN:外ROM读选通信号。
⑶ RST/VPD:复位/备用电源。
① RST(Reset)功能:复位信号输入端。
② VPD功能:在Vcc掉电情况下,接备用电源。
⑷ EA/Vpp:内外ROM选择/片内EPROM编程电源。
① EA功能:内外ROM选择端。
② Vpp功能:片内有EPROM的芯片,在EPROM 编程期间,施加编程电源Vpp。
⒋ I/O线80C51共有4个8位并行I/O端口:P0、P1、P2、P3口,共32个引脚。
P3口还具有第二功能,用于特殊信号输入输出和控制信号(属控制总线)。
拿到一块单片机,想要使用它,首先必须要知道怎样去连线,我们用的一块89C51的芯片为例,我们就看一下如何给它连线。
1、电源:这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了。
单片机使用的是5V电源,其中正极接40管脚,负极(地)接20管脚。
2、振蒎电路:单片机是一种时序电路,必须供给脉冲信号才能正常工作,在单片机内部已集成了振荡器,使用晶体振荡器,接18、19脚。
只要买来晶体震荡器,电容,连上就能了,按图1接上即可。
3、复位管脚:按图1中画法连好,至于复位是何含义及为何需要复要复位,在单片机功能中介绍。
4、EA管脚:EA管脚接到正电源端。
至此,一个单片机就接好,通上电,单片机就开始工作了。
我们的第一个任务是要用单片机点亮一只发光二极管LED,显然,这个LED必须要和单片机的某个管脚相连,不然单片机就没法控制它了,那么和哪个管脚相连呢?单片机上除了刚才用掉的5个管脚,还有35个,我们将这个LED和1脚相连。
单片机的引脚原理图及说明
单片机的引脚原理图及说明单片机作为一种微型电脑,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中。
而单片机的引脚是连接外部电路与单片机内部的主要通道,起到了传输数据和能量的作用。
在本文中,将详细介绍单片机的引脚原理图及其各个引脚的功能和特点。
引脚原理图单片机的引脚原理图是描述单片机内部引脚之间连接方式的图示。
通过引脚原理图,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每个引脚的连接关系,在设计电路时可以便于选择合适的引脚与外部电路进行连接。
引脚原理图通常采用标准符号表示,如点、线、箭头等,以提供直观的信息。
引脚功能及特点1. 电源引脚单片机通常有多个电源引脚,包括VCC、VDD、AVCC等。
VCC 和VDD是指供应正电压的电源引脚,AVCC是模拟部分的电源引脚。
这些引脚扮演着为单片机提供正常工作电压的角色,为单片机的稳定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 地引脚地引脚(GND)用于接地,它是电路中电位最低的地方,保证了电路的参考点是稳定的零电位。
单片机中的地引脚是连接数字地和模拟地的重要桥梁,确保了数字和模拟信号的稳定传输。
3. 输入/输出引脚输入/输出引脚(IO)是单片机与外界交互的通道。
这些引脚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输入或输出模式。
当引脚设为输出模式时,可以向外部电路提供电压或电流信号;当引脚设为输入模式时,则可以接收外部电路提供的电压或电流信号。
4. 定时器/计数器引脚定时器/计数器引脚用于提供单片机的定时和计数功能。
通过设置这些引脚的工作模式和参数,我们可以实现各种时间延迟、频率测量、脉冲宽度调制等功能。
5. 串行通信引脚串行通信引脚用于单片机与其他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常见的串行通信引脚包括UART引脚、SPI引脚、I2C引脚等。
通过这些引脚,单片机可以与计算机、传感器、显示器等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互。
6. 外部中断引脚外部中断引脚用于监测外部事件的触发信号。
当事件发生时,外部中断引脚可以引发单片机内部的中断服务程序。
通过这种方式,单片机可以及时响应外部事件,提高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单片机的引脚原理图及说明完整版
单片机的引脚原理图及说明完整版引言:单片机作为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而在单片机设计中,引脚原理图的制定和使用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单片机引脚原理图的基本构成和设计要点,并通过实例说明其使用方法和应用场景。
一、引脚原理图的基本构成引脚原理图是单片机设计中对引脚进行系统规划和描述的图示。
它由引脚符号、引脚名称和引脚功能描述等多个组成部分构成。
以下是引脚原理图的基本构成要素:1. 引脚符号:引脚符号是用来代表某种特定类型引脚的图形符号。
常见的引脚符号有方形、圆形、三角形等。
在引脚符号的设计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引脚类型进行不同的符号设计,以便在原理图中标示出不同功能的引脚。
2. 引脚名称:引脚名称是对引脚进行命名和标示的表示方式。
通常采用字母、数字或组合进行表示,以唯一标识每个引脚。
引脚名称的设置需要满足易于识别和使用的原则,避免引脚之间的混淆和误用。
3. 引脚功能描述:引脚功能描述是对引脚作用和用途的文字说明。
通过引脚功能描述,可以清晰地了解每个引脚所承担的功能和连接方式。
在编写引脚功能描述时,应准确描述引脚的作用,并尽量避免歧义和模糊性。
二、引脚原理图的设计要点在设计单片机引脚原理图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点,以确保引脚的准确性和合理性:1. 引脚分组:将引脚按照功能进行分组,有助于理清引脚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例如,将输入引脚和输出引脚进行分组,可以方便地对引脚进行布局和连接。
2. 引脚排列:引脚排列的合理性对于引脚连接的方便性和可读性至关重要。
在引脚排列时,应将相关的引脚彼此靠近,减少引脚之间的交叉和跨越。
3. 引脚标号:对每个引脚进行准确的标号和命名,以避免引脚的混淆和误用。
标号的设置应具有唯一性和可读性,便于用户正确连接引脚。
4. 引脚描述:在引脚上方进行引脚功能描述的说明,可以使用户清晰地了解每个引脚的功能和用途。
在引脚描述的编写过程中,应注意语句通顺、表达清晰,以方便用户理解和使用。
单片机的引脚原理图及说明
一、P0端口的结构及工作原理P0端口8位中的一位结构图见下图:由上图可见,P0端口由锁存器、输入缓冲器、切换开关、一个与非门、一个与门及场效应管驱动电路构成。
再看图的右边,标号为P0.X引脚的图标,也就是说P0.X引脚可以是P0.0到P0.7的任何一位,即在P0口有8个与上图相同的电路组成。
下面,我们先就组成P0口的每个单元部份跟大家介绍一下:先看输入缓冲器:在P0口中,有两个三态的缓冲器,在学数字电路时,我们已知道,三态门有三个状态,即在其的输出端可以是高电平、低电平,同时还有一种就是高阻状态(或称为禁止状态),大家看上图,上面一个是读锁存器的缓冲器,也就是说,要读取D锁存器输出端Q的数据,那就得使读锁存器的这个缓冲器的三态控制端(上图中标号为‘读锁存器’端)有效。
下面一个是读引脚的缓冲器,要读取P0.X引脚上的数据,也要使标号为‘读引脚’的这个三态缓冲器的控制端有效,引脚上的数据才会传输到我们单片机的内部数据总线上。
D锁存器:构成一个锁存器,通常要用一个时序电路,时序的单元电路在学数字电路时我们已知道,一个触发器可以保存一位的二进制数(即具有保持功能),在51单片机的32根I/O口线中都是用一个D触发器来构成锁存器的。
大家看上图中的D锁存器,D端是数据输入端,CP是控制端(也就是时序控制信号输入端),Q是输出端,Q非是反向输出端。
对于D触发器来讲,当D输入端有一个输入信号,如果这时控制端CP没有信号(也就是时序脉冲没有到来),这时输入端D的数据是无法传输到输出端Q及反向输出端Q非的。
如果时序控制端CP的时序脉冲一旦到了,这时D 端输入的数据就会传输到Q及Q非端。
数据传送过来后,当CP时序控制端的时序信号消失了,这时,输出端还会保持着上次输入端D的数据(即把上次的数据锁存起来了)。
如果下一个时序控制脉冲信号来了,这时D端的数据才再次传送到Q端,从而改变Q端的状态。
多路开关:在51单片机中,当内部的存储器够用(也就是不需要外扩展存储器时,这里讲的存储器包括数据存储器及程序存储器)时,P0口可以作为通用的输入输出端口(即I/O)使用,对于8031(内部没有ROM)的单片机或者编写的程序超过了单片机内部的存储器容量,需要外扩存储器时,P0口就作为‘地址/数据’总线使用。
AT89S52 (51)单片机的引脚图及各引脚功能说明
AT89S52 单片机的引脚图及各引脚功能说明之老阳三干创作由于本书所有的例程均是基于AT89S52 单片机开发的,这里着重介绍AT89S52 各个引脚及功能。
这些关系到在后面学习例程时对原理图的理解,读者要特别重视。
而对于存储器、定时器、中断系统等部分内容,读者可参考介绍MCS-51单片机的相关书籍。
AT89S52 是Atmel公司生产的一种低功耗、高性能CMOS 8位微控制器,具有8 位在系统可编程Flash存储器。
AT89S52 使用Atme 公司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器技术制造,与工业80C51 产品指令和引脚完全兼容。
片上Flash 允许程序存储器在系统可编程,也适于惯例编程器。
在单芯片上,拥有灵巧的8 位CPU 和在系统可编程Flash,使得AT89S52 为众多嵌入式控制应用系统提供高灵活、超有效的解决方案。
AT89S52 具有PDIP、PLCC、TQFP3 种封装形式以适用于分歧的使用场合。
各封装引脚定义如图1.2所示。
图 1.2 AT89S52引脚图下面简单介绍AT89S52 各引脚的功能,更多信息请查阅Atmel公司的技术文档。
VCC:电源。
GND:地。
P0 口:P0 口是一个8 位漏极开路的双向I/O 口。
作为输出口,每位能驱动8 个TTL逻辑电平。
对P0 端口写“1”时,引脚用做高阻抗输入。
当访问外部程序和数据存储器时,P0 口也被作为低8 位地址/数据复用。
在这种模式下,P0 具有内部上拉电阻。
在Flash编程时,P0 口也用来接收指令字节;在程序校验时,输出指令字节。
在程序校验时,需要外部上拉电阻。
P1 口:P1 口是一个具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 位双向I/O 口,P1 输出缓冲器能驱动4 个TT逻辑电平。
当对P1 端口写“1”时,内部上拉电阻把端口拉高,此时可以作为输入口使用。
当作为输入使用时,被外部拉低的引脚由于内部电阻的原因,将输出电流(IIL)。
此外,P1.0 和P1.2 分别作为定时器/计数器2 的外部计数输入(P1.0/T2)和定时器/计数器2的触发输入(P1.1/T2EX),具体如表1-1 所示。
51系列单片机引脚排列图与引脚功能介绍(含AT8051、89C2051等)
51系列单片机引脚排列图与引脚功能介绍(含AT8051、89C2051等)51系列单片机引脚排列图与引脚功能介绍(含AT8051、89C2051等)AT89c51(含8051、80S51、8031、8751、8052等)可以说是最常用的51单片机了,下图介绍了AT89c51双列直插和smt两种封装的芯片引脚图资料.供大家查阅.管脚资料与普通的51单片机一样.部分引脚简要说明:1、 RESET:一般接2个元件:①接10K电阻到地,②接10μ电容到电源。
2、 -EA / VPP:一般情况下接高电平(这时使用MCU内部RAM/ROM)。
3、 ALE / PROG:一般情况下空着(这时使用MCU内部RAM/ROM)。
4、 -PSEN:一般情况下空着(当使用MCU内部RAM/ROM时)。
5、 P0内部没有上拉电阻。
所以必要时需要在每个引脚外接5.1K左右上拉电阻到电源。
6、 XTAL1是片内振荡器的反相放大器输入端,XTAL2则是输出端,使用外部振荡器时,外部振荡信号应直接加到XTAL1,而XTAL2悬空(特别声明:有些文章把XTAL1、XTAL2的功能正好说反了。
而我们这里的说法绝对是正确的)。
内部方式时,时钟发生器对振荡脉冲二分频,如晶振为12MHz,时钟频率就为6MHz。
晶振的频率可以在1MHz-24MHz内选择。
电容取20PF左右。
7、 VDD:电源+5V。
VSS:GND接地。
PDIP:PQFP/TQFP:PLCC:引脚功能说明:89C51外部引脚图:(可以直接拷入ASM程序文件中,作注释使用,十分方便); ┏━┓┏━━┓; P1.0 ┫1 ┗┛ 40┣ Vcc; P1.1 ┫2 39┣ P0.0; P1.2 ┫3 38┣ P0.1; P1.3 ┫4 37┣ P0.2; P1.4 ┫5 36┣ P0.3; P1.5 ┫6 35┣ P0.4; P1.6 ┫7 34┣ P0.5; P1.7 ┫8 33┣ P0.6; RST/Vpd ┫9 32┣ P0.7; RXD P3.0 ┫10 31┣ -EA/Vpp(内1/外0 程序地址选择); TXD P3.1 ┫11 30┣ ALE/-P (地址锁存输出); -INT0 P3.2 ┫12 29┣ -PSEN (外部程序读选通输出); -INT1 P3.3 ┫13 28┣ P2.7; T0 P3.4 ┫14 27┣ P2.6; T1 P3.5 ┫15 26┣ P2.5; -WR P3.6 ┫16 25┣ P2.4; -RD P3.7 ┫17 24┣ P2.3; X2 ┫18 23┣ P2.2; X1 ┫19 22┣ P2.1; GND ┫20 21┣ P2.0; ┗━━━━━┛引脚说明:①电源引脚Vcc(40脚):典型值+5V。
51单片机的引脚及各引脚功能介绍
51单片机的引脚及各引脚功能介绍当我们拿到一块MCS-51系列单片机芯片时,看到这么多的引脚,他们都有干什么用的?8051 单片机的引脚图引脚功能:MCS-51 是标准的40 引脚双列直插式集成电路芯片,引脚分布请参照---- 单片机引脚图:l P0.0~P0.7 P0口8位双向口线(在引脚的39~32号端子)。
l P1.0~P1.7 P1口8位双向口线(在引脚的1~8号端子)。
l P2.0~P2.7 P2口8位双向口线(在引脚的21~28号端子)。
l P3.0~P3.7 P2口8位双向口线(在引脚的10~17号端子)。
这4个I/O口具有不完全相同的功能,大家可得学好了,其它书本里虽然有,但写的太深,初学者很难理解,这里都是按我自已的表达方式来写的,相信你也能够理解。
P0口有三个功能:1、外部扩展存储器时,当做数据总线(如图1中的D0~D7为数据总线接口)2、外部扩展存储器时,当作地址总线(如图1中的A0~A7为地址总线接口)3、不扩展时,可做一般的I/O使用,但内部无上拉电阻,作为输入或输出时应在外部接上拉电阻。
P1口只做I/O口使用:其内部有上拉电阻。
P2口有两个功能:1、扩展外部存储器时,当作地址总线使用2、做一般I/O口使用,其内部有上拉电阻;P3口有两个功能:除了作为I/O使用外(其内部有上拉电阻),还有一些特殊功能,由特殊寄存器来设置,具体功能请参考我们后面的引脚说明。
有内部EPROM的单片机芯片(例如8751),为写入程序需提供专门的编程脉冲和编程电源,这些信号也是由信号引脚的形式提供的,即:编程脉冲:30脚(ALE/PROG)编程电压(25V):31脚(EA/Vpp)接触过工业设备的兄弟可能会看到有些印刷线路板上会有一个电池,这个电池是干什么用的呢?这就是单片机的备用电源,当外接电源下降到下限值时,备用电源就会经第二功能的方式由第9脚(即RST/VPD)引入,以保护内部RAM中的信息不会丢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P0端口的结构及工作原理P0端口8位中的一位结构图见下图:由上图可见,P0端口由锁存器、输入缓冲器、切换开关、一个与非门、一个与门及场效应管驱动电路构成。
再看图的右边,标号为P0.X 引脚的图标,也就是说P0.X引脚可以是P0.0到P0.7的任何一位,即在P0口有8个与上图相同的电路组成。
下面,我们先就组成P0口的每个单元部份跟大家介绍一下:先看输入缓冲器:在P0口中,有两个三态的缓冲器,在学数字电路时,我们已知道,三态门有三个状态,即在其的输出端可以是高电平、低电平,同时还有一种就是高阻状态(或称为禁止状态),大家看上图,上面一个是读锁存器的缓冲器,也就是说,要读取D锁存器输出端Q的数据,那就得使读锁存器的这个缓冲器的三态控制端(上图中标号为‘读锁存器’端)有效。
下面一个是读引脚的缓冲器,要读取P0.X引脚上的数据,也要使标号为‘读引脚’的这个三态缓冲器的控制端有效,引脚上的数据才会传输到我们单片机的内部数据总线上。
D锁存器:构成一个锁存器,通常要用一个时序电路,时序的单元电路在学数字电路时我们已知道,一个触发器可以保存一位的二进制数(即具有保持功能),在51单片机的32根I/O口线中都是用一个D 触发器来构成锁存器的。
大家看上图中的D锁存器,D端是数据输入端,CP是控制端(也就是时序控制信号输入端),Q是输出端,Q非是反向输出端。
对于D触发器来讲,当D输入端有一个输入信号,如果这时控制端CP没有信号(也就是时序脉冲没有到来),这时输入端D的数据是无法传输到输出端Q及反向输出端Q非的。
如果时序控制端CP的时序脉冲一旦到了,这时D端输入的数据就会传输到Q及Q非端。
数据传送过来后,当CP时序控制端的时序信号消失了,这时,输出端还会保持着上次输入端D的数据(即把上次的数据锁存起来了)。
如果下一个时序控制脉冲信号来了,这时D端的数据才再次传送到Q端,从而改变Q端的状态。
多路开关:在51单片机中,当内部的存储器够用(也就是不需要外扩展存储器时,这里讲的存储器包括数据存储器及程序存储器)时,P0口可以作为通用的输入输出端口(即I/O)使用,对于8031(内部没有ROM)的单片机或者编写的程序超过了单片机内部的存储器容量,需要外扩存储器时,P0口就作为‘地址/数据’总线使用。
那么这个多路选择开关就是用于选择是做为普通I/O口使用还是作为‘数据/地址’总线使用的选择开关了。
大家看上图,当多路开关与下面接通时,P0口是作为普通的I/O口使用的,当多路开关是与上面接通时,P0口是作为‘地址/数据’总线使用的。
输出驱动部份:从上图中我们已看出,P0口的输出是由两个MOS管组成的推拉式结构,也就是说,这两个MOS管一次只能导通一个,当V1导通时,V2就截止,当V2导通时,V1截止。
与门、与非门:这两个单元电路的逻辑原理我们在第四课数字及常用逻辑电路时已做过介绍,不明白的同学请回到第四节去看看。
前面我们已将P0口的各单元部件进行了一个详细的讲解,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P0口做为I/O口及地址/数据总线使用时的具体工作过程。
1、作为I/O端口使用时的工作原理P0口作为I/O端口使用时,多路开关的控制信号为0(低电平),看上图中的线线部份,多路开关的控制信号同时与与门的一个输入端是相接的,我们知道与门的逻辑特点是“全1出1,有0出0”那么控制信号是0的话,这时与门输出的也是一个0(低电平),与让的输出是0,V1管就截止,在多路控制开关的控制信号是0(低电平)时,多路开关是与锁存器的Q非端相接的(即P0口作为I/O口线使用)。
P0口用作I/O口线,其由数据总线向引脚输出(即输出状态Output)的工作过程:当写锁存器信号CP 有效,数据总线的信号→锁存器的输入端D→锁存器的反向输出Q非端→多路开关→V2管的栅极→V2的漏极到输出端P0.X。
前面我们已讲了,当多路开关的控制信号为低电平0时,与门输出为低电平,V1管是截止的,所以作为输出口时,P0是漏极开路输出,类似于OC门,当驱动上接电流负载时,需要外接上拉电阻。
下图就是由内部数据总线向P0口输出数据的流程图(红色箭头)。
P0口用作I/O口线,其由引脚向内部数据总线输入(即输入状态Input)的工作过程:数据输入时(读P0口)有两种情况1、读引脚读芯片引脚上的数据,读引脚数时,读引脚缓冲器打开(即三态缓冲器的控制端要有效),通过内部数据总线输入,请看下图(红色简头)。
2、读锁存器通过打开读锁存器三态缓冲器读取锁存器输出端Q的状态,请看下图(红色箭头):在输入状态下,从锁存器和从引脚上读来的信号一般是一致的,但也有例外。
例如,当从内部总线输出低电平后,锁存器Q=0,Q非=1,场效应管T2开通,端口线呈低电平状态。
此时无论端口线上外接的信号是低电乎还是高电平,从引脚读入单片机的信号都是低电平,因而不能正确地读入端口引脚上的信号。
又如,当从内部总线输出高电平后,锁存器Q=1,Q非=0,场效应管T2截止。
如外接引脚信号为低电平,从引脚上读入的信号就与从锁存器读入的信号不同。
为此,8031单片机在对端口P0一P3的输入操作上,有如下约定:为此,8051单片机在对端口P0一P3的输入操作上,有如下约定:凡属于读-修改-写方式的指令,从锁存器读入信号,其它指令则从端口引脚线上读入信号。
读-修改-写指令的特点是,从端口输入(读)信号,在单片机内加以运算(修改)后,再输出(写)到该端口上。
下面是几条读--修改-写指令的例子。
这样安排的原因在于读-修改-写指令需要得到端口原输出的状态,修改后再输出,读锁存器而不是读引脚,可以避免因外部电路的原因而使原端口的状态被读错。
P0端口是8031单片机的总线口,分时出现数据D7一D0、低8位地址A7一AO,以及三态,用来接口存储器、外部电路与外部设备。
P0端口是使用最广泛的I/O端口。
2、作为地址/数据复用口使用时的工作原理在访问外部存储器时P0口作为地址/数据复用口使用。
这时多路开关‘控制’信号为‘1’,‘与门’解锁,‘与门’输出信号电平由“地址/数据”线信号决定;多路开关与反相器的输出端相连,地址信号经“地址/数据”线→反相器→V2场效应管栅极→V2漏极输出。
例如:控制信号为1,地址信号为“0”时,与门输出低电平,V1管截止;反相器输出高电平,V2管导通,输出引脚的地址信号为低电平。
请看下图(兰色字体为电平):反之,控制信号为“1”、地址信号为“1”,“与门”输出为高电平,V1管导通;反相器输出低电平,V2管截止,输出引脚的地址信号为高电平。
请看下图(兰色字体为电平):可见,在输出“地址/数据”信息时,V1、V2管是交替导通的,负载能力很强,可以直接与外设存储器相连,无须增加总线驱动器。
P0口又作为数据总线使用。
在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时,P0口输出低8位地址信息后,将变为数据总线,以便读指令码(输入)。
在取指令期间,“控制”信号为“0”,V1管截止,多路开关也跟着转向锁存器反相输出端Q非;CPU自动将0FFH(11111111,即向D锁存器写入一个高电平‘1’)写入P0口锁存器,使V2管截止,在读引脚信号控制下,通过读引脚三态门电路将指令码读到内部总线。
请看下图如果该指令是输出数据,如MOVX @DPTR,A(将累加器的内容通过P0口数据总线传送到外部RAM中),则多路开关“控制”信号为‘1’,“与门”解锁,与输出地址信号的工作流程类似,数据据由“地址/数据”线→反相器→V2场效应管栅极→V2漏极输出。
如果该指令是输入数据(读外部数据存储器或程序存储器),如MOVX A,@DPTR(将外部RAM某一存储单元内容通过P0口数据总线输入到累加器A中),则输入的数据仍通过读引脚三态缓冲器到内部总线,其过程类似于上图中的读取指令码流程图。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当P0作为地址/数据总线使用时,在读指令码或输入数据前,CPU自动向P0口锁存器写入0FFH,破坏了P0口原来的状态。
因此,不能再作为通用的I/O端口。
大家以后在系统设计时务必注意,即程序中不能再含有以P0口作为操作数(包含源操作数和目的操作数)的指令。
二、P1端口的结构及工作原理P1口的结构最简单,用途也单一,仅作为数据输入/输出端口使用。
输出的信息有锁存,输入有读引脚和读锁存器之分。
P1端口的一位结构见下图.由图可见,P1端口与P0端口的主要差别在于,P1端口用内部上拉电阻R代替了P0端口的场效应管T1,并且输出的信息仅来自内部总线。
由内部总线输出的数据经锁存器反相和场效应管反相后,锁存在端口线上,所以,P1端口是具有输出锁存的静态口。
由上图可见,要正确地从引脚上读入外部信息,必须先使场效应管关断,以便由外部输入的信息确定引脚的状态。
为此,在作引脚读入前,必须先对该端口写入l。
具有这种操作特点的输入/输出端口,称为准双向I/O口。
8051单片机的P1、P2、P3都是准双向口。
P0端口由于输出有三态功能,输入前,端口线已处于高阻态,无需先写入l后再作读操作。
P1口的结构相对简单,前面我们已详细的分析了P0口,只要大家认真的分析了P0口的工作原理,P1口我想大家都有能力去分析,这里我就不多论述了。
单片机复位后,各个端口已自动地被写入了1,此时,可直接作输入操作。
如果在应用端口的过程中,已向P1一P3端口线输出过0,则再要输入时,必须先写1后再读引脚,才能得到正确的信息。
此外,随输入指令的不同,H端口也有读锁存器与读引脚之分。
三、P2端口的结构及工作原理:P2端口的一位结构见下图:由图可见,P2端口在片内既有上拉电阻,又有切换开关MUX,所以P2端口在功能上兼有P0端口和P1端口的特点。
这主要表现在输出功能上,当切换开关向下接通时,从内部总线输出的一位数据经反相器和场效应管反相后,输出在端口引脚线上;当多路开关向上时,输出的一位地址信号也经反相器和场效应管反相后,输出在端口引脚线上。
对于8031单片机必须外接程序存储器才能构成应用电路(或者我们的应用电路扩展了外部存储器),而P2端口就是用来周期性地输出从外存中取指令的地址(高8位地址),因此,P2端口的多路开关总是在进行切换,分时地输出从内部总线来的数据和从地址信号线上来的地址。
因此P2端口是动态的I/O端口。
输出数据虽被锁存,但不是稳定地出现在端口线上。
其实,这里输出的数据往往也是一种地址,只不过是外部RAM的高8位地址。
在输入功能方面,P2端口与P0和H端口相同,有读引脚和读锁存器之分,并且P2端口也是准双向口。
可见,P2端口的主要特点包括:①不能输出静态的数据;②自身输出外部程序存储器的高8位地址;②执行MOVX指令时,还输出外部RAM的高位地址,故称P2端口为动态地址端口。
即然P2口可以作为I/O口使用,也可以作为地址总线使用,下面我们就不分析下它的两种工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