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024年高中化学优秀教案

2024年高中化学优秀教案

2024年高中化学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电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掌握电化学实验中常用的电池和电解池的构成及原理。

3.能够通过实验检验不同金属对电位的影响,理解在电化学反应中金属活动性的规律。

二、教学重点:
1.电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电池和电解池的构成和原理。

3.金属在电化学反应中的活动性规律。

三、教学准备:
1.实验器材:烧杯、夹管、导线、电解池、电池、金属样品等。

2.实验试剂:硫酸铜溶液、硫酸锌溶液等。

3.实验指南和实验报告模板。

四、教学过程:
1.导入:介绍电化学实验的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对电化学反应的理解和重要性。

2.实验操作:学生根据实验指南进行实验操作,完成不同金属对电位的比较实验,并记录
实验数据。

3.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究不同金属在电化学反应中的活动性规律。

4.理论讲解:讲解电化学实验中涉及的理论知识,包括电池和电解池的构成和原理。

5.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并提出结论。

六、教学反思:
本次实验设计了一系列电化学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电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理解金属在电化学反应中的活动性规律。

通过实践操作和数据分析,学生不仅掌握了实验
技能,也培养了实验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深化电化学实验的设计,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高三化学教案 电离平衡9篇

高三化学教案 电离平衡9篇

高三化学教案电离平衡9篇电离平衡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浓度等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能力目标通过演示电解质导电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索能力。

通过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在分析强弱电解质的同时,体会结构和性质的辩证关系。

由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能电离出阴阳离子,体会大千世界阴阳共存,相互对立统一,彼此依赖的和谐美。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电离平衡常数。

其中电离平衡常数在最新的教学大纲中已不再要求。

教材从初中溶液的导电性实验以及高一电离等知识入手,重点说明强电解质在水中全部电离,而弱电解质在水中部分电离,溶液中既有离子,又有分子。

同时,教材中配合图画,进一步说明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转入到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讨论。

这部分内容是本章知识的核心和后面几节教学的基础,也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关于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是本节的难点,教材并没有具体介绍,而是采用讨论的方式,要求学生自己应用平衡移动原理来分析,这样安排是因学生已具备讨论该问题的基础,而且通过讨论,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法建议关于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建议以复习相关内容为主,进而说明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1.课前复习组织学生复习高一有关强、弱电解质以及化学键的知识。

着重复习:(l)强、弱电解质概念,以及哪类物质是电解质,哪类物质是强电解质,哪类物质是弱电解质;(2)离子键、极性键。

2.课堂教学建议采用回忆、讨论、归纳总结的方法组织教学。

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电解质的概念并结合实例依据电解质电离程度的大小将其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然后再组织学生结合实例讨论各强、弱电解质中的主要化学键,从而得出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高三化学氯气教学设计教案

高三化学氯气教学设计教案

高三化学氯气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氯气的性质、结构和制备方法;2. 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实验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氯气的性质和结构;2. 氯气的化学性质及实际应用;3. 氯气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氯气的化学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 氯气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已学的相关知识,复习氯气的特性和化学式等基本知识。

第二步:新知讲解(20分钟)1. 解释氯气的性质和结构,包括氯气的颜色、密度、溶解性等;2. 介绍氯气的制备方法,包括氯气的电解法制备和酸性氯化物的还原法制备;3. 讲解氯气的化学性质,如与水的反应、与金属的反应等;4. 引导学生思考氯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列举一些具体例子。

第三步:实验操作(6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氯气的制备实验,根据实验步骤进行操作;2. 学生观察氯气的性质和变化,并记录实验数据;3. 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氯气的化学性质和实际应用。

第四步:知识拓展(10分钟)展示关于氯气的相关实际应用,如消毒剂、漂白剂、塑料制品等,引导学生思考氯气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第五步: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强调氯气的化学性质和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

五、教学评价:1.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实验数据的记录能力;2. 师生互动:评估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回答和参与讨论的积极性;3. 课堂作业:布置相应的作业,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氯气的性质、结构和制备方法,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实验操作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实验精神。

然而,在下一次教学中,我可以更注重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发展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高三化学学科教案酯的合成与应用的教学设计

高三化学学科教案酯的合成与应用的教学设计

高三化学学科教案酯的合成与应用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理解和掌握酯的合成方法及反应机理;2. 理解和掌握酯的应用领域和重要性;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1. 酯的合成方法和反应机理的讲解;2. 酯在生活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1. 酯的基本概念和结构特点的介绍;2. 酯的合成方法及反应机理的讲解;3. 酯在食品、香精、香料、涂料等领域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授课法:通过讲解酯的合成方法及反应机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2. 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酯合成过程,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际操作能力;3.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比如,提问:你能列举几种含有酯的常见物质吗?第二步:知识讲解(30分钟)1. 酯的基本概念和结构特点的介绍;2. 酯的合成方法及反应机理的讲解。

第三步:实验演示(30分钟)通过实验演示酯的合成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理解反应机理,并加深对酯合成的理解。

第四步:讨论交流(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酯在生活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并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

教师带领全班进行交流,梳理学生的思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酯的应用领域。

第五步: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酯的合成方法和应用。

在实验演示环节,教师应对实验过程进行充分准备,确保实验效果好并且安全。

同时,在讨论交流环节,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扩展他们的思维和观点。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高三第一轮化学教案5篇

高三第一轮化学教案5篇

高三第一轮化学教案5篇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根据教育考试规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高三第一轮化学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三第一轮化学教案1第二节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氯酸钾(另加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

(2)反应原理:[(3)发生装置:给固体加热装置。

[来(4) 收集方法: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瓶口向上排气法: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收集氧气时应注意:1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收集完毕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撤去酒精灯,目的是防止试管内温度骤然降低,压强减小,水槽中的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内使试管炸裂。

2 用瓶口向上排气取气法收集氧气:导管在集气瓶内应接近瓶底。

(5)验满:用排气取气法收集氧气,要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其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若复燃,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6)实验室制氧气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1 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导管末端先入水,手握容器看气泡)。

2 装:把药品装入试管内(如以KMnO4制氧气时,试管口应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KMnO4粉末进入导管)3 固: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铁夹要夹在试管中上部)4 点:点燃酒精灯加热(先给试管均匀预热,然后集中在试管有药品的部分加热)5 收:收集气体 (满水无泡倒立水中,排水充气,取出水中)6 移:把导气管移出水面(防止先熄灭酒精灯,引起试管内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槽中的水倒吸入热的试管,使试管炸裂)7 熄:熄灭酒精灯。

(7)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特点:“一”变“多”。

可表示为A=B+C,与化合反应一样都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之一。

(8)催化剂、催化作用1 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2024年高中化学的教学工作计划(4篇)

2024年高中化学的教学工作计划(4篇)

2024年高中化学的教学工作计划高中化学教学工作应以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全日制普通中学教科书及当年高考考试大纲为基准,坚持以系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教学进度计划教学进度计划应遵循以下安排:上学期:第一至四章(第一册)、第五章至第一章(第二册)下学期:第二册第二至五章第二节(理科)、第二册第一至四章(文科)高三阶段:第二册全部内容加高三部分内容(理科)、第二册第五至七章及高三、高一相关内容(文科)二、队伍建设队伍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立体互动,以教为研,以研促教,机制创新,整体发展。

1. 建立由观念新颖、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组成的化学核心科组,负责全校化学教学研究和指导工作。

2. 成立教研中心组,组织开展常规教学研究,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教学研讨活动。

3. 成立学习研究组,促进老中青教师交流,每月开展一次活动,探讨教学理论与艺术。

4. 建立化学教师奖励制度,综合评价教育教学成绩,包括论文发表、课题研究、教学研讨、教学成绩等方面。

三、教学意见1. 深入理解课程改革精神,落实素质教育要求,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学习国家教育部制定的相关课程标准,领会精神实质,将其融入课堂教学实践中。

3. 备课组建设应注重实效,走出传统模式,实现校本化集体备课,提高教学质量。

4. 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注重教学方法多样性,提高教学艺术和语言魅力。

5. 高一年级教学应重视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6. 高二年级教学应加强学科能力培养,研究知识深度和广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四、教学研究意见1. 加强校本教研活动,注重实效,防止形式主义,每位教师需撰写学年总结。

2. 开展课题研究,促进教学、研究与培训的相互依存,提高教学效益。

五、化学竞赛化学竞赛是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注重学生情况分析,强化指导和训练,建立优秀学生学习档案,培养科学的学习思维方式,助力学生在高考和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高三化学新课标教学设计

高三化学新课标教学设计

高三化学新课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高三化学学生全面掌握新课标要求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具体目标包括:1. 理解新课标中涉及的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化学元素、化学方程式等基础知识。

2. 学习并掌握化学实验室操作的基本技巧,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能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将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重点讲解以下内容:(1)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原子结构、化学键、元素周期表等。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3)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

(4)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

(5)酸碱理论和溶液的计算。

(6)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2.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通过清晰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新课标要求的相关知识和概念。

(2)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和实践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

(3)课堂讨论: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4)小组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知识点,进行简单的问答练习,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并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教学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采用教学讲解的方式,用清晰简洁的语言解释新课标要求中的相关概念和理论,配以实例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

在讲解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应用讲述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3. 实验操作设计相关的小组实验,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在实验前,要进行实验安全知识的讲解和实验操作步骤的详细说明。

实验后,进行实验结果的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归纳总结化学原理。

高三化学课堂教案七篇大全

高三化学课堂教案七篇大全

高三化学课堂教案七篇大全高三化学课堂教案(精选篇1)一、知识技能1.理解化学能与电能之间转化的实质。

2.掌握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同样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应物之间电子的转移的探究,理解原电池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的拓展和运用。

三、情感价值观感悟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以及化学电源可能会引起的环境问题,形成较为客观、正确的能源观,提高开发高能清洁燃料的意识。

探究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探究过程【实验探究引入课题】实验步骤现象1、锌片插入稀硫酸2、铜片插入稀硫酸3、锌片和铜片上端连接在一起插入稀硫酸【问题探究】1、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现象又怎样?为什么?3、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H+)如何变化?4、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反应式怎样书写?5、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高三化学课堂教案(精选篇2)一、教材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作为主要线索贯穿在整个高中化学教学中,这是教材体系的总体安排,新教材除了以物质结构知识统帅整个化学教材外,还以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来组织教材。

其原因是化学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对人类十分重要。

能源又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

人们目前使用的能源大多是化学反应产生的,又通过化学反应来利用能量,因此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充分利用能源的方法,更可促使学生找到新能源以及确保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本节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教材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即放热反应、吸热反应;二为燃料的充分燃烧的条件。

教材内容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反映了化学的发展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

如把一些问题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下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经济效益观念,以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和学以致用。

教案精选:高三化学《盖斯定律》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高三化学《盖斯定律》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高三化学《盖斯定律》教学设计教案精选:高三化学《盖斯定律》教学设计一:盖斯定律要点1840年,瑞士化学家盖斯(G。

H。

Hess,1802—1850)通过大量实验证明,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换句话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这就是盖斯定律。

例如: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完成。

如上图表:已知:H2(g)+ O2(g)= H2O(g);△H1=-241.8kJ/molH2O(g)=H2O(l);△H2=-44.0kJ/mol根据盖斯定律,则△H=△H1+△H2=-241.8kJ/mol+(-44.0kJ/mol)=-285.8kJ/mol盖斯定律表明反应热效应取决于体系变化的始终态而与过程无关。

因此,热化学方程式之间可以进行代数变换等数学处理。

该定律使用时应注意:热效应与参与反应的各物质的本性、聚集状态、完成反应的物质数量,反应进行的方式、温度、压力等因素均有关,这就要求涉及的各个反应式必须是严格完整的热化学方程式。

二:盖斯定律在热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盖斯定律的应用价值在于可以根据已准确测定的反应热来求知实验难测或根本无法测定的反应热,可以利用已知的反应热计算未知的反应热。

,它在热化学方程式中的主要应用在于求未知反应的反应热,物质蒸发时所需能量的计算,不完全燃烧时损失热量的计算,判断热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涉及的反应可能是同素异形体的转变,也可能与物质三态变化有关。

其主要考察方向如下:1.已知一定量的物质参加反应放出的热量,写出其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例1、将0.3mol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又已知:H2O(g)=H2O(l);△H2=-44.0kJ/mol,则11.2L(标准状况)乙硼烷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___kJ。

高中优秀教案高三化学教案:《原子结构》教学设计

高中优秀教案高三化学教案:《原子结构》教学设计

高三化学教案:《原子结构》教学设计本文题目:高三化学教案:原子结构1、了解元素、核素、同位素含义;知道核素在医疗、新能源开发等方面的应用。

2、了解原子的构成,了解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AZX 的含义。

3、从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角度了解前18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中子N(不带电荷) 同位素 (核素)原子核质量数(A=N+Z) 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质子Z(带正电荷) 核电荷数元素元素符号原子结构最外层电子数打算主族元素的打算原子呈电中性电子数(Z个)化学性质及最高正价和族序数体积小,运动速率高(近光速),无固定轨道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电子云(比方) 小黑点的意义、小黑点密度的意义。

排布规律电子层数周期序数及原子半径表示方法原子(离子)的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第1课时原子结构1. 三个基本关系(1)数量关系: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原子中)(2)电性关系:①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②阳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或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③阴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或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3)质量关系:质量数 = 质子数 + 中子数2. 对于公式: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无论原子还是离子,该公式均适应。

原子可用表示,质量数A写在原子的右上角,质子数Z写在原子的左下角,上下两数值的差值即为中子数。

原子四周右上角以及右下角或上面均可出现标注,留意不同位置标注的含义,右上角为离子的电性和电荷数,写作n ;右下角为微粒中所含X原子的个数,上面标注的是化合价,写作 n形式,留意与电荷的标注进行正确区分,如由氧的一种同位素形成的过氧根离子,可写作 O(-1) 。

原子结构及离子结构中各种基本微粒间的关系原子种类微粒之间的关系中性原子 AZ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阳离子 A n+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n阴离子 A m-Z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m3.核外电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1.原子结构理论的进展。

高三化学教学设计

高三化学教学设计

高三化学教学设计高三化学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三化学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化学教学设计1一、深挖往届试题潜力,提高学生思维深度往届高考化学试题中大多数试题无论从知识角度,还是从思维层面都具有较高深度。

但我觉得:有些试题还大有潜力可挖,通过把试题进行全面改造后加以训练,可以把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例1:一些氧化还原反应可设计成原电池。

电池反应由两个半反应组成,两个半反应分别在两个电极上进行。

例如:伏打电池的电池反应为:Zn+2H+=Zn2++H2↑两个电极反应为:负极Zn—2e=Zn2+正极2H++2e=H2↑铅蓄电池具有电压高,放电容量大,经济上较便宜,广泛用于汽车、拖拉机、轮船作启动与照明电源。

已知:铅蓄电池充电完毕后,电池中硫酸的密度为ρ1,放电完毕后,溶液的密度变为ρ2。

又铅蓄电池充电时的反应:2PbSO4+2H2OPb+PbO2+2H2SO4法拉第常数;F=96500C/mol。

(1)写出铅蓄电池使用时所产生的总反应式及两电极上的半反应。

(2)已知充、放电完毕后,溶液的密度是下列两个数据:1。

10g·cm—3,相当于含14。

35%(质量)的硫酸、1。

28g·cm—3,相当于含36。

87%(质量)的硫酸。

请指出ρ1,ρ2分别对应于哪一个数据。

(3)用什么方法可以确定什么时候该充电,什么时候该停止充电?(4)按方程式计算生成及消耗的水和硫酸的质量。

(5)计算一个电容量为4。

32×106C的蓄电池中需加多少硫酸?(6)对一个电容量为4。

32×106C的蓄电池,计算充电和放电后硫酸溶液体积的差值。

(7)用久了的铅蓄电池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为什么?说明:本题是笔者引导学生复习1996年高考化学试题中有关铅蓄电池的选择题后,参考一些资料,编拟的一道综合试题。

人教版高三化学教案5篇

人教版高三化学教案5篇

人教版高三化学教案5篇人教版高三化学教案1《氢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氢气的可燃性、还原性,并了解关于的实验过程和现象以及注意事项;根据氢气的性质了解其主要用途;从得氧和失氧的角度对照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

能力目标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氢气燃烧与爆炸和还原性与还原反应的教学,进行量变引起质变和对立统一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建议教法建议在讲氢气的性质之前,学生已学过氧气的性质、制法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确定恰当的知识范围和实验内容,使学生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氢气的可燃性、还原性及关于实验现象和化学方程式;了解点燃氢气之前为什么要检验氢气的纯度以及检验的方法,结合实验内容明确明确提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结合氢气的可燃性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层层深入地展开教学内容。

教师讲新课之前先复习旧知识,以实验室用什么药品制取氢气,收集氢气有几种方法等问题导入新课,而后展示一瓶瓶口倒置的氢气,请学生通过观察氢气在通常状态下的色、态、水溶性、密度等,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自身总结出氢气的物理性质。

这种从感性到理性认识问题的方法,层次清楚,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和能力形成与发展的规律。

在讲授氢气的可燃性和还原性时,也应先演示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燃烧、氢气中混有空气点燃发生爆鸣、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在瓶口出现白雾、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等,而后利用投影,进行反应实质的总结,写出化学方程式。

这种利用探索性实验的教法,能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揭示了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最后教师通过让学生看书进行小结,再通过让学生做练习题进行巩固,使大多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重点的知识,从而_地完成教学任务。

其它一些建议:(1)为使操作方便,节省时间和药品,氢气发生装置宜选用启普发生器。

高三化学优秀教学设计5篇

高三化学优秀教学设计5篇

高三化学优秀教学设计5篇高三化学优秀教学设计5篇想要真正掌握化学这门科目,我们需要平时多复习,不断去联系旧知识,这就需要老师们做一个教学设计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三化学优秀教学设计例文,希望你喜欢。

高三化学优秀教学设计(篇1)一、指导思想和目标指导思想:认真研究“考纲”,仔细分析20__年各地高考化学试卷,广泛收集天津市高考的信息,以考纲和考试动向为依据,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保证一轮复习扎实、高效地顺利进行,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目标:高三化学总复习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帮____生对已基本掌握的零碎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网络化。

通过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思考、讨论、总结,初步让学生构建整个高中化学的基础网络,基本养成正确审题、答题的良好习惯。

二、基本学情本届高三共有__个理科班,每班60多人,成绩不理想,总体基础较差。

本学期高三化学的班周课时为4节,周六日补课__课时。

第一轮总复习中我们给学生每人配备的一本复习资料为《__》。

三、教学方案第一轮复习时间:20__年8月2日至20__年3月31日。

教学内容:以高中化学课本为本,根据高考化学考试大纲中对知识和能力的目标要求,尽量按课本的章节进行系统地单元过关教学。

详细进度安排见附表。

第一轮复习的指导思想:夯实基础,滚动提高。

第一轮复习阶段是对学科基础知识的复习和整理,使之系统化和深化,引导学生把握学科基本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学科知识网络,并通过知识的回顾、整理、应用、拓宽与辐射向其它学科进行渗透,这一轮复习着重于完善中学化学知识结构,复习内容要细致全面,即达到知识上不留死角的目的。

要加强变知识点复习为考点复习的研究,高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不少于100个,要完全复习完至少要到第二学期3月底,教师觉得要复习的都复习到了,而学生做起题来却往往“常规、常见、常讲、常练、甚至常考的知识点仍然常错”。

而化学考试热点只有近30个,______近二十个考点重现率特别高,而综合考试中,化学试题的量比较小,所考的必然侧重于考试的重点和热点,因此应该研究:根据考点来____化学高考总复习,可以缩短复____期,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高中化学高三复习教案

高中化学高三复习教案

高中化学高三复习教案
主题:化学反应及化学平衡
一、目标:
1. 复习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理解化学平衡及其相关规律;
3. 掌握化学平衡的计算方法。

二、内容:
1. 化学反应的定义、类型及特点;
2. 化学平衡的概念及表达式;
3. 平衡常数K及其影响因素;
4. 平衡常数与反应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1. 复习化学反应的定义和类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实验记录等方式掌握化学反应的特点;
2. 讲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及表达式,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动态过程;
3. 分析平衡常数K的意义及计算方法,举例说明K值与反应进行程度的关系;
4. 综合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化学平衡知识。

四、练习及作业:
1. 完成化学反应及化学平衡相关题目练习;
2. 完成相关实验报告或图表分析;
3. 预习下节课内容,准备相关知识点。

五、评价方式:
1. 平时表现评价:包括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单元测试评价:考察学生对化学反应及化学平衡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延伸拓展:
1. 参加化学实验比赛或化学知识竞赛,提升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 探究相关前沿化学知识,拓宽化学视野。

以上是一个高中化学高三复习教案范本,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改进。

愿学生能够在复习中巩固知识,为高考取得好成绩做好准备。

高三化学学科教案氢键与分子间力的教学设计

高三化学学科教案氢键与分子间力的教学设计

高三化学学科教案氢键与分子间力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氢键的概念,掌握氢键的形成条件和特点。

2. 理解分子间力的种类和作用,能够区分分子间力和化学键的区别。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物质的性质和现象,如水的高沸点、氨气的气味等。

4.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验和观察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氢键的概念和特点。

2. 氢键的形成条件。

3. 分子间力的种类和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氢键的概念和特点,分子间力的种类和作用。

2. 教学难点:区分分子间力和化学键的区别。

四、教学方法与步骤1. 情境引入:老师通过一个实际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介绍李四同学在实验室中发现氨气的气味很刺鼻,为什么?2. 知识讲解:a. 氢键的概念和特点:老师通过讲解氢键的定义和特点,如氢原子与较电负的原子(如氮、氧、氟)形成,强度介于分子间力和化学键之间,等等。

b. 氢键的形成条件:老师讲解氢键形成的条件,如氢原子与较电负的原子的成键对接,等等。

c. 分子间力的种类和作用:老师讲解分子间力的种类,如离子-离子相互作用、离子-极性分子相互作用、极性分子-极性分子相互作用等,以及它们在物质性质中的作用。

3. 实例分析:老师选择几个常见的实例,如水的高沸点、氨气的气味、氟化氢的液化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4. 实验展示:老师设计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比较水和氧化物的溶解性,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分子间力的作用。

5. 讨论与总结:师生共同讨论实验结果,总结氢键和分子间力的重要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1.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检测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实验和观察的能力。

3. 师生共同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互动参与程度。

七、拓展延伸1. 学生分组进行小研究,探索更多分子间力的应用,如液体的表面张力、分子晶体的构造等。

高三化学氯气教学设计

高三化学氯气教学设计

高三化学氯气教学设计一、设计背景和目的高三化学是高级中学化学教育的最后一年,也是学生备战高考的关键一年。

在这一年的教学中,我们需要注重巩固和拓展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而氯气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实验物质,是化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氯气实验的引导与操作,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巩固化学知识的掌握,并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实践意识。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设计主要涉及氯气的制备、性质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等知识内容。

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1) 氯气的制备:介绍氯气的制备原理和方法,让学生了解氯气的来源及其制备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2) 氯气的性质:讲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例如氯气的颜色、气味、密度、溶解性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

(3) 氯气的应用:介绍氯气在生活、工业和环境等方面的应用,引导学生了解氯气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领域。

2. 教学方法:本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因此,强调实验指导、示范实验和学生操作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 实验指导:在教学前,通过教师讲解和引导学生了解氯气制备的原理和方法,为后续的实验操作做好准备工作。

(2) 示范实验:教师进行实验前,先进行示范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3) 学生操作实验:分组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学生对氯气制备、性质及应用的理解。

在操作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

三、教学步骤和安排1.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引发学生对氯气的猜想和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知识传授:教师通过讲解和举例引导学生了解氯气的制备、性质及应用。

(3) 示范实验:教师进行氯气制备和相关实验的示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4) 学生操作实验:分组进行氯气制备和相关实验的操作,学生通过实践掌握实验操作技巧,进一步加深对氯气的理解。

高三化学复习课教学设计

高三化学复习课教学设计

高三化学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次化学复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 复和巩固高三学年的化学知识点;2.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3. 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次复课的教学内容将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2.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3. 化学反应速率;4. 酸碱中和反应;5. 氧化还原反应。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次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讲解复重点知识点:通过教师的讲解,梳理和复高三学年的重要知识点,并强调重点和难点;2. 分组合作研究: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通过合作研究来解决一道化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生动形象地展示一些化学现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化学知识;4. 讨论互动: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思考,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评价在本次课程中,将采用以下教学评价方式:1. 课堂回答问题:通过学生的课堂回答问题,评价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相应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3. 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研究等环节中展示的能力,进行全面评价。

五、教学资源本次课程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1. 教材和课件:准备好相关的教材和课件,用于知识点的讲解和演示;2. 实验材料: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化学试剂和设备;3. 小组分工表:为学生准备小组分工表,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

六、教学安排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本次化学复课的教学安排如下:1. 课堂导入:通过提问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次课程的话题;2. 知识点讲解:根据课程内容,讲解和复相关知识点;3. 小组合作研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解决一道化学问题;4. 实验演示:进行相关实验演示,加深学生对化学现象的理解;5. 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6. 总结回顾: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和回顾,强调重点和难点;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设计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设计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旨在针对高三学生进行化学学科的复习,帮助他们巩固化学基础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方法。

通过本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对化学概念、原理、公式等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为高考化学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的教学对象为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他们已经完成了化学新课程的学习,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

在此基础上,通过本教学设计,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化学学科素养,使其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教学设计将注重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如物质的组成、化学键、化学反应等;(2)熟练运用化学公式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3)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现象及实验原理;(4)掌握化学用语,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分子式、离子式等;(5)提高化学信息获取、处理和分析的能力,能从图表、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6)培养化学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2)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提高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课堂讲解、习题训练、实验操作等多种途径,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4)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分享,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5)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拓展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使其树立远大理想,立志为我国化学事业做出贡献;(2)培养学生严谨、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4)通过化学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化学的发展历程,感悟科学家们为人类进步所做出的贡献,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5)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化学学科中的困难和挑战,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高三化学氯气教学设计模板

高三化学氯气教学设计模板

高三化学氯气教学设计模板一、教学目标1. 理解氯气的性质、制备方法和用途。

2. 掌握氯气的安全操作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氯气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氯气的制备方法:包括盐酸和高锰酸钾反应制备氯气的原理及实验操作过程。

3. 氯气的用途:包括消毒、漂白、制药等多个方面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计实际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氯气的性质和用途。

2. 实验教学法:通过进行氯气制备实验和相关反应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3. 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促进彼此之间的思想碰撞和合作交流。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氯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氯气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2. 理论讲解:介绍氯气的性质、制备方法和用途。

加强对相关概念的理解,澄清可能存在的疑惑。

3. 实验操作:进行氯气的制备实验。

手动制备氯气,并观察氯气与不同物质的反应,达到直观感受氯气的性质和活性的目的。

4. 实验讨论: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氯气与不同物质的反应规律。

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5. 应用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氯气除了生活应用外是否还有其他可能的用途,并展开讨论。

6. 实验设计: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关于氯气用途的实验,鼓励他们动手实践和创新思维。

7. 实验报告: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材料和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五、评估方法1. 实验操作评估: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仪器使用、实验技巧和安全意识等方面的表现。

2. 问题解答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实验报告评估:评估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科学写作能力。

六、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氯化锰、高锰酸钾、盐酸、试管、试剂瓶等。

2. 学习资料: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科学期刊论文等。

七、教学反思1. 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

高三化学氯化铁教学设计及反思

高三化学氯化铁教学设计及反思

高三化学氯化铁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能:(1) 理解氯化铁的性质和用途;(2) 掌握氯化铁的制备方法和反应特点;(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 教学内容:(1) 氯化铁的性质和用途;(2) 氯化铁的制备方法和反应特点。

3.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有关氯化铁的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

第二步:学习氯化铁的性质和用途(1) 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课本、参考书等资料了解氯化铁的性质和用途。

(2) 教师进行讲解补充,强调氯化铁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领域。

第三步:学习氯化铁的制备方法和反应特点(1) 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课本、参考书等资料了解氯化铁的制备方法和反应特点。

(2) 教师进行讲解补充,重点讲解氯化铁的制备原理和反应机制。

第四步:小组讨论与展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氯化铁的制备方法和反应特点,并设计实验方案。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和讨论。

第五步:实验操作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相关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第六步:总结与归纳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所学知识,总结和归纳氯化铁的制备方法和反应特点,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二、教学反思1. 教学设计合理性:本教学设计通过导入、学习、讨论和实验等环节,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学习和掌握氯化铁的制备方法和反应特点。

设计合理,形式多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 教学方法选择:本教学设计采用了自主学习、讨论和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

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的讨论和实验操作,避免出现安全问题。

3. 教学评价:本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操作,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能够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同时,可以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总结,了解学生对氯化铁制备方法和反应特点的理解程度,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

4. 教学延伸:本教学设计只是对氯化铁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讨论,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氯化铁的应用领域和相关化学反应机制,拓宽学生的化学知识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三化学教学设计
一.进度安排表
下学期大致时间分配
时间
复习内容
备注
2月中下旬-3月中旬
选修5(部分内容)、选修3
顺利结束一轮复习
3月中旬-5月中旬
二轮专题复习
对热点、重点知识深度剖析,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构建牢固知识体系。

5月中旬-高考
强化训练,回归课本
查漏补缺,训练解题速度,掌握解题技巧。

重温课本,把书读薄。

二.教学侧重点
虽然经历了一轮的复习,但是学生的知识体系不够完善,也不够牢固,同时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因此学生还存在很多薄弱点,这些薄弱点也即学生的潜力所在,是学生的增分点,是我们教学的着力点。

我们的教学相应就有下面几个侧
重点:
1.审题能力的培养
学生审题能力不足是普遍现象,导致原因很多,诸如:没有仔细读题,将关键信息漏掉;抓不住关键信心;化学用语间混用导致答非所问。

审题能力需要在平时教学中慢慢训练和培养。

对于那些易错的化学用语,我们将编印100个常见化学方程式,供学生背诵熟记。

2.答题技巧和规范答题
答题技巧和规范答题在考试中占有相当比重,答题规范主要体现在化学用语方面,而答题技巧主要集中在实验操作考查方面,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关键是没有抓住答题要点,最终是没有掌握知识要点,没有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在二轮复习中,我们要高度重视。

3.查漏补缺
二轮复习专题的选择与确定就是综合考虑了考试和学生两
个方面因素,专题内容往往是学生的薄弱点。

扎实落实二轮复习,做好查漏补缺,达到巩固、升华、活化知识的目的。

4.计算能力的培养
计算往往被学生轻视,在平时的计算中,由于嫌麻烦,习惯性使用计算器,从而形成懒惰习惯,也就弱化了计算能力。

为了提高计算能力,在二轮复习计算专题中,我们要加大计算量训练,禁止学生使用计算器,促学生养成动手计算习惯,
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5.实验复习
实验始终是学生的短板,得分率较低。

为了提高实验复习的效率,我们将在二轮复习中,组织学生走进实验室,在实验室中,设三个展区,①仪器展区,将中学阶段常见仪器按类别摆放,用小卡片注明仪器名称,使用注意事项;②常见气体制备展区,将常见的气体制备装置摆放出来;③书本上常见实验展区,包括标准物质的量浓度配制、喷泉实验、氯气制备收集、酯化反应、原电池、酸碱中和滴定、中和热测定。

三.把握准方向
1.研究考试说明对2019年考试说明深入研读,找出其中的变化,领会其精神,以考试说明指导我们的复习。

2.广泛收集信息下学期里各地交流卷、信息卷很多,我们将对信息卷进行采集、整理、加工,提取有用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特别是那些包含信息的试题,其利用价值较高,用来训练学生的信息摄取、整理、加工、应用的能力。

同时从大量试题中去捕捉高考的信息。

四.加强学习,提高研讨能力
1.积极开展组内教研活动
落实组内讲课、听课、评课活动,搞好集体备课。

营造研讨氛围,与时俱进,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2.虚心向兄弟学校学习
走出去,利用省、市备考会机会,交流我们的作法,更虚心向兄弟学校学习,开阔眼界,借鉴别人好的做法,转变观念,活化思维,优化教学。

高三下学期时间短、任务重,我们将团结协作、负重拼搏、不辱使命。

2019年高三化学教学设计就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高三化学教学计划栏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