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_固体表面吸附(固-气界面吸附)

合集下载

固体表面的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Word 文档

固体表面的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Word 文档

1.这种吸附包括对电解质吸附和非电解质吸附:对电解质吸附将使固体表面带电或电双层中组分发生变化,也可能是溶液中的某些离子被吸附到固体表面,而固体表面的离子则进入溶液之中,产生离子交换作用。

对非电解质吸附,一般表现为单分子层吸附,吸附层以外就是本体相溶液。

2.溶液有溶质和溶剂,都可能被固体吸附,但被吸附的程度不同。

正吸附:吸附层内溶质的浓度比本体相大。

负吸附:吸附层内溶质的浓度比本体相小。

显然,溶质被正吸附时,溶剂必被负吸附,反之亦然。

在稀溶液中,可以将溶剂的吸附影响忽略不计,可以简单的如气体吸附一样处理溶质的吸附,但在浓度较大时,则必须同时考虑二者的吸附.3.固体表面的粗糙度及污染程度对吸附有很大的影响,液体表面张力的影响也很重要。

图2-4给出了表面张力和接触角的关系(点击放大),图中:θ为接触角,图2-4 表面张力与接触角的关系当θ<90o时,为润湿。

θ越小,润湿性越大,液体在表面的展开能力越强。

当θ=0o时,为完全润湿。

液体在表面完全铺展开来当θ>90o时,为不润湿。

θ越大,润湿性越小,液体越不易铺展开,易收缩为球状。

当θ=180o时,完全不润湿,为球状。

θ角的大小。

与界面张力有关:γs=γL cosθ+γsL 其中:γs为固体表面张力;γL为液体表面张力;γsL为固体和液体界面张力。

该方程叫做Yong方程式。

它表明接触角的大小与三相界面之间的定量关系。

因此,凡是能引起任一界面张力变化的因素都能影响固体表面的润湿性。

从上式可以看到:当γs>γsL时,则cosθ>0为正值,θ<90°,此时为润湿;而且γs与γsL相差越大,θ角越小,润湿性越好。

当γs<γsL时,则cosθ<0为负值,θ>90°,此时不润湿;而且γs越大和γsL越小时,θ角越大,不润湿程度越严重。

应当指出的是,上面的平衡式仅适用于固、液、气三相的稳定接触的情况。

表面吸附与润湿

表面吸附与润湿
功,热力学基本公式中应相应增加 dA 一项
dU TdS PdV dA dH TdS VdP dA dF SdT PdV dA dG SdT VdP dA
11
广义的表面自由能定义:
保持相应的特征变量不变,每增加单位表面积时, 相应热力学函数的增值。
(
U A
)S
,V
(
H A
可见,压力对表面张力的影响相当复杂,这是因为增加压力必 须引入第二组分(如惰性气体),而第二组分又往往会通过吸 附或溶解来影响表面张力。当第二级分的吸附或溶解对表面张 力的影响远远超过压力本身的作用则往往表现为第一种情况, 而当吸附或溶解的影响很小时,则又表面为第二种情况。
18
影响表面张力的其他因素
14
界面张力与温度的关系
温度升高,界面张力下降,当达到临界温度Tc时, 界面张力趋向于零。这可用热力学公式说明:
因为
运用全微分的性质,可得:
S
( A)A,P,nB ( T )A,P,nB
等式左方为正值,因为表面积增加,熵总是增加
的。所以 随T的增加而下降。
15
界面张力与温度的关系 Ramsay和Shields提出的 与T的经验式较常用:
这活化能Ea远小于H2分子的解 离 能 , 这 就 是 Ni 为 什 么 是 一 个 好 的加氢脱氢催化剂的原因。
40
物理吸附向化学吸附的转变
脱氢作用沿化学吸附的逆过程进行,所提供的活化 能等于Qc+Ea,使稳定吸附的氢原子越过这个能量达到P 点,然后变成H2分子沿Pa P’线离开表面。
41
吸附热
6
表面张力(surface tension)
如果在金属线框中间系一线圈,
一起浸入肥皂液中,然后取出,上

固体表面的吸附课件

固体表面的吸附课件

A、B两种气体均能被吸附,或被吸附的A分子在表面上发生反应生成的产物B 也能被吸附,分压pA、pB下,覆盖度为θA、θB。则有:
A分子的吸附速度: U1=K1pA(1-θA-θB) A分子的脱附速度: U2=K2θA
吸附平衡时
K1pA(1-θA-θB)=K2θA
K1
A
K p 2
(1 )
A
A
B
吸F附re剂u与nd吸li附c质h等的温相互吸作附用方。程怎;样建立吸附过程的数学模型、怎样
F进re行un吸d附lic过h程ad相s关or参pt数io的n 计iso算th?e通rm过a大l e量q实ua验ti研on究,得到如下三种
等多温分吸附子方层程吸。附理论——BET吸附等温方程
Multi-layer adsorption theory—BET adsorption isothermal
equation
1. Monolayer adsorption theory—Langmuir方程
处理 Langmuir等 温式三类理论
①动力学路线(Dynamics line)—分子被吸附在固定吸附 位上,忽略吸附剂表面的吸引与排斥
②热力学路线(Thermodynamics line)—吸附分子是两维流 体,要考虑被吸附分子间水平面相互吸引力
吸附质:被吸附的物质。吸附质可以是气体或液体。
吸附剂:能吸附别的物质的物质。吸附剂为固体且常为多孔性固体。
2.吸附现象的本质
气体与固体接触有三种情况
✓化学反应,如水气与CuSO4,得到CuSO4·H2O、CuSO4·3H2O和CuSO4·5H2O等;
CaCl2吸水也是化学反应,形成了水合物。
✓吸收,如H2与Pd,此过程在本质上与溶解一样; ✓吸附

固体表面吸附PPT课件

固体表面吸附PPT课件
SG
desorption
At equilibrium : ra = rd
ra : rate of adsorption
rd : rate of desorption
(3) Amount adsorbed (吸附量)
Vg ,STP madsorbent
nadsorbate madsorbent
第五页,课件共36页。
or ln ln k 1 ln p n
本式原为经验方程式, k、n为经验常数
后在下述假设模型下,自理论导出 (a) 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
(b) 固体表面是不均匀的
Ha H0 Aln
第十八页,课件共36页。
(பைடு நூலகம்) Temkin equation Aln(Bp) RT ln(Bp) a
理论模型: (a) 单分子层吸附
黏土具有晶体结构,主要有三种晶格类型,既高 龄石、蒙脱石、伊利石。
黏土作为固体吸附剂,其吸附机理与不同黏土的晶体 结构有关。
应用广泛
第三十一页,课件共36页。
(5)硅藻土
硅藻土主要由无定型的二氧化硅组成,并含有少 量Fe 2O3、CaO、MgO、Al 2O3及有机杂质
天然硅藻土有特殊的多孔性结构,这种微孔是其具有特 征理化性质的原因
固体表面吸附
第一页,课件共36页。
思考题
• 表面活性剂具有的那些重要性质,与表 面活性剂的结构和特性有关系吗?
• 表面活性剂为什么能在表面形成表面吸 附和定向排列?什么情况下,表面活性 剂会在溶液中形成胶束?
• 为什么气泡、液滴和肥皂泡都是球型? 它们受到的附加压力相等吗?为什么气 泡比肥皂泡容易破裂?
用于保温材料、过滤材料、填料、吸附剂

材料物理化学-第五章 表面与界面

材料物理化学-第五章 表面与界面
材料物理化学
湖南工学院
④n↑或↓ 三、吸附与表面改性 吸附:新鲜的固体表面能迅速地从空气中吸附气体或其它物质来降低其表面能。吸附是 一种物质的原子或分子附着在另一种物质表面现象。 表面改性:通过改变固体表面结构状态和官能团。 表面活性剂:降低体系的表面(或界面)张力的物质。
5.3 无机材料的晶界与相界
液体
开 the contact 两相的化学性能或
F 为润湿张力,θ为润湿角(接触角 angle),由于 所以,润湿先决条件是γSV>γS或γSL很小,当固液 化学结合方式很接近时,是可以满足这一要求。
材料物理化学

湖南工学院
改变γSV——减少氧化吸附膜; 改变γSL——两相组成相似; 改变γLV——液体中加入表面活性剂 ⑶浸渍润湿 浸渍润湿指固体浸入液体中的过程。
湖南工学院
第五章
表面与界面
表面的质点由于受力不均衡而处于较高的能阶。这就使物体表面呈现一系列特殊的性 质。高分散度物系比低分散度物系能量高得多,必然使物系由于分散度的变化而使两者在物 理性能(如熔点、沸点、蒸气压、溶解度、吸附、润湿和烧结等)和化学性质(化学活性、 催化、固相反应)方面有很大的差别。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固体表面的结构和性能日益受 到科学界的重视。随着近年来表面微区分析、超高真空技术以及低能电子衍射等研究手段的 发展,使固体表面的组态、构型、能量和特性等方面的研究逐渐发展和深入,并逐渐形成一 门独立学科——表面化学和表面物理。 表面与界面的结构、性质,在无机非金属固体材料领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 固相反应、烧结、晶体生长、玻璃的强化、陶瓷的显微结构、复合材料都与它密切相关。 表面:—个相和它本身蒸汽(或真空)接触面称之。 界面:—个相与另一个相(结构不同)接触的分界面称之。 相界:指具有不同组成或结构的两固相间的分界面。 晶界:是指同材料相同结构的两个晶粒之间的边界。 习惯上把液-气界面、固-气界面称为液体表面和固体表面。表面可以由一系列的物理化 学数据来描述(表面积、表面组成、表面张力、表面自由能、熵、焓等),表面与界面的组 成和结构对其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表面与界面起突出作用的新型材料,如薄膜、多层膜、超晶格、超细微粒与纳米材料等 发展如日中天。

固体表面对气体的吸附

固体表面对气体的吸附

若以Γm(或Vm)代表单分子层饱和吸附时的吸附量(或饱和 吸附时的气体体积),Γ(或V)代表压力为p时的实际吸附量
(或实际吸附气体体积),代入上式得:
bp Γ Γm 1 bp 或
V
Vm
bp 1 bp
四、兰格缪尔吸附等温式
(二)兰格缪尔吸附等温式的物理意义及应用
兰格缪尔吸附等温式只适用于单分子层吸附,较好地表示 典型的吸附等温式在不同压力范围内的特征:
二、吸附等温线
吸附等温线(absorption isotherm curve):温度恒定
时,吸附质平衡分压p与吸附量Γ之间的关系曲线。
吸附等温线大致有如下五种类型:
图中纵坐标代表吸附量,横坐标为相对压力。
三. 弗仑因德立希吸附等温式
弗仑因德立希吸附等温式(Freundlich absorption isotherm) 描述单分子层吸附等温线的经验公式
五、多分子层吸附理论—BET公式
在兰格缪尔吸附理论的基础上,1938 年布鲁诺(Brunauer)、埃米(Emmet) 和泰勒(Teller)三人提出了多分子层的气 固吸附理论,简称BET吸附理论。
BET理论的假设: 吸附为多分子层的; 第一层吸附是固体表面分子与吸附质分子之间的分子间力, 从第二层以后的各层吸附是吸附质分子之间的分子间力,因此 第一层和其它各层的吸附热不同; 吸附和解吸附均发生在最外层。 此外,还假定第一层吸附未饱和之前,也可能发生多分子层 吸附;当吸附达到平衡时,其吸附量等于各层吸附量的总和。
五、多分子层吸附理论—BET公式
在上述假定的基础上,用统计方法得出如下关系:
Cp
V Vm ( p * p)1 (C 1) p / p *
式中V 代表平衡压力 p 时的吸附量,Vm代表在固体表面上 铺满单分子层时所需气体的体积,为实验温度下气体的饱和蒸 气压,C是与吸附热有关的常数。

气体与固体吸附

气体与固体吸附

气体与固体吸附吸附是指气体、液体或溶液中的分子在固体表面上附着的现象。

在气体与固体吸附中,气体分子会与固体表面发生相互作用,同时也会受到吸附物质与固体表面的作用力的影响。

了解气体与固体吸附的机制和性质,对于许多工业和科学应用都非常重要。

气体与固体吸附的种类主要分为两种: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是指气体分子在固体表面上通过范德华力与固体相吸引而附着。

化学吸附则是气体分子与固体表面上的化学键结合,形成新的化学物质。

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之间的区别在于吸附能力和稳定性不同。

物理吸附往往发生在低温下,吸附能力不强且容易逆反应,而化学吸附则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和较强的稳定性。

气体与固体吸附的机制有两种:亲和吸附和排斥吸附。

亲和吸附是指气体分子与固体表面之间存在吸引力,因此气体分子会附着在固体表面上。

排斥吸附则是指气体分子与固体表面之间存在排斥力,因此气体分子会在固体表面上发生反弹。

这两种机制的发生主要取决于气体分子与固体表面的性质以及气体分子的能量。

亲和吸附通常发生在气体分子与固体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的情况下,而排斥吸附则发生在相互作用力相对较弱的情况下。

气体与固体吸附在许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环境保护中,我们可以利用吸附技术清除空气和水中的污染物。

通过选择合适的吸附剂,例如活性炭或分子筛等,可以有效地吸附有害气体和溶解于水中的有机物质。

此外,气体吸附也是制备高纯度气体的重要步骤。

在工业生产中,通过将气体通过吸附床,可以去除气体中的杂质,得到纯净的气体。

此外,气体吸附在催化剂制备、气体分离和储存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固体吸附剂的选择对于气体与固体吸附的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吸附剂应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良好的吸附性能和很强的稳定性。

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硅胶、氧化铝等。

活性炭是吸附性能最好的吸附剂之一,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很强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多种气体污染物。

硅胶具有较大的孔隙体积和较强的吸附能力,主要用于水分和有机溶剂的吸附。

第五章_固体表面吸附(固-气界面吸附)

第五章_固体表面吸附(固-气界面吸附)

由于 S 0
所以: H 0
即化学吸附热为放热过程, x 1/ 2DN2 有时ΔH>0,即吸附为吸热过程,这是由于分子在表面上吸附时,
解离为非常活泼的物种所致,如氧在Ag表面吸附,使氧变成 O 。
②化学吸附为单层吸附
用Morse势能函数表示:
U De{1 exp[ a(r re )]}2
( 0 ) kT
或:
(
a 2
)(
0
)
kT
∑0:吸附分子的真正面积
范德华型二维状态方程
2、‘吸附等温方程
令覆盖率:
吸附量
单层饱和吸附量 mp
(Henry定律)
当θ很小时,忽略吸附分子间的作用力,在恒温下,对 下式微分:
( 0 ) kT
d
k Td ( 0 )2
d
又:
d n2 RT d ln p d d ln p
px Vdp
pg
自固体表面至x距离内所含吸附质的质量为:
W 0 ( px pg )d x
∑:固体吸附剂表面积。
气体在势能场中发生凝聚形成液膜,液膜的厚度与吸附气体在 标准状态下的体积关系为:
x0
V1
0 : 标准状态气体的摩尔体积(22400cm3/mol)
V1:液体的摩尔体积。 X与εx之间的关系为:
f ( ) / kd f ' ( )eEd / RT )RT / X
第六节 BET吸附等温式
1938年,Brunauer Emmert 和Teller三人突出了多层吸附理论,简称为BET理论
1.BET吸附等温方程式的推导
假设: (1)物理吸附中,吸附剂 ↔ 吸附质,吸附质 ↔ 吸附质之间存在范德华力

胶体和表面化学必会的题目及解答

胶体和表面化学必会的题目及解答

胶体化学研究胶体体系的科学。

是重要的化学学科分支之一。

表面活性剂使表面张力在稀溶液范围内随浓度的增加而急剧下降,表面张力降至一定程度后(此时溶液浓度仍很稀)便下降很慢,或基本不再下降,这种物质被称为表面活性剂。

3固体表面吸附是固体表面对其他物质的捕获,任何表面都有自发降低表面能的倾向,由于固体表面难于收缩,所以只能靠降低界面张力的办法来降低表面能,这就是固体表面产生吸附作用的根本原因。

润湿是用一种流体取代固体表面上存在的另一种流体的过程。

固体表面改性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使固体表面性质发生改变的过程。

吸附剂能够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作用,吸附其它物质的物质。

乳状液的变型乳状液的变型也叫反相,是指O/W型(W/O型)乳状液变成W/O型(O/W型)乳状液的现象。

触变作用凝胶振动时,网状结构受到破坏,线状粒子互相离散,系统出现流动性;静置时,线状粒子又重新交联形成网状结构。

净吸力在气液界面,液体表面分子受到体相分子的拉力大,受到气相分子的拉力小,所以表面分子受到一个垂直于液体表面、指向液体内部的合吸力,称为"净吸力"。

Krafft 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当温度升高至某一点时,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急剧升高,该温度称为krafft点。

浊点加热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透明水溶液,其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降低,在升至一定温度值时出现浑浊,这个温度被称之为该表面活性剂的浊点。

表面张力表面张力是为增加单位面积所消耗的功。

临界胶束浓度: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开始大量形成胶束的表面活性剂浓度。

起泡剂在气液分散体系中,使泡沫稳定的表面活性剂,称为起泡剂。

凝胶一定浓度的溶胶体系,在一定的条件下失去流动性而形成的半固体物质。

高分子溶液分散相是高分子物质的分散体系。

比表面积对于粉末或多孔性物质,1g固体所占有的总表面积为该物质的比表面。

增溶作用指难溶和不溶有机物在表面活性剂胶束水溶液中溶解度增大的现象离浆作用水凝胶在基本上不改变原来形状的情况下,分离出所包含的一部分液体,使构成凝胶网络的颗粒相互收缩靠近,排列得更加有序。

气固界面知识点

气固界面知识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 外来粒子在固体表面上相互作用,并形成另一种新相 例如金属表面的氧化
化学吸附的特点:
(1) 吸附力是由吸附剂与吸附质分子之间产生的化 学键力,一般较强。
(2) 吸附热较高,接近于化学反应热,一般在 40kJ/mol 以上。
(3) 吸附有选择性,固体表面的活性位只吸附与之 可发生反应的气体分子,如酸位吸附碱性分子, 反之亦然。
四、吸附等温方程式
BET理论认为,固体对气体的物理吸附是Vander waals 引力造成的后果。因为分子之间也有Vander wanls力,所以 分子撞在已被吸附的分子上时也有被吸附的可能,也就是 说,吸附可以形成多分子层。
BET接受了Langmuir理论中关于固体表面是均匀的观 点,但他们认为吸附是多分子层的。当然第一层吸附与第二 层吸附不同,因为相互作用的对象不同,因而吸附热也不同, 第二层及以后各层的吸附热接近与凝聚热。
总之:物理吸附仅仅是一种物理作用,没有电 子转移,没有化学键的生成与破坏,也没有原子重 排等。
外来粒子与固体表面的相互作用主要有三种类型: (1) 形成离子键为主的离子吸附;
(2) 以共价键吸附外来粒子 此时,没有电子从固体能带中 转移出来,只是吸附粒子与固 体的一个或几个表面原子间的 化学结合。这种吸附可以发生 在有“悬空键”的表面上,如 图(b)中氧吸附在锗表面, 与表面原子形成定域双键。
(4) 吸附很稳定,一旦吸附,就不易解吸。 (5) 吸附是单分子层的。 (6) 吸附需要活化能,温度升高,吸附和解吸速 率加快。
总之:化学吸附相当与吸附剂表面分子与吸 附质分子发生了化学反应,在红外、紫外-可见 光谱中会出现新的特征吸收带。
物理-化学共存吸附情况?

化学反应工程陈甘棠第五章第一节

化学反应工程陈甘棠第五章第一节

第11页,共37页。
4)BET模型
对于物理吸附的情况:
式中:c为常数,
p0为在该温度下吸附组分的饱和蒸汽压, 应用此式来测定参数。
05/44./0250.23023
第12页,共37页。
3、气-固催化反应动力学方程
反应:
A的吸附:
B的吸附: 表面反应:
R的脱附:
S的脱附:
05/44./0250.23023
适用于低覆盖率的情况
05/44./0250.23023
第9页,共37页。
3)焦姆金模型(Temkin型) 吸附和脱附速率分别为:
其中:
05/44./0250.23023
第10页,共37页。
吸附达到平衡时:
式中:
适用于中等覆盖率的情况,在合成氨及硫酸工业中应用较多
05/44./0250.23023
把催化剂夹在框架中快速回转,从而排 除外扩散的影响和达到气相完全 混合及反应器等温的目的。使全混流式数据的计算和处理较方便。
③流动循环(无梯度)反应器:
将反应后的部分气体循环回去的反应器,使床层进出口的转化率达到一 致,一种全混流式反应器。
05/44./0250.23023
第34页,共37页。
④脉冲反应器: 将反应器和色谱仪结合起来,将试料脉冲式的注入载
一、气-固催化反应的本征动力学
1、多相催化作用
均相催化 : 反应在同一相中进行称为均相催化
催化反应
比如:脱水、水合、酯的水解等
多相催化 : 反应在两界面上进行称为多相催化
05/44./0250.23023
比如:甲醇的合成
第1页,共37页。
要求催化剂具备一定的活性、选择性高、寿命长。 固体催化剂由三部分组成:主催化剂、助催化剂和载体

固体表面对气体的吸附

固体表面对气体的吸附
(二)吸附曲线
吸附量与吸附剂本质、吸附平衡时的 温度及气体压力有关。对于一个给定系 统
Γ=f(T,p)
常在上式的三个变量中固定一个变量 ,求出其它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如:
二、吸附等温 线
反映Γ 、 T、 p 中两个变量函数关系的
曲线称为吸附曲线,共分为三种:
吸附等量线:吸附量一定时,吸附温
度T与吸附质平衡分压p之间的关系曲线

在吸附等量线中,T 与 p之间关系类
似于克拉贝龙方程,可以用来求算吸附
二、吸附等温 线
吸附等压线:吸附质平衡分压一定时,
吸吸附附温等度压T和线吸可附以量Γ之间的关系曲线。
用来判别吸附类型 。
物理吸附很容易 达到平衡,吸附量 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
CO在钯表面的吸附
二、吸附等温 线
吸附等温线(absorption isotherm curve):温度恒定时,吸附质平衡分
实际应用时需将公式线性化:
p1 p
V bVm Vm
以 p/V 对 p 作图
1
1
1 Vm
得一直V线m ,其斜率bV m为
1
bV m
,截距为
,可
由斜率和截距求得 b
五、多分子层吸附理论—BET公式
大多数气-固吸附为物理吸附, 物理吸附基本上都是多分子层吸附。
五、多分子层吸附理论—BET公式
在兰格缪尔吸附理论的 基础上,1938年布鲁诺( Brunauer)、埃米 (EmBEmTe理t)论和的泰假勒设(T:eller)三 人提吸出附了为多多分分子子层层的的气;固 吸附第理一论层,吸简附称是B固ET体吸表附面分子与吸附质分 理子论之。间的分子间力,从第二层以后的各层 吸附是吸附质分子之间的分子间力,因此 第一层和其它各层的吸附热不同时一般要将BET公式线性化

物理化学5.5-1 固体表面的吸附-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物理化学5.5-1 固体表面的吸附-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应用举例:
石油加工,气体纯化, 催化合成,污水处理, 空气净化(防毒面具), 空气的变压吸附分离, 洁净能源(储氢材料) 。
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按吸附作用力性质的不同区分
表5.6 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区别
吸附性质
物理吸附
化学吸附
吸附力
分子间力
化学键力
吸附热


吸附分子层
单层或多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单层
吸附选择性
的途径(需能量ED)
容易的多。
Cu上氢的吸附势能曲线


脱附温度


吸附平衡/可逆性 易达到/可逆
不易达到/不可逆
用吸收光谱可鉴别物理吸附、化学吸附
——在紫外-可见-红外光谱区,出现新的特征吸收带,说明存在化学吸附。
温度可改变吸附力的性质 物理吸附(aa线)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变为化学吸附(bb线) 。
从能量上看, 先发生物理吸附而 后转变为化学吸附 的途径(需能量 Ea), 要比氢分子先解离 成原子再化学吸附
§5.5 固体表面对气体的吸附
产生吸附的热力学原因
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兰缪尔吸附理论
两种吸附质(A和B)竞争同一种吸附位
吸附质的对称解离吸附
吸附过程示意
贵金属 表面吸附示意吸附漏油— 图片产生表面现象的热力学原因
在定温、定压、定组成下,有
dGT , p,nB dAs <0
为使表面能降低,固体表面会自发地利用其未饱和 的自由价来捕获气相或液相中的分子,使之在固体表面 上浓集,这一现象称为固体对气体或液体的吸咐。
例如在罗丹明B的水溶液中加入一些活性炭,溶液的 颜色将逐渐变浅,说明RhB逐渐富集于活性炭表面。

第五章 气—固界面

第五章 气—固界面

(一) Langmuir理论模型 二、Langmuir 吸附等温式—单分子层吸附 1.对于化学吸附,吸附力近似化学键力,故为单 理论 分子层吸附;也包括单层的物理吸附; 2.吸附是局部的,即吸附质分子吸附在固面上的 活化中心上,这些地方具有很强的不饱和力场, 因此具有强烈的吸附气体分子以平和不饱和力场 的能力; 3.吸附热与表面覆盖率无关。按式5-11覆盖率可 S0 V 表示为:
vd k d S o
Ao p
1 2
ka =
Ao p (2πm kT)
1 2
解出覆盖率:
S0 k o (2πm kT) exp( q / kT ) θ= = Ao p S 1+ 1 k o (2πm kT) 2 exp( q / kT )
bp 或 θ= 1 + bp
bp θ= 1 + bp
V = Vm bp 1 + bp p p 1 V Vm b Vm
二、固体的表面结构
(一)固体表面的粗糙度ω 粗糙度ω定义为: ω=真实表面积/理想几何表面积 »1
表5—1 几种表面粗糙度ω 表面 ω 一次清洁玻璃球 二次清洁玻璃球 充分清洁玻璃球 银箔 腐蚀过的银箔 电抛光的钢材 1.6 2.2 5.4 5 15 1.13
(二)表面晶型的无定形化
Vm S
4.不考虑被吸附分子之间的作用力; 5. 吸附平衡是吸附与解吸间的平衡。
单位重量固体,其表面上有 S 个活性基点,其 (二)Langmuir吸附等温式 中有So个已被气体分子所占据,那么吸附速率 可表示为: va k a ( S S o ) 通过分子运动论可以给出: 解吸速率为:
一、固体表面与 第一节 液体表面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T
RT2
⊿H与表面覆盖率有关,方程修正为:
d ln p ( dT )
H st RT 2
积分得:
(ln
p2 p1
)
qst R
(1 T2
1) T1
qst:等量吸附热,
qst H st
利用两个温度下测量所得的吸附等温线,或两个压力下 吸附等压线,取得两个相对应的p和T,利用上式方程可 求出吸附热。
r0
Asp 0 W
0
RT Asp
p n2 d ln p 0W
式中:
Asp
-----比表面积 -----表面超量
0 -----纯净吸附剂表面张力 -----铺有单分子层吸附质的吸附剂表面张力
-------表面膜压力或二维表面空间压力
气-固物理吸附平衡时,利用Henry定律:
n2 Cp W
使体相中某些组分在表面区产生富集的现象。 其特点为组成随表面吸附质不同而变化。
如:Ag-Pd合金,吸附CO时,体相中的Pd可通过扩散到达 表面与CO形成羰基键,从而使表面富Pd。除去CO后,表面 组成由回到原来的状态。
第二节 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1、物理吸附与Lennard-Jone势能曲线
(1)物理吸附特点
x
x0
exp(
b
2 x
)
在x处恰好足以引起凝聚的势能为:
x RT ln p0 / pg
Pg:与吸附膜成平衡的蒸气压。
3、化学吸附与Morse势能函数
(1)化学吸附特点
①化学吸附热与化学反应热相似。
如:W表面 + N2(气)=2(W-N)表
H (吸附) DN2 2x
在等温等压下: G H TS 0
)
1 r6
B r12
A r6
B r12
对上式微分,当 有最小值。
U (r)
/ r
0
时,势能
B A (r)6 2
曲线最低势能为
U
A r 6
B r 12
A 2 (r )6
Lennard-Jone方程为:
U(r)
[2( r )6
r
( r )12 ] r
当 U(r) 0 时,粒子间距离为碰撞直径σ
④在空位上吸附的几率即粘附系数S成正比
所以有:
ra
p
(2mkT
)1/ 2
f ( )S exp( Ea / RT )
脱附速率取决于:
①表面覆盖率函数f’(θ)成正比; ②具有脱附活化能Ed的被吸附分子占被吸附分子数的分数
exp( Ed / RT ) ③具有能量大于Ed的被吸附几率 kd
r kd f '( ) exp( Ed / RT )
dT
V~g
dp
当吸附量恒定时,即: d 0
( p T
)
S~g V~g
S2 V2
近似处理:
V~g V2, V~g RT / p
S
~ Sg
S2
H~ g
T
H2
所以:
ln p ( T )
qst RT 2
又:等温吸附热等于气体摩尔焓减去吸附质2的偏摩尔焓,即:
qst H st H~g H 2
第四章 固体表面吸附
第一节 吸附定义
吸附剂:表面上发生吸附作用的固体
吸附质:被吸附的气体等物质。
吸附:由于物理或化学的作用力场,某物质分子附着或结合
在两相界面上的浓度与两相本体浓度不同的现象。
吸收:气体渗入整个凝聚相本体,如CO2渗入碳酸钠水
溶液生成碳酸氢钠等。
表面分凝:由于两相界面存在强的表面结合力或表面键而
则: 令: 则:
RT
p
Cp
dp
RT
Cp
N~kT
n2
Asp 0
p Asp
Asp W
AspW n2 N
(分子所占表面积)
kT
表面相中吸附二维 理想气体方程
将二维空间压力π转化为三维空间压力p时:
p ( :吸附膜厚度)
若压力p很高时,表面相中吸附质不服从二维理想气体状态 方程,需进行修正,即:
U~ g
pV~g
[
(U
2 n2
pV
)
]T
,
p
,n
j
若V很小, U2 pV U2
且:
(dU )V q
恒温恒容下,微分吸附热为:
qdi
U~g
U i ni
T ,V , n j
U g nig
T ,V
U i ni
T ,V ,n j
q ni
T ,V ,n j
对理想气体:
U U 0 n T ,P n T ,V
由于 S 0
所以: H 0
即化学吸附热为放热过程, x 1/ 2DN2 有时ΔH>0,即吸附为吸热过程,这是由于分子在表面上吸附时,
解离为非常活泼的物种所致,如氧在Ag表面吸附,使氧变成 O 。
②化学吸附为单层吸附
用Morse势能函数表示:
U De{1 exp[ a(r re )]}2
Langmuir假设:
表面均匀,又有的吸附位置具有等吸附性能;吸附为单分子层 吸附;吸附分子的能量与其它分子存在无关;吸附平衡时,吸 附和脱附的速度相等。 吸附速率: ①吸附质分子与吸附剂表面碰撞速率有关,碰撞速率为:
p /(2mkT )1/2
②覆盖率函数f(θ)有关;
③吸附活化能Ea的分子占总分子数成正比 exp( Ea / RT )
(bp)1/ 2 1 (bp)1/ 2
2、其它吸附等温式的动力学推导
Elovich吸附等温方程 设吸附活化能随θ线性增加,脱附活化能随θ线性减小,则
Ea Ea0 Ed Ed0 q Ea Ed (Ea0 Ed0 ) ( ) q0 X
由推导得:
RT X
ln( A0 p)
A0
ln ln p (B 1)
与Henry定律比较:
mp ln ln m ln p
有:
ln m (B 1)
即:
ln m ln e B
所以:
ln 1 ln p ln m ln e 1 1
消去对数有:
exp( 1 ) emp m' p 1 1
若θ很小时,则: exp( 1 ) 0
G G G G G, G
热力学基本方程
G=f(T,p,n1,n2…)
dG dG, dG
Vdp idni dA
式中:V dp 可忽略,上式积分为:
G Vp ini A
对上式微分:
dG (Vdp pdV) idni nidi dA Ad
对表面相:
dG idni nidi dA Ad
dG idni dA
两式对比,的Gibbs-Duhem方程,即:
nidi Ad 0
设单纯气体2吸附在固体1表面上,则:
d
n2 A
d2
d2
又: 2 2 RT ln p
所以: d n2 RTd ln p n2 RT d ln p
A
AspW
对上式积分得:
r d RT p n2 d ln p
1
mp 1
或: mp
1 mp
Langmuir吸附等温式
若考虑吸附质分子间相互作用,可导出另一吸附等温式:
exp( 2a ) mp 1 1 bRT
设:
V
Vm
Langmuir公式可改写为:
p 1 p V mVm Vm
第五节 吸附等温式的动力学 推导
1、Langmuir吸附等温式的动力学推导
AspW
RT
所以:
kTd d ln p ( 0 )2
两边除以∑0,且令∑/ ∑0=X
/ 0kTd ( 0 )2
XdX ( X 1)2
d
ln
p
不定积分: 0
X ln( X 1) ln p B X 1
因为:
1 X
0
所以;
ln 1 ln p B 1 1
当p→0时,θ→0,则:
f ( ) / kd f ' ( )eEd / RT )RT / X
第六节 BET吸附等温式
1938年,Brunauer Emmert 和Teller三人突出了多层吸附理论,简称为BET理论
1.BET吸附等温方程式的推导
假设: (1)物理吸附中,吸附剂 ↔ 吸附质,吸附质 ↔ 吸附质之间存在范德华力
理想气体的 qst 和 qd 关系可表示为:
qst qd PV~g
qd RT
n 1mol
第四节 界面二维状态方程和 吸附等温式
气体被固体吸附剂吸附在表面上成为二维活动状态,可用二维 状态方程描述。
1、界面二维状态方程
气体与凝聚相接触,可分为α、β两个体相及表面相σ三部分, 体相自由能为:
4、吸附势能图
右图为O2原子在W表面 的势能图:
(1) Lennard-Jone与Morse 曲线交叉点C点,为物理吸附 变为化学吸附的转折点,所需 活化能为Ea。
吸附热为: q Ed Ea
(2)交叉点C’点:趋于AB线或在其下方,活化能很小,化学 吸附很容易进行,可直接进入化学吸附而不需经过物理吸附来 活化。
吸附平衡时:
p (2mkT )1/2 kd f '( ) exp( Ea Ed )
Sf ( )
RT
对非解离吸附:
f ( ) 1 f '( )
Ea Ed q
所以:
p (2mkT )1/2 kd exp( q )
S
1 RT
令:
b1 (2mkT )1/2 kd exp( q )
2、等量吸附方程与吸附热关系的热力学推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