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合集下载

小学生提问意识的现状及培养策略

小学生提问意识的现状及培养策略

小学生提问意识的现状及培养策略小学生是处于成长阶段的孩子,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强,经常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疑问。

现在许多小学生缺乏提问的意识,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往往不愿意主动提出问题,甚至出现了“不会问问题”的现象。

这种现状给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了负面影响。

培养小学生的提问意识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小学生提问意识的现状1、缺乏好奇心。

现在很多小学生对周围的事物缺乏好奇心,对待新事物和新知识没有积极的求知欲。

2、缺乏自信心。

由于学习成绩或者其他原因,很多小学生缺乏自信心,不敢表达自己的疑问。

3、盲从从众。

部分小学生在群体中往往盲目地跟随他人,没有自己的观点,也不愿意思考问题。

4、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

很多小学生在学习中只是表层地接受知识,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探究不够。

5、缺乏提问意识。

在课堂上,很多小学生面对老师的提问时,往往表现得懒散和不积极,不愿意主动提问自己的问题。

1、激发好奇心。

老师和家长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对待新事物充满兴趣和求知欲。

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引导小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他们的提问意识。

2、鼓励提问。

老师和家长要多鼓励小学生提问,不要给予否定或者讥讽,要给予积极的回应和鼓励,让小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勇于表达自己的疑问。

3、培养自信心。

老师和家长要及时表扬小学生的提问行为,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小学生在提问时感到自信和愉悦,逐渐建立自己的提问意识。

4、引导思考。

在生活和学习中,给小学生一些有思考性的问题,让他们习惯于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增强提问意识。

5、开展课外活动。

学校和家庭可以组织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科技馆,参加讲座等,让小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产生问题和提问,增强提问意识。

6、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鼓励,给予孩子自由、宽松的成长空间,让孩子有机会在家庭中提问、探究问题。

7、建立互助合作的学习氛围。

小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培养的研究策略

小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培养的研究策略

小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培养的研究策略
小学阶段是孩子发展思维的重要时期,而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是培养孩子思维的基础。

因此,为了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研究策略。

一、启发式的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探究和实验得到答案。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二、细节提问式教学
细节提问是一种通过询问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

在细节提问式教学中,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来深入了解某个问题或知识点。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问题,并培养他们的质疑能力。

三、思维导图式教学
思维导图是一种以图像为中心的思维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组织和理解知识。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制作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

四、案例分析式教学
案例分析是一种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案例分析式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实际案例来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
问题,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知识的应用,并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

总之,这些研究策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地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关于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探究

关于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探究

关于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探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学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在过去,小学数学教育注重框框,缺少创造力和探究性。

而今天,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教育逐渐转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数学问题。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它是数学思维能力的核心,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问题意识的培养应该从小学开始,因为小学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

1. 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学校应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机会自由地探索和发现问题。

创设各种角色扮演、实验、游戏等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探究心理,使学生在自然、真实、有趣的情境中来感受和认识数学。

2. 突破传统教学形式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常常是老师说,学生听和面对大量的重复和机械的题目。

这种教学形式会让学生变得厌倦、无聊和失去兴趣。

要改变这种局面,应该增加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多样化的问题形式,使问题不仅仅是单一的计算题目,而是各种形式的交织在一起的问题。

3. 体验式学习“体验”是指通过自己亲身的实践活动来体验和感受。

小学生应该在自己喜欢的情境下,自由地探索,即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地寻找和解决问题。

以此来体验到探究、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由此产生的“思考良性循环”,可以促使学生热爱学习。

例如,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去挑战和解决。

这样,学生会通过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发现而获得知识,以体验全新的数学知识。

4. 注重个性化教学个性化教学有助于学生的发展。

因为每个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都不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差异化,尊重学生的兴趣,理解、关注和支持学生,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我潜质。

对每个学生,应该根据他的学习掌握程度,适当调整教育内容或教育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并根据需要和兴趣来深入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杨佳佳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首先得有一桶水。

教师如果没有质疑习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成了无稽之谈,所以,我认为,问题意识培养,教师要先行一步,时刻保持对知识怀有问题的习惯。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使学生敢问。

但是,有一部分学生由于性格问题或者自信心不足,在提问题之前总是顾虑重重,示以沉默。

这时老师要善于诱导,一开始,可能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对或者是有不太恰当的地方,也不能简单地否定,而应该适当地给予鼓励。

二、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在不断的质疑问难中去体会: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或不需要问,什么样的问题才有价值,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前,老师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进行示范,让学生知道问题的大致模板,然后再根据老师提的问题进行自己消化吸收,然后提出新问题。

在学生观察主题图后,发现不了问题,老师要做好示范,因为学生的一切活动大多是从模仿开始的,观察也不例外,在教学当中,老师要启发学生体会老师是如何观察的,并把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展示给学生,为今后学生能正确、独立地发现问题奠定基础,可以先给学生示范什么是数学问题,学生明白了之后教师再来让学生提问,低年级的学生只能让他们从模仿学起,渐渐地才有自主意识,在模仿中还要鼓励学生进行问题的创新。

比如在学习100以内加减法的过程当中,左边有三捆书,一捆为10本,右边有5本书,让学生提出一个数学问题,一般遇到左边有什么什么,右边有什么的问题,都会问左边和右边一共有多少,老师可以向这方面进行引导,让学生提出这一类的问题。

三、在具体的实践当中,会有很多学生提出跟题目不想关的数学问题,学生不知道什么是数学问题,比如出示两串香蕉,让学生看到这些香蕉,能提出什么问题?这道题的本意是引导学生提出一共有多少个香蕉,学生却提出了其他的问题,有一个学生提出为什么左边的香蕉会比右边的香蕉大?这样子类似的问题往往让老师哭笑不得,这种情况下老师也不用打击学生,在肯定学生提的问题的情况下,把学生往正确的数学问题上引导。

浅析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有效策略

浅析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有效策略

浅析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有效策略
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是教育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培养问题意识,可以激发
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新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策略,
可以帮助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问题意识的源泉,可以激发学生对事物的探究欲望。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科学实验等,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
提问,培养他们的好奇心。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亲身感受到问题的
存在和解决的过程。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实际问题的探索中,
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意识的培养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
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层次和广度,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解决问题方法,培养他们的解决问
题的能力。

第四,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是培养问题意识的重要条件。

教师可以创设一
个宽松、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讨论和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教师还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
趣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情感教育,引导学
生对问题的态度和情感,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摘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是为了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他们如何主动提出问题、思考解决方法并与同学分享交流。

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可以让小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其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鼓励小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可以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引导小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可以培养他们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对未来数学学习有很大帮助,可以提升其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其思维能力的提升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重要性、数学实践活动、积极提出问题、解决方法、合作与交流、意义、帮助、思维能力、提升。

1. 引言1.1 为什么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为了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个问题。

数学问题意识是指小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认识和洞察力,也是指他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为什么需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呢?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学科,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更加主动地探索和学习数学。

最重要的是,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都将受益匪浅。

我们有必要重视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为他们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2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体现在许多方面。

数学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良好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基础。

当小学生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数学问题意识有助于拓展小学生的数学视野,让他们能够从更广阔的角度去看待数学,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浅谈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思考

浅谈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思考

浅谈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思考1. 引言1.1 问题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而要培养解决问题能力,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对问题的敏感程度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只有当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主动去探究、解决问题时,才能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教学中的首要任务之一。

在培养问题意识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引导。

在课堂上设置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到问题的存在;或者通过故事、案例等形式,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老师还可以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引导他们主动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从而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通过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将更加关注和重视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和分析能力,为后续的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一环。

1.2 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解决问题能力在小学生的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社会需要具备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小学阶段开始。

小学生阶段是学生认知发展和思维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这个阶段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不仅是一种实际操作能力,更是一种综合能力。

它包含了问题识别、问题分析、解决方案的制定和实施等多个方面。

一个具备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在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时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动,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更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2. 正文2.1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问题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问题是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一步。

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明确问题的描述,让他们清楚地了解问题的背景和要求。

学生需要学会分析问题,找出其中的关键因素和难点。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详细的问题分析,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问题的本质。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问题解决思路,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数学是一门需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学科,对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因此,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人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几种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

一、培养问题意识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感知问题的存在,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出示一个数学题目,要求学生思考并提出他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和困惑。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发现问题的欲望。

二、培养逻辑思维解决数学问题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因此培养逻辑思维是培养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分析问题要求,提取问题中的关键信息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出一道逻辑思维题,要求学生根据描述的条件,判断哪一个选项最符合逻辑推理。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数学问题需要合理的解题策略。

因此,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是培养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不同类型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解题策略。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比较它们的优缺点,并鼓励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灵活运用不同的解题策略。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学会选择合适的策略,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解决数学问题需要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培养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必经之路。

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自主探究空间,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解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开放性的数学问题,要求学生自行查找相关资料、寻找解题思路并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问题解决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浅谈小学科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浅谈小学科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浅谈小学科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小学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阶段,其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教学的重要方面之一。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主动关注和思考现实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且能够提出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的能力。

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科学课程设计、问题导入、课堂讨论、实践体验以及评价反思等方面讨论小学科学课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科学课程设计科学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首要步骤。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内容和实验,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同时,课程设计应注重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逐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例如,在小学一年级的科学课中,可以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物体、现象,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或观察解决问题。

在小学五年级的科学课中,则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研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进行实验或调查验证。

二、问题导入问题导入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方法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展示矛盾或谜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

而作为问题导入的关键,问题的设立应该具有一定的引导性和启发性。

例如,在学习“变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为什么冬天里,我们容易感冒?”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气温、空气湿度等因素的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三、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环节。

通过课堂讨论,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观点,共同探讨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而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课堂讨论,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例如,在学习“生活中的气体”时,教师可以设计一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提取共性,并结合实际生活讨论气体的特性、种类、性质以及应用等问题。

四、实践体验实践体验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实践体验,学生可以亲身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增强问题意识的培养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就是让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创造必须思考,“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无论发现问题,还是提出问题,前提是必须思考,即为有疑而问。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只要学生产生了问题意识,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就会在试图精确地提出问题,以及在提出问题解决的各种思想时,积极调动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就会养成好问、多问、深问的思维品质。

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的培养,并非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达到目的。

教师必须认识到这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应注意问题情境的精心创设,多方面、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1.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给学生予鲜明生动的视听刺激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之一在于能够化动为静,化抽象为直观。

从这一点来看,是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的,也是当今教改的一个努力方向。

语文课上的课件演示也正是看中这一功能而方兴未艾。

以《十里长街送总理》为例,在介绍完周总理的生平后可先放课文的配乐朗诵,伴随着低沉的乐声,师生沉浸在悲痛的气氛中,带着强烈的感情进入了文中,接着用幻灯片分别显示人们等待灵车到来的动作、神态,学生观看之后提出了许多问题,教师抓住重点不放,围绕“作者为什么只写老奶奶青年夫妇红领巾这几个人物?他们的动作、表情、心情怎样?”再让学生自己解答,学生自己“看”得见、“听”得到,远比教师单纯讲解的效果好得多。

2.注意问题设置的难度和密度问题的设置应有一定的难度,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活动,要使他们通过努力能够达到“最近发展区”,可以“跳一跳,摘果子”;同时应疏密有间,有一定的停顿时间,以适应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特别注意不要一直问个不停,否则学生应付都来不及,哪来的时间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二、教给质疑方法,使学生会问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只要学生产生了问题意识,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就会在试图精确地提出问题以及在提出问题解决的各种思想时,积极调动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就会养成好问、多问、深问的思维品质。

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一、预设文本情境,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习的过程,只有在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后,预期的学习效果才会达到。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自我尝试、发现、探究、创造,意义重大。

此时,需要教师以问引问,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产生探究欲望,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问号转化为新的问号,提出新的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学会不断地预设文本情境,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情境中提出心中的疑问。

这样,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例如,教学苏教版第十册《绝句》一诗时,我先用形象的语言带领学生一起走进诗人的生活:“春光明媚,勾起了诗人的游兴,他乘着小船来到野外,将小篷船系在岸边的一棵古树下,拄着拐杖过了桥向东走去。

杏花开得那样烂漫,花瓣像雨一样飘落,却不会打湿衣服,春风拂着杨柳吹在脸上,一点也不觉得寒冷……”这充满春天般气息的语言,使学生的思维不由自主地跟随教师一起踏上寻春的道路。

接着,我又配上一曲欢快的音乐,启发学生:“这画面、这音乐,让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明快的音乐声中,学生的精神自由、愉悦,提出了很有新意的问题。

有的问:第一句写“两个黄鹂”,为什么不用“两只”呢?有的问:这首诗是赞美春天的,那还写小船有什么用呢?还有的问:春天到了,冰雪都融化了,为什么还要写山上的雪呢?……这些问题是在学生的大胆想象中产生的,既丰富了诗的情境,又增强了学生对诗境的感受、理解,也为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意作好了铺垫。

二、善用评价策略,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学会多元评价学生,一定能唤醒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培养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的有效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问题意识是学习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基础。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思维,在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

那么,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呢?下面我们就从问题意识培养的方法和具体实践来进行探讨。

一、培养方法1、激发好奇心好奇心是问题意识的源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是培养问题意识的重要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发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现象、展示有趣的数学应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教学中穿插数学趣味小实验、数学趣味小游戏等,让学生在探究中产生问题意识。

2、鼓励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不怕提出问题,即使是看似很简单、很愚蠢的问题。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尊重和认真对待,不能嘲笑或者一笑了之,而是要引导学生思考并一一解答。

只有学生敢于提问,才能真正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3、引导独立思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一个答案。

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和思路,引导他们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问题意识。

4、展示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展示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通过展示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跟随思路解决问题,逐渐形成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在解决问题中逐渐培养起问题意识。

二、具体实践1、注重课堂氛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可以通过数学竞赛、数学实验、数学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产生问题意识。

2、教师主动引导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提出新的问题。

可以通过课前预习、课中引导、课后复习等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浅谈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一、问题意识的概念问题意识是指一个人对问题的认识、感受和态度,是指个体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所表现出的对问题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

在数学学习中,问题意识可以理解为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敏锐感知和主动探索的愿望。

具有良好的问题意识的学生在遇到数学问题时,能够敏捷地把握问题的脉络,展现出主动思考和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

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的方法1. 多样化的问题情境引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可以利用故事、游戏、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等,让学生在情境中直观地感受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和解决方法,培养他们对数学问题的敏感度和兴趣。

2. 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主动思考和提问能力,从而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

3.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

让学生明白,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培养他们辨别和比较不同解决方法的能力,从而增强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 提供合适的指导和支持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及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逐步克服困难,并引导他们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和解决方法。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信心。

5. 注重实践和应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注重实践和应用,让学生学会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和作用,培养他们对数学问题的感知和体验能力。

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了良好的问题意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就会更加注重思维的创新和求解问题的方法。

他们会更愿意去探究和发现未知的领域,培养出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动手能力有了问题意识,学生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不再畏惧困难和问题,而是愿意去尝试和探索。

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摘要:问题意识是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对小学教学实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因此,教师要积极探索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生;问题意识;创新型人才学校教研如潮,教改如流,对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是各持己见。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下面就从我的教学实际谈一谈:一、问题意识在课前的孕育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基础知识,才有可能对新知识产生好奇、渴望。

掌握一定量的知识是产生问题意识的前提,古人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因此,我们要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尊重前辈和他人的研究成果,努力学习,汲取营养。

只有学好课内知识,又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文化涵养,才能厚积而薄发,形成敏捷的思维,产生各种真知灼见,从而质疑问难。

例如,教《通分》一节课时,课前教师先让学生预习,让学生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读后学生想到“什么叫通分?方法是什么呢?就是看分子、分母的大小吗?”等问题。

这样,在学生的不断的思考中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问题意识在课堂上的培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

”可见,问是知之始,问是智之源。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乐于提问”。

对促进学生知识的增长、技能发展以及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也很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

”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受传统的教学模式所局限,学生不善好问,好多学生头脑中没问题,你怎样讲,他怎样听。

还有的学生不会提问题,没有提问题的意识。

而真正有创造力的人,往往能敏感地发现和提出问题。

怎样才能使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乐于提问呢?1.让学生树立信心,敢于发问“好问”是孩子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他们对眼前发生的事都要问“为什么”,甚至打破沙锅问到底,而我们家长、教师有时觉得反感、不屑一顾,这样很有可能扼杀了一个学生好问、善问的积极性。

如何引导小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如何引导小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如何引导小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引言:小学生是成长的关键阶段,他们面临着各种问题和挑战。

作为教育者和家长,我们的责任是帮助他们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自主地面对困难并找到解决办法。

本文将探讨如何引导小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培养问题意识要引导小学生自主解决问题,首先要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对问题的敏感度和主动性。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1. 激发好奇心:鼓励小学生提出问题,不要害怕他们的问题多。

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观察实验等方式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主动思考和提问。

2. 给予挑战: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可以适当地给小学生一些挑战,让他们面对问题并尝试解决。

这样可以培养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供案例:通过讲述一些实际案例,让小学生了解到问题的存在和解决的方法。

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让他们主动思考和寻找解决办法。

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引导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1. 提供资源:为小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和信息,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

可以提供图书、工具、实验器材等,让他们自主获取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合作精神:鼓励小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

通过小组活动、团队项目等方式,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让他们在合作中解决问题。

3. 提供指导:在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提供一些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案。

但是要注意,指导应该是引导性的,不要过多地干预和指示。

4. 培养创造力:创造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绘画、手工制作、游戏等方式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找到创新的解决办法。

三、激发自信心自信心是小学生解决问题的重要动力。

以下是一些激发小学生自信心的方法:1. 肯定成果:无论小学生的解决方案是否完美,我们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如何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因此,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这不仅有助于他们在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培养问题意识、提高观察力、培养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第一步。

问题意识是指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敏感度和思考能力。

为了培养问题意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例如,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和思考。

同时,老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或讨论,让学生们共同思考并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可以逐渐培养起对问题的敏感度和思考能力。

其次,提高小学生的观察力也是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

观察力是指对周围环境和事物进行仔细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和实践活动来培养。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一次户外考察,让他们观察和记录所见所闻。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一些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此外,老师还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实验和观察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观察力,从而更好地发现问题。

除了问题意识和观察力,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创造力是指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提出新颖解决方案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任务来激发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们自由发挥,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同时,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们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如手工制作、绘画等,让他们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可以逐渐培养起自己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

培养小学生的思辨能力如何引导他们独立思考问题

培养小学生的思辨能力如何引导他们独立思考问题

培养小学生的思辨能力如何引导他们独立思考问题思辨能力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的关键,它可以帮助他们发展创造性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在小学阶段,引导学生培养思辨能力的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问题意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发展以及问题解决能力提升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引导小学生独立思考问题。

一、问题意识培养培养问题意识是激发学生思辨能力的第一步。

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是一个重要的课堂教学环节。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启发式问题的方式,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例如,在教授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并鼓励学生思考该问题的解决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和寻找答案的过程,可以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

二、批判性思维发展批判性思维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核心内容之一。

学生通过批判性思维可以分析和评估不同观点的优缺点,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

例如,在讨论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观点进行辩析,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

通过这种互动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三、问题解决能力提升培养问题解决能力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最终目标。

学生需要能够根据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加以实施和评估。

为了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探究式学习任务。

例如,在自然科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鼓励他们提出实际问题并通过实践进行解决。

通过这种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的思辨能力需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问题意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发展以及问题解决能力提升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将成为具有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独立思考者,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小学生课堂问题意识的培养

小学生课堂问题意识的培养

小学生课堂问题意识的培养小学生是处在成长阶段的孩子,他们的问题意识的埋基需要在学校中得到培养。

问题意识是孩子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表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拓展他们的思维广度和深度,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习和生活质量。

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该重视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小学课堂中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小学生的好奇心非常旺盛,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老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在科学课上,老师可以通过实验展示一些有趣的现象,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并提出问题。

在语文课上,老师可以讲述一些耐人寻味的故事,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德问题或者作者的用意。

在数学课上,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好奇心会被激发出来,问题意识也会得到培养。

二、鼓励学生多思多问,促进交流讨论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多思多问,促进交流讨论。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种下一颗“种子”,让学生在课后去发散性思考,然后在下节课上向全班汇报自己的想法。

在讨论环节,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和同学们进行交流讨论。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问题意识会不断得到锻炼和培养。

老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支持,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探究实验和探究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

在自然科学课上,老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发现问题,形成自己的疑问,从而引发对问题的思考。

在语文课上,老师可以选取一些有争议的话题,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调查相关资料,搜集各方意见,最后向全班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通过实验和探究,学生的问题意识会得到有效的培养和锻炼。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问题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如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如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如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被认为是每个人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

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本文将从培养问题意识、提升思维能力以及加强团队合作能力三个方面来探讨小学生如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培养问题意识培养问题意识是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第一步。

问题意识是指对问题的敏锐感知和意识,是发现问题的先决条件。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际案例或故事,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

2.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培养问题意识,还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游戏、实地考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他们能够从复杂的环境中提炼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二、提升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之一。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因此需要通过系统化的训练来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以下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小学生提升思维能力:1. 引导学生思考: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例如,可以提供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进行自由思考和交流。

2. 开展逻辑思维训练:逻辑思维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逻辑思维训练的游戏或活动,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3. 提供多元化的问题解决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并培养他们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团队合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是解决问题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

通过合作,学生可以互相帮助、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以下是一些方法可以加强小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1.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引导以及学生自身的主动参与。

下面将对这些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

一、教学内容的设计1. 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适时地设置一些问题,或者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可以通过给学生讲解一道数学题的解题思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提问。

2. 创设情境化教学环境在讲授新知识时,老师可以设计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活动、观察、实验、提问和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热情,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 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让学生主动探索问题,从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引导1.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在课堂上,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激发学生间的思维碰撞,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供一些探究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探索和实践解决问题。

3. 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宽松、舒适、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放松心情,敢于提出问题,并且在出错时不会受到过多的惩罚,从而勇于探索和解决问题。

三、学生自身的主动参与1.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不断接触新事物,探索新领域,培养他们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不害怕提出问题,让学生敢于质疑,锻炼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要培养学生多角度的观察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主动思考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过程中,需要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忽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不会提问就不会创造,任何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

开发小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必须从培养小学生“提问”能力开始。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要求我们必须更新理念,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显得尤其关键和迫切。

一、当前小学生“提问”的现状:(1)无疑可问。

在我们传统教育思想里,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相当一部分教师仅是依照课本讲解无可争议、勿庸置疑的知识;亦存在部分教师仍奉行“满堂灌”的教法,使学生在40分钟内均处于被动的认知状态,缺乏主观能动性;而在课外有几乎永远都完成不了的作业,没有自己的“闲暇”时间想问题,这样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可以问呢?(2)不敢问。

有些学生存在胆怯或自卑心理,碰到问题不敢问,怕丢面子,认为向教师或同学问问题,会给别人留下不好印象。

(3)不会问。

就提问的内容而论,可分为科学问题与非科学问题。

部分学生由于基础差或缺乏相应思维能力而“无从下口”,不知怎样问。

或者有些同学总是问一些没有思考性的问题,如拿到题目一看,不会做,就张嘴问:“这个题,怎么做?”而不是找出解题中遇到的困难来发问。

(4)不想问。

部分学生特别是成绩优异的学生的问题较为新异、尖锐,若是经常得不到教师的明确答案,甚至是鼓励,也是容易挫伤他们提问的积极性的;当然也有部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差。

二、分析小学生“问题”意识欠缺的原因:1受各种传统观念和教学条件的影响,学生不能充分提问,目前许多教师仍满足于教学的释疑解惑这一传统功能,习惯于传授现成的结论,而忽视知识的发展过程;过多地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却无视学生学习中产生的疑问;把自己的思维粗暴地强加于学生,用统一的思维模式来训练学生,使学生只能消极、被动、机械的学习。

缺少在学习中发现与提出问题的惊奇、自豪以及创造的快乐等各种情感体验,导致学生的问题意识日益减少。

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尽管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但是他们往往把问题作为自己的专利,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依照自己设计的问题一个个地解决,并且过多地追求课堂教学秩序的有条不紊。

这样虽然比纯粹的“注入式”有改进,但并没有真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仍无法得到发展。

教师对“教学任务”这一问题的理解存在误差:把教学任务看作主要是知识教学而非是能力教育。

认为训练学生提出问题会占用很多时间,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从而也较少去对学生进行“提问”能力的培养。

当然,教学条件,如我们现在的大班额,遇到一些特开放的问题,我们也确实也没有时间和精力能让学生充分提问。

2、受学生传统观念、心理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学生懒于提问。

学生由于在传统教育中,主要是被动地接受的学习,满足于课本的现成结论,在学习过程中,习惯于做“学问”,而不是做“学答”。

大多数学生都已形成定性思维,认为提问是教师的事,作为学生只管一个“答”字。

这极大的限制了学生提问能力的自我发展。

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较差,一发言就紧张、惊慌、胆怯。

或害怕自己提出的问题档次不高、遭别人笑话。

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于被动地学习。

另外,有些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视野较窄、不善于思考,所以无问题产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的知识。

3 、受教学评价体系的影响,只需作答,不用提问。

目前我国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结论性评价而非过程性评价,评定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往往仅采用考试这一评价方式。

而在考试过程中,试卷上多是现成的问题,只要求能够正确解答过程,几乎从来没在要求学生提出问题,长期以往,学生自然而然地习惯于作答,质疑、提问的精神自然受到抑制。

三、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对策1教师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让学生大胆提问教师应摒弃“师尊生卑”的旧观念,对自己作出正确的定位:在教学过程中应扮演“课程的组织者、情感的支持者、学习的参与者、信息的咨询者、资源的开拓者”等角色,以完全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一起共同探究,允许、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教师要重视知识的发展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应激励学生广开思路、探索求异,对习以为常的现象和“权威理论”敢于持怀疑、分析、批判的态度而不是一味盲从,同时不过于牵制学生的思路或用自己的思路取代学生的探索过程,使学生完全摆脱了长期以来形成的“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思维习惯,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灵活地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到发现与提出问题的惊奇、自豪以及创造的快乐等各种情感,从而发展学生的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师对“教学任务”这一问题应有正确的理解,要认识到能力教育才是教学任务的重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起点,本身就是重要的教学任务。

2.教师需帮助学生转变观念和学习方式,让学生愿意提问教师应向学生表达以下观点,使学生认识到:①、“提问”不仅仅是教师的事,更是学生自己的事。

学生可以问教师、问课本,还可以问专家、问教授、问权威。

②、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人类的每次发明和创造,都是以“提出问题”为起点的,从无例外。

③、能否敏锐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人”的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重要尺度之一。

教师要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让学生在人格独立、思想上自由,要让每一个学生意识到自己有发现、提出问题的权利,其他同学也有主动提问的权利。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是否有价值、有创意、教师首先要给予合理的肯定和尊重,再视其问题给予表扬和鼓励。

要让主动提问的学生有“安全感和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动机,让学生互相引发思考,发现问题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使学生由“不敢问”到“愿意问”。

3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勤于提问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引起,且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

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想方设法去寻求答案,在积极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不断产生一些新的问题,由趣生疑,由疑促思,由思发问。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创设“一石激起千层浪”疑问情境,把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激发学生想问的积极性,然后通过教师的点拨、诱导,引导学生进行类比、联想、体会、感悟,打破已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困惑,引发认知冲突,诱发问题意识;激发其内驱力,唤起学生思维,使其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作进一步的探究以解答问题,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新知,提高能力。

学习新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情形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主动提问。

1.认知矛盾。

有时学生试图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当理论与事实不一致时,就产生了认知冲突,即有了问题。

2.认知疑惑。

当学生处于用已有的知识难以解决新问题,但又迫切希望解决新问题的疑惑状态时,学生的问题也就产生了。

3.认知空缺。

有时学生试图去探索和解决新问题,但通常已有的知识又不够用,于是便形成了认知空白,也就有了课后延伸的问题。

4教给质疑方法,引导学生善于提问而有些学生对学习有着深厚的兴趣,对一些理论和现象也想提出自己的问题,但缺乏相关的思维方法与语言表达能力。

有时无法发现材料中的问题,有时想提问却不知怎么问;提出来的问题可能与教学内容联系不紧密,也可能与自己所想无法准确地吻合。

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有“问题”可问教师应启发学生可通过以下途经去发现问题:(1)在预习中发现问题。

(2)可对听课中不懂的地方,作业中不会做的习题,实践中碰到的问题提出来,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真正心理原因,作为发现问题的方法。

(3)在理论与实践的比较中、在事实与事实的比较中、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在课本与课外资料的比较中发现问题。

(4)在想象与推理过程中发现问题。

培养相关能力,最终形成学生的提问技能贫乏的头脑不能解决问题,也难以发现问题,即使提出来了问题,也是肤浅无价值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基础知识获取过程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构建有层次的、系统的知识网络。

逐步形成比较、分类、判断、分析和综合、归纳、演绎、推理等思维能力。

以此来发展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最终达到“善问”。

5、坚持客观激励评价,促使学生乐于提问为要使学生逐步提高提问的质量,教师还要注意适时总结,引导学生评价。

我们应当利用积极的激励评价引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

对那些敢于大胆提问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学生的认识,正确的要充分肯定,有个人独特认识的要大力鼓励,教师要对学生的提问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和热情,哪怕是错误的问题也不要直接否定,要在肯定学生已经积极思考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再想一想,或听一听别人的意见,表扬他们提出问题的勇气,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找出闪光点,要使每一个学生在他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发展,享受成功的快乐。

鼓励学生:谁在课堂上敢于提问题,就要受到表扬;如果谁提的问题,教师需要三思而后答,这就更好,因为这个问题有深度;如果谁的提问,使教师张口结舌,不能回答,这最好,说明同学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比教师还要深,教师今天不能回答,可以留下,待以后解答。

教学中还可开展提问比赛,看哪个小组或个人提的问题多且质量高。

为了激发鼓励学生课堂提问的积极性,可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把学生提出问题的心理体验和提出问题的思考过程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改革单一的书面考试的评价方法,重视形成性评价,直至把提出问题纳入学生的学业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所以教师应给孩子一双充满探索欲望的眼睛,让他们以地理的眼光去观察这个世界,体验生活的乐趣。

在学生学习的舞台上设置广阔的空间,使他们主动观察、提出问题、合作探索,成为舞台的主角,教师要用热情的微笑、耐心的等待、巧妙的指点、热烈的掌声,促进小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由“不想问”、“懒于问”到“勤问”、“善问”“乐问”,从中体验到“提问”的快乐与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