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习俗 由来与传说

合集下载

关于七夕节的由来及习俗介绍

关于七夕节的由来及习俗介绍

关于七夕节的由来及习俗介绍关于七夕节的由来1、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远古时代,追求秩序的古人们不仅将天空规划得井井有条,还将星宿与地面区域一一做了对应,而古人为了更好地“分星”,将“牛宿星”与“织女星”合称为“牛郎织女”。

后来经过民间的发展,这才有了现在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的美丽故事传说。

2、时间数字的崇拜因为“七夕”月逢七、日逢七,而古代民间又把正月正、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这“七重”列为吉庆日。

“重日”在中国古代被认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故而在这些“重日”中,不难看出古人对数字的崇拜。

同时“七”在民间表现为时间的阶段性,人们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结。

所以人们基于对时间数字的崇拜,慢慢地便产生了七夕这个节日。

3、七姐诞七姐诞,又称七娘会、七娘妈诞等。

而所谓的七姐是编织云彩、纺织业者,是情侣、妇女、儿童的保护神。

七月七日传说是她的诞辰。

所以人们一般在七夕节乞巧,希望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同时希望婚姻幸福,家庭美满。

而这个七姐诞,在福建闽南、浙江温岭和台湾等地区即称为拜“七娘妈”,民间十分盛行崇拜七娘妈这一被奉为保护孩子平安和健康的天仙。

4、生殖崇拜因为“七七”是一个生命周期。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里面记载道:“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男子以8岁一个周期,女子以7岁一个周期。

女子7岁肾气盛,换牙齿头发变长;二七天癸至,任脉通。

天癸是肾精,任督二脉,以中医的说法,就是说二七就来月经,可以生子。

三七肾气平均,最后的牙齿长齐,发育完全成熟。

四七筋骨坚,头发长极,身体盛壮,到了顶点。

五七阳明脉衰,面容开始焦黄,头发开始掉。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所以七七是一个生命周期结束。

七夕节的由来与传说故事

七夕节的由来与传说故事

七夕节的由来与传说故事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据说,这个节日起源于古代中国的民间传说,与仙女、她的牛、牛郎和鹊桥等各种人物有关。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神秘而又浪漫的节日的来历和传说故事。

一、七夕节的来历在古代,人们将七月初七称为“乞巧节”。

据史书记载,这个节日可以追溯到汉代,而最早的记载则可以追溯到《周礼》。

在这一天,处处可见着装华丽、精心制作绣品的少女们,她们以乞求巧妙的手艺和更高的技艺为求,同时,也把这一天看作是装饰自己身体庆祝节日的最好时机。

七夕节传说的起源则更为复杂,据传说,这一天起源于古代中国汉朝时期,是为纪念一对相爱却被天堂神仙分开的恋人——牛郎和织女。

根据传统故事的叙述,在本来的情况下,这两个人是无法相遇的。

二、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按传说,牛郎是一个孤独的牧童,常年把望馆子精心照看,织女则是玉帝的女儿,手工巧妙,工作非常,在天上织织,舞舞相伴,不知不觉长寿而去。

但是,牛郎和织女两人意外相遇,并真心相爱。

他们决定在一起生活,拿出了自己的全部力量去行动。

然而,玉帝发现了天上的织女和牛郎在一起,十分愤怒。

他认为,一个织女应该在天上和其他仙女一起工作,而不是和一个牧童男子相恋。

因此,玉帝下令把织女带回天上,让她不能和牛郎相见。

失去恋人的牛郎非常悲伤,他开始不停地思念和追寻织女的身影。

一天,在牛郎痛苦难过的时候,一位神仙告诉他,他可以借助一头神牛和一些精灵,穿过星河和天空,到达天上与织女相见。

牛郎听从神仙的建议,带着神牛和精灵来到了天上,终于与织女再次相聚。

然而,这个幸福的时刻只持续了短短一天,就在第二天,玉帝发现了他们再次在一起,从此决定把他们分开,并在天空中用一条银河把他们隔开,让他俩每年只能在七月初七这一天相聚一次。

这就是为什么七夕节也被称为“鹊桥节”。

三、七夕节的习俗在中国各地,人们的七夕节庆祝方式因地区和文化而异。

有些地方女孩们会在这一天举行传统的“乞巧”活动,参加各种手工制作和展示活动,展示自己的巧手。

七夕节织女牛郎鹊桥相会的传统习俗

七夕节织女牛郎鹊桥相会的传统习俗

七夕节织女牛郎鹊桥相会的传统习俗七夕节,也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浪漫传统的节日。

在这一天,牛郎织女通过鹊桥相会,触动了许多人的心弦。

本文将介绍七夕节织女牛郎鹊桥相会的传统习俗。

一、七夕节的起源七夕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这个传说被广泛流传,表达了对真爱的向往和追求。

据传说,织女是天河中的织女星,而牛郎是银河中的牛郎星。

因为织女星与牛郎星相距甚远,无法相见,于是他们向王母娘娘借来了一座鹊桥,只有在每年的七夕节晚上,他们才有机会在鹊桥上相会。

二、七夕节的习俗1. 织女星和牛郎星在七夕节这天,人们会仰望天空,寻找织女星和牛郎星。

根据民间传说,织女星一年只能和牛郎星相会一次,所以这一天成为了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2. 搭鹊桥在七夕节这一天,许多地方会搭建起一座象征鹊桥的装饰物,以纪念织女和牛郎相会之梦。

人们会在鹊桥上行走,祈求桥上的织女和牛郎能在他们心灵的桥上相遇。

3. 乞巧乞巧是七夕节的一个重要习俗,特别流行于女性之间。

女孩们会在这一天向织女许愿,希望能够借织女的巧手,提高她们的手工艺技能和智慧。

4. 穿针乞巧穿针乞巧是七夕节的另一个传统游戏。

女孩们会在一支细针上穿线,且只用一只手完成,以展示自己的技巧。

完成后,她们会将线从针的末端穿过,象征传统的乞巧行为。

三、七夕节的浪漫故事七夕节不仅仅是庆祝织女和牛郎相会的传统,更是一个浪漫的节日。

有着许多关于牛郎织女的浪漫故事流传至今。

1. 射箭成婚根据传说,牛郎和织女是相互爱慕的,但他们的爱情被天河所阻隔。

于是,牛郎借助一只神奇的牛皮鞋,渡过了天河。

他们最终相会,并且结为夫妻。

这个故事传承至今,深深感动了许多人。

2. 鹊桥相会七夕节的传说中,织女和牛郎相会是在一座由鹊鸟组成的桥上。

在这个故事中,人们传说牛郎会变成一头牛,织女会变成一只泪痕鸟,它们才能在鹊桥上相会。

这个浪漫而美丽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了七夕的象征。

四、七夕节在现代的庆祝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审美观念的改变,七夕节的庆祝方式也在逐渐变化。

2023年七夕节是几月几号_七夕节详细日期

2023年七夕节是几月几号_七夕节详细日期

2023年七夕节是几月几号_七夕节详细日期2023年七夕节是几月几号2023年七夕节是农历七月初七,阳历8月22日,周二。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情人节,相传这天喜鹊架起鹊桥,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是非常浪漫的节日。

七夕节的起源七夕节起源于牛郎织女神话。

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对牛郎星、织女星的记载。

东汉时,传说天帝为媒,让牛郎与织女成婚,但玉帝又令西王母以银簪划河为界,规定每年七月七牛郎才能借鹊桥同织女相会,民间据此传说形成了七夕节,并且一直保留下来。

每逢七月初七,也是魁星的生日。

因为魁星左右着文人的考运,所以读书人又把七夕节称为魁星节或者晒书节。

在这一天拜祭魁星,是星辰崇拜的具体表现。

七夕节是中国农耕社会传承下来的重要节日之一,除汉族外,满、朝鲜、壮、侗、苗、畲等少数民族也过此节,但有些少数民族对这个节日有其自称,如满族称之为祭星节,鄂伦春族称之为祭月亮等。

七夕也****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

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

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

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

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

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

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

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

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七夕节有哪些风俗1、拜七姐:故事有拜七姐的习俗,七夕是靓女们的盛大节日。

旧时代靓女们向七姐“乞巧”,乞求她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靓女们在月光下摆上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瓜子等祭品,还有鲜花几朵,束红纸,插瓶子里,花前置一个小香炉,围坐在桌前默念自己的心事,向织女星许愿。

2、香桥会:江苏宜兴,有七夕香桥会习俗。

每年七夕,人们都赶来参与搭制香桥。

到了晚上,人们祭祀双星、乞求福祥,然后将香桥焚化,象征着双星已走过香桥,欢喜地相会。

3、接露水:浙江农村,有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

七夕节的来历和习俗及诗句大全

七夕节的来历和习俗及诗句大全

七夕节的来历和习俗及诗句大全七夕节,又称中国的情人节,是中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

七夕的来历与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有关。

传说中,有一个牛郎织女的故事,这个故事被后来的人们传诵并流传至今,成为了七夕节的来历之一。

据说,牛郎织女乃是天上的神仙。

牛郎是牛魔王的儿子,因为胆大心细,所以被封为牛郎。

织女是王母娘娘的七仙女中最小的一个,因为善于纺织而被封为织女。

织女因为违背了王母娘娘的禁令下凡散心,偶然遇见了牛郎,两人一见钟情。

织女和牛郎结了婚,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然而,天界的王母娘娘并不允许人仙之间的婚姻。

王母娘娘发现了织女和牛郎的恋情,便把织女召回天界,分开了两人。

牛郎痛不欲生,但无法再与织女相见。

他苦苦哀求王母娘娘,王母娘娘终于答应让两人每年七月七日,也就是农历七月初七,鹊桥相会一次。

于是,七夕节就成了中国人传承的情人节。

七夕节在中国的习俗非常丰富多样,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庆祝方式。

最为有名的莫过于赏星。

在七夕节这天,人们会提前准备好各种食品,携带个人物品和纸钱,一同前往郊外草地或者田野等开阔地方。

等到傍晚时分,人们便待在田野上或者草地上用肉眼仰望星空,寻找天上的牛郎织女。

人们相信牛郎织女会给那些心地善良的人带来幸福和爱情的祝福。

而在草地上开展七夕晚会、赏月、守岁等活动也是与亲人朋友共度七夕的一种方式。

此外,求姻缘也是七夕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在这一天,单身男女或者期待拜堂的夫妻会祭拜文昌帝君,希望能够得到爱情、婚姻的祝福。

七夕节的到来,也让中国的文人墨客们翘首以待。

他们以自己的才情写下了许多优美动人的诗句,表达着自己对于爱情和乡愁的思念。

下面就是一些七夕相关的诗句:1.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倾全蜡烛。

七夕节的由来历史和传说故事_七夕节的民俗活动有哪些

七夕节的由来历史和传说故事_七夕节的民俗活动有哪些

七夕节的由来历史和传说故事_七夕节的民俗活动有哪些七夕节是我国的传统民间节日,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日。

七夕节的由来历史是什么?七夕节的传说故事有哪些?今天小编和同学们分享几篇关于七夕节的由来历史和传说故事_七夕节的民俗活动有哪些,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七夕的由来: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

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

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

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

”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

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七夕的传统活动1:吃巧果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

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

主要的材料巧果是油面糖蜜。

《东京梦华录》中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

宋朝时,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若购买一斤巧果,其中还会有一对身披战甲,如门神的人偶,号称“果食将军”。

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扞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罪尤折为梭形面巧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

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

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可多种变化。

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

七夕节的由来和习俗(通用8篇)

七夕节的由来和习俗(通用8篇)

七夕节的由来和习俗(通用8篇)七夕节的来历篇一七夕是中国的浪漫情人节,也就是农历七月初七,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在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象天桥横贯南北,在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民间如何过七夕篇二古人在“七夕”时有许多民俗活动。

南北朝时就有所谓“七夕节”,优伶扮演《鹊桥仙》戏曲,进时新果品,市井儿童手执荷叶,欢呼雀跃。

唐时在七夕夜登高楼危树,安排宴会,以赏节序。

宋时以七夕为“女儿节”,妇女在庭院中以巾帕蒙面,仰首星空,默默祷告,根据所看到的迷蒙景象,预卜自己的终身大事。

元、明、清各代,称七夕为“七巧节”,当夜的花样更多。

最常见的是在庭中摆设香案,盛陈瓜果,望空焚香膜拜,然后一口气在朦胧月色中以丝线连穿7个针孔。

七夕节的民间习俗很多,不是单纯的送一送花或信物。

南方城市选择定情信物,得票率最高的是红豆。

红豆是江南的,北方不太讲,北方最讲的还是中国结。

穿针乞巧七夕节的传说篇三七夕节也称作乞巧节,这是一个节日比较独特的形式,也在侧面反映出来,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面有一个比较流传较远又独特的活动。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

南朝的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

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

民间亦效之”七夕的优美句子篇四1、所谓岁月静好,好不过能有个人,知你冷暖,懂你悲欢,懂你的人,才配得上你的余生,愿我们彼此默契,走尽千帆,仍能携手相伴。

2、我有风里雨里的暴脾气,可我最爱的人还是你。

3、初识你,那是缘分的天意,喜欢你,那是心灵的所系,爱上你,那是幸福的开始,拥有你,只愿一生不分离。

七夕节的来历及风俗活动

七夕节的来历及风俗活动

七夕节的来历及风俗活动七夕节,又称“七姐诞”、“乞巧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

七夕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民间传说和文化习俗。

在该节日中,人们往往会通过各种各样的习俗和活动,表达自己对爱情的向往和渴望,为自己和自己的爱人带来幸福和好运。

七夕节的起源历史悠久,据传说是纪念牛郎和织女相会的日子。

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星和织女星会相会在银河上。

传说牛郎是一个孤寂的牧童,他和织女相遇后相爱并结婚生子,但由于众神的嫉妒和泼醋,二人被迫分离。

天妇之桥则在七夕这一天开启,让两人得以再次相见。

七夕节的习俗就是在向这一古老的传说致敬。

在中国各地,人们都有他们自己的七夕节的庆祝活动。

在广东和香港,人们会在清明节期间推出“七妹节”,庆祝七夕节。

在台湾,人们则会在七夕节这一天洗衣服,以求得织女的保佑。

而在中国的北方一些地区,人们则有“种牛奶草”的习俗。

此外,许多人也会在七夕节这一天展开自己的浪漫计划,用各种方式表达对伴侣的爱意,如赠送礼物、送花等等,以传递爱的信息。

无论在哪个地方,七夕节都有一些共同的特色和习俗。

比如,人们会制作各种装饰品来庆祝七夕节,如乞巧绣花、纸鹤、牛皮灯等。

还有一种流行的习俗就是在七夕节这一晚上,女孩子们会找一条清澈的小河或是浅滩,拿起一根细长的竹子,在河滩上画一个小八字,之后将竹子洒进河里。

据传说,那些被洒入河中的竹子会漂向织女星,或七姐星,请求得到祝福。

此外,七夕节也是一个有许多戏剧和乐曲相关于之的节日。

比如,在中国的西南地区,人们会为了纪念牛郎和织女制作手披露、玉手镯等饰品,在舞台上表演牛郎织女的故事。

此外,还有人在节日期间会改编集古代文化之精华的“牛郎织女”的戏剧,而另一些人则会演奏传统的“七夕乐曲”。

总之,七夕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节日,它与我们的古老历史、传说、习俗、乐曲紧密相关。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珍视这个节日,推广它的传统和文化,将我们的祖先留下来的珍贵财富传承下去。

七夕节的风俗及由来

七夕节的风俗及由来

七夕节的风俗及由来七夕节的风俗及由来七夕节,又称牛郎织女节、乞巧节。

由于其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各地区的风俗及习惯也各自不同。

下面将简单介绍几个七夕节常见的风俗及由来。

一、银河鹊桥相传,牛郎与织女鹊桥相会的地方就是位于天空的“银河”,七夕节的前一天晚上,若仔细观察天空可以看到一条“银河”,传说这就是牛郎织女相会的鹊桥,而这条“银河”就是由数百万颗星星所组成。

七夕节前一天晚上,很多人会在户外摆放灯笼,等到夜幕降临时,透过绚丽的灯光,让这个庆祝节日的夜晚更加美好。

二、挂七夕树七夕节时,人们会在家里挂起“七夕树”来纪念牛郎织女的故事,树上挂满了自己编织或刻画的稻草人、彩纸或其它装饰品。

有些地方的七夕树则有各种形态,如红蓝结合的渔网形或竹编长条状等。

在这里,建议大家可以自己DIY一个七夕树,可以是用纸张剪贴也可以是画画等。

三、缝制巧妙“乞巧”是七夕节的另一称谓,据传说,七夕节后,女子们的缝纫技术会得到提升。

为了祈祷天上的织女能为自己加持手艺,年轻的姑娘们会在节日前夕准备一些彩纸、纱线等缝纫用品,再进行纸刻或编制等手工艺品的制作。

当然了,能手熨斗也是不可或缺的道具之一,可以让自己制作的手工作品更加精美。

四、吃七夕饼七夕节,与其它节日一样,吃东西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各个地区,吃的食品也有不同,例如北京市门头沟区、河南洛阳,民间传统食品是七夕蛋糕;福建莆田、广东汕头、安徽省铜陵市、河南省鹤壁市、贵州省遵义市等地区,民间食品是七夕糕;江苏泰州市则是吃七夕饼。

这些主要材料都是糯米、红枣、豆沙、桂花等,传说吃了这些食品,可以吸收七夕节的甜美祝福。

五、洁净院落民间古老的风俗称七夕节为“女儿节”,为了表示对女性的尊重,父母会在节日期间给女儿们一个衣裳或其它礼物。

同时,家庭中的长辈还会在节前察看家庭住所的环境,进行大扫除,并且用花瓣、香树枝、芦苇丝等在家门口进行祭祀,祈求保家卫国。

在现代社会,也可以洁净自己的身体和心灵,从心里祈求美好和幸福。

七夕节的由来和传说你知道吗

七夕节的由来和传说你知道吗

七夕节的由来和传说你知道吗七夕节,又被称为乞巧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之一。

这个节日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浪漫色彩的一个日子。

七夕节的由来,与星宿崇拜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古代,人们将天上的星宿进行划分,织女星和牵牛星便是其中两颗重要的星星。

织女星被认为是纺织女神,象征着女性的勤劳和智慧;牵牛星则代表着农耕的牛郎。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将这两颗星的神话故事与人间的爱情联系起来,形成了七夕节这个独特的节日。

传说中,织女是天上的仙女,她心灵手巧,能够织出美丽的云彩。

而牛郎则是人间一个勤劳善良的孤儿,只有一头老牛与他相依为命。

一天,老牛突然开口说话,告诉牛郎如果在湖边见到一群仙女在洗澡,他可以把其中一件衣服藏起来,那个找不到衣服的仙女就会成为他的妻子。

牛郎按照老牛的指示做了,果然,那个找不到衣服的仙女就是织女。

织女见牛郎诚实善良,便决定留在人间,与他结为夫妻,过上了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

然而,好景不长,天庭的王母娘娘发现了织女下凡的事情,她十分生气,派天兵天将将织女捉回了天庭。

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用扁担挑着一双儿女追了上去。

眼看就要追上了,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在天空划出了一条银河,将牛郎和织女分隔在两岸。

他们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的喜鹊在每年的七月初七飞来,在银河上搭起一座鹊桥,让牛郎织女得以相会。

七夕节在古代有着丰富的习俗。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乞巧。

在这一天,女子们会向织女乞求灵巧的双手和聪慧的心灵,希望能够在女红方面有所长进。

乞巧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女子会在月下穿针引线,如果能够一口气穿过七根针,就代表着乞巧成功;有的会将蜘蛛放在盒子里,第二天看蜘蛛结网的疏密程度来判断是否得巧;还有的会在庭院中摆放瓜果,向织女祈祷。

除了乞巧,七夕节还有晒书、晒衣的习俗。

在这一天,人们会把家中的书籍和衣物拿出来晾晒,据说这样可以避免虫蛀。

此外,在一些地方,还有拜织女、吃巧果等习俗。

巧果是一种用面粉、白糖等制作而成的点心,形状多样,十分精美。

七夕节有关的传说故事风俗

七夕节有关的传说故事风俗

七夕节有关的传说故事风俗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一个重要节日,也被称为“牛郎织女节”、“乞巧节”或“女儿节”。

这一节日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以下是有关七夕节的传说故事和风俗习惯。

一、传说故事牛郎织女:牛郎织女是七夕节最著名的传说故事。

传说中,牛郎是个勤劳善良的牧童,他的牛可以说是他唯一的朋友。

织女则是天上的仙女,是七仙女的其中一员。

因为织女有了私心,被天帝罚到凡间做牛郎的妻子。

两人相遇后,日复一日地在一起工作生活,形影不离。

他们满腔热情地相爱了,却不得不分别。

但由于他们深情缱绻,鹊桥上出现了一座奇妙的桥,让牛郎织女得以在每年的七夕节相会。

乞巧:乞巧是七夕节的另外一个传说故事。

相传,以前的女孩子都是由母亲或姑妈教导纺织和缝纫技能的。

然而在这一天女孩子们也可以向织女求灵感,通过放一只捏成各种形状的卡片欣赏智慧的创新灵感。

因此,在一些传统文化中称这一节为“乞巧节”。

二、风俗习惯牛郎织女的祭祀:七夕节因为牛郎织女而得名,象征爱情永固的感情,从古时候便流传至今。

在这一天晚上,很多地方都会举行各种纪念牛郎织女的活动,最为流行的是各地传统的牛郎织女祭祀活动。

在祭祀中,人们会向织女祈求爱情、婚姻、智慧等方面的庇佑,希望自己与伴侣的爱情可以翻身,像织女一样好渡过一生。

另外,有些地方的乡村会在晚上有选美活动,农民们搬出自己的桌子,摆上吃的喝的,把内容丰富的乡村选美大赛等各种娱乐活动进行。

铜牛银锁:四川、云南等地也有七夕节祭祀牛郎织女的习俗,一些女孩子在这天晚上还会在自己家的阳台上放置银锁。

这种习俗,源于南宋时期,由于当时女性地位相对较低,不能像现在这样自由恋爱,因此许多女孩子通过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意和希望。

而男孩子们也会在家门口放置赠牛的铜牌,表达自己的心意。

如果其中有人想要表达深情,还会悄悄将铜牌藏在女孩子的锁上。

众多俗俗,自古流传,七夕节这一传统节日,不断地在中国传承和发展。

它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传承中华文化的一种方式。

七夕节的来历和传说

七夕节的来历和传说

七夕节的来历和传说七夕节,又称中国情人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人们庆祝这个浪漫的节日,表达爱情和祈福。

那么,七夕节的来历和传说是什么呢?下面将为大家介绍。

一、来历七夕节的来历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代。

相传,古代的牛郎织女是一对相爱的情侣,但由于牛郎是凡人,织女是天上的仙女,两人无法长久地在一起。

于是,玉皇大帝决定让牛郎织女在每年的七月初七相会一次。

这一天,天上的鹊桥会被铺设出来,牛郎织女就可以在鹊桥上相会。

因此,七夕节也被称为“鹊桥相会”。

二、传说七夕节的传说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牛郎织女的故事,另一个是“银河鹊桥”的传说。

1. 牛郎织女的故事相传,牛郎是一个贫穷但善良的农民,他的父母早逝,只有一个哥哥相依为命。

一天,牛郎在河边洗衣服时,看到了天上的织女,被她的美丽深深吸引。

织女也被牛郎的善良和勤劳所吸引,两人相爱了。

然而,玉皇大帝得知了这个事情,为了维护天堂的秩序,他将织女带回了天上。

牛郎伤心欲绝,他的牛变成了一头神牛,帮助他找到了织女。

织女和牛郎相见了,但玉皇大帝不允许他们长久地在一起。

于是,玉皇大帝决定让他们在每年的七月初七相会一次。

这一天,天上的鹊桥会被铺设出来,牛郎织女就可以在鹊桥上相会。

2. “银河鹊桥”的传说相传,七夕节这一天,天上的银河上会出现一座由鹊鸟搭建的桥,这就是“银河鹊桥”。

牛郎织女可以通过这座桥相会。

据说,只有那些真心相爱的情侣才能够找到这座桥,并且在桥上相会。

因此,七夕节也被视为爱情的象征,许多人在这一天向自己心爱的人表达爱意。

三、七夕节的庆祝方式七夕节是一个浪漫的节日,人们会通过各种方式庆祝这一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庆祝方式:1. 搭鹊桥在七夕节这一天,人们会在庭院或公园里搭建鹊桥,模仿牛郎织女相会的场景。

情侣们可以手牵手走过鹊桥,表达对彼此的爱意。

2. 祈福七夕节也是一个祈福的日子。

人们会在这一天向织女祈福,希望自己的爱情能够长久。

3. 送礼物七夕节是一个表达爱意的好时机,人们会互相送礼物,表达对彼此的爱意和祝福。

七夕情人节的来源和历史故事

七夕情人节的来源和历史故事

七夕情人节的来源和历史故事七夕情人节,即中国传统的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女儿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一个重要节日,也是全年中国最重要的情人节。

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传说和习俗,并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七夕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个浪漫传说。

相传,天帝的七女嫦娥(也有说是织女)在一次出游中,与牛郎在河边相遇,并相爱,但因其身份差异而不得不分离。

于是,每年的七夕之夜,九天仙女会在天上纳凉,银河两岸的织女和牛郎则会在河畔相会,度过一夜。

这个故事在中国传承了几千年,成为了一种美好的情感象征,同时也孕育了中国古代妇女的巧手艺术和节俗文化。

“乞巧节”是七夕节的另一个重要名称。

在古代,女子一般在这一天要学习巧手艺,以此来表达自己对牛郎和织女这一浪漫故事的祝福和怀念。

据史料记载,在唐朝时期,七夕节逐渐演变为“乞巧节”,七夕之夜,年轻的女子们会沐浴更衣、燃香礼佛,然后便会开始织制喜爱的红线、挑灯夜戏、满院灯月,用巧手织成各种花样,来表达自己的心意。

七夕情人节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记录了一个古老的爱情故事,也反映了中国人对爱情的珍视和追求。

七夕情人节的庆祝活动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吃橘子、喝菊花酒、赏月、灯谜、猜谜、祭拜、念经等等。

这些活动丰富了节日的文化内涵,也让人们更加热爱和珍惜这个节日。

现代社会对于七夕情人节的庆祝方式也有了更多的创新和表达方式,如情人节晚会、情人节礼物、情人节旅行等等,这种现代化的表达方式也为七夕情人节增添了更多的现代符号和魅力。

总之,七夕情人节作为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是一种极具表达情感和珍爱情缘的文化符号。

它承载了一个古代美丽的爱情传说,同时也让人们更加关注和珍视现代的爱情生活。

无论如何,七夕情人节都将成为一种持久的传统文化,永不磨灭。

乞巧节的来历和习俗

乞巧节的来历和习俗

乞巧节的来历和习俗乞巧节的来历七月初七日为七夕节,亦称“乞巧节”、“少女节”、“情人节”。

七夕节,主要是庆贺天上牛郎与织女的一年一会。

来源于神话故事,民间习惯称为天河配。

依照七夕节天上牛郎、织女相会的情节,山西民间有扎像庆贺之俗,就是在街头巷口用树枝等物扎成一对青年男女像,代表牛郎、织女相会。

在像前敬献瓜果桃李以示祝贺。

星汉灿烂之际,如果看到天河中有奕奕正白气,闪耀着五色的光芒,就被认为是牛郎织女相见的征兆。

旧时此刻要下拜,乞求牛郎、织女恩赐。

据说牛郎织女是勤劳的化身,所以跪拜者求农求织求婚均可。

求金求银求暴利则要适得其反。

一人只能乞求一事,求多则不灵。

在吉祥征兆面前,连续三年诚心诚意乞求一事,则必然应验。

山西气候,七夕前后多降雨,能够连续三年乞求一事当属不易。

民间传说,七夕节如果天上降雨,就是牛郎织女哭诉衷肠,预兆着夫妻和睦,家庭兴旺。

七夕节里,姑娘媳妇还有许多向织女讨教手艺的活动,称为乞巧。

晋南地区习惯用当年产的新麦秸编成一座桥,配以牛郎、织女,男孩、女孩、老牛、喜鹊等编织物,置放案头。

或是用彩色纸,剪成上述景物,贴在墙上。

祈祷后,拿七根绣花针,用彩色线来穿针孔,能够一次顺利穿过七个针孔者就被认为乞得了巧。

曲沃县盛行男、女孩童以星星草、香节投水乞巧。

晋北地区习惯白天在院里晒一盆水,因微尘飘落,盆水的表面形成了一层薄薄的膜。

将绣花针涂油以后,轻轻放置水面,能够飘浮者则被认为是乞得了巧。

晋西北地区是在盆水中放置豆芽,将节前生好的豆芽,放置水面。

在阳光照耀下,经过盆水的折射,水底倒影会显示出各种动态,或蜈蚣、或水蛇、或水狗、小鸡。

倒影显得越复杂越逼真,意喻艺巧越多。

晋东南地区女孩子,七夕节要逮一只吐丝的蜘蛛,圈在匣子里。

第二天观察蜘蛛的结网疏密状况,越密乞巧越多。

与少女一样,少男在七夕节也要向牛郎讨教耕耘本领。

晋南地区,习惯在木板或石板上覆土,土上制作茅屋小景,屋旁作成田园。

田地中种粟生苗,称之为“谷板”。

七夕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

七夕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

七夕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七夕节,也被称为中国情人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每年农历七月初七。

这个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浪漫的传说故事,代表着爱情、美丽和忠诚。

一、七夕节的由来据史书记载,七夕节源自于远古时代的天象观测。

相传,云夫与织女分别是银河两岸的星星,他们相爱并结为夫妻,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然而,众神却忌妒他们的美好,将他们分隔开来。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鹊桥会搭建起来,让云夫和织女得以相会。

这一天的夜晚,众多鹊鸟会飞到银河上,形成一座金色的桥,云夫和织女就可以相见了。

七夕节也有着其他的由来,比如古代农耕社会的人们把这天当作女儿出嫁的节日,以表达祝福和思念。

二、牛郎织女的传说最有名的七夕传说故事就是关于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

相传,在天上的牛郎和织女都是众神之子,一个是牧童,一个是织女,在他们相识之后彼此相爱。

然而,上天却不允许他们在一起,于是将织女逐出天宫,让她嫁给邻村的村民。

织女虽然过上了人间的生活,但她一直怀念着与牛郎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一年的七夕节那天晚上,织女心情低落地坐在河边,眺望着天空中的牛郎。

见状,天上的鹊鸟们感到十分同情,便决定帮助这对饱受分离之苦的夫妻。

于是,在天上的鸟群组成了一座由凤凰羽毛搭建的银河桥,让牛郎得以步行通过。

他们在七夕这一天,终于可以再次相聚了。

这个拥有浪漫传说的节日,被人们传颂为“中国的情人节”,象征着真挚的爱情、美好的祝愿和永恒的承诺。

三、七夕节的习俗七夕节是一个充满浪漫气息的节日,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庆祝这个节日。

以下是七夕节常见的几种习俗:1. 祈祷求爱:许多人会在七夕节这天前往庙宇祈福,祈求真爱和幸福婚姻。

2. 编织七夕乞巧:这是七夕节中最有趣的习俗之一,女孩们会折纸、编织手链或者手工艺品,展示她们的巧思和技巧。

3. 观赏牵牛与织女星:七夕节的晚上,人们会观赏牵牛星与织女星,寄托对爱情的美好祝福。

4. 点燃烛光:人们通常会点燃一束蜡烛,祈求牛郎和织女能够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七夕节的由来和习俗

七夕节的由来和习俗

七夕节的由来和习俗七夕节,又叫乞巧节、牛郎节、女儿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通常在农历七月初七这天庆祝,以纪念古代传说中牛郎和织女在这一天相会的故事。

这个节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七夕节的由来七夕节的由来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据中国民间传说“天河牛郎织女相会”的故事:相传在天上有一个叫做织女的仙女,她身手灵巧,在天上织绸缎,然而她却十分孤独寂寞。

天帝见她寂寞无伴,就让她下凡寻找知己。

于是织女便一路寻觅,最终来到了一个叫做河神庙的地方。

在那里,她遇见了一个叫做牛郎的人。

这个牛郎虽然是个贫穷的农民,但却品德高尚,勤劳善良,而且他也十分孤独,因为他没有妻子。

于是织女和牛郎开始了甜蜜的生活。

可是天帝不喜欢这个局面,他认为织女下凡是违反了天条,而且织女的工作也没有完成,因此命令织女回到天上。

牛郎和织女十分伤心,于是顶着月亮偷偷地来到了天上。

但天帝很生气,他不允许他们在一起,因此他下令将天河分开,让牛郎和织女隔开了。

但是,在七月初七这一天,天上的善良仙女们给牛郎和织女搭起了一座鹊桥,让他们可以相会。

从此,每年的这一天,天上的仙女们都给牛郎和织女搭起鹊桥,让他们可以相会。

久而久之,这一天就成了人们纪念牛郎和织女相会的日子,也就是七夕节。

二、七夕节的习俗七夕节是一种浪漫情调的节日,也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日子。

因此,许多习俗和活动与之相关。

1.送女儿节礼物在七夕节,男士们会向自己的女朋友或妻子送礼物,以表示深深的感情。

常见的礼物包括巧克力、玫瑰花、项链等。

女性也可以向自己的男友或丈夫表达感激之情。

2.乞巧在古代,女性都喜欢在这一天乞巧。

她们会将自己的巧手展示给亲友,展示她们制作的精美的手工艺品。

3.燃放孔明灯七夕节也是燃放孔明灯的日子。

孔明灯是一种灯笼,由薄纸、竹子和蜡烛构成。

燃放孔明灯象征着祈求平安、福寿和幸福。

4.赏花灯七夕节时,各种各样的花灯将点亮街边、广场和公园。

家庭和社区也会点亮自己的花灯,增加节日气氛。

七夕节的历史演变

七夕节的历史演变

七夕节的历史演变
七夕节,也被称为中国情人节,起源于古代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以下是七夕节的历史演变概述:
1. 传说起源:七夕节起源于汉代,根据古代传说,牛郎织女是七夕节的主要人物。

传说中,牛郎是个贫穷的农民,遭到继母的虐待,织女则是天帝之女。

他们相爱后被迫分离,只能在每年的七夕这一天相会。

2. 宫中习俗:七夕节在古代宫廷中有一定的习俗和庆祝活动,宫廷女子会在这一天向牵牛织女祈求智巧和巧手的降临,并进行各种刺绣、织纺的比赛。

3. 民间过节:七夕节在宋代开始在民间广泛流传。

人们习惯在这一天向织女祈求巧妙的手艺和美满的姻缘。

民间七夕节主要以女子为主,妇女们在这一天会祭拜织女,祈求智慧与婚姻的幸福。

4. 情人节流行:近代以来,七夕节逐渐与西方的情人节相结合,成为中国的情人节。

这主要是由于西方情人节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让七夕节成为了中国表达爱意和浪漫的日子。

总的来说,七夕节从古代宫廷习俗和民间祭祀,演变为一种爱情的表达方式和庆祝日期。

无论如何演变,七夕节都代表着中国人倾诉情感和追求爱情的日子。

七夕节的传统风俗与现代解读

七夕节的传统风俗与现代解读

七夕节的传统风俗与现代解读七夕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源远流长,其文化内涵丰富而多元。

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民间众多传统习俗与现代的解读交织在一起,体现了人们对爱情、家庭以及人际关系的重视。

本文将从传统风俗、历史背景、现代解读和未来展望四个方面来探讨七夕节的独特魅力。

一、七夕节的历史与起源七夕节,又被称为乞巧节、女儿节,是为了纪念牛郎织女的传奇故事而设立的。

这个故事起源于古代人们对星空的观察及对自然现象的解读。

相传,每年的七月初七是牛郎和织女一年一度相会的日子,他们在天河之上通过鹊桥相聚。

这一传说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诗经》,后在汉代得到了较为系统的记载。

随着时间推移,这一节日在民间逐渐演变出丰富多样的传统习俗。

例如,古时女孩会在这一天举行乞巧仪式,以祈求聪明才智和美满爱情。

这种敬畏与期盼让七夕节不仅仅是爱情的象征,更承载着女性对个人价值的追求与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二、七夕节的传统习俗1. 乞巧乞巧是七夕节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主要由年轻女孩参与。

她们通过各种方式展示自己的手艺,如刺绣、编织等,以向天上的织女求取智慧和技巧。

在一些地方,女孩们还会把针线放置在水中,若能顺利浮起,则意味着自己手艺精湛,将来会迎来良缘。

2. 拜月拜月是另一项重要的习俗,尤其是在南方地区。

人们在这一天夜晚团聚,一同迎接明亮的月光,并向月亮祈福。

许多地方会准备丰盛的供品,包括糕点、水果等,象征着对生活富足美好的期望。

3. 赛巧赛巧是另一个集体活动,女孩们聚在一起,通过比拼纺织以及其他手工艺来展示各自的技能。

这种活动促进了女性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增强了社区凝聚力。

4. 制作情书在传统某些地区,人们还会制作情书或心形物品,以表达对爱侣或者未来配偶的期待。

特别是在年轻人中流传甚广,并为现代恋爱注入了很多浪漫元素。

三、现代解读随着时代的发展,七夕节不仅仅被认为是一个古老文化的传承,更是融入到现代社会中形成了新的文化现象。

1. 商业化浪潮七夕节已逐渐成为商业活动的重要时机,与情人节类似,各大商家纷纷推出了一系列具有七夕特色的产品和服务。

七夕节的由来与传统习俗

七夕节的由来与传统习俗

七夕节的由来与传统习俗七夕节,又称中国情人节,是中国传统的浪漫节日之一。

它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个传说,而在历史长河中,七夕的习俗也随着时代的演变而丰富多样。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七夕节的由来以及一些传统习俗。

一、七夕节的由来七夕节的由来源自一个古老而美丽的传说,被称为“牛郎织女”或“乞巧”。

传说中,有一个牛郎织女的故事。

牛郎是天上的牵牛星,织女则是织女星。

他们坠入凡间,并相爱了。

然而,因为织女是天上的仙女,后来两人被迫分离。

每年的七夕,只有在银河上的鹊桥下才能相会一次。

这个故事代表了伟大的爱情和遥远的思念。

二、七夕节的传统习俗1.乞巧求智:这是七夕节最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

人们相信,在这一天织女会派遣喜鹊接受凡间姑娘的祈福。

因此,年轻的姑娘们会手工制作七夕节的饰品,如纸鹊、五色丝线、彩色蝴蝶结等,并在洁白的台布上写下自己的愿望。

这些饰品和愿望将被放置于户外,以借助喜鹊的力量实现。

2.观赏织女星:在七夕这天,人们会走出户外,在夜晚的星空下观赏织女星。

织女星是银河上最亮的星星,被人们认为是织女的家。

人们相信,如果在这天晚上能够看到织女星,那么自己的愿望就会得到实现。

3.制作七夕节的灯笼:在七夕节当天,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精美的灯笼。

这些灯笼通常由红纸制作而成,上面会装饰上喜鹊和其他吉祥的图案。

晚上,人们会点亮这些灯笼,将其挂在家门口或庭院里,以表达对浪漫和幸福生活的追求。

4.吃七夕节的食物:七夕节也被称为“爱心节”,因此,情侣们会一起享用特别的食物,如饺子。

饺子是七夕节的传统食物之一,因为它的形状像一个河流中的牛郎和织女。

以上是七夕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的简单介绍。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一些新的元素也逐渐被引入到七夕节庆祝活动中。

不过,七夕节依然是一个表达爱情、思念和浪漫情感的重要节日,它象征着美好的爱情和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让我们在七夕这天一起庆祝这个浪漫的节日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夕节习俗由来与传说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

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

2015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现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天上有个织女星,还有一个牵牛星。

织女和牵牛情投意合,心心相印。

可是,天条律令是不允许男欢女爱、私自相恋的。

织女是王母的孙女,王母便将牵牛贬下凡尘了,令织女不停地织云锦以作惩罚。

织女的工作,便是用了一种神奇的丝在织布机上织出层层叠叠的美丽的云彩,随着时间和季节的不同而变幻它们的颜色,这是“天衣”。

自从牵牛被贬之后,织女常常以泪洗面,愁眉不展地思念牵牛。

她坐在织机旁不停地织着美丽的云锦以期博得王母大发慈心,让牵牛早日返回天界。

一天,几个仙女向王母恳求想去人间碧莲池一游,王母今日心情正好,便答应了她们。

她们见织女终日苦闷,便一起向王母共 5 页求情让织女共同前往,王母也心疼受惩后的孙女,便令她们速去速归。

话说牵牛被贬之后,落生在一个农民家中,取名叫牛郎。

后来父母下世,他便跟着哥嫂度日。

哥嫂待牛郎非常刻薄,要与他分家,只给了他一条老牛,叫牛郎自立门户。

从此,牛郎和老牛相依为命,他们在荒地上披荆斩棘,耕田种地,盖造房屋。

一两年后,他们营造成一个小小的家,勉强可以餬口度日。

可是,除了那条不会说话的老牛而外,冷清清的家只有牛郎一个人,日子过得相当寂寞。

牛郎并不知道,那条老牛原是天上的金牛星。

这一天,老牛突然开口说话了,它对牛郎说:“牛郎,今天你去碧莲池一趟,那儿有些仙女在洗澡,你把那件红色的仙衣藏起来,穿红仙衣的仙女就会成为你的妻子。

”牛郎见老牛口吐人言,又奇怪又高兴,便问道:“牛大哥,你真会说话吗?你说的是真的吗?”老牛点了点头,牛郎便悄悄躲在碧莲池旁的芦苇里,等候仙女们的来临。

不一会儿,仙女们果然翩翩飘至,脱下轻罗衣裳,纵身跃入清流。

牛郎便从芦苇里跑出来,拿走了红色的仙衣。

仙女们见有人来了,忙乱纷纷地穿上自己的衣裳,像飞鸟般地飞走了,只剩下没有衣服无法逃走的仙女,她正是织女。

织女见自己的仙衣被一个小伙子抢走,又羞又急,却又无可奈何。

这时,牛郎走上前来,对她说,要她答应做他妻子,他才能还给她的衣裳。

织女定睛一看,才知道牛郎便是自己日思夜想的牵牛,便含羞答应了他。

这样,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

他们结婚以后,男耕女织,相亲相爱,日子过得非常美满幸福。

不久,他们生下了一儿一女,十分可爱。

牛郎织女满以为能够终身相守,白头到老。

共 5 页可是,王母知道这件事后,勃然大怒,马上派遣天神仙女捉织女回天庭问罪。

这一天,织女正在做饭,下地去的牛郎匆匆赶回,眼睛红肿着告诉织女:“牛大哥死了,他临死前说,要我在他死后,将他的牛皮剥下放好,有朝一日,披上它,就可飞上天去。

”织女一听,心中纳闷,她明白,老牛就是天上的金牛星,只因替被贬下凡的牵牛说了几句公道话,也贬下天庭。

它怎么会突然死去呢?织女便让牛郎剥下牛皮,好好埋葬了老牛。

正在这时,天空狂风大作,天兵天将从天而降,不容分说,押解着织女便飞上了天空。

正飞着、飞着,织女听到了牛郎的声音:“织女,等等我!”织女回头一看,只见牛郎用一对箩筐,挑着两个儿女,披着牛皮赶来了。

慢慢地,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了,织女可以看清儿女们可爱的模样子,孩子们了都张开双臂,大声呼叫着“妈妈”,眼看,牛郎和织女就要相逢了。

可就在这时,王母驾着祥云赶来了,她拔下她头上的金簪,往他们中间一划,霎时间,一条天河波涛滚滚地横在了织女和牛郎之间,无法横越了。

织女望着天河对岸的牛郎和儿女们,直哭得声嘶力竭,牛郎和孩子也哭得死去活来。

他们的哭声,孩子们一声声“妈妈”的喊声,是那样揪心裂胆,催人泪下,连在旁观望的仙女、天神们都觉得心酸难过,于心不忍。

王母见此情此景,也稍稍为牛郎织女的坚贞爱情所感动,便同意让牛郎和孩子们留在天上,每年七月七日,让他们相会一次。

从此,牛郎和他的儿女就住在了天上,隔着一条天河,和织女遥遥相望。

在秋夜天空的繁星当中,我们至今还可以看见银河两边有两颗较大的星星,晶莹地闪烁着,那便是织女星和牵牛星。

和牵牛星在一起的还共 5 页有两颗小星星,那便是牛郎织女的一儿一女。

牛郎织女相会的七月七日,无数成群的喜鹊飞来为他们搭桥。

鹊桥之上,牛郎织女团聚了!织女和牛郎深情相对,搂抱着他们的儿女,有无数的话儿要说,有无尽的情意要倾诉啊!传说,每年的七月七日,若是人们在葡萄架下葡萄藤中静静地听,可以隐隐听到仙乐奏鸣,织女和牛郎在深情地交谈。

真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他们日日在盼望着第二年七月七日的重逢。

闽南七夕节的习俗:闽南和台湾的七夕节又是“七娘妈”的诞辰日。

民间十分盛行崇拜七娘妈这一被奉为保护孩子平安和健康的偶像。

据闽南籍台湾学者林再复的《闽南人》一书考证,闽南人过去越峡跨洋到台湾或异国他邦经商、谋生,大都多年未能归,妇女们只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有了希望才有生活下去的勇气。

所以,七夕这一相思传情的节日又演变成对保护孩子的“七娘妈”神的祈祷。

每年这天,人们三五成群到七娘妈庙供奉花果、脂粉、牲礼等。

这天,台湾民间还流行一种“成人礼”,即孩子长到满15岁时,父母领着他带着供品到七娘妈庙酬谢,答谢“七娘妈”保护孩子度过了幼年、童年和少年时代。

在这一天,台南地区要为16岁的孩子“做十六岁”,行成人礼。

台湾民众认为,小孩在未满16岁之前,都是由天上的仙鸟——鸟母照顾长大的。

鸟母则是由七娘妈所托,因此,七娘妈就成了未成年孩子的保护神。

婴儿出生满周岁后,虔诚的母亲或祖母就会抱着孩子,带上丰盛的祭品,另加鸡冠花与千日红,到寺庙祭共 5 页拜,祈愿七娘妈保护孩子平安长大,并用古钱或锁牌串上红包绒线,系在颈上,一直戴到16岁,才在七夕节那天拿下锁牌,并到寺庙答谢七娘妈多年的保佑。

有的家长除了在七夕节这天祭谢“七娘妈”之外,还专门为孩子举行成人礼的事而宴请亲友,庆贺一番。

闽南、台湾民间七夕虽不很重乞巧,但很看重保健食俗。

每到七夕之际,几乎家家户户要买来中药使君子和石榴。

七夕这天晚餐,就用买来的使君子煮鸡蛋、瘦猪肉、猪小肠、螃蟹等,晚饭后,分食石榴。

这两种食物均有一定的驱虫功能,因而很受欢迎。

说来有趣,台湾七夕的晚餐,民间还习惯煮食红糖干饭,这对诱虫吃药也起了辅助作用。

因何有此独特节俗?相传出自海峡两岸尊奉的北宋名医“保生大帝”吴云东。

那是景佑元年(1034年)夏令,闽南一带瘟疫流行,好心的名医吴云东带着徒弟,四处采药救治百姓。

他见许多大人小孩患有虫病,就倡导人们在七夕这天购食使君子、石榴。

因七夕这天好记,期间又是石榴成熟季节。

所以,民众都遵嘱去做,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保健作用,后来便相沿成俗,并随着闽南移民过台湾而沿袭至今。

由于吴云东医术高超,医德高尚,上自皇家,下至贫民,都尊崇他为医神。

共 5 页七夕节的习俗和七夕的由来2017-08-15 8:12 | #2楼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七夕节,又叫“乞巧节”或“女儿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

据说,七夕节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中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

”这便是我国古代文献中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唐朝王建有诗云:“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之为乞巧市。

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置办乞巧物品,那时乞巧市场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简直成了人的海洋,七夕节是古人最为喜庆的节日。

七夕节还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有关。

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常受哥嫂虐-待,与一头老牛相依为伴。

老牛感其善待,面授计谋,教他如何娶织女为妻。

有一天,众仙女们到银河沐浴,藏在暗中的牛郎突然拿走了织女的五彩衣。

惊惶失措的众仙女穿衣飞,唯独剩下织女。

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

婚后,牛郎织和女过着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的幸福生活,一年后织女生了龙凤胎。

老牛临死之前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遇难时披上以求帮助。

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老牛埋在山坡上。

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得知织女和牛郎成亲之事,勃然大怒,立即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

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着一双儿女追去。

眼看就要追上织女,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挥,昔日清浅的银河霎时间变得浊浪滔天,将牛郎织女隔在银河两边。

从此,牛郎织女眼泪汪汪,隔河相望。

后来王母娘娘准许每逢七月初七牛郎织女相会,于是人间喜鹊飞上天空为牛郎织女搭桥,谓之鹊桥会。

据说在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民间姑娘信以为真,于是每到农历七月初七,在牛郎织女“鹊桥会”时,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让自己也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也能有个称心如意的美满婚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节。

所谓七夕节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

乞巧活动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做些乞巧的小物品,再摆上些瓜果,赛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方式不尽相同,但各有各的趣味。

在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很简单,只是陈列瓜果乞巧,此时如有蜘蛛结网于瓜果之上,就意味着太乞巧了。

而鄄城、曹县、平原等地吃乞巧饭,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拿来面、菜,一块儿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饺子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饺子,据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节活动,带有竞赛的性质,类似古代的斗巧风俗。

近代的穿针引线,蒸饽饽,烙果子,有些地方还有做巧芽汤的习俗,即在七月初一,将谷物浸泡水中发芽,七夕这天,剪芽做汤,儿童吃巧芽,聪明伶俐;后来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就是斗巧风俗的演变。

而牧童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

诸城、滕县、邹县一带,则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泪”,是牛郎织女相会时哭泣所致。

胶东,鲁西南等地相传这天喜鹊极少,它们都到天上搭鹊桥去了。

如今浙江各地,仍有类似的乞巧习俗。

如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成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为“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