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10课梨园春秋( 测试)

合集下载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同步测试第10课《梨园春秋》(岳麓版必修3)(含解析)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同步测试第10课《梨园春秋》(岳麓版必修3)(含解析)

第10课梨园春秋1.南戏和元杂剧得以流行的共同原因是 ( )A.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B.汉族文人地位低下C.出现了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舍D.推行民族分化政策2.“饮酒仰脸要翻手,喝茶平饮微低头,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

”下列与这句艺术谚语有关的是( )A.汉赋B.宋词C.京剧 D.传奇3.京剧是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因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被誉为中国的“国粹”。

下列对其艺术特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京剧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发展出一套近乎完美的艺术程式B.表演艺术以说、学、逗、唱为手段C.用铜锣和京胡、二胡、笛子等管弦控制节奏、渲染气氛D.角色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4.山东剧院演出的京剧《郑和下西洋》,创造性地将传统京剧与交响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东西方文化很好地在一部戏中体现。

由此说明( )A.京剧应主要学习西方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C.京剧的传统部分已经过时D.事物不断吸收积极、合理的因素并得到发展5.下列有关昆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牡丹亭》是昆曲的代表作B.“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出自《牡丹亭》C.明中叶到清中期是昆曲的鼎盛时期D.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6.右图是《霸王别姬》的剧照,梅兰芳饰虞姬,袁世海饰项羽。

下列对这幅图片的正确解读是( )A.梅兰芳饰演的角色是旦角行当,袁世海饰演的角色是净行当B.传统京剧剧目往往真实地再现历史,具有社会教育功能C.传统京剧表演注重程式化,同一行当在化妆、服饰上差别不大D.只有净才勾画脸谱,其他行当化妆具有生活化的特点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四大徽班”为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俱为徽调著名戏班。

据载,三庆班于1790年进京为乾隆皇帝祝寿,后为乾隆帝所宠爱。

因为臣下所议论,道光帝将他们驱逐出宫。

徽班从此在北京民间继续演出,广受欢迎。

材料二为了适应戏曲剧情和表演的需要,京剧吸收了中国戏曲的传统角色划分,依照不同类型人物的年龄、性别、身份与性格特征从脸谱、服装、唱腔等方面将演员划分为生、旦、净、丑四类,称为四大行当。

2019秋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检测:第二单元第10课梨园春秋 Word版含解析

2019秋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检测:第二单元第10课梨园春秋 Word版含解析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10课梨园春秋1.如图物品在当时的用途不可能是( )A.驱魔B.娱神C.避邪消灾D.戏剧的道具解析:图片反映的是原始社会,先民的面具主要用来装扮成神灵、野兽,以驱魔娱神,故A、B、C三项正确,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D2.两宋之际,南戏能够在浙江温州一带流行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经济繁荣B.民间艺人的努力C.瓦舍的出现D.民间歌舞云集地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城市经济繁荣是文化繁荣的根本原因,故A 项正确。

答案:A3.元杂剧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促成元杂剧昌盛的直接原因是( )A.城市经济的繁荣发达 B.蒙古贵族的欣赏口味C.知识分子地位的变化 D.市民阶层的壮大解析:元朝时,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汉族知识分子科举进取无望,寄情于戏曲等形式,因此直接推动了元杂剧的昌盛。

答案:C4.如图是中国国家邮政局发行的《昆曲》特种邮票。

下列关于昆曲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兴起于江南昆山B.鼎盛于明中叶到清中期C.被誉为“百戏之祖”D.《西厢记》是昆曲代表作解析:《牡丹亭》是昆曲的代表作,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5.“2018新年京剧晚会”于2019年1月1日19∶30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上演,强劲的阵容、经典的演唱,呈现给观众一场行当齐全、流派纷呈的京剧盛宴。

历史上与这一独具特色的艺术直接相关的是( ) A.徽剧B.南戏C.越剧D.黄梅戏解析:“京剧”是在徽剧的基础上,吸取了湖北汉调以及昆曲、秦腔、梆子腔等剧种的腔调和表演形式而形成的,因此与之直接相关的是徽剧。

故A项正确。

答案:A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为了适应戏曲剧情和表演的需要,京剧吸收了中国戏曲的传统角色划分,依照不同类型人物的年龄、性别、身份与性格特征,从脸谱、服装、唱腔等方面将演员划分为生、旦、净、丑类,称为四大行当。

……净,又称花脸,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红色代表忠勇正义,如关羽。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10课梨园春秋习题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10课梨园春秋习题岳麓版必修3

第10课梨园春秋一、戏曲的起源1.原始社会:中国古代的先民为祈获丰收和狩猎胜利,头戴面具装扮成神灵、野兽,载歌载舞,通过娱乐来祈求神灵保佑,这种带有①________色彩的仪式活动被后人称为“②________”,其中便蕴涵着戏曲的萌芽。

2.春秋战国:宫廷晏乐、杂技百戏具有更多的戏曲元素。

3.唐代:宫廷中设有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称“③________”,表演的歌舞戏有一定情节性、叙事性和戏剧冲突。

4.宋代。

(1)出现了许多喧闹的集市和专门的娱乐场所——④________。

(2)两宋之际,在浙江温州一带流行起一种戏曲,称“⑤________”。

南戏用多种表现手段演出完整的故事情节,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

答案: ①巫术②傩③梨园④瓦舍⑤南戏♨温馨提示梨园的来源“梨园”创立于唐代,是唐代音乐机构之一。

梨园是唐玄宗时教练宫廷歌舞艺人的地方,在长安光化门外禁苑中。

唐玄宗精通音律,喜好歌曲,设梨园亲自教乐工、宫女演习音乐舞蹈。

后来,沿用梨园为戏院或戏曲界的别称。

梨园弟子,也称梨园子弟,指戏曲演员。

【应用提升】1.戏剧的源头——傩的产生最初与哪种因素有直接关系( )A.政治因素B.宗教巫术C.经济因素 D.文化艺人的创作解析:傩最初是古人祈获丰收和狩猎胜利的原始宗教歌舞。

答案:B二、元杂剧与昆曲1.元杂剧。

(1)艺术特点。

A.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①________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②________和角色配合,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B.其中用演员③________表现剧中时空场景更替的手法,形成了中国戏曲时空自由和以象征虚拟动作表意的特殊传统。

(2)代表作品。

A.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者,代表作是《④______________》。

B.王实甫也是一位著名的杂剧作家,最有影响的作品是《⑤________》。

2.昆曲。

(1)兴盛发展:兴起于江南昆山。

⑥________期,熔诗、乐、歌、舞、戏于一炉的昆曲风靡大江南北,发展成全国性剧种。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梨园春秋练习题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梨园春秋练习题

选择题历史上有这样一批文人,仕进无路,于是“以其有用之才,而一寓之乎声歌之末,以舒其拂郁感慨之怀”,从而推动了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

据此推断“这批文人”的主要成就是A. 文人画B. 元杂剧C. 京剧D. 小说【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元杂剧,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根据所学,元朝统治之初,科举制停止,一批知识分子仕途无路转而研究元杂剧,推动了文化艺术的发展,符合题意的是B项,ACD 项不符合题意。

选择题徽班进京后能在京扎根,并最终形成一种新剧,主要因素有()①北京社会繁荣,文化娱乐需求面广②皇室等上层权贵的喜好③艺术家博采众长,不断创新④吸收外来艺术的成果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是排列组合型选择题,解题的最佳方法是采用排除法。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京剧在发展的过程中的确吸收了其他剧中融合而成,但主要是徽剧、汉剧及民间曲调,不是吸收外来艺术,故排除含有④的选项,本题答案选A项。

BCD不符合题意。

选择题下列有关京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京剧是中国成就最高的戏剧形式B.京剧的形成体现了我国戏剧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特点C.京剧是以北京的地方戏为主形成的,因此称京剧D.京剧的形成、发展与满族统治者的喜好、支持密不可分【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乾隆五十五年,为庆祝乾隆八十寿辰,流行于安徽一带(不是北京的地方戏)的徽戏剧团三庆班,进京献艺,徽班进京后经过不断融合吸收,在北京形成了新的剧种——京剧选择题汤显祖《牡丹亭》题词中写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下列这段话的解读,正确的是A. 表明文学开始与现实相结合B. 是对当时的官方哲学的否定C. 标志着民间文学的正式诞生D. 是早期民主思想产生的体现【答案】B【解析】试题文学开始与现实结合的标志是《诗经》,故A错误;题干材料的意思是:爱的玄妙之处在于可以让生者悲痛欲绝,死者痴怨还生。

2019-2020年岳麓版必修3高二历史课后练习:第10课 梨园春秋

2019-2020年岳麓版必修3高二历史课后练习:第10课  梨园春秋

第10课梨园春秋1.当今在湖南土家族、贵州彝族、广西融水苗族、江西婺源都有傩仪的活动。

下列有关原始时代“傩”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蕴涵着古代戏曲的萌芽②通过娱神来祈求神灵保佑③带有巫术色彩的仪式活动④有情节有叙事有戏剧冲突A.①②③④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2.“梨园”在唐中叶就有记载,最早可见于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写就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一诗:“梨园子弟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在这里,杜甫将“梨园”作为哪项艺术的代名词( ) A.元曲 B.乐舞C.杂剧 D.京剧3.《水浒传》第七十二回,写到宋江偕同柴进、鲁智深、武松、李逵和燕青等好汉去东京观赏元宵灯会,但见:“楼台上下火照火,车马往来人看人。

”他们一行人所到的去处是当时最繁华的娱乐场所,其名称是( ) A.坊市 B.勾栏C.舞坛 D.瓦舍4.南戏用多种表现手段演出完整的故事情节,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在我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下列有关南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南戏是小农经济的产物B.南戏主要在宫廷内流行C.南戏的声形表有严格规定D.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愿望5.元代堪称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元杂剧更是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后人评价曰:“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

由此可见其艺术风格是( )A.以自然本色为主流 B.民主思想闪现其间C.浪漫主义色彩浓厚 D.豪迈奔放婉丽飘逸6.乾隆时期,北京百姓“所好唯秦声、罗、弋,厌听吴骚,闻歌昆曲,辄哄然散去”的原因是( )A.百姓与士大夫有矛盾B.朝廷扬“雅部”而抑“花部”C.秦声、罗、弋比昆曲好听D.昆曲脱离广大民众7.201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展示出如下图卷,试图再现当年京剧名伶的风采。

历史上与这一独具特色的艺术直接相关的是( )A.徽剧 B.南戏C.越剧 D.黄梅戏8.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使用了下列图片,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是( )A.古代舞蹈艺术的演变 B.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C.古代市民生活的演变 D.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9.元代杂剧《窦娥冤》描述一位叫窦娥的女子受害含冤而死,她在临刑前发下了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楚州大旱三年,这三桩誓愿都得到了实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梨园春秋(测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梨园春秋(测试)

第10课梨园春秋(测试)一、选择题1.有人曾对以下图反应的戏剧表演形式进行以下描绘“喝酒仰脸要翻手,品茶平饮微低头,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余人物要遮口”。

这一有名戏剧( )A.由南方剧种传入北京后交融而成B.是士人集体逐渐形成的直接产物C.与理学使文人着重心里涵养相关D.被称为“百戏之祖”且享誉世界2.以下图是山东汉代墓室中出土的乐舞百戏画像石拓片。

作为史料,它能够用来研究古代中国( )①戏曲表演的发展药武器的使用A.①②③B④火②绘画艺术的演变③墓葬文化的沿革.①②④ C .①③ D .②③3.读以下图,依据所学判断,在地域③产生的宋元期间古代戏曲形式是()A.皮影戏 B .南戏 C .杂剧 D .京剧4.王国维在《宋元戏剧史序》中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尔后代莫能继焉者也。

”此话的主要含义是()A.赞叹古代文学形式的多样化 B .重申文学拥有很强的时代性C.指出各个朝代的文学成就 D .哀叹古代文学时间的短暂5.明朝吴江派代表王骥德的《曲律》记录:“元人诸剧,为曲皆佳,而白则猥鄙俚亵,不似文人口吻。

盖由当时皆教坊乐工先撰成间架说白,却命供奉词臣作曲,谓之‘填词’。

”对资料理解最正确的是()A.戏曲发展表现世俗化趋向 B .文人修养影响文学创作C.元曲发展渐呈衰败态势 D .经济繁华促使文学发展6.南戏和元杂剧得以流行的共同原由是( )A.城市商品经济的繁华B.汉族文人地位低下C.出现了特意的娱乐场所——瓦舍D.实行民族分化政策7.京剧是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要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被誉为中国的“国粹”。

以下对其艺术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A.京剧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发展出一套近乎完满的艺术程式B.表演艺术以说、学、逗、唱为手段C.用铜锣和京胡、二胡、笛子等管弦控制节奏、衬着氛围D.角色区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8.山东剧院演出的京剧《郑和下西洋》,创建性地将传统京剧与交响乐有机地结合在一同,将东西方文化很好地在一部戏中表现。

高中历史2.10梨园春秋课后作业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2.10梨园春秋课后作业岳麓版必修3

第10课梨园春秋一、选择题1.右图为温州南戏《张协状元》演出照,这一剧种起源于宋代南方,当时南戏发展的原因与下列哪项无关( )A.社会经济的发展B.瓦舍的出现C.东南沿海工商业发达D.傩戏处于兴盛时期解析:傩戏是我国戏剧的源头,A、B、C三项都是南戏产生的原因。

答案:D2.“它的历史从侧面展示了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同时也展示了元代中国有文化修养的精英阶层在促进这种相互作用时的新作用。

”这里的“它”最有可能指( )A.文人山水画B.杂剧C.昆曲D.京剧解析:元朝文艺的新发展,一方面是由于蒙古族入主中原后,汉族士大夫们苦于仕途不得志,便将才学用于文艺创作上;另一方面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市民阶层的壮大,也促进了戏曲繁荣。

因此,元杂剧应运而生。

答案:B3.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认为:“而论真正之戏曲,不能不从元杂剧始也。

”这一观点主要是基于元杂剧( )A.是完整的戏剧形式B.以抒情写志为主流D.豪迈奔放婉丽飘逸D.体现浪漫主义风格解析:提炼材料关键信息:“不能不从元杂剧始也”,作者是强调元杂剧在中国戏曲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元杂剧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百姓,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据此排除B、C、D三项。

元代堪称“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元杂剧融合了宋金以来的各种表演艺术,成为完整的戏剧形式,从而“真正之戏曲,不能不从元杂剧始也”,故选择A项。

答案:A4.“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是对下列中国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 )A.魔术B.绘画C.戏剧D.杂技解析:材料信息是中国戏剧界的行话,形象而准确地道出了戏剧尤其是舞台剧受时空限制的特征。

答案:C5.清朝人钱泳在《履园丛话》说:“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

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

”材料表明我国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我国戏曲地域性色彩浓厚B.思想解放运动风起云涌C.商业发展与市民阶层壮大D.我国经济中心日趋南移解析:题干虽然提到各地的戏曲,但更主要的是强调经济活动和市民对于戏曲的需求,故A项错误,C 项正确;思想解放运动,题干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经济中心南移题干中也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

【教育资料】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 第10课 梨园春秋 同步测试 同步测试学习精品

【教育资料】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 第10课 梨园春秋 同步测试 同步测试学习精品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10课梨园春秋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元代作家夏伯和指出“院本大率不过谑浪调笑,杂剧则不然,君臣如《伊尹扶汤》、母子如《伯俞泣杖》、夫妇如《杀狗劝夫》、朋友如《管鲍分金》……又非唐之传奇,宋之戏文、金之院本所可同日而语矣。

”据此可知作者强调元杂剧()A. 注重演绎历史故事B. 达到古代戏曲的高峰C. 呈现世俗化、娱乐化趋势D. 具有伦理教化功能2.1《人民日报》消息:日前,第五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汇报演出圆满结束。

下列关于京剧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由元杂剧发展而来的B. 以北京的地方戏为主形成的C. 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D. 以南方剧种为基础在北京地区吸收各地戏剧艺术表现形式融合而成3.“它的历史从侧面展示了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同时也展示了元代中国有文化修养的精英阶层在促进这种相互作用时的新作用”。

这里的“它”最有可能指()A. 文人山水画B. 杂剧C. 昆曲D. 京剧4.下列是著名的“同光十三绝”,“同光十三绝”是哪些剧种的著名演员A. 昆曲、京剧B. 京剧、元曲C. 元曲、昆曲D. 豫剧、京剧5.“神是人,鬼是人,人也是人,一二人千变万化;车亦步,马亦步,步行亦步,三五步四海五湖”。

这说的是()A. 浪漫主义的灵动风格B. 京剧表演的虚拟艺术C. 中国书画的写意特征D. 现实主义的典型塑造6.下列关于京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同治、光绪年间是京剧的一个繁盛期B. 京剧在我国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C. 标志着中国戏曲的成熟D. 是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戏剧7.中国戏曲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是()A. 元杂剧的产生B. 昆曲艺术的产生C. 京剧的形成D. 明代传奇的兴盛8.下列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的照片和舞台艺术照。

关于梅先生所表演的艺术,理解错误的是A. 歌舞并重B. 表演艺术以说、学、逗、唱为手段C. 乐器以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D. 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9.下列关于京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同治、光绪年间是京剧的一个繁盛期B. 京剧在我国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C. 标志着中国戏曲的成熟D. 是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戏剧10.现代京剧的伴奏已在传统的锣鼓丝弦中加入了大提琴等西洋乐器,如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待这一文化现象,得出的正确结论是()①中国传统乐器有些本来就是外来的,对此不必大惊小怪②中西结合的改变,使得京剧不再姓“京”了③历史是一个传承的过程,“旧中有新”也是历史的进步和发展④外来元素的加入必然破坏本土文化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③④11.下列关于宋代南戏和元杂剧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 根本原因是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B. 它们的表演方式和表现内容的手法相同C. 都揭露社会现实的黑暗,表达人民的愿望和要求D. 在文学风格上都属于现实主义12.京剧成为流行全国的最大剧种是在()A. 清朝时期B. 明朝时期C. 明朝中后期D. 元朝末年13.中国戏曲从原始歌舞发展而来,逐渐走向成熟。

2018年秋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同步测试:第二单元第10课梨园春秋 Word版含解析

2018年秋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同步测试:第二单元第10课梨园春秋 Word版含解析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10课梨园春秋1.与戏剧的源头——傩的最初产生有直接关系的因素是() A.政治因素B.宗教巫术C.经济因素D.文化艺人的创作解析:在原始时代,人们把疾病、死亡归结为“鬼”“怪”作祟,为避邪消灾,他们戴着凶恶的面具,发出狂喊声以惊吓恶魔,带有浓厚的巫术色彩。

答案:B2.两宋之际,南戏能够在浙江温州一带流行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经济繁荣B.民间艺人的努力C.瓦舍的出现D.民间歌舞云集地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城市经济繁荣是文化繁荣的根本原因,故A项正确。

答案:A3.元杂剧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促成元杂剧昌盛的直接原因是()A.城市经济的繁荣发达B.蒙古贵族的欣赏口味C.知识分子地位的变化D.市民阶层的壮大解析:元朝时,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汉族知识分子科举进取无望,寄情于戏曲等形式,因此直接推动了元杂剧的昌盛。

答案:C4.如图是中国国家邮政局发行的《昆曲》特种邮票。

下列关于昆曲的说法错误的是()A.兴起于江南昆山B.鼎盛于明中叶到清中期C.被誉为“百戏之祖”D.《西厢记》是昆曲代表作解析:《牡丹亭》是昆曲的代表作,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5.京剧是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因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被誉为中国的“国粹”。

下列对其艺术特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京剧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发展出一套近乎完美的艺术程式B.表演艺术以说、学、逗、唱为手段C.用铜锣和京胡、二胡、笛子等管弦控制节奏、渲染气氛D.角色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解析:京剧表演艺术以唱、念、做、打等作为艺术手段,说、学、逗、唱是相声艺术的表演手段。

答案:B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为了适应戏曲剧情和表演的需要,京剧吸收了中国戏曲的传统角色划分,依照不同类型人物的年龄、性别、身份与性格特征,从脸谱、服装、唱腔等方面将演员划分为生、旦、净、丑类,称为四大行当。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 第10课 梨园春秋 同步测试 同步测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 第10课 梨园春秋 同步测试 同步测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10课梨园春秋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元代作家夏伯和指出“院本大率不过谑浪调笑,杂剧则不然,君臣如《伊尹扶汤》、母子如《伯俞泣杖》、夫妇如《杀狗劝夫》、朋友如《管鲍分金》……又非唐之传奇,宋之戏文、金之院本所可同日而语矣。

”据此可知作者强调元杂剧()A. 注重演绎历史故事B. 达到古代戏曲的高峰C. 呈现世俗化、娱乐化趋势D. 具有伦理教化功能2.人民网《人民日报》消息:日前,第五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汇报演出圆满结束。

下列关于京剧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由元杂剧发展而来的B. 以北京的地方戏为主形成的C. 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D. 以南方剧种为基础在北京地区吸收各地戏剧艺术表现形式融合而成3.“它的历史从侧面展示了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同时也展示了元代中国有文化修养的精英阶层在促进这种相互作用时的新作用”。

这里的“它”最有可能指()A. 文人山水画B. 杂剧C. 昆曲D. 京剧4.下列是著名的“同光十三绝”,“同光十三绝”是哪些剧种的著名演员A. 昆曲、京剧B. 京剧、元曲C. 元曲、昆曲D. 豫剧、京剧5.“神是人,鬼是人,人也是人,一二人千变万化;车亦步,马亦步,步行亦步,三五步四海五湖”。

这说的是()A. 浪漫主义的灵动风格B. 京剧表演的虚拟艺术C. 中国书画的写意特征D. 现实主义的典型塑造6.下列关于京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同治、光绪年间是京剧的一个繁盛期B. 京剧在我国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C. 标志着中国戏曲的成熟D. 是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戏剧7.中国戏曲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是()A. 元杂剧的产生B. 昆曲艺术的产生C. 京剧的形成D. 明代传奇的兴盛8.下列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的照片和舞台艺术照。

关于梅先生所表演的艺术,理解错误的是A. 歌舞并重B. 表演艺术以说、学、逗、唱为手段C. 乐器以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D. 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9.下列关于京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同治、光绪年间是京剧的一个繁盛期B. 京剧在我国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C. 标志着中国戏曲的成熟D. 是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戏剧10.现代京剧的伴奏已在传统的锣鼓丝弦中加入了大提琴等西洋乐器,如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待这一文化现象,得出的正确结论是()①中国传统乐器有些本来就是外来的,对此不必大惊小怪②中西结合的改变,使得京剧不再姓“京”了③历史是一个传承的过程,“旧中有新”也是历史的进步和发展④外来元素的加入必然破坏本土文化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③④11.下列关于宋代南戏和元杂剧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 根本原因是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B. 它们的表演方式和表现内容的手法相同C. 都揭露社会现实的黑暗,表达人民的愿望和要求D. 在文学风格上都属于现实主义12.京剧成为流行全国的最大剧种是在()A. 清朝时期B. 明朝时期C. 明朝中后期D. 元朝末年13.中国戏曲从原始歌舞发展而来,逐渐走向成熟。

高中历史《梨园春秋》同步练习3 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梨园春秋》同步练习3 岳麓版必修3

第十课《梨园春秋》课后测试一、单项选择题。

()1、戏剧的源头——傩的产生最初与哪种因素有直接关系:A 政治因素B 宗教巫术C 经济因素D 文化艺人的创作()2、以下关于傩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在举行傩的活动时,由巫师扮成神灵进行歌舞,通过娱神祈求神灵保佑;②汉代时傩仪很盛行;③唐代时人们不再进行傩仪;④随着宗教色彩的淡化,演员逐渐代替巫师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3、下列对南戏叙述错误的是:A 随着元代社会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形成B 主要在民间流行C 体制比较自由D 表达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4、南戏和元杂剧得以流行的共同原因是:A 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B 汉族文人地位低下C 出现了专门娱乐场所——瓦舍D 推行民族分化政策()5、关于元杂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钟表演形式结合起来的一种艺术形式B、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C、知识分子地位的提高,促成了元杂剧的昌盛D、主要在北方地区兴起()6、杂剧作者人才辈出,以“元曲四大家”最为著名,下列人物中不属于“元曲四大家”的是:A 关汉卿B 白朴C 马致远D 王实甫()7、京剧中行当分四大类:生、旦、净、丑,角色归类的标准是:A 依据各剧种流传的习惯B 依照人物的年龄、性别、身份和性格C 依据儒家传统道德的标准D 依照剧情的要求不断变化()8、京剧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高度美学成就的戏剧艺术。

下列关于京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最早形成于北京地区B 由元杂剧直接发展而来C 清朝时期成为广泛流行的新剧种D 在徽剧和汉剧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而成()9、京剧是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因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被誉为中国的“国剧”。

下列对其艺术特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内容以历史故事为主B 表演艺术以说、学、逗、唱为手段C 乐器以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D 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10、下列历史情况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密切相关的是:①词的兴起和流行②唐朝诗歌的兴盛③明清小说的蓬勃发展④元杂剧的繁荣A ①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二、非选择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梨园春秋(测试)
一、选择题
1.有人曾对下图反映的戏剧表演形式进行如下描述“饮酒仰脸要翻手,喝茶平饮微低头,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

这一著名戏剧( )
A.由南方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
B.是士人群体逐步形成的直接产物
C.与理学使文人注重内心修养有关
D.被称为“百戏之祖”且享誉世界
2.下图是山东汉代墓室中出土的乐舞百戏画像石拓片。

作为史料,它可以用来研究古代中国( )
①戏曲表演的发展②绘画艺术的演变③墓葬文化的沿革④火药武器的使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③
3.读下图,根据所学判断,在地区③产生的宋元时期古代戏曲形式是( )
A.皮影戏 B.南戏 C.杂剧 D.京剧
4.王国维在《宋元戏剧史序》中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此话的主要含义是()
A.赞美古代文学形式的多样化 B.强调文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C.指出各个朝代的文学成就 D.哀叹古代文学时间的短暂
5.明朝吴江派代表王骥德的《曲律》记载:“元人诸剧,为曲皆佳,而白则猥鄙俚亵,不似文人口吻。

盖由当时皆教坊乐工先撰成间架说白,却命供奉词臣作曲,谓之‘填词’。

”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戏曲发展呈现世俗化趋势 B.文人素养影响文学创作
C.元曲发展渐呈衰落态势 D.经济繁荣促进文学发展
6.南戏和元杂剧得以流行的共同原因是 ( )
A.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
B.汉族文人地位低下
C.出现了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舍
D.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7.京剧是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因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被誉为中国的“国粹”。

下列对其艺术特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京剧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发展出一套近乎完美的艺术程式
B.表演艺术以说、学、逗、唱为手段
C.用铜锣和京胡、二胡、笛子等管弦控制节奏、渲染气氛
D.角色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8.山东剧院演出的京剧《郑和下西洋》,创造性地将传统京剧与交响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东西方文化很好地在一部戏中体现。

由此说明( )
A.京剧应主要学习西方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C.京剧的传统部分已经过时
D.事物不断吸收积极、合理的因素并得到发展
9.下列有关昆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牡丹亭》是昆曲的代表作
B.“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出自《牡丹亭》
C.明中叶到清中期是昆曲的鼎盛时期
D.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
10.下图是《霸王别姬》的剧照,梅兰芳饰虞姬,袁世海饰项羽。

下列对这幅图片的正确解读是( )
A.梅兰芳饰演的角色是旦角行当,袁世海饰演的角色是净行当
B.传统京剧剧目往往真实地再现历史,具有社会教育功能
C.传统京剧表演注重程式化,同一行当在化妆、服饰上差别不大
D.只有净才勾画脸谱,其他行当化妆具有生活化的特点
11.徽剧与汉剧相互融合,兼收昆曲、秦腔以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 )
A.傩戏 B.元杂剧 C.京剧 D.粤剧
12.民国时期,爬长城、逛颐和园、去梅兰芳家是当时老外来中国最向往的三大传统项目。

梅兰芳是由于唱京剧而闻名于世。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它主要是由()
A.元杂剧发展而来的
B.北京地区剧种演化而成的
C.流行于北方的剧中融合而成的
D.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
13.闽浙总督伍拉纳之子伍子舒在《随园诗话》上的批语说:“适至(乾隆)五十五年,举行万寿,浙江盐务承办皇会,先大人(伍拉纳)命带三庆班入京,自此继来者又有四喜、启秀、霓翠、和春、春台等班。

”这则材料( )
A.是徽班进京的最早记载 B.说明朝野对越剧的喜爱
C.体现传统剧种种类繁多 D.是京剧的形成佐证之一14.“饮酒仰脸要翻手,喝茶平饮微低头,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

”下列与这句艺术谚语有关的是( )
A.汉赋 B.宋词 C.京剧 D.传奇
15.走一个圆场就代表着“人行千里路”,来一个趟马就象征着“马过万重山”……手持一把扇子就象征闲散之人,握着马鞭就代表马存在,穿红绿蟒就是在宫廷或富贵人家……这种表现形式属于( )
A.戏曲 B.小说 C.说书 D.绘画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代以后士风颓糜,诸多士大夫狂荡不羁、沉溺声色,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迷恋于戏曲。

明人陈琬《旷园杂记》说,嘉靖四年(1525年)有一位解元周诗,当乡试发榜时,别人都争去省门看榜,他却在戏园里演戏,“门外呼周解元声百沸,周若弗闻,歌竟,下场始归”。

材料二戏曲通过参与祭祀灶火等民俗活动,成为一种与民众的宗教仪式、年节庆典、春祈秋报、红白喜事浑融一体的民俗艺术,成为民间文化娱乐方式的主要承载物。

清人焦循说:“郭外各村,于二八月间,递相演唱,农樵渔夫,聚以为欢,由来久矣。

”是对当时平民戏曲生活的生动写照。

材料三乾隆五十五年,三庆徽班进京,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独擅梨园,因此京剧的前身即为徽剧。

道光年间汉调进京,于是形成徽、汉合流,促成湖北的汉调与安徽的徽调融合,京剧逐渐形成。

京剧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经过几辈优秀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执着探索,最终成为代表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材料四京剧被称为“国剧”“国粹”,逐渐走向世界,被世界所认可。

但有人认为,京剧发展到今天,已不适应现代人的欣赏口味,任其衰亡就是了;另一种观点认为,京剧是原汁原味的国粹,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应该原封不动地加以保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明清时期戏曲艺术繁荣的原因。

(4分)
(2)根据材料三,归纳京剧形成并迅速发展的原因。

(4分)
(3)结合材料四,你认为应该怎样看待当前的京剧艺术?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5AACBA 6-10ABDBA 11-15CDDCA
16.(1)士大夫的推动;戏曲的平民化。

(2)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几代艺术家的不懈努力。

(3)这两种观点都是不合适的。

作为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国家应当对京剧珍惜和保护;京剧应当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更好地适应时代的潮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