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语文文学常识

合集下载

诸子百家语文文学常识

诸子百家语文文学常识

语文文学常识一,文学作品1,四子侍坐——作者(孔子),选自(论语),(儒)家。

2,齐桓晋文之事——作者(孟子),选自(孟子),(儒)家。

3,五蠹——作者(韩非子),选自(韩非子),(法)家。

4,察传——作者(吕不韦),选自(吕氏春秋),(杂)家。

5,非攻——作者(墨子),选自(墨子),(墨)家。

二,先秦诸子1,先秦诸子中(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被(司马迁)在其著作(史记)中标举,另有(纵横)(杂)(农)(小说)四家被刘向、刘歆、班固整理总结。

2,儒家以(春秋)时期(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仁义礼乐),提倡(忠恕中庸),主张(德治仁政)。

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四书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由(宋)代(朱熹)编集,多用于古代(科举考试);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乐)为第六经;《书》,就是(尚书)又称为(书经);《礼》,就是(仪礼);《易,就是(周易),又叫(易经);《春秋》是(鲁)国文书。

3,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主张(无为)。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者。

道家又成(道德家),4,韩非子属于(先秦)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反对(复古),排斥(仁爱),攻击(儒墨),主张是(以法治国)。

5,《吕氏春秋》(编)者是(战国末)期,(秦)国宰相(吕不韦)。

6,墨子,名为(墨翟di),是(墨)家学派的创始者,主张(兼爱),反对(命运之说)。

7,惠施和公孙龙是(名)家的代表人物,主张(从事论辩名实)。

8,阴阳家提倡(阴阳五行)之说,代表人物是(战国)时期(齐)人邹衍。

9,(纵横)家是指战国时期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的谋士,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

10,杂家是(战国末)期,代表人物是(战国末)期的(秦)国(吕不韦),主张综合诸子百家的思想,创立贯纵的学说。

11,《孙子兵法》是(兵)家的代表作。

高中语文诸子百家文学常识总结

高中语文诸子百家文学常识总结

文学常识总结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门人弟子记录其语句为《论语》。

孟子,名轲,字子舆,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观点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讲求仁义。

《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子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又称南华经,现存33篇。

庄子名周,是道家学派的重点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属于相对主义,生活态度“安适而处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韩非子,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荀卿的学生,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著作称《韩非子》。

《察传》选自《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聚集他的门客编写的,是杂家的代表著作。

《非攻》选自《墨子·非攻上》。

墨子名翟,相传为战国时期鲁国人,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政治主张“兼爱非攻”,另有名作《公输》。

乡土文学常识总结
萧红是深受鲁迅赞许的现代著名作家,《呼兰河传》是她的代表作之一,另一部重要的作品是《生死场》。

贾平凹,散文《秦腔》,另有同名长篇小说获得茅盾文学奖。

《哦,香雪》,作者铁凝。

先秦诸子百家知识汇总

先秦诸子百家知识汇总

先秦诸子百家:(百家争鸣)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

三、墨家:代表人物:墨子。

四、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商鞅。

五、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

六、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七、纵横家:代表人物:苏秦、张仪。

八、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

杂家是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

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

九、农家十、小说家十一、兵家十二、医家《〈论语〉八则》(《孔子语录》)(七上)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①。

友直,友谅②,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③,友善柔④,友便佞⑤,损矣。

”《论语•季氏篇》①损:损害。

②谅:信实。

③便辟:阿谀奉承。

④善柔:当面恭维,背后诽谤。

⑤便佞:花言巧语。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摘孔子《论语》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 (《论语·子路》)孔子说:“刚正不阿、果敢坚决、朴实无华、谨言慎语,这样就快接近仁了。

文化常识:诸子百家

文化常识:诸子百家

我们现在所说的“诸子百家”,是指春秋战国时期一切思想家及各种不同的学派。

所谓“百家”,是表明家数很多的意思,并不是整整有一百家。

西汉初期,司马谈曾把春秋战国以来的诸子,总括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

西汉末年,刘歆则总括为“儒”“墨”“道”“名”“法”“阴阳”“农”“纵横”“杂”及“小说”十家。

十家中,除“小说”家外,其余九家被后人称为“九流”,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儒”“墨”“道”“名”“法”“阴阳”六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春秋末期的孔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著名的代表人,是孟子和荀子。

儒家学说的主要内容为礼乐与仁义。

“礼”指的是为区别亲疏尊卑、上下贵贱等级而制定的各种条文。

“乐”指音乐,是礼的配合,提倡乐的目的,是为了从感情上缓和上下矛盾,好使礼的作用更加显明。

“仁”指的是做人的道理,也就是所谓爱和同情心。

“义”的意思,就是适宜、合礼,也就是说,人人都要遵循和维护当时阶级社会的一套区分尊卑贵贱的等级制度。

在政治思想上,孔子强调礼乐的作用,认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孟子则充分发挥孔子学说的仁义部分,主张国君行“仁政”。

荀子讲究礼义,不过荀子所讲的“礼义”,另外还包含法治的意味。

儒家的经典著作——“四书”“五经”和儒家的各派学说,支配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各个方面,对于中国整个封建时代的政治生活及精神生活都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

对中国封建制度的巩固和延长,儒家学说是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的。

墨家学派是儒家的反对派,它的创始人是比孔子稍后的墨子。

代表他的思想的有《墨子》一书。

墨家自己虽不反对等级,但却坚决反对儒家所主张的等级制度。

墨子认为:儒家所强调的繁文缛礼和厚葬久丧制度,是一种奢侈浪费;孔子所说的“仁”,实际是对贵族的偏爱。

针对儒家的观点和当时实际存在的各国贵族的腐化现象,墨子提出了“节用”“节葬”“兼爱”“非攻”等一些主张。

墨家有自己严密的组织,凡是墨家门徒,必须服从巨子(墨家领袖称“巨子”)的命令,过艰苦的生活,严守家法,舍命行道,实行教义,分财互助。

先秦诸子百家知识汇总

先秦诸子百家知识汇总

先秦诸子百家知识汇总先秦诸子百家:(百家争鸣)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

三、墨家:代表人物:墨子。

四、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商鞅。

五、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

六、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七、纵横家:代表人物:苏秦、张仪。

八、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

杂家是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

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

九、农家十、小说家十一、兵家十二、医家《〈论语〉八则》(《孔子语录》)(七上)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①。

友直,友谅②,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③,友善柔④,友便佞⑤,损矣。

”《论语?季氏篇》①损:损害。

②谅:信实。

③便辟:阿谀奉承。

④善柔:当面恭维,背后诽谤。

⑤便佞:花言巧语。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摘孔子《论语》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 (《论语·子路》)孔子说:“刚正不阿、果敢坚决、朴实无华、谨言慎语,这样就快接近仁了。

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

1儒家(一)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名叫孔丘/孔仲尼,孔子被称为至圣、万世师表(康熙皇帝亲手题匾,挂于孔庙之上)。

1.思想(1)礼——“克己复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2)仁——“爱人(,孔子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3)中庸——“过犹不及”、“和而不同”(4)德——“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典故:众星拱北2.教育(1)对象——有教无类;兴办私学:打破官学垄断,提倡和兴办私学、民间教育。

(2)态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3)方法——“学(典故:韦编三绝)、思、习、行”;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4)内容——《诗》、《书》、《礼》、《乐》、《易》、《春秋》。

《乐》后来失传,剩下五经。

3.著作《论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 篇。

语录体为主,孔子弟子、再传弟子编著。

宋代朱熹将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二)孟子:战国时期,名叫孟轲,被称为:亚圣。

典故——孟母三迁,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孟子创造好的学习氛围,三次迁家。

孔子活了73 岁,孟子活了84 岁,于是中国人把73、84 岁视为人生的一个槛。

1.思想:(1)仁政:针对统治者提出。

①“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②“乐以天下,忧以天下”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④“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义:强调道义,君王的道义是要实行仁政,臣民的道义是要忠心不二。

①“得道者多助”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淫”指骄奢淫逸,“移”指改移节操,“屈”指屈服意志。

金钱地位不能使自己迷惑腐化,贫苦穷困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权势武力不能让自己屈服变节,各种情况下要坚守道义,才是大丈夫。

(3)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4)性善论:强调人性本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指同情、怜悯之心人人都有。

(5)以德服人:“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诚服也”,如果用仁德称霸,可以让人们对其心悦诚服。

小学语文文学常识:诸子百家

小学语文文学常识:诸子百家

小学语文文学常识:诸子百家(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英语资料、语文资料、数学资料、物理资料、化学资料、生物资料、地理资料、历史资料、政治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English materials, languag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physical materials, chemical materials, biological materials, geographic materials, historical materials, politic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小学语文文学常识:诸子百家诸子百家关于对诸子百家的派别归类,司马谈列举了六家,“乃论六家之要指曰: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

语文选修 先秦诸子百家重点

语文选修 先秦诸子百家重点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译:过去的已经不能挽回,将来的还可以赶得上。

当仁不让于师2.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译:往上看越发觉得高远,钻研它越发觉得坚实。

往前看它时在前面,忽然间却发现在后面。

知之为知之3.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孔子说:“仲由,我教你的你懂了吗?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就是聪明。

”4.子夏为莒父,问政。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子夏做了鲁国莒父这座城邑的长官,请教施政方面的问题。

孔子说:“做事情不要贪快,不要计较(贪求)小的利益。

做事情贪快就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成就不了大事。

”5.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译:孔子说:“做人却没有信用,我不知道他怎么可以(是根本不可以的)。

就像大车没有车辕和横木衔接的木销子,小车没有车杠前端与横木相衔接的销钉,它靠什么行走呢?”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译:孔子说:“天冷了以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零落的。

”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孔子在河边上说:“逝去的时间像这流水,昼夜不停地流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8.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译: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不看,不合乎礼的不听,不合乎礼的不说,不合乎礼的不做。

”9.子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译: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加到别人身上。

在诸侯国做官、为诸侯做事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家做官、为卿大夫做事不怨天尤人。

10.曾子曰:“是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译: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东西重,而且路程遥远。

把在天下实现仁作为自己必须担当的责任,不是很沉重吗?到死才停止,不是很遥远吗?”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1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文学常识:诸子百家有哪些

文学常识:诸子百家有哪些

文学常识:诸子百家有哪些诸子百家的含义:诸子指的是中国先秦时期管子、老子、孔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等学术思想的代表人物;百家指的是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学术流派的代表家。

诸子百家是后世对先秦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别的总称。

春秋后期已出现颇有社会影响的法家、道家、儒家、墨家、阴阳家等不同学派,而至战国中期,许多学派纷呈,众多学说丰富多彩,为中国文化发展奠定了宽广的基础,中国术语上把这一时期称为诸子百家或百家争鸣时期。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

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

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最为著名的不过几十家而已。

归纳而言只有10家被发展成学派。

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

汉族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

汉族有五千多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文化典籍极其丰富。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几经周折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宋朝时期全面上位;同时,程度不同地影响其他少数民族,甚至影响到与中国相邻的国家。

史家论述: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引述了司马谈(司马迁之父)对学术流派的见解,司马谈把先秦以来的学派总归纳为六家,即:阴阳家、儒家、墨家、法家、名家、道家。

东汉班固在《汉书》中则把先秦以来的学派归纳为十家,即: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

吕思勉认为“术数”、“方技”、“兵书”三略,亦可称为先秦诸子,可算为十二家。

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作品:《论语》、《孟子》、《荀子》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先秦一、散文(一)历史散文(1)《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

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前后记叙了春秋时期250 多年的史事。

(2)《国语》:我国第一部的国别体史书,共21 卷。

传为左丘明所著。

全书按不同国家记载了从周穆王到周贞定王前后500 余年的史事,从春秋末年到战国初期。

《国语》和《左传》区别是《国语》写不同国家,以记言见胜;《左传》按年代编写,长于记事。

(3)《战国策》:即《国策》,《国语》后又一部国别体史书,西汉末年刘向所编订,共33 编。

记事上起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下迄秦二世元年(前209),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

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该书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

(二)诸子百家散文(1)道家老子,又称老聃、李耳,道家学派创始人,生活于春秋时期。

主张“无为”,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代表朴素辩证法观点。

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并能由对立而转化。

代表作《老子》,又名《道德经》。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河南)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现存《庄子》一书,33 篇,又名《南华经》。

代表作《逍遥游》。

(2)儒家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zōu)邑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思想核心是“仁”。

现存《论语》20 篇,是他的弟子记录他与弟子们言行的语录体专集。

“论”,读lún ,择也,选择摘录之意。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山东)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

其中心思想是“仁义”,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向背。

高中文言文《先秦诸子百家》专题解析

高中文言文《先秦诸子百家》专题解析

高中文言文《先秦诸子百家》专题解析一、《论语》中有许多关于个人修养的言论。

阅读下列语段,并回答问题:(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1、孔子认为作为终身遵守的准则是什么? (2分)答案: “恕”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解析:子贡(孔子的学生)问道:是否有一句话可以终生奉行?孔子答:那大概就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而不愿意做的事,就不要施加在他人的身上。

体会:孔子主张“以宽恕之心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为了千百年来流传的佳句,表明了孔子儒家之道“仁”的主张。

反映了孔子“仁”的学说的一个方面,也是谈思想品德修养,强调“修己”。

我们应该加强自身的修养,要为别人考虑,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学会体谅别人,尊重别人。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曾子认为每天应从哪三个方面进行自省?(3分)答案: 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解析:曾子说,我每天都要作多次自我检讨:为主人出谋献计做到忠心不二了吗?与朋友交往合作做到诚信了吗?老师所传授的东西经常温习了吗?”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

在当代社会我们也应当时刻反省自己,每天睡觉之前,想想自己在今天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尽力;有没有对家人或别人撒谎;有没有做一件或以上的好事;今天的学习任务是否完成了等等,或者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没有做到给自己一定的惩罚。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6分)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

子曰:“与之釜。

”请益。

曰:“与之庾。

”冉子与之粟五秉。

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论语·雍也》)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

文学常识按朝代整理 小升初必背

文学常识按朝代整理 小升初必背

文学常识(按朝代整理)一、文学家及作品(一)先秦文学1.上古神话。

中国古代神话名篇有: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

(刘安:《淮南子》)2.先秦散文(1)儒家经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历史散文。

《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国语》(古代国别体史料汇编)。

(3)诸子百家散文。

著名的有:①老子,李耳,字聃,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②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书。

③孟子名轲,字子舆。

儒家学派继承者。

《孟子》是孟子学生记录孟子言行的书。

④《庄子》又名《南华经》,存33篇,属诸子哲理散文,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

⑤荀子,战国儒家,著有《荀子》。

⑥韩非子,法家。

著有《韩非子》。

⑦《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的集体创作。

3.先秦散文:(1)《诗经》。

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2)《楚辞》。

西汉学者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

屈原(前340?-前277?)名平,我国伟大爱国主义诗人。

著有《离骚》《九歌》《九章》。

(二)两汉文学1.两汉散文①贾谊,世称贾生。

又称贾长沙,贾太傅。

著《新书》十卷。

《过秦论》是他的代表作②司马迁,字子长,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

著《史记》首创"纪传体",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分10表、8书、12本纪、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

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近3000年的历史。

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③西汉刘向编订的《战国策》(国别体)、东汉班固《汉书》(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都名传史册。

2.乐府民歌和赋。

乐府为汉代音乐机关所搜集的诗,《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发展的高峰,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纂的《玉台新咏》。

初中文言文常识

初中文言文常识

初中语文文言文文学常识梳理一、诸子百家纵观中国历史,先秦时期是中国古典思想的黄金时代。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

1、《论语》是一部记录的一部书,共篇,是家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名,字,时期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

2、《扁鹊见蔡桓公》《智子疑邻》选自,作者,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先秦学说的集大成者。

3、《得到多助,失道寡助》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

《鱼我所欲也》选自,作者,名,字,邹人,思想家、教育家。

《孟子》是所作,家经典之一。

4、列子,又名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家思想代表人物。

《列子》保存了许多先秦时代优秀的寓言故事、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

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忧天”等。

我们学过5、《淮南子》又名《》、《刘安子》,是西汉宗室淮南王召集其门客集体编著的。

该书以道家思想为主,糅合了儒法阴阳等家,一般列《淮南子》为杂家。

《淮南子》在阐明哲理时,旁涉奇物异类、鬼神灵怪,保存了一部分神话材料,像“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大禹治水”等古代神话,主要靠本书得以流传。

6、《墨子》是言行的辑录。

墨子,名,相传为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

春秋战国之际家学派的创始人。

二、唐宋八大家1(768-824),字,世称韩昌黎,河南人,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地位崇高,苏东坡称赞他为”文起八代之衰”。

我们学过他的2(773-819 ),字,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县)人,代文学家。

著有《柳河东集》。

他是中国第一个把寓言正式写成独立的文学作品的作家,开拓了我国古代寓言文学发展的新阶段。

我们学过他的3(1007 -1072),字,自号””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杰出博学的散文家,宋代散文革新运动的卓越领导。

“诸子百家”相关知识

“诸子百家”相关知识

“诸子百家”相关知识“诸子百家”相关知识一、解读“诸子”和“百家”诸子:是指先秦至汉这一时期的思想家及著作,也是各种政治学派的总称。

百家:是指先秦至汉这一时期的思想家较多,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二、“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巨大变革,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许多思想家从各自的阶级利益出发,著书立说,到处游说,对这场大变革发表见解,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诸子百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涌现出大量思想深沉、风格独具的杰作。

三、你知道“诸子百家”的哪些学派和代表人物?儒家:孔子孟子荀子道家:老子庄子列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兵家:孙子孙膑名家:惠施公孙龙阴阳家:邹衍纵横家:苏秦张仪杂家:吕不韦小说家:采集民间传说议论,借以考察民情风俗。

农家:因注重农业生产而得名。

此派出自上古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吏。

〈一〉孔子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

孔子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提出了“仁”的学说。

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

2)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影响:孔子的学说被历代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正统思想。

〈二〉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人,著有《孟子》一书。

其主张:1)实行“仁政”,“民为贵”、“君为轻”;2)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思想,发挥孔子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后世把孔子和孟子合称孔孟。

〈三〉老子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末期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老子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变,对中国的自然科学产生深远的影响,其学说记录在《道德经》一书里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是一种消极悲观的政治态度〈四〉庄子战国时期,庄周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道家思想,著有《庄子》一书,后人称他为庄子,把他和老子合称为老庄。

〈五〉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他的言行记录在《墨子》一书中。

主张“兼爱”、“非攻”〈六〉孙子:春秋末期杰出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

“诸子百家”有关资料

“诸子百家”有关资料

“诸子百家”有关资料1.“诸子百家”代表人物的故事(1)孔子周游列国(2)老子骑青牛出关(3)庄子梦中化蝶(4)孟母“迁地教子”、“三断机杼”的故事2.“诸子百家”的名言(1)有朋至远放来,不亦乐乎?——孔子(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4)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庄子(5)兼相爱,交相利。

——墨子(6)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7)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3.“诸子百家”和寓言故事(1)《郑人买履》——《韩非子》(2)《滥竽充数》——《韩非子》(3)《买椟还珠》——《韩非子》(4)《守株待兔》——《韩非子》(5)《杞人忧天》——《列子》(6)《歧路亡羊》——《列子》(7)《两小儿辩日》——《列子》(8)《愚公移山》——《列子》(9)《匠石运斤》——《庄子》(10)庖丁解牛》——《庄子》(11)《陷井之蛙》——《庄子》(12)《东施效颦》——《庄子》(13)《刻舟求剑》——《吕氏春秋》(14)《揠毛助长》——《孟子》4.“诸子百家”中的成语哀而不伤《论语》安不忘危《周易》安常处顺《庄子》揠毛助长《孟子》滥竽充数《韩非子》守株待兔《韩非子》杞人忧天《列子》买椟还珠《韩非子》愚公移山《列子》刻舟求剑《吕氏春秋》东施效颦《庄子》安如磐石《荀子》拔毛连茹《周易》白驹过隙《庄子》百战百胜《孙子》半途而废《礼记》饱食终日《论语》抱关击柝《孟子》杯水车薪《孟子》比肩继踵《晏子春秋》避实就虚《孙子》鞭辟入里《论语》变化无常《庄子》冰炭不相容《韩非子》兵不厌诈《孙子》兵贵神速《孙子》并日而食《礼记》并行不悖《礼记》博闻强志《荀子》跛鳖千里《荀子》不丰不杀《礼记》不共戴天《礼记》不苟言笑《礼记》不教而诛《论语》不近人情《庄子》不可终日《礼记》不愧不怍《孟子》不肖子孙《庄子》不亦乐乎《论语》不耻下问《论语》温故知新《论语》学而不厌《论语》诲人不倦《论语》择善而从《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论语》采薪之忧《孟子》察言观色《论语》沉鱼落雁《庄子》宠辱不惊《老子》出生入死《老子》出尔反尔《孟子》川流不息《论语》创巨痛深《荀子》春露秋霜《礼记》刺刺不休《管子》从容不迫《庄子》从心所欲《论语》大惑不解《庄子》呆若木鸡《庄子》道听途说《论语》5.对“诸子百家”的评述(1)《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纪录。

诸子百家常识_A01

诸子百家常识_A01

存《论语》20篇,是他的弟子记录他与弟子们言行的语录体专集。

“论”,读lún,择也,选择摘录之意。

《论语》是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

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如果自己都不希望被人此般对待,推己及人,自己也不要那般待人。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信:守信用。

果:有结果。

意思是指说出的话一定足以信任,行动一定要有结果。

出自《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kēng)然小人哉。

”硁硁:形容浅薄固执。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意思是指:同朋友交往,说话要诚实、恪守信用。

民无信不立。

《论语》一个国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失去了存在的根本。

引申出人没有信用就没有立足之地。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孔子说:“学习后经常温习所学的知识,不也很令人愉悦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论语·为政》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知,通智,智慧的意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罔:迷惑而无所得。

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而:连词,表转折。

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师。

其中心思想是“仁义”,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向背。

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

中考语文八年级下册名著复习——10.诸子《经典常谈》知识清单+内容解读+专题练习

中考语文八年级下册名著复习——10.诸子《经典常谈》知识清单+内容解读+专题练习

《经典常谈》解读+练习10.诸子·第十一.全文思路作者在文章之始先向我们介绍了诸子百家形成的社会背景,及诸子百家兴起的过程。

之后,其向我们介绍了儒、墨、道、名、法、阴阳、杂等诸家学派的形成和基本观点。

最后,作者向读者阐述了诸子思想的“一统”。

二. 知识梳理1.诸子百家产生的社会背景:(1)春秋末年,封建制度崩坏,一些有识之士对于当时的局势,都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2)这些人都想结束这个动乱之局,让其重归于稳定。

于是他们各自将见解发展而成一派,这便是诸子之学,大部分可以称为哲学。

2.诸子百家兴起的过程:(1)在贵族政治未崩坏的时候,所有的知识、礼、乐等,都在贵族手里,平民是没分的。

那时有知识技能的专家,都由贵族专养专用,都是在官的。

(2)贵族政治崩坏以后,专家流落到民间,以卖知识技能为生,后来发展了一些自由职业;靠这些自由职业为生的,渐渐形成了一个特殊阶级,便是“士”。

(3)后来,“士”开始开门授徒。

徒弟多了,声势就大了,地位也高了。

他们除掉执行自己的职业之外,还根据他们专门的知识技能,研究起当时的文化和制度来了。

这就有了种种看法和主张。

3.诸子百家介绍:儒家:第一个开门授徒的是孔子。

他主张“有教无类”,是第一个将学术民众化的人。

孔子之后儒家代表人物有孟子和荀子。

儒士多半是上层社会的失业流民,儒家所拥护的制度,所讲所行的道德也是上层社会所坚持的。

墨家:下层的失业流民,大多数会成为武士。

墨家的创始人墨翟便是出于武士,“墨”原意为做苦工的犯人。

墨家本是贱者,并不介意以此自称他们的学派。

墨家是有团体组织的,他们的首领叫“巨子”。

他们不但是打仗方面的专家,也是制造战争器械的专家。

墨家反对侵略,提倡“兼爱”“非攻”,主张“节用”“非乐”。

道家:道家反对一切文化和制度。

道家出于隐士,他们看见时世太乱,难以挽救,便消极起来,对于世事,采取的是不闻不问的态度。

后来杨朱将这种态度理论化,建立“为我”的学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文学常识
一,文学作品
1,四子侍坐——作者(孔子),选自(论语),(儒)家。

2,齐桓晋文之事——作者(孟子),选自(孟子),(儒)家。

3,五蠹——作者(韩非子),选自(韩非子),(法)家。

4,察传——作者(吕不韦),选自(吕氏春秋),(杂)家。

5,非攻——作者(墨子),选自(墨子),(墨)家。

二,先秦诸子
1,先秦诸子中(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被(司马迁)在其著作(史记)中标举,另有(纵横)(杂)(农)(小说)四家被刘向、刘歆、班固整理总结。

2,儒家以(春秋)时期(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仁义礼乐),提倡(忠恕中庸),主张(德治仁政)。

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四书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由(宋)代(朱熹)编集,多用于古代(科举考试);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乐)为第六经;《书》,就是(尚书)又称为(书经);《礼》,就是(仪礼);《易,就是(周易),又叫(易经);《春秋》是(鲁)国文书。

3,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主张(无为)。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者。

道家又成(道德家),
4,韩非子属于(先秦)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反对(复古),排斥(仁爱),攻击(儒墨),主张是(以法治国)。

5,《吕氏春秋》(编)者是(战国末)期,(秦)国宰相(吕不韦)。

6,墨子,名为(墨翟di),是(墨)家学派的创始者,主张(兼爱),反对(命运之说)。

7,惠施和公孙龙是(名)家的代表人物,主张(从事论辩名实)。

8,阴阳家提倡(阴阳五行)之说,代表人物是(战国)时期(齐)人邹衍。

9,(纵横)家是指战国时期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的谋士,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

10,杂家是(战国末)期,代表人物是(战国末)期的(秦)国(吕不韦),主张综合诸子百家的思想,创立贯纵的学说。

11,《孙子兵法》是(兵)家的代表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