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小间距千枚岩隧道施工工艺
千枚岩隧道Ⅲ、Ⅳ级围岩光面爆破施工工法
千枚岩隧道Ⅲ、Ⅳ级围岩光面爆破施工工法千枚岩隧道Ⅲ、Ⅳ级围岩光面爆破施工工法一、前言千枚岩隧道Ⅲ、Ⅳ级围岩光面爆破施工工法是在隧道建设中应用的一种特殊的爆破施工工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千枚岩隧道Ⅲ、Ⅳ级围岩光面爆破施工工法的特点有:1. 适用范围广:可应用于具有III级至IV级围岩的隧道施工项目。
2. 施工效率高:通过合理的爆破设计和施工工艺,能够快速、高效地完成爆破作业,提高施工效率。
3. 施工质量好:采用先进的爆破技术和工艺,保证了隧道开挖的光面平整度,确保了施工质量。
4. 安全可靠: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三、适应范围千枚岩隧道Ⅲ、Ⅳ级围岩光面爆破施工工法适用于具有III级至IV级围岩的各类隧道建设项目,特别适用于千枚岩等硬岩层的施工。
四、工艺原理该工法的工艺原理主要是通过合理的爆破设计和施工工艺,利用爆破作用将岩石破碎,达到开挖隧道的目的。
具体工艺原理包括:1. 爆破设计:根据实际工程要求和围岩特性,对爆破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包括爆破孔径、装药量、起爆顺序等。
2. 支护材料选择:根据围岩特性选择合适的支护材料,确保光面的平整度和稳定性。
3. 施工工艺设计:根据爆破设计和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施工工艺,包括爆破顺序、拆除顺序等。
五、施工工艺该工法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前期准备:包括隧道进口和出口的设置、施工方案的制定、设备调试等。
2. 爆破孔开挖:根据爆破设计要求,进行爆破孔的开挖工作。
3. 装药、起爆:将爆破孔进行装药,按照起爆顺序进行起爆作业。
4. 破碎、清理:爆破后,进行破碎和清理工作,确保隧道光面的平整度。
5. 光面处理:根据需要,对光面进行处理,包括刷涂防水、防火涂层等。
6. 支护工作:根据设计要求,对光面进行支护施工,确保光面的稳定和安全。
千枚岩隧道快速施工技术概要
乌鞘岭隧道千枚岩地段快速施工技术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乌鞘岭隧道千枚岩区地段快速掘进技术,从地质构造、围岩特性及地下水等方面论述了施工方法根据围岩情况而动态调整。
关键词:隧道开挖千枚岩地质施工技术1。
工程概况1)地理位置及设计概况.乌鞘岭隧道位于既有兰新线兰武段打柴沟车站和龙沟车站之间,设计为两座单线隧道,隧道长20050m,隧道出口段线路位于半径为1200m的曲线上,右、左缓和曲线伸入隧道分别为68。
8 4m及127.29m,隧道其余地段均位于直线上,线间距40m,两隧道线路纵坡相同,主要为11‰的单面下坡,右线隧道较左线隧道高0。
56~0.73m,洞身最大埋深1100m左右。
隧道左、右线均采用钻爆法施工,右线隧道先期开通。
隧道辅助坑道共计15座,其中斜井13座,竖井1座,横洞1座。
乌鞘岭隧道地层岩性复杂,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三大岩类均有,且以沉积岩为主,其分布主要受区域断裂构造控制。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第四系、第三系、白垩系及三叠系沉积岩、志留系、奥陶系变质岩,并伴有加里东晚期闪长岩侵入体。
隧道横穿祁连褶皱系的北祁连伏地褶皱带和走廊过渡带两个次级构造单元, 褶皱及断裂构造发育。
主要不良地质为有害气体,湿陷性黄土和膨胀岩。
隧道预计最大涌水量为9621.81m3/d,施工中可能发生围岩失稳,突然涌水涌泥、岩爆、热害、含煤层有害气体等地质灾害情况。
乌鞘岭隧道九号斜井工程井口位于天祝县垛什乡龙沟村石头沟组,距312国道约12公里,洞口海拔高度2802米,常年气候寒冷、干燥,冬季及夏季多雨雪,最高峰终年积雪,雨雪天气约占4 0%,春季多风沙,最大阵风达到12级,历史记录最低气温为零下30度。
9号斜井井口标高2804.20米,井底标高2525.23米,高差278。
97米,综合坡度11。
9%,扣除会车道的影响,坡度达到13。
5%,为尽量减少F7断层的影响,并便于在正洞开设两个工作面,经设计院勘查,斜井在1000米处转向,转向后斜井长达2429米,是乌鞘岭隧道无轨运输辅助导坑中坡度最大的斜井.九号斜井所承担的区段是控制工期的重点。
关于千枚岩地层中大跨度隧道的施工技术
关于千枚岩地层中大跨度隧道的施工技术
高学朝;周建平;何矩文;王润厚
【期刊名称】《岩土锚固工程》
【年(卷),期】2006(000)002
【摘要】广东省某高速公路上的旦架哨隧道是单向三车道高速公路隧道.在隧道施工中遇到强风化千枚岩地层,给安全开挖造成很大困难。
本文重点介绍了该隧道成功穿越强风化千枚岩地层的技术方案及施工技术.为在该类地层中隧道施工积累了经验.
【总页数】5页(P1-5)
【作者】高学朝;周建平;何矩文;王润厚
【作者单位】首钢山西项目筹备组;承德市京承旅游公路管理处;广州市水利局;北京天成垦特莱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55.4
【相关文献】
1.对连拱隧道中大跨度施工技术的探讨 [J], 欧阳垂礼
2.陡倾千枚岩地层铁路隧道结构大变形施工技术研究 [J], 罗宁宁
3.旦架哨隧道穿越千枚岩地层的施工技术 [J], 王润厚
4.千枚岩地层中隧道衬砌破坏整治施工技术 [J], 徐彬轩
5.地层铁路隧道建设中大断面富水复合地层的施工技术 [J], 李红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千枚岩隧道Ⅲ、Ⅳ级围岩光面爆破施工工法(2)
千枚岩隧道Ⅲ、Ⅳ级围岩光面爆破施工工法千枚岩隧道Ⅲ、Ⅳ级围岩光面爆破施工工法一、前言千枚岩隧道Ⅲ、Ⅳ级围岩光面爆破施工工法是一种针对围岩质量较好的隧道施工工法。
本文章将从工法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工法特点千枚岩隧道Ⅲ、Ⅳ级围岩光面爆破施工工法的特点包括:采用光面爆破施工,能够高效地控制施工进度;适用于Ⅲ、Ⅳ级围岩条件下的隧道施工,能够满足工程要求;工序简单、施工效率高、操作安全可靠等。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Ⅲ、Ⅳ级围岩条件下的隧道施工,特别适用于千枚岩等围岩质量较好的隧道施工,可以有效地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四、工艺原理该工法通过分析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来实现隧道的施工。
其中,包括选取合适的爆破参数、设计合理的爆破方案、有效地控制爆破震动和飞石飞砂等。
五、施工工艺千枚岩隧道Ⅲ、Ⅳ级围岩光面爆破施工工艺主要分为准备阶段、爆破施工阶段和清理阶段三个部分。
准备阶段包括对隧道进口的预处理、钢架架设、锚杆固结等;爆破施工阶段包括钻孔、装药、起爆等;清理阶段包括爆破后的岩石清理和支护安装等。
六、劳动组织该工法中,需要组建一个合理的劳动组织,包括施工人员、监理人员和安全人员等,以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七、机具设备为了实施该工法,需要使用一系列的机具设备,包括钻机、装药车、起爆器材、岩石清理设备等。
这些设备具有高效、安全、可靠的特点,在施工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八、质量控制为了保证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主要包括施工过程的监控、施工质量的检查和记录、施工质量的评估和改进等。
九、安全措施在施工中,要注意各项安全事项,特别是对施工工法的安全要求。
例如,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落实好安全技术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十、经济技术分析对于施工工法的经济技术分析,可以从施工周期、施工成本和使用寿命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便读者进行评估和比较,选择适合的施工工法。
大跨段隧道施工工法
大跨段隧道施工工法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在开始施工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施工前准备工作。
首先是确定施工方案,包括设计方案、施工图纸、施工工序等内容。
其次是选择合适的施工材料和设备,包括钢筋、混凝土、隧道灯具、机械设备等。
同时还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确定地质条件、地形特点等,以便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
最后是进行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确保施工人员具备必要的技能和安全意识。
二、隧道短支撑施工隧道短支撑是隧道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保证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首先需要对隧道施工现场进行边坡开挖和支护,以确保施工作业的安全进行。
然后进行隧道短支撑的设置,包括支架的安装、支撑的固定等。
在设置完隧道短支撑之后,可以进行隧道的进洞施工。
三、隧道进洞施工隧道进洞施工是隧道施工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可以保证隧道的质量和进度。
首先需要对隧道进口进行开挖和支护,以确保隧道进洞工作的安全进行。
然后进行隧道的进洞施工,包括挖掘、爆破、清理等。
在进洞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隧道短支撑,避免发生支撑失稳的情况。
隧道进洞施工完成后,可以进行隧道拱顶施工。
四、隧道拱顶施工隧道拱顶施工是隧道施工的重要环节之一,在这个阶段需要进行隧道拱顶的浇筑和养护。
首先需要在隧道内部设置隧道灯具和通风设备,然后进行拱顶的模板安装和混凝土浇筑。
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混凝土的质量和施工工艺,确保拱顶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隧道拱顶施工完成后,可以进行隧道的出洞施工。
五、隧道出洞施工隧道出洞施工是隧道施工的最后一个环节,它可以保证隧道的质量和完工进度。
首先需要对隧道出口进行开挖和支护,以确保隧道出洞工作的安全进行。
然后进行隧道的出洞施工,包括挖掘、排水、清理等。
在出洞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隧道结构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避免因为出洞施工而引发的隧道结构塌陷等问题。
综上所述,大跨段隧道施工是一项复杂而耗费时间精力的工程,需要进行详细的施工前准备工作,同时在隧道短支撑施工、隧道进洞施工、隧道拱顶施工和隧道出洞施工等环节中要注意施工安全和质量,确保施工过程顺利进行。
大断面千枚岩隧道主洞贯通施工技术探讨
156YAN JIUJIAN SHE大断面千枚岩隧道主洞贯通施工技术探讨Da duan mian qian mei yan sui dao zhu dong guan tong shi gong ji shu tan tao余东升我国目前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道路多趋于高标准建设,双向六车道成为基本配置,由此形成隧道断面跨度较大,特别是对于浅埋或地质状况较差的隧道,主洞贯通尤为重要,针对隧道贯通施工进行专项探讨和研究,为今后类似项目施工提供可参考的经验。
一、工程概况及地质1.设计概况凤凰山隧道位于景德镇市珠山区为宇路,里程桩号K0+615~K1+050,全长435米,双洞、双连拱设计,城市次干道标准,双向四车道,行车时速40km/h。
隧道横向净宽度为13.7米,最大开挖宽度为15.15米,最大开挖高度12.21米;左、右线隧道内均设置1座城市综合管廊。
2.地质情况(1)隧道进出口围岩主要为全~强风化千枚岩。
全风化千枚岩,风化呈硬土状;强风化千枚岩岩质软弱,岩体极破碎。
岩体呈松散结构,围岩稳定性差,开挖时易产生坍塌及大变形,隧道开挖过程中雨季会产生小股状渗水,地下水对围岩稳定影响大,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 为251~350。
(2)洞身围岩主要为强风化千枚岩,部分为中风化千枚岩,岩质较软弱,岩体较破碎,节理裂隙发育,软弱结构面主要为节理及层面。
较缓的层面与陡的节理面结合,将在隧道顶板及右侧洞壁切割出最危险的危岩体,可能产生顶板塌落或右侧侧墙滑塌,对此危岩体应引起注意。
隧道开挖过程中雨季会产生滴状渗水,地下水对围岩稳定影响较大。
(3)隧道围岩等级为Ⅲ~Ⅴ级。
实际施工中,需根据中导洞开挖过程中收集的地质围岩素描情况及主洞超前TSP 地质预报情况及时、合理与各方沟通,提前确定合适的围岩等级及支护形式调整。
二、贯通断面选择隧道开挖贯通通常是选择在埋深较大、围岩状况较好的路段,但由于施工工期紧张,两端掌子面掘进都不能停止等待贯通,在保障安全距离的情况下,确定贯通断面位置,结合隧道开挖进度情况,隧道贯通段落选定在K0+910~K0+930之间(Ⅳ级围岩)实施。
大跨度小间距千枚岩隧道施工工艺浅谈
赵 志华 ( 中 千 枚 岩 隧 道 施 工 过程 中 出现 滑 塌 、 侵 限 等病 般 小 于 1 . 5 m, 竖 向切 深 约 1 . 0 m, 微张 至 闭合 状 , 裂 隙为 方 害的分析、 处理 , 探讨 大 跨 度小 间距 千枚 岩 隧 道 施 工 应 注 意 的 问题 。 解 石脉 、 泥质 充填 。相 对应 的岩石 完整性 系数 K v = O . 6 3 。 关键词 : 大 跨度 小 间 距 干枚 岩 隧道 施 工 工 艺 浅 谈
面 1 6 3 m 。 隧道 起止 里程 为 Z K 1 1 7 + 4 8 4 ~ Z K 1 1 7 + 6 7 3 , 全
香 溪 隧道 V级 囤岩 为泥质 结 构强 风化 千枚 岩 , 围 岩深 长1 8 9 m, 为 三车 道 大跨 度 千枚 岩 隧道 。 隧道 地表 为 回 民 灰色 , 千枚 状 构造 , 千枚 岩 遇水 后软 化 为粉 末 状 , 泥 化 呈 淤 墓葬区, 墓 葬众 多 , 并在 Z K 1 1 7 + 6 4 5处穿越 香 溪洞 旅游 专 泥 状。 用 公路 , 隧道 埋深 仅 为 1 0 m。 3 水文 地质 条件 地 质 情况复 杂 , 围岩较 差 , 主要 为 V级 强风 化 千枚 岩 , 隧址 区地 下水 主要 为基 岩 中 的风 化裂 隙水 。 千枚 岩岩 支护 形 式 为 V浅 埋 ( 加 管棚 ) 3 0 m、 V X浅 埋加 双 层 小 导 管 体 节 理 裂 隙发 育 , 深 部 节 理 多 呈 闭合 状 , 联通性较差 , 多 4 0 m、 V浅埋加 双 层 小导 管 5 6 m、 V浅埋 3 0 m 管棚 、 8 m 回 充填泥质 , 赋水 条件较差 ; 浅部强 风化岩风化裂隙发 育 , 填暗挖 , 隧道 左 线 出 口段 埋深 为 1 ~ 2 3 m, 最大埋深 4 0 m。 岩体破碎 , 含少量裂隙水 , 主 要靠 大 气 降 水 补 给 , 冲 沟 等 明暗洞 交界 里程 分 别为 Z K 1 1 7 + 4 9 9 、 Z K 1 1 7 + 6 6 3 。隧道 断
千枚岩隧道施工及常见地质病害防治技术
千枚岩隧道施工及常见地质病害防治技术摘要通过对主要为强、中风化千枚岩的关家隧道施工过程的研究,介绍了适用软弱围岩隧道的三台阶七步流水作业施工方法及其操作要点,同时对千枚岩隧道常见地质灾害成因及其防治技术进行了介绍,得出了千枚岩隧道必须严格按照新奥法“管超前、短进尺、弱爆破、勤量测、强支护、早封闭、快成环”的施工理念进行施工的结论。
关键词软岩;施工;防治1 工程概况关家隧道为国家高速公路十堰至天水联络线陕西境内的高速公路隧道,位于安康市汉滨区关家乡大田村三组至张滩镇响水村一组,呈曲线形展布,隧道总体轴线方向约为240°。
隧道分为左、右线,左线长2 540m,最大埋深约249.2m;右线长2547m,最大埋深约231.0m。
该隧道区属低山地貌,地形起伏较大。
隧道范围内中线高程430.1m~685.1m,最大高差约255m。
山体自然坡度20°~55°,植被较发育。
十堰端左、右线洞口均位于陡斜坡,山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天水端洞口位于缓斜坡地段。
隧址区有张坝路及多条简易公路通过,交通条件较差。
2 地质工程特性2.1 地质描述千枚岩属于软岩的一种,但有其特殊的性质。
千枚岩是一种浅变质的岩石,是一种具有千枚状构造的岩石,属于区域变质浅变质带岩之一,是泥质、粉砂质或中酸性凝灰岩等岩石经过区域变质作用而形成,一般颜色较浅,为黄色、绿色、褐色或灰色,经过变质作用后,原岩中的物质大部分重结晶,生成石英、绢云母、绿泥石和石英,可含少量长石及碳质、铁质等物质。
有时含少量方解石、雏晶黑云母、黑硬绿泥石或锰铝榴石等变斑晶。
常为细粒鳞片变晶结构,粒度小于0.1mm,在片理面上常有小皱纹构造。
2.2 工程特征在工程上,千枚岩具有两个典型的特征,一是遇水泥化,当千枚岩含水量超过其稳定状态原始含水量时,则表面出现软化、泥化的特征,特别是在富水隧道仰拱路基部位的千枚岩,经过车辆的碾压,迅速泥化并不断发展;二是托说粉尘化,在隧道开挖后,千枚岩暴露面会因为其水量的流失,出现崩解、剥落,强度降低,最终成为沙土。
富水千枚岩大断面公路隧道快速施工技术
我项目部研究开发的项目名称为 “富水千枚岩大断面公路隧道快速施 工技术”,下面我就把该项目的大概 情况介绍一下。
1、关键技术
针对隧道地质结构及千枚岩隧道的特 点,在施工中总结和研究富水大断面千枚 岩隧道初支参数的最优选择;富水段施工 过程控制要点;针对地下水水量大小采用 不同的处理方法,并选出最佳方案;确定 隧道工后零沉降的决定因素及解决办法; 最终形成富水大断面千枚岩隧道施工综合 技术。千枚岩遇水易软化,失去自稳能力。 如何控制隧底工后沉降,如何实现富水千 枚岩地段的快速施工,如何确保工程质量 及施工安全,是本项目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键技术难题。
包家山隧道全长11.2Km,设计为分离 式单向行车双线隧道,其中我公司承建左 线4.845Km,右线4.850Km。隧道通过地 段属南秦岭留坝-白河褶皱带,地处南羊山 断裂和石泉-安康断裂之间,受区域构造的 影响,隧道通过地段断层、褶皱发育。隧
道区主要岩性为绢云母千枚岩,构造节理 发育;我公司施工隧道区段Ⅲ级围岩23.22 %、Ⅳ级围岩71.06%、Ⅴ级围岩5.72%。 隧道所经区域地下水发育,隧道位于地下 水位下以下,设计出水量为11300m3/d。、
(4)项目鉴定。写出项目的研究报告, 申请鉴定。
3、项目实施情况
本项目于2006年12月立项,目前已编 制项目实施计划书;利用业主2006年12月 25日~28日在西安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召开 “包家山隧道施工组织设计评审会”的机 会,我们请专家对我标段制定的“富水段 施工方案”进行了讨论。目前施工中,我 们正在收集、积累原始数据,计划2007年 底完成研究报告,申请鉴定。
小康高速N10合同段发言 材料
小河至安康高速公路是交通部规 划的“四纵四横”八条西部开发省际 公路通道之一的阿北线西安以南路段 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陕西省规划的 “米”字型公路主骨架中南北向的重 要经济干线,设计速度80km。我集团 公司承建的小康高速包家山隧道位于 陕西旬阳县境内,横穿南秦岭山脉, 以少土多石的山区为主。
千枚岩(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开挖支护探讨
千枚岩地质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受 断层、破碎带影响,千枚岩质岩体整体破碎 ~ 较破碎,岩体甚至呈绕曲、扭曲变形,岩体结 构以碎裂状 ~ 中、薄层状为主,这些岩质软、 岩体完整性差的围岩段落均属于 V 级围岩。 同时断层带、破碎带内也是地下水较富集区域。 因此受围岩上伏岩体应力、地下水影响及岩石 软 ~ 极软,遇水后易软化变形等特点,掘进时, 由于应力出现集中,进而导致隧道的围岩出现 迅速形变,并且形变常常能够达到数十厘米, 且时间能够持续十几天到数百天不等,继而发 生流变,更会延续几年之久。所以在进行此类 隧道施工及运营上,要预防隧道支护出现损坏。
(二)初期支护 在初期进行支护的过程中,选择的是钢 支撑或者是锚杆,也会利用钢筋网或者是喷射 混凝土。根据千枚岩遇水后易软化变形,并且 形变常常能够达到数十厘米,且时间能够持续 十几天到数百天不等的特性。复合衬砌的结构 之中,有两个部位承担了隧道的大部分荷载: 围岩和锚喷,在这过程中,二次衬砌承载的量 比较少。在隧道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开挖之后 围岩稳定性比较差,为了确保这个部位的稳定 性清空隧道的断面。就需要一些架能力比较强 的材料进行支护。一般会选择钢架,细分为两 种一种是型钢架,一种是格栅钢架。这两种材 质都能够提供较为有力的支护作用。 第二种格栅钢架,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 因为受力而断裂,或者是脱离,能够承受较大 的围岩压力,而且还能够和喷射混凝土紧密的 黏在一起。这种材质整体比较轻,施工过程中 比较方便简单。但是独立的承载能力比较差。 而刚度比较强,就能够弥补这个缺点产生较好 的支护作用。而第一种型钢架,安装过程中有 一定的困难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而且和第二 种相比,实用性更差。 单层钢架进行支护可能无法限制千枚岩 地质条件围岩大变形。此时需要更强的支护参 数进行支撑,加设锚杆、注浆小导管等措施可 能也无法起到效果的情况下,采用双层拱架进 行支护。第一层拱架采用格栅钢架,利用格栅 钢架与喷射混凝土的粘结握裹好,喷射混凝土 能与围岩紧密粘结,可以很好的传递剪应力、 拉应力和压应力,改变围岩表面的受力状态。
富水千枚岩隧道处理技术
变 形 塌 方 处 理
1 处理 方案 确 定
2 、变 形 塌 方情 况 新 安 岭隧 道 右 线 进 口 ,2 0年 1 01 月23日 . 当掌 子 面 掘进 至
为 了减 少 处 理 过 程 中围 岩 二 次 发 生 变形 ,对 初 期 支 护 变形
不 大 .仅 出 现 开 裂 掉 块 的 部 位 . 对 开 裂 掉 块 处 人 工 凿 除 干 净 然
4
、
参考 文 献 }
一
t [】支招 伟 . 1 q 岩溶 隧道灾 变预测与处治技术[ . M]科学 出
版卒 2 0 , £, 0 7 6
在 千 枚 岩 区开 挖时 ,很 容 易 钻 进 ,但 是 又 极 易 出 现 塌
f 2 】朱汉 华 , 孙红月 , 杨建辉 . 公路隧道围岩稳定与支护
自稳 .造 成 隧 道 变 形 , 甚 至 塌 方 。
参数 设 计 的偏 弱 ,没 有达 到 实 际 标 准 。实 际 围岩 应是 SL 1 囤 级 Y- 岩 ,而设 计 图纸 为 …级 围岩 。这 就 使 得 在 工程 施 工 中采 用 的 方 法 、设备 等无 法 满足 实际 的需 要 也就 不能 保证 工程 的质 量 。
对 于 初 期 支 护 变 形 量 比 较 大 ,拱 架 变形 严 重 的 段 落 ,在 采
取补 救措 施 后仍 然 不能 满 足要 求 的段 落 ,进行 换拱 加 固处 理 。
2 换拱 加固 处 理
在 换 拱 前 ,首 先 需 要 对 围 岩 进 行 加 固处 理 .增 加 围 岩 的 自
隧 道 变 形 塌 方 原 因 分 析
1
、
稳 能 力 ,要 在 在 每 环 施 工 完 成 后 立 即 对 小 导 管 进 行 注 浆 加 固 ,
大跨度小间距千枚岩隧道施工工艺浅谈
A kn 2 0 0 C ia 2 et et f ha x E pes a o p n i td X h 10 4 C ia n ag7 5 0 , hn ; .T s C nr o S an i x rs yC m ayLmi , in7 0 5 , hn ) e w e
c nsr c in o h lie s ci n o a g ic v o tu t fp ylt e t fXin x a e,p o lmss o l e ̄c s d o he ln o o r b e h u d b u e n t o g—s a mals a i u n l p n s l p cngt n e
1 4
第1 期
NO. 1
21 年 01
陕 西 交 通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2 011
图 1 Vx 型 复合 式 衬 砌 设 计 图 ( : 0 ) { 戋 1 10
Co s r c i n Te h i u s o n e t n — s a n t u to c n q e f Tu n lwih Lo g — p n S a lS a i g i y l e G r un m l p c n n Ph l t o d i
Ab t a t sr c :Afe n lss o h ie s nd te t n f su p n nd p n tai n lm i h p n d i u n l tr a a y i ft e d s a e a r ame to lm i g a e er t i t a pe e n t n e o
3 。植 被较发 育 。进 、 口均位 于 陡斜坡 , 5, 出 山坡处 于
4 4~Z 17+ 7 , 长 19 为三 车 道 大 跨 度 千 8 K 1 63全 8 m, 枚 岩隧道 。 隧道 地 表 为 回 民 墓 葬 区 , 葬 众 多 . 墓 并 在 Z 17+6 5处 穿 越 香 溪 洞 旅 游 专 用 公 路 , 道 K1 4 隧 埋 深仅为 1m。 0
岩石隧道工程施工方案
岩石隧道工程施工方案一、引言岩石隧道是一种在地下开挖的交通隧道工程,因其建造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投资巨大,被誉为地下“建筑之王”。
在建筑过程中,施工方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性、质量和进度。
本文将针对岩石隧道的施工方案进行详细的探讨,从勘察设计、材料选用、施工工艺、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说明,以期对岩石隧道工程施工方案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二、勘察设计在进行岩石隧道施工前,首先要进行详细的勘察设计工作。
包括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勘察、地质构造勘察、地下水情况勘察等,从而充分了解隧道穿越的地质条件。
对于不同地质条件的隧道,其施工方案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软岩、硬岩、混凝土岩等地质条件下,隧道的施工方法、支护措施都会有所区别。
因此,详细的勘察设计是岩石隧道施工方案的基础。
三、材料选用1. 捣固岩土在岩石隧道施工中,捣固岩土是常用的支护材料。
捣固岩土是一种在地下工程中广泛应用的加固土工程材料。
其主要成分为混凝土、水泥、聚丙烯纤维以及粒度合适的沙石等。
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将捣固岩土灌注到隧道周围,以增加其稳定性,减少岩体崩塌的风险。
2. 硐道轨枕硐道轨枕是隧道施工中采用的一种专用轨枕,其主要特点是抗沉陷、抗冲击、抗震动等性能良好。
在施工中,硐道轨枕可以有效地减小车轮与轨体之间的摩擦力,并且具有较好的弹性变形性能,从而降低了对设备和轨道的损坏。
因此,在岩石隧道施工中,选择合适的硐道轨枕对于保障隧道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3. 硐道衬砌材料硐道衬砌是隧道内壁的一种保护结构,其主要目的是确保隧道的内部光滑、无渗漏,并且能够承受一定的冲击力和扭曲力。
在隧道的施工中,需要选择适合的硐道衬砌材料,如混凝土、耐火砖、钢材等,以确保隧道的内部结构牢固、安全可靠。
四、施工工艺1. 钻凿爆破在岩石隧道的建设中,钻凿爆破是常用的一种开挖方法。
其主要过程为:先用机械钻机对岩石进行预先钻孔,然后在钻孔中充填炸药,最后进行爆破。
千枚岩与砂板岩互层富水大断面隧道变形控制施工工法(2)
千枚岩与砂板岩互层富水大断面隧道变形控制施工工法千枚岩与砂板岩互层富水大断面隧道变形控制施工工法一、前言千枚岩与砂板岩互层富水大断面隧道的施工是地下工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了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以及隧道的安全稳定,需要提出一种合理可行的施工工法。
本文将介绍一种千枚岩与砂板岩互层富水大断面隧道变形控制施工工法,并详细阐述其工法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千枚岩与砂板岩互层富水大断面隧道变形控制施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 灵活性强:工法能够根据不同地质条件和参数进行调整,适应不同情况下的施工需要。
2.高效性:工法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能够大幅度提高施工效率。
3. 节约成本:工法合理选用材料,并采用适当的施工工艺,能够降低施工成本。
4. 变形控制精度高:工法能够准确地控制隧道的变形,保证隧道的安全稳定。
5. 风险可控性好:工法在施工过程中能够及时监测地质变化和工程变形,提前预警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适应范围千枚岩与砂板岩互层富水大断面隧道变形控制施工工法适用于以下情况:1. 施工隧道为千枚岩与砂板岩互层富水大断面,存在较高的地下水位。
2. 施工隧道长度较长,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施工。
3. 施工区域内存在较高的地应力。
4. 施工隧道所在地区地质条件复杂,需要进行综合施工管理。
四、工艺原理千枚岩与砂板岩互层富水大断面隧道变形控制施工工法以以下几个方面的工艺原理为基础:1. 地质条件分析:对施工地质条件进行详细分析,确定地质参数以及地下水水位等情况。
2. 变形控制理论:根据隧道变形控制理论,确定变形控制目标和指标。
3. 施工工艺选择:根据地质条件、变形控制目标和指标,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
4. 监测与预警: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地质变化和工程变形,采取相应措施。
五、施工工艺千枚岩与砂板岩互层富水大断面隧道变形控制施工工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施工阶段:1. 前期准备:包括施工设计、现场勘察、材料采购等。
包家山隧道硬质千枚岩段快速施工技术
3.4建焱严格内部考核机制
1)对洞内出渣运输进行雌机单车核算,根据每台车的装量、 次数、油耗综合考虑每个司机应拿的工资,鼓励司机多拉快跑。 2)实行榜糕淡耗登记制,技术干部现场值班时填写登记,月底汇 慧努据,考核荛瑗。遥遵这种方式,减少了事|凝消耗,降低了藏 本。3)推行岗位责任工资制度,把工作绩效、成本消耗细化量化 到每个人,并与个人收入挂钩,打破了原有档案工资界限,定岗定 薪,极大地掇高了工作效率。
4结语
在犬毅机械化的隧道施工中,机械设备的酉己套是前提,先进 酶施工技本是关键,严格的蟹淫体裁是保证,必蠢将三者有枧撬 结合起来,才能达翻快速、傀浚、安全、离藏施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关宝树.隧道工程施工黪点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3.
3嵩效的组织管理体系 3。{成立精良高效的施工管理系统
1)装渣机械。装渣生导设备采用。盯320C挖掘机和凇380
装载机西己合出渣。小松WA380侧卸装载机其斗容量为3.O m3, 行走邃凌快,灵活多尾,遴应隧遘终监。一辆客积约m3车辆廷 器蠹斗就可装好一车,爝时3分多饕,有效的魏快了窭渣逮发。 同时采用柳工50L装载机和VOLV0320测挖掘机作为备朋设 备,为出渣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送输机械。大断蛳隧道无轨运输过稷中的运输机械对快 速掘邀歪关重要。经过大囊的毙选计算,我郝运渣车采用其褥嶷 努越辩德力秘稳定牲的ND3312D35J j【方奔貔鑫鞠车。 3)通风机械。通风采用压入式,每个工作面采用一台风机一
第35卷纂ll期 ・164・
2
0
山
SHANXI
酉
0 9年4弼
建
筑
V藤.35
Apt.
No,1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千枚岩隧道施工技术
浅谈千枚岩隧道施工技术摘要:本文以京福闽赣ⅰ标dk365+667~dk376+759段的隧道施工为例,介绍了千枚岩的特性、千枚岩地层隧道施工现状、以及隧道的设计情况,并对千枚岩隧道施工技术、施工方法以及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字:隧道施工,施工技术千枚岩地层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工程概况京福闽赣ⅰ标dk365+667~dk376+759段共有隧道七座,隧道总长3044m,最长799m,最短144m。
隧道均位于婺源县内,属剥蚀低丘区,邱坡地形起伏较大,植被发育,主要为灌木,杂草。
隧道洞口表层多为粉质粘土,硬塑,厚约1.5~4.2m。
下伏千枚状粉砂岩,全~弱风化,全风化层厚约2.0~5.0m,强风化层厚约2.0~11m,下为弱风化,局部石英脉充填,岩层产状为90°∠55°,岩质较软,岩体破碎,节理发育。
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水,较发育。
洞身地段围岩为千枚状粉砂岩,弱风化,局部石英充填或含绢云母,岩层产状为90°∠55°,岩质较软,岩体较完整,节理较发育,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
1.1千枚岩的特性千枚岩是一种具千枚状构造的岩石,属于区域变质浅变质带岩,是有特殊性质的一种软岩。
岩石内的矿物发生重结晶作用,一方面可见这些矿物具有定向排列,另一方面又使整块岩石呈现出薄片状构造,在片理面上,平整光滑并发出丝绢状的光泽。
千枚状构造比板状构造的变质程度要深一些。
呈细粒状或鳞片状变晶结构,绢丝光泽。
1.2千枚岩地层隧道施工现状采用传统的钻爆法施工,爆破后造成隧道超挖严重,扩大了施工断面,对隧道的施工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增加了初期支护的工程量投入和施工工序时间的延长。
千枚岩对水的敏感性强,遇水软化。
本地区雨水季节较长,植被丰富,岩层的裂隙发育,隧道开挖过程中裂隙水较多,对初期支护的支护时间要求较高。
1.3设计情况根据设计要求,我部隧道洞口浅埋段采用六步cd法、四步cd法施工,洞身多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法施工。
浅谈千枚岩地质条件下的隧道爆破施工
浅谈千枚岩地质条件下的隧道爆破施工论文关键词:千枚岩隧道爆破爆破方案效果论文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千枚岩地质条件下的爆破方案选择;其次,从掏槽、周边眼间距、装药结构及药量等方面介绍爆破方案;第三部分论述爆破地震效应措施,最后阐述爆破效果。
千枚岩是一种显微变晶片理发育面上呈绢丝光泽的低级变质岩。
千枚岩典型的矿物组合主要有绿泥石、石英和绢云母,有的还含有少量的长石以及碳质和铁质等物质。
有些千枚岩中还少量的含有方解石、雏晶黑云母以及黑硬绿泥石或锰铝榴石等类型的变斑晶。
一般的千枚岩表现为细粒鳞片变晶结构,粒度一般也都小于0.1毫米,在片理面上常有小皱纹构造出现。
千枚岩的原岩一般为黏土岩、粉砂岩或中酸性凝灰岩,是低级区域变质作用的产物,其岩石强度一般较差。
钻爆法是隧道施工中较为常用的方法,其中光面爆破是关键。
千枚岩地质条件比较特殊,其岩石强度差,岩石破碎,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低,所以,研究通过光面爆破技术使此类岩石爆破参数得以优化,减轻爆破给岩石造成的影响,确保隧道轮廓的完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隧道施工是指修建隧道及地下洞室的施工方法、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的总称。
隧道施工方法的选择主要依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并结合隧道断面尺寸、长度、衬砌类型、隧道的使用功能和施工技术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研究确定。
1.确定爆破方案在千枚岩地质条件下,一般采取台阶法开挖方式,具体方法是:在超前于洞身拱部三到五米的地方起挖,为新奥法施工提供平台,其次,洞身下半部与洞身拱部同时开挖,并同时进行锚喷支护。
所用到的周边切缝药包岩石定向断裂爆破技术的优势有:首先,炮孔药量较少,爆破给周围岩石的破坏性降低;其次,可以控制爆破成型,使爆破给围岩造成的影响减小;最后,减少炮孔数量,是炸药爆破能量利用率提高。
2.爆破方案2.1掏槽方式及间距的确定在隧道开挖爆破中,掏槽爆破一直是一项比较关键的爆破技术,掏槽爆破的主要作用是掘进。
其目的是在只有一个临空面的条件下,首先在工作面中央形成较小但有足够深度的槽穴,然后通过槽穴进行爆破。
杜家山隧道千枚岩地段施工技术
杜家山隧道千枚岩地段施工技术作者:张萍朱海华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30期摘要:本文主要阐述杜家山隧道千枚岩地段及断层软弱破碎带的关键施工技术。
按照新奥法施工的理念,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制定相应的施工技术。
该施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转换灵活、施工快捷等特点,对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可借鉴经验,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隧道;千枚岩地质;施工技术中图分类号:U655.4 文献标识码:A0 引言在我国西南和中南地区修建隧道,通过的地层地貌千差万别,面临的新问题也层出不穷,杜家山隧道出现了以往工程中少见的千枚岩。
千枚岩是一种浅变质的具有千枚状构造的岩石,属于区域变质浅变质带岩之一,是泥质、粉砂质或中酸性凝灰岩石经过区域变质作用而形成的。
千枚岩主要具有两个典型的工程特征,一是遇水泥化,当千枚岩含水量超过其稳定状态原始含水量时,则表面出现软化、泥化的特征,特别是在富水隧道仰拱路基部位的千枚岩,经过工程机械的碾压,迅速软化并不断发展为砂石;二是千枚岩在开挖暴露后,其岩石里面的水分迅速流失,将会出现岩石的剥落,崩解,软化,最后成为沙土。
正是由于千枚岩具有上述的工程特性,在千枚岩隧道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地质灾害,这些都是我们工程设计施工中必须注意的。
1工程概况杜家山隧道位于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境内,进口位于青川县木鱼镇文武村八组柳树沟左侧,出口位于青川县骑马乡新明村三组王石沟右侧。
杜家山隧道左洞起止里程为ZK15+052~ZK16+885(全长1833米);右洞起止里程为K15+024~K16+910(全长1886米)。
隧道为双线分离式,平面布置为测量线间距为16m~29m的并行线;隧道左、右线均采用钻爆法施工,进出口四洞掘进。
杜家山隧道穿越山体由多个山脊组成,总体呈东西走向,并以大角度与山体走向斜交(交角约79°),区内最高标高在隧道中部,达885.4m;最低标高为隧道进口外的冲沟,约600.00m,相对高差约285.40m,属中等切割的构造剥蚀型低山窄谷地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跨度小间距千枚岩隧道施工工艺浅谈摘要:通过对香溪洞千枚岩隧道施工过程中出现滑塌、侵限等病害的分析、处理,探讨大跨度小间距千枚岩隧道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大跨度小间距千枚岩隧道施工工艺浅谈1 工程概况香溪隧道位于陕鄂界十(堰)至天(水)高速公路安康东段,安康市汉滨区香溪洞风景区,隧道区属微丘地貌,地形起伏较大。
隧道范围内中线高程310m~350m,最大高差约40m。
山体自然坡度20°~35°,植被较发育。
进、出口均位于陡斜坡,山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两端洞口处均发育有一条冲沟。
隧道左线位于线路直线段,纵坡为-2.3%。
隧道左右线进口间距22m,出口左右线间距65m,隧道最大开挖断面163m2。
隧道起止里程为zk117+484~zk117+673,全长189m,为三车道大跨度千枚岩隧道。
隧道地表为回民墓葬区,墓葬众多,并在zk117+645处穿越香溪洞旅游专用公路,隧道埋深仅为10m。
地质情况复杂,围岩较差,主要为v级强风化千枚岩,支护形式为v浅埋(加管棚)30m、vx浅埋加双层小导管40m、v浅埋加双层小导管56m、v浅埋30m管棚、8m回填暗挖,隧道左线出口段埋深为1~23m,最大埋深40m。
明暗洞交界里程分别为zk117+499、zk117+663。
隧道断面图如下:2 地质特性香溪隧道隧址区属第四系覆盖层薄,大部分路段基岩裸露,出露岩层为志留系梅子垭组(s1m)千枚岩,岩体呈褐黄色、灰绿色,强风化,变余泥质结构,千枚状构造,受断裂带构造影响,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多呈碎屑状和碎块状,岩质软,岩体极破碎,局部炭质含量较高,片理发育,片理面手感光滑,有丝绢光泽,岩质较软,岩体极破碎,自稳能力差,开挖时拱部易坍塌,侧壁易失稳,该层揭露厚度为34.8m~43.8m。
十堰端洞口段岩层产状为148°∠33°,节理j1:160°∠65°;节理j1密度5-7条/m;节理水平延伸一般小于1.5m,竖向切深约1.0m,微张至闭合状,裂隙为方解石脉、泥质充填。
相对应的岩石完整性系数kv=0.63。
天水端洞口段岩层产状为332°∠40°,节理j2:61°∠75°;节理j3:186°∠74°。
节理j2密度5-7条/m;节理j3密度4-6条/m;节理水平延伸一般小于1.0m,竖向切深约1.0m,微张至闭合状,裂隙为方解石脉、泥质充填,相对应的岩石完整性系数kv=0.49。
隧址区有区域性大断裂——月河断裂通过,断裂破碎带宽度约85m~115m,断裂走向约274°,倾向约4°,倾角50°∠70°。
隧道左线、右线均位于断裂破碎带中。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香溪隧道v级围岩为泥质结构强风化千枚岩,围岩深灰色,千枚状构造,千枚岩遇水后软化为粉末状,泥化呈淤泥状。
3 水文地质条件隧址区地下水主要为基岩中的风化裂隙水。
千枚岩岩体节理裂隙发育,深部节理多呈闭合状,联通性较差,多充填泥质,赋水条件较差;浅部强风化岩风化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含少量裂隙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冲沟等低洼部位以地下径流形式排泄,流量随季节性变化明显,雨季流量大,暴雨时易发山洪,旱季流量小。
围岩中水主要为风化裂隙水,集中降雨状态下洞室内呈淋雨状或线状出水。
4 地质病害及处理措施4.1 边坡滑塌香溪隧道左线出口右侧位于地表冲沟一侧,地表为香溪旅游公路修建时的坡积松散土,埋深1m~5m,左侧埋深24m,形成严重偏压,原设计zk117+673-zk117+663采用m偏压型明洞衬砌形式(明挖法)进洞,边仰坡开挖过程中出现多次滑塌,进洞异常艰难,且进洞方向右侧临时边坡高达16多米,植被破坏严重。
原因分析:①隧道出口埋深较浅,处于严重偏压地段,开挖坡脚后边坡松散堆积体难以自稳形成滑塌。
②隧道出口位于地表冲沟一侧,常年饱水丰富,极不稳定。
处理方案:①在进洞方向左侧设置偏压挡墙(zk117+673-zk117+655)。
②延长护拱(zk117+673-zk117+655),施作大管棚后进洞。
③进洞方向右侧护拱拱脚预设锚管(5米φ50×5锁脚钢管4根/榀),以加强护拱与山体连接。
zk117+673~+615埋深最低为1.5m,右侧为冲沟,左侧存在严重偏压,故将原来套拱变更为偏压套拱,在出洞方向左侧拱脚预设钢管(5mφ50*5锁脚4根/榀)以加强与山体的连接,原管棚长度增加至58m。
④zk117+673-zk117+615衬砌具体为:a zk117+673-zk117+615超前支护采用管棚(φ108×6),共51根。
b zk117+673-zk117+615采用ⅴx浅埋型复合式衬砌形式,采用φ50×5小导管,l=400cm,间距30cm加强超前支护。
c套拱部分:c25喷射混凝土60cm、i20b型钢支撑60cm/榀、φ8钢筋网20×20cm(双层)、φ127×4导向管51@40cm。
原设计明洞段zk117+673~+655,由于护拱左侧基础承载力小于设计350kpa,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故套拱左侧基础加深120cm、厚度由原来100cm变为220cm,确保套拱施做及安全。
变更方案:经研究在原有基础将zk117+655~+640段共15m,每榀拱架拱腰两侧增设4根注浆小导管,导洞掌子面临时支撑在原设计基础上增加一榀。
4.2 收敛变形较大套拱施做完成后开始暗洞掘进,由于香溪隧道为强风化千枚岩大三车道大断面隧道,洞顶为坡积土,洞顶为公墓区,山顶有较多洞穴,开挖后容易失稳、坍塌、掌子面出现滑落,在这种不良地质环境下隧道施工坚持“先预报、管超前、短进尺、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施工参数如图一)。
自进入暗洞开挖后,隧道频繁出现围岩变形,初期支护开裂,拱顶下沉等现象。
当开挖至zk117+600处时,隧道顶部位于香溪洞旅游公路,公路出现开裂和下沉现象,洞顶地表出现大量长度2~7m 不等宽度2~13mm的裂缝。
经设计单位现场查看后,确定将zk117+673~+655段原有衬砌形式变为vx浅埋复合式衬砌,并每榀拱架拱腰打设5根φ50*5长5m间距为50cm的注浆小导管,同时在原预留变形量基础上增加10cm(原设计预留沉降量15cm)。
在采取以上加固措施后,隧道内初期支护喷射砼仍出现裂缝、掉块、拱架变形等现象。
尤其是导洞施工至zk117+555处时,主洞掌子面位于zk117+560,邻近几日降雨,导洞、主洞掌子面均出现渗水,已经施工段落初期支护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加剧,初期支护出现开裂,拱架下沉严重,为保证施工安全,停止掌子面掘进,对已经掘进zk117+555的段落进行临时支撑,但导洞掌子面增加的临时支撑严重变形失稳,经观测下沉近45cm,现场又临时增加φ108×6mm无缝钢管支撑,也同样出现下沉,钢管变形弯曲。
在雨水过后,zk117+620-555仍有不同程度的下沉变形,其中zk117+607.5~+565变形更为严重,最大侵限为49.9cm,严重影响二衬厚度。
分析原因:①隧道出口段埋深较浅,断面大,围岩破碎,开挖后自稳能力较差。
②隧道出口位于地表冲沟一侧,常年饱水丰富,千枚岩具有微膨胀性,开挖后含水量变化,致使围岩极不稳定。
处理方案:zk117+606.9~zk117+555段由于初期支护变形、已侵入二衬,需换拱处理,处理方案为:①停止掌子面掘进施工,封闭掌子面,对隧道洞顶的裂缝用水泥浆灌注,然后用3:7灰土封口,对洞顶隧道轴线方向进行观察,对存在积水及时进行排水。
②按照双侧壁临时支护形式对zk117+606.9~zk117+555段进行临时加固,临时加固采用i20b工字钢、连接钢板采用厚δ18mm、纵向采用i20b工字钢连接。
③对侵限段每1m进行段面侵限情况扫描,标出断面侵限部位,从zk117+606.9向小桩号方向逐榀拱架侵限段进行钢拱架更换,从边墙到拱顶逐段进行更换,zk117+606.9~zk117+555采用φ50×5小导管对围岩进行注浆加固,小导管径向布置,纵环向间距:1.2×1.0m。
(其中zk117+606.9~zk117+569换拱采用i22b型钢支护),连接筋设置与ⅴ级浅埋相同;对于zk117+575~zk117+555段初期支护先进行落底成环后,再进行上断面换拱处理,适当加大预留变形量,每换拱完成10m后浇二衬砼,然后继续下一段换拱处理。
5 结束语香溪隧道左线大跨度小间距千枚岩隧道的顺利贯通,为三车道大跨度强风化千枚岩隧道施工及施工过程中病害处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同时,根据几次塌方处理,对大跨度强风化千枚岩隧道施工和塌方处理也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①由于强风化千枚岩节理裂隙发育,岩体极破碎,围岩自稳能力差,且遇水后软化为粉末状,泥化呈淤泥状。
因此进洞时间的选择应尽量避免冬雨季节,同时必须遵循先做排水再开挖边仰坡进洞的原则。
②大断面小间距强风化千枚岩隧道施工时,左右洞应保证已施工段落二衬完成后方进行另侧洞室的开挖,且导洞与主洞掌子面距离不宜过大,应控制在10m以内为宜,以争取及落底施做仰拱早成环,保证合理受力。
参考文献:[1]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2]关宝树编著.隧道工程施工要点集.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3]郑西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方法研究——现代隧道技术,2007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