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先秦的管理制度
![先秦的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b24e772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dd.png)
先秦的管理制度在先秦时期,管理制度主要体现在政治、官制、军事、财政、法律等方面。
下面我们就分别来介绍一下。
政治制度是先秦时期管理制度中的关键部分。
在这个时期,政治制度主要体现为封建制度,封建制度以封建关系为基础,分封诸侯,建立封建国家。
在封建国家中,诸侯作为贵族,享有特权和权力,而且在中央政府中担任重要职务,参与国家政治决策。
同时,中央政府也通过封赏的方式来激励和约束诸侯,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官制是先秦时期管理制度的另一个重要部分。
在封建国家中,官制是国家权力机构的核心,在官制中设立各种官职,负责管理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在封建国家中,官制主要分为贵族官员和平民官员两大类,贵族官员通常是诸侯家族的成员,世代相传,享有特权和荣耀;而平民官员则是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凭借才华和能力担任官职,不设世袭制度。
军事制度是先秦时期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时期,军事制度主要是以诸侯的武装力量为基础,诸侯通过自己的私军来维护领土和家族利益。
同时,中央政府也设立了中央军队,负责国家的军事防卫和战争作战。
在这个时期,军队主要以骑兵、步兵和战车为主要作战力量,采取阵地作战和武器对抗的方式,打赢战争。
财政制度是先秦时期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时期,财政制度主要是以国有财产和财政预算为基础,中央政府通过征税、征铁、征兵等方式来筹集国家资金,用于军事和政治的开支。
同时,中央政府也设立了财政部门,负责财政收支的管理和监督。
在这个时期,财政制度主要以贵族税和赋役制为主,国家财政收入主要依靠田赋和农民的劳役。
法律制度是先秦时期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时期,法律制度主要是以礼法文明为基础,君臣父子各自行其道。
在封建国家中,法律主要是以封建宗法的方式进行,贵族享有特权,平民受到约束。
同时,中央政府也设立了刑罚法律和审判部门,负责处理犯罪和纠纷,维护社会秩序和法律规范。
在这个时期,法律主要依靠宗法和礼制,重视家族制度和封建道德。
先秦的政治制度
![先秦的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7bfca48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60.png)
先秦的政治制度先秦的政治制度1. 引言先秦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阶段,指的是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之间的时期。
在先秦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发展,为后来的封建皇帝制度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对先秦的政治制度进行详细的探讨。
2.朝代与政权2.1 春秋时代在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中国处于分裂的局面,诸侯国相互争夺权力。
各个诸侯国的政权以诸侯为核心,有着比较独立的政治体系。
这一时期的政治力量较为分散,诸侯国内部实行君主制,但对于继位问题存在争议。
2.2 战国时代春秋时代之后是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这一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更加激烈,政治体制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
各个诸侯国内部实行诸侯世袭制,世袭的方式逐渐成为主流。
同时,各个国家开始出现专制的倾向,诸侯国的君主拥有绝对的权力。
3. 政治组织与制度3.1 公共行政机构在先秦时代,政府内部设立了一系列的行政部门,主要包括官职、官员以及辅佐官员的官吏和仆役。
其中,诸侯国的政权通常由国君掌握,他们任命官员来管理国家事务。
大夫和卿等官员负责具体的行政工作,常委会则负责参谋和决策。
政府的的权力结构相对松散,部门之间存在一定的独立性。
3.2 兵制先秦时代的兵制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诸侯国的军队,另一种是中央政府的军队。
诸侯国的军队是诸侯国的君主掌控,用于保卫自己国家的领土或扩张势力。
中央政府的军队则由君主掌控,用于统一和维稳。
军队的编制、训练和指挥都十分重要,同时,士兵的招募和军队的经费也是决定军队战斗力的关键因素。
3.3 法律制度先秦时期的法律制度相对简单,主要依靠君主的统治与仪式化的规范。
君主通过制定法律来确立统治权威,同时依靠仪式以显示尊贵和权力。
在各个诸侯国内部,也有一定的法律与法治,但不同诸侯国之间的法律并不完全统一。
整个社会的法律体系和法律精神的发展还相对不健全。
4. 政治哲学与思想4.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战国时代最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在先秦时代对中国的政治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先秦时期的政治形态
![先秦时期的政治形态](https://img.taocdn.com/s3/m/9ab7e617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6f.png)
先秦时期的政治形态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华文明的形成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形态也经历了多次演变,到了战国时期,出现了多诸侯争霸的局面。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先秦时期的政治形态。
一、分封制先秦时期的政治形态最早始于周朝,周朝采取的是分封制。
在这个制度下,周天子将国土分封给亲戚和功臣,他们作为诸侯可以管理自己的封地,并向周天子进贡。
这种制度的好处是可以将各个地方的实权归属于不同的诸侯,实现权力的平衡,同时也满足了天子和诸侯之间的互惠关系。
二、铁鞭制度西周后期,周天子长期享乐,失去了国家的影响力和权威。
这时,晋国的重臣郤缺提出了用铁鞭制度来加强统治的建议。
铁鞭制度是指当时的各个国家会把威权集中在国君手中,没有执法权和司法权。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晋国采取了铁鞭制度,对实行分封制度的诸侯进行专制统治,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并使各大诸侯彼此矛盾,达到了维持国家的安定和发展。
三、中央集权春秋时期,中原地区出现了齐、楚、秦、晋等几个大国。
为了维持各国的权力平衡,所以在当时还维持了分封制。
但是随着周王室的势力渐渐衰落,多个诸侯之间相互争斗不止,国家失去了统一的氛围。
于是,通过周公制定了周礼,强调周天子的地位和权力,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度,也使中国政治经济得到了发展。
四、统一战争春秋时期是一个多地混战的时期,不少的国都受到了残酷的侵略,为了保卫我们自己的封国国土,各个国家需要把自己的兵力加强起来,进行统一战争。
春秋时期的中原地区政治形态就是在这个条件下产生的,这些国家通过联合军队,保障了自己国家的发展壮大,同时也使中国政治经济得到了广泛的转变。
五、战国时期春秋时期之后,进入战国。
随着周王室的逐渐衰落,诸侯之间相互攻伐,直至嬴政统一六国。
战国时期较为紧张,六国之间互相攻伐,直到嬴政定都咸阳成为中国第一个统一帝国。
六、法治思想在先秦时期的政治形态中,法治思想逐渐形成,达到了顶峰。
《尚书》中就有“问罪于民,惟快其心”,“国家有法,而无令,则官无所循,民无所循矣。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1b991c8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08.png)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运行和变迁具有关键意义。
以下将为您总结一些相关的知识点,并结合例题进行分析。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夏启开创了王位世袭制,从此“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分封制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但要对周天子履行义务,如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等。
例题:“烽火戏诸侯”反映了分封制下诸侯对周天子的什么义务?()A 定期朝贡B 随从作战C 镇守疆土D 交纳贡赋答案:B解析:烽火戏诸侯中,周幽王点燃烽火,诸侯见到烽火纷纷率兵赶来,体现了诸侯随从作战的义务。
3、宗法制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例题:在宗法制下,周天子的嫡长子继承的是()A 王位B 诸侯之位C 卿大夫之位D 士之位答案:A解析:周天子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儿子被分封为诸侯。
二、秦朝至清朝的中央集权制度1、秦朝秦始皇创立了皇帝制度,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例题: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是()A 皇权至高无上B 中央设三公九卿C 地方推行郡县制D 颁布秦律,严刑峻法答案:A解析:皇权至高无上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都是为了维护皇权。
2、汉朝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了诸侯国势力的膨胀;汉武帝推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
例题: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目的是()A 加强中央集权B 增加税收C 扩充军队D 选拔人才答案:A解析:“推恩令”使诸侯国越分越小,无法与中央对抗,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3、隋唐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例题:唐朝三省六部制中,负责审核政令的是()A 中书省B 门下省C 尚书省D 六部答案:B解析: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
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cedd9858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29.png)
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也是中国政治制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走过了封建社会的初步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基础。
下面就来具体介绍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首先,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是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权力主要集中在君主手中,君王是政治权力的代表。
君主拥有绝对的权威和统治力,对国家的政策、法律、经济等事务拥有最终决策权。
君主还通过任命官员来管理国家的各级事务,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的官僚体制。
其次,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注重礼法制度的建立和运行。
在这个时期,礼法制度被视为社会秩序和道德约束的标准。
各个国家和地区在礼法方面有着不同的偏重和发展,但都十分重视礼法的作用。
君王和官员必须遵守各种礼法规定,以加强社会秩序和稳定。
第三,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是以封建领地制度为基础的。
君主将国家划分为多个封地,每个封地由一位诸侯统治。
诸侯承担着守护国家领土和维护社会秩序的责任,并向君主提供军事和财政支持。
这种封地制度既保证了君主集中政治权力的同时,又有效地分散了地方政治力量,使得政权更加稳定和有序。
第四,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是以分封制为特点的。
君主将自己的亲族、重要将领和功臣封于各个领地,以奖赏他们的忠诚和贡献。
封地的归属以及封地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是血缘和势力的体现,构成了封建制度中的等级和秩序。
第五,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注重思想和教育的引导。
君主和官员都重视文化教育的普及和推广,推崇儒家的思想和道德观念。
君主利用思想引导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通过儒家思想的宣传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总之,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在中国政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个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以封建制度为基础、重视礼法制度、分封制度和分封制度的并存、关注思想教育的普及。
这些特点不仅影响了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也对后世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秦时期的国家形态和政治制度
![先秦时期的国家形态和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a76b615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ac.png)
先秦时期的国家形态和政治制度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发展最早、最具划时代意义的历史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各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和国家形态的发展也经历了从封建制度到君主专制的演变过程。
1. 封建制度和诸侯国在先秦时期,中国的国家形态和政治制度都是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
封建制度指的是国家以封地作为政治和军事管辖区域,并且在这个封地之上,国家授予相应的权利和责任。
在先秦时期,中国的封地和封建制度以诸侯国为主。
诸侯国是中国先秦时期存在的众多小国家之一,这些国家既相互独立也相互依存,同时在各个国家内部,也保留着土地的分配、宗法血缘关系的继承和管理、商业交流、文化交流等一系列封建的制度。
在这种政治制度下,各个诸侯国之间经常进行一些互相攻伐、重新分配封地等等。
这种制度最终导致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春秋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
2. 德治的兴起春秋时期之后,中国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道家思想的兴起,导致了“德治”思想的出现。
“德治”是指国家以道德法则为准则,通过道德教化人民来管理国家的一种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国家不需要过多地依靠武力和法律来维持秩序,因为人们会自觉地遵守道德法则,以此保障国家稳定。
而“德治”的思想对于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和国家形态的影响也十分巨大。
在这种制度下,各个国家不再过于依赖军事武力,而是更加注重道德和民心的得到。
同时,德治还翻译为 Moral Governance,它接受全球性的政治制度思想,发挥了鼓舞人民积极向上和建设美好国家的作用。
3. 君主专制的出现在“德治”思想的推动之下,中国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和国家形态逐渐向着君主专制的方向演化。
君主专制是指在国家中只有一个君主或皇帝掌控大权,通过对他人的控制来实现对整个国家的管理。
在先秦时期,中国的君主专制主要表现为周朝的天子以及秦朝的始皇帝等。
君主专制制度的出现是先秦时期国家的一个重要演变过程。
它带来了统一和秩序,同时也促进了普通人民的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发展。
先秦政治制度
![先秦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a98c435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e4.png)
先秦政治制度先秦政治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政治制度,也是中国封建制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先秦时期,政治制度主要是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包括封建君主制、分封制、宗法制和世袭制等。
以下是关于先秦政治制度的一些介绍。
先秦政治制度的核心是封建君主制,即君王为天子,统治全国,享有绝对的权力。
天子被视为天地之间的中心,领导国家的一切政治和社会事务。
君主通过天命来合法化自己的统治地位,认为自己是上天赋予的神圣地位和权力。
君主通过祭祀和礼仪来表达对天地神灵的敬意,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在封建君主制下,分封制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政治制度。
君主将全国分为多个封邑,封给亲信、功臣和亲属,以确保自己的统治地位,并保持与地方的联系。
封邑的分封不仅是物质上的奖赏,还是一种政治控制和管理手段。
分封制使君主能够有效地控制封地的资源和人口,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统一。
宗法制是先秦政治制度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宗法制是以家族血缘和亲属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形式。
在先秦时期,家族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单位,作为政治和经济单位,家族成员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和依赖关系。
宗法制规定了人们的社会地位、权力和义务,决定了家族内部的继承和领导方式。
宗法制通过家族的传承和延续,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世袭制是先秦时期政治制度中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世袭制指的是位高权重的职位由家族成员世代相传。
在先秦时期,职位是与家族联系在一起的,通过世袭制度,政治权力和社会地位能够在家族内部不断传承下去。
世袭制对于维护统治者和家族的利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限制了社会的流动性和机会。
总的来说,先秦政治制度是以封建君主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包括了分封制、宗法制和世袭制等。
这些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国家的稳定和统一,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职位世袭导致的官僚主义和权力滥用等。
这些问题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得到了改变和修正,但先秦政治制度对于中国政治制度的形成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9bb46155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90.png)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3、西周朝政治制度的特点:
• 政治关系和血缘关系紧密结合; • 等级森严; • 地方分权; • 贵族政治; • 礼乐治国; • 国人通过舆论影响朝政,原始民主传统。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4、春秋战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 政治制度转型时期; • 分封宗法破坏,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 • 地方分权; • 中央集权制度开始产生; • 君主权力加强; • 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发展。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的特点,分析西周政 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 特点:建立在分封制基础之上,建有宗庙和社稷;国人和野人均 有一定政治权利,但身份不同;有城墙等防御设施。
➢ 影响:开发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奠定了多民族统一国家 的基础;礼乐制度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形成;为中国长时期政治结 构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概括古代中央行政制度发展特点?
• 继承发展,不断完善。 • 君主制不断加强。 • 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 以内制外,加强皇权。 • 政府事务和皇室事务逐渐分离。 • 官职和差遣的分离。 • 官员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三、两汉至明清地方制度的演变
• 汉初:郡县、封国并存,诸侯国权力加强。 • 汉武帝:推恩令、刺史,加强集权。 • 东汉:州、郡、县三级。 • 隋朝:州、县两级。 • 唐朝:道、州、县三级;节度使。 • 宋朝:路、府(州)、县三级。 • 元朝:行省、路、府、州、县多级。 • 明朝:明初设三司,中后期设巡抚统领三司。 • 清朝:省、府、县三级;总督和巡抚。
影响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因素:
• 原始民主传统、氏族制度。 •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 农业发展。 • 社会生产力。 • 土地制度。 • 治国思想发展。
先秦管理制度是什么
![先秦管理制度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2ad442a5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42.png)
先秦管理制度是什么政治制度是先秦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先秦时期,政治制度主要是指诸侯国的政治体制以及中央政权的统治体系。
在诸侯国,君主是最高统治者,但同时也需要依托于贵族、大臣和官员等群体。
这些贵族、大臣和官员通过宗族和官职等渠道参与政治决策和管理,形成了一种相对分权的政治结构。
而在中央政权层面,先秦时期的统治者主要是通过世袭或者征服的方式建立国家,然后逐渐建立专制的中央政权。
中央政权的政治结构相对集中,统治者拥有更大的权力,但也需要依托于官僚和军队等机构来维持统治。
军事制度是先秦管理制度的另一个核心内容。
在先秦时期,军事力量对于维护统治者的权力和国家的安全至关重要。
诸侯国和中央政权都建立了自己的军事组织和制度。
诸侯国的军事体系主要以诸侯和其家族的私军为主,而中央政权则建立了相对统一的军队体系。
在诸侯国,君主通过封赏和赋予荣誉等方式来吸引士兵,组建私军;而中央政权则通过封建制度和战争掠夺等方式来建立自己的军队。
而在军事制度方面,政府也通过军队编制、兵役制度以及武器装备等方式来管理和组织军队。
行政制度是先秦管理制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在先秦时期,行政制度主要包括政府机构、官僚体系和官吏任免等方面。
在诸侯国,君主和大臣通过建立官府和设立职官等方式来管理政府事务。
而中央政权则通过设立诸多官职和建立不同的官署来管理国家事务。
同时,政府也建立了官吏考核和选拔制度,以确保官员的素质和能力。
财政制度是先秦管理制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在先秦时期,财政制度主要包括税收、财政管理和物资调度等方面。
在诸侯国,君主通过对土地和人民征收赋税来获取财政收入,然后通过财政官员来管理和分配财政收入。
而中央政权则通过建立中央财政机构和征收赋税等方式来管理国家财政。
政府也通过物资调度和财政预算等方式来管理国家的物资和财政。
法律制度是先秦管理制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在先秦时期,法律制度主要包括法律体系、刑罚和司法机构等方面。
在诸侯国,君主通过颁布法令和建立审判机构来管理国家的法律。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344e5aa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83.png)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封建制度、世卿制度、列国联盟制度以及争霸政策等。
首先,封建制度是先秦时期主要的政治体制之一。
在封建制度下,各封建诸侯拥有一定的独立权力,他们被封于不同的领地,统治着自己的封土。
封建诸侯对君主的首领地位承认不够,往往有着较大的权利和独立性。
君主与封建诸侯之间的关系是属臣关系,君臣之间彼此有着约束与依赖的关系。
其次,世卿制度是先秦时期的一种贵族制度。
世卿制度规定了贵族子弟的继承和任用,基本上是按照亲属关系和血统进行继承的。
只有出自贵族家族的人才能继承家族的世卿地位和权力,并且享有世袭的权益。
世卿制度实际上限制了君主的权力,君主往往需要依靠贵族的支持才能维持统治。
再次,列国联盟制度是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之一。
先秦时期的中国地区分为了很多小国,这些小国之间经常会形成联盟,通过联盟来相互支持和对抗更大的国家。
列国联盟制度使得各个小国得以在同盟国的支持下存活和发展,同时也有助于维持地区间的相对平衡。
最后,争霸政策是先秦时期各国间的一种重要政治策略。
各个小国为了争夺霸主的地位,不断进行战争和扩张,力图统一整个中国地区。
先秦时期的争霸政策导致了长期的战争和流血冲突,也为后来的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总的来说,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是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其中包括世卿制度、列国联盟制度和争霸政策等。
这些政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和政治的特点,对后来的政治制度和国家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共33张PPT)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共3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72f085c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25.png)
1、变化
A.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B. 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C.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当然,从贵族政治发展到官僚政治,这是历 史的进步。有利于人才的选拔,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促进了社会各阶层之 间的流动性。所以也有说法,官僚政治是中国“公天下”的开始。(不是指 最高权力,而是指统治集团)
特点:
职责:是起草诏令、处理政务,是内侍机构,没有实权。 职权:内阁有相权无相名,权力来源于皇帝个人。 实质:是为保障皇权的高度集中而建立起来的新的中枢体制,也是官僚 机构日益腐败的重要原因。
【补充】问:隋唐三省六部属于法定机构,明朝的内阁是什么机构?那从隋唐到
明朝,决策机构转移的趋势是什么?
机构:皇帝的内侍机构。 趋势:由法定机构到非法定机构。 (六)、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秦朝的政 治制度
中央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廷议制度 地方制度:郡县制 其他制度:文书行政制度
两汉至明 清时期政 治制度的 演变
中央行政制度:西汉:中外朝制 隋唐:三省六部制 宋:二府三司制 元:一省制 明:废宰相制度设内阁 清:设军机处
地方行政制度:西汉:郡国并行制、郡县两级制 隋唐:州县两级制、道州县三级制 宋:路府县三级制 元:行省制 明清:省府县三级制
②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③分封制受封的诸侯包括周的同姓贵族、异姓功臣和旧贵族
④受封的诸侯享有受封土地的统治权,同时承担对周王室的义务,如服
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
⑤分封制前期巩固了周朝统治,但地方自主权过大,后期出现地方割据
⑥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⑦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相互配合,政治权力与血缘关系相结合
先秦的政治制度
![先秦的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9b2856f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83.png)
先秦的政治制度先秦时期,是指中国历史上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秦朝建立之前的时期,主要包括周朝晚期、战国时期等时期。
在先秦时期,政治制度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其中有两个重要的政治制度是封建制度和分封制度。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以封建制度为基础。
在封建制度中,国王对国家进行绝对统治,国家权力高度集中在国王身上。
国家的政治和经济权力都由国王掌握,他通过给予诸侯、王子和重要臣子等人土地和封号来管理国家。
而这些封号所代表的地方,通常是族人居住的地方。
封建制度中,国王和诸侯之间的关系是主要的政治关系,国王起着“君主”的作用,而诸侯则是国王的臣属,起着“宗主”的作用。
分封制度是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分封制度是在封建制度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
在这个制度中,国家被分为多个封国,国王把国土分封给诸侯,以管理国家的各个地区。
根据分封制度,国家被划分为大小不等的诸侯国,他们各自管理着自己的领地,并负责军事防御和行政管理。
诸侯在本地拥有强大的实力和较高的自治权,同时受到国王的监督和控制。
封建制度和分封制度是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核心,但在这个时期,各种制度和观念都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由于国家的权力高度分散,各地区的政治状况也存在差异。
同时,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统治者的改革,政治制度也在不断演变和调整。
例如,在战国时期,因为战乱频繁,一些强大的国家开始放弃封建制度,采用较为集权的制度来管理国家。
总体而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以封建制度和分封制度为主要特点,这两种制度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状况。
同时,这些制度也为后来的秦朝的统一和统治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研究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be00bc9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16.png)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研究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更迭和各种政治制度的兴衰。
研究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变迁和制度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研究一下先秦时期的封建制度。
在先秦时期,封建制度是一种重要的政治体制。
封建制度以周天子为中心,分封诸侯,通过封赏土地和授予爵位的方式来维系各个封国与周朝之间的政治关系。
这一制度具有较为稳定的特点,有助于周朝统治者确立权威地位。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封建制度逐渐出现问题。
一些诸侯国逐渐强大起来,开始觊觎周天子的地位,出现了内外有别的局面。
这一现象的出现,标志着封建制度开始走向寿终正寝。
其次,我们来研究一下先秦时期的分封制度。
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进一步发展出了分封制度。
分封制度以分封诸侯为核心,将国家划分为各个封国,各封国由君主统治,并向君主进贡。
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封建制度的稳定,但也同时存在问题,例如封国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对中央政权的统制力度较弱,加剧了分封制度的腐败和混乱。
这一问题在春秋战国时期愈发凸显,最终导致了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代的到来。
第三,我们来研究一下先秦时期的官员制度。
在先秦时期,官员制度也是重要的政治制度之一。
官员制度以官员为核心,设立各种职务和官位,以管理国家事务。
这一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国家的正常运转,但也同时存在问题。
例如,由于官员的选拔和任命主要依靠贵族的力量和背景,导致了官员制度的腐败和官僚主义现象的普遍存在。
这一问题在战国时期进一步加剧,为后来的秦朝推翻诸侯并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通过对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进的轨迹和特点。
封建制度的稳定与分封制度的混乱,以及官员制度的作用和问题,都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政治制度在演进过程中的固有问题,例如腐败、官僚主义等,这些问题在中国历史中一直存在至今。
中国古代制度演变
![中国古代制度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94b14e2f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57.png)
中国古代制度演变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演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1.先秦时期: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主要表现在世卿世禄制、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实施。
在夏朝,政治制度开始由禅让制转变为王位世袭制。
到了周朝,出现了分封制和宗法制,通过层层分封,确立了贵族的等级制度,而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2.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了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则推行郡县制。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中央集权思想,并通过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封建君主专制提供了理论思想,实行刺史制度和察举制来管理地方。
3.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中央制度开始出现三省初步形成,选官制度则实行九品中正制。
4.隋唐时期:隋朝创立了三省六部制,唐朝则完善了这个制度。
地方制度则出现了节度使和都护府制度,选官制度则实行科举制。
5.两宋时期:这一时期,中央制度出现了二府三司,地方制度出现了文臣知州、通判监督等制度。
6.元朝时期:元朝实行中书省制度,地方制度则是行省制。
7.明朝时期:明朝实行内阁制度和厂卫制度。
8.清朝时期:清朝实行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后改为南书房和军机处等机构。
总体而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演变体现了不断适应和改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需要。
先秦时期政治制度
![先秦时期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db5f1f0700abb68a982fbc1.png)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一)先秦时期
夏:世袭制,出现公共权力
商:内服外服制商王对附属国有一定的控制力.
附属国对商王尽一定的义务.
对象:同姓亲族、姻亲、先代贵族、功臣
周西周 A.分封制等级: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封邦建国)目的:巩固周王朝统治
作用:扩大统治区域,确立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
封建社会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目的:解决后代子孙继承上的问题
B.宗法制关系:(大宗与小宗)家族等级,政治隶属
作用积极:将国与家联系在一起,防止内乱,团结亲族.
消极:具有不稳定性,时间推移血缘疏远不利于统治.
C.礼乐制:维护宗法分封制的统治.
东周:春秋战国(社会动荡,大变革时期)
背景:(1)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2)井田制瓦解.
(3)百家争鸣,私学兴起.
(4)士阶级壮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讲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先秦时期【重点难点】宗法制、分封制、礼制及其相互关系和深远影响;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阶段特征】从分封制、宗法制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取代贵族制度,专制集权逐渐形成。
【基础知识梳理】一、分封制1. 概念:。
2. 目的:。
3.内容:①受封对象:;②诸侯国的义务:;③诸侯国的权利:;④形成的统治秩序:。
4. 积极作用:。
5. 弊端:诸侯国力量过强,易引起诸侯争霸,造成国家分裂。
二、宗法制1.目的:。
2. 特点:。
3. 影响:。
4.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三、礼乐制度1. 目的:。
2.实质:。
3. 作用: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四、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动——礼崩乐坏、诸侯争霸1、政治变动的原因:(1)经济上;(2)政治上;(3)思想上;2、政治变动的表现:(1)地方行政制度上制度建立;(2)官僚制度上由政治向政治转变;(3)选官制度上由向转变;(4)阶级关系上阶层壮大;(5)治国方式上由向转变。
【重点突破】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周总结了历史经验,把建立地方政权与巩固自身统治有机结合起来,使王室能有效地对整个领土进行控制,调节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
周王室用权利与义务的规定,使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改变了夏商时代国王为诸侯之长的状况。
这种制度促进了诸侯国势力的迅速发展,统一的奴隶制度在各诸侯国得以建立和发展,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受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了文化渗透。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的哪一制度?有何积极作用?(6分)材料二除了向周边部族征战,西周很少发生战争或动乱,到第十任天子周厉王发生“国人暴动”时,西周已基本上稳定了200余年。
西周是统一局面下实行地方分权,诸侯掌握着地方的军事和财政,但至少200年还没有一个诸侯搞分裂。
这是为什么呢?(2)根据以上述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西周为什么200年没有出现诸侯分裂和政局动荡的局面?(8分)材料三宗者,何谓也?宗者,尊也,为先祖主也,宗人之所尊也。
《礼》曰:宗人将有事,族人皆侍。
古者所以必有宗,何也?所以长和睦也。
——(东汉)班固《白虎通义》(3)材料二反映宗法制的重要社会影响是什么?2.赵翼《廿二史札记》写道:“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
”材料的“变”最早出现于A.商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唐朝3.《中华帝国:制度的断想》中说道:“在诸侯争雄的春秋时代,封建制原来赖以存在的基础——宗法制被打破,……一种不同于以往的,非宗法、非宗教、绝对实利主义的文化成长起来,……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改革,实际上就是实利主义的角逐。
”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源是A.周朝王室的衰落B.礼乐制度的崩溃 C.铁犁牛耕的出现D.宗法关系的疏远【知识归纳】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材料一商朝统治者几乎是每日必卜、每事必卜。
许多重要的军国大事都要由神意来决定……材料二“盖诸侯之于天子,尤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材料三 (西周)国家政权是由“大宗”“小宗”的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形成了亲贵合一、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
——张荫麟《中国史纲》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拓展深化】宗法制对后世的重要影响问题:你能说出宗法制在以下三个方面对后世的影响吗?(1)古代政治:(2)社会习俗:(3)思想观念:跟踪练习一、选择题1.一古代算数例题:“今有大夫、不更、簪褭、上造、公士凡五人。
共猎得五鹿,欲以爵次分之,问各得几何?”书中记载正确的答案是:他们依次分别得到1又2/3、1又1/3、1、2/3、1/3只鹿。
请问,这道算数题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哪项特色( )A.年龄在鹿肉分配上的重要性 B.古代中国人特殊的数学观念C.个人的地位由猎鹿活动决定 D.不同爵位者的分配权利差异2.许倬云先生在其《西周史》中说:“商周的封建,事实上是基层地方社群政治权力的延续”。
周初“封建”的实施主要基于( )A.最高统治者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B.周王室众星拱月般政治格局的形成C.王权无力伸至诸侯所治理的共同体内部 D.该制度可从根本上消除中央和地方的对立3.卢龙县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孤竹文化之乡”,孤竹国是商汤灭夏后所封的诸侯国。
西周时期,孤竹国归属周朝,与周天子的关系不包括 ( )A.定期朝见周天子 B.按期向周天子缴纳贡赋C.当地长官由周王任免,不得世袭 D.周天子承认孤竹国君在国内的世袭统治权4.《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
”材料反映了( )A.兄终弟及的传统 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C.财产继承的原则 D.任人唯才的要求5.台湾史学家许倬云在《文化与亲缘——中国人双重认同的根源》一文中说:“战国纷争之际,各国都恪守着天下定于一的信念,他们争论的出发点是如何统一,却不是是否统一。
”文中的“信念”源自( ) A.中国人对统一的渴望 B.分封制的影响C.由西周发展而来的文化认同 D.各国统治者变法自强6.学者金庸说:“我们民族由于有了严密的继承制度,从而避免了内部的争斗和战争。
一些游牧民族本来很强盛,但往往在关键的时候闹分裂。
父亲死后,他的两个儿子或者三个儿子抢父亲位子,罗马也有这种情况。
一抢位子,就要打架,就要内乱。
”金庸的观点是( )A.宗法制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 B.宗法制有其积极的历史作用C.分封制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 D.分封制有其积极的历史作用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宗法制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时代。
经过夏、商的衍化,到西周时最后形成严密的制度即宗法制度。
……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
自秦以后的中国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中的等级制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
……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又一特色。
——《中国历史纵与横》(1)据材料一概括宗法制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宗族制群体作为一种松散的利益群体,在广大农村普遍存在,而由宗族群体所形成的宗族势力,虽与过去相比有了本质性的变化,但作为封建残余仍对农村社区起着一定的破坏性作用,成为农村基层社区生活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潜在的破坏力量。
——陈永平、李委莎《宗族势力:当前农村社区生活中一股潜在的破坏力量》材料三家族组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有着天然的联系,与中国国家政权之间具有较为广阔的合作空间,与现代化的主潮流并不处于截然对立的状态。
然而,家族组织又是一柄双刃剑,以它为表现形式的族际冲突制(编者注:农村宗族械斗),以及由于政府处置不当而引发的普遍不满,很可能在家族组织复兴中成为某种破坏性力量。
——杨平《湛江农村家族宗法制度调查》(2)评价材料中关于宗法制的复兴或重建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二或材料三中的任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逻辑严密,表述清楚)第1讲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习题答案【重点突破】1、(1)答案:分封制;巩固了统治;调节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拓展了疆域,促进了奴隶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加速了民族融合。
(2)答案:地广人稀,生产力水平低下;周王室实力强大,诸侯实力相对弱小;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宗法制解决了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礼乐制度强化了等级观念,形成了文化认同的社会心理。
(3)形成尊宗敬祖观念,有利于凝聚宗族,加强团结。
2、B 3、C【知识归纳】(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2)尚未形成权利的高度集中;(3)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拓展深化】宗法制对后世的重要影响1、古代政治:①影响了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的嫡长子制原则;②影响了古代对列祖列宗的崇拜,宗族观念浓厚;③形成了“家国同治”的统治理念等。
2、社会习俗:①后世的百家姓丛书、家族家谱修订、宗祠家庙建立;②民间的尊宗敬祖、认宗归祖、渴望亲情的传统观念、祭祖扫墓等社会风俗。
3、思想观念:①宗法观念使“忠”“孝”观念深入民心;②宗法观念造就了重视家庭建设、尊老爱幼、夫妻相敬、兄弟相亲、和睦相处等社会公德;③促使中华民族形成了“国”与“家”不可分的意识,直接造就了一批批忠孝之士;④宗法制的“道德专制”“男女不平等”“等级观念”等思想,直接导致了后世的男尊女卑、等级贵贱、任人唯亲等现象,成为扼杀人性、民族进步和发展的瓶颈;⑤宗法意识使“国人”形成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盲目排外心理。
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的政治跟踪练习选择题:1——6 DCCBCB7、(1)答案: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宗法色彩;表现为等级制、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极端皇权主义;亲贵合一、裙带作风。
(2)评价材料中关于宗法制的复兴或重建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二或材料三中的任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逻辑严密,表述清楚)观点一:视宗族为现实社会对立物,以负面评价为主;宗族本位主义的价值取向很大程度上也是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背道而驰的;对此如果不加以控制和正确引导,很容易破坏乡村社会的正常秩序,从而影响农村的社会稳定和发展。
观点二:视宗族为中性社会组织,对其功能做正负双重性质评价。
浓浓的亲情是一种很好的润滑剂,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促成家庭和睦、亲族团结,有利于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
但是如果不正确引导,任其无序发展,也会成为建立民主和法治社会的一种障碍。
(任选一种观点进行评论,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