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科研基金项目管理办法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办法

东北林业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基本科研业务费”)是财政部和教育部为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升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原始创新水平与高层次人才培养水平的重大举措。
根据《财政部、教育部关于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的意见》(财教[2008]233号)文件精神,参照《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财教[2006]288号),为加强和规范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结合学校科研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根据“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的目标要求,结合我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和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学校将紧紧围绕办学特色与优势学科,重点支持代表学科发展方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以及体现前瞻性布局的创新研究和实践工作;尤其重点支持40周岁以下优秀青年教师及在校研究生的自由探索、自主创新和具有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重大项目竞争前景的储备性和培育性项目。
第三条“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以科研项目形式实施,项目实施周期一般为2—3年。
项目经费专款专用,由学校财务管理部门单独设账,集中核算,实行追踪问效制,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截留、挪用或挤占。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第四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遴选、经费使用与管理、项目运行考核等工作由东北林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全权负责.下设专门项目管理办公室,挂靠科技处,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五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分类:A类、研究生自主创新基金项目;B类、青年教师自主创新基金项目;C类、科学前沿与交叉学科创新基金项目;D类、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基金项目;E类、创新团队与重大项目培育资金项目;第六条研究生自主创新基金项目主要资助35周岁(以下一年度1月1日为限,以下同)以下在读博士研究生,重点倾斜学校教师在职在读博士学位研究生。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doc

附件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加强和规范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以下简称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有关精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以及国家财政财务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由中央财政安排,是用于支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以下简称繁荣计划)社会科学研究、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繁荣计划专项资金以促进出成果、出人才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遵循规律、“放管服”结合,坚持统筹规划、分类实施、专款专用、规范高效的管理原则。
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充分体现质量创新和实际贡献,赋予依托学校和项目负责人更大的管理权限。
在简政放权的同时,注重规范管理、改进服务,为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创造良好条件和宽松环境,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创造性。
第四条财政部、教育部负责制定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研究制定预算安排的总体方案。
教育部负责编制繁荣计划专项资金年度预算、组织实施和管理监督工作,建立健全项目绩效考评机制。
第五条项目依托学校是繁荣计划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使用的责任主体,应当制定和完善本单位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按要求具体负责项目组织、实施、评价等全过程管理;将项目资金纳入学校预算,指导和审核项目预算编制,承担项目资金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监督项目资金使用,审核项目决算。
项目依托学校的财务和科研管理等相关部门,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实际需要,加强对项目预算执行和资金使用的指导;注重科学管理、改进服务,为项目实施提供条件保障。
第六条项目负责人是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的直接责任人,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科学编制项目预算和决算,合理合规使用资金。
项目负责人应当严格遵守国家预算和财务管理规定,对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的合规性、合理性、真实性和相关性负责,并承担相应的经济与法律责任。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

附件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加强和规范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以下简称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有关精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以及国家财政财务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由中央财政安排,是用于支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以下简称繁荣计划)社会科学研究、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繁荣计划专项资金以促进出成果、出人才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遵循规律、“放管服”结合,坚持统筹规划、分类实施、专款专用、规范高效的管理原则。
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充分体现质量创新和实际贡献,赋予依托学校和项目负责人更大的管理权限。
在简政放权的同时,注重规范管理、改进服务,为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创造良好条件和宽松环境,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创造性。
第四条财政部、教育部负责制定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研究制定预算安排的总体方案。
教育部负责编制繁荣计划专项资金年度预算、组织实施和管理监督工作,建立健全项目绩效考评机制。
第五条项目依托学校是繁荣计划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使用的责任主体,应当制定和完善本单位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按要求具体负责项目组织、实施、评价等全过程管理;将项目资金纳入学校预算,指导和审核项目预算编制,承担项目资金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监督项目资金使用,审核项目决算。
项目依托学校的财务和科研管理等相关部门,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实际需要,加强对项目预算执行和资金使用的指导;注重科学管理、改进服务,为项目实施提供条件保障。
第六条项目负责人是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的直接责任人,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科学编制项目预算和决算,合理合规使用资金。
项目负责人应当严格遵守国家预算和财务管理规定,对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的合规性、合理性、真实性和相关性负责,并承担相应的经济与法律责任。
教育部经费管理办法

教育部经费管理办法第五章项目经费与使用第十八条教育部社科研究项目根据经费来源分为教育部资助项目和自筹经费项目。
教育部资助项目包括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基地重大项目、博士点基金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和规划基金项目;自筹经费项目主要指从校外有关部门获得经费资助的专项任务项目。
鼓励项目依托学校或其它部门提供项目配套经费。
第十九条项目经费实行“一次核定,分期拨款”的办法。
由教育部资助的项目经费分期下拨项目依托学校,第一次拨款与立项通知同时下达,后续拨款视项目研究的进展情况确定。
未通过中期检查的项目,不予拨付二期经费;未通过验收结项的项目,不予拨付剩余经费。
第二十条项目经费专款专用,不得用于与项目研究无关的开支。
项目责任人按项目合同所列的各项经费支出范围,在依托学校财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支配和使用项目经费;依托学校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截留、挤占和挪用。
经费开支范围包括:1.图书资料费:指购买图书、翻拍、翻译资料以及打印、复印、誊录、制图等费用。
2.数据采集费:指围绕项目研究而开展数据跟踪采集、案例分析等所需的费用。
3.调研差旅费:指为完成项目研究而进行的国内调研活动、参加相关学术会议的交通费、食宿费、通讯费及其它费用。
确需赴国外境外调研者,须经依托学校审核同意并报教育部备案。
4.设备购置和使用费:指购买和使用收集资料、采集分析数据所需器材的费用。
设备使用费包括资料录入费、资料查询费、上网费和软件费等。
5.会议费:指围绕项目研究举行的项目开题、专题研讨、成果鉴定等小型会议费用。
6.咨询费:指为开展项目研究而进行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专家咨询等支出的费用。
7.劳务费:指直接参与项目研究的研究生助研津贴,以及非课题组成员、科研辅助人员的劳务支出等。
8.印刷费:指打印、誊写调查问卷材料、调研报告和研究成果的费用。
9.管理费:指项目依托学校提取的用于管理项目的费用。
一般项目的管理费每项不超过2000元,重大重点项目每项不超过3000元。
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

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及我省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使我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社科基金项目)的管理更加科学什;、规范化,促进江苏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按科学发展的规律组织、指导科学研究。
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发展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研究和跨学科综合研究,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上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规律,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江苏省教育厅组织实施的高校社科基金项目管理工作。
第四条江苏省教育厅社科基金项目面向全省,公平竞争,择优立项。
江苏省教育厅社科基金项目要注意扶植青年社科研究工作者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五条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处(以下简称社政处)负责省教育厅社科基金项目的组织和管理工作。
其主要职责是:1、组织制定和发布全省高校杜科基金项目的中长期规划与课题指南;2、组织和指导省教育厅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评审工作,批准省教育厅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及经费资助,组织重点项目的中期检查及成果验收;组织优秀成果的评奖活动;3、组织省属高校向教育部申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接受教育部委托承担研究项目的中期检查和成果验收,以及教育部社科研究项目优秀成果的推荐申报工作;4、制定省教育厅社科基金项目管理办法及其他有关规章制度;5、通过科研项目的形式,组织和支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
第六条省教育厅聘请各学科专家组成专业咨询组,咨询组的职责是:1、参与制定本学科研究发展规划。
课题指南;2、评议各学科申报项目,提出资金资助建议;3、参与省教育厅社科基金项目规划立项的重点项目的中期检查和成果验收;4、参与省教育厅社科基金项目的优秀成果奖评审工作;5、省教育厅委托的其他有关工作。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办法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意见》(教技〔2012〕14号),推进高校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加强和规范学校科学研究项目管理,提高科研项目研究质量与管理效能,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管理办法所指科研项目包括:1.纵向项目:指学校承担的国家或各级地方政府计划类科学研究项目。
包括科学技术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教育部及中央其他各部委,各级地方政府计划类项目。
2.横向项目:指以科研合同方式获得的由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资助的科研项目。
包括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包括政策、管理咨询)、技术服务和国际合作项目等。
3.校内项目:学校为鼓励开展自主选题的科学研究工作,提高学校自主创新能力而设立的科研项目。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三条科研项目管理体制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
1.科学研究处、社会科学处(以下统称科研管理部门)是科研项目管理的责任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组织、申报、立项、合同管理、过程管理、中期检查、结题验收、成果登记、奖励申报等工作,并配合财务处做好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审核与监督工作,承担相应的科研管理责任。
2.财务处是科研经费的管理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并协助项目负责人编制科研项目经费预算与决算,监督项目负责人按照项目立项通知书(任务书)或合同约定以及有关财经法规,在其权限范围内规范、合理使用科研项目经费,承担相应的财务管理责任。
3.审计处负责科研项目经费的审计与监督,按财经政策和项目经费预算对科研项目经费使用进行审计,出具科研经费审计报告,承担相应的审计责任。
4.学院、研究院、重点研究基地、学校设立的研究机构是科研项目管理的基层单位(以下简称基层单位),负责本单位项目的组织申报、合同技术审查、过程管理、成果奖励申报的组织实施和监督;并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必要条件,对项目合作(外协)单位资质、履行合作(协议)任务能力、业务相关性、经济合理性等内容进行审核。
科研基金管理办法(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管理办法为推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学校自2009年开始设立“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以下简称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
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经费来源为“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与学校自有科研经费成立科研基金。
第一章立项指导思想1.学术创新:鼓励研究生结合研究方向、学位论文和导师科研项目等,自主创新,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和学位论文质量。
2.国际视野:鼓励研究生开展国际合作研究,鼓励在高水平国际期刊或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研究成果。
3.力求精品:鼓励研究生开展深入研究,重点支持创新性强,尤其是原创性的研究,力求精品成果。
项目优秀成果的作者将被推荐为教育部“学术新人奖”的候选人。
第二章立项规划1.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分社会调查、科研课题两大类,每年组织申报一次,项目研究周期为一年,立项后超过一年仍未完成的,自动撤项,并给予公示。
2.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资助金分两阶段拨付:第一阶段,经学校批准正式立项后拨付项目启动资金;第二阶段,经学校审核结项后,对成果已发表于《中国人民大学核心期刊目录(2011年修订)》所列期刊的项目予以后期资助。
3.审核结项后,对未达结项标准的,将核减相关学院下一年度的申报限额;对取得高水平研究成果的,将适当增加相关学院下一年度的申报限额。
4.鼓励各学院根据研究生培养的需要,以自筹经费自行立项,相关情况需报研究生院与学校科研主管部门备案。
5.鼓励各学院提供配套资金,提高对研究生科研项目的资助力度。
第三章项目申报与立项评审1.申报范围与条件。
(1)主要面向我校一、二年级全日制在校博士研究生。
各学院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是否将部分或全部全日制在校硕士研究生包含在申报范围之内。
鼓励以学术团队形式申报。
(2)项目申请人须在其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期限内按时完成项目。
(3)项目申请人及主要参加人在学期间未受过学校处分、未出现学术违纪情况。
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管理办法

西南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管理办法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为了加强研究生科研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在校研究生积极参加创新活动,引导研究生选择创新性强及富有挑战性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课题,造就一批拔尖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形成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学术水平高的原创性成果,特设立“西南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原则、种类及强度第一条,基金资助项目的评选工作遵循“科学公正、注重创新、严格筛选、宁缺毋滥”的原则。
第二条,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资助种类分为一般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和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养基金项目,简称为一般项目和优博项目。
第三条,提倡以项目组(成员为3-5人)方式申请,对由跨学科、跨学院(所、中心)研究生组成的科技创新团队申请的项目,在同等条件下将予以优先资助。
项目组申请人原则上即为项目负责人。
优博项目也可以博士研究生与导师联合申报的方式申请。
第四条,基金资助金额为5000—50000元不等。
其中一般项目资助金额为5000—10000元,优博项目资助金额为10000—50000元。
全校每年资助10个项目左右。
二、立项条件第五条,学校正式注册的全日制研究生,课程学习已基本结束,选题报告已经公开论证,且至预期毕业至少有一年者均可申请,其中优博项目申请人必须是博士研究生或拟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的硕士研究生。
第六条,申请立项项目选题或学位论文选题为本学科前沿,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项目研究内容须具有一定的学科交叉性,且是相关领域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在理论上或方法上有创新,可望取得国内领先(一般项目)水平或国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的原创性成果(优博项目)。
第七条,申请者应对本项目研究领域国内外的研究状况有详细的了解,并有一定的前期研究或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本立项项目研究有来源于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经费支持(一般自然科学类每年10万元以上、社会科学类每年3万元以上);申请者已发表与该项目研究内容相关的高水平学术论文(一般项目应有学科级别的论文公开发表;优博项目应有SCI或EI收录的论文公开发表);指导教师治学严谨,近三年来一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其论文或成果具有创新性,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指导能力。
吉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吉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试行)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吉林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鼓励高校科技工作者加强基础研究、开展原始性创新与前沿探索,培养科研学术骨干,促进高校科学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带动学科建设和发展,提升高校的科技竞争力,加强科技研究项目的管理,保证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吉林省教育厅设立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资助高校和相关教育部门在理工农医领域及与之相关的交叉领域开展的科学和技术研究。
申报项目应符合吉林省科技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规划,符合高校学科发展需求,并统筹考虑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
第三条吉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分为科学技术研究一般项目(包括青年基金项目)、重点项目(包括后期资助项目)和重大项目(包括基地重大项目)三类。
第四条吉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由省教育厅科研产业处具体负责组织与管理。
第二章申请与立项第五条项目采取推荐申报、专家评审、择优支持的基本原则。
第六条申报吉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需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项目选题应符合国家和省科技发展需求和经济建设需要,重点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相关研究课题。
其中,重大项目应具有与省相关重大科技计划衔接的明确方向。
(二)项目应以关键性科学问题为牵引,有创新的学术思想,合理可行的研究路线或技术方案,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提交成果具有可考核性,鼓励多学科研究人员合作开展研究。
(三)重点项目申请者原则上具有硕士学位,一般项目中的青年基金项目重点支持35岁以下的青年主持项目研究。
(四)重大项目申请者原则上具有高级职称,且有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科研业绩优秀的科研学术团队。
项目负责人及参与人员应能保证足够时间用于项目研究工作。
(五)项目申请者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和基本的研究条件(实验室和基本设备等),能充分利用现有的研究基地和工作基础开展研究工作。
(六)项目申请者具有完成课题的良好信誉。
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办法》(2021年修订)的通知

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办法》(2021年修订)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教育部•【公布日期】2021.11.30•【文号】财教〔2021〕283号•【施行日期】2021.11.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专项资金管理正文关于印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2021〕283号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中央部门所属各高等学校: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研经费管理改革有关要求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21〕32号),我们对《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2016〕277号)进行了修订。
现将修订后的《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办法》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办法财政部教育部2021年11月30日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发〔2018〕2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21〕32号)和《财政部教育部关于改革完善中央高校预算拨款制度的通知》(财教〔2015〕467号)等文件精神,加强对中央高校自主开展科学研究的稳定支持,提升中央高校服务国家发展战略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以及预算管理改革的有关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以下简称基本科研业务费)用于支持中央高校自主开展科学研究工作,重点使用方向包括:支持4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支持在校优秀学生提升基本科研能力;支持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支持科研创新平台能力建设;开展多学科交叉的基础性、支撑性和战略性研究,加强科技基础性工作等。
教育部中国移动科研基金项目

教育部-中国移动科研基金项目管理办法(暂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精神,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部与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移动)联合设立“教育部-中国移动科研基金项目”(以下简称基金项目)。
为加强基金项目的规范管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和经费的合理使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国移动设立“教育部-中国移动科研基金”(以下简称“科研基金”),对基金项目提供研究经费。
教育部、中国移动共同对基金项目进行管理,组织基金项目的立项、中期检查及结题验收等工作。
第三条基金项目按年度发布项目申报指南。
申报指南主要由中国移动根据业务发展需求、教育部根据教育信息化发展需求提出,经双方商定后确定。
第四条有关高等学校、教育科学研究机构为基金项目的申报单位,中国移动可提出申报单位建议。
由教育部根据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研究确定申报单位名单。
申报单位负责统一组织项目申报、项目过程管理及项目资金管理,包括项目中期检查、财务审计及结题验收等工作。
第二章项目申报第五条基金项目根据项目申报指南进行申报。
申报指南由教育部发布,自发布之日起一个月内接受项目申报单位的项目申报。
第六条基金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申报单位为法人责任单位。
法人责任单位对项目申报、执行、结题等全过程及项目经费使用承担法人责任。
项目申报单位不能独自完成项目研究目标的,可联合其他单位共同申报。
联合申报时的牵头单位为项目法人责任单位。
基金项目不接受个人申报。
第七条基金项目实行限额申报,申报项目指标由教育部与中国移动根据申报单位学科基础与前期承担基金项目的完成情况确定。
未按时结题或验收不通过的项目,占用申报单位第二年申报名额,连续两年有项目验收不合格的单位取消申报资格。
第八条基金项目申请人需为项目申报单位的在编人员,应具有副高级(含)以上职称。
项目如获批准,申请人即成为项目负责人。
项目申请人不得同时承担一项以上基金项目。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意见》教技〔〕号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要求,充分发挥高校在自身科研管理与监督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提高科研管理水平,推动高校科技体制改革,促进高校科研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完善科研管理体系,增强科学管理能力.强化学校管理责任。
学校是科研项目管理的责任主体,应认真履行法人责任。
要转变观念,扭转科研项目管理“重争取、轻管理”的倾向,以保障科研活动健康顺利开展作为科研管理与监督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申请立项和过程管理并重、服务支撑与管理监督并重的原则,建立健全过程管理制度,完善涵盖校、院(系)、项目负责人的分级管理体制;监督项目严格执行国家管理规定,提供相应支撑服务,组织开展科研管理工作的指导、宣传、培训,加强对各级行政领导科研管理绩效考核。
各高校主要负责人要将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列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切实做好统筹协调。
.强化管理部门职责与协同。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是一项政策性、系统性强的工作,涉及校内多部门。
学校要统筹领导,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形成多部门协同、分级管理的机制,明确学校科研、财务、人事、资产、档案、纪检监察和审计等职能部门和院(系)以及项目负责人的权责,强化院(系、所)和国家认定的各类研究机构(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等二级单位管理,加强分工与合作,将责任落到实处,形成“统一领导、协同合作、责任到人”的管理机制。
.严格规范项目负责人的责权。
项目负责人对科研项目实施负有直接责任,要按照国家各级各类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和项目合同(任务书)要求开展科学研究和使用经费,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科学规范管理。
要确保项目研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经费支出的真实性和规范性,并对科研成果的真实性承担相应责任,自觉接受国家有关部门和学校的监督和检查。
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学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学校科学事业的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通知》(教财〔2011〕12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教财〔2012〕7号)等教育部、财政部、科技部的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科研经费是指以学校名义或利用学校的条件,通过承接科研项目、开展科研协作、转化科技成果、进行科技咨询等方式,为有关部门或单位提供科学研究服务、开展科研活动所取得的各类经费。
第三条学校科研经费按来源渠道不同,分为纵向科研经费和横向科研经费两大类。
(一)纵向科研经费,是指经各级政府部门批准立项并拨款的科研经费,经费来源性质属于中央或地方财政资金。
(二)横向科研经费,是指以科研合同方式获得的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出资投入的科研项目经费,经费来源性质属于社会资金。
包括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
第四条科研经费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财务管理体制。
校长对学校科研经费管理承担领导责任,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对科研经费管理承担监管责任,项目负责人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使用承担直接责任。
涉及科研经费管理重大问题的,按照学校规定报党委常委会或校务会、校财经工作小组会研究决定。
第五条凡使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及在科研活动中产生的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除国家有明确规定的,均属学校国有资产,统一纳入学校资产管理,其处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隐匿、私自转让、非法占有或牟取私利。
第六条外汇科研经费应严格执行国家外汇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按结汇之日的外汇牌价折算成人民币后核算。
第二章职责及权限第七条学校是科研经费管理的责任主体。
2023年大学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大学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业务费,专项,管理方法,科研,资金]相关内容在日常工作中常常需要参考借鉴,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高校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管理方法,仅供参考其相关内容与写作格式,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高校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管理方法东南高校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管理方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依据《财政部、教育部关于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的看法》精神,为规范"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的组织实施,保证经费合理有效使用,推动科技创新与人才培育,特制定本方法。
其次条基本科研业务费主要用于支持我校青年老师、在读讨论生在科研领域的自由探究、自主创新活动和学校参加国家项目竞争前的培育,围绕项目孵化和人才培育,鼓舞学科交叉,逐步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创新人才培育的管理体制和创新文化,提升学校的自主创新力量。
第三条本管理方法也适用于与基本科研业务费配套的学校自筹资金。
其次章组织与规划第四条学校成立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领导小组,成员由校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基本科研业务费的年度经费支配;成立由校内外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进行学术指导。
第五条成立由科学技术处、讨论生院、人事处、教务处、社会科学处和财务处共同组成的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管理办公室'),由科学技术处牵头,挂靠科学技术处,负责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的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
第六条基本科研业务费暂设重大科学讨论引导基金、科学讨论基金和创新人才培育基金三大类,每类基金下再设置若干子类,详细方案见另行颁布的"实施细则'。
项目执行期原则上为二年。
第七条重大科学讨论引导基金重大科学讨论引导基金依据学校事业进展需要,在体现学校进展理念的基础上,以科学前沿和国民经济、社会进展和国家支配的重大需求为导向,以解决重大科学问题、为事关国计民生的经济社会进展供应原创性的技术成果或重大创造为目标的自主性讨论课题,主要用于国家重大专项、973、863、支撑方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点重大项目以及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关键共性技术的前期培育。
教育部项目管理办法

附件: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管理办法(教技〔2003〕1号2003年4月7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的规范化管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和经费的有效使用,推动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根据国家财政制度的要求及高等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涉及的项目经费,来源于由教育部负责分配和管理的部分科学事业费。
第三条本办法为项目管理的依据,项目申请学校及项目负责人应严格执行。
第四条项目资助的范围主要为高等学校开展的自然科学研究。
申报项目必须符合国家科技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规划,并结合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特点、学科布局及发展的需要,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产业化前期关键技术研究三类,按照资助额度的不同分为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以下简称重点项目)和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以下简称重大项目)。
第二章立项第五条项目采取分年度发布申报领域、限额申报、专家评审、择优支持的原则;项目每年受理一次,申报时间截止到每年的6月1日,逾期不再受理。
第六条申报项目需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选题符合经济、社会及科技发展的需求,鼓励学科交叉。
2.研究思路明确,学术思想或技术路线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提交成果的方式具有可考核性。
3.研究队伍结构合理,项目负责人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5年;学风端正,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较强的组织能力。
4.课题已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并基本具备主要研究条件(实验室和基本设备等)。
5.非教育部属学校在申请项目时,依托学校及隶属省(直辖市、自治区、兵团)教育厅(教委)应分别签署条件保障和配套经费的实质性意见并加盖公章。
第七条在条件相当时,依托于国家或教育部科研基地(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的申请予以优先支持。
第八条项目立项程序:1.教育部在每年4月底前将申报项目通知下发直属学校以及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兵团)教育厅(教委),确定当年申报领域和各单位申报的限额。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06.05.29•【文号】教社科[2006]2号•【施行日期】2006.05.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教社科[2006]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为进一步繁荣发展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加强和改进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管理,提高项目研究质量,我部在总结科研项目管理经验和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对1996年印发的《国家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制定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将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我部。
附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教育部二〇〇六年五月二十九日附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推进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加强和改进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简称教育部社科项目)管理,提高项目研究质量,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教育部社科项目管理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应用研究,鼓励对策研究,支持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注重成果转化,大力提高科研质量和创新能力。
第三条教育部社科项目管理贯彻“科学、公正、高效”的原则。
规范管理,择优立项;集中征集选题,集中申报,集中评审,集中公布结果;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扶持青年社科研究工作者和边远、民族地区高等学校有特色的社科研究。
第四条教育部社科项目实行分级管理。
教育部负责制订社科研究中长期规划和课题指南;制订项目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组织项目申报和评审立项;布置项目中期检查及验收结项;负责重大项目的成果鉴定等工作。
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为了规范和加强科研经费管理,保证科研任务完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特制订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下文是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欢迎阅读!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一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学校科研经费管理,明确经济责任,确保科研项目资金的安全、合理使用,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开展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促进学校科研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根据国家科研及财务管理的有关法规,结合学校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章科研经费来源第二条科研经费来源:(一)校外各级各类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经费。
(二)学校及各学院(所、中心等)划拨的科研经费。
(三)科研成果转化收入。
(四)其它形式的科研经费来源。
第三章科研经费支出范围第三条科研经费的支出范围:(一)设备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购置或试制专用仪器设备,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以及租赁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费用。
专项经费要严格控制设备购置费支出。
(二)材料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等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及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
(三)测试化验加工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外单位(包括课题承担单位内部独立经济核算单位)的检验、测试、化验及加工等费用。
(四)燃料动力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运行发生的可以单独计量的水、电、气、燃料消耗费用等。
(五)差旅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开展科学实验(试验)、科学考察、业务调研、学术交流等所发生的外埠差旅费、市内交通费用等。
差旅费的开支标准应当按照国家及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六)会议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为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咨询以及协调项目或课题等活动而召开会议发生的费用。
课题承担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控制会议规模、会议数量、会议开支标准和会期。
(七)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课题研究人员出国及外国专家来华工作的费用。
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外事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管理办法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管理办法一、前言为规范和优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管理,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教育部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项目基本情况1. 项目名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 项目宗旨:推动并支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提升学术水平和学科发展。
3. 项目目标:提供资助,推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顺利进行,培养优秀研究人员。
三、项目管理机构1. 项目管理机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2. 主要职责:负责项目立项、资金管理、过程监控、成果评估等工作。
四、项目申请与评审1. 项目申请:(1) 申请资格:具备相应学术研究背景的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
(2) 申请程序:按照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申请指南的要求填写项目申请书,提交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2. 项目评审:(1) 评审方式:采用匿名评审方式进行专家评审。
(2) 评审标准:专家根据项目的学术价值、研究方法、可行性等进行评审,给出评审意见和建议。
(3) 评审结果: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根据专家评审结果,确定资助项目名单。
五、项目经费管理1. 经费使用:(1) 经费使用目的:用于支持研究人员开展项目研究的相关费用,包括科研设备购置、材料费、差旅费、论文发表费等。
(2) 经费使用限制:经费使用必须符合相关规定,并及时进行报销、结算。
2. 经费监督:(1) 监督机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将设立专门的经费监督组织,负责对项目经费的监督、查验和审核。
(2) 监督措施: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如发现违规使用经费等问题,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六、项目进展与中期评估1. 项目进展报告:(1) 报告要求:项目负责人需要按要求提交项目进展报告,报告内容包括项目研究的进展情况、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案等。
(2) 报告周期:一般每年提交一次项目进展报告。
2. 中期评估:(1) 评估要求:项目进行到一定阶段时,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中期评估。
教科研项目管理办法

教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切实提高教科研工作水平,规和加强科研计划项目管理,保证教科研项目按计划完成研究任务,建立教科研工作与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及服务紧密结合的运行机制,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教科研项目按其任务来源分为:纵向项目、横向项目、院级项目、学院专项研究项目和各级学会(协会)项目五类。
1.纵向项目:指、省、市等上级部门按计划下达的教科研项目,可分为以下三个级别:级项目:指科技部、教育部等部、委、局,以名义下达的项目以及其它可视同级的项目。
省、部级项目:指省科技厅、教育厅等省级厅、委、局以省上名义下达,或部、委、局直接下达的项目以及其它可视同省、部级的项目。
市、厅级项目:指市科委、经贸委、科技局等部门以市上名义下达,或省上厅、委、局直接下达,或部、委、局所属的司级部门下达的项目,以及其它可视同地市、厅级的项目。
2.横向项目:指企事业单位委托研究或与之合作研究的教科研项目,包括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等。
3.院级项目:指由学院科研基金资助的院自选科研项目。
自选科研项目分为自然科学专项项目和人文社科专项项目两类。
自然科学专项项目:指对自然界物质的各种类型、状态、规律属性及运动形式开展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项目。
人文社科专项项目:指开展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面的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调查与决策研究的项目。
4.学院专项研究项目:指为了增强学院发展实力、增强专业发展能力、推动产学研合作、以上级下拨专款或有具体建设要求的项目为载体、经过学院统筹考虑确定的研究项目。
专项研究项目由学院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确定项目组;项目组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全面负责项目案制定、实施、验收等具体研究工作;项目在科研处备案,按院级项目立项、管理并给予积分;项目经费由学院专题会议研究确定,财务处设立专项资金,不提取劳务费。
研究成果注重研究报告。
5.各级学会(协会)项目:指由一级学会(协会)、二级学会(协会)、省一级学会(协会)(含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下达的项目。
《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科研经费管理,提升科研经费管理服务水平,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促进高校科技工作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
有关科研经费管理的法规和政策,结合高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科研项目依据经费来源性质,可总体划分为纵向科研项目和横向科研项目。
(一)纵向科研项目。
是指各级政府部门(含xx口)批准立项并拨款的科研项目。
(二)横向科研项目。
是指以签订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合同方式取得的由境内外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出资投入的科研项目。
(三)高校作为参研单位(非外协方)与外单位联合承担的各类政府部门(含xx口)科技计划项目,有相关政府部门(含xx口)或单位出具能证明高校为参研单位的书面材料的科研项目,按纵向科研项目进行管理。
第三条科研项目依据经费开支范围,可总体划分为提取间接费科研项目和提取管理费科研项目。
(一)提取间接费科研项目。
此类项目开支范围分为直接费和间接费,包括纵向i类科研项目和横向科研项目。
直接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与之直接相关的费用,一般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其他支出等。
间接费是指高校在组织实施科研项目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中列支的相关费用,主要包括高校为项目研究提供的现有-12责人要熟悉并掌握。
及高校关于科研经费管理的规章制度,依法、据实编制科研项目预算和决算,按照批复预算或合同书使用经费,接受上级和高校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三章项目预算管理第九条项目经费预算是经费收支的基本依据。
项目负责人应当根据项目研究开发任务的特点和实际需要,按照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科学、合理、真实地编制项目经费预算。
第十条项目经费预算包括经费来源预算和支出预算。
(一)经费来源预算主要包括申请项目的财政资助经费和自筹配套经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部科研基金项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AA通信集团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精神,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部与AA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A)联合设立“教育部-AA科研基金项目”(以下简称基金项目)。
为加强基金项目的规范管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和经费的合理使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AA设立“教育部-AA科研基金”(以下简称“科研基金”),对基金项目提供研究经费。
教育部、AA共同对基金项目进行管理,组织基金项目的立项、中期检查及结题验收等工作。
第三条基金项目按年度发布项目申报指南。
申报指南主要由AA根据业务发展需求、教育部根据教育信息化发展需求提出,经双方商定后确定。
第四条有关高等学校、教育科学研究机构为基金项目的申报单位,AA可提出申报单位建议。
由教育部根据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研究确定申报单位名单。
申报单位负责统一组织项目申报、项目过程管理及项目资金管理,包括项目中期检查、财务审计及结题验收等工作。
第二章项目申报第五条基金项目根据项目申报指南进行申报。
申报指南由教育部发布,自发布之日起一个月内接受项目申报单位的项目申报。
第六条基金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申报单位为法人责任单位。
法人责任单位对项目申报、执行、结题等全过程及项目经费使用承担法人责任。
项目申报单位不能独自完成项目研究目标的,可联合其他单位共同申报。
联合申报时的牵头单位为项目法人责任单位。
基金项目不接受个人申报。
第七条基金项目实行限额申报,申报项目指标由教育部与AA根据申报单位学科基础与前期承担基金项目的完成情况确定。
未按时结题或验收不通过的项目,占用申报单位第二年申报名额,连续两年有项目验收不合格的单位取消申报资格。
第八条基金项目申请人需为项目申报单位的在编人员,应具有副高级(含)以上职称。
项目如获批准,申请人即成为项目负责人。
项目申请人不得同时承担一项以上基金项目。
第九条基金项目研究周期不超过2年。
第三章评审立项第十条基金项目评审工作由教育部牵头,会同AA共同组织相关专家进行。
评审分初评、终评两个阶段。
第十一条基金项目初评以函审的形式进行。
项目预算评审与初评同时进行。
综合初评与预算评审结果,按申报指南方向,每方向初评结果排名前三位的项目进入终评。
第十二条终评以会议答辩方式进行。
根据终评项目排名及年度科研基金经费额度确定拟立项项目名单。
第十三条教育部会签中移动后,以文件形式公布基金项目拟立项情况。
各拟立项项目申报单位与教育部、AA签订项目研发合同(一式五份)后,项目方完成立项程序。
合同内容以《教育部-AA20**年度科研基金项目申请书》为准,如遇特殊情况可在三方协商一致情况下进行微调。
第四章组织实施第十四条项目合同书为项目执行、验收的依据。
项目立项后,承担单位应承担法人责任,为项目完成提供必要的条件,督促项目负责人按合同规定做好项目实施。
教育部、AA视情况对项目进行不定期检查。
第十五条为保证项目的顺利执行,项目承担单位应根据教育部和AA的要求提交半年度工作报告。
对不能按时提交项目半年度报告的项目,教育部、AA可视情况终止项目执行,必要时可停止或追回项目拨款。
第十六条项目负责人一般不得代理或更换。
遇有特殊情况(如病休等)离开该项目研究一年以内的,项目负责人须安排合适人选临时代理,并报教育部及AA备案。
对擅自更换项目负责人的,教育部和AA可视情况中止项目执行,必要时可停止或追回项目拨款。
因特殊情况需延期的项目,项目申报单位须同时报教育部和AA同意后方可延期。
第十七条对研究计划执行不力或难以按原定计划完成的项目,教育部、AA可视情况终止或撤销项目,并在教育部网站予以公示。
项目承担单位需退回自项目终止或撤销日(以网站公示之日为准)起,已拨付且未使用的项目经费(数额以第三方审计报告确认为准)。
第十八条项目研发开展过程中,AA可根据项目情况派不超过2人全程参与研发工作,具体事宜在合同签订时由AA与项目承担单位商定。
第五章经费管理第十九条基金项目研究经费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科研经费的相关管理规定管理与使用,使用范围仅限于与本项目有关的内容,不得超出项目申请书的开支范围。
凡与项目无关的硬件设备采购、文献及专利支出、外协费(除联合申请单位外)等均不被认定为项目开支。
第二十条项目合同签订后,AA将根据经费的拨付要求,分3次将经费拨付到位。
合同签订后即拨付合同金额的20%;项目启动并取得初步进展后,项目承担单位根据工作开展需求向AA提交付款申请,AA审批同意后即拨付合同金额的60%;视项目经费使用情况,结题验收后AA将按需拨付合同金额的20%。
第二十一条项目研究工作完成后,项目承担单位须邀请具备资质的独立第三方机构对项目进行财务审计,并在结题验收会上出具详细的审计报告。
第二十二条项目财务审计只针对已拨付的项目合同金额80%的费用,其余20%将作为项目的管理费、发票税费、第三方审计费和后续向AA提供成果应用的支撑费用,不进行审计。
第二十三条项目结题后,如已拨付资金的结余未超过项目总经费20%的,AA 将根据后续资金使用情况按需拨付剩余资金。
如已拨付资金的结余超过项目总经费20%的,AA将不再拨付剩余资金,承担单位应予以说明并根据后续资金使用情况退回多余资金。
第二十四条科研基金的开支范围包括:(一)设备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购置或试制专用仪器设备,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以及租赁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费用。
基金项目要严格控制设备购置费支出,设备费不得超过项目总经费的30%;(二)材料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的消耗费用;(三)测试化验加工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外单位(包括项目承担单位内部独立经济核算单位)的检验、测试、化验及加工等费用;(四)差旅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开展科学实验(试验)、科学考察、业务调研、学术交流等所发生的外埠差旅费(含出差补助)、市内交通费。
差旅费的开支标准应当按照所在单位的差旅费标准执行;(五)会议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为组织学术研讨、咨询以及协调等活动而发生的会议费用。
项目负责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控制会议规模、会议数量、会议开支标准和会期;(六)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项目研究人员出国及外国专家来华工作的费用。
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外事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七)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论文论著出版、文献资料检索与购置、专用软件购置、专利申请与保护的费用。
通用性操作系统、办公软件,日常收集和办公固定电话通信费,日常基础条件建设性的资料购置和软件购置一般不予支持。
(八)专家咨询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进行学术指导所发生的费用,专家咨询费的开支标准应参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不得支付给参与该项目研究与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
(九)劳务费:是指项目研究过程中支付给项目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如在校研究生)和项目组临时聘用人员等的劳务性费用,以及助研人员补助。
参照《关于鼓励科研项目单位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若干意见》(国科发财【2009】97号)的有关规定,对确因需要聘用高校毕业生作为研究助理或辅助人员参与研究工作,并签订服务协议的,其劳务费和社会保险补助可按规定从劳务费科目中列支。
劳务费开支不得超过总经费的50%。
(十)基金项目开展研发所需的通用硬件、数据库及中间件等通用软件,优先由AA通过云服务的方式统一提供(申报时需按附件明确资源需求),原则上不在项目中批复有关此类的硬件和软件预算。
第六章项目验收第二十五条项目验收工作由教育部会同AA共同组织。
第二十六条项目研究工作完成一个月内,项目承担单位需以公函的形式正式向教育部、AA提交验收申请(需包括项目验收总结报告、建议验收时间地点等内容)。
第二十七条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包括专著、论文、软件、数据库、专利以及鉴定证书、成果报道等)应注明“教育部-AA科研基金项目”和项目编号,未注明的不予列入验收材料。
第二十八条被验收项目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通过验收:1、未完成合同规定任务;2、擅自修改《合同书》规定的研究目标、内容、技术路线;3、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数据不真实、不完整。
第二十九条项目验收总结报告、专家意见等相关材料由AA存档。
第七章知识产权第三十条基金项目产出的知识产权由承担单位、AA和教育部共同所有。
未经AA许可,承担单位不得对知识产权进行商业利用(按照教育部部署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需要使用知识产权的除外)。
AA及其关联公司对知识产权具有独立的商业利用权,不需要向承担单位支付任何形式的费用。
前述商业利用包括但不限于以实施、使用、许可、转让以及质押等为商业目的利用知识产权的行为。
关联公司,是指AA及其直接或间接控股的公司,以及上述公司的合法继承人。
第八章应用推广第三十一条项目承担单位应对AA后续成果应用转化给予充分支持及服务。
承担单位在成果应用推广期间发生的费用可在基金项目后20%拨款中列支,如经费不足可与AA协商解决。
第三十二条应用推广包括但不限于成果分享、研究内容讲解、平台(系统)搭建的服务、升级和测试等内容。
第三十三条应用推广期间所发生的费用主要包含会议费、差旅费、专家咨询费、劳务费等。
第九章附则第三十四条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附件:1、科研基金项目申报书2、科研基金项目半年度工作报告3、科研基金项目验收总结报告4、立项答辩评审意见表5、AA研发云资源使用申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