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诗四首》《子规》《葡萄》-课件(PPT·精·选)

合集下载

语文选修第11课《咏物诗四首》精品课件

语文选修第11课《咏物诗四首》精品课件

11.咏物诗四首
子规 葡萄 赏牡丹 小松
咏物诗
——在描摹歌咏自然万物时,寄托自己的感情。
特点: 1. 形似。实写物的形态、色泽等特征,或写 其所处环境。 2. 神似。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 格。 3. 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比喻、象征、对比、烘托、拟人、用典等等。
鉴赏咏物诗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梅花这一意象有哪些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感情?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参考答案:
• 意象特点:耐寒、洁白清高、芳香四溢、 报春。
• 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 污的思想感情。
• 手法:主要运用了衬托和对比。衬托, 以冰雪衬梅之坚毅耐寒;对比,用桃李 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咏物诗(完整精华版)PPT课件

咏物诗(完整精华版)PPT课件
其诗多为揭露现实黑暗为主。 14
从意象、情感、手法三方面赏析
杜宇冤亡积有时, 年年啼血动人悲。 若教恨魄皆能化, 何树何山著子规?
15
1、分析意象
诗人笔下的子规有何特点?
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 悲。
——冤亡、积怨、啼血
16
2、分析情感
诗人对子规寄寓了什么感情?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 —— 蒙冤屈死之人多,诗人对他们的 同情、对社会黑暗的抨击。
31
? 香草美人等美好事物象 征自我高尚情操;
? 鸽子、橄榄枝象征和平; ? 松菊象征高洁; ? 杨柳象征离别等等
32
杜牧笔下的早雁是有寄托的。他表面上是 写雁,实际上是写人,即把逃避回纥南侵 的边地人民写作四散的早雁。这是象征的 表现手法。 全诗通过写边地人民的苦况,既有对人民 的同情,又隐含着对朝廷未能抵抗强敌、 安抚百姓的不满,表现了强烈的现实批判 性。
写三种花都用拟人手法,使物性 的花具有了人情味,全诗也就有了较 强的艺术感染力。
25
拓展延伸 “雁”意象的寓意
1、借雁抒离思之情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渔家傲》范仲淹
2、借雁叹孤寂之苦
孤雁不饮啄,飞鸿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杜甫《孤雁》
3、借雁表凌云壮志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7
3、分析手法
景物特征 啼血
物象内在品质 积冤、不平
诗人经历,社会环境 蒙冤屈死之人多、
社会黑暗
18
1、物:托物言志常常 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 , 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 “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咏物诗四首》26张课件

《咏物诗四首》26张课件

杂乱攀附,需要照顾。
若欲满盘堆马乳, 莫辞添竹引龙须。
多加竹条, 多扶持 扩大修缮
要想结出丰 硕的果实。
小结:希望种葡萄之 人能对这株葡萄多加 培育,让它结出丰硕 果实。
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 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 好朋友张署的。诗 人于贞元十九年十 二月被贬阳山县, 当时张署也被贬。 元和无年二人遇赦 同赴江陵待命。诗 人在旅途中写下此 诗与朋友共勉。
主旨
这首诗写小松幼时人们对其忽视和长 大后人们对其称赞的不同态度,反映出作 者对人才出身低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 判了世人目光短浅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 暗含了诗人的身世之慨。
3、手法分析
此诗托物讽喻,借松写人,说理精当, 寓意深长。
诗人描绘了葡萄怎样的特点?
新茎未遍半犹枯
高架支离倒复扶
还很柔弱,未完全复苏。
对比、衬托
拟人、用典
……


顾况
杜宇冤亡积有时, 年年啼血动人悲。 若教恨魄皆能化, 何树何山著子规?
1、意象分析
诗人笔下的子规有何特点?
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冤亡、积怨、啼血
2、情感分析
诗人对子规寄寓了什么感情?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 —— 蒙冤屈死之人多,诗人对他们的 同情、对社会黑暗的抨击。
合作探究二
小 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1、意象分析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描写了小松由小而大,具有强大生 命力的特征。
小松的特征——“刺”
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
不仅准确勾勒出外形特点,而且把其坚强不 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勾画了出来。

高考复习咏物诗鉴赏指导PPT (共21张PPT)

高考复习咏物诗鉴赏指导PPT (共21张PPT)

答案:第一问两个要点。①赞扬的理由是,
写梅花、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 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②批评的理由 是,石曼卿《红梅》诗不能抓住梅花的品 格特征,仅作了外形描写。 第二问3个要点。①“疏影横斜水清浅,暗 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 ②“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 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③“认桃无绿 叶,辩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 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红梅 的精神品格。
例题:
阅读下面诗,回答问题:
马诗(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释:金络脑,指马披上威武的鞍具。 (1)这首诗中的“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2)诗人通过咏马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1)这首诗刻画了渴望披上威武的鞍具, 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的马的形象。 (2)抒发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的感 慨。


1.C
巩固练习:
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04年全国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 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 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 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 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最后两句是说:不是 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 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 慨。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 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鸡无意绪,鸣噪 自纷纷。 (1)古人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的说法, “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 词(字眼);“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 率作用的“句”。上面这首杜诗,其“诗眼”和 “诗骨”分别是什么? (2)在颔联、颈联和尾联中任选一联,联系全诗, 说说是如何表现诗意的?

咏物诗四首ppt14 粤教版

咏物诗四首ppt14 粤教版

阴天 尺素 珍珠 红色 绿色 蓝色 桑梓 西楼 南园 秋雨 落叶 美酒 竹林 秋虫
咏物诗
◎【意象分析】 ◎【作者简介】
子 规
◎【诗歌鉴赏】
◎【意象拓展】
咏物诗
子 规 吴融 举国繁华委逝川, 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 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 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 愁杀行人归去船。
咏物诗
诗歌意象与诗歌形象
燕 温情、惜春、爱的思念、沧桑、漂泊、信 猴猿 表现凄厉、哀伤、孤寂,愁苦 鹰 表现刚劲、自由或大志 鱼 表现自由、闲适 乌鸦 不祥之物或比喻小人、凡夫俗客 沙鸥 表现人生的飘零或伤感愁怀 青鸟 指代情人的使者 太阳 表现希望、活力或时光流逝 细雨 表现生机、活力或缠绵的友情、爱情 细雨 潜移默化的教化 夕阳 比喻年老或表现失落、悲叹沧桑 月亮 ①象征人生的圆满、缺憾; ②表现亲人的团圆、分离; ③寄托思乡、思亲之情; ④表现旷达、潇洒,美丽 ,冷清 霜 象征人生无常易老,表前路坎坷 雪 象征纯洁、高洁或表环境的恶劣 露 比喻人生短促、生命易逝 暴雨 象征热情或残酷,荡污秽的力量 春风 表现希望、旷达、欢娱、得意 西风 表落寞、惆怅、思归、烘托衰败 浮云 表现游子漂泊、飘零 晴天 表现光明、欢娱 浓云 表现愁肠压抑
触动人们旅思乡愁和 各种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 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 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上片截取农村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枣花的香气,
缫车的响声,卖瓜人的悠然,组成了一幅清新自然 的田园图画。 ◎下片则写作者本人,日高、路长更兼酒困,未 免倦极口渴,便敲门求饮。
这首诗运用了以下艺术手法 (1)烘托手法的运用. 这首诗写了三种名花,褒贬都极有分寸,写芍药" 妖",是写其艳丽,妩媚之态,并非贬意.写荷花"净",是 洁净之意,诗人并没有因为突出牡丹而将这二花写得 一无是处, 这首诗运用了以下艺术手法 但为了突出牡丹,诗人还是将这二名花不如牡丹 之处写出以烘托牡丹的高贵富丽,令人喜爱,这是侧面 烘托的手法. (2)比喻,拟人手法使物性的花有了人情味,能增强诗 歌的艺术感染力.

咏物诗四首PPT

咏物诗四首PPT
顾况(约727—约820),字 逋翁,唐肃宗至德二年 ( 757 ) 登 进 士 第 , 曾 为 校 书郎、著作郎,后因作诗嘲 讽权贵,贬为饶州司户。后 隐居茅山,自号华阳真逸, 又号华阳真人,善画山水, 其诗平易流畅,他的诗多以 揭露现实黑暗为主,有《华阳 集》。
11
鉴赏
①诗中所咏“子规”为何物?诗歌中 “子规”有什么特点?
子规:又叫杜鹃、杜宇、怨鸟。传说周时 蜀国国君,后被迫逊位,死后魂魄化为子 规鸟,啼声悲哀。
诗歌中的“子规”:“杜宇冤亡积有时, 年年啼血动人悲。” 从这句诗中我们知 道杜宇虽然死了很久了,但是由他化身的 子规却长年啼血哀鸣,使人悲痛哀怨。
12
鉴赏
②诗中所寄何情?诗人如何将子规与 感情融为一体?
此诗开始写杜宇化鸟,题材通俗,但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 以反诘的语气发问,由鸟及人,写出了 人世不平,表达了诗人愤世嫉俗之意, 子规与诗人感情融为一体。
13
事物特征 啼血
物象内在品质 积冤、不平
诗人经历,社会 环境
蒙冤屈死之人多、
社会黑暗
14
诗人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托物言志
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 “体物肖形,传神写
自己的感情。——这就
意”“不沾不脱,
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不即不离”
2
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 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其 妙]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通过这种象征性 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 思想感情。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 似”[不滞于物]。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 言情、言心声。
杂乱攀附,需要照顾。
27
《葡萄》鉴赏

咏物诗四首ppt13 粤教版

咏物诗四首ppt13 粤教版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牡丹? 自 而 态 手 作
• 芍药
拟人
• 芙蕖
牡丹
赏格 。 法 者 对调 荷 , 先 比不 花 写 评 妖无格 烘 高 的 出 芍 托, 洁 了 药 出荷 净 芍 和 净少情 牡 花 。 药 荷 丹洁 但 的 花 的而 通 艳 。 高寡 过 丽 用 真国色 贵情 芍 、 了 。, 药 妩 拟 孤妖媚人 芳艳之的
杜宇竟何冤,年年叫蜀门。 至今衔积恨,终古吊残魂。 (杜牧《杜鹃》) 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 (柳永〈安公子〉 传闻望帝冤,底处最堪怜? (宋祁 《子规》 ) 蜀魄千年尚怨谁,声声啼血向花枝。 (罗邺《闻子规》 )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 一联,俗中见奇,翻出新意,说说此 句“新”在何处?
时人对松是怎样的看法?
两个“凌云”各有何含义?
时人不识凌云木
时人忽略 了小松。
未长成的小松 必将凌驾去端。
直待凌云始道高。
高耸入云后才称赞。
长成后的松树高高 凌驾云端的姿态。
小松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志,说明什么 道理?
诗人自身微寒,才华山众,却报国无门, 一生潦倒。埋没于深草里的“小松”,正 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这首诗以小松喻人,刻画“小松”形象, 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不甘埋没,坚强 不屈的精神,同时也批评“时人”的以身 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
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
3、动物类 猿猴:哀伤 凄厉 鸿鸽::理想 追求 鱼:自由 惬意 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 (瘦)马: 奔腾 追求 漂泊 乌鸦:小人 俗客庸夫 哀伤 沙鸥:飘零 伤感 鸟:象征自由 莼[chún]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借指思乡之情。 双鲤:代指书信。 (孤)雁:孤独 思乡 思亲 音信 消息 鸿雁:书信 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鹧鸪鸟: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寒蝉:悲凉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

咏物诗四首ppt14

咏物诗四首ppt14

赏牡丹 刘禹锡 借赏牡丹抒发表达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了当时人们对牡丹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的喜爱和尊宠
诗中一个"赏"字,总揽全局,直贯通 篇,意境全出.
真 国 色
力重干钧,掷地有声,牡丹与芍药, 芙蓉相比,雍容华贵,艳压群芳,才 产生"动京城"的效应,神韵毕现.
咏物诗
探究-托物言志
3、鉴赏时注意: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把 握事物的特点。
咏物诗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 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 南省孟县)人,祖籍河北昌黎,自 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 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 又称韩文公。 在文学成就上,同柳宗元齐名, 称为"韩柳"。他是唐代古文运动 的倡导者,提倡先秦两汉的文章, 世盛称其“文起八代之衰”。是唐 宋八大家之首。
咏物诗
子 规 吴融 诗人借取这传闻发 举国繁华委逝川, 羽毛飘荡一年年。 挥想象,把原野上 他山叫处花成血, 旧苑春来草似烟。 的红花说成杜鹃口 雨暗不离浓绿树, 月斜长吊欲明天。 中的鲜血染成,增 湘江日暮声凄切, 愁杀行人归去船。 强了形象的感染力。 这里借春草作反衬,把它们欣欣自如的神态视 为对子规啼叫漠然无情的表现,想象之奇特更胜过 前面的泣花成血。
出:不仅显示了小松由小转大、发展变化的情景,而 且在结构上也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出”是“刺” 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凌云”的先兆。
咏物诗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前一个指小松,后一个指大松。 •大松“凌云”,已成事实,称赞它高, 并不说明有眼力,也无多大意义。 •小松尚幼小,和小草一样貌不惊人,如 能识别出它就是“凌云木”,而加以爱 护、培养,那才是有识见,才有意义。

11咏物诗四首 课件ppt

11咏物诗四首 课件ppt

有哪些?
小时候:一副“刺头”的形象,埋头于 深草中。 凌云 刺头 长大后:出蓬蒿,高耸入云,才被人看 出来。
深草里
出蓬蒿
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低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 批判了世人目光短浅,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 暗含了诗人的身世之慨。
1
读诗会意
2
分析意象特点 分析情感
分析表现手法
3
4
葡 萄 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
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
运用刚刚学到的鉴赏方法, 合作赏析这首诗。
小 试 牛 刀
朗读
意象特点
情感
手法
用本课学习的方 法,试着从“意 象 ” “ 情 感”“手法”三 个方面分析《子 规》、《赏牡丹》 两首诗歌,形成 一篇诗歌评论。
咏物诗鉴赏•分析
子规•葡萄•赏牡丹•小松阳西 Nhomakorabea中郑新鹏
学习目标
1
掌握咏物诗的概念和特点
学习鉴赏咏物诗的一般方法
2
3
能够根据信息读懂咏物诗,体会诗中情感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读诗会意
根据这些词语,组织 诗中描写小松 语言,说说看作者写 及环境的词语 的小松是一个什么形象?

咏物诗四首ppt课件五

咏物诗四首ppt课件五

咏 物 诗 歌 中 常 用 的 艺 术 手 法

描摹情态类
只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者
对物象的喜爱之情。如骆宾王的《鹅》、刘禹锡的《
赏牡丹》
托物言志类
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
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如韩愈的《葡萄》
咏物抒怀类
抒发的情感相对来说是短暂的,与物所处的具
体环境和作者当时的个人处境关系更密切,如顾况
①诗中所咏“子规”为何物?诗歌中 “子规”有什么特点?
❖子规:又叫杜鹃、杜宇、怨鸟。传说 周时蜀国国君,后被迫逊位,死后魂 魄化为子规鸟,啼声悲哀。
❖诗歌中的“子规”:“杜宇冤亡积有 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从这句诗中 我们知道杜宇虽然死了很久了,但是 由他化身的子规却长年啼血哀鸣,使 人悲痛扼腕。
中写下此诗与朋友共勉。
《葡萄》鉴赏材料
❖艺术手法关键词 ❖托物言志 ❖比喻
时自
人小
不刺
识头
凌 云
深 草

木里
,
,
直 待
而 今

凌渐
云觉
始出
道蓬
高蒿
,
.
物态环境人事特点
关心、爱护小松的人, 时时观察、比较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环境卑微
长满松针,又直又 硬,锐不可挡,具 有强大生命力
由小转大、 发展变化


咏一
物叶
诗 四 首
总 关

咏物诗——以客观事物为 描写对象,或细致地刻画 它的色彩与形态,或借以 抒怀兴感的诗作。
感知
第一步.全班同学一起朗读四 首诗。 第二步.由各小组按照自己的 方式每个小组朗诵一首诗。

【高中语文】咏物诗四首ppt精品课件22

【高中语文】咏物诗四首ppt精品课件22

自主预习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合作探究
《赏牡丹》 唐代自武则天以后,牡丹逐渐受人喜欢。《唐国史补》中有“京 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的记 载。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成的。 《小松》 诗人杜荀鹤出身寒微,虽然青年时就才华毕露,但屡试不中,报国 无门,一生潦倒。诗人心中颇感苦闷,于是写下这首《小松》,来表 达自己被埋没的不平之气。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合作探究
4.积名句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杜荀鹤《小松》) 5.记常识 咏物诗:其特点在于托物言志。通过对事物的咏叹来体现人文思 想。大自然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 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诗人的感情。
自主预习
自主探究 句段点评
合作探究
1.韩愈的《葡萄》一诗的主题是什么? 提示:《葡萄》一诗咏物与言志融为一体,表面写葡萄,实际是表 达自己谪后的希冀。面对迷茫前途,一切都要随着命运的安排而沉 浮,诗人借此诗委婉表达自己希望被在位之人大力援引的恳切心情, 并以此与相同处境的朋友共勉。当然,此诗还从侧面说明了一个道 理:丰收的果实是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2.《赏牡丹》中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提示:烘托手法。这首诗写了三种名花,褒贬得都极有分寸。写 芍药“妖”,是写其艳丽、妩媚之态,并非贬义;写荷花“净”,是洁净之 意,这些都是对这两种名花的赞誉之词。诗人并没有因为要突出牡 丹而将这二花写得一无是处。但为了突出牡丹,诗人还是将这两种 花不如牡丹之处(无格、少情)写出,以烘托牡丹的高贵富丽、令人 喜爱,这是侧面烘托的手法。
自主预习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合作探究
(3)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和 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 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代表作《竹枝词》,富有民歌特色,为唐 诗中别开生面之作。为文长于说理,又通医学。有《刘梦得文集》。 (4)杜荀鹤(846—907),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属安徽)人。 生长于农村,遭逢乱离,善用近体诗反映民间疾苦,抨击社会黑暗。 其诗语言通俗,风格清新,后人称“杜荀鹤体”。

咏物诗四首ppt17

咏物诗四首ppt17

《葡萄》 《小 松》 《赏牡丹》
《葡萄》鉴赏材料
诗人描绘了葡萄怎样的特点?
新茎未遍半犹枯 还很柔弱,未完全复苏
高架支离倒复扶
杂乱攀附,需要照顾。
《葡萄》鉴赏材料
本诗中“物”与“志”的契合点是哪几句 诗?
若欲满盘堆马乳, 莫辞添竹引龙须。
多加竹条, 扩大修缮 多扶持
要想结出丰 硕的果实。
小结:希望种葡萄之 人能对这株葡萄多加 培育,让它结出丰硕 果实。
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随意选择剩 下的任一首咏物诗进行鉴赏。
四人小组根据刚才学习的咏物诗歌 的鉴赏步骤对诗歌提出问题并合作 解决。每位小组推举一位发言同学, 发言内容顺序为1、概括事物的特征 (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精神品格 ) 2、体会所言之“志” (思想、 感情、志向、愿望等)3、分析表达 技巧(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侧面烘托)
借 物 喻 人 、 托 物 言 志 、 比 喻 、
咏 物 诗 歌 中 常 用 的 艺 术 手 法
描摹情态类 只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者 对物象的喜爱之情。如骆宾王的《鹅》、刘禹锡的《 托物言志类 赏牡丹》 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 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如韩愈的《葡萄》 咏物抒怀类 抒发的情感相对来说是短暂的,与物所处的具 体环境和作者当时的个人处境关系更密切,如顾况 的《子规》 托物讽喻类 所描写或吟咏之物与某一类型、某一群体 的人相似,而不单单指向作者自己。如杜荀鹤 托物言理类 的《小松》 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说明一些事理 , 即通过某个具体事物的理 ,引申出具有 咏物诗 普遍意义的步 骤 和 方 法
①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 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 ②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 ③抓住物与“志”(“情”)的契合点。 ④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 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⑤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⑥拓展积累

咏物诗四首课件

咏物诗四首课件

2.诗的末句是如何托物言志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人表面上说护理葡萄时,应该多加竹条,
扩大修缮,并多扶持枝蔓生长。实际上,诗人以葡萄自比, 借葡萄树需要善意照顾来表达自己贬谪后希望有人援引、帮 助的心情。


九华山人 ——杜荀鹤 杜荀鹤 (846- 907),字彦之,号九华山人, 池州石埭(今安徽)人。昭宗大顺二年(891)进士。 生长于农村,遭逢乱离,善用近体诗反映民间 疾苦,抨击社会黑暗,语言通俗、风格清新, 后人称“杜荀鹤体”。
诗人杜荀鹤出身寒微,虽然年轻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 “帝里无相识”,以致屡试不第,报国无门。诗人心中颇感 苦闷,于是写下了这首《小松》 ,来表达自己被埋没于深草的 不平。
3.咏物明理是指凭借外物阐明某种道理的表现手法。托 物言志和咏物明理共同点:表意依托于物而意旨含蓄蕴藉。 两者不同点:托物言志重在抒写主观情志;咏物明理重在说 明客观道理。 如罗隐咏物明理诗 《泾溪》 : “泾溪石险人兢惧, 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这 首诗借泾溪行舟阐明了安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行 舟安全取决于驾舟人重视程度的道理。
【答案】 后两句的反诘语气发问,由鸟及人,借咏子
规,抒发诗人对历代遭受苦难、蒙受冤屈而死之人的深深同 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
【鉴赏】
历代的冤魂多得很,如果这些冤魂都能如同
杜宇那样化鸟鸣冤,那么这些冤魂所化之鸟到哪里去找那么 多的山和树来栖身呢?此二句翻出新意,以反诘语气,由鸟 及人,由自然到社会的巧妙联想:历代冤魂何止亿万,而能 得以显灵于人世的又有几多呢?委婉地指明世道不公,受冤 普遍的社会现实。

《咏物诗四首》《子规》《赏牡丹》解析精品PPT课件

《咏物诗四首》《子规》《赏牡丹》解析精品PPT课件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在春夏之际,杜鹃鸟会彻夜不停地啼 鸣,它那凄凉哀怨的悲啼,常激起人们的 多种情思,加上杜鹃的口腔上皮和舌头都 是红色的,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 血,因而引出许多关于“杜鹃啼血”、 “啼血深怨”的传说和诗篇。
顾况
顾况(?~约806后),唐代诗 人。字逋翁。苏州人,。至德 二载(757)登进士第。建中二 年(781)至贞元二年(786), 韩□为润州刺史、镇海军节 度使时,曾召为幕府判官。 贞元三年为李泌荐引,入朝 任著作佐郎。贞元五年,李 泌去世,他也于此年三、四 月间贬饶州司户参军。约于 贞元十年离饶州,晚年定居 茅山,自号华阳真人,有 《华阳集》。其诗多为揭露 现实黑暗为主。
1、意象分析。
芍药:艳丽、妩媚,但是格调不高。 芙蕖:纯洁,但是寡情,孤芳自赏。
——牡丹:国色天香,高贵富丽。
2、情感分析
诗人突出了牡丹的高贵富丽,表达了对 牡丹的喜爱之情。
3、手法分析
①反衬手法的运用。 写芍药的“无格”,芙蕖的“少
情”,来反衬牡丹的高贵富丽,令 人喜爱。
②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 “唯有牡丹真国色”这句话用比喻 的手法,从正面描写牡丹。“国色”, 诗人把牡丹比喻为国中最美丽的女子, 写出了牡丹的姿色远在其他诸花之上。 突出牡丹的高贵富丽。 写三种花都用拟人手法,使物性的 花具有了人情味,全诗也就有了较强的 艺术感染力。
霜:人生易老 环境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人生坎坷、挫折
雪:纯洁 美好 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狂 露:人生的短促 生命的易逝 云:游子 飘泊 水: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

咏物诗课件------古典诗词鉴赏PPT35张说课材料

咏物诗课件------古典诗词鉴赏PPT35张说课材料
❖ 答题思路:结合诗句分析所咏之物的特 点,尤其要分析出内在神韵性格;结合 诗人自身经历思想等剖析所托之情。
❖ 模式: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 么感情。
特点归纳:
1、以物象为题;咏(题、赠、赞)+物 象。 2、用形象语言描写出所咏之物的形态、 色泽、特征,多用拟人、象征等手法;
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 形神兼备。 3、借物抒怀,表达理想、志向、情怀。
“时人不识” 的小松
韩愈笔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千里 马
❖同一志可以用不同的物来托 ❖同一物也可以托不同的志
比较阅读杜荀鹤《小松》和陈毅的《青松》

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 青松且挺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托 松言
不甘埋没的精神和批评 “时人”的以身取人,
目光短浅
坚强不屈的精神
比较阅读两首诗词,找出梅的特点,说 出言什么志?并比较所言之志
赏析时要重点把握:
①写的什么物 ,有什么特征。
②寄托什么志 , 寓含什么理。
咏物诗鉴赏方法
1、分析所咏之物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内 在神韵、品格
2、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 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诗人把自己的 志向寄寓于所咏之物的突出特点之中,“志” 就在物的特点与诗人的情和志的相通之处。)
(2) 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 试简要分析。
答: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手
法),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 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 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分析),言浅 意深,理趣盎然(作用)。
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北陂杏花①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 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 绝胜南陌碾作尘。 【注】①此诗系王安石晚年所作。此前诗人亲 手创立的新法被一一废止。陂:池塘,这里指 池边或池中小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