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学-理论变迁与新范式
公共行政理论变迁的范式解读【分享】
![公共行政理论变迁的范式解读【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d4596d6b0b1c59eef8c7b478.png)
公共行政理论变迁的范式解读摘要从科恩的范式理论出发,对公共行政学的理论流变进行了范式解读。
公共行政理论语境由官僚制向公共管理的转换,是由于传统官僚制理论遭遇到了严重的实践困境和理论质疑,作为对这种困境和质疑的回应,新共管管理运动从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出发,对公共行政理论进行了重塑,是对官僚制理论的扬弃和超越。
关键词公共行政;官僚制;新公共管理;范式转换1962年美国著名科学史学家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首次从学术上对“范式”与“范式转换”的概念做出了界定。
在库恩的理论中,一个科学的范式(Paradigm)就是一套关于现实的假设,这套假设比其他假设更好地说明了当今的世界。
范式既表示某一种科学共同体成员所共有的一整套规定,也指该共同体共有的建立在某种公认的并成为传统的重大科学成就基础上的信念。
这种信念能为共同体成员提供一种把握研究对象的概念框架,一套理念和方法论的信条,一个可供仿效的解题范例,它也规定了一定时期中这门科学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途径,同时决定着共同体成员的某种形而上学的信念和价值标准,即决定着他们的自然观、世界观及价值观。
[1]范式就是世界观,一般性的观点,以及分析复杂现实世界的一种方式。
范式是一学科内范围最广的共识单位,它包括概念、样本、理论和方法,并将它们与所用工具之间的关系相互联系起来。
一个范式就如同一幅地图,具有理顺和总结现实、理解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预测未来发展、从不重要的东西中分出重要的东西、弄清我们应当选择那条道路来实现我们的目标等认识功能。
范式转换的动态过程表述为: 范式I -规范科学(即在范式I指引下积累的知识)-异例(即范式I不能解释的新现象)-危机(即范式I从根本上受到怀疑)-革命(即范式I全面崩溃)- 范式II。
库恩阐述的范式理论的动态发展模式是科学哲学研究中的一个伟大进步,引起了科学哲学界的一场认识论的大变革,成为科学哲学史上一道重要的分水岭。
其影响不仅仅限于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而且延伸到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文学史、艺术史、政治史、宗教史等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成为众多科学研究者分析理论流变的基本逻辑工具。
从公共行政走向公共服务---公共行政学范式转换初探
![从公共行政走向公共服务---公共行政学范式转换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4c51b636eefdc8d376ee327d.png)
从公共行政走向公共服务---公共行政学范式转换初探关键词:公共服务公共行政范式从公共行政走向公共服务——公共行政学范式转换初探刘艳摘要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公共行政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以来,经历了传统公共行政时期、行为科学公共行政时期、新公共行政时期和新公共管理时期。
2 0世纪中期开始,伴随着各国的行政实践改革,学科理论也在不断变革,传统公共行政范式受到严重挑战,出现了“范式危机”、“范式整合”等等,但直到公共服务理念提出之前,公共行政学并没有发生真正的“范式转换”。
库恩提出的“范式转换”理论为揭示公共行政学发展过程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理论分析工具。
我们可以运用这种工具对公共行政学发展的内在本质进行深入剖析。
同时,公共服务范式的形成为公共行政学提供了新的范式,使公共行政学“范式转换”成为可能。
关键字:范式;范式转换;公共行政范式;公共服务范式绪论科学史学家托马斯·库恩(Tomas Kuhn)1962年出版的《科学革命的结构》(T 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一书里,第一次对“范式”(Paradigm)和“范式转换”(Paradigm shift)的概念作了已得到学术界共识的界定。
根据托马斯·库恩的观点科学的历史,实际上是各种范式接替的历史。
与自然科学范式转换相比,社会科学同样也存在着范式转换问题,这是由社会科学里各学科也拥有各自相对独立的理念体系、方法工具、运作模型来决定的。
自1887年美国学者威尔逊(Woodrow Wilson)发表了象征着公共行政学学科诞生的论文《行政学之研究》之后,在近百余年来的发展演进过程中,公共行政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学科和政府治理的理论工具经历了几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变革。
在西方,无论是从理论的角度还从实践需要出发,对公共行政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改革都始终没有停止过,公共行政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与行政实践的互动过程中也不断得到发展,这其中包括各阶段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主体、研究方法和理论形态等各方面的变化发展。
民主与效率关系视阈下公共行政学范式的变迁
![民主与效率关系视阈下公共行政学范式的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37e5c782cc22bcd126ff0c19.png)
从管理哲学看 , 新
主 义是 工 商 管理 领 域 长期 流行 的理 念 。它 以 经济 学 意 义上 的“ 效率” 为导 向。 管理主义对 2 O世 纪 后 期 西 方 政 府管 理 进 行 了剖 析 , 其 核 心结 论 为 “ 政府失败 ” 。 它认 为 , 应 该 借 用 企 业 管 理 的方 法 和 市 场 机制 来 改 变 这 种 情 况 。 美 国盖 伊 ・ 彼 得 斯 对 这 种 思 想 进 行 了 深 刻 分 析 。并 认 为 : “ 根 据 新 公 共 管 理 理 论 中有 关 政 府 的 概 念 ,私 人 部 门 所 强 调 的 一 些 价 值 理 念 — — 其 中 最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效 率 ,在 公 共 部 门更 应 该 受 到
( 盐城师范学院社会学院 。 江苏
[ 摘
盐城
2 2 4 0 0 0 )
要] 公 共 行 政 学 经 过 了三 次重 要 的 范式 变 迁 : 由官僚 行 政 到 民主 行 政 , 再 到 民 主 治理
官僚 行 政 模 式 认 为 , 民主 是 政 治的 事 情 , 行 政 要 的 是 效 率 。 民主 行 政 范 式 始 于 官僚 行 政 对 国 家 民
重视” [ 。
、
官僚 行 政 范 式 : 效 率主 义
官 僚 制组 织 是 工 业 社 会 中政 府 主 导 的组 织 形 式 。 “ 官僚
行政” 模 式 产 生 于 官 僚 制 与 政 府行 政 结 合 的结 果 。 从 行 政 学
诞生之初 , 行政学便拥 抱这种模式 , 因此 , 这 一 阶 段 的公 共 行 政 学 可 以 称 为 官僚 行 政 范 式 。 从价值导向上看 , 官 僚 行 政
公共行政学研究的范式变迁【论文】
![公共行政学研究的范式变迁【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b595be6581b6bd97e19eaa6.png)
公共行政学研究的范式变迁摘要:范式变迁的判断标准有两个:一是基本理论的重建, 二是方法与应用的改变, 其中, 前者更为主要。
国内外学者关于公共行政学范式变迁的观点分歧较大, 既是因为他们对范式及范式变迁标准的理解不同, 也源于公共行政学本身的复杂性。
根据范式变迁的标准, 公共行政学研究有三种基本的范式, 即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和公共治理。
对公共行政学范式变迁的研究对于更好地理解公共行政学的历史发展乃至政府管理实践大有裨益。
Abstract:There are two criteria for paradigm change:the first one is the reconstruction of basic theory, and the second one is the change of method and application of the paradigm, in which the former is more important.Scholar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different viewpoints about the paradigm chan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not only because of their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of paradigm and the standards of paradigm change, but also because of the complexity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itself.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s of paradigm change, there are three basic research paradigms of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traditional publicadministration, new public management and public governance.Research of the paradigm chan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is benefit for the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history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s well as the practices of government.Keyword:paradigm; traditional public administration; new public management; public governance;自从1887年威尔逊发表《行政学研究》以来, 公共行政学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发展历程。
传承与超越:公共行政学研究的范式变迁
![传承与超越:公共行政学研究的范式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aa89db645f0e7cd18525360e.png)
传承与超越:公共行政学研究的范式变迁作者:王余生陈越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6年第01期摘要:“范式”是基于共同的学科信仰、一定的理论框架和具体的研究方法而形成的科学共同体。
通过对“范式”探源与变迁标准的梳理,可以得出“范式”变迁标准有两个:一是基本理论内核的重建,二是方法论与应用模式的创新。
这些评判标准为科学划分公共行政学范式提供了基本依据。
依据基本理论重建和实践应用作为综合评析维度,公共行政学范式主要有:传统公共行政范式、新公共管理范式、新公共服务范式和公共治理范式。
这对于理解和把握公共行政学的基本脉络甚至是政府管理实践应该有所裨益。
关键词:公共行政学;范式;公共管理中图分类号:D03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448(2016)01-0048-07从理论上讲,自1887年威尔逊(Woodrow Wilson)发表《行政学研究》为标志,公共行政学研究“从自然发展走上自觉建构的进程”[1](P44)。
就方法论而言,近130年的行政学研究历程,就是“一部研究方法的创新史”。
从“范式”视角去梳理公共行政学的变迁历程,对探讨公共行政学的价值动机、现实诉求、路径演进具有理论参考价值。
当前,公共行政学理论有关“范式”变迁的研究不胜枚举,中外有别。
其中,用“范式”理论去研究公共行政学发展的国外学者主要有:尼古拉斯·亨利(Nicholas Henry)“五范式”论[2](P48-81);简·莱恩(Jan-EirkaLne)、休.T米勒(Hguh ler)“四范式”论;戴维·H·罗森布鲁姆(DavidH.Rosenbloom)和罗伯特·S克拉夫丘克(Robert S.Kravchuk)“三范式”论;欧文·休斯(Owen E.Hguhe)“二范式”论等;用“范式”理论去研究公共行政学发展的国内学者主要有:陈振明、张国庆和金太军教授“三范式”论;丁煌教授“六个时期”划分[3](P7-11);夏书章教授“三个阶段”划分等[4](P11)。
公共行政研究范式转变
![公共行政研究范式转变](https://img.taocdn.com/s3/m/70ca70d2998fcc22bdd10d25.png)
公共行政研究范式转变范式(Paradigm),又称典范,最早由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于1962年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后被广泛运用于其他科学或学科领域,指称一门科学或学科的哲学基础、理论框架、观念体系和话语系统,蕴含了其区别于其他科学或学科的本质特征、基本原则、内在规律和叙事风格,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迁和更替。
公共行政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于19世纪末以来,其研究范式先后(亦有交叉)经历了从传统公共行政学、新公共行政学、新公共管理学到新公共服务的变迁。
一、传统公共行政学公共行政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和学术领域的诞生与19世纪末美国的政治生态密切相关,这一时期美国最严重的政治问题是愈演愈烈的政党分肥制及其所导致的一系列治理危机。
政党分肥制(TheSpoilSystem),亦称政党分赃制,是指赢得大选的政党以巩固执政地位、增强党的活力、促进党员团结等为理由,将国家的重要行政公职分配给本党党员和支持者。
这一发轫于1800年美国大选的制度恶劣影响了美国的政治生态,导致了裙带关系滋生、腐败贿赂蔓延、行政效率低下、党派倾轧成风等诸多政治弊病。
作为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的引领者和亲历者之一,政治家和学者伍德罗威尔逊对行政人员卷入政党纷争而导致的“恶”深恶痛绝。
为解决这一难题,他于1887年在《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行政学研究》一文,试图将“行政”作为一个独立领域从“政治”的母体中分离出来以免受“政治的干扰”。
这篇文章被公认为是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奠定了公共行政学的独立学科地位和基本研究范畴。
威尔逊认为,行政学应着力于研究两个基本问题:“首先,政府能够适当地和成功地进行什么工作;其次,政府怎样才能够以尽可能高的效率及在能源方面尽可能少的成本完成这些适当的工作”。
130对行政学基本研究领域的厘定暗含了“行政”的两大原则:第一,政治与行政的分离。
威尔逊认为,行政所能成功和适当进行的工作就是“行政”而不是其他,它应该从政治中分离出来,“行政是置身于特定的政治范围之外的。
第三章 公共行政学的“范式”比较新版
![第三章 公共行政学的“范式”比较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498795114431b90d6c85c79b.png)
3. 科学管理学派 的思想是 西方公共行政学的思想基础之一 . 泰勒在 科学管理学派的思想是 西方公共行政学的思想基础之一. 的思想是西方公共行政学的思想基础之一
科学管理原理》 《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 中提出管理的四类责任或条件;法约尔在《工 年 中提出管理的四类责任或条件;法约尔在《 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1916年 提出了工业企业的6项活动,行政管理的5 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916年)提出了工业企业的6项活动,行政管理的5种 职能,14种原则. 职能,14种原则. 种原则
第二节 新公共行政学
1.强调以公平与民主作为行政学的目标和理论 1.强调以公平与民主作为行政学的目标和理论 基础. 基础. 2.主张政治(政策)与行政的关联性. 2.主张政治(政策)与行政的关联性. 主张政治 3.重视人性和行政伦理研究. 3.重视人性和行政伦理研究. 重视人性和行政伦理研究 4.倡导民主主义的行政模式以及灵活多样的行 4.倡导民主主义的行政模式以及灵活多样的行 政体制的研究. 政体制的研究. 5.拓展行政学的研究范围 采用新的研究方法. 拓展行政学的研究范围, 5.拓展行政学的研究范围,采用新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古典公共行政学
(三)古典公共行政学的缺陷 1.采用一种形式主义的或静态的研究方法 采用一种形式主义的或静态的研究方法, 1.采用一种形式主义的或静态的研究方法,并以正 式的政府组织 官僚体制)作为研究的对象, 政府组织( 式的政府组织(官僚体制)作为研究的对象,忽视对 非正式组织和行政管理过程的研究 和行政管理过程的研究; 非正式组织和行政管理过程的研究; 2.将政治与行政截然分开,忽视了政治因素对管理 2.将政治与行政截然分开,忽视了政治因素对管理 将政治与行政截然分开 政治因素 过程的影响. 过程的影响. 3.将丰富多彩的行政管理现象或活动抽象为若干的 3.将丰富多彩的行政管理现象或活动抽象为若干的 原理及原则. 原理及原则. 4.效率的标准被过分地推崇,忽视公平标准. 效率的标准被过分地推崇 公平标准 4.效率的标准被过分地推崇,忽视公平标准.
公共行政学“范式转型”研究的现状与反思
![公共行政学“范式转型”研究的现状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22a7763561252d380eb6ec8.png)
[ 关键词 ] 公共行政学 ; 范式转型” 究; “ 研 史学 ; 哲学; 反思 [ 中图分类号 ] 60 D 3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3— 68 20 )5— 0 0— 3 10 70 (09 0 0 5 0 的地盘 , 并且政 治与行政二分法和行 政原则开始遭遇西 蒙 等学者 的挑 战 , 动摇 了公共 行 政学 的 独立 地位 。所 以, 亨利提 出的范式 三( 作为政治学的公共行政学 ) 和范 式 四( 作为管理学 的公共 行政学 ) 都是针对 公共行政学 的附属地位进行界定 的。一方 面 , 共行政学深受 政治 公 学所提供 的 民主价 值 观这个 哲 学 基础 的影 响 ; 另一 方 面, 管理学 的思路和方法论时 常被学者们应用 于公 共组 织的实际运行 中。在亨利看来 , 公共行政学 真正作 为一 门学科 , 以 17 是 9 0年公 共事 务与 公共行 政学 院全 国联 合会( A P A) N S A 的成 立为标 志的。至此 , 公共行政 学才 真正从政 治学和管理学 中独立出来 。 从这些观点来看 , 亨利似 乎找到 了界定公 共行政学 发生 “ 范式 转型” 的有力依 据 , 但从本质上 看 , 不难发现 他所谓的五个 范式 阶段实 际上都 是 以公共 行政学 的学 科地位作为立论基础 的, 这五个 阶段之 间并 不存在相互 的推翻和替 代 , 只 是公共 行 政 范式 内研 究重 心 的变 而 化 。从形式上看 , 他所谓的五个范式 阶段 的时期界定本 身存在着重叠 , 如范式三 ( 作为政治学 的公共行政学 ) 与 范式 四( 作为管理 学 的公 共行政学 ) 几乎共存 于同一历
[ 收稿 日期 】0 9—0 20 2一l 8 [ 作者简介] 王灵珊( 97 18一
・
从公共行政学
![从公共行政学](https://img.taocdn.com/s3/m/a1be6ddf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53.png)
按照弗里德里克森旳解释,老式旳公共行 政学试图回答如下旳两个问题之一:(1)我 们怎样在可供利用资源旳条件下提供更多更加 好旳服务(效率),或者(2)我们怎样少花 钱而保持特定旳服务水平(经济)?新公共行 政学增长了这么一种问题,即这种服务是否增 进了社会公平。
新公共行政学以公平为关键,因而拒绝了老 式行政学旳一系列基本观点。它抛弃了政治-行 政二分法旳观点,抛弃老式旳过于稳定旳官僚体 制,谋求具有灵活性旳行政组织构造或官僚组织 形式。这么,分权、权力下放、项目、组织发展、 责任扩大、冲突和顾客至上是新公共行政学分析 组织问题旳某些基本概念。新公共行政学有更多 是“规范旳”,更少是“描述旳”,更多“顾客 -效果取向”,更少“体制取向”;更多是价值 旳(但不缺乏任何科学性),更少“中立旳”。
《行政行为》是一本在西方行政学旳发展中一本 具有里程碑性质旳著作。沃尔多(Dwight Waldo)称 该书是“40年代行政学转变时期旳主要著作”,“它 代表着与行为主义有关联旳观点和措施对公共行政学 所做旳直接而强有力旳冲击”。
然而,西蒙并未实现公共行政学范式旳完全转换, 他坚持了早期公共行政学旳许多基本信念。所以,沃 尔多称《行政行为》是一本“自相矛盾旳既激进又保 守旳著作。”
(1)威尔逊旳“行政(学)之研究” 1887年,美国学者W.威尔逊(Woodrow Wilson)刊登了著
名旳“行政(学)之研究”一文,这成了公共行政学诞生旳象征 性标志。该文开创了西方尤其是美国旳公共行政学研究老式, 它“不论是在洞察力、说服力和影响力等方面,都堪称是杰作” (沃尔多语)。该文涉及三个主题:
科学管理运动旳另一 代表人物、法国旳法约尔 (M.Fayal)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916)一书 中:
——拟定了工业企业旳六大类活动(技术活动、商 业活动、财政活动、安全活动、 会计活动和行政活动);
第三章 公共行政学“范式”比较研究
![第三章 公共行政学“范式”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0de9883cc22bcd126ff0c45.png)
(一)公共行政学的‚范式‛主张
2、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1三个主题: ——说明行政研究领域的历史; ——确定这个领域的研究主题; ——决定这一领域的最好的研究方法。 在威尔逊看来,行政科学不仅要研究人事问题 ,而且要研究一般的组织与管理问题,他关心 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即生产性。(公共行政 学诞生的标志)
第三章 公共行政学“范式”比较研 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内容旨在通过比较的方法对公共 行政学研究领域的‚范式‛变迁过程和三种 公共行政学的‚范式‛进行对比分析,并用 这些知识和理论对中国目前的行政管理‚范 式‛予以界定,从而加深对我国行政管理 ‚范式‛的认识。
本章教学内容
一、‚范式‛比较的理论背景 二、公共行政学‚范式‛变迁与比较
2、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3)泰罗:《科学管理原理》 (1911)
泰罗(1856-1915 )生于美国费城一个律师 家庭,因眼疾而被迫从哈佛大学法律系辍 学。1875年进入一家小机械厂当徒工, 1878年转入费城米德瓦尔钢铁厂当机械 工,一直干到1897年。在此期间,先后 被提升为车间管理员、小组长、工长、技 师、制图主任和总工程师,并通过业余学 习获得机械工程学士。 1911年出版《科 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之父)
2、非主流范式:后实证主义、批判理论和建构主义
(2)批判理论
认识论:历史的现实主义,所谓现实是历史的产物,研 究者的价值观会影响被研究者。 主要论点:主张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 者之间的对话和互动来超越被研究者对‚现实‛的无 知与误解,唤醒他们在历史过程中被压抑的意识,逐 步解除给他们带来的痛苦、冲突和挣扎的偏见,提出 新的问题及其观察问题的视角。 检验标准:既不是证实,也不是证伪,而是消除人们 的无知和误解的能力。
民主与效率关系视阈下公共行政学范式的变迁
![民主与效率关系视阈下公共行政学范式的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ec72b85cf01dc281e53af0bc.png)
民主与效率关系视阈下公共行政学范式的变迁作者:石绍成来源:《理论观察》2013年第09期[摘要]公共行政学经过了三次重要的范式变迁:由官僚行政到民主行政,再到民主治理。
官僚行政模式认为,民主是政治的事情,行政要的是效率。
民主行政范式始于官僚行政对国家民主的威胁,民主高于效率是其价值信条。
民主行政范式本质上是一种激进的民主政治理论,不太具有现实性。
民主治理范式认为,当代公共行政学需要整合民主与效率。
它通过网络结构的运用、合作与参与等运作方式的开发,促进了民主与效率的和谐共生、相互促进。
[关键词]行政范式;官僚行政;民主行政;民主治理[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9 — 0013 — 02如果说民主制与官僚制是公共行政回避不了的国家制度安排,那么民主与效率则是公共行政难以回避的价值困境与两难选择。
公共行政学百年的范式变迁,刻画了这种两难选择。
官僚行政范式与民主行政范式在公共行政的价值导向上,于民主与效率上各执一端。
进入21世纪,民主治理范式初见端倪,它力图实现公共行政中民主与效率的整合。
一、官僚行政范式:效率主义官僚制组织是工业社会中政府主导的组织形式。
“官僚行政”模式产生于官僚制与政府行政结合的结果。
从行政学诞生之初,行政学便拥抱这种模式,因此,这一阶段的公共行政学可以称为官僚行政范式。
从价值导向上看,官僚行政范式属于“效率主义”,即存在过度强调效率的倾向。
官僚行政范式根源于政治——行政二分建构的理论空间,“效率主义”是这一范式共享的价值标准。
行政学的奠基人,伍德罗·威尔逊在其《行政学研究》中写道:“公共行政的研究目标在于:一是研究政府应如何适当而成功地运作;其二是政府如何能在花费最少的金钱与资源的条件下,以最有效率的方式来从事各种活动”〔1〕。
这是公共行政学中“效率主义”的最早表述。
不过,最有名的论断应该是来自古利克。
他认为:“在行政科学中,最基本的…善‟就是效率”〔2〕。
公共行政学的范式演变
![公共行政学的范式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21a48af508a1284ac85043a0.png)
公共行政学的范式演变摘要:公共行政学在其百年的发展与演变历程中出现了几次重大的范式转变,本文主要讨论了四次重大转变,依次为传统的公共行政学、新公共行政学、新公共管理学以及新公共服务理论,具体阐述了各个理论出现的时代背景、内容以及它们各自的优劣。
作者认为,正是由于公共行政学范式的不断更替,才使得行政学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愈加趋向于完善。
关键词:公共行政学;范式;公共服务一、范式的基本内涵范式概念最早出现在1959年托马斯·库恩的《必要的张力》一书中,到1962年《科学革命的结构》出版时,“范式”概念已被广泛使用。
库恩在《再论范式》一文中,将范式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范式是指科学共同体所享有的全部规定性。
狭义的范式仅指范例。
库恩的定义中,范式具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足以空前地把一批坚定的拥护者吸引过来,使他们不再去进行科学活动中各种形式的竞争;二是足以毫无节制地为一批重新组合起来的科学工作者留下各种有待解决的问题。
从库恩的理论著作中,我们可以得知,范式实质上是指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根据科学共同体的理论体系和心理特征所制定的一整套原则、理论、定律、准则和方法等,是一个包括科学、哲学、社会、心理等诸多要素在内的综合体,是科学共同体所共有的全部规定性;是某一科学共同体在某一学科或专业中所具有的一种共同信念,而这种信念则规定了他们在科学研究中所持有的共同的基本观点、理论和方法,为他们提供了共同的理论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框架,从而形成了该学科的一种共同的传统,并为该学科的发展规定了共同的方向。
成为范式的理论可能优于其它竞争者, 但却不能指望它能够解释所有事实。
范式不是永恒的,一旦新的理论优于旧的理论就成为新的范式,即发生范式转移。
范式转换的结构性标志是新的范式彻底取代旧的范式体系,并形成新的科学共同体。
同时这种取代不是累积性的,是旧范式被彻底地放弃和破坏,而不是简单的补充和包容,因而在某种程度上也使范式转换本身具有了时间上的断裂性。
第三章公共行政学“范式”比较研究
![第三章公共行政学“范式”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b42eeea3186bceb19e8bbc1.png)
鼓励提高工资和物价:成立国家复兴管理局,鼓励成立 工会,认可企业提价和价格固定方案。
(二)新公共行政学的“范式”出现 1、背景分析 (1)经济背景 (2)社会背景 (3)政治背景
大萧条的美国图景
到1933年,国民收入 已经减少了一半,失业 人数达到1500万,几百 万人失去了积蓄和房产, 几十万少年失学,二百 个以上的美国城市面临 破产的危险。
经济活动在20世纪30 年代的极速下落是经济 史上最出人意料的宏观 经济事件,促成凯恩斯 经济学的诞生。
第三章 公共行政学“范式”比较研 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内容旨在通过比较的方法对公共 行政学研究领域的“范式”变迁过程和三种 公共行政学的“范式”进行对比分析,并用 这些知识和理论对中国目前的行政管理“范 式”予以界定,从而加深对我国行政管理 “范式”的认识。
本章教学内容
一、“范式”比较的理论背景 二、公共行政学“范式”变迁与比较
1、背景分析 (1)经济背景 (2)社会背景 (3)政治背景
瓦特与蒸汽机
提示:瓦特的蒸汽机 是科学史上划时代的 成就,蒸汽机大大促 进了机器的运用和工 厂的生产,使工业技 术的变革出现了新的 飞跃。
陈列在英国伦敦科学博物馆内的 瓦特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其 许多主体部件都是用木头制造的。
爱迪生与电的应用
有完善的等级序列的组织结构; 7.完善的等级制组织可以使效率最大化; 8.人类文明的现代化和人类福利的提高是建立在上面界
定的“良好”行政的基础上。
2、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2)古德诺:《政治与行政》 (1900)
该书明确指出: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 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要使国家意志 得以执行,行政就必须在政治的控制下 进行,政治对行政的控制不应超出用以 保证国家意志执行的范围程度。从而使 威尔逊开创的行政学正式从政治学中分 离出来。
公共管理领域研究范式转变之思
![公共管理领域研究范式转变之思](https://img.taocdn.com/s3/m/a43d1f7d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78.png)
公共管理领域研究范式转变之思研究公共管理领域范式转变,就不得不先了解下从公共行政学产生到现在的发展历史,了解其产生的背景及后来人对它们值得称赞的地方和不足之处,以对我们现实生活当中政府部门的组织架构、工作重心、社会评价等合理与否之处得出自己的结论,从而为行政主体的领导范式向更加贴近社会、贴近公众、贴近现实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之进行系统论证分析,以期望对行政主体在现实中的科学决策及执行有所帮助。
一、公共行政学范式之思1.公共行政学产生的背景。
公共行政学大致产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其主要影响持续到上世纪六十年代。
其中以威尔逊的《行政学之研究》一文开创了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公共行政学研究传统,加之之后的马克斯·韦伯的科层制、古德诺的政治行政两分法、弗雷德里克的科学管理主义、法约尔的一般管理原则等等的补充,使之逐步得到完善,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公共行政学达到了顶峰,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引领了当时那个时代潮流的发展。
2.公共行政学给我们提供的思索之处。
伍德罗·威尔逊在《行政学之研究》一书中主要得出了三个结论,即这一领域研究之主题、研究之方法、研究之历史所在,为以后公共理论研究者研究提供了范式,指出当时政府组织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马克斯·韦伯提出的官僚制(科层制),指出一个合格的行政管理者是保持绝对理性的,并对官僚制刻画了三个维度,即层级原则、分工原则和对事不对人原则,为人们对传统公共行政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标尺。
古德诺在政治与行政二分法中,提出的最主要观点是政治和行政应该相互分离,但并不是讲二者彻底分开,而是要把握住政治对行政“干预”的度,以防止出现政党分肥等负面现象的更多出现。
而之后的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跟法约尔的一般管理原则将在企业中的某些科学管理方法和途径引入到公共行政领域,这对于当时人们将主要注意力集中在政府组织本身和其如何以最高的效率和最低的成本来做好政府能够成功做好的事情来讲,是有很大意义的。
公共行政学-理论变迁与新范式
![公共行政学-理论变迁与新范式](https://img.taocdn.com/s3/m/bfd8d4c90066f5335a8121e3.png)
课堂作业:
您的主导需求是什么?(限3个以内)
45
专业人员需要的一些特征
内在的动机
经济上的需要是必须被满 足的
知识工作者是被工作本身 和完成创造性的、挑战性 的任务的热情所激励
外在的刺激,如加薪、奖 金和升迁除了分散其注意 力外并不起太大作用
同行的认可
由于其身份是与专业相联系, 知识工作者对他们的专业参 照群体的意识非常敏感
34
梅奥人群关系理论的贡献
(1)强调对管理者和监督者进行教育和训练,以改变 他们对工人的态度和监督方式
(2)提倡下级参与企业的各种决策 (3)加强意见沟通,允许职工对作业目标、作业标准
和作业方法提出意见,鼓励上下级之间的意见交流 (4)建立面谈和调节制度,以消除 不满和争端 (5)改变干部的标准。 (6)重视、利用和倡导各种非正式组织。
挑战性工作、个 人发展目标、事业成就机会
决策参与、授权行事、提案 建议、培养、鼓励成材、工 作事业机会
42
43
主导性需要
主导性需要的识别
最为关键——最为焦虑,紧张程度最高的 最为根本的——是基础性,是其他需要实现的前提 必须满足——如果没有实现,就会影响基本行为的
主导性需要与其他需要之间的关系
多维需要
企业组织效率 效率最大化目标
韦伯 科层制 社会组织效率
28
行政学的发展
三大行政学教科书 怀特《行政学概论》 魏洛比《行政学原理》 费富纳 《行政学》 古里克: 管理七职能理论
29
修正公共行政时期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时间:1924——1932年
霍பைடு நூலகம்
桑
地点: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
1.2.3第3讲公共行政学的新发展
![1.2.3第3讲公共行政学的新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2bc9272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1b.png)
二、公共行政学研究范式转换
西方的行政学在其百余年的发展与演进历程 中,出现了三次范式转换: 1.传统的公共行政学(20世纪二三十年代— —60年代中期)
2、新公共行政学。亦称新公共行政学运动,是以1968年9月的明 诺布鲁克会议为发端。弗里德里克森是其主要代表人物。
新公共行政学的理论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主张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 •第二,主张改革的、入世的、与实际过程相关的公共行政学; •第三,主张构建新型的政府组织形态; •第四,主张突出政府行政管理的“公共”性质; •第五,主张“民主行政”,并以此作为公共行政的“学术识别系
4、(新)公共管理学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公共管理学范在美国大学的公共政策学院和
商学院逐渐成长起来,与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区别在于:
•第一,研究对象和范围不再局限于政府行政机关特别是官僚机构的
研究上;
•第二,更具有跨学科、综合性特点。 •第三,研究焦点由内部取向转变为外部取向,由重视机构、过程和
程序转到重视项目、结果与绩效的研究。
•第四,公共管理学不局限于规范研究,更注重实证研究,案例分析
成为核心研究方法。
•第五,公共管理学涉及大量的传统公共行政学没涉及的主题。
统”。
3、公共政策分析:也称政策科学
•最初把政策与科学直接联系并赋之以现代意义的是美国
政治学者拉斯维尔,通常把他与同事拉纳在1951年合箸 的《政策科学:近来在范畴与方法上的发展》一文作为现 代政策科学发端的标志。
•综合的说,政策科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的逻辑过程至
少包含了三个要点,即欲达到的目标,为达成目标而作的 宣誓或拟采取的行动,以及由政策声明所引发的权威者的 实际的政策行动。
第三讲 公共行政学的新发展(范式演变)
公共行政改革与行政法学范式的转变
![公共行政改革与行政法学范式的转变](https://img.taocdn.com/s3/m/8155cbd9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32.png)
公共行政改革与行政法学范式的转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公共行政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适应社会需要,公共行政改革成为了一个必要的举措。
而随之而来的,是行政法学范式的转变。
本文将探讨公共行政改革与行政法学范式的转变对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影响。
一、公共行政改革的意义公共行政改革是指通过对公共行政机构、制度和运行机制的重新设计和改革,以提高行政效能、增强行政公信力、完善行政服务的过程。
公共行政改革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公共行政改革能够促进政府的权力运行。
在过去,政府常常被指责过于庞大、运行效率低下、决策滞后等问题。
通过公共行政改革,政府可以优化内部结构和运作方式,提高效率,使政府更加高效和透明,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其次,公共行政改革可以增进政府与市民之间的互动。
传统的行政模式往往是自上而下的单向传递信息,而公共行政改革可以打破这种局面。
通过引入社会参与机制和民主决策机制,政府能够更好地听取市民的意见和建议,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增强政府与市民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第三,公共行政改革可以推动政务创新。
传统的行政模式往往以规章制度和繁文缛节为主,容易形成僵化的行政机制。
而公共行政改革则注重创新,倡导简化行政程序,提高行政效率。
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和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政府可以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提供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二、行政法学范式的转变随着公共行政改革的推进,行政法学范式也发生了转变。
行政法学是研究行政行为的法学分支,旨在规范政府的行为和权力运行。
而行政法学范式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传统的行政法学忽视了行政活动的目的和效果,而更加注重于形式和程序的合法性。
然而,随着公共行政的需求不断增加,行政法学范式也开始强调行政行为的效能和成果。
行政法学者开始关注行政行为的实际效果,评估政府的政策和决策是否达到了既定的目标,这使得行政法学范式更加注重结果导向。
其次,传统的行政法学以规定权力边界和控制权力滥用为主要目标。
陈振明——从公共行政学_新公共行政学到公共管理学_西方政府管理研究领域的_范式_变化
![陈振明——从公共行政学_新公共行政学到公共管理学_西方政府管理研究领域的_范式_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8855574d852458fb770b5680.png)
政治学研究
1999 年第 1 期
题: ( 1) 说明行政研究领域的历史; ( 2) 确定这个领域的研究主题 ; ( 3) 决定这一领域的最好的 研究方法。威尔逊强调行政科学研究的必要性, 认为这一学科是所有政治系统所必需的 , 行 政理论由于是内在于政治家思想意识 的有限的基本理论 , 因而行政科学能在所有的政治系 统中得到普遍的应用。他指出 , 到 19 世纪为止, 在对于政府事务的研究上 , 主要关心的是不 外是政治哲学、 宪法调整和法律制定等事项。可是 , 不断增长着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复杂性 和随之而来的政府规模与活动的扩大, 使得工作重点不得不发生改变。因此, 应该建立一门 行政科学 , 它将力求 使政府不走弯路 , 使政府的事业减少不成事业体统的样子 , 加强和纯洁 政府的组织机构 , 并且让政府在评价工作时得到负责的名声。他宣称, 行政研究首先要发 现政府能恰当而成功地做什么事情 , 以及如何以最高的效率和最低的成本来做好这些恰当 的事情。 在威尔逊看来, 行政科学不仅要研究人事问题 , 而且要研究一般的组织与管理问 题, 他关心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 即生产性。威尔逊的行政学思想是建立在政治与行政之间 的明显划分的基础上的, 这种政治与行政的二分法在古德诺 ( Frank J Goodnow) 的著作中得 到系统的发挥, 成了公共行政学传统的一大特征( 下面将作展开 ) 。 马克斯 韦伯( Max Weber) 的官僚制度( 科层制) 理论构成西方公共行政学的另一个思想基 础。他在一二十年代的著作尤其是 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 1922) 这一论著中对官僚制度 作了系统的分析。 官僚制度 ( Bureaucracy) 被用来表示一种特殊的组织结构安排, 也被用来表 示一种特殊的行为模式 一种不被严格限制在正式官僚机构上的模式。韦伯依赖于对古埃 及、 罗马、 中国的官僚制度、 拜占庭帝国和 19 世纪到 20 世纪初欧洲出现的现代官僚制度的研 究, 使用了一种 理想型 的途径从真实的世界中探讨最充分发展了的官僚制度的组织形式。 他将官僚制度看作是一种建立在权威和理性基础上的最有效率的组织形式, 这一制度在指挥 和控制现代社会方面发挥主要作用; 它在纪律的精确性、 稳定性和严格性 , 在可靠性效率方面 比其他组织形式更优越。韦伯刻画了官僚制度的三个最重要的特征, 即劳动分工、 层级结构和 对事不对人的法规。 他关于官僚制度特征的理论既不是对现实的描述, 也不是一种规范偏好 的陈述, 仅仅是对官僚体制的主要变项或特点的辨别。韦伯的官僚制度理论对于传统公共行 政学注重正式政府组织及其结构形式的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公共行政学传统的另一个理论来源是本世纪一二十年代的科学管理学派的思想。这个 学派的创立者泰勒( F redrick W. T alor) 在 科学管理原理 ( 1911) 中提出管理的四类责任或 条件: ( 1) 认真细致地收集由工头和工人多年积累起来的大量知识、 经验和技巧; ( 2) 对工人 的科学挑选及其后的进一步开发; ( 3) 将管理科学与科学地挑选与培训工人结合起来 ; ( 4) 在 工人和管理者之间公平地划分实际的工作职责。 科学管理运动的另一代表人物、 法国的 法约尔 ( M. Fayal) 在 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 1916) 一书中确定了工业企业的六大类活动 ( 技术活动、 商业活动、 财政活动、 安全活动、 会计活动和行政活动 ) 。他认为行政管理活动包 含了五种职能( 计划、 组织、 指挥、 协调和控制 ) , 还提出了行政管理的十四条原则 ( 劳动分工、 权力和职责、 纪律、 命令统一、 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报酬、 集权、 权力线、 秩序、 公平、 人员 任期稳定、 首创精神和集体精神) 。 科学管理运动及其学说对西方行政学传统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行政学者将科学管理的 原理、 方法和技术应用于公共部门, 并利用和发挥了法约尔等人的管理职能和管理原则。正如沃 尔多所指出的, 科学管理( 运动) 的目的在于应用科学技术去经济而有效地解决组织与管理问题。 这种意图集中地表现在私营工业企业之中, 其技术和精神也渗透到政府的行政管理上来, 影响那 8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87年,威尔逊,《行政学研究》 1900年,古德诺,《政治与行政: 对政府的研究》 政治行政两分法
7
传统公共行政时期
泰勒的科学管理 法约尔一般管理原理 韦伯理想官僚制理论 三大行政学教科书
8
泰勒:1911年《科学管理原理》
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生平 (1856——1915 59岁)
18岁前
17
法约尔:1916年《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a.法约尔生平 (1841——1925 85岁)
19岁前
学习阶段,毕业于一个矿业学院
19——31岁 工程师
31——47岁 总管——总工程师
47——77岁 总经理
77——
退休
1916——《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18
一般管理理论要点(1)
企
业 技 财 商 会安
33
什么叫社会人?
“社会人”,认为工资、作业条件与生产 效率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在社会上活动 的员工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某 个群体的一员有所归属的社会人。社会人 固然有追求收入的动机和需要,但并不仅 仅如此,他在工作生活中还需要得到友谊、 安全、尊重和归属等需要。因此,要调动 积极性,还须从社会、心理等方面去努力。
40
理论要点
3、多种需要同时并存,其中优势需要主导
人的行为。
需要 的相 对强
生理
问安全题:社交 自尊 你对需求层次理
自我实现
度
论如何评价?
A
B
C
心理发展
4、人的行为是由主导需要决定的。
41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需求层次
激励因素
管理措施
生理需求
工资、福利待遇、 工作环境
工资、基本福利待遇保证 和落实、住房设施
的 术 务 业 计全
六 活 活 活 活活
种 基
动 动 动 动动
本
活
动
管理活动
19
管 计组 指 协控
理 划织 挥 调制
活
动
的
“管理五职能论”是法约尔管理
五
理论的核心,它明确地从功能的
大
角度对管理的普遍本质进行剖析,
要
对管理过程有较为系统的认识和
素
理解。
20
为了能充分发挥管理的职能,使管理理 论更易操作,他系统地提出了著名的十 四项管理原则。只有按照这些原则组织 成合理的管理机构,才能够充分地履行 管理的职能,才能有效地发挥管理的重 要作用。
25
接上
理性官僚制下官员的职位特点:
公职职业化---专门的培训---新式的忠诚 官员个人职位的来源
由传统的等级制加以保证 由上级任命的 终身任职 等级制下定额的薪金 等级制中的职位升迁
26
接上
简评:
20世纪20-70年代流行的公共行政的支柱理论之 一(另一为政治与行政二分论),其间在内部管 理上又有两大学派
21
管理活动的十四条原则
分工;职权与职责;纪律;统一 指挥;统一指导;个人利益服从 整体利益;个人报酬;集中化; 等级链;秩序;公正;保持人员 的稳定;首创精神;团结精神。
22
比较泰勒与法约尔
理论
代表人物 理论重点 特色
也可以称为
科学管 理理论
泰罗(科学管“作组业织活管动与理之生产效率 理理论之父) 现场父管”理
一般管 理理论
法约尔(一般 活动、原则 管理理论之父) 要素
管理过程
23
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韦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现代组织理论创始 人,1922年的《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系统 阐述了官僚制理论 官僚制:政府组织模式(Bureaucracy):
权威类型:传统权威、超人权威、法定权威 传统的官僚制:主要依靠前两种权威 理性官僚制:主要依靠法定的权威,非人格化
安全需求
职位保障、劳动保护、 社会保障、保险
雇佣保证、退休养老制度、 健康保险、意外保险制度
社会需求
友谊、舒心的人际关 系、组织关怀、家庭、 志趣
公正的管理措施、制度、 宽松的人际关系建立、交往、 沟通、文体活动
尊重需求
地位、名利、 权力、责任、荣誉、奖励
考核、晋升、表彰、 奖励制度、尊重员工
自我实现需求
社会人—人群协作—注重群 体、社会环境、社会技能
37
人际关系论后的行为科学理论研究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 论麦”格雷戈的“X—Y理论” 布莱克—穆顿的“管理方格” 卢因的“团体力学理论”
38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模型
自我实现需要 尊重需要 社交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39
理论要点
A•Maslow 在1943年所著《人的动机 理论》一书中提出 1、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可分为五个层次,即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 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2、低一级需要得到相对满足后,高一级需 要才能成为主导需要(行为驱动力)。
35
梅奥人群关系理论的局限性
(1)过分强调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2)过多的强调感情的作用,似乎职工的行动主
要受感情和关系支配 (3)过分否定经济报酬、工作条件、外部监督、
作业标准的影响
36
科学管理理论与人际关系论的比较
经济人—心理革命—注重个体、 物质环境、技术技能
劳资冲突
缓解劳资冲突
提高劳动 生产率
13
福特生产流水线
14
福特应用下的科学管理
宽厚政策取胜的经济方案,分为以下部分: 公司收集了劳动力的精华 福特公司生产大大加速 福特厂的工人或是驯服地去适应机器的新要求, 或是被解雇,无他路可寻 凡不合要求的员工,厂方将借口改组劳资安排而 进行剔除
15
对泰勒制的评价
科学管理的创始人(第一次使管理从 经验上升为科学) 泰勒的实践精神令人感动 把科学的方法用到管理上 他发展了一系列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 的技术和方法 把人当经济人 把人当成机器 局限于基层管理
47
整合公共行政时期
孔茨:1961年《管理理论丛林》 1980年《再论管理理论丛林》
48
1、管理过程学派
❖以哈罗德·孔茨为代表。
法约尔被认为是这个学派的创始人 主要观点:管理是一个过程,是一个连 续不断循环的过程。管理过程的职能有五个: 计划工作, 组织工作, 人员配备, 指导与
16
关于管理中的例外原则,以下哪种理解最准确( )
A、上级将一般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去处理,自己 只从事重大的、非程序化问题的决策。 B、上级只接受下级关于超出标准的例外情况的报 告。 C、上级将一般的日常事务全权交由下级独立处理, 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定和监督权。 D、上级在授予下级日常事务处理权的同时,保留 对其执行结果的监督权,然后集中精力处理例外事 件。
验
过程:四个阶段
30
霍桑试验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工作场所照 明试验(1924-1927)
照明度与作业效率没有 单纯的直接关系
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 验(1927年8月-1928年4月)
生产效率的决定因素 不是作业条件,而是 职工的情绪
第三阶段:大规模访 谈(1928-1931)
获取职工内心真正的感受
9
泰勒的主要观点
工作定额原理 A、科学管标理准的化根原本目理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B理、的提方高法差劳代别第动替计一生传件流产统工工率管的资人理重制的要方手法段。是用科学管
分工
C、科学管理的核心是要求劳资双方在心理上和 精神上来一次彻底的思想革命。
科学管理的 方法是什么?
10
福特应用下的科学管理
福特的梦想 T型车的诞生及其大规模生产 5美元工作制
依赖于其所建立的规范和价 值
同行的认可是最重要的,因 此,专业人员是具有世界性 导向的,而不是单位导向的。
46
73.6%的人愿当公务员
17330人参与的调查显示,73.6%的人愿意当公务员 民调揭示公务员考试为何热得发烫 你觉得现在“公务员热”的原因是什么? 稳定,医疗、养老有保障 83.3% 能获得切实利益 55.8% 体面,有成就感 44.2% 有职位升迁空间 35.2% 没有明确职业理想,先考一个试试 11.8%
24
接上:
理性官僚制的主要内容(6点)
法定官方的权限范围 建立牢固而有序的上下层级制度 机关管理以书面文件为基础---办公场所与私人住所 分开 办公室管理的专业化---彻底而熟练的专门培训 公共机关的发展主要要求的是官员有充分的工作能 力,而不是他们在办公室工作的时间 办公室管理要遵循一般规律,其稳定性不一,是可 以学会的。
11
福特应用下的科学管理
T型车的诞生及其大规模生产 致力于生产的标准化,只制造较低廉的单一品种 T型车简直就是一种装在轮子上的黑色长匣,去 掉了所有附件 将各种设备井然排列,尽量使他们成为一条条平 行的,连续不断的生产线
12
福特应用下的科学管理
5美元工作制 当时平均工资2.34 美元/天 招募4000名员工,结果15000余人申请 使用在每件产品上的资金比以往更少 劳动力变更率降低了90%,无故缺勤率由 10%降到千分之三
公共行政学
1
第一讲 公共行政学的 理论变迁
管理学教研部 张继文
2
内容提要:
有关背景 公共行政学的理论变迁
3
有关背景: 中国公共行政学科的历史
行政学——政治学
解放前:行政学 解放后,1952年学科大调整,遭取消 1978年底以后,邓小平讲话,逐步恢复,设在法 学---政治学学科门类之下 行政管理学
职工的态 度及他和周 围人的关系
32
什么叫经济人?
“经济人”,金钱是刺激积极性的唯一动 力 泰勒认为“工人”还是“雇主”是经济人? 企业投资者作为“经济人”追求最大利 润。工人作为“经济人”则追求最大的 工资收入。科学管理旨在寻找一种方法, 使工人追求最大工资收入的同时实现企 业投资者最大利润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