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物治疗学重点
《临床药物治疗学》课件
药物治疗效果评估
定期监测患者的血糖情况,评 估药物治疗的效果,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
冠心病的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原则
冠心病药物治疗的主要目标是 改善心肌缺血、预防心肌梗死 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
常用药物
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拮抗剂、 钙通道拮抗剂、抗血小板药物 和降脂药物等。
药物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 适的药物和剂量,进行个性化 的治疗方案。
药物经济学与合理用药的考量
药物经济学评估
药物经济学评估是评估药物治疗方案的经济效益,以帮助医生和患者做出更合理的决策。评估指标包括成本-效 益比、质量调整生命年等。
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是指在保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使用最适宜的药物和剂量进行治疗。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 情、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治疗成本等因素,制定最合理的用药方案。
药物治疗效果评估
定期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和心功 能情况,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原则
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控 制症状、预防哮喘发作和改善生活质 量。
常用药物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长效β受体拮抗 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和茶碱类药物 等。
药物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 物和剂量,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效果评估
定期监测患者的关节情况和炎症指标,评估 药物治疗的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4
药物不良反应与防治
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与分类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在使用合格药品时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 关的有害反应,可分为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等类 型。
临床药物治疗学名解及重点
1高血压(Hypertension ):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 (或)舒张压》90mmHg2、一般高血压人群:血压<140/90mmHg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者:血压<130/80mmHg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150/90mmHg3、利尿剂,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
噻嗪类(如:氢氯噻嗪)不利作用是低钾血症和影响血脂、血糖和血尿酸代谢,痛风患者禁用;袢利尿药(如:呋塞米)主要用于肾功能不全时;保钾利尿药(如:螺内酯)可引起高血钾,不宜与ACEI和ARB合用,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4、B受体阻滞药,心率较快的中、青年患者或合并心绞痛患者,但对老年人高血压疗效相对较差。
不良反应主要有心动过缓、乏力和四肢发冷;禁忌:急性心力衰竭、支气管哮喘、病窦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和外周血管病。
5、钙通道阻滞药(CCB对老年患者有较好的降压疗效;可用于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或外周血管病患者。
6、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减少尿蛋白。
适合各种程度高血压治疗,特别适用于伴有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患者。
不良反应为刺激性干咳和血管性水肿。
高血钾症、妊娠妇女和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禁用。
7、并发脑血管病:可选择ARB长效CCB ACEI或利尿药;并发稳定性心绞痛,宜选用B受体阻滞剂、ACEI和长效CCB发生过心肌梗死患者应B受体阻滞剂和ACEI,预防心室重构;并发心力衰竭:无症状左心衰竭者,应选择B受体阻滞药和ACEI;症状明显的心力衰竭患者,应采用ACEI或ARB利尿剂和B受体阻滞剂联合治疗。
并发慢性肾功能衰竭:ACEI或ARB在早、中期能延缓肾功能恶化,但要注意在低血容量或血肌酐超过3mg/dl有可能反而使肾功能恶化,必要时严密监测,同时增加袢利尿药的剂量。
并发糖尿病:需要2种以上降压药物联合治疗:ACEI或ARB长效CCB和小剂量利尿药是较合理的选择。
临床药物治疗学复习提纲(免费)
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药物治疗学》考试复习提纲总论部分1. 药物: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规定有适应症或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的物质。
2. 药物治疗学:主要是研究药物预防、治疗疾病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科学。
3. 药物治疗的一般原则:药物治疗时,应遵循必要性、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规范性的原则。
4. 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原则:安全、有效、经济、方便。
5. (简答)如何理解药物治疗的必要性原则:①药物治疗是临床上最常用、最基本的治疗手段,往往具有其他治疗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即使是以局部病变为特征的外科系统疾病,在手术治疗、放疗等非药物治疗的同时也往往需联合用药来提高疗程或防治并发症。
②对于具体患者,需要权衡利弊,使患者接受药物治疗的预期获益大于药物可能对机体造成的伤害。
③需确定适当的剂量、疗程与给药方案,才能是药物的作用发挥得当。
6. (简答)影响药物治疗有效性的因素:①药物方面因素:药物的生物学特性、药物的理化性质、剂型、剂量、给药途径、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②机体方面因素:患者年龄、体重、性别、精神状态、病理状态、遗传特征、生物节律。
③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7. 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患者遵从医嘱或治疗建议的程度。
8. 处方:由取得了处方权的医师在治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发药凭证的医疗文书。
9. 药物治疗窗:产生最小治疗效应的血药浓度与出现机体能耐受的不良反应时的血药浓度之间的药物浓度范围。
10. 药物不良反应(ADR)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排除用药过量、用药不当所致的药物反应。
11. A、B型不良反应比较:类型剂量相关性发现时间发生频率病死率可预见性方案调整A型(量变型异常) B型(质变型异常)有无多在上市前多在上市后常见少见低高可预见不可预见减量或停药停药12. A型不良反应原因:①药物动力学改变②药效学改变,如靶器官敏感性增强。
《临床药物治疗学》提纲
《临床药物治疗学》复习提纲(2)第一讲:药物经济学原理与方法;药物不良反应与相互作用;临床药物评价一、药物经济学原理与方法㈠药物经济学产生的背景◆医疗保健领域两大矛盾:逐年增长的医疗费用;非常有限的卫生资源(包括药品资源)。
◆矛盾产生原因◇客观因素:人口(老龄化);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断增多)。
◇主观因素:人的要求和期望不断提高(高新医疗技术包括新药发展使得人们对医疗服务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
◆思考:如何在众多治疗药物和治疗手段中选择疗效好、治疗成本低的药物或治疗手段。
◆药物经济学产生:人们开始探索生产成本低、效果好的新药,寻求合理使用药品、减少药品浪费的策略和方法,因而产生药物经济学。
㈡药物经济学基本概念◆定义:药物经济学(pharmacoeconomics,或pharmaceuticaleconomics,简称PE)是药物治疗对卫生保健系统和人类社会所付出的成本和产生效果的描述和分析。
具体而言,就是指应用现代经济学的原理、方法和研究手段,结合流行病学、社会学、心理测量学、决策学、生物统计学等多学科相关知识和研究成果,研究医药领域有关药物资源利用的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研究如何提高药物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以有限的药物资源实现健康状况的最大改善的科学,是一门为医药及其相关决策提供经济学参考依据的应用性边缘学科。
㈢成本与收益的概念◆成本(cost):是指实施预防、诊断或治疗项目的整个过程中所投入的全部财力资源、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消耗。
成本用货币单位表示。
药物经济学研究中的成本通常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隐性成本三种。
◇直接成本(direct cost):是指用于卫生服务中的资料和预防所花费的代价或资源的消耗,是国家、政府及个人对各种卫生费用的支出,如药费、看护费等,又可分为直接医疗成本和直接非医疗成本。
◇间接成本(indirect cost):是指因疾病而导致的缺勤、早亡、伤残、劳动力伤失等而致的工资或收入损失等。
临床药物治疗学 总结归纳
临床药物治疗学总结归纳第一节药物治疗的一般原则药物治疗的一般原则: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规范性.第二节药物治疗的基本过程一、治疗药物选择的基本原则1.安全性:用药安全是药物治疗的前提。
2。
有效性:是选择药物的首要标准.3。
经济性:治疗总成本,而不是单一的药费. 4。
方便性:可能影响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二、给药方案制定和调整的基本原则及方法(一)制定药物治疗方案的原则—-使患者获得适度、有效、经济、规范的药物治疗。
需考虑以下方面:1.为药物治疗创造条件,改善环境、改善生活方式。
2.确定治疗目的,选择合适药物3。
选择合适的用药时机,强调早治疗。
4。
选择合适的剂型和给药方案。
5。
选择合理配伍用药。
6。
确定合适的疗程。
7。
药物与非药物疗法的结合.(二)制定给药方案的方法1。
制定给药方案的一般策略(1)获取患者的个体数据(体重、烟酒嗜好、肝肾疾病史等);(2)按群体参数计算初始剂量方案,并用此方案进行治疗;(3)患者评估:个体药效学(疗效、不良反应)和药动学(血药浓度);(4)必要时,按个体数据重新计算剂量方案.2。
根据半衰期制定给药方案(1)半衰期小于30分钟:治疗指数低的药物一般要静脉滴注给药;治疗指数高的药物也可分次给药,但维持量要随给药间隔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这样才能保证血药浓度始终高于最低有效浓度。
(2)半衰期在30分钟~8小时:治疗指数低的药物,每个半衰期给药1次,也可静脉滴注给药;治疗指数高的药物可每1~3个半衰期给药1次.(3)半衰期在8~24小时:每个半衰期给药1次,如果需要立即达到稳态,可首剂加倍。
(4)半衰期大于24小时:每天给药1次较为方便,可提高患者对医嘱的依从性.如果需要立即达到治疗浓度,可首剂加倍. 3.根据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制定治疗方案通过调整给药剂量或给药间隔时间,达到所需平均稳态血药浓度。
(K消除速率常数,Vd表观分布容积,Cl清除率,F生物利用度,D给药剂量,τ给药间隔时间)记住一句话:给药次数越频繁,血药浓度波动越小;给药间隔越大,药物的波动越大.(三)调整给药方案的方法:改变每日剂量、改变给药次数,或两者同时改变。
临床药物治疗学重点
第一章1.合理用药的含义包括:A.选用药物的药理作用能对抗疾病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改变;B.明确遗传多态性与药物反应多态性的关系,对药物产生的特异性反应有应对措施;C.设计的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法能使药物在病变部位达到有效治疗浓度并维持一定时间;D.治疗副作用小,即使有不良反应也容易控制或纠正;E.患者用药的费用与风险最低但获得的治疗学效益最大。
2.临床药物治疗学的内容和任务:帮助临床医师和药师依据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患者的个体差异、药物的作用特点,对患者实施合理用药。
第二章药物治疗的原则: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方便性。
第三章1.药物治疗的基本过程:A.明确诊断B.确定治疗目标C.制定或选择治疗方案D.开始治疗E.监测、评估和干预2.治疗阈:产生治疗效应的最低血药浓度称为治疗阈治疗上限:出现机体耐受不良反应的最高血药浓度称为治疗上限二者之间的范围称为药物的治疗窗严重不良事件(SAE)3.治疗药物监测(TDM)是通过测定血药浓度和观察药物临床效果,根据药动学原理调整给药方案,从而使治疗达到理想效果的一种方法。
4.为获得与治疗床相适应的药时曲线走势,有三种调整给药方案的途径:改变每日剂量、改变给药次数、同时改变两者。
第四章1.药物不良反应(ADR)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
药物不良事件(ADE)指药物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任何不幸的医疗卫生事件,而这种事件不一定与药物治疗有因果关系。
严重不良事件(SAE)凡在药物治疗期间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称为严重不良事件:A.死亡B.立即危及生命C.导致持续性的或明显的残疾或功能不全D.导致先天异常或分娩缺陷E.引起身体损害而导致住院治疗或延长住院时间F.其他有意义的重要医学事件。
2.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要点:1.药物不良反应的出现与药物治疗在时间上有合理的先后关系(时序性);2.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物剂量之间具有相关性;3.符合药物的药理作用特征并可排除药物以外因素造成的可能性;4.有相关文献报道应掌握;5.去激发反应;6.再激发反应;7.进行必要的血药浓度监测。
临床药物治疗学重点
临床药物治疗学重点1.药物治疗的评价指标:A.治疗效果:包括症状、体征、生化指标等的改善程度;B.不良反应:包括轻微的不良反应和严重不良事件;C.药物安全性:包括药物的毒性、药物相互作用等;D.患者满意度:包括治疗过程中的体验、药物的便利性等;E.经济性:包括药物的费用和患者的经济负担等。
2.药物治疗的评价方法:A.临床观察法:对患者的症状、体征、生化指标等进行观察和记录;B.药物治疗效果评价表:包括治疗前后的评分表、病情问卷等;C.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表: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和评估;D.药物安全性评价表:评估药物的毒性、相互作用等;E.患者满意度评价表:对患者的体验、药物便利性等进行评估;F.经济性评价表:评估药物的费用和患者的经济负担等。
3.药物治疗的效果评价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监测和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评价结果应该与患者的病情、治疗目标、药物特点等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1.影响药物吸收的相互作用包括胃肠道PH值、结合与吸附、胃肠运动、对肠吸收功能的影响和肠道菌群的改变。
2.影响药物代谢的相互作用包括酶的抑制和诱导作用,以及肠道CYP和P-糖蛋白的影响。
3.P-糖蛋白是一种跨膜转运蛋白,广泛分布于体内,主要通过外排作用将药物转运回肠腔,限制药物的吸收,从而降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4.药物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相加或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临床应注意高风险人群,建立不良药物相互作用数据库,严加防范高风险药物,尽量减少合并用药,详细记录药物治疗史,适时调整用药方案。
5.消化道病变主药可通过改变胃排空时间、肠蠕动和胃肠道的分泌功能缓解影响药物吸收。
影响药物在肝脏代谢的因素包括肝药酶数量级活性的改变、肝血流量、肝细胞对药物的摄取和排泄、有效肝细胞的总数、胆道的畅通与否等。
6.高血压的病理生理过程包括血管收缩和血容量增加,导致血压升高。
治疗应针对病因,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非常接近,老年人肝肾功能下降,药物代谢能力减弱,容易发生中毒。
(完整版)临床药物治疗学
临床药物治疗学复习资料(一)第一章绪论①合理用药四项原则:安全、有效、经济、规范②合理用药的含义:•选用药物的药理作用能针对疾病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改变;•明确遗传多态性与药物反应多态性的关系,对药物产生的特异反应有应对措施;•设计的给药途径和方法能使药物在病变部位达到有效治疗浓度并维持一定时间;•治疗副作用小,即使有不良反应也容易控制或纠正;•患者用药的费用与风险最低,但获得的治疗学效益最大。
③个体化给药是合理用药的重要原则。
第二章药物治疗的一般原则①药物治疗的一般原则:必要性、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规范性②选择治疗药物的原则:选择对因、对症的药物;选择生物利用度高、能维持有效血药浓度的剂型和给药途径;避免合用可能产生不良相互作用的药物。
③造成过度治疗的原因:患者求医心切;虚假广告泛滥;保护性过度用药;片面追求经济利益④依从性是指患者遵从医嘱或治疗建议的程度,还包括遵守医疗约定,采纳健康促进行为的忠告。
不依从性是指患者不能遵守医生为其指定的治疗方案的行为。
⑤不依从的原因:医患沟通不够、缺乏信任;治疗方案繁琐难以执行;药物不良反应;错误执行;经济原因;患者自行停药。
⑥药物治疗方案制定的一般原则:为药物治疗创造条件;确定治疗目的,选择合适药物;选择合适的用药时机;选择合适的剂型和给药方案;选择合理的联合用药;确定合适的疗程药物与非药物疗法的结合。
第三章药物治疗的基本过程①治疗药物监测(TDM)通过测定血药浓度和观察药物临床效果,根据药代动力学原理调整给药方案,从而使治疗达到理想效果的一种方法。
②适用TDM的情况:治疗窗窄,毒副作用大且不易鉴别的药物,如茶碱、地高辛;个体血药浓度变化较大的药物,如三环类药物;具有非线性动力学特征的药物,如苯妥英钠;肝肾功能不全患者适用经肝肾代谢、排泄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利多卡因;长期使用可能蓄积的药物;合并使用产生相互作用且影响疗效的药物;常规剂量下易产生毒性反应的药物。
《临床药物治疗学》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策略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原则
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有损害的药物,优先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小 的药物。
肝功能不全患者用药策略
根据肝功能损害程度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间隔,必要时进行保肝治 疗。
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策略
根据肾功能损害程度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间隔,避免使用对肾脏有 损害的药物,必要时进行透析治疗。
合理选择药物
仔细询问病史和用药史
医生应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和用 药史,了解患者是否有过敏史、 药物不良反应史等相关信息。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 体状况,合理选择药物,避免使 用有相互作用风险的药物。
充分了解药物特性
医生应熟悉各种药物的特性、作 用机制和可能的不良反应。
调整用药方案
对于已经出现药物相互作用的患 者,医生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减少或避免不良相互作用的发生 。
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和 预防措施
患者教育与沟通技巧
01
患者教育内容
02
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疗效
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剂量
03
患者教育与沟通技巧
1
药物可能的不良反应和应对措施
2
药物治疗期间的饮食和生活注意事项
沟通技巧
3
患者教育与沟通技巧
保持耐心和热情,关注患者的需 求和感受。
及时回应患者的问题和疑虑,给 予积极的反馈和支持。
适当
根据患者病情、年龄、性别等因素,选择适当的药物和剂量 。
合理用药原则与策略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 疗方案。
联合用药
在必要时,选择具有协同作用的药物 联合使用,提高治疗效果。
合理用药原则与策略
序贯治疗
临床药物治疗学知识点总结
临床药物治疗学知识点总结
临床药物治疗学是医学中研究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作用、途径、剂量和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学科。
它涉及了药物的药理学、药代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试验和治疗指南等内容,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合理、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
在临床药物治疗学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掌握:
1. 药物的药理学: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靶点、药效学参数等,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
2. 药代动力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动力学过程,了解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有助于确定合理的剂量和给药途径。
3. 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临床医生需要了解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和临床意义,避免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
4. 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是评价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了解临床试验的设计、实施和数据分析,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药物治疗的证据级别和可靠性。
5. 治疗指南:治疗指南是根据药物临床试验和专家共识制定的指导医生药物治疗的依据,了解治疗指南的内容和更新,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选择和应用药物。
当然,临床药物治疗学还涉及其他内容,如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与管理、个体化药物治疗等。
医生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临床药物治疗学知识,以提供更好的药物治疗服务。
临床药物治疗学重点复习
总论临床药物治疗学(clinical pharmacotherapeutics):1、研究药物预防、治疗、诊断疾病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2、运用药学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针对疾病的病因和病理发展过程,依据患者的生理、心理和遗传特征,制定和实施合理的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并承受最低的治疗风险。
临床药学:是以病人为研究中心,以提供安全有效,价格合理的药物治疗为目的的药学学科。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到达作用靶位(组织、器官、细胞)后,一般通过与组织细胞膜上或细胞内受体结合,发挥其药理作用,这个阶段为药效学阶段。
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作用原理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药物过度治疗:超过疾病治疗需要,使用大量的药物,而且没有得到理想效果的治疗,表现为超适应证用药、剂量过大、疗程过长、无病用药、轻症用重药等,以病因不明或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最为常见。
药物治疗的经济性(economy):就是要以消耗最低的药物治疗成本,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
药物经济学(pharmacoeconomics):是一门应用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手段,结合流行病学、决策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全方位地分析不同药物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方案与其他方案(如手术治疗)以及不同医疗或社会服务项目(如社会养老与家庭照顾等)的成本、效益或效果及效用,评价其经济学价值的差别的学科。
具体来说,可以定义为用于确定、测量和比较药物治疗或药学服务的成本和结果的一门学科。
药物经济学的服务对象包括医疗保健体系的所有参与者、政府管理部门、医疗服务的供方、医疗保险公司、医生及病人。
成本(cost):是指社会在实施某一药物治疗方案或其他治疗方案的整个过程中所投入的全部财力资源、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消耗,以货币值计量和统计。
在药物经济学评价中,通常分为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无形成本。
直接成本:是指直接用于提供诊疗或药品等医疗服务时所花的成本。
临床药物治疗学名解及重点
1、高血压(Hypertension):在未使用降压药物得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与(或)舒张压≥90mmHg。
2、一般高血压人群:血压<140/90mmHg,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者:血压<130/80mmHg,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150/90mmHg3、利尿剂,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
噻嗪类(如:氢氯噻嗪)不利作用就是低钾血症与影响血脂、血糖与血尿酸代谢,痛风患者禁用;袢利尿药(如:呋塞米)主要用于肾功能不全时;保钾利尿药(如:螺内酯)可引起高血钾,不宜与ACEI与ARB合用,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4、β受体阻滞药,心率较快得中、青年患者或合并心绞痛患者,但对老年人高血压疗效相对较差。
不良反应主要有心动过缓、乏力与四肢发冷;禁忌:急性心力衰竭、支气管哮喘、病窦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与外周血管病。
5、钙通道阻滞药(CCB)对老年患者有较好得降压疗效;可用于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或外周血管病患者。
6、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改善胰岛素抵抗与减少尿蛋白。
适合各种程度高血压治疗,特别适用于伴有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肾病得高血压患者。
不良反应为刺激性干咳与血管性水肿。
高血钾症、妊娠妇女与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禁用。
7、并发脑血管病:可选择ARB、长效CCB、ACEI或利尿药;并发稳定性心绞痛,宜选用β受体阻滞剂、ACEI与长效CCB;发生过心肌梗死患者应β受体阻滞剂与ACEI,预防心室重构;并发心力衰竭:无症状左心衰竭者,应选择β受体阻滞药与ACEI;症状明显得心力衰竭患者,应采用ACEI或ARB、利尿剂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治疗。
并发慢性肾功能衰竭:ACEI或ARB在早、中期能延缓肾功能恶化,但要注意在低血容量或血肌酐超过3mg/dl有可能反而使肾功能恶化,必要时严密监测,同时增加袢利尿药得剂量。
并发糖尿病:需要2种以上降压药物联合治疗:ACEI或ARB、长效CCB与小剂量利尿药就是较合理得选择。
临床药物治疗学课程
临床药物治疗学课程
临床药物治疗学是医学领域中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涉及了药物治疗的各个方面,从基础知识到实际应用,以及相关的临床技能。
这门课程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药理学基础: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药理学基本原理,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机制。
2. 药物分类与特性:学习各种不同类型的药物,如抗生素、抗病毒药物、镇痛剂等的分类、特性和作用方式。
3. 药物治疗学原理:研究药物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原理,包括治疗目标、剂量选择、给药途径等。
4. 药物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学习药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副作用以及对不同患者的影响,以及如何预防和处理这些问题。
5. 个体化药物治疗:探讨药物治疗的个体化原则,了解个体差异对药物反应的影响,例如基因型、年龄、性别等因素。
6. 药物治疗的临床应用:学习不同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案,包括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和用药原则。
7. 临床实践技能:培养学生进行合理用药、监测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的临床实践技能,如药物计算、给药途径等。
这门课程旨在培养医学生对药物治疗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能力,让他们能够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合理、安全地应用药物,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并减少药物风险。
《临床药物治疗学课件》
激素的应用与规范
1
激素的作用与分类
详细介绍激素在人体内的功能和不同类型激素的特点和应用。
2
激素治疗的注意事项
讲解激素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包括剂量控制、疗程限制等。
3
激素副作用与风险
解释激素治疗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和风险,并提供相应的预防和管理策略。
合并用药安全
强调合并用药时需注意的事项, 包括避免不良药物相互作用和 合理调整剂量等。
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及抗生素耐药性防控
抗生素选择
介绍抗生素的分类和选择 原则,以及常见病情下的 抗生素治疗方案。
抗生素耐药性
解释抗生素耐药性产生的 原因和机制,以及预防和 控制耐药性的措施。
个体化用药
讲解抗生素个体化用药的 意义和方法,以及个体化 用药在抗生素治疗中的应 用。
《临床药物治疗学课件》
本课程介绍临床药物治疗学的基础知识和应用,包括药物分类、作用机理、 代谢与排泄等内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药物治疗的原理与实践。
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理
药物分类
详细介绍药物按照不同标 准进行分类的方法,以及 各类药物的特点和应用。
作用机理
探讨药物如何与人体相互 作用,以及药物对疾病产 生治疗效果的机制。
3 药物的代谢
4 药物的排泄
讨论药பைடு நூலகம்在体内的代谢过程,药物代谢酶 的相关知识和代谢产物的功能。
说明药物在体内的排泄途径和排泄相关的 机制。
药物的不良反应与药物相互作用
不良反应
探讨药物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 的不良反应,以及如何预防和 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
药物相互作用
介绍药物在体内发生相互作用 的机制和常见的药物相互作用 的类型。
药物的给药途径与剂型
《临床药物治疗学》课程标准
《临床药物治疗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Z2431307 适用专业:药学培养层次:三年制大专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修课方式:必修教学时数:48总学分数:3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一)课程定位1.课程简介:《临床药物治疗学》是一门强调实践应用的课程,围绕高血压、糖尿病、支气管哮喘等社区常见疾病及特殊人群,将药学专业基础课中的部分内容与药学服务岗位任务归纳重构,从疾病概述、常用药物、用药注意事项、健康教育等四个层面进行合理用药介绍,主要面向高职高专药学及药学相关专业的学生,是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
2.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医药类其他专业的选修课程,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从事药学服务工作必需的常见病用药咨询与合理用药指导的基本知识,能对病推介药品,能指导病人合理用药。
3.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临床药物治疗学》是药学专业的骨干课程之一,是药学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也是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必考内容。
该课程的前导课程是药理学、病理学、药剂学、临床医学概论、及中医药概论等。
4.课程作用:本课程主要服务于医药产业,为医药行业培养岗位技能型人才,强化药学专业学生的岗位核心能力,更好地培养“懂医精药”的高素质药学人才。
为医药生产、药品营销企业以及医院中药房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专业技能,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二)设计思路1、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该门课程以形成常见病用药指导能力为基本目标,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2、学习内容选取的基本依据是该课程所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
临床药物治疗学知识点总结
临床药物治疗学知识点总结临床药物治疗学是医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学科,研究药物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效果。
它涉及到药物的选择、给药途径、剂量、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临床药物治疗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1. 药物分类: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进行归类,如按照药物化学结构、药理作用、药物的作用部位等。
了解药物的分类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
2. 药物代谢与排泄: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方式对于合理用药至关重要。
药物的代谢和排泄途径会影响药物的药效、半衰期和副作用等。
经肝脏代谢的药物需要注意肝功能不全的患者,而经肾脏排泄的药物则需要考虑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3. 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的相互作用会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药物相互作用可以是药物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以是药物与食物、饮料、其他化学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了解药物相互作用可以帮助医生预防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的发生。
4. 药物剂量调整:药物的剂量调整对于不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非常重要。
不同年龄、性别、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会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从而影响药物的剂量选择。
同时,药物的剂量调整也需要考虑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之间的平衡。
5. 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过敏:了解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过敏的表现和处理方法对于临床实践非常重要。
在用药过程中,医生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和不良事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对患者健康的影响。
以上只是临床药物治疗学的一部分知识点总结,这个学科还有很多其他的内容,如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药物的剂型选择、药物的临床试验等。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全面了解药物治疗学的知识,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和疗效。
临床药物治疗学_临床药物治疗学(所有章节完整教材)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药物治疗学药物治疗学(pharmacotherapeutics)(pharmacotherapeutics)(pharmacotherapeutics)研究药物预防研究药物预防研究药物预防、、治疗疾病治疗疾病 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学科法的一门学科。
药物治疗学的任务是针对疾病的病因和临床发展过程药物治疗学的任务是针对疾病的病因和临床发展过程,,依据患者的病理依据患者的病理、、生理生理、、心理和遗传特征心理和遗传特征,,制定和实施合理的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物治疗方案,,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并承受最低的治疗风险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并承受最低的治疗风险。
药物治疗学的内容和任务药物治疗学的内容和任务在传统的药理学和医学之间起衔接作用在传统的药理学和医学之间起衔接作用。
①其主要任务依据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发病机制、、患者的个体差异患者的个体差异、、药物的作用特点药物的作用特点,,对患者实施合理用药对患者实施合理用药。
②研究影响药物对机体作用的因素也是药物治疗学的重要任务研究影响药物对机体作用的因素也是药物治疗学的重要任务。
③药物相互作用也是影响药作用也是影响药物反应的重要因素物反应的重要因素物反应的重要因素。
药物治疗学和相关学科的关系药物治疗学和相关学科的关系①不同于药理学不同于药理学,,临床药理学临床药理学,,内科学内科学。
②药物治疗学以疾病为纲药物治疗学以疾病为纲,,介绍药物介绍药物,,阐明如何给病人选用合适的药物阐明如何给病人选用合适的药物、、合适的剂量合适的剂量、、合适的用药时间和疗程合适的用药时间和疗程,,以期取得良好效益与风险比以期取得良好效益与风险比。
③药理学药理学,,临床药理学等药物学科临床药理学等药物学科,,以药为纲以药为纲,,介绍药物的特点与使用方法。
④内科学介绍全身性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内科学介绍全身性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诊断与治疗方法诊断与治疗方法。
⑤药物治疗学与循证医学药物治疗学与循证医学(evidence EBM)(evidence based medicine, EBM)关系密切关系密切关系密切,,后者为合理药物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证据者为合理药物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证据,,为评价疾病治疗的效果提供了可靠依据靠依据,,但是其但是其结论来自药物治疗学的研究和实践结论来自药物治疗学的研究和实践结论来自药物治疗学的研究和实践。
临床药物治疗学简答题重点
临床药物治疗学(期末考试老师划的简答题重点)1、试述治疗药物的选择原则:治疗药物的选择应兼顾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此外也要考虑用药的方便性。
有效性是选择药物的首要标准;安全性是药物治疗的前提;经济型是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方便性是影响药物依从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2、简述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药物的不良反应分为A、B、C三种类型。
A型不良反应,又称剂量相关性不良反应;B型不良反应,又称剂量不相关性不良反应;C型不良反应,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大多是发生在长期用药之后,潜伏期长,且没有明确的时间联系。
3、举例说明疾病对药物分布的影响:(1)疾病对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影响例“低白蛋白血症患者使用地西泮、氯氮桌、氯贝丁酯及泼尼松等药物,可出现明显毒性反应。
(2)疾病对血液pH的影响例“肾病伴酸中毒时水杨酸和苯巴比妥等弱酸性药物分布到中枢组织,可能增加中枢中毒。
4、小儿用药的基本原则:严格把握用药指征;选择适宜药物剂量与间隔时间;选择适宜的给药途径5、老年人的用药基本原则:(1)优先治疗原则(2)用药简单原则(3)用药个体化原则(4)注意饮食调节原则6、简述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方案:基本治疗原则是镇痛、减轻心脏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抗凝、溶栓。
溶栓疗法根据用药途径分为冠状动脉内溶栓及静脉内溶栓两种。
7、试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原则:(1)药物选择原则(2)单一药物治疗原则(3)换药与合并用药原则(4)个体化用药原则(5)全程、规律治疗原则8、叙述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常用药物:(1)抑酸药a.质子泵抑制药(PPI)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和埃索美拉唑等 b.H2受体阻断药(H2RA)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尼扎替丁、罗沙替丁。
(2)抗酸药:铝碳酸镁、氧化镁、氢氧化铝、碳酸钙等。
(3)胃粘膜保护药:铋剂、硫糖铝、前列腺素(PG)衍生物等。
(4)增强Hp感染的药物:a.阿莫西林、四环素、甲硝唑、克拉霉素、呋喃唑酮、左氧氟沙星等 b.铋剂c.质子泵抑制药:奥美拉唑等(5)促胃肠动力药: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多潘立酮、莫沙必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合理用药的含义包括:A. 选用药物的药理作用能对抗疾病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改变;B. 明确遗传多态性与药物反应多态性的关系,对药物产生的特异性反应有应对措施;C. 设计的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法能使药物在病变部位达到有效治疗浓度并维持一定时间;D. 治疗副作用小,即使有不良反应也容易控制或纠正;E. 患者用药的费用与风险最低但获得的治疗学效益最大。
2.临床药物治疗学的内容和任务:帮助临床医师和药师依据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患者的个体差异、药物的作用特点,对患者实施合理用药。
第二章药物治疗的原则: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方便性。
第三章1.药物治疗的基本过程:A.明确诊断B.确定治疗目标C.制定或选择治疗方案D.开始治疗E.监测、评估和干预2. 治疗阈:产生治疗效应的最低血药浓度称为治疗阈治疗上限:出现机体耐受不良反应的最高血药浓度称为治疗上限二者之间的范围称为药物的治疗窗严重不良事件(SAE)3. 治疗药物监测(TDM)是通过测定血药浓度和观察药物临床效果,根据药动学原理调整给药方案,从而使治疗达到理想效果的一种方法。
4.为获得与治疗床相适应的药时曲线走势,有三种调整给药方案的途径:改变每日剂量、改变给药次数、同时改变两者。
第四章1. 药物不良反应(ADR)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
药物不良事件(ADE)指药物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任何不幸的医疗卫生事件,而这种事件不一定与药物治疗有因果关系。
严重不良事件(SAE)凡在药物治疗期间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称为严重不良事件:A.死亡B.立即危及生命C.导致持续性的或明显的残疾或功能不全D.导致先天异常或分娩缺陷E.引起身体损害而导致住院治疗或延长住院时间F.其他有意义的重要医学事件。
2.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要点:1.药物不良反应的出现与药物治疗在时间上有合理的先后关系(时序性);2.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物剂量之间具有相关性;3.符合药物的药理作用特征并可排除药物以外因素造成的可能性;4.有相关文献报道应掌握;5.去激发反应;6.再激发反应;7.进行必要的血药浓度监测。
3.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方法:A.自发呈报系统B.医院集中监测C.病例对照研究D.队列研究E.记录联结F.处方事件监测第五章1.影响药物吸收的相互作用胃肠道PH值的影响、结合与吸附的影响、胃肠运动的影响、对肠吸收功能的影响、肠道菌群的改变2.影响药物代谢的相互作用酶的抑制作用、酶的诱导作用、肠道CYP和P-糖蛋白的影响3. P-糖蛋白为多药耐药基因的产物(化疗药物);是一种跨膜转运蛋白;体内广泛分布如胃肠道上皮、肝肾、构成血脑屏障的内皮细胞。
P-gp的正常生理功能主要是通过在ATP酶供能下外排进入细胞的异源性物质,从而防止异物或有害物质对细胞的侵害。
肠道上皮细胞上的P-gp通过外排作用将药物转运回肠腔,限制药物的吸收,从而降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4.药物相互作用的结果A.相加或协同作用:作用于疾病相关靶点的两个药物合用的效果等于或大于单用效果之和,药物的治疗作用和副作用均可增强。
治疗作用的相加或协同是临床联合用药的首要目的。
如利福平和异烟肼联用抗结核。
B.拮抗作用:作用于同一受体的不同药物可产生拮抗作用。
如沙丁胺醇可被普萘洛尔拮抗。
临床常利用这种拮抗作用来纠正一些药物的有害作用。
作用于不同受体但效应相反的药物合用则可出现功能性拮抗。
5.不良药物相互作用的临床对策:1、建立不良药物相互作用数据库;2、对高风险人群应提高警惕;3、对高风险的药物严加防范;【发生药物相互作用频率最高的药物有: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心血管病药物(奎尼丁、普萘洛尔、地高辛)、口服抗凝药(华法林、双香豆素)、口服降糖药(格列本脲)、抗艾滋病病毒的蛋白酶抑制剂(利托那韦)、抗生素及抗真菌药(红霉素、利福平)、消化道用药(西咪替丁、西沙必利)】4、尽量减少合并用药;5、详细记录药物治疗史;6、适时调整用药方案。
第六章1.消化道病变主药通过下列缓解影响药物的吸收:A.改变胃排空时间B.改变肠蠕动C.改变胃肠道的分泌功能2.影响药物在肝脏代谢的因素:肝药酶数量级活性的改变、肝血流量、肝细胞对药物的摄取和排泄、有效肝细胞的总数、胆道的畅通与否等。
其中以肝药酶数量及活性和肝血流量变化的影响较为明显。
3.高血压的病理生理过程:高血压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涉及多个环节,主要受交感神经、肾素-血管紧张素、血容量的调节,内源性儿茶酚胺和肾素浓度对临床用药影响很大。
多数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系统内源性儿茶酚胺增高,交感神经活性增强,使β受体长期暴露于高浓度儿茶酚胺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中,致使受体下调。
普萘洛尔对于内源性高的患者减慢心律作用相当显著;而在体内儿茶酚胺浓度不高时,减慢心率作用就不明显。
所以在涉及应用内源性配体的受体拮抗剂时必须考虑内源性配体的浓度对体内受体的影响,用药剂量要加以调整(内源性配体浓度过高时,拮抗剂用量↑;病情好转,配体浓度降低,拮抗剂用量↓)。
4.支气管哮喘的药物选择过程:长期哮喘患者支气管平滑肌上的β受体数目减少,且与腺苷酸环化酶的偶联有缺陷,而α受体的功能相对增强,因而导致支气管收缩。
应用β受体激动药有时效果不佳,加用α受体拮抗药则可有良效。
长期使用β2受体激动剂能引起支气管平滑肌上的β2受体数目减少,使药物平喘作用减弱,产生耐受。
糖皮质激素则能恢复β受体-腺苷酸环化酶-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系统功能。
大剂量β受体激动药不仅本身疗效不佳,而且能拮抗内源性糖皮质激素的上述调节功能,对哮喘患者不利,因而主张尽量不用大剂量β受体激动药。
5.胰岛素抵抗:指糖尿病患者每日应用超过200IU的胰岛素,没有出现明显的降糖效应。
6.肝脏疾病时临床用药要注意以下几点:A.禁用或慎用损害肝脏的药物,避免肝功能的进一步损害;B.慎用经肝脏代谢且不良反应多的药物,改用经肾脏消除的药物;C.禁用或慎用可诱发肝性脑病的药物;D.禁用或慎用经肝脏代谢活化后方起效的药物;E.注意降低剂量或延长给药间隔,从小剂量开始,小心逐渐加量。
必须使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窄、毒性大的药物或对肝脏有毒性的药物时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及严密的生化监控;F.评价应用药物的利益和风险,如用药的风险大于效益则不要使用该药。
第七章1. FDA根据药物对胎儿的致畸危险,就药物对妊娠妇女的治疗获益和胎儿的潜在危险进行评估,将药物分为A、B、C、D、X五类,A~X级致畸系数递增。
A类:对胎儿的影响甚微,是最安全的一类,如适量维生素A、B、C、D、E等,但大剂量维生素A也可致畸,而成为X类药物。
B类:较安全,在动物实验中未显示致畸,但未在妊娠妇女得到证实,多数临床用药属于此类,如青霉素族及头孢菌素类、红霉素、克林霉素、对乙酰氨基酚、胰岛素等。
C类:对胎儿有致畸作用或其他不良反应,只有在权衡利弊后方可使用,如异丙嗪、阿司匹林、异烟肼等。
D类:有危害性,但在妊娠期妇女必须用药的情况下(严重疾病或受到死亡威胁)可以使用,如链霉素、苯妥英钠等。
X类:已证明对胎儿有严重危害,禁用,如甲氨蝶呤、己烯雌酚等。
2.妊娠期用药的基本原则:A.用药时须清楚地了解妊娠周数,妊娠早期避免不必要的用药;对某些药物需权衡利弊;如病情急需,应用肯定对胎儿有危害的药物,应先终止妊娠后再用药;B. 可用可不用的药不用;可推迟治疗的则推迟治疗;小剂量有效的避免大剂量;单药有效的避免联合用药;采用疗效肯定、说明清楚、不良反应小且已清楚的老药;中药及西药同样有效的应用西药;C. 妊娠期用药时应选择同类药中最安全的,首选A级或B级药物,避免C级、D级,禁用X级药物;一般情况下,口服给药为宜。
3.哺乳期用药原则:A. 明确母体用药指征,选择疗效确定、代谢快的药物,减少药物在婴儿体内蓄积;B.药物应用机量较大或时间较长时,最好能监测乳儿用药浓度,调整用药和哺乳的间隔时间;C.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慎用药物,密切观察乳儿反应;D.如果必须使用对乳儿影响不明确的药物,应停止母乳喂养或改为人工喂养。
4.儿童应慎用的治疗药物(选择题):A.抗菌药物: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素、喹诺酮类、磺胺药、大剂量青霉素B.抗癫痫药:苯巴比妥、苯妥英钠较少应用,通常应用丙戊酸钠,但有肝毒性,监测肝功能C.糖皮质激素: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最严重的副作用是发育迟缓D.铁剂:儿童对铁盐耐受差,婴幼儿口服1g即可引起严重中毒反应E.镇痛药及解热镇痛药F.营养补充5.儿童用药剂量计算法:A.按儿童体重计算B.按已知成人剂量计算C.按体表面积计算(推荐)D.按药动学参数计算(科学合理)6. 儿童合理用药原则:A.严格把握用药指征;B.选择适宜的给药剂型、剂量与间隔时间;C.选择适宜的给药途径;D.关注儿童禁用或慎用的化学药物。
7.地高辛是老年人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药物之一。
原因是地高辛的治疗量与中毒量接近,2/3经肾排泄,1/3经肝胆排出,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使其半衰期延长,故所需的维持量比年轻人小。
地高辛能改善伴有房颤的老年心衰患者的症状,但应减小其维持剂量,一般给予常规剂量的1/2或者1/4,有条件的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第九章1.循证医学(EBM):是指临床药师通过系统地搜集文献、评价药物研究证据(文献),获得药物疗效、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的研究资料,评估其在制定合理用药方案中的作用,并以此作出临床药物决策的临床实践方法和过程。
(广义定义是系统检索、严格评价各类药学研究结果,以获得详细、明确的最佳药学证据,并将这些最佳证据适宜地应用于对患者实施的药学服务。
)2.循证医学主要实施步骤包括:A.提出问题B.获取证据C.评价证据D.应用证据E.效果评估3.根据研究类型将证据分为5级:Ⅰ级,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试验;Ⅱ级,设计较好的队列或者病例对照研究;Ⅲ级,病历报告或者有缺点的临床试验;Ⅳ级,病例分析或者质量差的病例对照研究;Ⅴ级,专家意见或者基于生理、病理生理和基础研究的证据。
4.Meta分析:是一种定量的系统评价方法,其过程与系统评价过程类似。
主要包括异质性检验、统计分析、敏感性分析等方面内容。
步骤为:A.确定效应量B.异质性检验C.选择效应模型和统计方法D.敏感性分析E.发表偏倚。
第十章1.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指在明确指征下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采用适宜的剂量及疗程,使感染部位抗菌药物浓度足够抑制致病微生物的生长或杀灭致病微生物,但又保持在对人体细胞产生毒性的浓度之下,达到清除病原微生物,控制感染,又不引发不良反应的目的。
2.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基本原则:(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三)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四)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抗菌治疗方案3.非手术患者预防用药基本原则:(1)用于尚无细菌感染征象但暴露于致病菌感染的高危人群;(2)预防用药适应证和抗菌药物选择应基于偱证医学证据;(3)应针对一种或二种最可能细菌的感染进行预防用药,不宜盲目选用广谱抗菌药或多药联合预防多种细菌多部位感染;(4)应限于针对某一特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感染,而非任何时间发生的感染;(5)应积极纠正导致感染风险增加的原发疾病或基础状况;(6)以下情况不应预防用药: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留置导尿管、深静脉导管以及建立人工气道患者4.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1.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