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7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7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7.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两则成语的寓意。

重点、难点:

理解“狐假虎威、鹬蚌相争”的寓意,有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导学案、PPT课件。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狐假虎威》。

一、导入激趣:

1.齐读课题:狐假虎威质疑:读了这个课题,你知道“假”什么意思吗?

2.导入: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二、预习交流,组内展示。

1.自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记住“我会写”的字。

2.齐读课文,理解词语“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的意思。(S6、S5说词的意思)“狐假虎威”讲的是什么事?(S4)

3.想:森林里的百兽看见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为什么都吓地撒腿就跑?(朗读,描述,表演……方式呈现)(S3)

4,品读句子,组内讨论:用上带点词的词语有什么好处。课文里还有哪些词语用得好?请你写下来。(S2、S1)

大大小小

....的野兽都.吓得撒腿就跑。

5.组内分角色展示感情朗读寓言《狐假虎威》。

三、全班展示。

1.分配任务。

任务一:理解词语“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昂首挺胸、摇头摆尾”的意思意。(一组)

任务二:思考:“狐假虎威”讲的是什么事?(一组)

任务三:森林里的百兽看见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为什么都吓地撒腿就跑?(朗读,描述,表演……方式呈现)(2组)

任务四:分角色展示感情朗读寓言《狐假虎威》或续编故事。(2组)

2.发放任务小纸条。

3.展示准备。

4.精彩展示。

四、教师随机点拨。

点拨预设:

1.森林里的百兽看见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为什么都吓得撒腿就跑?(那是因为森林里的动物看见了狐狸身后跟着的是老虎,它们害怕老虎吃了它们才吓得撒腿就跑了。)

2.理解句子。

大大小小

....的野兽都.吓得撒腿就跑。

“大大小小

....”“都.”说明所有的野兽,没有不怕的,可见老虎在百兽前的威风。

3.指导学生朗读对话。

总结:《狐假虎威》是一个有趣的、深刻的故事,它告诉我们:有一些人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别人,我们应该看清他的本质,不上当受骗,不被吓倒。

五、当堂检测。(4′)

1.看拼音写词语。

mào mì hài pà huái yí hú jiǎ hǔ wēi

( ) ( ) ( ) ( )

2.读下列词语。

神气活现摇头摆尾东张西望半信半疑大摇大摆撒腿就跑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鹬蚌相争》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鹬蚌相争

2.生读课题,认识生字:“鹬、蚌”。

3.导入:这则寓言讲了鹬和蚌之间一个什么故事呢?

二、预习交流,组内展示。

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一顿、美餐、肉、吵”

2.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S1)

3.想:鹬和蚌怎样做才不会被打鱼人捉走?(S3)

4.读句子,理解带点词的意思,课文里还有哪些词语用得好?请你写下来。

这时候走来一个打鱼的人,毫不费力地

..捉走了。(S6)

.....就把它们两个一起

5.分角色朗读课文。(S5和S2)

三、全班展示。

1.分配任务,发放任务小纸条。

3.展示准备。

4.精彩展示。

四、教师随机点拨。

点拨预设:

1.鹬和蚌双方只要一方让一让,松开对方,各自为对方想一下,就能够避免被鱼人捉走的命运。

2. 读句子,理解带点词的意思。

这时候走来一个打鱼的人,毫不费力地

.....就把它们两个一起

..捉走了。

“毫不费力”是说一点儿力气也没费,非常容易,“一起”是一同的意思。之所以这样容易将它们都捉住,是因为“鹬和蚌吵个不停,谁也不肯让步”,根本没注意走来一个打鱼的人。结果了下个两败俱伤的结果。

五、当堂测评。(5′)

1.填合适的词语。

一( )老虎一()美餐一( )打鱼人

2.填一填,读一读。

《鹬蚌相争》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教学后反思: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