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答案)
电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电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1(第 1 至 2 章)姓名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20 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4是研究0-6 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纵向研究11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或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3.实证研究法研究者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最后冲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
4.横向研究11在同一个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二、填空题(每小题 2 分,共44 分)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2.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主试把被研究者称为被试。
3.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年龄偏大与年龄偏小。
4.遗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5.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条件。
6.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7.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特定的发展阶段组成的。
8.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三种方法。
9.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10.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11.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量法和产品分析法四种。
12.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1 三、简答题(每小题18 分,共36 分)1.应当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关键期是习性学家洛伦兹1953 年提出的重要概念,通常是指某一特性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得以形成的意思;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国开电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考形成性考核二答案

国开电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考形成性考核二答案"试题1:健康包含三个基本要素,三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
以下不属于这三个要素的是()。
A. 精神健康B. 心理健康C. 社会适应能力D. 躯体健康"标准答案1:精神健康"试题2:以下不属于促进学前儿童大脑发育的措施是()。
A. 保护“胎儿脑”B. 刺激“敏感脑”C. 收益“运动脑”D. 营养“幼儿脑”"标准答案2:收益“运动脑”"试题3:以下不属于脑科学最新研究方向的是()。
A. 保护脑B. 理解脑C. 模拟脑D. 运用脑"标准答案3:运用脑"试题4:婴儿在出生的头3个月内,每天体重增加()左右。
A. 500克B. 50克C. 25克D. 10克"标准答案4:25克"试题5:由大肌肉控制的动作,包括四肢及全身的运动,如坐、爬行、站立、跑步、跳跃和器械运动等,称之为()。
A. 粗大动作B. 器械型运动技能C. 精细动作D. 开放型运动技能"标准答案5:粗大动作"试题6:以下不属于学前儿童永久存在的无条件反射动作的是()。
A. 吞咽反射B. 眨眼反射C. 巴宾斯基反射D. 呼吸反射"标准答案6:巴宾斯基反射"试题7:2岁前婴儿的直观行动思维使得他们的动作具有一些特点,以下错误的表述是()。
A. 动作无计划性B. 动作停止思维停止C. 动作有试误性D. 精细动作发展迟缓"标准答案7:精细动作发展迟缓"试题8:每个新的动作技能都是一种建构,当婴儿主动把已有动作技能重组为更为复杂的新动作系统时,这种建构就产生了。
以上理论属于()。
A. 成熟论B. 动力系统理论C. 经验论D. 遗传论"标准答案8:动力系统理论"试题9:()只能适应固定不变的环境。
A. 无条件反射B. 反射C. 条件反射D. 刺激"标准答案9:无条件反射"试题10:抱着婴儿直立,当其双脚接触到平面时,会出现像走路一样的迈步,被称之为()。
202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2022学前儿童开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2022学前儿童开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电大学前儿童开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第1至2章〕姓名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 4是研究0-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开展规律的科学。
2.纵向研究11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或追踪,找出心理开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3.实证研究法研究者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最后冲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
4.横向研究 11在同一个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开展水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拟。
二、填空题〔每题2 分,共44 分〕1.开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开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2.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主试 , 把被研究者称为被试。
3.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年龄偏大与年龄偏小。
4.遗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开展的自然前提。
5.开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开展不能脱离社会条件。
6.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7.开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开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特定的开展阶段组成的。
8.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表达为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三种方法。
9.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开展的,这就表达了开展的普遍性。
10.开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开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开展的不同。
11.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量法和产品分析法四种。
12.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1)三、简答题〔每题18 分,共36 分〕1.应当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关键期是习性学家洛伦兹1953年提出的重要概念,通常是指某一特性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得以形成的意思;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考册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考册答案)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6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研究方法包括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其中纵向研究是对一个儿童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
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包括抓握反射、吮吸反射、转向反射和张嘴。
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出生后的下半年起。
婴儿从生后4个月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
进行视崖实验以检查儿童深度知觉的心理学家是吉布森和福克。
幼儿的记忆以无意识记忆为主。
儿童在直觉行动思维阶段通过多次尝试来研究,这是“概念智力”的一个基础。
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表象进行思考。
婴儿的行为模式在惯动作时期已经分化出动作与目的,而在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出现智慧动作。
儿童在感知运算阶段形成物体永久性意识,并有了最早期的内化动作。
1.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是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以及揭示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2.个体心理的发展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同时也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以及普遍性和差异性。
3.儿童大脑机能发展的主要表现阶段包括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巩固、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增强,以及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的发展等方面。
4.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在于探索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为儿童教育、心理健康、医疗和保健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对儿童文学艺术、出版物、玩具、服装和食品等方面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四、分析题答:这个孩子的气质偏向抑郁型。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气质有类型的差异,而没有好坏之分。
也就是说,每一种气质都有积极的一面,同时也存在着消极的一面。
对于发展中的学前儿童来说,成人和教师应该在了解和尊重儿童气质差异的前提下实施教育,才能有针对性地取得实效。
对于抑郁型的儿童,应该注意发扬他们的长处,及时给予肯定,并鼓励他们的自信心等。
作业21、儿童在(B)阶段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
A.直觉运动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形式运算思维2、获得守恒性和可逆性概念是在(C)阶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 介绍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0-6岁儿童在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等方面的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学科。
它对于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适当的教育和护理至关重要。
2. 儿童认知发展儿童认知发展是指儿童在思维、注意力、记忆、语言等方面的发展。
在0-2岁阶段,儿童开始发展基本的感知和运动能力。
在2-6岁阶段,儿童开始发展逻辑思维和概念形成能力。
3. 儿童情感发展儿童情感发展是指儿童在情绪、自我意识、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在0-2岁阶段,儿童开始表现出对主要照应者的依恋和情感反应。
在2-6岁阶段,儿童开始发展自我意识和情绪调节能力。
4. 儿童社会发展儿童社会发展是指儿童在人际关系、合作行为、道德判断等方面的发展。
在0-2岁阶段,儿童开始与他人建立简单的互动关系。
在2-6岁阶段,儿童开始发展友谊关系和道德意识。
5. 儿童语言发展儿童语言发展是指儿童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发展。
在0-2岁阶段,儿童开始发展基本的语音和词汇能力。
在2-6岁阶段,儿童开始发展语法和语言运用能力。
6. 儿童身体发展儿童身体发展是指儿童在身高、体重、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在0-2岁阶段,儿童开始迅速增长体重和身高。
在2-6岁阶段,儿童开始发展更精细的运动技能和协调能力。
7. 儿童性别认同发展儿童性别认同发展是指儿童对自己的性别身份的认识和接受。
在0-2岁阶段,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性别。
在2-6岁阶段,儿童开始形成对自己性别的认同,并开始了解性别角色和性别刻板印象。
8. 儿童游戏发展儿童游戏发展是指儿童在游戏行为和游戏角色扮演方面的发展。
在0-2岁阶段,儿童开始进行简单的感官和动作游戏。
在2-6岁阶段,儿童开始进行更复杂的角色扮演和社交游戏。
9. 儿童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是指为了促进儿童发展而提供的早期教育和护理服务。
学前教育应注重儿童的全面发展,包括认知、情感、社交和身体等方面的培养。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1(第1至2章)姓名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 4是研究0-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纵向研究11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或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3.实证研究法研究者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最后冲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
4.横向研究11在同一个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44分)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2.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主试, 把被研究者称为被试。
3.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年龄偏大与年龄偏小。
4.遗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5.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条件。
6.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7.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特定的发展阶段组成的。
8.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三种方法。
9.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10.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11.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量法和产品分析法四种。
12.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1) 三、简答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应当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Ø 关键期是习性学家洛伦兹1953年提出的重要概念,通常是指某一特性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得以形成的意思;Ø 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2023电大答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三

判断题(5.0分)(难易度:中)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答案解释:暂无
17. 2~3岁是单词句阶段。( )
判断题(5.0分)(难易度:中)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B 答案解释:暂无
18. 5~2岁的儿童使用的句子主要是完整句。( )
正确答案:C 答案解释:暂无
10. 幼儿最初出现的情绪是与(
单选题(5.0分)(难易度:中) A. 社会性需要 B. 生理需要 C. 安全感的需要 D. 爱与被爱的需要
)相联系的。
正确答案:B 答案解释:暂无
11. 注意力在同一活动范围内所维持的时间长短是注意的广度。( )
判断题(5.0分)(难易度:中) A. 对 B. 错
单选题(5.0分)(难易度:中) A. 注意的集中与分配 B. 注意的稳定与范围 C. 注意的范围与分配 D. 注意的范围与集中
正确答案:C 答案解释:暂无
3. 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幼儿也能熟练地背诵古诗,这是( )。
单选题(5.0分)(难易度:中) A. 意义识记 B. 机械记忆 C. 有意识记 D. 无意识记
正确答案:A 答案解释:暂无
14. 在幼儿的记忆中,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比重最大。( )
判断题(5.0分)(难易度:中)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答案解释:暂无
15. 具体形象思维的工具是表象。( )
判断题(5.0分)(难易度:中)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答案解释:暂无
判断题(5.0分)(难易度:中)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B 答案解释:暂无
19. 同情和移情是一种情绪反应。( )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2、纵向研究3、实证研究法4、横向研究二、填空题(每小题2 分,共44 分)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过程。
2、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 把被研究者称为().3、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与()。
4、遗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
5、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
6、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更为妥当。
7、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组成的。
8、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三种方法。
9、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
10、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11、调查法包括()、()、()和()四种。
12、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和()两大类。
三、简答题(每小题18 分,共36 分)1、应当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2、试述横向和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 分)1、直觉行动思维2、具体形象思维3、记忆策略4、自传体记忆5、记忆恢复二、填空题(每小题1 分,共39 分)1、具体形象思维的特征是()、()。
2、复发性中耳炎是导致儿童()的普遍原因。
3、对于婴儿来说()和()的分离是引起痛苦的重要原因。
4、视敏度就是视觉辨别的精细程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
5、美国心理学家范茨专门用()的方法研究了婴儿对形状的辨别和偏好。
6、婴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叫()。
7、直觉行动思维一方面使儿童的动作(),一方面把客体从时间和空间上()。
8、儿童情绪的调控能力和调控方式与()有重要联系。
9、具体形象思维主要表现在()。
10、尽力减少环境中的()是保护儿童听力的重要保障。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考册答案)

学前少儿发展心理学(形考册答案)学前少儿发展心理学作业 1 一.选择题 1.学前少儿心理学是研究( C)少儿心剪发展规律的科学。
A.0—8.9 岁 B.0—3 岁 C.0—6 岁 D.0—13.14 岁 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纪组或几个年纪组的少儿的心剪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3.对一组或一个少儿进行按期的系统的随访察看,找出心剪发展过程特色的方法称为(B)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 4.以下属于重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 A)。
A.抓握反射 B.吮吸反射 C.转向反射 D.张嘴 5.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记之一是(A)A.大脑皮层克制机能的发展B.大脑皮层喜悦机能的发展 C.神经喜悦过程的发展 D.条件反射的出现。
6.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A) A.出生后的下半年起 B.出生后一年 C.出生起 D.出生后两年 7.一般认为,婴儿从( D)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响。
A.生后1 个月B.生后2 个月C.生后3 个月D.生后4 个月8.设臵视崖装臵以检查少儿深度知觉的心理学家是(A)A.吉布森和福克 B.皮亚杰 C.维果斯基 D.福禄贝尔 9.幼儿的记忆以(B)为主。
A.存心记忆 B.无心识记忆 C.再认记忆 D.重复记忆 10.少儿经过多次试试,经过拉桌布获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经过拉床单来拿得手。
此阶段孩子的思想处于(B)。
A.详细形象思想阶段 B.直觉行动思想阶段 C.抽象思想阶段 D. 详细思想阶段 11.直觉行动思想直到学龄期间,也仍旧是“看法智力”的一个基础,这段话出自( A) A.皮亚杰 B.吉布森和福克 C.维果斯基D.福禄贝尔 12.在详细形象思想阶段,少儿依赖(B)进行思虑 A.动作 B.表象 C.语言 D.形象 13.婴儿的行为与成效之间还没有分化,行动还没有目的,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B) A.反射练习期间B.习惯动作期间C.有目的动作形成期间D.感知行动期间 14.婴儿的动作与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 D) A.反射练习期间B.习惯动作期间C.有目的动作形成期间D.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
2023电大答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二

判断题(5.0分)(难易度:中)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B 答案解释:暂无
16. 学前儿童动作发展有一定顺序,上部动作先于下部动作,大肌肉动作先于小肌肉动作。( )
判断题(5.0分)(难易度:中)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答案解释:暂无
17. 婴儿在出生后几个月中身体表现的蹬脚、挥臂、扭动躯干等是无条件反射活动。( )
判断题(5.0分)(难易度:中)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B 答案解释:暂无
18. 0~3岁儿童动作发展由无意识到有意识进发。( )
判断题(5.0分)(难易度:中)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答案解释:暂无
正确答案:C 答案解释:暂无
11. 新生儿指从出生后脐带结扎到足28天的活产婴儿。( )
判断题(5.0分)(难易度:中)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答案解释:暂无
12. 3岁前婴幼儿身体生长非常迅速,遵循上下原则、头尾原则和远近原则。( )
判断题(5.0分)(难易度:中)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答案解释:暂无
13. 理解脑指的是促进智力发展,防治脑疾病的创伤。( )
判断题(5.0分)(难易度:中)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B 答案解释:暂无
14. 我国学前儿童营养保健现状,营养过剩与营养不良并存。( )
判断题(5.0分)(难易度:中)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答案解释:暂无
正确答案:A 答案解释:暂无
6. 以下不属于学前儿童永久存在的无条件反射动作的是( )。
单选题(5.0分)(难易度:中) A. 呼吸反射 B. 眨眼反射 C. 吞咽反射 D. 巴宾斯基反射
2022年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答案完整版

学前小朋友发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一、名词解释1.学前小朋友心理学----是研究0-6岁学前小朋友心理年龄特性和发展规律旳科学。
2.纵向研究-------对一种或一组小朋友进行定期旳、系统旳随访观测或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旳系统特点。
3.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赖于事物旳具体形象、表象旳联想而进行旳思维,介于直觉行动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之间旳一种过渡性旳思维方式。
4.记忆方略--------是指我们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旳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多动旳故意识控制旳心理活动。
5.记忆恢复-------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后所测量到旳保持量,比学习之后立即测量到旳保持量要高。
二、填空题1.发展旳持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种开放旳、不断积累旳过程。
2.在心理学中一般把实验旳研究者称为主试 , 把被研究者称为被试。
3.美国心理学家范茨专门用视觉偏爱旳措施研究了婴儿对形状旳辨别和偏好。
4.对于婴儿来说身体和心理旳分离是引起痛苦旳重要因素。
5.由于整体心理水平旳故意性较低,幼儿旳记忆以无意识记为主。
6.对核心期旳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旳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旳限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7.发展旳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程过是由一种个特定旳发展阶段构成旳。
8.纵向和横向旳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观测法、调查法、实验法三种措施。
9.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旳互相作用中得到发展旳,这就体现了发展旳普遍性。
10.发展旳差别性是指每一种小朋友旳心理均有自己旳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旳不同。
11.调查法涉及谈话法、问卷法、测量法和产品分析法四种。
12.小朋友心理学旳研究措施涉及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两大类。
13.皮亚杰根据小朋友所体现出来旳行为模式,将感知运动阶段划分为六个子阶段。
14.婴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上旳具体事件旳记忆叫自传体记忆。
15.随着抽象逻辑思维旳萌芽,小朋友自我中心旳特点逐渐开始消除,即开始去自我中心化。
电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电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补修)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0—8.9岁B.0—3岁C.0—6岁D.0—13.14岁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4.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A)。
A.抓握反射B.吮吸反射C.转向反射D.张嘴5.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A)A.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B.大脑皮层兴奋机能的发展C.神经兴奋过程的发展D.条件反射的出现。
6.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A)A.出生后的下半年起B.出生后一年C.出生起D.出生后两年7.一般认为,婴儿从(D)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
A.生后1个月B.生后2个月C.生后3个月D.生后4个月8.设置视崖装置以检查儿童深度知觉的心理学家是(A)A.吉布森和福克B.皮亚杰C.维果斯基D.福禄贝尔9.幼儿的记忆以(B)为主。
A.有意记忆B.无意识记忆C.再认记忆D.重复记忆10.儿童通过多次尝试,通过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过拉床单来拿到手。
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B)。
A.具体形象思维阶段B.直觉行动思维阶段C.抽象思维阶段D.具体思维阶段11.直觉行动思维直到学龄时期,也仍然是“概念智力”的一个基础,这段话出自(A)A.皮亚杰B.吉布森和福克C.维果斯基D.福禄贝尔12.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B)进行思考A.动作B.表象C.语言D.形象13.婴儿的行为与效果之间还没有分化,行动还没有目的,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B)A.反射练习时期B.习惯动作时期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感知行动时期14.婴儿的动作与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D)A.反射练习时期B.习惯动作时期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
2023电大答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一

正确答案:B 答案解释:暂无
6. 以下不属于观察学习组成部分的是( )。
单选题(5.0分)(难易度:中) A. 注意过程 B. 保持过程 C. 操作过程 D. 动作复现过程
正确答案:C 答案解释:暂无
正确答案:A 答案解释:暂无
4. 格赛尔通过( )断定,学前儿童的学习发展取决于生理成熟,成熟是推动学前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
单选题(5.0分)(难易度:中) A. 双生子爬楼梯实验 B. 延迟满足实验 C. 感觉剥夺实验 D. 经典条件反射实验
正确答案:A 答案解释:暂无
5. 斯金纳将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 )。
正确答案:A 答案解释:暂无
13. 学前儿童的生物性发展,特别是神经系统发展不是孤立片面地成熟,而是与他们的情绪、语言和认知能力等发展相伴相随。
()
判断题(5.0分确答案:A 答案解释:暂无
14. 妊娠期妇女的情绪状态不会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
单选题(5.0分)(难易度:中) A. 0~3个月婴儿进入阶段一:专注关心 B. 3~6个月婴儿进入阶段二:建立关系 C. 7~12个月婴儿进入阶段三:运用思想 D. 13~24个月幼儿进入阶段四:问题解决
正确答案:C 答案解释:暂无
3. 成熟势力发展理论的创始人是( )。
单选题(5.0分)(难易度:中) A. 格赛尔 B. 华生 C. 弗洛伊德 D. 皮亚杰
判断题(5.0分)(难易度:中)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答案解释:暂无
19. 弗洛伊德将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 )
判断题(5.0分)(难易度:中) A. 对 B. 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一(第1至3章)一、名词解释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纵向研究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或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3.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介于直觉行动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思维方式。
4.记忆策略是指我们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多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5.记忆恢复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后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之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
二、填空题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2.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主试 , 把被研究者称为被试。
3.美国心理学家范茨专门用视觉偏爱的方法研究了婴儿对形状的辨别和偏好。
4.对于婴儿来说身体和心理的分离是引起痛苦的重要原因。
5.由于整体心理水平的有意性较低,幼儿的记忆以无意识记为主。
6.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7.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程过是由一个个特定的发展阶段组成的。
8.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三种方法。
9.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10.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11.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量法和产品分析法四种。
12.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两大类。
13.皮亚杰根据儿童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将感知运动阶段划分为六个子阶段。
14.婴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叫自传体记忆。
15.随着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儿童自我中心的特点逐渐开始消除,即开始去自我中心化。
三、简答题1.应当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1)关键期是习性学家洛伦兹1953年提出的重要概念,通常是指某一特性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得以形成的意思;(2)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2.横向和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1)横向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同一年龄或几个年龄组被试的大量数据,比较节省时间和精力,数据比较有代表性和稳定性。
但这种方法由于时间较短,难易寻找发展的连续性和转折点,也难以分析出儿童早期经验对当前反应的影响。
此外,若研究控制不当,容易造成虚假结果。
(2)纵向法的最大有优点在于可以是研究者随着时间的进程,直接测量个体变化的速率,取得发展的第一手资料。
纵向研究对于探索某种心理现象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和发展快慢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这种研究耗时费力,对象又是缺乏典型性,且难以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
3.对于婴儿来说,身体的和心理的分离会产生什么影响?(1)对于婴儿来说,身体的和心理的分离是引起痛苦的重要原因。
(2)身体的分离包括与父母过早的离别等,心理的分离包括情感剥夺、精神虐待、在团体中受排斥、不为集体接纳等。
(3)有时孩子和分母的长期分离会产生极度的悲伤。
(4)新入园儿童的“入托分离性焦虑”四、论述题试述思维发展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答案要点:(1)思维的发生不仅意味着儿童的认识过程完全形成,而且思维的发生、发展引起其他认识活动的质变;(2)思维的的影响并不局限在认识领域,它还渗透到情感、社会以及个性的各个方面(3)思维的发生于发展使儿童的心理开始成为具有一定倾向的、稳定而统一的整体。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二(第4至5章)一、名词解释1、自我中心语言讲话者不考虑他在于谁说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在听他讲话,他或是对自己说话,或由于和一个偶然在身边的人共同活动感到愉快而说话。
2、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3、亲社会行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4、移情是体验他人情绪情感的能力。
二、填空题1、角色游戏是儿童在扮演他人的角色中进行的游戏。
2、柯尔伯格采用纵向法提出了他的三个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理论。
3、安思沃斯发现儿童有着四种不同的依恋模式焦虑—回避型、安全型、焦虑—反抗型、紊乱型4、处于象征期的儿童开始画人,但是这些“人”具有同一个特征,即光光的脑袋上长着长长的尾巴,因此,人们把儿童早期画的“人”,称为蝌蚪人。
5、学前儿童口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口语表达能力以及语用技能的发展等方面。
6、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分为前道德阶段(0—2岁)、他律道德阶段(2—7岁)、自律道德阶段(7—12岁)。
7、电视的负面效应是由于社会对媒体的使用不当,或者是家长本身的原因造成的。
8、操作性游戏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无目的游戏、功能性游戏、结构性游戏三个发展阶段中。
9、儿童的社会化语言有适应性告知、批评和嘲笑、命令、请求和威胁、问题与回答。
10、儿童在音乐世界中扮演着感知者、表现者和欣赏者的角色。
11、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工具性侵犯,一种是敌意性侵犯。
12、自我中心语言分为三个范畴重复、独白、双人或集体的独白。
13、微笑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
14、喜欢的物体和颜色是儿童评价作品好坏的两个标准。
15、美国心理学家哈洛的母爱剥夺实验有力地说明了母爱对于儿童的不可替代性。
三、简答题1、心理学家Parten是怎样划分游戏种类的?心理学家Parten根据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性参与程度将游戏分为: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
2、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的特点?(1)认为规则是万能的、不变的,不理解规则是由人制定的(2)在评定行为是非时,总是抱极端的态度(3)判断行为的好坏是根据后果的大小,而不是根据主观动机(4)把惩罚看作是天意,赞成严厉的惩罚(5)单方面做种权威,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
3、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1)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同伴和社会文化传统及大宗传播媒介等(2)认知因素,主要包括儿童对社会性行为的认知、对情景信息的识别、观点采择及归因(3)移情(4)强化4、气质与儿童情绪调控的关系?(1)儿童情绪的调控能力和调控方式与气质有重要联系。
(2)由于气质不同,有些儿童主导情绪积极,容易与成人配合;(3)也有些儿童主导情绪不稳定,难易与成人合作。
(4)大部分儿童要到10岁才能形成一套恰当的情绪控制技巧。
5、教师对儿童同伴关系发展的影响?(1)一个儿童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如何,会间接地影响到同伴对这个儿童的评价。
(2)米勒发现教室对儿童的特征和价值的认可程度会通过一种复杂的方式影响其他儿童对这个儿童的接纳性。
(3)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的评价标准出现之前,教师是对儿童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4)作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儿童的影响。
四、论述题1、试述游戏活动中儿童的心理特点。
(1)兴趣指引:学前儿童喜欢游戏,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对游戏的内容有强烈的兴趣。
(2)注意力集中:在游戏中,学前儿童的注意力是高度集中在游戏上的,没什么外在的干扰可以组织他们对游戏的投入,而且儿童在游戏中的高度注意力,也使得他们在游戏中思维尤其活跃、想象力丰富。
(3)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学前儿童喜欢游戏是因为游戏能给他们带来身心的愉悦,在游戏中他们能尽情地体验着愉悦及欢乐的积极情感,以及体验到那种战胜恐惧和不安的快乐。
(4)自由性:学前儿童在游戏中是自由的、主动参与的,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游戏,没有很多外在的、多余的规则,此外游戏中儿童不用担心需要实现什么目的,游戏没有目标压力。
(5)假想与真实的转换:游戏中发生的事情很多都是学前儿童假想出来的,特别是在象征游戏中,他们经常需要发挥想象力,来充实游戏。
当有细细过程中的假装部分出现问题时,儿童通常会跳出假想,回到真实的现实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一旦错误纠正,游戏又回到假想状态。
(6)人与人(物)的交流:在社会性游戏、象征性游戏中是非常普遍的,当孩子们需要在一起做游戏时,需要分配角色,这时就需要协商和交流;不仅如此,学前儿童在游戏中海发生人与物的交流,比如在独自游戏中需要与玩具进行交流。
(7)各方面能力的延伸:游戏能在学前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内搭建一个发展的支架,使其在自我控制、语言使用、记忆和与他人合作方面延展自己的能力。
2、试述早期依恋对后期行为的影响。
(1)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婴儿早期的依恋质量可以预测他们在幼儿至成人期的行为。
安全依恋的婴儿到有幼儿期仍然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乐于与人交往、乐于探索,自信,对周围有很好的控制感。
到小学期仍然与父母保持良好的情感联系;不安全依恋的儿童则较多的发展处退缩、交往能力差、不自信、情绪不稳定等特点。
(2)对情感发展的影响。
如果儿童能够形成良好的依恋,将导致一个人的信赖、自信,并且成功地依恋自己的同伴和后代,反之,可能成为一个缺乏来自依恋力量的不牢靠的成人,不能发展成为一个好的父亲或母亲。
(3)对认知发展的影响。
安全依恋儿童的认知通常也表现出较高的发展水平,对于相对复杂的问题情境安全依恋的儿童能热情主动地接近问题,乐于求助,寻求合作;而不安全依恋的儿童表现为对问题不感兴趣,很容易失望、放弃问题,忽视成人的指导等消极的情绪反应。
3、试述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1)发展社会能力的功能。
皮亚杰论述了同伴关系在社会能力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同伴关系中的合作与情感共鸣使儿童获得关于社会的更广阔的认知视野。
在儿童语同伴交往中出现的冲突将导致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并促进社会交流所需技能的获得。
(2)帮助发现自我的功能。
儿童在与同伴的互动中儿童才能认知到他人的意愿、需要、情感,同时确定自己相对于同伴的角色和地位,从而帮助儿童区自我中心,有利于自我概念的形成和人格的发展。
(3)提供情感支持的功能。
儿童归属和爱以及尊重的需要的满足更多地从一般的同伴集体中获得。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情感上得到同伴的支持而产生安全感和责任感,从而获得良好的情感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三(第6至7章)一、名词解释1、性别稳定性儿童对自己的性别不随年龄、情境等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特征的认识。
2、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
二、填空题1、气质有类型的差异而无好坏的区别,每种气质类型都有其积极一面和消极一面。
2、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而成熟的顺序取决于基因决定的时间表。
3、在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中,儿童3岁时开始意识到愿意和应该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