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教案必修四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求索真理的历程教学设计-《求索真理的历程》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求索真理的历程教学设计-《求索真理的历程》教学设计

《求索真理的历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真理的含义和客观性。

(2)理解:①实践的含义和特点;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3)分析: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4)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能力目标(1)通过复习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原理,使学生初步确立科学的实践观,切实认识到生活、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确立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初步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讲述真理具体的有条件的及认识真理是一个过程这一知识点时,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及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观点,一切知识来源于实践,一切知识都要服务于实践。

(2)树立追求真理的永恒信念,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把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作为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教学重难点】重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难点: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教学方法】课件演示法、问题法等。

【教学手段】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学生自主学习环节对照2014年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知识条目和考试要求,引导学生整理相关知识点。

1.实践的基本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有二层基本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提示】(1)实践的主体是人,动物的本能活动不能为人的实践活动。

(2)实践的对象不是整个世界,而是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2.实践的特点。

(1)客观物质性。

首先,构成实践的基本要素(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和实践的对象)是客观的;其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2)能动性。

高中政治新人教版必修四教案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高中政治新人教版必修四教案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一、人的认识论从何而来(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

◇课堂探究:(1)谈谈你对实践的理解。

(2)简要分析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实践与上述观点的不同。

◇探究提示:(1)同学们可以谈出自己对“实践”概念的感性认识,不必苛求准确,如实践就是人们做事情,譬如农民种田、工人做工、教师教学、演员表演、科学家做实验等。

但这里提前告诉同学们,实践是指人们认识活动以外的活动。

(2)①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实践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与动物的本能活动具有本质区别。

②上述观点认为实践是“利己主义”活动,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具有社会性,不是孤立的、单个人的活动。

③上述观点认为实践是人的精神、观念的活动,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在把握实践的含义这一知识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2)改造客观世界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社会之间的活动。

而停留在人的头脑或口头上的活动——如思考、修行、辩论等不是实践。

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3.实践的基本形式。

教材“专家点评”阐述了实践活动的三种形式:一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二是变革社会的实践;三是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实践活动的形式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容之一,理解这一内容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要明确实践的具体形式是无限多样的,每一种实践活动都有它的表现形式。

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实践的内容日益广泛,实践的形式更加复杂。

第二,“基本”不是“全部”,人们难以穷尽实践的所有形式,这里只研究实践的“基本”形式,即上述三种。

这三种基本形式只是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

第三,在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中,地位和作用也是不平衡的,其中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因为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实践中结成的生产关系决定着其他社会关系,生产实践也是人们进行其他社会活动的前提,所以,不能把三种基本形式并列起来。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名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名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2.“造烛为求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 终无收获”,这一论断是在强调(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答案]B
3.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
A.唯一性
B.条件性
C.实践性
D.客观性
[答案]D
4.球海洋生物普查结果显示,约有 75%的海洋物种人类知
(2)认识具有无限性。 ①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②作为认识的 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③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 发展的。
(3)认识的前进性和上升性。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种圆圈式的 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 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的范畴。
[答案]B
易错点 不能正确区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四个表现 【典题】为了应对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针对第一代互联网
数据包传送格式设计时的局限性,世界互联网工程组织设计并 正式发布了面向下一代互联网的数据包传送格式。这表明
() A.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故选C。
[答案]C
考点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的概念 (1)实践的概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2)它有两层基本含义:①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 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的特点(三个)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①从实践的构成要素看:实践的客观物质性是由实践的构 成要素的客观性决定的。实践的基本要素(主体、对象、手段) 是客观的。②从制约实践的条件看: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 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修4 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导学案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修4 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导学案

必修4 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一、复习内容展示考点一实践的概念和特点1.实践的概念实践是改造的物质活动。

(1)实践是以为主体、以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2)实践是一种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的特点性①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实践的和实践的手段。

它们都是的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性实践是人有、有的活动①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②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性①社会性:实践是处在一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②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的发展着的考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2)认识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

(3)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1)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性的标准(1)实践处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

(2)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3)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4.实践是认识的(1)认识从中来,最终还要回到中去。

(2)认识本身不是目的,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

考点三真理与认识过程1.真理真理是标志同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

(1)真理的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

对同一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

真理面前。

(2)真理的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3)真理的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真理和谬误: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的。

(2)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

二者有着严格的,不容混淆。

[备考精品]高考一轮复习人教新课标必修四:4.6 求索真理的历程学案.doc

[备考精品]高考一轮复习人教新课标必修四:4.6 求索真理的历程学案.doc

必修四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复习学案必修四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复习学案【高考考点明确】【课前预习案】一、基础知识回扣(要求:利用课前或课内10-20分钟,复习下列学案内容,并熟记、理解课本重点知识,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1.实践的含义、特点(注意理解)★★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详细掌握动力、唯一标准★★3.真理的客观性(1)客观性的含义(2)如何理解“真理面前人人平等”?★★4. 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5.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及方法论要求二、明辨是非1.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

()2.实践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说明了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3.实践是社会性活动,因此,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4.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因此,实践是人们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马克思主义可以成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6.“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真理客观性的否定。

()7.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因此,任何真理中都包含着谬误。

()8.认识的反复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课堂探究案】一、核心考点解读考点一实践的特点1.“世界无车日”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

这说明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③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④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知识归纳:区分实践的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特点考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农谚说:“蚯蚓叫,大雨到。

”一位农民气象员对此感到怀疑,经过反复观察和实验,他发现下雨前鸣叫的是蝼蛄而不是蚯蚓,于是把这条农谚改成了“蝼蛄叫,大雨到”。

经过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他又发现“春秋蝼蛄叫,大雨定会到”,但“盛夏蝼蛄叫,大雨不会到”。

[高三政治]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学案 (1).doc

[高三政治]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学案 (1).doc

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考点展示]1、实践及其特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真理及其特性4、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考点解读]考点1: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基本含义(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活动【提示】(古汉语常用“行”、“行动”、“做”表示。

)(2)理解实践的概念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践是以人为主体的,是人所特有的;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事物,不是整个世界。

第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所谓“改造”,必须使客观对象发生改变。

第三,“一切物质性活动”包括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等。

2、实践的特点(1)实践的直接现实性。

实践是联结主观和客观之间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的存在变为的存在。

(2)客观物质性。

第一、实践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

第二、实践的过程及结果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也是客观的。

【提示】坚持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的思想。

(3)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一种、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也可理解为实践具有目的性、计划性、选择性、创造性;)【提示】①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我们讲盲目的实践是指这种没有以正确的认识为指导而导致失败的实践。

②实践的这一特征体现了意识对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实践就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

(4)社会历史性。

①社会性,强调的是实践是处在一定的人的活动。

纯粹的个人的孤立的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但单个人的实践活动并不等于孤立的活动;)②历史性,强调的是人类实践在水平、程度等方面处于不断的提高和进步。

【核心分析】1、关于实践概念的“三不”①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也不能缩小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真理是客观的 (1)真理的含义: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 及其规律的 反映。 (2)真理的属性:最基本的属性是 性。对同一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 正确 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客观 温馨提示 真理的客观性有两层含义,一是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二是 真理的检验标准也是客观的。
直接现实
(2)特点 ①客观物质性:实践的构成要素——实践的 、实践的 和实践的 主体 具有客观性;实践活动的 及其结果也具有客观性。 手段 、有 过程 ②主观能动性:是一种有 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对象 ③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 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又是历史的发展着的,是一定历史条件的 目的 意识 产物。 (3)形式:改造自然的 ,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变革社会 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 活动。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 客观、理论与实践的 统一。(2)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 都有自己适用的 和 ,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 具体的历史的 成谬误。 条件 (3)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范围 ①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 ②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温馨提示 对待错误的正确态度是承认错误,不回避错误,客观分析错 误的原因,找到解决错误的办法,总结教训,不犯同样的错误。
核心问题突破
疑难点拨
一、准确理解实践的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是实践活动与人的认识活动的区别所在。实 践的客观物质性首先由实践的构成要素的客观性决定。无论是实践的主 体、实践的手段还是实践的对象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考点

[高三政治]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4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学案 .doc

[高三政治]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4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学案 .doc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高考考点】1.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常考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3.真理(常考点):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

4.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常考点):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认识的上升性。

【考向分析】1、从内容上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是历史高考的重点,每年都有所涉及,实践的概念及特点考查较少。

2、从形式上看,往年高考中,既有大量的的选择题,也有相当比例的非选择题。

选择题以漫画、古诗文以及热点材料为考查背景,非选择题往往以热点材料为考查背景。

【重点、难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学习方法和使用说明】①背诵、默写主干基础知识,小组内相互检查;②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明确主干知识间的联系;③将复习中的疑问和收获进行整理写到反思栏中。

【知识链接】辩证唯物论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自主学习课前案】I、教材助读,梳理知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注序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到后面的我的疑惑处,限时15分钟)II、预习检测:1.实践的含义和特征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3.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

III、课堂反思,我的疑惑IV、构建知识体系Ⅴ、知识拓展【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解题指导:“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

【认识发展的过程】解题模板:实践与认识发展的过程实践与认识发展的过程是近年来各地高考的高频考点。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复习学案-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复习学案-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追求真理、认识论)导学案一、基础知识过关:(一)实践1.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主体:;(2)活动:;(3)对象:;(4)性质:。

2.基本形式:、、。

3.特点:、、。

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1);(2);(3);(4)。

(二)认识1.真理(1)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特点:真理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的特点):认识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二、重难点突破:1、实践(1)含义:【提示】※动物的本能活动不是实践。

※实践外延不能扩大或缩小,不能认为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整个世界/自然界/社会的活动。

※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它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活动,即具有直接现实性(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2)实践的基本形式:①生产实践(改造自然界,人与物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②社会实践(改造人类社会,人与人的关系。

如革命、改革、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阶级社会中的阶级斗争);③科学实验(自然科学实验、社会科学实验如改革试点)。

(3)实践的特点(注意区别于意识的特点):①客观物质性(基本要素、应遵循的规律都是客观的。

强调实践受客观因素的影响);②主观能动性(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创造。

关键词:“计划”“方案”“规划”,强调实践受主观因素的影响);③社会历史性(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强调“合作”等,横向;受当时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纵向)。

【提示】※盲目的实践是错误认识指导下的实践,而不是无目的、无意识的活动。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4-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人教版湖南专用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4-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人教版湖南专用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
①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旳反应和思索
②认识能够因为对同一种客观对象了解旳不同而不同
③认识对象具有能动旳反应特征,是主观与客观旳统一
④认识能够摆脱客观事物旳原貌,实现认识对象旳创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措施】不论是详细感觉还是抽象思维,都是人脑对 客观事物旳主观反应,①应选;因为主体旳立场不同、 知识旳构成不同,面对同一事物,人们会形成不同旳 认识,②应选;认识对象是客观旳,不是主观旳,③ 错误;④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旳反应,④错误。
措施:③④观点错误。
2.中国高铁在运营实践中出现旳安全事故,阐明高铁技 术还不完善和成熟。实践是检验真理旳唯一原则,是 因为( )
①真理是客观旳
②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旳活动
④真理包括着谬误旳成份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措施:实践是检验真理旳唯一原则,这是由实践旳特 点和真理旳本质决定旳。真理本身属于主观认识范围, 不能用真理来检验真理。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旳活 动,具有直接现实性,所以只有实践才干检验真理。
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
第6课 求索真理旳历程
1.了解实践是认识旳基础
(1)实践是认识旳起源。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借助一定 旳工具作为手段,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变化而取得旳。
(2)实践是认识发展旳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旳需要, 实践旳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旳认识工具,增进人 类认识旳发展。另外,实践锻炼和提升了人旳认识能 力,从而推动认识旳不断深化。
【例3】 (2023·江苏)黑格尔说:“真理是在漫长地发 展着旳认识过程中被掌握旳,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 都是它前一步旳直接继续。”这阐明身
③是详细旳、有条件旳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6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6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6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复习课《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第六课“探寻真理的历程”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部分。

本课的内容稳步深入探讨如何正确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即为对待重新认识和课堂教学。

它紧紧围绕着“探寻真理”这一主题,讲诉课堂教学观、真理观、重新认识过程这三方面的科学知识内容。

从近三年的高考题来看,每年都存有牵涉对本课知识点的考查,频率低,题型存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二、教学设计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从宏观上检视教材,并依据教材的内在科学知识体系对教材展开研发和资源整合,使学生从题中琢磨所考查的知识点,并总结出来答题方法。

三、三维教学目标设计:(1)认知课堂教学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2)认知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科学知识与技能(3)认知重新认识具备反复性、无限性。

(4)运用表明课堂教学就是重新认识的基础。

(5)运用表明人类崇尚和发展真理的历程。

(1)培育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备正确区分和推论真理与谬误的能力,正确地看待真理和谬过程与方法讹,坚持真理反对谬误。

(3)培育学生自己动脑动手整理科学知识框架的习惯。

(1)稳固践行课堂教学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键的和基本的观点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践行爱好真理、追求真理、始终如一真理的信念,相信追求真理必须与时俱进,把在实践中重新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做为我们坚持不懈的崇尚和永恒的历史使命。

四、教学分析:教学重点课堂教学观;真理观;重新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教学难点实践的概念;真理是客观的。

作为高三年级的文科特长班学生,前面已学完《生活与哲学》整本书的教学对象内容,有一定的基础。

作为步入高三的学生,进行高三第一轮复习,亟需学会自我复习。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讲课类型独立自主探究法、训练法备考课教学手段多媒体平台六、教学流程:考点提示难点突破重点讲解原理归纳方法指津知识构图七、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师生设计内容活动1.让学生用三个词概括本课的内容。

【人教版】2012高考政治《新课标》一轮复习教案第6课求索真理的过程(必修4)

【人教版】2012高考政治《新课标》一轮复习教案第6课求索真理的过程(必修4)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过程》【考点精讲精析】考点1 实践(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做、行动)它包括两层基本含义:其一: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物质性活动――人、客观世界都是物质的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观念变为现实)实践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是人们把自己的思想、愿望、计划变成现实的活动。

实践是人们在意识指导下变革客观事物的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必然引起客观对象的变化,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

(2)特点A客观物质性(不是主观的思维活动)高$考`试(题﹤库ɡ:Κ_S╝T≦Κ] B主观能动性(不是消极、本能活动)实践活动与其它动物消极适应自然的本能活动有本质的区别。

实践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

C社会历史性(不是个人的孤立活动)社会性:实践活动不是孤立的个人行为,而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社会行为。

历史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实践活动也在发展。

人类的实践活动永远不会停留在同一水平上。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实践活动总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无止境地发展着。

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三个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考点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正确理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的区别。

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而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二是学习他人或前人的间接经验;由于个人的生命和精力是有限的,每个人的实践范围也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都亲自实践。

因此,间接经验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是“源”与“流”的关系。

我们既要重视通过书本或其他途径获得间接经验或知识,更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从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或直接知识。

(2)认识的来源和认识的对象的区别。

认识不是来源于物质世界。

认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的反映,反映的内容都来自于客观物质世界。

人教版必修4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word教案[教案设计doc]

人教版必修4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word教案[教案设计doc]

【学考目标】识记:实践及其特点简单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综合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阅读课本P42-49,回答下列提问,并将问题写在书本的相应位置)1、实践的含义及特点2、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怎样理解“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二、综合探究探究一:对照概念,判断以下是不是实践活动?1、蜜蜂筑巢?2、狗熊表演?小结:实践的主体:3、学生思考数学题的解题方法4、老师指导学生思考数学题的解题方法小结:实践的对象:5、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验6、发射嫦娥一号撞月考察小结:实践的范畴:探究二:结合《愚公移山》的例子,概括实践的特点。

愚公为方便出行要移开太行、王屋二山,全家使用榔头、畚箕等工具,经数代人的努力终将二山移走。

以上材料中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主体: (愚公――人)实践的手段:(畚箕等―—工具、设备)实践的对象:(太行、王屋二山―自然界)小结:实践的特点①:愚公为方便出行要移开太行、王屋二山,全家使用榔头、畚箕等工具,经数代人的努力终将二山移走。

愚公为什么要移山?(为方便出行)愚公移山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小结:实践的特点②:愚公移山是这样回答别人的劝告的:即使我的儿子死了,还有我的孙子,孙子死了还有我的重孙……(数代人的努力)愚公移山不是一个人的活动,而是子子孙孙无穷尽也,移山的工具也需要他人提供;说明实践具有社会性。

移山的形式、规模、水平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说明实践具有历史性。

小结:实践的特点③:探究三、根据情景得出结论情景一:SARS:主要是指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是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

思考:我们对SARS的认识为什么出现在2003年初期?结论:情景二: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农牧业生产——天文学战争——《孙子兵法》改革开放——邓小平理论结论:情景三:黄鼠狼不是偷鸡“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的几位教师,用了20年的时间,作了一番调查研究,先后解剖了近5000只黄鼠狼,发现只有两只黄鼠狼吃了鸡。

[高三政治]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4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学案.doc

[高三政治]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4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学案.doc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复习目标:1、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复习重点、难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基础知识复习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的物质性活动。

2.实践的特点(1)实践具有。

(2)实践具有。

(3)实践具有。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

(4)实践是认识的和归宿。

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1.真理(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①真理是客观的、、有条件的。

②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2.认识过程(1)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①认识的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的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的过程。

(2)认识的前进性和上升性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但这并不表明从实践到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答案:客观世界;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来源;动力;标准;目的;客观;具体的;认识;永无止境;波浪式。

重点难点知识梳理1、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1.实践的基本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
....的物质性活动。

有二层基本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1)实践的主体是人,动物的本能活动不能为人的实践活动。

(2)实践的对象不是整个世界,而是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3)实践的性质是“活动”:实践是介于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之间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4)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一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即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二是变革社会的实践,如革命、改革、国家方针政策制定、法律制度的实施等。

三是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2.实践的特点。

(1)客观物质性。

首先,构成实践的基本要素(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和实践的对象)是客观的;其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提示】坚持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唯物主义的思想。

(2)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人可以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提示】坚持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辩证法的思想。

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两者相互渗透,不可分割,不能并列,更不能颠倒。

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受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的制约,正确发挥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受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的制约。

(3)社会历史性。

①社会性,强调的是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②历史性,强调的是人的实践活动是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和统一,体现了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贯穿着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3.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人们在变革客观对象的实践中获得的。

【注意】
①“意识源于物质”和“认识源于实践”
“意识源于物质”主要指意识反映的内容源于物质世界。

“认识源于实践”指认识形成于实践中。

两者是从不同角度讲的,并不矛盾。

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实现,因此两者又是相通的。

但不可混淆搭配。

如不能说“认识源于物质”。

②“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
认识的来源是唯一的,就是实践。

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一是通过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二是通过学习获得间接经验。

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来源于实践。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注意】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但不是唯一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

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

【注意】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即通过实践,人们把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两者对照,就能判断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注意】认识的根本任务与根本目的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

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

4.真理的含义,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1)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辨析】有用的就是真理吗?
真理作为正确认识,对人们的实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是有用的。

“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有用就是真理”以主观需要作为衡量真理的标准,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是错误的。

(2)真理的特点:
①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
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第一、真理是客观的,是因为其反映的内容即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第二、真理是客观的,是因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即实践本身也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关于真理的唯一性(一元性):同一个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个真理。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它不因权力、地位而改变。

【提示】
真理的客观性决定真理的唯一性
真理的客观性告诉我们:判断我们的认识是不是真理,其参照系只能是客观事物本身,即主观反映是否与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相一致。

而对于同一个确定的客观事物,其本来面目只有一个,因此与之相一致的主观反映也只能有一个。

②真理的相对性
A、真理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提示】
这里的条件和范围从空间上讲,即任何真理都只是对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某一层面的正确认识。

真理与谬误
(1)真理与谬误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

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不符合的认识就是谬误。

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就是真理,而不是谬误,二者的界限不容混淆。

(2)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真理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超出了真理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

B、真理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离开这一特定的过程,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提示】
这里的特定过程从时间上讲,即任何真理都是对事物发展过程中某一特定历史阶段的正确认识。

【注意】不能绝对地说真理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
从真理的客观性来说,真理是绝对的,从真理的相对性(具体的、有条件的)来说,真理又是相对的,所以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没有绝对的真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5.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
(1)认识具有反复性
第一、认识的主体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第二、认识的客体的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

因此,对某一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注意】
既不能为任何正确的认识都要经历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也不能为只要经历一次或几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
第一、认识的对象(客体)即物质世界是无限变化的。

第二、认识的主体即人类是世代延续的。

第三、认识的基础即实践是无限发展的。

因此,追求真理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提示】
认识的无限性,即认识是发展的,是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的。

3、认识具有上升性
追求真理的过程,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的过程。

[原理及方法论]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既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又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注意]意识与认识不能混同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属于唯物论的范畴,与物质概念对应。

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既指反映过程,又指反映结果,属于认识论的范畴,与实践概念对应。

二者都有正确、错误之分。

高╗考≈试题[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