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论文
电力系统论文范文
![电力系统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59310cc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63.png)
电力系统论文范文电力系统是由发电设备、变压器、输配电线路和用电设备等很多单元组成的复杂的非线性动态系统。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电力系统论文,供大家参考。
电力系统论文范文一:电力工程设计中电力系统的应用摘要:电能作为是我国国民经济各领域发展的基础性能源,其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对电力系统进行合理化的规划有利于电力工程质量的提升及满足人们的正常用电。
因此,本文则主要就电力工程设计中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应用做详细分析,以期借此能够对实际操作起到一定指导作用,从而促进我国的电力实业发展,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系统;电力工程;应用前言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大幅度提升,故此在用电需求上也得到了增加。
为能够有效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可靠安全的运行,对电力资源最大化的得到节约,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就是最为关键的环节,这对整个电力工程的运行效率都会产生影响。
故此加强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对实际有着重要的意义。
1.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及方法分析1.1电力系统规划的内涵分析现阶段我国对电力的需求及质量都有着要求上的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是保障人们正常用电的基础,所以对电力系统的科学规划就显得比较重要。
而电力系统主要就是通过配电以及输、发电等环节所组成的电能生产及消费的系统,其主要功能就是将一次性能源发电动力装置转换成电能形式,在输电的支持下将电能供应给用户,所以它是我国国民经济系统中的重要子系统。
对其进行有效的规划就是结合某地区内人口、经济和工业发展规模等实际情况,进行对电力的负荷加以预测,同时对各分区进行电力电量的平衡分析,对可能出现的盈缺情况加以预测。
然后论证规划方案的经济可行性,对相关的设备等一系列内容进行科学合理实施。
1.2电力系统规划的方法分析电力系统在实际的规划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对原始资料进行的,任何设计规划不能一次性就设计出最佳的方案,是在不断的完善改进过程中进行的。
电力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电力系统毕业设计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764cd26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fd.png)
第一章概述第1。
1节稳定性概述电力系统是由发电机、变压器、输电线路、用电设备组成的网络,它包括通过电的或机械的方式连接在网络中的所有设备。
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由运行参量来描述.电力系统中同步发电机只有在同步运行状态下,其送出的电磁功率为定值,同时在电力系统中各节点的电压及各支路功率潮流也都是定值,这就是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状态。
反之,如果电力系统中各发电机不能保持同步,则发电机送出的电磁功率和全系统各节点的电压及支路的功率将发生很大幅度的波动.如果不能使电力系统中各发电机间恢复同步运行,电力系统将持续处于失步运行状态,即电力系统失去稳定状态。
保证电力系统稳定是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只有在保持电力系统稳定的条件下,电力系统才能不间断的向各类用户提供合乎质量要求的电能。
电力系统失去稳定的原因是在运行中不断受到内部和外部的干扰,小的负荷波动,大的如电力元件发生短路故障等,使电气连接在一起的各同步发电机的机械输入转矩与电磁转矩失去平衡.电力系统稳定一般按电力系统承受干扰的大小分为静态和暂态稳定两大类。
在大的干扰下电力系统的运行参数将发生很大的偏移和振荡,所以必须考虑电力系统的非线性,从电力系统的机电暂态过程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第1。
2节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电力系统在某一运行方式下,受到外界大干扰后,经过一个机电暂态过程,能够恢复到原始稳定运行方式,则认为电力系统在这一运行方式下是暂态稳定的。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与干扰的形式有关,一般有三种形式:1)突然变化电力系统的结构特性,最常见的是短路,无故障断开线路也属于这一类干扰。
2)突然增加或减少发电机出力,如切除一台容量较大的发电机.3)突然增加或减少大量负荷,如切除或投入一个大负荷.在电力系统受到大的干扰后,其机电暂态过程是一组非线性状态方程式,不能进行线性化,所以一般采用数值积分的时域分析法,将计算结果绘出运行参数对时间的曲线,用以判断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
电力系统分析论文[1]
![电力系统分析论文[1]](https://img.taocdn.com/s3/m/006d0bac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97.png)
摘 要前言:前言:电力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关键行业,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随着电力事业的高速发展,随着电力事业的高速发展,电力营销由以生产为中心阶段进入以消费者为中心电力营销由以生产为中心阶段进入以消费者为中心阶段。
阶段。
提供良好的服务,提供良好的服务,提供良好的服务,是以消费者为中心最为直接的体现,是以消费者为中心最为直接的体现,是以消费者为中心最为直接的体现,也是增供扩销必不可少也是增供扩销必不可少的条件。
本论文就是对电力客户服务系统中电力故障报修子系统进行设计与实现。
本系统采用本系统采用 JSP JSP JSP 和和 Struts Struts 框架技术,使用框架技术,使用框架技术,使用 Oracle 9i Oracle 9i 数据库,数据库,Tomcat Tomcat Tomcat 服务服务器环境完成了电力故障报修系统对电力故障信息的处理。
器环境完成了电力故障报修系统对电力故障信息的处理。
系统开发完成后,系统开发完成后,经过了功能测试和系统测试,能测试和系统测试,现处于试运行中。
现处于试运行中。
现处于试运行中。
电力故障报修系统的完成,电力故障报修系统的完成,电力故障报修系统的完成,为电力行业带来了为电力行业带来了工作的高效,同时也保证了信息的安全,提升了客户对电力企业的信赖本系统基于 Struts Struts 的的 MVC MVC 设计模式,设计模式,利用其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软件低耦合、高内聚的设计,实现了电力故障报修系统中对于报修信息的处理。
电力故障报修系统主要包括报修受理、抢修调度、报修处理、报修回访、报修归档、用户管理、人员管理、车辆管理等功能。
通过电力故障报修系统的应用,强化了电力行业的内部管理、改善了服务质量,加快了电力故障维修速度,提升了客户满意度,创新了营销体系管理理经济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AbstractElectricity as the basis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key industries, production and daily life in the day-to-day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ower industry, electricity sales from the production stage as the center as the center stage of the consumer. Provide good services to the consumer as the center is the most direct manifestation of, but also for the expansion by an indispensable condition for sale. In this paper, customer service is the System of Electricity Power Failure in the repair subsystem detail design process.The system is based on the MVC design pattern Struts, use its maintainability and scalability, software, low coupling, coupling, high high cohesion of the design, the realization of the system of electricity power failure to deal with repair information. System of electricity power failure including the admissibility of repair, repair scheduling, repair processing, repair return, repair repair archiving, archiving, archiving, user user user management, management, management, personnel personnel personnel management, management, management, vehicle vehicle vehicle management management functions. Through the system of electricity power failure, strengthen the internal management of the power industry to improve the service quality, and accelerated the repair rate of a power failure, the increases in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no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marketing system.The system uses the framework of JSP and Struts technology, the use of Oracle 9i database, Tomcat server environment to complete that system of electricity power failure repair information for the handling of power failure.Upon failure.Upon completion completion completion of of of system system system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after after after the Functional Testing the Functional Testing and System Testing, is now in trial operation. System of electricity power failure completed for the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to work efficiently, but also to ensure the security of information, enhance customer trust in the power business.Key words: System of Electricity Power Failure, Customer Service, J2EE, Struts framework目 录目 录录摘要 ............................................................... I Abstract .......................................................... II 目录 . (III)第1章 绪绪 论论 ...................................................1 1.1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选题背景与意义选题背景与意义 ............................................ ............................................1 1.1.1 1.1.1 选题背景选题背景选题背景 ............................................ ............................................1 1.1.2 1.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研究意义 ............................................ ............................................1 1.2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国内外发展现状国内外发展现状 ............................................ ............................................2 1.3 1.3 本人所做工作本人所做工作本人所做工作 .............................................. ..............................................2 第2章 系统开发技术分析系统开发技术分析 ...........................................3 2.1 2.1 框架、构架及设计模式概述框架、构架及设计模式概述框架、构架及设计模式概述 .................................. ..................................3 2.2 Struts 框架分析框架分析............................................ 3 2.2.1 Struts 设计模式设计模式...................................... 3 2.2.2 Struts 工作流程工作流程...................................... 5 2.2.3 Struts 标签库标签库........................................ 5 2.3 JSP 技术分析技术分析............................................... 6 2.3.1 JSP 技术特点技术特点......................................... 6 2.3.2 JSP 实现原理实现原理......................................... 8 2.4 2.4 开发工具分析开发工具分析开发工具分析 .............................................. ..............................................8 2.4.1 Eclipse 简介简介......................................... 8 2.4.2 CVS 2.4.2 CVS((Concurrent Version System Concurrent Version System)) ....................8 2.4.3 JDK 2.4.3 JDK((Java Development Kit Java Development Kit)) .........................9 2.5 2.5 技术可行性技术可行性技术可行性 ................................................ ................................................9 第3章 系统分析系统分析 ..................................................10 3.1 3.1 需求总述需求总述需求总述 ................................................. .................................................10 3.2 3.2 用例描述用例描述用例描述 ................................................. .................................................10 3.2.1 3.2.1 报修受理报修受理报修受理 ........................................... ...........................................10 3.2.2 3.2.2 抢修调度抢修调度抢修调度 ........................................... ...........................................14 3.2.3 3.2.3 报修处理报修处理报修处理 ........................................... ...........................................15经济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3.2.4 3.2.4 报修回访报修回访报修回访 ........................................... ...........................................16 3.2.5 3.2.5 报修归档报修归档报修归档 ........................................... ........................................... 16 3.3 3.3 动态模型设计动态模型设计动态模型设计 ............................................. .............................................17 3.3.1 3.3.1 受理工单类对象动态模型受理工单类对象动态模型受理工单类对象动态模型 ............................. .............................17 3.3.2 3.3.2 抢修车辆类对象动态模型抢修车辆类对象动态模型抢修车辆类对象动态模型 ............................. .............................17 3.4 3.4 序列图序列图序列图 ................................................... ...................................................18 3.5 3.5 组件图组件图组件图 ................................................... ................................................... 18 第4章 系统设计系统设计 ..................................................19 4.1 4.1 设计指导思想和原则设计指导思想和原则设计指导思想和原则 ....................................... .......................................19 4.1.1 4.1.1 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指导思想 ........................................... ...........................................19 4.1.2 4.1.2 软件设计原则软件设计原则软件设计原则 ....................................... .......................................19 4.2 4.2 系统构架设计总体描述系统构架设计总体描述系统构架设计总体描述 ..................................... .....................................20 4.3 4.3 系统流程分析系统流程分析系统流程分析 ............................................. .............................................21 4.4 4.4 功能设计功能设计功能设计 ................................................. .................................................21 4.4.1 4.4.1 故障受理故障受理故障受理 ........................................... ...........................................23 4.4.2 4.4.2 抢修调度抢修调度抢修调度 ........................................... ...........................................24 4.4.3 4.4.3 报修处理报修处理报修处理 ........................................... ...........................................24 4.4.4 4.4.4 报修回访报修回访报修回访 ........................................... ...........................................24 4.4.5 4.4.5 报修归档报修归档报修归档 ........................................... ...........................................24 4.4.6 4.4.6 用户管理用户管理用户管理 ........................................... ...........................................24 4.4.7 4.4.7 报修人员管理报修人员管理报修人员管理 ....................................... .......................................24 4.4.8 4.4.8 报修车辆管理报修车辆管理报修车辆管理 ....................................... .......................................24 4.4.9 4.4.9 报修查询报修查询报修查询 ........................................... ...........................................24 4.5 4.5 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 ............................................... ...............................................25 4.5.1 4.5.1 数据库表简介数据库表简介数据库表简介 ....................................... .......................................25 4.5.2 4.5.2 数据库表结构数据库表结构数据库表结构 ....................................... .......................................26 4.6 4.6 系统开发工具及运行环境系统开发工具及运行环境系统开发工具及运行环境 ................................... ...................................32 4.6.1 4.6.1 开发工具及开发调试环境开发工具及开发调试环境开发工具及开发调试环境 ............................. .............................32 4.6.2 4.6.2 运行环境运行环境运行环境 ........................................... ...........................................32 第5章 系统实施系统实施 ..................................................33 5.1 5.1 程序编写程序编写程序编写 ................................................. .................................................33目 录5.2 Action 层的实现层的实现........................................... 33 5.3 BO 层的实现层的实现 ............................................... 34 5.4 DAO 层的实现层的实现.............................................. 35 5.5 5.5 系统安全性的实现系统安全性的实现系统安全性的实现 ......................................... .........................................37 第6章 系统测试系统测试 ..................................................38 6.1 6.1 功能性测试功能性测试功能性测试 ............................................... ...............................................38 6.1.1 6.1.1 报修受理模块测试报修受理模块测试报修受理模块测试 ................................... ................................... 38 6.1.2 6.1.2 抢修人员管理模块测试抢修人员管理模块测试抢修人员管理模块测试 ............................... ...............................39 6.1.3 6.1.3 报修处理模块测试报修处理模块测试报修处理模块测试 ................................... ...................................40 6.2 6.2 非功能性测试非功能性测试非功能性测试 ............................................. .............................................42 结论 (43)参考文献 (44)致谢 (46)第1章 绪论绪论第1章 绪绪 论论电力故障报修系统(电力故障报修系统(System of Electricity Power Failure System of Electricity Power Failure )是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产物。
有关电力系统分析论文
![有关电力系统分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ffdd50b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90.png)
有关电⼒系统分析论⽂ ⽆功补偿在电⼒系统中起到提⾼功率因数的作⽤,合理地使⽤⽆功补偿设备,可降低设备和线路的损耗,对调整电⽹电压,提⾼供电质量,抑制谐波⼲扰,保证电⽹安全稳定的运⾏具有⼗分重要的作⽤。
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有关电⼒系统分析论⽂,供⼤家参考。
有关电⼒系统分析论⽂篇⼀ 摘要:电⼒系统通信⽹络安全是电⼒系统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关系到电⼒系统能否有效地、安全地保证电⼒供应、保障社会发展的重要⼯作。
本⽂通过对当前我国电⼒系统⽹络安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的见解。
关键词:电⼒系统;信息;⽹络安全;防护 1前⾔ 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电⼒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们⽣活的重要资源,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
伴随着电⼒系统的⾃动化、⽹络化、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和⼴泛应⽤,如何确保电⼒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成为保障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
虽然当前我国在电⼒系统⽹络管理和控制⽅⾯,为保障电⼒专⽹的安全、降低外⽹攻击电⼒系统信息通信⽹络的风险,采⽤了信息内、外⽹的双⽹运⾏模式,但是这种⽹络安全防护模式在运⽤和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风险和漏洞,在通信设备运维、⽹络管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2电⼒系统国内外信息通信⽹络设备使⽤现状分析 电⼒系统信息通信⽹络是⼀个覆盖全⾯的⽹络,其各项通信和控制活动需要⼤量硬件设备的运转和⼯作。
然⽽,在当前技术⽔平下,我国⾃主知识产权、⾃主核⼼技术设备的⽐重相对较⼩,在⽹络管理和运⾏上⼤量依赖从国外进⼝技术和设备,这种状况导致我国电⼒系统的安全防护⼯作存在很⼤的安全隐患,因此鉴于⽹络设备功能和操作的特殊性以及国家对电⼒部门的重要程度,必须加强⽹络安全管理和防护。
⼀⽅⾯为保障电⼒系统运⾏的稳定可靠,电⼒系统通信⽹络部分技术和设备必须使⽤;另⼀⽅⾯,国外供应商,尤其是有政治背景的供应商,提供所谓“质量安全”的技术、产品的供应商,可能会在产品上留有“后门”,在软、硬件上存在固有的漏洞,隐藏了可能导致通信中断、错误、设备瘫痪等情况的恶意程序,威胁我国电⼒系统的安全。
电力系统分析论文范文2篇
![电力系统分析论文范文2篇](https://img.taocdn.com/s3/m/0ff05c65f61fb7360b4c65c2.png)
电力系统分析论文范文2篇电力系统分析论文范文一:电智能电网对电力系统的影响摘要:在当前电网环境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网的智能化已经成为必然。
电力系统和信息网络相互结合是智能化电网的显著特点之一,二者的相互融合,使得电网信息安全对电网的生存性产生重要影响。
为此,本文对智能电网信息安全进行了探讨,并探讨了其对电网系统生存性的影响,以期为提高智能电网的安全性做出贡献。
关键词:智能电网;信息安全;电力系统;生存性;安全性一、智能电网网络结构特征1.信息网的安全性不够现阶段网络化和信息化飞速发展,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信息网的安全性在很多方面有仍待进一步增强。
通过克服信息网络的安全漏洞,提高信息网络的安全性,对于后续未知安全漏洞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2.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离不开信息网在当下的电网运行过程中,信息网和电力系统相互依赖、息息相关。
这是因为在电力系统中,很多重要的负荷节点的操作以及电源节点的调整,都是以信息网为前提的,如果信息网出现错误或崩溃,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也成了空话。
另一方面,信息网的运行需要电力系统的电源支持;但是更重要的是,信息网具有不同的电源系统,电源暂停,对于信息网影响不大。
3.信息网出现故障是诱发大面积停电的重要原因基于网络故障的传播特性,如果故障发生在信息网,则容易导致电力系统大面积瘫痪。
众所周知,能量流动成本要远远高于信息流动成本,电力系统网络的互通性差,根本不能实现像信息流动网络那样的频繁交互,也就是说,信息系统网络出现故障后,容易诱发电力系统的大面积停电。
二、信息安全与电力系统的生存性1.网络间的功能耦合信息网络具有普遍分布性,需要匹配程度高的电力网络进行协同合作。
在电力系统中,其功能的发挥几乎完全依靠信息网络的服务。
二者之间的强耦合性,更加大了大发生面积停电的几率。
如果有人故意对信息网中的重要节点进行破坏,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电厂就会发生停机现象,线路过载,对电网的稳定性构成了严重威胁。
海南大学电力系统课程设计论文解析
![海南大学电力系统课程设计论文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5aba44076eeaeaad1f330ec.png)
电力系统工程基础课程设计报告题目:10号配电所供配电系统设计姓名:学号:201205023100xx 班级:2012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3班指导老师:张宝珍组长:曾组员:夏蔡程谢摘要本次设计题目为10号配电所供配电系统设计,该系统通过降压变压器与10kv 公共电源干线相连,然后向第4、5、15、16、17号宿舍楼、音乐厅、艺术学院楼、李运强楼、海大驾校、游泳馆、养殖场及第5、6号食堂供电。
本次设计主要内容包括:负荷统计、负荷计算、短路电流计算、变配电所的布置、电气主接线的设计和电气设备的选择。
其中,主接线代表了变配电所主体结构,它对各种电气设备的选择、配电装置的布置、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和控制方式的拟定都有决定性的关系,并将长期影响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灵活性和经济性。
在设计的过程中,本组参阅了大量的供配电系统设计、变配电所设计、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等相关的规范和设计手册,最后对10号配电所供配电系统进行了初步设计。
本设计为课程设计,其目的是通过设计实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锻炼独立分析和解决电气设计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变压器,负荷中心,短路计算,电气主接线,电气设备目录摘要绪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章负荷的统计.. (2)1.1 负荷统计 (2)2.1负荷计算 (2)2.1.1 负荷计算的内容和目的 (2)2.1.2计算负荷的确定 (2)2.1.3 按需要系数法确定计算负荷的公式 (3)2.2无功功率补偿及其计算 (4)2.2.1 无功补偿的目的 (4)2.2.2 无功功率的人工补偿装置 (4)2.2.3 并联电容器的选择计算方法 (5)2.2.4 无功功率补偿的计算 (6)第3章变配电所选址 (6)3.1 变配电所位置选择的一般原则 (7)3.2 负荷中心的确定 (7)第4章主接线的设计 (10)4.2 变电站主接线设计原则 (11)4.3 变电站各侧主接线方案的拟定 (11)第5章短路电流计算 (12)5.1 计算短路电流的目的 (12)5.2 短路计算的方法 (143)5.3 标么值法计算短路电流 (13)5.3.1 标么值的概念 (13)5.3.2 电力系统各元件电抗标么值的计算 (14)5.3.3 用标么值法进行短路计算的方法 (14)5.4 短路电流的计算过程与结果 (15)第6章设备的选择 (17)6.1 变配电所型式的概述 (17)6.2 变电所主变压器的选择 (227)6.2.1 变电所主变压器选型的原则 (17)6.2.2 变电所主变压器台数的选择 (18)6.3 变电所主变压器容量的选择 (18)6.4 一次设备选择与校验的条件与项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力系统分析(5篇)
![电力系统分析(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c029712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c6.png)
电力系统分析(5篇)电力系统分析(5篇)电力系统分析范文第1篇电力作为经济社会进展的基本能源,在智能电网建设进程中,实现了对传统电能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的转变,尤其是在电能数据采集和计量上,以其富裕柔性、高互动性和牢靠性满意了用电户对电能实时性的要求,也为智能电网平台构建供应了技术支撑。
电力营销是建立在用电信息收集基础上,结合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管理来满意电力服务目标,特殊是在智能电表的讨论与应用中,实现了电能数据采集、计量、归集和处理,也节省了电力企业电能管理成本,提升了电力企业信誉和服务水平。
1电力营销的主要业务及客户需求分析电力营销系统主要包括客户服务单元、营销业务单元、营销工作质量单元及营销决策支撑体系四部分。
其中,客户服务层主要通过营业厅、互联网来满意用电户的信息查询、询问、受理用电户的紧急服务或投诉举报等业务,也是电力营销系统中提升企业形象,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点;营销业务层主要从电力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上,从详细业务的处理上来优化管理,提升服务效率。
如对新装、增容、变更服务、电能计量、电费收缴、合同管理、负荷管理等业务;电力营销工作质量管理层,主要从客户服务及电力营销业务考核上,就工作流程、工作任务、合同执行状况,以及投诉举报工作进行监督,督促相关责任部门完善落实;电力决策支撑层,主要从电力营销策略制定、市场调研、市场开发、运营管理、客户管理、电力营销效益评估及企业战略规划上供应科学决策依据,帮助电力营销决策工作。
我国电力营销工作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较为滞后,用电户对电力营销业务需求还处于较低层面。
通常状况下,在保障电力供应稳定性上,结合电力服务经济社会进展实际,从故障排解响应速度、提升优质电力服务质量上,电力营销在客户需求分析上主要表现在:一是满意电能供应牢靠性,从停电缘由、电网改造、电力设备故障处理、电力供需不平衡等方面来提升供电牢靠性;二是满意共性化电力服务需求,当前在共性化服务上,主要集中在用电户电能信息采集,以及实现供电、用电双向互动交互;三是快速电能故障处理及响应速度,着力从电力故障点推断、解决用电户故障问题,实现快速响应处理;四是丰富用电业务办理渠道,当前主要以营业厅为办理渠道,人工受理方式降低了用电满足度,要拓宽网络办理,实现智能化受理;五是用电信息不透亮,当前用电户所获得的用电信息范围狭窄,无法全面了解、准时获得用电信息,导致电力营销策略规划缺乏引导性。
潮流计算论文.
![潮流计算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0025e01a5e9856a56126066.png)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论文——潮流计算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电自0000姓名:00学号:**********电力系统课程设计论文——潮流计算内容摘要: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最基本最常用的计算。
根据系统给定的运行条件,网络接线及元件参数,通过潮流计算可以确定各母线的电压(幅值和相角),各元件流过的功率,整个系统的功率损耗。
潮流计算是实现电力系统安全经济发供电的必要手段和重要工作环节。
因此,潮流计算在电力系统的规划计算,生产运行,调度管理及科学计算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潮流计算在数学上是多元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问题,牛顿—拉夫逊Newton-Raphson法是数学上解非线性方程组的有效方法,有较好的收敛性。
运用电子计算机计算一般要完成以下几个步骤:建立数学模型,确定解算方法,制订计算流程,编制计算程序。
这次课程设计主要是给定网络地理接线图和各元件电气接线关系,以及各个变电所的负荷以及对个别节点的电压和功率的要求,需要我们画出等效电路图,在计算出各元件参数的基础上,运用牛顿---拉夫逊法, 运用MATLAB软件进行潮流计算,对给定题目进行分析计算,再应用DDRTS软件,构建系统图进行仿真,利用DDRTS软件绘制系统图,进行同样过程的潮流分析,并与MATLAB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两种结果比较接近,符合要求,最终得到合理的系统潮流。
通过调节各变压器的非标准变比,求解出符合题中要求的各个节点电压,各元件流过的功率以及各条支路的功率损耗等参数。
本次课程设计用到的知识:1.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基本概念,对电力系统、网络的构成,网络的已知参量以及网络需要求解的未知量等有基本的了解,了解电网各母线类型。
2. 方程和导纳矩阵的形成,掌握网络的基本方程式,非标准变比变压器的模拟实验方法及导纳矩阵的形成。
3.线性代数方程组的解算方法:高斯消去法.4.电力系统潮流求解算法:了解用于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牛顿—拉夫逊法,及实现框图。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2d633dc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5f.png)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潮流计算方法,对电力系统进行分析和优化。
设计要求包括了各元件参数计算、绘制等效电路、功率分布计算和调压计算等环节。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基于节点电压法的潮流计算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和优化。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们深入了解了电力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潮流计算方法,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设计意义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而潮流计算则是电力系统分析和优化的基础。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电力系统的理解和掌握潮流计算方法,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设计要求本课程设计要求对电力系统进行潮流计算,并进行相应的优化。
具体要求包括各元件参数计算、绘制等效电路、功率分布计算和调压计算等环节。
同时,还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设计环节3.1 设计思路本次课程设计采用基于节点电压法的潮流计算方法,通过对电力系统各元件的参数计算和等效电路的绘制,得出系统中各节点的电压和功率分布情况,并进行调压计算和优化。
设计思路简单明了,操作难度适中,适合初学者进行实践操作。
3.2 潮流计算过程3.2.1 各元件参数计算在潮流计算过程中,需要对电力系统中各元件的参数进行计算。
这些参数包括电阻、电抗、导纳等,是潮流计算的基础。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2.2 绘制等效电路绘制等效电路是潮流计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等效电路的绘制,可以得出电力系统中各节点的电压和功率分布情况,为后续的调压计算和优化提供依据。
在绘制过程中,需要注意各元件的参数和连接方式,确保等效电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2.3 功率分布计算功率分布计算是潮流计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通过功率分布计算,可以得出电力系统中各节点的功率分布情况,为后续的调压计算和优化提供依据。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各节点的负荷情况和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论文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54a611c581b6bd97f19eab3.png)
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电力系统规划、运行和控制的复杂性亦日益增加,电力系统的生产和研究中仿真软件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现在,我们主要使用的电力系统仿真软件有:EMTP程序,用于电力系统电磁暂态计算,电力系统暂态过电压分析,暂态保护装置的综合选择等。PSCAD/EMTDC程序,典型应用是计算电力系统遭受扰动或参数变化时,参数随时间变化的规律。PSASP,其功能主要有稳态分析、故障分析和机电暂态分析。 还有MathWorks公司开发的MATLAB软件。
PSASP拥有基于公用数据和模型的三层体系结构。第一层:公用数据和摸型的的资源库;第二层:基于资源库的应用程序包;第三层:计算结果库和分析工具。这造就了其极大地资源共享,高度集成和开放等优点。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模块:
1.文本和图形两种录入编辑方式的电网基础数据库:
1)是支持 PSASP 各种计算的公用数据
2.动态仿真模块(Dynamic simulation module)
在SIMPOW软件中包含两种动态模型:暂态稳定和瞬时值模型。每种模型都能模拟稳态,对称和不对称电力网络。暂态稳定模型通过交流系统相量和直流系统电压电流进行计算,输出正序,负序,零序分量。瞬时值模型计算瞬时电压和电流,输出dqo分量。SIMPOW软件提供了完整的动态仿真模块库,包含HVDC 和SVC 系统。
(二)电气工程虚拟仿真实验的主要功能
1.电力系统仿真实验
电气工程虚拟仿真实验包括电力系统仿真实验和水电站仿真实验,电力系统仿真实验主要针对电力系统的相关设计,包括电网的主接线设计、设备选型及校验、故障计算、保护配置等;潮流、短路、稳定性等分析计算;运行过程、控制方法及原理的学习研究。提供了相关软件平台,实验室的软件平台包含两大类,一类是机电暂态过程仿真软件,一类是电磁暂态过程仿真软件,除了PSASP软件外,还有PSCAD、PSS/E、BPA、ATP/EMTP及EMTP-RV、CDEGS等软件,可以供学生进行课程实验、综合设计、毕业设计以及相关科学研究。开发了系列的课程实验、综合设计及研究项目,对于提高学生课程的学习效果、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发电厂、变电站以及电网的设计、分析计算以及运行与控制的能力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完整word版)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
![(完整word版)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2eea88af90f76c661371ab1.png)
目录摘要 (1)1 设计意义 (2)2 设计要求 (3)3 设计环节 (4)3.1 设计思路 (4)3.2潮流计算过程 (4)3.2.1 各元件参数计算 (4)3.2.2 绘制等效电路 (5)3.2.3 功率分布计算 (6)4 调压计算 (8)5 总结体会 (9)参考资料 (10)电力系统分析潮流计算摘要电力系统的出现使高效、无污染、使用方便易于调控的电能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了社会生产各个领域的变化,开创了电力时代,开启了第二次科技革命。
电力系统的规模和发展水平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至今人类文明的主流发展方向依然与电力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潮流计算是电力网络设计及运行中最基本的计算,对电力网络的各种设计方案及各种运行方式进行潮流计算,可以得到各种电网各节点的电压,并求得网络的潮流及网络中各元件的电力损耗,进而求得电能损耗。
在数学上是多元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问题,求解的方法有很多种。
关键词:电力系统潮流计算1 设计意义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分析中的一种最基本的计算,也是最重要的计算。
他的任务是对给定运行条件确定系统运行状态,如各母线上的电压(幅值及相角)、网络中的功率分布及功率损耗等。
对于正在运行的电力系统,通过潮流计算可以判断电网电压母线、支路电流和功率是否越限,如果有越限,就应采取措施,调整运行方式。
对于电力系统,进行潮流计算以比较运行方式或规划供电方案的可行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潮流计算还可以为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定整计算、电力系统故障计算和稳定计算等提供原始数据。
潮流计算的结果是电力系统稳定计算和故障分析的基础。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在电网规划阶段,通过潮流计算,合理规划电源容量及接入点,合理规划网架,选择无功补偿方案,满足规划水平的大、小方式下潮流交换控制、调峰、调相、调压的要求。
(2)在编制年运行方式时,在预计负荷增长及新设备投运基础上,选择典型方式进行潮流计算,发现电网中薄弱环节,供调度员日常调度控制参考,并对规划、基建部门提出改进网架结构,加快基建进度的建议。
电力系统分析课设
![电力系统分析课设](https://img.taocdn.com/s3/m/d58a36f4cc7931b764ce15dd.png)
电力系统分析课设.(总1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辽宁工业大学《电力系统计算》课程设计(论文)题目:两机系统潮流的经济分布控制(3)院(系):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教师职称:起止时间:至课程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院(系):电气工程学院教研室: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注:成绩:平时20% 论文质量60% 答辩20% 以百分制计算摘要本文通过对电力系统网络的潮流计算,研究此电力网的支路功率分布,并完成对一支路加入附加电势,使系统实现支路功率经济分布的效果。
首先对潮流计算的控制原理进行简单的阐述,进而分别对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原理、简单闭式潮流经济分布原理、电动势计算原理进行进一步阐述。
然后再根据原理阐述的内容,对各个参数进行计算。
并在支路加入的合适的附加电势(串联变压器),用来实现各支路功率经济分布,以及经济分布的计算,和控制方法。
最后利用MATLAB建立电力系统仿真模型进行仿真,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关键词:等值电路;潮流计算;经济分布;附加电势目录第1章绪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力系统潮流控制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本文设计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章电力系统潮流经济控制原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力系统分析毕业设计
![电力系统分析毕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498c39d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7c.png)
电力系统分析毕业设计电力系统分析是电力工程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它涉及到电力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等方面。
本篇论文重点介绍了以下几个内容:电力系统的基础知识、电力系统分析的方法和技术、电力系统的优化以及电力系统的保护等方面。
一、电力系统的基础知识电力系统是指由发电厂、输电网、变电站和配电网等组成的系统,它是实现电能的生产、输送和配电的基础设施。
电力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1.发电厂:主要是将化石燃料、水能、风能、太阳能等能源转化为电能的设备。
2.输电网:主要是将发电厂产生的电能输送到与之相连的变电站。
3.变电站:主要是将输送的高压电能转换为低压电能,并对电能进行保护和控制。
4.配电网:主要是负责将低压电能送到消费者的用电设备中。
二、电力系统分析的方法和技术电力系统分析是通过对电力系统进行模型建立和仿真分析,以确定电力系统的稳态和暂态状态,以及探究电力系统运行特性的一种方法。
其中比较常用的方法和技术包括:1.电力系统稳态分析:主要是通过潮流计算等方法,分析电网在正常运行状态下的电力分布、有功、无功负载等情况。
2.电力系统暂态分析:主要是分析电力系统在发生故障时的动态响应、稳定性和保护措施等。
3.电力系统故障诊断:主要是通过记录电网运行数据,并进行模型建立和数据处理等方法,判断电网故障原因及位置,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
三、电力系统的优化电力系统优化是指通过对电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等方面进行优化,以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可靠性和经济性等。
其中的优化方法主要包括:1.潮流优化:主要是通过计算、仿真等方法,优化电力系统的输电线路、变电站的配置及其运行状态。
2.负荷优化:主要是通过分析电力系统的负荷特性及其变化,优化配电网的输配电线路,使电网具有更好的负荷适应性。
3.电能质量优化:主要是通过分析不同负荷在电网中引起的电能质量问题,从而提高电网的供电质量和电能效率。
四、电力系统的保护电力系统保护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
电力系统分析论文范文2篇
![电力系统分析论文范文2篇](https://img.taocdn.com/s3/m/240b1e5cfd0a79563d1e72b5.png)
电力系统分析论文范文2篇电力系统分析论文范文一:电智能电网对电力系统的影响摘要:在当前电网环境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网的智能化已经成为必然。
电力系统和信息网络相互结合是智能化电网的显著特点之一,二者的相互融合,使得电网信息安全对电网的生存性产生重要影响。
为此,本文对智能电网信息安全进行了探讨,并探讨了其对电网系统生存性的影响,以期为提高智能电网的安全性做出贡献。
关键词:智能电网;信息安全;电力系统;生存性;安全性一、智能电网网络结构特征1. 信息网的安全性不够现阶段网络化和信息化飞速发展,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信息网的安全性在很多方面有仍待进一步增强。
通过克服信息网络的安全漏洞,提高信息网络的安全性,对于后续未知安全漏洞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2. 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离不开信息网在当下的电网运行过程中,信息网和电力系统相互依赖、息息相关。
这是因为在电力系统中,很多重要的负荷节点的操作以及电源节点的调整,都是以信息网为前提的,如果信息网出现错误或崩溃,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也成了空话。
另一方面,信息网的运行需要电力系统的电源支持;但是更重要的是,信息网具有不同的电源系统,电源暂停,对于信息网影响不大。
3. 信息网出现故障是诱发大面积停电的重要原因基于网络故障的传播特性,如果故障发生在信息网,则容易导致电力系统大面积瘫痪。
众所周知,能量流动成本要远远高于信息流动成本,电力系统网络的互通性差,根本不能实现像信息流动网络那样的频繁交互,也就是说,信息系统网络出现故障后, 容易诱发电力系统的大面积停电。
二、信息安全与电力系统的生存性1. 网络间的功能耦合信息网络具有普遍分布性,需要匹配程度高的电力网络进行协同合作。
在电力系统中,其功能的发挥几乎完全依靠信息网络的服务。
二者之间的强耦合性,更加大了大发生面积停电的几率。
如果有人故意对信息网中的重要节点进行破坏,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电厂就会发生停机现象,线路过载,对电网的稳定性构成了严重威胁。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实践教学研究论文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实践教学研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cc198cb59eef8c75ebfb37f.png)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实践教学研究论文“电力系统分析”是电气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电力系统暂态分析和与电力系统相关的实验课。
该课程实践性强,和企业联系紧密,因此实验实践环节的培养是该课程的重要环节。
而有些高校在培养实践环节方面重视不够,本文探讨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的方法,为“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1“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实践教学主要现状“电力系统分析”传统教学偏重对理论分析和方法计算。
由于“电力系统分析”的计算复杂,包括潮流计算、短路电流计算等,对这些理论计算分析大部分都是以原理为主,实践验证较少,不能让学生在认识中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理论和实践往往脱离。
一方面实践环节的内容很少,甚至完全没有,学生很难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更谈不上培养创新能力,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潜力。
另一方面,由于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原有的实践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课程建设的需要,表现为“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涉及的内容更广泛、综合性强、概念多、计算繁、公式推导复杂等特点,这些都需要实践教学来验证,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但由于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这对教学双方都提出了挑战。
塔里木大学是一所以教学为主的综合性大学,电气工程专业是新增专业,起步比较晚,“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目前的实践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方面存在重理论和知识传授,缺乏对实践和工程能力的培养问题,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比较处于辅助作用。
另一方面,专业教师对科研重视,在整个学生培养过程中,对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统一规划和系统安排;实验教学时间少,实验内容不丰富。
另外由于资金投入问题,实验基地的建设未能跟上现代化电力系统的发展步伐,高水平的实验人员缺乏。
例如《电力系统分析》的电流计算的内容,过多地介绍算法的原理,因实验设备不足,无法上机实践验证。
这些问题影响了我校电气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
2实践教学方法的探讨2.1增加与本课程相关前沿科学实践问题的介绍增加与“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相关联的现代化科技知识的介绍,这对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和了解有很大帮助,比如对电网大数据、电网智能化现代化等结合实际电网进行讲解,而作为电气工程专业学生,结合这些最新领域实际知识对“电力系统分析”课程中的电网数据计算了解更深刻。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e0940c7eefdc8d377ee321b.png)
目录摘要 (1)1 设计意义 (2)2 设计要求 (3)3 设计环节 (4)3.1 设计思路 (4)3.2潮流计算过程 (4)3.2.1 各元件参数计算 (4)3.2.2 绘制等效电路 (5)3.2.3 功率分布计算 (6)4 调压计算 (8)5 总结体会 (9)参考资料 (10)电力系统分析潮流计算摘要电力系统的出现使高效、无污染、使用方便易于调控的电能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了社会生产各个领域的变化,开创了电力时代,开启了第二次科技革命。
电力系统的规模和发展水平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至今人类文明的主流发展方向依然与电力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潮流计算是电力网络设计及运行中最基本的计算,对电力网络的各种设计方案及各种运行方式进行潮流计算,可以得到各种电网各节点的电压,并求得网络的潮流及网络中各元件的电力损耗,进而求得电能损耗。
在数学上是多元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问题,求解的方法有很多种。
关键词:电力系统潮流计算1 设计意义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分析中的一种最基本的计算,也是最重要的计算。
他的任务是对给定运行条件确定系统运行状态,如各母线上的电压(幅值及相角)、网络中的功率分布及功率损耗等。
对于正在运行的电力系统,通过潮流计算可以判断电网电压母线、支路电流和功率是否越限,如果有越限,就应采取措施,调整运行方式。
对于电力系统,进行潮流计算以比较运行方式或规划供电方案的可行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潮流计算还可以为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定整计算、电力系统故障计算和稳定计算等提供原始数据.潮流计算的结果是电力系统稳定计算和故障分析的基础。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在电网规划阶段,通过潮流计算,合理规划电源容量及接入点,合理规划网架,选择无功补偿方案,满足规划水平的大、小方式下潮流交换控制、调峰、调相、调压的要求。
(2)在编制年运行方式时,在预计负荷增长及新设备投运基础上,选择典型方式进行潮流计算,发现电网中薄弱环节,供调度员日常调度控制参考,并对规划、基建部门提出改进网架结构,加快基建进度的建议。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eafaf81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f6.png)
析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时间前言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是研究电力系统稳态运行情况的一种计算,它根据给定的运行条件及系统接线情况确定整个电力系统各部分的运行状态:各母线的电压,各元件中流过的功率,系统的功率损耗等等。
在电力系统规划的设计和现有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研究中,都需要利用潮流计算来定量地分析比较供电方案或运行方式的合理性。
可靠性和经济性.此外,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也是计算系统动态稳定和静态稳定的基础。
所以潮流计算是研究电力系统的一种很重要和很基础的计算。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电气工程师掌握一种好的能对电力系统进行仿真的软件是学习和研究的需要。
与众多专门的电力系统仿真软件相比,MATLAB软件具有易学、功能强大和开放性好,是电力系统仿真研究的有力工具。
目录1 设计题目 (1)1.1系统图的确定 (1)1。
2各节点的初值及阻抗参数 (2)2 潮流计算 (2)2.1潮流计算概述与发展 (2)2。
2复杂电力系统潮流计算 (3)2。
3 MATLAB概述 (3)2.4牛顿—拉夫逊法原理 (4)2.5牛顿-拉夫逊法解决潮流计算问题 (5)2.6计算机潮流计算的步骤 (5)2。
7计算机潮流计算流程图 (6)3 手算潮流计算 (6)3。
1确定节点类型 (6)3。
2求节点导纳矩阵Yb (6)3。
3计算各节点功率的修正方程的初始值(不平衡量) (6)4 计算机算法潮流计算 (7)4.1计算机法潮流计算过程 (7)4。
2计算机法潮流计算结果 (14)4。
3系统功率分布图 (16)个人心得 (16)附录:源程序 (16)参考文献 (26)1 设计题目1.1系统图的确定选择六节点、环网、两电源和多引出的电力系统,简化电力系统图如图1—1所示,等值导纳图如图1-2所示。
运用以直角坐标表示的牛顿—拉夫逊计算如图1-1所示系统中的潮流分布。
计算精度要求各节点电压的误差或修正量不大于.图1—1 电力系统图图1-2 电力系统等值导纳图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报告书题目: 不对称短路故障分析与计算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 0312408班学号: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5年6月20日目录摘要 (3)1设计背景 (5)2原始资料分析 (6)3拟分析方法 (8)4设计步骤 (10)4.1 程序流程图 (10)4.2 程序清单 (10)4.3 手算过程 (13)5结果分析和总结 (18)参考文献 (19)摘要首先简单介绍了基于在MALAB中行潮流计算的原理、意义,然后用具体的实例,简单介绍了如何利用MALAB去进行电力系统中的潮流计算。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是研究电力系统稳态运行情况的一种计算,它根据给定的运行条件及系统接线情况确定整个电力系统各部分的运行状态:各线的电压、各元件中流过的功率、系统的功率损耗等等。
牛顿-拉夫逊法在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常用算法之一,它收敛性好,迭代次数少。
本文介绍了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机辅助分析的基本知识及潮流计算牛顿-拉夫逊法,最后介绍了利用MTALAB程序运行的结果。
关键词: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牛顿-拉夫逊法,MATLABThe AbstractAt first,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theory and the meaning of the load flow calculation based on MATLAB, and then it briefly introduces how to apply MALAB to the load flow calculation of the electric system by concrete cases.A kind of calculation is the load flow of the electric system, which studies the stable operation-condition of the electric system. It confirms the operation-condition of the whole electric system, such as the voltage of every line, the rate of power crossing each component, the rate of power consumption of the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given operation-condition and the connected circumstances of the system.Newton-Raphson method is commonly used in the load flow calculation of the electric system for its good stypticity and little iter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knowledge about the assistant analysis of the load flow computer of electric system and the Newton-Raphson method. Finally, it introduces the results after making use of MALAB procedure.The key word:The load flow calculation of the electric system; Newton-Raphson method;MALAB1设计背景潮流计算是研究电力系统的一种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计算。
随着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出现,1956年Ward等人编制了实际可行的计算机潮流计算程序。
这样,就为日趋复杂的大规模电力系统提供了极其有利的计算手段。
潮流计算是研究电力系统稳态运行情况的一种计算,是根据给定的运行的条件及系统接线情况确定整个电力系统各个部分运行的状态,如各母线的电压、各元件中流过的电流、系统的功率损耗等等。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是计算系统动态稳定和静态稳定的基础。
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和现有电力系统运行的方式研究中,都需要利用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来定量的比较供电方案或运行方式的合理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实际电力系统的潮流技术主要采用牛顿-拉夫逊法。
作为一种适用的、有竞争力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方法,则是在应用了稀疏矩阵技巧和高斯消元法求修正方程式以后。
牛顿-拉夫逊法是求解非线性代数方程有效的迭代计算,本设计就是采用牛顿-拉夫逊法计算电力系统潮流的。
2原始资料分析⑤(1)L2、L3、L4对地电容取0.5,每个T 型臂取0.25。
L5对地电容取0。
(2)以节点一为平衡节点计算。
由于这种将平衡节点编为1号节点,不利于程序的实现。
为了方便编程,故对各节点重新编号。
将原来的1号节点重新编为6号节点,其余五个节点号依次前移一位。
即2号重新编为1号,3号重新编为2号,4号重新编为3号,5号重新编为4号,6号重新编为5号。
重新编号后,相应各支路参数、各节点参数都会发生变化。
编号改后的电路图:④电路参数分析:1. n=6(节点数);2. n1=6(支路数);3. B1(由各支路参数形成的矩阵),如表1所示;4. 输入修正值;ip=0.00001;5. B2(由各节点参数形成的矩阵),如表2所示;6. A(节点对地导纳矩阵),如表3所示;表1 由各支路参数形成的矩阵表2 由各支路参数形成的矩阵“1”表示平衡节点,“2”表示PQ节点,“3”表示PV节点。
表3 由节点对地导纳矩阵形成的矩阵3拟分析方法牛顿-拉夫逊法(以下简称牛顿法)是数学中求解非线性方程式的典型方法,有较好的收敛性。
解决电力系统潮流计算问题是以导纳矩阵为基础的,因此,只要在迭代过程中尽可能保持方程式系数矩阵的稀疏性,就可以大大提高牛顿潮流程序的计算效率。
自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采用了最佳顺序消去法以后,牛顿法在收敛性、内存要求、计算速度方面都超过了阻抗法,成为直到目前仍被广泛采用的方法。
在牛顿法的基础上,根据电力系统的特点,抓住主要矛盾,对纯数学的牛顿法进行了改造,得到了P-Q分解法。
P-Q分解法在计算速度方面有显著的提高,迅速得到了推广。
牛顿法的特点是将非线性方程线性化。
20世纪70年代后期,有人提出采用更精确的模型,即将泰勒级数的高阶项也包括进来,希望以此提高算法的性能,这便产生了保留非线性的潮流算法。
另外,为了解决病态潮流计算,出现了将潮流计算表示为一个无约束非线性规划问题的模型,即非线性规划潮流算法。
近20多年来,潮流算法的研究仍然非常活跃,但是大多数研究都是围绕改进牛顿法和P-Q分解法进行的。
此外,随着人工智能理论的发展,遗传算法、人工神经网络、模糊算法也逐渐被引入潮流计算。
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些新的模型和算法还不能取代牛顿法和P-Q分解法的地位。
由于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对计算速度的要求不断提高,计算机的并行计算技术也将在潮流计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
综上分析,本题采用牛顿-拉夫逊法。
4设计步骤4.1 程序流程图输入原始数据形成节点导纳矩阵给定节点电压初值e i(0),f i(0)k→0用公式(11-49)和(11-50)△p i(k),△Q i(k),△V i2(k)Max{|△p i(k),△Q i(k),△V i2(k)|}<ε?否按公式(11-49)和(11-50)计算雅可比矩阵各元素解修正方程式(11-48)求△e i(k),△f i(k)e i(k+1)=e i(k)+△e i(k),f i(k+1)=f i(k)+△f i(k)K+1→k计算平衡节点功率及全部线路功率输出注:按教材P61牛顿—拉夫逊法潮流计算程序框图计算4.2 程序清单调用.xlsk表格中的数据如下:第一段程序(输出):[x]=xlsread('kcsj2.xlsx','A3:A3')[y]=xlsread('kcsj2.xlsx','B3:B3')[z]=xlsread('kcsj2.xlsx','C3:C3')pr=xlsread('kcsj2.xlsx','B4:B4') [branch]=xlsread('kcsj2.xlsx','E4:K100') [point]=xlsread('kcsj2.xlsx','M4:V100') [ground]=xlsread('kcsj2.xlsx','X4:Y100') n=x;n1=y;ph=z;B1=branch;B2=point;A=ground;T1=zeros(n,2);T2=zeros(n1,3);i=sqrt(-1);for j=1:nT1(j,1)=B1(j,3)+B1(j,4)*i;T1(j,2)=B1(j,5)*i;endfor j=1:n1T2(j,1)=B2(j,2)+B2(j,3)*i;T2(j,2)=B2(j,4)+B2(j,5)*i;T2(j,3)=B2(j,6)+B2(j,7)*i;endB1=zeros(n,6);B2=zeros(n1,6);for j=1:nB1(j,1)=branch(j,1);B1(j,2)=branch(j,2);B1(j,3)=T1(j,1);B1(j,4)=T1(j,2);B1(j,5)=branch(j,6);B1(j,6)=branch(j,7);endfor j=1:n1B2(j,1)=T2(j,1);B2(j,2)=T2(j,2);B2(j,3)=T2(j,3);B2(j,4)=point(j,8);B2(j,5)=point(j,9);B2(j,6)=point(j,10);End第二段程序(输出):fid=fopen('jisuanjieguo2.txt','wt');fprintf(fid,'********************电力系统课程设计2******************************\n'); fprintf(fid,'*****************潮流计算输出结果*************\n');fprintf(fid,'迭代次数k为: %d\n',k);fprintf(fid,'================================================\n');fprintf(fid,'各节点的实际电压标么值U为(节点号从小到大排列): \n');for m=1:nfprintf(fid,'第%d个实际电压标么值U:%f+i*(%f)\n',m,real(U(m)), imag(U(m))' );endfprintf(fid,'================================================\n');fprintf(fid,'各节点的电压大小V为(节点号从小到大排列): \n');for m=1:nfprintf(fid,'第%d个节点的电压大小V为(节点号从小到大排列): %f\n',m,V(m));endfprintf(fid,'================================================\n');fprintf(fid,'各节点的电压相角shita为(节点号从小到大排列): \n');for m=1:nfprintf(fid,'第%d个节点的电压相角时shita为(节点号从小到大排列): %f\n',m,shita(m)); endfprintf(fid,'================================================\n');fprintf(fid,'各节点的功率S为(节点号从小到大排列): \n');for m=1:nfprintf(fid,'第%d个的复功率: %f+i*(%f)\n',m,real(S(m)),imag(S(m))');endfprintf(fid,'================================================\n');fprintf(fid,'节点有功功率P为: \n');for m=1:nfprintf(fid,'第%d个节点有功功率: %f\n',m,real(S(m)));endfprintf(fid,'================================================\n');fprintf(fid,'节点无功功率Q为: \n');for m=1:nfprintf(fid,'第%d个节点无功功率Q: %f\n',m,imag(S(m)));endfprintf(fid,'================================================\n');fprintf(fid,'各条支路的功率损耗DS为: \n');n1=6;for m=1:n1fprintf(fid,'各条支路的功率损耗为:%f+i*(%f)\n',real(DS(m)),imag(DS (m)));endfclose(fid); %关闭文件,程序结束4.3 手算过程等值电路图:3.7+j1.3按已知网络参数形成节点导纳矩阵如下:14.8252-j39.5516 -14.2012+j5.9172 0 -0.6240+j3.9001 0 j31.7460 -14.2012+j5.9172 15.0311-j8.5292 -0.8299+j3.1120 0 0 00 0.8299+j3.1120 1.5846-j5.5035 -0.7547+j2.6415 0 0-0.6240+j3.9001 0 -0.7547+j2.6415 1.3748-j66.7603 j63.4921 00 0 0 j63.4921 -j66.6667 0j31.7460 0 0 0 0 j33.3333按教材所示步骤计算:⎪⎪⎭⎪⎪⎬⎫=++--=-=∆=+---=-=∆∑∑∑∑====n j nj j ij j ij i j ij j ij i is i is i n j nj j ij j ij i j ij j ij i is i is i e B f G e f B e G f Q Q Q Q e B f G f f B e G e P P P 11110)()(0)()(P ),,2,1(m i ⋯= )4611(-⎪⎭⎪⎬⎫=+-=-=∆=+---=-=∆∑∑==0)(0)()(22222211i i is i is i n j nj j ij j ij i j ij j ij i is i is i f e V V V V e B f G f f B e G e P P P P)1,,2,1(-⋯++=n m m i )4711(-V J W ∆-=∆ )4811(-⎪⎪⎪⎪⎭⎪⎪⎪⎪⎬⎫=∂∆∂=∂∆∂-=∂∆∂=∂∆∂+-=∂∆∂-=∂∆∂0)(22j i j i i ij i ij ji j i i ij i ij j ij i f V e V f G e B e Q f P f B e G f Q e P )4911(- ⎪⎪⎪⎪⎪⎪⎪⎪⎭⎪⎪⎪⎪⎪⎪⎪⎪⎬⎫-∂∆∂-=∂∆∂++--=∂∆∂-++=∂∆∂-++-=∂∆∂----=∂∆∂∑∑∑∑====i i iiii i ii n k i ii k ik k ik i in k i ii i ii k ik k ik i in k i ii i ii k ik k ik i in k i ii i ii k ik k ik i i f f V e e V f B e G f B e G f Q f G e B e B f G e Q f G e B e B f G f P f B e G f B e G e P 22)()()()(221111)5011(-MATPOWER 演算:function mpc=case2 mpc.version='2'; mpc.baseMVA=100; mpc.bus=[1 1 200 100 0 0 1 1 0 100 1 1.1 0.94;2 1 180 40 0 0 1 1 0 100 1 1.1 0.94;3 1 160 80 0 0 1 1 0 100 1 1.1 0.94;4 1 370 130 0 0 1 1 0 100 1 1.1 0.94;5 2 0 0 0 0 1 1.05 0 100 1 1.1 0.94;6 3 0 0 0 0 1 1.05 0 100 1 1.1 0.94;];mpc.gen=[5 500 0 99990 -9999 1.05 100 1 600 0;6 0 0 99990 -9999 1.05 100 1 600 0;];mpc.branch=[2 3 0.08 0.30 0.5 0 0 0 0 0 1 -360 360;2 1 0.06 0.025 0.5 0 0 0 0 0 1 -360 360;3 4 0.10 0.35 0 0 0 0 0 0 1 -360 360;1 4 0.04 0.25 0.5 0 0 0 0 0 1 -360 360;1 6 0 0.03 0 0 0 0 1.05 0 1 -360 360;4 5 0 0.015 0 0 0 0 1.05 0 1 -360 360; ];return;MATPOWER演算结果:runpf('case2')Ybus =(1,1) 14.8252 -39.5516i(2,1) -14.2012 + 5.9172i(4,1) -0.6240 + 3.9002i(6,1) 0 +31.7460i(1,2) -14.2012 + 5.9172i(2,2) 15.0311 - 8.5292i(3,2) -0.8299 + 3.1120i(2,3) -0.8299 + 3.1120i(3,3) 1.5846 - 5.5035i(4,3) -0.7547 + 2.6415i(1,4) -0.6240 + 3.9002i(3,4) -0.7547 + 2.6415i(4,4) 1.3787 -66.7603i(5,4) 0 +63.4921i(4,5) 0 +63.4921i(5,5) 0 -66.6667i(1,6) 0 +31.7460i(6,6) 0 -33.3333iYf =(2,1) -14.2012 + 5.9172i (4,1) 0.6240 - 3.6502i (5,1) 0 -30.2343i (1,2) 0.8299 - 2.8620i (2,2) 14.2012 - 5.6672i (1,3) -0.8299 + 3.1120i (3,3) 0.7547 - 2.6415i (3,4) -0.7547 + 2.6415i (4,4) -0.6240 + 3.9002i (6,4) 0 -60.4686i (6,5) 0 +63.4921i (5,6) 0 +31.7460iYt =(2,1) 14.2012 - 5.6672i (4,1) -0.6240 + 3.9002i (5,1) 0 +31.7460i (1,2) -0.8299 + 3.1120i (2,2) -14.2012 + 5.9172i (1,3) 0.8299 - 2.8620i (3,3) -0.7547 + 2.6415i (3,4) 0.7547 - 2.6415i (4,4) 0.6240 - 3.6502i (6,4) 0 +63.4921i (6,5) 0 -66.6667i (5,6) 0 -33.3333i5结果分析和总结在本次课程设计对潮流计算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并通过MATLAB进行了相应的计算分析,计算本课题的例题。